中国大健康产业:内涵、范围与规模测算_第1页
中国大健康产业:内涵、范围与规模测算_第2页
中国大健康产业:内涵、范围与规模测算_第3页
中国大健康产业:内涵、范围与规模测算_第4页
中国大健康产业:内涵、范围与规模测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大健康产业内涵、范围与规模测算

我国已经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增长动能开始发生转变,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既面临着国民经济综合国力增强的现实需求,也受到我国自然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如何处理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发展大健康产业不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更是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途径。大健康产业从本质上来说是产业活动,通过市场运作获得收益是其本质属性,但同时又不同于一般产业,兼具产业属性与公益属性融合的特征,是一类具有半公益性的经济活动,发展这一产业需要市场和政府协同作用[1]。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体化、实践化,塑造生态优良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形成以优美生态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地方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大健康现代经济体系。一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时代意义在新发展阶段,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巨大潜能必须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实现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实选择,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代表了绿色生产方式的新主流,代表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诉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第一,发展大健康产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洁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健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优美的生态环境、高质量的健康产品和服务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总结出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刻论述了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的升华,现在这一理论面临着从理论再到实践的又一次飞跃,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践行“两山”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发展大健康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更高水平发展,是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经的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必须要彻底摒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需要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大健康产业顺应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有力助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推动经济增长转向依靠内需驱动。第三,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重点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目的就是要实现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以及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大健康产业就是要以更高效率的要素配置方式,借助新技术、新经济等现代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扩大生态和健康等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更有效匹配,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第四,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实途径。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需要有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导,需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中。创新发展解决动力问题,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放发展实现内外联动,共享发展实现公平正义。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创新经济模式的重要探索,是绿色发展之路的有效路径,对于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积极意义,大健康产业是深刻理解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二大健康产业的内涵、外延及属性大健康产业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中的具体化,大健康产业是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的创新与发展,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义这一新兴产业。在归纳整理国内外对大健康产业现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对大健康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阐释产业的基本属性,并对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进行测算分析。(一)大健康产业的现有认识人们对健康的传统认识往往仅限于没有缺陷和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早期将健康界定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之后WHO对健康的概念进行补充解释,指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健康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认为,大健康将可能成为继蒸汽机、电气化、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五波财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研究测算[2],到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且权威的关于大健康产业的定义,国际上对于大健康产业有着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和定义,国内也存在着“医疗卫生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健康产业”等不同概念和提法。狭义的大健康产业(HealthcareIndustry)一般是指经济体系中向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康复等服务部门的总和,这接近于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业。按照国际上将健康产业单独列为一级产业的行业分类标准ICB(IndustryClassificationBenchmark),健康产业一般包括卫生保健供应商、医疗设备、医疗物资、生物科技和制药五个从属行业,这属于狭义的产业界定。美国的健康产业一般界定范围包括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医院医疗服务、医疗用品和器械、健康管理服务以及长期护理服务。健康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目前第五大产业,2010年美国健康产业产值就已经突破3.5万亿美元,对GDP的直接贡献达到8.8%,就业规模1600多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0%[3]。国内通常提到的医疗卫生服务业也是狭义的概念,指以医疗卫生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直接服务于人民健康的活动的集合,一般分为治疗服务、康复服务、长期护理服务、辅助性服务、药品和医疗用品零售、预防服务等。有学者据此界定健康产业,并利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卫生核算体系进行估算[4],2014年福建省健康产业产出占第三产业总产出比重为5.1%,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8%。广义的大健康产业是既包含狭义的内容,也包括对非患者人群提供保健产品和服务活动的经济领域。大健康产业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集合概念,涉及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中多个部门,目前世界各国的统计口径不统一。大健康产业被认为是与人的身心健康相关的产业体系,以健康长寿为终极目标,范围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5]。有学者将健康产业界定为,以医疗卫生、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学科为基础,提供以维护、改善和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各类产品和服务的集合[6]。何静等[7]将健康产业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一是直接以健康为目标的服务活动,如医疗服务、体育健身、健康教育等;二是与健康有直接关系的活动,如中药材种植、营养保健食品制造、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体育用品制造、医疗保健用房屋建筑施工,以及与健康直接相关的产品批发、零售和租赁服务。杨林将健康产业范围界定为医药产品和器械、医疗服务、保健用品和器具、健康养生与养护、健康管理和咨询等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产业[8]。相关机构将健康服务产业链划分为五大产业群,根据估算,201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市场规模达到2万亿元,到2016年为5.6万亿元,相当于GDP的7%左右,其中医药产业为2.8万亿元、健康养老产业为1.8万亿元、医疗产业为5000多亿元、保健品产业为2600亿元、健康管理服务业为1500亿元[9]。目前中国健康产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是服务业[10],但从企业分布来看,健康服务业所占比重更高,以深圳为例,2013年经济普查显示,健康产业共有约4万家企业,其中,原材料种植养殖企业仅占0.25%,健康制造业企业占8.8%,健康服务业企业占90.95%[11]。目前对大健康产业的界定和理解主要包括三个视角。一是按照三次产业进行划分,认为健康产业是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将与健康有关的生产、制造和服务都纳入健康产业,这里的大健康产业就是围绕满足各类健康(身体、精神、环境)需求的所有产业的总称。二是按照产业链进行划分,包括医疗前服务、医疗中服务和医疗后服务。三是按照服务类型进行划分,将健康产业分为医疗性服务和非医疗性服务两大类。目前相关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大健康产业定义仅从产业活动和市场行为出发,产业活动并不能满足所有的社会健康需求,有必要对大健康产业的外延适当扩展。健康业与健康产业的概念存在混用,产业是一个市场化概念,健康业应该包括健康产业和健康事业两大部分[12]。第二,研究内容零敲碎打,没有形成系统的“大健康产业理论”框架体系,有关各产业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成果缺乏,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和产业融合的大趋势没有得到深层次研究。第三,理论探讨较为广泛,实践层面缺少统一的标准,没有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测算出大健康产业的经济规模和结构,无法准确回答大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到底占有什么样地位的问题。大健康产业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产业,其不同于传统产业,具有时代特点。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需要深入认识这一产业的内涵、外延及其基本属性。大健康产业研究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界定大健康产业,明确阐释其内涵和理论基础,合理确定大健康产业的外延和范围;二是准备理解大健康产业的属性,科学把握产业特性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使之区别于一般市场经济中的产业;三是注重大健康产业实践研究,梳理大健康产业的具体产业分类和统计口径,为测算大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供依据。(二)大健康产业内涵:产业活动是内核从概念上来看,大健康产业既然被称为产业,这当然意味着通过市场机制获得收益是其最基本的含义。因此,大健康产业从本质上来说是产业活动,需要通过市场运作获得收益是其本质属性。产业是为满足类似需求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的集合。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新兴产业持续涌现,健康产业就是人们健康需求不断提升的必然产物。大健康产业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服务。健康的决定因素不仅仅是医疗卫生,还涉及环境、遗传、生活方式等。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这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实现生态文明,离不开产业良性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因此,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是紧密相关的,应该协同推进,统筹解决。大健康产业就是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的健康需求必须通过市场来满足。根据产品属性界定,健康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公共健康产品、准公共健康产品以及私人健康产品。不同类型的产品需求对应不同的提供者。进入新发展阶段,健康消费升级后所出现的新产品、新服务,有相当一部分对应的是差异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传统公共卫生行业无法满足。新兴健康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正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势必将吸收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快速发展为新技术革命驱动下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健康产业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健康产业的经济活动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形成了包含三次产业活动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很多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经济增长发挥了较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大健康产业的本质内涵是产业活动,通过市场运作追求价值增值和赢利能力是这一产业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这一产业也就脱离了本质属性。基于此,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主体,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产品和服务,这就是大健康产业的基本内涵。(三)大健康产业外延:公益性和产业性结合大健康产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其本质内涵虽然是产业活动,但这一产业活动所提供的很多产品和服务又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具有正外部性的产品和服务完全依靠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所谓正外部性就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恰恰与此相反,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主体并不由此承担成本。理论上说,由于企业的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出现背离,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达到资源配置最佳状态。一个产业具有马歇尔外部性,意味着市场本身不能达到最有效率的配置,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以确保资源有效配置和社会价值实现。公共产品理论要求每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能减少任何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纯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三个特征,应该由政府提供,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和市场混合提供。大健康产业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准公共产品特征,定价机制比较复杂,具有马歇尔外部性的典型特征,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公共产品属性边界也在变动。正是因为大健康产业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特征,各国通常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相关产业,协调产业性和公益性的关系。例如,美国实施的第三个“健康人民2020”(HealthyPeople2020)规划,欧盟国家实施的第二个“欧盟成员国公共健康行动规划”,以及日本实施的第三个“健康日本21”国家健康行动规划等,这些都表明政府在健康资源配置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大健康产业实现了高度市场化,但政府和行业组织在健康产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政府对于健康产业相关重点领域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对健康产业投资,通过专利保护法对创新产品和创新者的利益加以保护,同时,专业行业组织的引导和监管也基本上覆盖相关产业的各个环节。英国大健康业中的政府作用更为明显。《国民健康服务法》确立了国家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政府拥有大量的卫生资源并拥有与之相应的资源配置能力,从预防、初级保健,到住院治疗、长期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等,但效率低下问题一直存在。日本作为深度老龄化的国家,其养老产业发展迅猛,而且政府作用突出。《国民健康保险法》《老年人福利法》等法律为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解决了养老机构的属性、养老设施标准、人员配置、服务标准等问题。我国的健康事业长期以来以政府为主导,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事业范围逐步延伸,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并逐渐从“公共”走向“市场”,大健康产业发展实际上是优化公共健康服务和培育市场健康服务的过程。政府与市场边界清晰、分工明确,政府通过机制改革创新,完善公共健康服务,剥离可市场化的健康服务,大量引入市场化健康服务机构,通过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大健康产业是结合生态保护、服务百姓、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多产业集合,这一产业所展现出的正外部性特征意味着产业发展既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又要发挥政府作用,需要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甚至需要政府直接提供具有较强正外部性的部分产品和服务。大健康产业兼具一定的公益性,公益性和产业性的结合就是大健康产业的外延。(四)大健康产业的基本属性:具有半公益性的产业活动大健康产业区别于一般产业的根本属性就是其兼具市场属性和公益属性,发展这一产业需要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健康产品天然具有公益属性。如果完全依靠市场,病患必然要付出极高的经济代价。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医疗需求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这就是市场失败。生态环境由于具有正外部性的特征,也往往是市场失败的典型领域。市场失败就需要政府组织公益性的机构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就是健康产品公益性的理论基础。健康产品也具有很强的市场属性。与传统医疗卫生行业相比,大健康产业不再以解决人们身心疾病和损伤为唯一目的,而是扩展到国民日益增长的新的健康需求上来。这些新的健康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和高端化的,涉及的行业不再限于医疗卫生行业,而是扩展到了健康服务、健康旅游、运动健身、保健养生、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行业。这些健康产品和服务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可以归为私人产品,这一类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这就是健康产品市场属性的理论基础。市场属性和公益属性的本质就是营利性与公益性。这在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中并不相互矛盾。公益性是最终目的,营利性是实现手段。公益性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公益机构作为国有资产,以社会效益作为衡量标准,体现的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和效用。在很多情况下,公益属性的价值和效用由于外部性的原因,不能转化为经济价值。采用市场化的办法将生态产品等新的健康需求融入大健康产业中,公益属性就能够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高层次的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与绿色产业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具体来看,大健康产业既包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以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等产业,也包括以公共服务为导向、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公共健康与医疗卫生事业和福利事业等,可见大健康产业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新业态。在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将政府与市场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市场在健康与养老相关产业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相关产业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以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和健康事业各有侧重,同时又有机联系,共同组成国民健康保障体系。在大健康产业的运行模式上,养老养生相关产业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获得利润,超额利润支持健康养老公共事业发展,政府承担公共事业投入的主体责任,为基础设施等准公共物品提供必要保障,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商业环境。优美生态的接入,使养老养生产业的服务质量获得质的提升,从而把生态优势兑现出来,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在理论、政策和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三大健康产业的经济规模测算(一)大健康产业的范围“两山”理论中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其本质上就是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经济增长的供给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受到土地、人口、技术要素投入和组织效率的影响,现代西方经济学往往忽略环境作为外部性的影响。传统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必然面临污染成本外化与转移,而处理的方式通常是将外部环境污染通过空间转移或者征收环境税,并没有涉及产业结构升级本身,而产业选择和环境、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清楚,同时也未将环境的外部性问题纳入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两山”理论解决了经济成本内生化的新经济模式选择问题,将生态环境资源成功地纳入经济系统之中,把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本内生为经济增长的资源和要素,从而实现环境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同步增长。“两山”理论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分析框架,但连接二者的路径必须依赖于具有现实意义的产业,大健康产业则是当之无愧的选择。“两山”理论全面准确地回答了环境保护与财富增长的关系怎样兼得的问题。把市场机制导入生态经济发展中是“两山”理论顺利实施落地的关键。大健康产业是“两山”理论的重要实践,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现实路径,是供给侧改革的新空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是迈向生态市场经济的新步伐,是践行城乡文明共生、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举措,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新方向。根据“两山”理论,综合上述对大健康产业内涵和外延的机理分析,我们提出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概念: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全产业链活动,既包括健康食品业、医药制造业、健康产品批发零售业、健康信息服务业、健康金融服务业、养老养生服务业、健身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等产业类别,也包括维护优美生态和提供基本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公益事业。(二)大健康产业的经济规模测算近年来,社会对健康类产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迫切需要对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和结构进行核算。为了便于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需要结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准确定位健康类产业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为此,本研究对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展健康产业”所提出的“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具体要求,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的健康服务业分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将涉及大健康产业的行业目录,分别在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中给予标示。门类涉及16个行业,大类涉及33个行业,中类涉及83个行业,小类涉及172个行业。大健康产业是一个产业发展的集合概念,涉及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中多个部门。第一产业涵盖有机农业和中草药种植业等产业;第二产业涵盖健康食品业、医药制造业、健康装备器材制造业等产业;第三产业涵盖医疗卫生服务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健康管理业、健康金融服务业等产业。按照GDP的核算方法,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既可以从供给来估算,也可以从需求来估算。从需求来看,市场规模的估算则相对简单和容易,居民医疗保健养老等消费支出可以根据国家统计局居民收支调查数据计算。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住户调查年鉴》公布了近年来全国居民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总额的情况,包括了“医疗器具及药品”和“医疗服务”两大类消费支出。同时,对于这一产业公益性部分的政府支出,可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央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支出项目”中的“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计算,而社会卫生支出可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卫生总费用”中的“社会卫生支出”计算。具体来看,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编纂的2012年“投入产出表”,以及2015年“投入产出表延长表”,计算了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老年人非医疗保健消费等各项支出的数值和所占比例,得出了大健康产业现有市场规模的估算结果(见表1和表2)。研究发现,2012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规模为41742.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72%,2016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规模增加到72590.7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9.76%。表1中国大健康产业的经济规模估算单位:亿元年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老年人非医疗保健消费健康食品业健康疗养旅游大健康产业201210835.07245.110030.713227.685.8317.941742.1201311846.08279.911393.815085.3197.3367.947170.1201413609.710176.813437.817281.8256.4424.455186.9201515196.111953.216506.719597.6333.2478.764065.5201617093.713158.819096.722257.0433.1551.572590.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Excel下载表1中国大健康产业的经济规模估算表2中国大健康产业的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单位:%年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老年人非医疗保健消费健康食品业健康疗养旅游大健康产业20122.211.341.862.450.020.067.7220131.991.391.912.530.030.067.9220142.111.582.092.680.040.078.5720152.211.732.402.840.050.079.3020162.301.772.572.990.060.079.76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Excel下载表2中国大健康产业的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根据需求的测算结果,我们可以从供给方面推算大健康产业的结构分布。首先,确定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各类行业中涉及大健康产业的部分占多大比重。比如,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制造业中细分行业的运行情况数据,我们将其中的一些行业,比如医药制造业、健康装备器材制造业的增加值,作为制造业中的大健康产业部分。金融业中,将涉及养老保险的部分保险业作为健康产业的一部分。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三个行业,将其涉及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的部分作为健康产业的一部分。在全部139个行业中,有127个行业使用了这种方法。其中,由于国内目前缺少对有机农业的全面统计,我们对第一产业有机农业的估算主要参考了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和国际有机联盟(IFOAM)的研究[13]。然后,在一些无法确定比重的行业,比如道路运输业就难以确定有多大比重是服务于大健康产业,我们采用以全部大健康产业占全国GDP的比重为基准,按照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原则,将需求和供给配平。在全部139个行业中,有12个行业使用了这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分行业的城镇单位雇员(职工)和其他类型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结合投入产出表提供的各行业劳动报酬总额,可以推算出投入产出表中每个行业的就业人数,然后根据相关行业权重以及投入产出关系,计算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就业规模。从供给估算结果来看(见表3),中国大健康产业广泛分布在三次产业活动中。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占比较低。2012年,中国有机农业增加值约为85.8亿元,占当年全国GDP的0.02%,2016年约为433亿元,占全国当年GDP的0.06%。2016年大健康产业中第一产业占比约为0.6%。第二产业中,大健康产业占比为12.4%。在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中,涉及健康概念的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专用设备业中,涉及健康概念的是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以及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涉及健康概念的是自行车和残疾人座车制造业和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在仪器仪表制造业中涉及健康概念的是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业。虽然和健康有关的产业广泛分布在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业,医药制品业,专用设备业,交通运输设备业,仪器仪表业中,但增加值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主要集中于医药制品业。2016年,医药制品业增加值约占当年GDP的0.9%,占大健康产业的8.9%。第三产业中,大健康产业占比为87%,传统意义上的健康产业,比如医疗卫生行业、体育行业、护理行业等,都集中在第三产业中。除此之外,还包括与健康相关的商业、保险业、医学研发、环境保护、教育行业等,因此,第三产业中大健康产业的比重高。其中所涉及的25个行业中,占第一位的是卫生行业,其增加值占大健康产业的20.2%,其次是餐饮业,占17.9%。我们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基础上,对4位码行业目录的行业属性进行了划分。4位码行业中,涉及健康概念的有172个行业,其中完全公益性的行业有67个,主要分布在环境保护、卫生公共服务、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中。联系投入产出表,将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加总,可以得到大健康产业中按照经济活动属性划分的产业结构。从经济活动属性来看,市场性产业占比为69%,公益性事业占比为31%。大健康产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其本质内涵虽然是产业活动,但这一产业活动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完全依靠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就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大健康产业带动的就业规模也相当可观,根据估算显示(如表4所示),2012年大健康产业拉动就业7266.6万人,占全国就业总量的9.5%,2016年拉动就业规模增长到12124.2万人,占全国就业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5.6%,比2012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表3中国大健康产业细分行业的经济规模单位:亿元,%行业2012年2016年行业2012年2016年农产品50.9257.1餐饮7475.012967.3林产品3.819.4保险1568.92649.5畜牧产品22.1111.7房地产1562.42638.5渔产品8.944.8租赁3655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0.61.1商务服务734.71122.10医药制品4095.35859.8研究和试验发展81123.8其他专用设备9.814.1专业技术服务239365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1.4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56.285.9仪器仪表0.30.4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311.6475.9房屋建筑1138.81923.2公共设施管理1790.62734.7土木工程建筑380.5642.6居民服务885.91353建筑安装127214.5其他服务1201.71835.4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服务193.9327.5教育1480.62261.3批发和零售3783.69767卫生8686.414669.2铁路运输252.8438.6社会工作288.1440.1道路运输1304.42262.8体育160.3244.8水上运输172.7299.6娱乐490748.3航空运输121.8211.2社会保障331505.6住宿2062357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790.81335.5合计41900.572584.6占全国GDP比重8.129.7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历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Excel下载表3中国大健康产业细分行业的经济规模表4中国大健康产业细分行业的就业规模单位:万人,%行业2012年2016年行业2012年2016年农产品18.492.9餐饮1695.02940.4林产品1.47保险169.7286.5畜牧产品7.939.7房地产46.678.6渔产品3.216租赁2.74.1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0.10.2商务服务85129.8医药制品421.2602.7研究和试验发展7.912其他专用设备1.31.8专业技术服务23.235.5其他交通运输设备0.10.2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69.1仪器仪表00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63.196.4房屋建筑185.7313.6公共设施管理303.6463.6土木工程建筑57.196.5居民服务208.1317.8建筑安装1830.5其他服务230.9352.6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服务28.948.8教育312.1476.7批发和零售464.1783.8卫生16672815.2铁路运输45.679社会工作59.390.5道路运输148.2257体育24.737.6水上运输15.426.7娱乐5584航空运输13.323.1社会保障149.9228.9住宿37364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54.2598.2合计7266.612124.2占全国就业比重9.5015.60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历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Excel下载表4中国大健康产业细分行业的就业规模(三)大健康产业的增长趋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产业成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因此,大健康产业的增长趋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大健康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说明大健康产业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但是,这种比重提高包含了物价因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12~2016年,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上涨约2.3%,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上涨约2.1%,大健康产业涉及的产品和服务的物价变动程度,和国民经济整体的物价变动幅度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比较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需要剔除物价因素,对大健康产业的当年价增加值进行缩减。我们用大健康产业的当年价增加值除以上一年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得到以上一年价格计算的大健康产业增加值。使用这一增加值除以上一年的增加值,即可得到当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增长率。比较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可以发现,2012~2016年,大健康产业增长率在9%~16%,年均实际增长12.1个百分点,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大健康产业的增长率目前仍然较高,其增长率正处于下降通道中。为了保持这一结论的可靠性,我们使用了两种指数对大健康产业的增加值进行缩减。一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二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医疗保健服务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两种指数都能够衡量居民健康类消费的物价变化情况。不同的是,前者所衡量的范围包括了产品和服务两大类,主要包括了医疗器具和用品、中药材和中成药、西药、保健器具及用品、化妆美容用品,以及相关的服务业,后者只包括医疗健康服务类。使用两种指数对大健康产业当年价缩减的结果差别不大,因此,计算得到的实际增长率也差别不大。使用两种指数计算的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展示在图1中。图1大健康产业的实际增长率基于以上认识,可以对大健康产业未来的增长趋势做出预测。本报告假设:①GDP增长率2017~2020年为6.5%,2021~2030年为5%,综合物价年均上涨(GDP平减指数)2.5%;②方案1,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为8%;③方案2,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跟随且高于GDP增长率2.5%。其中,2.5%是2016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差。表5显示了方案1和方案2中的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方案1中,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的增加值将达到10.4万亿元,占GDP的9.9%;到2025年,增加值将达到17.4万亿元,占GDP的11.1%;到2030年,增加值将达到29.1万亿元,占GDP的13.1%。方案2中,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的增加值将达到10.7万亿元,占GDP的10.2%;到2025年,增加值将达到17.9万亿元,占GDP的11.4%;到2030年,增加值将达到28.5万亿元,占GDP的12.9%。与发达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对比,中国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2015年,美国狭义的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6.8%,英国为9.8%,德国为11.1%,法国为11.5%[14],而中国现阶段的狭义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为6%,大健康产业只有不到10%。未来,虽然大健康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能达到13%,却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异。这意味着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当然,我们的测算结果可能偏于保守,一些具有健康功能的产业,可能还没有包括到我们的测算体系中来。表5大健康产业的增长预测单位:万亿元,%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5年2030年方案1大健康产业增加值6.97.68.59.410.417.429.1增加值占GDP9.39.49.59.79.911.113.1方案2大健康产业增加值6.97.78.69.610.717.928.5增加值占GDP9.39.59.79.910.211.412.9注:①方案1: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为8%。②方案2: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跟随且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2.5%。|Excel下载表5大健康产业的增长预测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现有政策体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当前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能耗、粗放型发展,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求越来越迫切。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医药法》,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国家制定并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一些地方也积极结合自身特点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大健康产业的政策体系雏形初现。(一)生态文明政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表现在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新常态下迫切需要应对的矛盾就是资源环境约束,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能够协调发展。2016年10月27日,《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环生态〔2016〕151号)正式发布,旨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强化生态监管、完善制度体系,促使生态空间得到保障、生态质量稳中有升、生态功能逐步改善。《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国生态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指导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政策文件。《纲要》认为,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生物多样性加速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自然生态保护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把生态系统整体保护作为基本理念,把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为根本目标,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工作主线,把加强生态统一监管作为主要手段,把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取得成效,国家生态安全得到保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生态保护既要加强严格管理,也要创新开发方式,生态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相互协调。《纲要》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首先,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其次,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扩大生态产品供给。再次,建设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评估体系,要求定期开展生态状况评估,建立全国生态保护监控平台,加强开发建设活动生态保护监管。最后,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持续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水平。2016年8月,国家发布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综合考虑各地现有生态文明改革实践基础、区域差异性和发展阶段等因素后,选择生态基础较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成为首批试验区。随后陆续编制并发布了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标志着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铺开和加速推进阶段。三个试验区共针对38项制度开展创新试验。福建省试点实施方案提出的定位是:国土空间科学开发的先导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先行区、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的示范区、绿色发展评价导向的实践区。贵州试点方案在战略定位上提出打造五个示范区: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脱贫攻坚示范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区。江西试点方案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样板区、中部地区绿色崛起先行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生态扶贫共享发展示范区。同时,三个试验区还结合各自实际,提出自行开展的近30项改革试验任务,例如福建省完善环境资源司法保障机制、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江西省探索绿色生态农业推进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扶贫机制,贵州省开发利用生态文明大数据、建立生态文明国际合作机制等,调动和发挥地方主动性和改革首创精神。各试验区都明确提出了未来试点目标和重点任务。(二)健康发展政策中国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人民群众对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2016年10月正式发布,旨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纲要》是未来一段时间指导中国健康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不仅给出了健康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主题和战略目标,而且还提出了优化公共健康服务、完善健康社会保障和发展健康产业的实现路径和具体要求。“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目标是到2020年,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于健康产业发展也提出具体要求,到2020年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并且提出要实现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纲要》在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一些重大的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举措,成为大健康产业和健康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配套出台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明确提出,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促进,着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要求加快发展老年健康服务,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包括实行分级诊疗,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临床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医疗服务。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包括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中西医协调发展。特别提出,要加快健康产业发展,包括大力发展社会办医,积极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创新发展药品、医疗器械等产业。同时,规划也强调,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促进人口健康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推动健康医疗信息化新业态快速有序发展。(三)产业配套政策国家重点从健康服务业、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有力地保障了大健康产业发展。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要加强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引入社会资本,着力扩大供给、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2015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中办发〔2015〕57号)颁布,在个别省市部署开展改革试点,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改革方案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6〕31号)发布,提出要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健康关联产业发展加快,促进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意见陆续出台。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方面,2016年国务院发布文件提出,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扩大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社会投资,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在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提出加快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在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产业〔2017〕19号)围绕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安全、多样、健康、营养、方便食品消费需求为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新时期城乡居民更高层次的食品需求。兼具公益性和产业性双重属性的大健康产业需要突破社会资本的瓶颈,旨在鼓励民间投资的相关政策意见也陆续出台。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提出要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和方法,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发挥社会资本的关键作用,加快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适应引领需求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发改投资〔2016〕2034号),在促进投资增长、改善金融服务、落实完善相关财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改进综合管理服务措施、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旨在进一步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五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大健康产业既是一个产业,又具有半公益性,是一个兼有市场属性和公共产品属性的特殊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不同于市场经济中的一般产业,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深刻把握产业基本属性,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一)发展思路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蕴含丰富内容,既包括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也包括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等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社会发展指标,特别是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要做到“生产、生活、生态良性互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又有了新发展,他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把生态文明作为继农业、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新阶段,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政治,关乎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两山”理论及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重要论断,是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遵循生态优良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思想。生态资源是基础,健康产业是发展,两者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一方面依托生态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利用新技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发展潮流,抓住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以健康和养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做好生态资源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以第一产业转型、第二产业升级、第三产业优化的大健康产业的新模式,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推动大健康产业成为绿色发展的支柱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应该遵循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以优美生态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以重点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大健康产业各领域融合发展,构建产业链完整、竞争力较强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引领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带领人民群众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在总体指导思想引领下,发展大健康产业应该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始终牢牢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确立生态优先地位,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行绿色生产、清洁生产,既要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也要充分挖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引入现代经济元素和先进生产方式,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提升大健康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大力推动卫生健康与有机农业、旅游、养老、体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依托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推动优势领域集聚发展,形成特色亮点。立足区位、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发挥特色和优势,扬长避短,科学确定各地发展重点。在整体布局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促进各产业相互融合,政府通过培育和完善产业链,促进重点领域整体联动,形成互补共赢格局。四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效发挥政府引导、激励和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提高大健康产业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激发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五是开放共赢,惠民共享。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以开放的理念吸引国内外资源要素集聚。通过发展大健康产业,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增加人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巩固全面脱贫攻坚成效,走共享发展之路。(二)政策建议发展大健康产业既需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又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需要深刻把握大健康产业的属性和特征,创新产业支持政策,加强体制机制保障,争取走出一条“保护生态得生机、经济转型出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