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_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日: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日 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 ③叹服。”母日: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隹之,碎其金鱼⑥。【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④务:致力,从事。⑤伎:同技”。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①睨之久而不去②康肃忿然日③及守荆南回(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日 小由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日小由基工(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方”是古今异义词,等到”的意思。(2)语句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日 小由基’的意思是: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 小由基”。据此,正确的句读是: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日小由基”。(3)在此题中,要注意 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 ”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4)本题作答要在理解乙文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依据“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可知,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用射术来报效国家,不要把射箭当作娱乐。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⑴①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②气愤的样子 ;③等到。⑵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⑶(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⑷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⑷本题考查分析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答题时应注意,概括人物的相关情节,仔细分析流泪的原因,选择表达心情或感情的词语概括。【附参考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乙】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王学御①于王子期②,俄而与子期逐③,三易④马而三后。襄王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笊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 ⑤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 ⑥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 ⑦后也。”(选自《韩非子喻老》)【注】①御:驾车。②王子期:战国时善于驾车的人。 ③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④易:更换。⑤调:协调。⑥诱:引诱。⑦所以:••…的原因。(1)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了解)B.即四I」目相待(另外)C.赵襄王学御王王子期(向)D.未尽也(尽头)(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②此君之所以后也。(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4)从【甲】【乙】两文中你各获得了哪些启发?【答案】(1)D(2)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②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3)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4)①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在句子意思的理解基础上进行辨析。(1)D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改为:未尽也(完全)。整句话的意思:没有完全教给我。(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才略”:才干和谋略。复”:再。所以":••…的原因。还有此君之所以后也”判断句的翻译。(3)甲文中吕蒙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可直接提取 蒙乃始就学”作为答案。而乙文中赵襄王落后的原因可直接提取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作为答案。(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分别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分别都表明了什么主要观点。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甲文可从开卷有益,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等角度作答。乙文可从做事情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目标明确的角度作答。故答案为:⑴D;⑵①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②这就是您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⑶蒙乃始就学;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⑷①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②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点评】⑴对文言词语的含义理解,考生要首先理解整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在再进行国定词语的意思理解。同时要注意平时对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积累,能将课内的知识进行迁移。⑵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掌握翻译的原则,注意关键字的正确理解,句意要准确。⑶本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回答,找准答案,注意括号内的要求。⑷考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要阐述的中心,由此而写出感悟或者启发。注意要对两文分别阐述。【附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乙】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之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 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 (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窿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曾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丝鲁肃过寻阳③卿今者才略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翻译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时,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 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辞。B.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答案】(1)推托;至L等到;才干和谋略;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2)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3)B【解析】【分析】⑴注意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辞:动词,推托;②及:动词,至L等到;③才略:名词,才干和谋略;④博士:名词,古今异义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⑵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今:当今。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政事。句意是: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⑶B项有误,孙权要求吕蒙多读书,要涉猎广泛,文章没有涉及 而且要钻研经书”。故答案为:⑴①推托;②至L等到;③才干和谋略;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⑵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⑶B【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 留“删”调”换“杯”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⑶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附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吕蒙于是开始学你现在的(军吕蒙于是开始学你现在的(军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吕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②。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 ④言,政⑤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吃诵文也。”(选自《太平广记》)【注】①王:指孙权。②宗:主要的。③世祚(zu。):指国运。④玄:深奥。⑤政:只,仅仅。(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忽王眠中②众人皆问之 ③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④政空诵其文耳 (3)翻译文中划线句。众坐皆知蒙吃诵文也。(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两个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2)在;他,指吕蒙;兴盛;罢了(3)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4)博览群书;梦中诵书。【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此题较容易,此句可译为: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看了很多的书籍,按照《易经》为主。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2)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粉人皆问之”中的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是代词,代吕蒙。(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坐“吃”等字词的翻译。(4)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吕蒙好学的两个地方可从博览群书和梦中诵书两个方面作答。故答案为:(1)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2)在;他,指吕蒙;兴盛;罢了(3)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4)博览群书;梦中诵书。【点评】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附参考译文】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按照《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有一次他在先主公孙策宴会上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吕蒙说: 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卖油翁》的作者是朝的。(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①睨之久而不去②以钱覆其口(3)翻译下列句子。①吾射不亦精乎?②康肃笑而遣之。(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答案】(1)北宋;欧阳修(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盖(3)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4)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的欧阳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这里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杯”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遣”的翻译。(4)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来分析。陈尧咨因 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故答案为:(1)北宋;欧阳修。(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盖(3)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4)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有时还要对主要人物进行评析;另一方面是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找出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和具体事例来分析,切记不可脱离文本。分析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形象时,要注意从两方面全面分析。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煤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史寸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喳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谓岛日: ‘敲宇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TOC\o"1-5"\h\z(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煤(锻炼)之未定。 ।b.时韩退之a(代理)京兆尹。C.岛里(详细地)对所得诗句。 ,,D.神流(离开)象外。(2)下面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炼之未定②引手作推敲之势③观者讶之④退之立马久乙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A.①③ 瓯⑤ O④ DD⑤(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A.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官吏推操到京兆尹(韩愈)面前。 "B.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左右两边围拥着的官吏阻拦在京兆尹(韩愈)面前。C.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 (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uD.马上,担当护卫的官吏停下来并拥护在京兆尹(韩愈)面前。【答案】(1)A⑵B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A炼:这里指推敲,炼字。B、C、D正确。(2)①炼之未定:结构助词,无实意。②引手作推敲之势:结构助词,的。 ③观者讶之惊、奇。④退之立马久之二虚用,无所指。 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结构助词,的。故②⑤用法相同。(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俄: 一会儿。句意为: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 (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故答案为:(1)A(2)B(3)C【点评】(1)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初中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 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 之”的意义及用法。(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擦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本文作者是代学者、文学家(人名)。(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阅十余岁②湮于沙上(3)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呢?(4)文中的讲学家代表了哪一类人?(5)本文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清;纪昀(2)经过,经历;埋没(3)因为老河兵不仅考虑到石和沙的质地性质,还考虑到了水冲击石头的反击之力会形成坑洞,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意对即可)(4)讲学家代表了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只会据理臆断的人。(5)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解析】【分析】(1)本文作者是纪昀,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清朝政治家、文学家。(2)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阅”:经过,经历。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湮”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读懂文章内容是作答的前提。讲学家根据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原处地中;老河兵不仅考虑到了讲学家的理论 ,还注意了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所以他推断二石兽的位置是在石兽落下的上游。(4)讲学家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认为石性重而沙性松,石兽越陷越深陷进河里。文中还描写了他的“笑”。所以由此判断讲学家是一个空谈事理,脱离实际,喜欢臆断,好为人师,骄傲自大的人。(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许多事情往往有着复杂的内在 ,我们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 ,综合考虑,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 ,实践出真知,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故答案为:⑴清、纪昀⑵经过,经历;埋没⑶因为老河兵不仅考虑到石和沙的质地性质,还考虑到了水冲击石头的反击之力会形成坑洞,因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意对即可)⑷讲学家代表了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只会据理臆断的人。⑸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点评】⑴本题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位置的注释内容的学习好掌握,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重点语句的理解。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人物,要结合人物的语言、独自等相关的描写语句进行分析。⑸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注意文章的抒情、议论句子的理解。【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铝,(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 ?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 ?”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不枝②亭亭净植③夫如是 ④人多必(2)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翻译下列句子。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4)【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请说说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哪些共同点。【答案】(1)横生藤蔓;耸立的样子;这,这样;种植(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①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4)品德高尚、坚贞自守;正直不屈、不偏不倚;虚怀若谷、立志高远、砥砺前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外物荣辱影响。【解析】【分析】(1)此题都古今异义词,如蔓":横生藤蔓。 树”:种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注意之”是取独作用,放在主语谓语之间起连接作用,因此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一个整体,做爱”的宾语。前面部分的主谓之间要划开。(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宜”:应该,应当。粉”:多。本”:根。善建”:善于建树(德操)。(4)【甲】文很好理解,特别要抓住【乙】文中 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等标志品质的句子进行分析,即可更加完整地概括出答案。故答案为:⑴横生藤蔓;耸立的样子;这,这样;种植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⑶①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⑷品德高尚、坚贞自守;正直不屈、不偏不倚;虚怀若谷、立志高远、砥砺前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外物荣辱影响。【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学习文言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知识的迁移,要结合句子的整体理解进行分析。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做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推断句子的停顿。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考生在平时要加强训练,遵循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掌握基本的方法,在翻译时要正确理解重点词语,注意句意的顺畅。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抓住关键的句子进行理解,就可以概括出完整的答案。【附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甲辰 ①,同二王参云栖②。时已二月,大雪盈尺。出赤山埠,一路琼枝玉干,披拂照耀。望江南③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庚戌④秋,与白民看雪两堤。余既归,白民独留」因 ⑤雪至腊尽。是岁竟无雪,怏怏而返。世间事各有缘,固不可以意求也。(李流芳《云栖春雪图跋》)【乙】甲子嘉平月⑥九日大雪,泊舟阊门⑦,作此图。忆往岁在西湖遇雪,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余画时目中有雪,而意中有心观者指为云山图,不知乃画雪山耳。放笔一笑。(李流芳《题雪山图》)【注】①甲辰: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②云栖:寺名。在杭州西湖西面山中,以产竹闻名。③江南:钱塘江南岸。④庚戌: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⑤迟:等待。⑥甲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嘉平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⑦阊门:苏州古城之西门。(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白民独留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出心裁B.是岁竟无 意不可得有志者事竟成C.固不可以意求也 求之下流,固颠 根深蒂也D.而意中有云 目似瞑,意暇甚 词不达宜(2)用“/给【甲】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3)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余春夏秋尝在西湖,但未见寒山而归。(4)【甲】【乙】两文都写到雪景,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甲】文的 琼枝玉干,披拂照耀”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景的特点;【乙】文的 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 ”运用的描写手法,写出了雪景的特点。【答案】(1)B⑵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3)我春夏秋三季曾经在西湖游玩过,只是没有看到冬天的山景就回来了。(4)比喻;洁白美艳;白描;苍茫浩大【解析】【分析】(1)A项的独”解释为:独自/独自/独到;B项的竟”解释为:最终;C项的固”解释为:本来/本来/牢固。D项的意”解释为:意念/神情/意思。故选B。(2)翻译为:遥望江南群山,白雪皑皑,如浮云端,尤其令人喜爱。故可断句为: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3)本题重点字词: 尝”,曾经;但”,只是;归”,回来。(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 琼枝玉干,披拂照耀”的意思分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琼枝玉干,披拂照耀”写出了雪洁白美艳的特点。 雪后两山出云,上下一白,不辩其为云为雪也”运用了白描(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描写方法。结合其意思 雪后两座山上与天上全是白色,不能分清哪是云,哪是雪。”写出了雪景苍茫浩大的特点。故答案为:⑴B;⑵望江南诸山/皑皑云端/尤可爱也。⑶我春夏秋三季曾经在西湖游玩过,只是没有看到冬天的山景就回来了。⑷比喻;洁白美艳;白描;苍茫浩大【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单音节实词大多是多义词,接触时一要清楚它的几种常规的解释;二是根据语境判断句中意义。⑵断句的基本方法是:断句前要通读几遍,弄清楚大概写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根据理解先断开较大的层次,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在集中精力分析句中的虚词和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要回读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读起来有拗口之感。一般来说,断句主要难在一两个词上,突破这一两个点之后其余的就迎刃而解了。断句的真正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⑶文言翻译注意先抓字眼,本句子重点词为 尝”但“。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除,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保证不丢分。平时训练注意自己抓住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⑷本题考查对两篇文章写作艺术特色的把握。只要理解文意,要注意结合学过的写景抒情类文言文,如《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结合所学的分析艺术特色的方法。【附参考译文】【甲】我春夏秋一直待在西湖,但没有参观寒山寺就回来了。甲辰月,我和两位王姓的同伴一起参谒了云栖寺。出了赤山步行,一路琼枝玉干,披拂耀眼。遥望江南群山,白雪皑皑,如浮云端,尤其令人喜爱。庚戌月已是秋天,我和白民相约在两堤看雪。我已经回来了,白民独自留了下来,雪到腊月快结束了也迟迟未下。这一年最终也没有下雪,白民失望而返。人世间的事各有缘法,本来就不能强求的。【乙】明天启四年农历十二月初九下大雪,将船停在苏州古城的西门。做此图。回忆往年在西湖遇雪的故事,雪后两座山上与天上全是白色,不能分清哪是云,哪是雪。我画画时,看到的是雪,而想象中有云。观看我的图的人都说是云山图。却不知道我画的乃是雪山图。放下笔笑一笑吧。10.文言文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禹锡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于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禹锡依骚人 ①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②。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暑。而禹锡作《游玄都现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①骚人:诗人。②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链接材料: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刘禹锡)③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羽郎今又来。(《再游玄都观》刘禹锡)(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往来无白②调素琴③差£言诗④宰相复欲置之郎署(2)翻译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 “何陋之有 ”,意在强调 “陋室不陋”。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4)人们常用“诗豪”评价刘禹锡,无论其性格还是文风皆有豪气。请结合《陋室铭》及上面的(链接材料),任选一个角度,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答案】(1)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擅长、善于;想要(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3)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多才,生活情趣高雅,所以 “陋室不陋”。(4)如:甲文中,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虽然被贬,身居陋室,但仍不改其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乙文提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语涉讥刺,执政不悦 ”,仍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本性。链接材料中的《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将自古皆有的悲秋之作写出了春意,可见其豪气。【解析】【分析】(1)①句意: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白丁:知识浅薄的人。②句意: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素:不加装饰的。③句意:善于作五言诗。善:擅长,善于。④句意: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欲:想要。(2)①重点词:斯:这;惟:只;馨:这里指品德高尚。②重点词:丝竹:指代乐器声;舌L: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形:身体。(3)解答此题,要抓住关注句子,理解意思,并进行概括。“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了陋室环境清幽,“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表现主人志趣高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现主人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据此理解作答。(4)解答此题,要抓住重点语句,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刘禹锡被贬至和州后,又被刺史穿小鞋,安排在只容一张床的斗室居住,但刘禹锡不以为意,还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矢志不渝的品质。故答案为:⑴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不加装饰的;擅长、善于;想要;⑵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⑶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博学多才,生活情趣高雅,所以“陋室不陋”;⑷如:甲文中,作者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虽然被贬,身居陋室,但仍不改其安贫乐道的志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乙文提到,作者虽屡遭贬谪,但“语涉讥刺,执政不悦 ”,仍不改其刚正不阿的本性。链接材料中的《秋词》一诗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他将自古皆有的悲秋之作写出了春意,可见其豪气。【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⑷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刘刘禹锡的作品,表达自己对诗人作品中振衰起废、催人向上,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肯定:/、、、、>i口与赞赏之意即可。【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乙: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后来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1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甲)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 ,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铝,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其发矢十之八九 发矢:射箭B.康肃忿然曰 忿然:激动的样子C.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D.阅十余岁 阅:经历(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一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B.公亦以此自矜一他也因此自豪。C.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一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可能到河的上游去找。D.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一但是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的道理的人和事很多啊。(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以故事来揭示某种道理 ,甲文通过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一技之长也不要骄傲自满 ;乙文通过记叙寻找河中石兽的经过 ,告诉了人们天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很多 ,不可以按照常理主观臆断,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调查探究。B.甲乙两文都是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陈尧咨地位显赫 ,卖油翁身份卑微;甲文陈尧咨当世无双”菜油翁默默无闻;陈尧咨十中八九”菜油翁沥油而钱孔不湿。乙文教书先生嘲笑侍僧 ,他认为石兽并非木柿,不会被大水冲走,而是为水中的沙一点点的湮没 ,沉于深处;老河兵对僧人和教书先生的两种做法嘲笑 ,他的经验是,只要水中遗失了石头,应当到上游去找。C.甲乙两文都是先讲故事,最后在文末点明主旨。甲文卖油翁把他的沥油技术高超归结为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乙文在最后通过议论的形式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D.甲乙两文都通过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卖油翁 睨之“微颔”陈尧咨忿然“笑”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刻画出他们的自负和对别人的嘲笑。【答案】(1)B⑵A(3)BB错误。C.【解析】【分析】(1)B.康肃忿然曰:康肃气愤地说。忿然: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故B错误,选B错误。C.B.公亦以此自矜一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以,凭借。矜,夸耀。故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当,应当。故C错误。D.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其一,其中一点。其二,其中另一点。故D错误。故选A。B.“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老河兵嘲笑的是教书先生一人,不包括寺僧。故 B错误,选B。故答案为:⑴B;⑵A;⑶B。【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做出选择。【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安徽黄山市祁门县国有投资集团人才招聘2人(二次)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江省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 环境监测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广西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城乡公交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 4图像处理基础
-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2025年海口经济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18《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建筑工程资料档案盒侧面标签
- 工程设计变更工程量计算表
- 广东粤教版第3册上信息技术课件第5课神奇的变化-制作形状补间动画(课件)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英语课件
- 幼儿系列故事绘本课件达芬奇想飞-
- (中职)中职生礼仪实用教材完整版PPT最全教程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新)
- 出纳收入支出日记账Excel模板
- 给水排水用格栅除污机通用技术条件
- DBJ61_T 179-2021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专业人员配备标准
-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件-身边的水果和蔬菜全国通用16张
- 市政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