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安徽芜湖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安徽芜湖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安徽芜湖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安徽芜湖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题号 -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用毫米刻度尺量一圆盘的直径,下列数据中正确的是()A. B. C.23cm D..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 S1或电光屏TOC\o"1-5"\h\z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弋束~7—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 \/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一V——酶高度( )了.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3.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 B.cmC.cmD.cm.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向右移动笔时,你看到镜中的像,感觉他正在( )A.用左手写字,往左移动 B.用左手写字,往右移动C.用右手写字,往右移动 D.用右手写字,往左移动.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太阳在水中形成了像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以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D.日食、月食的形成TOC\o"1-5"\h\z.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 ''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 ♦a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第1页,共18页.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

到学校运动的s-1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D.5m♦D.5m♦路程区/小TOC\o"1-5"\h\z图1 图2A. B. C.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湖水的深度为2m,在湖面的正上空5m处有一只小鸟,则小鸟在湖中的像离小鸟的距离( )A.14m B.7m C.10m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2.0分).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是 mm..纳米技术是最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极小的长度单位,若一个原子的直径为10-1%,把 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长度是1nm..“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通过刻舟而没有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物理知识所致.小孔成像的性质是 .(选填“倒立实像”、“正立实像”“倒立虚像”).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车的速度大;5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 m。.公园里小明以1.5mIs的平均速度划船通过一座5m长的桥孔,已知小船长4m,那么他划船径直通过桥孔需要s.以小明为参照物,他的倒影是 的(填“运动”或“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3,运动的路程之比为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第2页,共18页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法线..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喊了一声,3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大约有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位于芜湖市中心的镜湖以环种杨柳而景胜一方,湖畔垂柳成萌,水面倒影如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垂柳成荫”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光的所形成的岸边柳树的(选填“实像”或“虚像”)。.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据悉2017年建成的赤铸山路青山河大桥通车后,限速60km/h,主桥长约360m,引桥总长约1440m.(1)求小汽车以最大限速通过主桥时间为多少?(2)为监控桥上行驶的车辆是否超速,可以在桥面布点安装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的传感电路.传感器A、B采集车辆经过它们正上方时的时间间隔看给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若超速,则启动违章拍照.若£0=10m,试计算t小于多少秒时,系统启动架设在桥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超速车辆拍照.22.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第3页,共18页

.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时间用匕速度行驶,后半段时间用V2速度行驶,试证明: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V二六、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如图所示,现在时刻为15:40,请在图中画出它在平面镜中的钟面大致位置..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60°角,为了使反射光线水平行进,应该怎样放置镜面?画出光路图.(标出入射角、反射角度数.)七、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9.00dm);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1)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目的是为了27.27.(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B=cm,/= m/s.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第4页,共18页(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4)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这一侧观察.(5)小红在玻璃板中发现有两个蜡烛A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第5页,共18页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解:毫米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所以要估读到0.1mm,即倒数第二位是毫米,由此分析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测量的记录结果,注意记录数据要有估读值。.【答案】D【解析】解: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兔子和乌龟的平均速度相等。因此ABC说法正确;D的说法错误。故选:D。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答案】A【解析】解: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这是通过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鼓面的振动,表明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的;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第6页,共18页这是研究声音传播条件的;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第一次木梳齿的振动频率比第二次快,所以第一次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高,说明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锣面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是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的。综上所述,能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①②④。故选: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进行解答。.【答案】B【解析】解:由于入射光线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当水面发生变化时,故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当反射到光电屏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2点,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下降的.故选B.(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第7页,共18页(2)根据液面上升或下降,判断出反射点和反射光线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到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与液面变化的关系.本题中的液面上升或下降,法线和入射光线不变,所以入射角不会变化,反射角也不会变化,从而导致反射光线只是平行移动,光电转换接收器的光点随反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答案】A【解析】解:物体的长度为L= -2.36cm.故选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答案】A【解析】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镜中的你与你面对面,所以镜中的你用左手写字,笔往左移动.所以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故选A.根据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来解答此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掌握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B【解析】解: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B、太阳在水中形成了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第8页,共18页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应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D、日食、月食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故选B.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所产生的选项分析,同时知道哪些现象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本题考查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与直线传播现象的不同,达到能区别判断的目的..【答案】B【解析】解:(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物体两次的路程不同.(2)位置变化是物体位置的改变,物体两次都是从位置M到位置N,位置变化相同.故选B.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置变化是物体位置的改变,它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与物体的运动过程无关.本题考查路程,位置变化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求路程的关键是确定物体的运动轨迹,确定物体位置变化的关键是找出物体的初末位置..【答案】C【解析】第9页,共18页解:由图象可知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是二=2.25m/s。故选:C。从图上读出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对于此类图象题,一定要明确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关键线段结合相应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答案】CD【解析】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小鸟距水面5m时,像距离小鸟也是5m,则小鸟在湖中的像和它相距5m+5m=10m.故选C.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并会分析实际问题.注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物距等于像距,与湖水深度无关,不要被这个2m的数值所迷惑..【答案】11.0【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纽扣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1cm对齐,估读为3.10cm,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3.10cm-2.00cm=1.10cm=11.0mm.故答案为:11.0.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第10页,共18页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属于基本操作技能,应当掌握..【答案】10【解析】解:纳米技术是最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极小的长度单位,若一个原子的直径为10-10m,把10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长度是1nm.因为:1m=109nm故本题答案为:10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以及纳米和米的换算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纳米材料的应用以及纳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的了解和掌握..【答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倒立实像【解析】解:故事中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楚人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小孔成像是根据光沿直线传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答案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倒立实像(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2)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形成的倒立实像.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小孔成像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第11页,共18页.【答案】甲;60【解析】解:由图可以看出,甲乙同时运动了60m的路程,甲历时3s,而乙历时5s,根据速度公式但;可知,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时少,故甲的速度大。故答案为:甲;60。由图可以看出,甲乙同时运动了60m的路程,甲历时3s,而乙历时5s,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的速度大,本题采用的处理办法:控制变量法。.【答案】6;静止【解析】解:划船运动的距离:s=5m+4m=9m,由v=:得船通过桥孔的时间:仁.二|「..=6s,若以倒影为参照物,小明与倒影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小明是静止的.故答案为:6;静止.划船要通过桥孔,划船运动的距离是从船头开始踏上桥孔,到船尾部离开桥孔.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船通过桥孔的时间;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参照物,当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运动的.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公式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答案】9:2【解析】解:两物体的速度之比:I呷139; X2 1 2故答案为:9:2.第12页,共18页已知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答案】60°【解析】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入射角为90°-30°=60°,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故答案为:60°.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答案】510【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二x3s=1.5s,因为v二二所以他离对面的山崖的距离:s=vt=340m/sx1.5s=510m.故答案为:510.人发出的声音经山崖反射后再传到人耳就是回声,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再利用s=vt求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第13页,共18页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答案】直线传播;反射;虚像【解析】解: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柳树的枝叶挡住了光线的传播,所以有了树荫的形成;②平静的水面是一个平面镜,树反射的光照到水面上,形成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虚像。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物体的阻挡时,形成该物体的影子;②水面类似于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倒影,为虚像。此题主要考查了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和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即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现象,是一道很好的题目。.【答案】将纸板B向前(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解析】解:(1)因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当将反射光线处即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时,均不能接受到反射光线,便可验证.故答案为:将纸板B向前(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变为相反方向,由图可知,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第14页,共18页.【答案】解:(1)已知s桥=360m,v=60km/h=60x—mIs,由v=-可得,小汽车以最大限速通过主桥的时间:t=~桥= ~ =21.6s.(2)车速不能超过60km/h,v=60km/h=60x—m/s,由vh可得,小汽车以最大限速通过10m距离所用的时间:t=1= ~ =0.6s,即:时间间隔小于0.6s时,即可启动违章拍照.答:(1)小汽车以最大限速通过主桥时间为21.6s;(2)小于0.6s时,系统启动架设在桥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超速车辆拍照.【解析】(1)已知路程和速度可求小汽车以最大限速通过主桥的时间;(2)根据v=.求出正常行驶的时间即可判断.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常见题目..【答案】解:(1)在t=2s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s1=v11=15m/sx2s=30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1=340m1sX2s=680m,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贝U:2s=s1+s2,所以s= = =355m,(2)司机听到回声车距山崖的距离:s'=s-s1=355m-30m=325m。答:(1)鸣笛处距山崖离355m;(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325m。【解析】(1)声音和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车距山崖距离的2倍,据此求出鸣笛时车距山崖的距离。(2)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山崖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减去车行驶的距离;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时汽车与山崖距离的2倍。第15页,共18页.【答案】证明:设前半段时间为K后半段时间为K则前半段路程、二匕3后半段路程S2K21;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 =一.【解析】 总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表示出物体的运动路程,然后表示出总路程与总时间,最后由平均速度证明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能够掌握平均速度的概念,注意路程和时间内的对应关系..【答案】解:逆时针读数法(座钟时针、分针本来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左右互换”后,变成了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因此,按逆时针读数就很快读出,其实际指的时刻是8点20分.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总是“上下一致、前后对应、左右互换”的特点,像与物体左右互换了,再把它互换回来即可.本题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类题可以认为表面上的刻度是左右相反的,或者把纸翻过来看更方便解答.25.【答案】解:如图所示:在左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入射角为30°,则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60°的夹角;在右图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为60°,则平面镜与第16页,共18页水平方向成30°的夹角.因此为了使反射光线水平行进,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60°的夹角或成30°的夹角.【解析】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求得入射角的度数后,分两种情况分析: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