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备用)袁青山第十三届基础教育论文1_第1页
(15备用)袁青山第十三届基础教育论文1_第2页
(15备用)袁青山第十三届基础教育论文1_第3页
(15备用)袁青山第十三届基础教育论文1_第4页
(15备用)袁青山第十三届基础教育论文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论文类别:学前教育浅谈如何提高儿童美术教育及兴趣袁青山电话庆市云阳县实验幼儿园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某件事有兴趣,就会自主地去关注、去学习、去探索,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所有的时间,去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目的。只要始终保持有兴趣,就会始终自觉、自主地去钻研,保持无穷的动力,不知疲倦地坚持甚至贯穿人的一生。可以说没有美术兴趣,就没有审美创造。关键词:培养;儿童;美术;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某件事有兴趣,就会自主地去关注、去学习、去探索,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所有的时间,去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目的。只要始终保持有兴趣,就会始终自觉、自主地去钻研,保持无穷的动力,不知疲倦地坚持甚至贯穿人的一生。可以说没有美术兴趣,就没有审美创造。试想,一个连美术兴趣都没有的人,他如何能翩翩起舞。但是,仅仅有美术兴趣,就一定能进行审美创造吗?不一定。对儿童来说,还有一个过程。开始阶段,他可能无从下手。其实,美术创造并不神秘,那些被大人不屑一顾的儿童行为,如缝沙袋、折纸、粘贴画等等就是一种美术创造。当儿童用自己的手和思维来涂鸦自己的想法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应当得到鼓励和支持,一如成人的观点得到尊重和理解,这不仅仅是尊重这些乱七八糟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尊重儿童的个性,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美术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激发儿童兴趣。每一次备课时,我都会在网上搜索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一些图片,然后放进幻灯片里,在上新课时,把找到的这些图片放给孩子们欣赏。他们在欣赏时,当然不会懂得要如何去欣赏一幅作品,但是,在他们欣赏完甚至是“哇”的一声哗然声之后,做为教师可以提一些问题引领他们去发现、观察,从而找出美的地方。这样,不仅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美,还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在我上美术《趣味文字》这一课时,我的课程引入第一张幻灯片里,我放了三个不同的“雨”字,第一个就是普通的文字,但另外两个都是经过变化了的字。然后提问“哪一个雨字更有趣,更吸引你的目光”,这样学生肯定会说出是变化了的两个雨字,从而引入课题。后面我还准备了一些有趣的文字的图片,比如“运动”,里面的“云”字,都变化成了人在跑动一样;“笑哈哈”,把每个字里面都有变化成一个在张嘴笑的样子;“童话世界”,把每个字的上面部分都连起来进行变化,就像一个城堡一样,并在周围画了云朵星星加以装饰。并且,我选的这些趣味文字并不像大学时学的那样较死板的变体美术字,是符合儿童喜爱的非常生动活泼有趣的文字。在放这些图片时,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分析。最后实践阶段,我让他们用自己名字来设计出趣味文字,他们就非常有兴趣的开始思考并动手创作。这样,在课堂上能明显看出他们积极的学习兴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是美的东西,人人都会喜欢,都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喜悦,产生美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愉快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找一些适合儿童的美的作品或者图片让他们欣赏,让学生尽情欣赏,自谈感受,挖掘图片中每一处自己认为美的东西,让学生融进美的图片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情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术课的乐趣,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二、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在短短几个月实习期间,我发现小孩子都特别爱表现自己,特别是小班的的小孩子。因为听了几次指导老师的美术课,在他的课堂中,我发现他有一个一贯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孩子上黑板绘画。这个课堂环节确实很受欢迎,学生个个都踊跃举手,巴不得直接冲上讲台。因此在我上一年级美术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也采用过这个环节,确实令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和我在欢愉中度过了一堂美术课。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这是培养提高儿童美术兴趣的重要途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用思考、情感、创造、游戏的光芒来照亮儿童学习,那么对儿童来说是可以成为一件有趣的引人入胜的事情。”我们认真体会这段话的真谛,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儿童学得生动活泼,以至达到入迷的程度。同是教材《各种形状的鱼》,一个教师费尽唇舌讲了很多种鱼的画法,然后让学生作业,而另一个教师先放一段海底世界视频,加于引导启发,然后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每组完成一幅《各种形状的鱼》作品,比比哪组画的鱼种类多、形状美。结果,后者的课堂气氛明显优于前者,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远远高于前者。学生们面对直观生动、丰富的自然形象,学习兴趣自然高涨。可见,灵活、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学科的内容不再仅仅是传统美术创作或技法训练,而在文化观念整体统摄下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美术课程。而且,它也不再仅仅局限在美术学科内部的完整体系中,还下分强调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美术课堂可以融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于一体,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比如在美术课的开始阶段,美术教师可以先放一段与课题相关的音乐,作为导课的一部分,我在上美术课《童年》时,就首先利用多媒体放了同名歌曲《童年》,这首歌曲节奏轻快,旋律动人,很适合小学生欣赏,从而引入课题。在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也可以适当地通过舞蹈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上美术课《机器人》时,我首先请了班上的小明星来为同学们跳了一段机械舞,学生们兴致一下就高了,从而引入课题。除了这些以外,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写一个简单的剧本,然后在课堂上选择几位学生进行表演等等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和其他艺术学科相通相融的学习中,感受艺术的真谛,体会艺术的魅力。三、培养自信心,多给儿童成功体验。在课堂上,美术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比如投影仪,让学生自愿把自己作品拿上台来进行展示,展示的过程当中,要叙述自己绘画的想法与同学进行交流。在进行展示这一环节,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讲解,这样不但培养了自信心,也使其自身产生成就感。当一个孩子在自由涂鸦的时候,他是在适意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充分自由地表露自我,这是一种自我认同、自我表现。他在这种创作活动中产生成就感。自信才能创造个性,儿童绘画本身就是个性的发挥。家长和老师看儿童的画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以此激发他们的绘画热情。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日本教育家铃木认识过一个五音不全,但对音乐十分痴迷的孩子。孩子的糟糕的音乐遭到无数人的奚落,使孩子心灰意冷。铃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让孩子为他拉一曲小提琴。孩子开始拉,开头的几个音符就难听地让人想捂耳朵。但铃木耐心地听完了这首曲子,脸上浮现出一个微笑。孩子仿佛从这个微笑里明白了什么似的。回家以后,孩子更加勤奋地练习。有朝一日,孩子终于成为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小莫扎特”。铃木大师给孩子的就仅仅是一个微笑?不,铃木的微笑还给了让孩子重拾梦想的信心。有时,一个微笑就能让人燃起追求理想、完成目标的希望之火。我想,面对一幅儿童随意涂鸦的“作品”时,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也应该是铃木这种态度。培养儿童的自信心是使他们喜欢画画的最重要的因素。我曾看到一个作者在他的书中写的这样一段话,“童年时的生活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在幼儿园我是班里画得最好的一个,受到老师夸赞,经常听到的话是,你长大了一定是个画家,你真有艺术天分……在潜意识里,我一定是受到鼓励,真的认为自己是一个画家了。”仅仅只是老师的夸赞,但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讲,那就是认同,给了他继续画下去的信心。可想而知,一个大人的话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是有多么重要。四、改变评价取向、态度,多表扬、鼓励。在我的美术活动中,幼儿操作时,我都会认真巡视辅导。并很重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对于幼儿的绘画,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不能只以像不像去评价。学生毕竟不是照相机,学生作业是自己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对象后的表现,倾注了个人的认识和情感,所以,允许作品有夸张和抽象。儿童绘画不仅限于画的真实,也可以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思想和心愿,可带有一定的甚至强烈的表现性。评价时,我们可以听取他们对作品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正确评价学生作品。另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小学生阶段的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和看法。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因素和个性决定了幼儿本身存在稚嫩、夸张、奔放、个性化等独特的特性。孩子的可塑性大,适当的评价,会有助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和学习的积极性的保持与提高。对于小学生,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评价是积极的。对于每一次的作业,我都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学生作业的优缺点,正确对待。优点即时给予表扬、肯定,在并课前给以表扬展示。通过这样的合理评价,实践证明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五、适时举办形式多样的绘画活动,并举办作品展举办各种各样的绘画活动,让大家都来参与,营造一种群体艺术氛围,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举办这样的活动,为儿童提供了表现才能的机会,营造了艺术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常常举办各级各类的优秀书画作品展,加上有声有色的板报、宣传栏、艺术长廊、校园环境等,形成艺术氛围,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学生每天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学习生活,耳濡目染,学习美术的兴趣必然是与日俱增。这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兴趣培养。总之,在进行一切美术活动中,多给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满快乐,必然喜欢美术活动,必然就会产生兴趣。六、结语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儿童能长久地对某一活动保持兴趣,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在这一方面成才。此外,兴趣含有积极的幻想性的创造认识活动,因此兴趣又是创造的萌芽,培养兴趣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前提。参考文献:[1]孙乃树程明太编著《新编美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