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爬行动物资源_第1页
4爬行动物资源_第2页
4爬行动物资源_第3页
4爬行动物资源_第4页
4爬行动物资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爬行动物资源动物资源学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一、生态-环境资源多数爬行动物都是杂食性或肉食性,蜥蜴类和蛇类通过大量捕食昆虫及鼠类,在生态系统中充当次级消费者的角色。食鼠蛇类如灰鼠蛇、滑鼠蛇、双斑锦蛇、黑眉锦蛇、赤峰锦蛇、眼镜蛇、眼镜王蛇、尖吻蝮、各种蝮蛇等。蜥蜴类捕食有害昆虫,如无蹼壁虎、石龙子、麻蜥等。据有益系数调查,蓝尾石龙子为53.7%,石龙子为51.6%,草原沙蜥为82.1%,密点麻蜥为81.1%。

许多爬行动物又是食肉兽和猛禽的食物来源。因此爬行动物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为自然界提供能量贮存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二、药用资源在我国爬行动物入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吃巴蛇,无心腹疾”的记载。《本草纲目》中收集了药用爬行类17种,如记载“蝮蛇,胆苦微寒、有毒,主治疮、杀下部虫、疗诸漏、研敷之”,蛤蚧“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咳、疗肺痈消渴、助阳道”。在我国各地民间流行的医药偏方中,广泛应用多种爬行动物。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

龟鳖类中,各种龟类的龟甲均可入药,称龟板,含有胶质、脂肪、钙盐等成分,具有补心肾、滋阴降火、潜阳退蒸、止血等功效,是大补阴丸、大活络丹、再造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鳖的背甲入药称为鳖甲,主要成分有动物胶、角蛋白、碘、维生素等,具有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等功效,以其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有二龙膏、乌鸡白凤丸等;鳖肉滋阴凉血、补中益气、解毒截疟、补脾益肾等功效。此外龟鳖类的头、血、卵、胆、脂肪等均可入药。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蜥蜴类用于入药有近20种,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大壁虎,中药名为蛤蚧,具有补肾、温肺、定喘、止咳、壮阳等功效,用于治疗虚劳喘咳、咯血、消渴、神经衰弱、肺结核、阳痿早泄、气管炎等疾病。无蹼壁虎、多疣壁虎、铅山壁虎等具有祛风活络、散结止痛、镇惊解痉等功效。蓝尾石龙子、中国石龙子等有解毒、散结、行水等功效。原尾蜥虎有祛风、定惊、散结、解毒等功效。草原龙蜥有散结、解毒等功效。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取乌梢蛇一条,剖腹去肠杂、头尾,剥皮后洗净血污,用沙锅在火上炖烂,加食盐、酒、姜等调味,每周1条次,10次为1疗程。治疗化疗白细胞减少:取条重约40g左右的虎斑颈槽蛇,杀死除肠洗净,煮熟服食肉。连服数周,直至结束化疗疗程,增加白细胞效果显著。我国广泛应用的具有药用价值的蛇类有30余种,蛇类的全身如蛇肉、蛇胆、蛇蜕、蛇血、蛇骨、蛇卵、蛇粪、蛇油、蛇皮、蛇鞭、蛇内脏、蛇毒等都有药用价值。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蛇胆有祛风湿、舒筋活络、止咳化痰、清暑散寒等功效。以蛇胆配制的蛇胆酒内服,能治风湿骨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头昏眼花等症。以蛇胆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眼药水,可治疗角膜溃疡、浅层角膜炎等。用蛇胆制成的蛇胆川贝液、蛇胆陈皮末、蛇胆追风丸等中成药,治疗小儿肺炎、支气管炎或伤风咳嗽等病,疗效极为显著。蛇蜕含骨胶原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杀虫、明目消炎的功能。主治惊风抽搐、诸肿毒、咽喉肿痛、乳房肿痛、腰痛、痔漏、疥癣、脑囊虫、角膜炎等症。与其他药物配伍可以治疗荨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带状疱疹、中耳炎、外痔发炎、内痔脱出肿痛等。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蛇鞭即雄蛇的生殖器官,包括两只睾丸、两条交接器,含雄性激素、蛋白质等成分。中医上有以脏补脏,同气相求的理论,如动物中的海狗肾、黄狗肾、鹿鞭等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而蛇鞭所含的补肾物质要比鹿鞭高出10%,比海狗肾、狗肾要高出30%以上。蛇鞭具有补肾壮阳、温中安脏的功能,可治疗阳痿、肾虚、耳鸣、慢性睾丸炎、妇女宫冷不孕等症。蛇鞭再加入其他补益中药,药效更佳,可起到补血养精的作用。蛇骨可以治疗腹泻、疔疖、痢疾等。蛇粪烘干研末,调麻油外搽痔瘘、疔疖效果较好,在民间应用较多。

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蛇油是蛇脂肪熬炼而成。含有多种脂肪酸,最多的是亚油酸,对防止血管硬化有很好的作用。还可治疗带状疱疹、米丹毒、血管硬化、漏疮、冻伤、烫伤等。蛇毒成分为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含有多种酶,具很强的毒理作用。已经从蝮蛇中分离出多种有效成分,如磷酸二酯酶、蛇毒抗栓酶、清栓酶等,临床治疗脑血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心病等疾病。制成的眼镜蛇毒注射剂比吗啡更有效、持久的镇痛作用,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晚期癌痛、风湿性关节痛等顽固性疼痛有明显的疗效。蛇毒还可以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用蛇毒制作的单价、双价及多价抗蛇毒血清,临床用于治疗毒蛇咬伤,效果特别显著。。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三、肉用资源爬行动物具独特的食用价值。蛇肉不仅味道鲜美可口,且营养价值高,据分析蛇肉含有脂肪、蛋白质、糖类、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可与鸡肉、牛肉相媲美。黑眉锦蛇肉所含的蛋白质虽低于瘦牛肉,但却高于瘦猪肉、鲜鱼肉、鸭肉等;蝮蛇肉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牛肉。且含有全部人体必须氨基酸。研究发现,蝮蛇肉含有一种能增加脑细胞活力的谷氨酸营养素,以及能帮助消除疲劳的天门冬氨酸。所以营养学家认为,常吃蛇肉能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

从食用角度看,所有蛇类均可食用。但一般情况下仅限于大型种类,如无毒蛇中的赤峰锦蛇、黑眉锦蛇、王锦蛇、百花锦蛇、三索锦蛇、双斑锦蛇、团花锦蛇、乌梢蛇、灰鼠蛇、滑鼠蛇等,毒蛇中主要有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尖吻蝮、蝰蛇和各种海蛇等。龟鳖类中鳖肉是著名的滋补食品,鳖甲周围的裙边历来为脍炙人口的佳肴。龟类中肉可以食用的有蠵龟、海龟、太平洋丽龟、平胸龟、乌龟、黄喉拟水龟、几种闭壳龟等,龟卵可以食用的有棱皮龟、海龟、蠵龟、太平洋丽龟、乌龟等。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四、工艺用资源蟒蛇、鳄、巨蜥等皮张面积大,皮扳厚、韧性强,可以制革,做制造皮箱、皮鞋、皮包的原料。蛇皮皮质轻薄、柔韧,且有美丽的饰斑,可以制作皮革、皮带、皮鞋、皮包等工艺品,还是制作胡琴、手鼓、三弦等乐器的琴膜必不可少的原料。玳瑁的背甲具有独特花纹,历来是制作眼睛架或其他工艺品的上等原料。太平洋丽龟的甲可用于做装饰品。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

蛇类的一些结构和机能为仿生学提供了良好的材料。如蝰科蝮亚科蛇类的颊窝,是一种红外线感受器,对温差变化及敏感,它能感知周围3.15×10-4J/cm2/s-1的热量变化,是现今最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所不及的。模仿颊窝的热测位器作用,制造具有高精确性和能探测、追踪飞机、舰艇、车辆等目标的导弹、火箭自导装置等,在军事上和工业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五、科学研究价值六、其他价值龟类、蛇类、鳄类等还具有观赏价值,尤其是某些龟类如平胸龟、金头闭壳龟、黄喉拟水龟等在背甲上人工接种藻类,可培养成绿毛龟。蛇类还能预测天气变化和预报地震。第一节爬行动物的经济价值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一、资源概况全世界现存爬行类8100多种,分4个目,我国有3目25科124属407种。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目科属种目科属种龟鳖目平胸龟科11巨蜥科12淡水龟科824双足蜥科12陆龟科33有鳞目(蛇亚目)盲蛇科25棱皮龟科11瘰鳞蛇科11海龟科44闪鳞蛇科12鳖科44针尾蛇科11有鳞目(蜥蜴亚目)壁虎科931蟒蛇科23睑虎科13游蛇科36149鬣蜥科1259海蛇科916石龙子科837眼镜蛇科48蜥蜴科422蝰科823蛇蜥科14鳄目鼍科11鳄蜥科11合计25科124407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二、珍稀濒危爬行动物我国有爬行动物407种,隶属于3目25科124属,约占世界爬行动物总数的5.02%,其中,我国特产种类有113种,占我国爬行动物总数的27.76%,有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爬行动物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分别占爬行动物总数的1.47%和27.03%。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我国特产爬行动物分布及举例目别种数举例龟鳖目10大头乌龟、云南闭壳龟、菲氏花龟蜥蜴亚目50无蹼壁虎、北草蜥、鳄蜥、宁波滑蜥蛇亚目52双斑锦蛇、海南闪鳞蛇、粉链蛇、西藏竹叶青

鳄目1

扬子鳄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卷由赵尔宓主编,199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收录96种爬行动物,物种濒危等级采用野生绝迹、国内绝迹、濒危、易危、稀有、未定。在记述中,又增加了极危、数据缺乏、未予评估、需予关注、依赖保护五个等级,但缺乏稀有、未定等级。

野外绝灭5种:云南闭壳龟、鼋、斑鳖、宜宾龙蜥、黄腹杆蛇国内绝迹2或4种种:湾鳄、马来鳄、孟加拉巨蜥(或极危)、巨蜥(或极危)

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

极危16种或18种:金头闭壳龟、潘氏闭壳龟、三线闭壳龟、海龟、玳瑁、丽龟、棱皮龟、四爪陆龟、孟加拉巨蜥(或野生绝灭)、巨蜥(或野生绝灭)、蟒蛇、粉链蛇、横斑锦蛇、温泉蛇、金花蛇、眼镜王蛇、白头蝰、莽山烙铁头蛇

濒危32种:平胸龟、大头乌龟、黑颈乌龟、黄缘盒龟、黄额盒龟、齿缘龟、地龟、黄喉拟水龟、锯缘龟、中华花龟、眼斑龟、四眼斑龟、蠵龟、缅甸陆龟、凹甲陆龟、山瑞鳖、大壁虎、蜡皮蜥、长鬣蜥、细蛇蜥、脆蛇蜥、瑶山鳄蜥、海南闪鳞蛇、闪鳞蛇、灰鼠蛇、滑鼠蛇、百花锦蛇、三索锦蛇、棕黑锦蛇、金花蛇、尖吻蝮、扬子鳄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

易危13种:中华鳖、睑虎海南亚种、赤峰锦蛇、王锦蛇、灰腹绿锦蛇、玉斑锦蛇、紫灰锦蛇、黑眉锦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短尾蝮、蛇岛蝮

数据缺乏9种:白色闭壳龟、周氏闭壳龟、艾氏拟水龟、缺颌花龟、菲氏花龟、拟眼斑龟、台湾蛇蜥、红尾筒蛇(指名亚种)、南峰锦蛇

需予关注12种:白尾双足蜥、乌梢蛇、黑线乌梢蛇、黑斑水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中介蝮、岩栖蝮、高原蝮、乌苏里蝮、墨脱竹叶青蛇、西藏竹叶青蛇

未予评估4种:斑鼋、香港双足蜥、海南蛇蜥、瘰鳞蛇

依赖保护1种:乌龟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由汪松、谢焱主编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濒危等级采用IUCN3.1地区标准,分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和未评估9个等级,其中极危、濒危、易危称为受威胁物种。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对我国爬行动物进行了评估,其结果为:绝灭1种,地区绝灭1种,极危17种,濒危22种,易危76种,近危62种,数据缺乏37种,无危177种,未评估14种。绝灭占我国爬行动物总数的0.49%,受威胁物种共115种,占我国两栖动物总数的28.26%。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濒危22种:平胸龟、黑颈乌龟、乌龟、地龟、黄缘盒龟、黄额盒龟、齿缘龟、黄喉拟水龟、花龟、锯缘龟、眼斑龟、缅甸陆龟、凹甲陆龟、山瑞鳖、大壁虎、长鬣蜥、细蛇蜥、鳄蜥、白头钩盲蛇、百花锦蛇、黑网乌梢蛇、眼镜王蛇绝灭1种:云南闭壳龟地区绝灭1种:斑鳖极危17种:金头闭壳龟、潘氏闭壳龟、三线闭壳龟、四爪陆龟、蠵龟、海龟、玳瑁、丽龟、棱皮龟、鼋、巨蜥、香港盲蛇、蟒蛇、温泉蛇、莽山烙铁头、蛇岛蝮、扬子鳄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易危76种:四眼斑龟、鳖、王岭睑虎、蜡皮蜥、宽鼻沙蜥、泽当沙蜥、海南脆蛇蜥、脆蛇蜥、香港双足蜥、白尾双足蜥、崇安地蜥、越南石龙子、多棱南蜥、台湾脊蛇、海南脊蛇、井冈脊蛇、阿里山脊蛇、白眶蛇、广西林蛇、缅北腹链蛇、瓦屋山腹链蛇、台北腹链蛇、云南两头蛇、金花蛇、粉链蛇、赤峰锦蛇、王锦蛇、团花锦蛇、南峰锦蛇、玉斑锦蛇、横斑锦蛇、绿锦蛇、三索锦蛇、棕黑锦蛇、黑眉锦蛇、菱斑小头蛇、昆明小头蛇、圆斑小头蛇、龙胜小头蛇、黑带小头蛇、横纹小头蛇、宁陕小头蛇、山斑小头蛇、香港后棱蛇、莽山后棱蛇、广西后棱蛇、沙坝后棱蛇、福建后棱蛇、老挝后棱蛇、云南颈斑蛇、灰鼠蛇、滑鼠蛇、黑纹颈槽蛇、尖喙蛇、山坭蛇、小头坭蛇、乌梢蛇、黑线乌梢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青灰海蛇、青环海蛇、环纹海蛇、小头海蛇、扁尾蛇、白头蝰、尖吻蝮、短尾蝮、中介蝮、岩栖蝮、高原蝮、乌苏里蝮、台湾烙铁头蛇、圆斑蝰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棱皮龟

Dermochelyscoriacea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极危。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棱皮龟科Dermochelyidae龟鳖类大型种类,体长2~2.3m,最大体长3m,重800~900kg。头、四肢及身体覆以革质皮肤,上面有7行纵行棱起,故名,也称革龟。是一种远洋性龟类,1970年在我国长江口捕获一只棱皮龟,据身体的标记是在英国沿海投放的。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海域。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地龟Geoemydaspengleri又称泥龟、金龟,小型半水栖的龟类,背甲长11~12cm,宽8cm,金黄色、桔黄色或浅褐色,有3条纵棱,前后缘锯齿状。腹甲棕黑色,两侧有浅黄色斑纹。头较小浅棕色,背部平滑,上喙钩曲,眼大外突,自吻突侧沿眼至颈侧有浅黄色纵纹。指、趾间蹼,尾细短。分布于云南、广西、海南、广东、湖南等地。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淡水龟科Bataguridae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濒危。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淡水龟科Bataguridae三线闭壳龟Cuoratrifasciata

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极危。又称金线龟、金头龟、红肚龟,头细长,吻钝,上喙略勾曲,喉、颈部浅橘红色,头侧眼后有棱形褐斑块。背甲长约17cm,宽约13cm,红棕色,具3条黑色纵棱,前后缘不呈锯齿状。腹甲黑色,边缘黄色,龟壳可完全闭合。四肢、尾部橘红色,指、趾间有蹼。主要捕食水中的螺、蝌蚪、蜗牛、虾、鱼及水生昆虫,也食幼鼠,幼蛙、金龟子等,有时也吃南瓜、香蕉及植物嫩茎叶。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云南闭壳龟Cuorayunnanensis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淡水龟科Bataguridae

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野外绝灭。壳长140mm左右。头中等,头背皮肤光滑。上颌不钩曲。背甲较低,具三棱,脊棱强,颈部没有显著的橄榄绿色,栖息于海拔2000~2260m的高原山地。仅产于云南昆明及东川,极稀少。除1906年及1946年在昆明及东川采到标本外,40年来,未见该种新的报道。2004年后发现一雌一雄两只活体,目前已经生育了三只后代。2009年科考发现三雌一雄成体,后成功繁育了下一代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四爪陆龟Testudohorsfieldi又叫旱龟,背甲长12~16cm,宽10~14cm,中部略微扁平。头与四肢均具黄色,头较小,顶部有对称的大鳞;喙缘锯齿状。前肢粗壮而略扁,后肢为圆柱形;均有四爪,指、趾间无蹼。生活于海拔700~1000m的黄土丘陵草原半荒漠地区,以植物为食,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霍城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陆龟科Testudinidae濒危等级: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极危。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凹甲陆龟Manouriaimpressa成体体长30cm以上,宽达27cm,前额有对称的大鳞片,背甲的前后缘均锯齿状,背甲中央凹陷。四肢粗状,圆柱形,指五爪,趾四爪。无蹼。生活于东南亚高原森林地区,我国仅分布于海南、云南、湖南、广西。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陆龟科Testudinidae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濒危。蠵龟Carettacaretta

体长约1~2m,重约100kg。生活于温水海域,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也进入海湾、河口、咸水湖等地。主要捕食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水母和其他无脊推动物,偶吃鱼卵,也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5~7月繁殖,在沙滩上挖穴产卵,一次产卵60~150枚,在岩礁间休息2~3周,可再产一次卵,卵经50天左右孵化,肉、卵均可食。我国分布于南海、东海海域。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海龟科Cheloniidae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为濒危;红色名录为极危。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绿海龟Cheloniamydas体长约1~1.3m,重70~120kg,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主要以海藻为食,偶食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或鱼类。在西沙群岛4~10月为繁殖季节,成群结队来到海滨,在礁石附近海面上交配,每次产卵100余枚,50~70天孵化,具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的沿海有分布,尤以南海为多,产卵场所只有福建西部和广东东部的沿岸和岛屿。

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极危。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海龟科Cheloniidae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玳瑁Eretmochelysimbricata体长一般不超过1m,重约45kg,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主要的生活区是浅水礁湖和珊瑚礁区。主要以海绵动物为食,也食水母、海葵、虾蟹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和海藻。3~4月繁殖,可分三次产卵,每次产卵130~200枚。角质盾片色泽艳丽,具金属光泽,是珍贵的工艺品原料。我国近海几乎绝迹。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海龟科Cheloniidae

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极危。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太平洋丽龟Lepidochelysolivacea最小的海龟,体长60~70cm,重约12kg,生活于热带浅海海域,捕食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水母及其它无脊椎动物,偶食鱼卵,亦吃植物性食物。每年9月至翌年1月产卵,每次产卵90~135枚,有多次产卵现象。经50~60天孵化。肉、卵可食,甲可制成装饰品。我国从南海至黄海南部均有分布,但数量稀少。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海龟科Cheloniidae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极危。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鼋Pelochelysbibroni又叫篮团鱼,头部有疣状突起,也称癞头鼋。体长80~120cm,重50~100kg。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以水生动物为食。5~9月为繁殖期,每次产十几枚到数十枚,最多达100枚,40~60天孵化。记载分布于云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现除浙江瓯江有少量外,其他地区十分罕见。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鳖科Trionychidae濒危等级: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为野外绝灭;红色名录为极危。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山瑞鳖Trionyxsteindachneri与中华鳖相似,体积较大,头更为尖细,头两侧背甲外缘有疣粒。体长30~40cm,宽23cm左右,体重约20kg。生活在南方的江河、山涧、溪流和水塘中,以水栖小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虾等为食。每年产卵l~2次,少数3次,每次5~15枚,孵化器30天以上。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等地,数量稀少,肉可食,鳖甲可以入药。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鳖科Trionychidae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濒危。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大壁虎Gekkogecko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壁虎科Gekkonidae

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濒危。体长12~16cm,尾长10~14cm,体重50~100克。栖息于悬岩峭壁、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或树洞内,有时也在屋檐、墙壁附近活动。主要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食。繁殖期为5~8月,多在6~7月产卵,每次产2枚,孵化期35~45天。有较高的医用价值,能“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嗽,疗肺痈消渴,助阳道”。主要分布于亚洲北回归线附近,我国见于广东、广西、河南、香港、福建、云南及台湾等地。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鳄蜥Shinisauruscrocodilurus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鳄蜥科Shinisauridae

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濒危。体长15~30cm,尾长23cm左右,体重50~100g,栖居于海拔760m以下,山涧溪流的积水坑中,白天在细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清晨和傍晚出来活动和觅食。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蝌蚪、蛙、小鱼、蠕虫。每年6~8月份繁殖,卵胎生,每胎4~8条,11月至次年3月冬眠。产于广西大瑶山。瑶山鳄蜥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广西、广东。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巨蜥Varanussalvator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巨蜥科Varanidae

濒危等级: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为野生灭绝或极危;红色名录为极危。体长60~90cm,最大达200~300cm,体重20~30kg,尾长70~100cm,最长达150cm。栖息于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山塘、水库等地。昼夜活动,清晨和傍晚最频繁。行动灵活,善于游泳,亦能攀附矮树。食物包括鱼类、鸟类、动物的卵、昆虫、蛙、蛇、鼠等,偶尔食动物尸体。6~7月产卵于岸边洞穴或树洞中,每窝产卵15~30枚,孵化期40~60天。寿命可达150年左右。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地。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蟒科Boidae

濒危等级: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极危。体粗大而长,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蛇类,具腰带和后肢的痕迹。长达5~11m,最大体重在50~160kg,无毒蛇。树栖或水栖,栖息在水源丰富,植被茂密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潮湿的森林中,也能生活在沙漠地带。食性包括小麂、小野猪、兔、松鼠、家禽等。每年4~6月,卵生,每次产卵12~50枚。我国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福建等地。蟒蛇Pythonmolurus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分类地位鳄目Crocodilia

鼍科Lligatoridae濒危等级: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红皮书为濒危;红色名录为极危。现存鳄类中体型小、行动迟钝、性情温驯的鳄类。体长1~2m,体重约36kg。白天隐居在河岸洞穴中,夜间出外捕食,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夏、甲壳类为食。卵生,6月份交配,7~8月产卵,每巢产卵10~30枚,孵化期约为60天。我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湖泊、水塘和沼泽中。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温泉蛇Thermophisbaileyi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

Colubridae

濒危等级: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极危。分布海拔最高的一种蛇,栖息于海拔3960~4350m的温泉附近的岩石洞穴、石堆、水边、沼泽草甸中。分布区狭窄,生境独特,种群数量稀少。以高山蛙、幼鼠兔、鼠类、鱼类为食,一次产卵6枚。我国特有种,仅见于西藏。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蝰科Viperidae

濒危等级: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极危。莽山烙铁头Ermiamangshanensis头部呈三角形,尾部白色,身体黑褐色,杂以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背鳞部分黄绿色,成团聚集,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体长超过2m,重3kg以上,捕获最重达17.75kg,6月下旬至7月产卵20~27枚,孵化期60天左右,亲蛇有护卵与孵卵习性。栖息于海拔700~1100m的山区树林下。我国特有种,分布于湖南、湖北、广东。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眼镜蛇科

Elapidae

濒危等级:红皮书和红色名录均为极危。大型蛇类,最长近6m,重达6kg,寿命20年左右。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m的山区,广泛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喜欢独居,行动敏捷,白天活动,夜间在近水的地方隐匿于岩缝或树洞中,主要捕食蛇类和蜥蜴,也吃鸟类、鸟卵和鼠类。我国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东等地。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斑鳖Rafetusswinhoei又名斯氏鳖,1873年由JohnGray所命名。标本据说是从中国上海的邻近地区采集。由于幼体和中华鳖相似,成体和鼋很像,加之缺乏标本,在随后的100多年中,没有得到中国动物学界的认可,而被看成是中华鳖或鼋的同物异名。直到1987年,Meylan等重新研究了斑鳖的模式标本,恢复了其有效种的地位,并将之改到Refetus属中。此时,斑鳖在野外几乎绝迹。分类地位龟鳖目Testudines鳖科Trionychidae

濒危等级:红皮书为野外绝灭;红色名录为地区绝灭。黄腹杆蛇Rhabdopsbicolor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濒危等级:红皮书为野外绝灭;红色名录为不宜评估。国内分布于云南陇川县,可能是其分布的北缘。宜宾攀蜥Japaluragrahami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鬣蜥科Agamidae濒危等级:红皮书为野外绝灭;红色名录为不宜评估。俗称宜宾龙蜥,所有鳞片均具棱。我国特有种。采于四川宜宾。目前仅知1号模式标本,保存于美国华盛顿市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三、重要经济爬行动物滑鼠蛇Ptyasmucosus无毒蛇。成一般在1500mm以上,可达2000mm左右。一般栖息于海拔800m以下的山区、丘陵、平原地带。亦可分布于海拔2000m的山地。性情较凶猛,行动迅速,昼夜活动,捕食鼠类、蟾蜍、蛙、蜥蜴和其它蛇类等。11月至次年3月冬眠,5~7月产卵7~15枚。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是三蛇酒和五蛇酒的首选蛇之一。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乌梢蛇Zaocysdhumnades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体长可达2.5m以上。栖息于海拔50~1600m中低山、丘陵及农田地带。主要以蛙类为食,也食蜥蜴、鱼类、鼠类。性温顺,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7~8月产卵,每产7~14枚。我国特有种,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甘肃、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吉林等地。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祛风,通络,定惊等功能。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三索锦蛇Elapheradiata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体全长可达2m。栖息于450~1400m的山地、平原、丘陵地带,常见田野、山坡、草丛、石堆、路边、池塘边。行动敏捷,性较凶猛,昼夜活动,主要捕食鼠类,也捕食蜥蜴、蛙类、鸟类及蚯蚓。5~6月于灌木丛的落叶下产卵6~12枚,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贵州、云南等省区。可配制五蛇酒和三蛇酒,治疗风湿病等,胆可入药,肉可食用。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灰鼠蛇Ptyaskorros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体细长,多超过1m,最大可达2m。行动敏捷,性格温顺。生活于丘陵和平原地带,主要活动在田基、路边、沟边的灌木林中,在水田,溪流、溪边石上或草丛中也可见到,常攀援于溪流或水塘边的灌木或竹丛上。昼夜活动,捕食树蛙、雨蛙、蜥蜴,也食小鸟及其它蛙类。5~6月间产卵,卵数10枚左右,35~47天孵化。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地。为著名的食用蛇类。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王锦蛇Elaphecarinata全长可达2.5m以上,重可达5~10kg以上。主要生活在丘陵和山地,在平原的河边、库区及田野均能见到。动作敏捷,性情凶狠,爬行迅速,会攀岩上树。以鼠类、蛙类、鸟类及鸟蛋为食,在食物短缺时甚至残食同类。6~7月产卵,每次产8~15枚,孵化期40~45天。国内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陕西、河南、河北、甘肃及台湾等地。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a别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黄喉蛇、黄颌蛇等,全长可达2m,个别可超过2.5米,喜食鼠类、鸟类。善攀爬,生活在高山、平原、丘陵、草地、田园及村舍附近,也常在稻田、河边及草丛中,有时活动于房屋附近,5月左右交配,6~7月产卵,每次产卵6~12枚,孵化期35~50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肉食用,皮工业用,制备蛇酒,蛇蜕入药;善于捕食鼠类,对灭鼠害有利。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全长2m左右。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地的林边、田园、水域附近,可进入住宅。主要以鼠类为食,亦吃鸟及鸟蛋。7~8月产卵6~17枚,孵化期约45天,分布于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赤峰锦蛇Elapheanomala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游蛇科Colubridae别名枕纹锦蛇。生活力强,有耐饿18个月的记录。性情温顺,行动较迟缓。以小鸟、蜥蜴及小型鼠类为食。生活于平原、草原、丘陵或山区,栖于田野、草坡、林区、河边,也见于菜园、房屋、禽畜圈附近。北方地区十月上旬冬眠,次年四月下旬出蜇。7~8月间产卵6~15枚。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上海、河南、湖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地。白条锦蛇Elaphedione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眼镜蛇科Elapidae金环蛇

Bungarusfasciatus全长983~1500mm,前沟牙毒蛇,栖息于海拔180~1014m的平原、丘陵、山地丛林的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蛇夜晚活动,捕食蜥蜴、鱼类、蛙类、鼠类等,并能吞食其它蛇类及蛇蛋。性温顺,行动迟缓,不主动攻击人。5~6月产卵6~14枚于腐叶下或洞穴中。孵化期约48天。雌蛇有护卵的习性。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眼镜蛇科Elapidae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体长1000mm左右,最长达1800mm,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常见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地,昼伏夜出,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攻击人,捕食鱼类、蛙类以及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11月中旬冬眠,翌年5月上旬出蛰,多6月产卵3~12枚,孵化期45~56天。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地。前沟牙毒蛇,与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为陆地上毒性最强的第四大毒蛇。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眼镜蛇科Elapidae

成体全长1.5~2m,栖息于70~1630m的平原、丘陵和低山,见于耕作区、路边、池塘附近、住宅院内等地。多白昼活动,主要以蛙、蛇为食,亦食鸟、鼠及蜥蜴、泥鳅黄鳝及其他小鱼等。5~6月交配,7~8月产卵7~19枚,孵化期45~60天。分布于安徽、重庆、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舟山眼镜蛇Najaatra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有鳞目Squamata蝰科Viperidae中介蝮Gloydiusintermedius多栖息于海拔900~1650m低山石隙或灌丛,分布海拔上限4000m。主要以蜥蜴为食,也见吃鱼、蛙、鸟及其他蛇类。分布于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甘肃、宁夏、青海、陕西、新疆、浙江以及横断山中段以南、云南等地。第二节我国的爬行动物资源分类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