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信息“形制变化”“共同原因”。先秦到汉朝,货币形制的演变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项符合题意;A项与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不符,排除;货币形制的演变与审美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裂割据,与D项不符。].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縻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 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 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D[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因而“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康皆满”,这有利于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的解决,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D项符合题意。].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B[张旭是唐代有名的草书书法家之一,有“草圣”的称号,他创作的千字文作品狂放不羁、挥洒自如、变幻莫测。从他叙述自己对书法的感悟来看,他的书法呈现出灵动性,B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楷书体现书写结构的严整性;C项错误,草书没有体现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项错误,张旭的书法体现的是外露性,而不是内敛性。].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内阁的权力膨胀,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因此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向户部索求十万金时,张居正进行了反驳,这说明内阁权势强大,A项符合题意;内阁权力是由皇帝赋予的,因此说“皇权受到严重制约”是不准确的,排除B项;社会经济凋敝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C项;明太祖朱元璋时已经废丞相,排除D项。].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根据材料“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华商自立公司”等可知,为了应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的扩展,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A项,且商战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排除;B项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材料中洋务派实施的是求富以自强的方针,没有发生“改变”,C项排除。].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清帝退位诏书稿上加上“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方面揭示了袁世凯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有抹杀革命之意,似乎共和政府的组建是由清帝下诏恩赐的,而孙中山认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因此,从材料看,当时双方最大的分歧是由谁来主导组建临时共和政府,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看,双方都赘同“共和体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是否要进行社会革命,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当时双方的约定,清帝退位时临时大总统的人选是袁世凯,排除D项。].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C[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战时经济困难,实行统制政策以弥补巨额的财政亏空。初期这一政策对工矿业生产尚有一些刺激作用,随着通货膨胀超过了社会经济的承受力,物价与生产成本飞速攀升,使企业资产不断贬值,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资本家不愿意投资生产,而投资买卖原料却利泗很高,因此“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C项符合题意。].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A[材料反映的是1983年企业(百货商场)与人民政府签订承包合同,该合同的规定一改过去的分配制度,鼓励企业创收,因而激起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热情,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故A项正确;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B项排除;C、D两项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均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排除。]32.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D[1549—1560年正值欧洲宗教改革之际,加尔文派是在这场宗教改革中涌现出的新教派,这一时期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吸收了上千名从法国逃难而来的工匠,这些工匠中的一部分人投身到钟表业,这是后来日内瓦能够成为世界钟表业摇篮的重要原因,故D项正确。].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C[麦迪逊这一主张既规定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又明确了地方州政府的权限,反映出美国宪法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下图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第一步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B.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C.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D.追求画面严整和谐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这幅作品的含义。图中,孩子在母亲的搀扶下迈出其人生的“第一步”,但两个人脸上的表情却截然不同,母亲充满仁爱希冀,孩子充满惊恐,两人的表情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两人不同的情感,整幅作品对比鲜明,由此可判断,该作品所代表的绘画流派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故选A项。].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B[七十七国集团是20世纪60年代由一些发展中国家发起成立的,旨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材料反映的是该组织成员在联合国决议中的意见基本一致,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故选B项;当时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C、D两项夸大了该组织的国际影响力,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2分。(一)必考题:共37分。(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一一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7分)[解析]第(1)问西周都城的特点,依据“分封其亲属子弟”得出以分封制为基础;依据“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得出国人和野人均拥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依据“宗庙”得出其设施方面的特点;依据“继承……规划传统”可得出其对后世都城修建及规划的影响。古希腊城邦的特点,依据“高地或山丘”“城墙”“神庙”“中心广场”等信息可确定其设施方面的特点;依据“公民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其政治权利方面的特点;依据“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第(2)问,根据材料二“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人民……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等信息和所学知识,从自然地理环境、贸易发展情况、自治传统等角度进行概括。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考生依次展开分析即可。结合分封制可从扩大疆域、开发边地、国家认同等角度展开;结合宗法制可从稳定统治角度展开;结合礼乐制度可从稳定社会秩序、儒学发展等角度展开;最后从中华文明奠基这一角度进行总体概括和提升。[答案I(1)特点: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2)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3)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
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单位:%)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2.94.38.223.061.1父母在,不远游7.215.121.834.920.8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5.429.217.55.02.6富贵贫贱是命定的6.811.215.425.141.2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214.131.82.78.5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解析]材料中呈现的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该时代部分农民的不同观念,折射出该时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了解历史的重要素材。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步入手:首先,考生要能“发现问题”。这一过程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如“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的数据说明当时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意识薄弱,且“职业意向”的数据不仅说明传统“安土重迁”的观念变得薄弱,还说明人们关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看法也大为改变。其次,考生要能建立正确的联系。这一过程需要将提取的信息与所学知识中的历史现象相联系,从中找到契合点。如“去乡镇企业工作”这一选择就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城镇化等知识,“经商”这一选择与中共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读书上大学”则要联系“科教兴国”战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知识。再次,考生要能独立提出观点。这一过程要求在“发现问题”“建立联系”基础上,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提炼出论题。最后,考生要能“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要求将材料现象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正确解释和评价历史现象,合理论证或阐述自己见解或观点。[答案]略。(二)选考题:15分。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中俄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可得出粮食出口份额增加和进口机器设备增加;从关税税率的变化可得出进口关税税率降低。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俄国社会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进口关税税率降低。(2)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背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一一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材料二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7分)[解析]第(1)问,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整理并解读,从地理区位、人口、粮食、群众组织、群众武装、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等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中国人民”“各国人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打击侵略者、增强抗战胜利信心、支援和配合正面战场、争取抗战胜利、支援和配合世界反法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