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啥总爱唱反调_第1页
他为啥总爱唱反调_第2页
他为啥总爱唱反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一3班家长朋友—他为啥总爱唱反调?开学不久的时候,我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位宝妈,交流过程中,感觉这位妈妈的素质很高,对老师非常尊重,当然对孩子更是特别上心。在妈妈介绍了孩子的一堆情况之后,我听到了这么一句:“这孩子很奇怪,其实心里也挺要好的,就是嘴巴里经常会唱反调……”果然,妈妈说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孩子在班里接二连三地出现“唱反调”情况,让他安静坐好,他一定要发出一点声音,让他课前准备头朝左边伏,他的小脑袋偏要在右边,让我不得不认真地思考起来,联想到前面孩子妈妈的介绍,我想起了心理学上的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地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为什么贴标签有如此大的作用呢?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效应,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与“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着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暗示的方向发展。这样说来就很容易解释孩子为什么会经常“唱反调”了,母亲在第一次见到不完全熟悉了解孩子的老师面前,就是这样毫无顾忌地(也可以看做是对老师的信任)说出这个“标签”,想来应该不是第一次说。而母亲的每一次谈论所起到的效果,就像上面例子中的心理学家要求犯人每周给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一样,仅仅一周一次,对于成年的犯人都可以起到这样明显的巨大改变作用,那么作为自我认知不足的孩子来说,对自己的认识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父母不当的言行更容易对孩子起到强烈的暗示作用。比如说——“这伢子就是懒哎……”“他的注意力就是不集中……”“他就是坐不住”“这孩子就是字写不好”“男孩子学拼音就是慢”“他就是喜欢XX课,在XX课表现得很好,在XX课堂表现就不行”诸如此类的话语,我们常常听见,仔细琢磨一下,其中蕴含着多少暗示啊,你会发现孩子正在朝着你说的那个方向前行。这不,开学以来和几个家长聊天,谈到的问题几乎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出现过,可是改正了没有呢?完全没有。因为父母们的“标签”正在不断地“引导”“强化”着孩子在这条道上越走越远……我们都知道,人的行为是受到认知的限制的,如果我们的家长朋友们都知道了孩子们“屡教不改”的原因恰恰来自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