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传统文化_第1页
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传统文化_第2页
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传统文化_第3页
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传统文化_第4页
2020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备考诗歌鉴赏高考真题之传统文化高考习题,从来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与其做山寨习题,不如反复做高考习题,从中梳理出命题规律,从中总结失误原因,从中探索出答题技巧。诗歌复习就是要反复做高考真题,反思错误原因,总结答题规范,摆脱题山题海。规律探讨规律一高考诗歌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例如:(2017全国1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2017全国3卷)《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2018年全国2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2018年全国3卷)《精卫词》,(2019年全国1卷)《题许道宁画》,(2019年全国2卷)《投长沙裴侍郎》,(2019年北京卷)《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规律二高考诗歌多塑造自强不息爱国奉献仁人志士形象。例如:(2017全国1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尽职尽责、为国选材的科考官形象;(2017全国3卷)《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朋友赠答、充满自信、分享成功的友人形象;(2018年全国2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挥毫泼墨、心忧天下的爱国者形象;(2018年全国3卷)《精卫词》挑战大海、英勇无畏的斗士形象;(2019年全国2卷)《投长沙裴侍郎》为人正直、不卑不亢的后进末学者形象;(2019年全国1卷)《题许道宁画》,(2019年北京卷)《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精于艺术、善于评价的鉴赏家形象。规律三客观选择题命题侧重逐句解读内容与总体梳理艺术特征。错误选项多为内容理解,多为诗歌场景还原式错误。例如:(2017全国1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BE,(2017全国3卷)《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CD,(2018年全国2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D,(2018年全国3卷)《精卫词》A,(2019年全国1卷)《题许道宁画》C。叙事场景,抒情场景,是命题热点,高考难点。规律四重视与教材联系,重视迁移能力,重视陌生诗歌语境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诗歌答题套路越来越不适合新高考,僵化思维越来越不能解决新问题。例如:(2017全国3卷)《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2018年全国2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8年全国3卷)《精卫词》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重视白居易、陆游等诗人教材知识背景迁移,重视紧扣诗歌主旨解读诗歌能力。规律五重视思维能力。高考越来越重视思维能力,没有较强思维能力,诗歌鉴赏难以成功。换位思考能力,运用全局思维分析局部细节能力,联系诗歌知识体系,紧扣关键词回答主观习题能力。例如:(2017全国3卷)《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CD,(2018年全国3卷)《精卫词》,需要联系全诗,整体把握,局部思考;(2018年全国2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D,(2019年全国1卷)《题许道宁画》C,需要换位思考,理解场景;(2017全国3卷)《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2018年全国2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些习题,需要分类思维,不同角度解答。换位思考思维,全局观思维,分类思维,比较思维,是高考考查的四大思维能力。真题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2017全国1卷)点评:传统文化,科举考试,为国选材;联系教材《醉翁亭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答案】BE【解析】B项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不恰切。E项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是诗人自谦之语,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失误:不选B项。原因:以学生视角切入,自比考场如战场。对策:换位思考,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以主考官的视角分析。命题技巧:逐句分析,重在情感。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解析】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失误:答案不全,用语不规范。原因:不会赏析名句。对策:手法+分析+特征效果+情感。规律:名句赏析型,运用答题套路“手法+分析+特征效果+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2017全国3卷)点评:卷尾题诗,朋友赠答,文学成就,分享成功;联系《琵琶行》、《观刈麦》与《钱塘湖春行》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3.【答案】CD【解析】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称李绅为“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D项“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表述有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失误:错选E,不选C。原因:读者视角,误读诗歌;认为白居易是个完美的人,不应该自我炫耀。对策:换位思考,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以白居易的视角分析,前后联系,告别先入为主。命题技巧:主句分析,理解为王。4.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解析】解读时要从把握诗歌的大意入手,逐句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诗人借“戏赠”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时应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做到知人论世。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命中无分,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失误:少答对自己现状的戏赠。原因:不能联系教材,迁移背景。对策:掌握教材,形式知识网络,提高迁移能力。命题技巧:主旨设题,上下联系,内外联系,迁移背景;规律——对朋友、对自己成就与对自己现状。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2018年全国2卷)点评:传统文化,书法草书,心忧天下;联系《书愤》与《游山西村》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5答案D解析D项第三联应理解为“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这是以书中疾笔喻战中拼杀,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失误:不选D。原因:不理解诗歌。对策:换位思考,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以陆游的视角分析,重在理解书法。命题技巧:总体梳理,解说思路;逐句分析,重在情感。6.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解析诗歌大意: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但却因找不到报国的门路而白白浪费了这些惊人的才华。我只好在醉中作草书,以酒作为旗帜战鼓,以笔作为大刀长矛,笔势急骤,像是银河从天而泻一般。在端砚中浓浓地研好了墨,烛光映射着我纵情挥毫泼墨。转眼间,我收起书卷,又端起酒杯,如同看见了山河万里清平的气象。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失误:不能分类作答。原因:思维僵化,答题套路。对策:意象作用,分清类别,突出作用。命题技巧:意象切入,鉴赏作用;答题模式——意象+分析+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2018年全国3卷)点评:神话传说,挑战大海,英勇无畏。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7答案A解析“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从最后两句可以知道,本诗咏赞了精卫填海的行为、坚韧不拔的壮志和奋斗到底的毅力,所以不会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原因:不能整体把握,纠缠细节。对策:联系全诗,总体把握,理解主旨。命题技巧:主句分析,重在理解;总体概括,比较展现。8.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答案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解析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结合诗句来分析。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是精卫对自己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抒发;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望用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的。失误:没有关键词。原因:不能从切入视角入手,结合诗句围绕主旨分析。对策:强化诗歌主旨理解,强化答案逻辑化。命题技巧:争议探索,言之成理;紧扣主旨,结合诗句,全面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2019年全国1卷)点评:题画律诗,诗情画意,重视审美。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9答案C解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说,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失误:不选C。原因:不能围绕画面内容鉴赏。对策:确定重点——描写了什么画面、如何描写与怎样评价。命题技巧:总体概括艺术特征与逐句分析相结合,还原画面场景是命题点。10.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含意去分析诗人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说此画蕴含佳句,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以准确说出画中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鉴赏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画中山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化实为虚,意境全出,比正面、直接地说画山似真山要婉曲有味得多。三、四句承接一、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掩饰不住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五、六句写画中之树、云,物与心互相感发,景物中含有作者浓浓的主观情感。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的开拓。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淡中见新奇。失误:缺乏条理,不够逻辑。原因:思维能力差。对策:强化答题规范,注意答题细节。命题技巧:巧设两问,强化条理;含义+分析;评价+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2019年全国2卷)点评:干谒七律,独立人格,为人正直,不卑不亢,理直气壮。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11答案D解析“受恩必报”错误,诗歌尾联表达的诗人对待恩惠的态度是,接受恩惠需要有理由,不能随便地接受别人的恩惠。失误:不选D。原因:干谒诗主旨理解错误。对策:紧扣主旨,分析意象,理解细节。命题技巧:主句分析,重在理解;全局把握,理解细节。1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作答此题,需要结合颈联中两个具体场景,联系全诗分析其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颈联的两个场景,一是雨中垂钓引发乡思,一是秋夜中风吹木叶声阵阵传来,这两个场景将诗人孤高耿介的情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直观感受;结构上,诗人在直抒胸臆中穿插场景描写,可以使诗歌的节奏得以舒缓,使诗歌显得委婉从容。鉴赏首联表明心志,虽然自己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不会改变,自己不会去拜谒朱门权贵之人,而是拜谒裴侍郎这样的儒家学者。颔联点题,把投书裴侍郎的目的直言不讳地讲了出来。颈联从直抒胸臆转而写景,更为形象地展现出自己孤高耿介的情怀。尾联再次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会随便地接受恩惠。全诗表达出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正常渠道进身的思想感情,语言铿锵有力。失误:不能用专业术语,陈述作用。原因:没有健全知识体系。对策:景物描写作用,积累专业用语。命题技巧:分析场景,鉴赏环境;多角切入,分条作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2019年北京卷)点评:题画诗歌,七言组诗,侧重审美,比较异同。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④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注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13答案C解析“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说法错误,墨梅图中并无桃李,诗歌中“桃李依然是仆奴”只是借用桃李来进一步衬托画中梅花的“清姝”。失误:不选C.原因:不能理解如何描写梅花。对策:抓住梅花,多维理解。命题技巧:主句分析,紧扣审美,分析梅花。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14答案A解析B项第一首诗的主旨是赞颂画师画梅技艺的高超以及梅花的清姝,并不是对“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