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四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四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四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四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四模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北省襄阳五中高考生物四模试卷

1.信阳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成品紧密如尖故名毛尖。成品茶纯净清澈、

香味持久,其中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因、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

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D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B.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

C.茶树叶肉细胞中的结合水含量高于自由水

D.茶树细胞叶绿体含有的色素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

2.胡辣汤是河南的特色美食,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用骨头汤作底料,

再加入胡椒和辣椒熬制,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黏稠、香辣可口,每天早晨喝

上一碗,无不酣畅淋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胡辣汤中的水、脂肪、蛋白质等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B.早餐饱食后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均会下降

C.越喝热汤感觉越辣可能是因为热和辣激活了相同的受体

D.喝胡辣汤时出汗与剧烈运动时出汗的原理相同

3.研究发现施万细胞包裹在神经纤维上,其摄入血糖是通过非胰岛素依赖型葡萄糖转

运体实现的。该细胞内糖浓度随细胞外浓度变化而变化,当细胞外高糖环境形成后,

导致细胞内线粒体正常氧化分解过程中断而产生超氧化物,超氧化物通过一系列前

的作用变为活性氧自由基,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施万细胞比正常人的衰老得更快

B.施万细胞摄入血糖不依赖胰岛素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胰岛素受体基因

C.人体成熟红细胞凋亡机制与施万细胞不同

D.葡萄糖转运体的活性减弱或数量减少,可能会使胰岛B细胞缺乏营养而无法分

泌足够的胰岛素,导致人患糖尿病

4.蒜素具有抗菌、抗血栓等多种功效,蒜素由蒜氨酸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

但新鲜大蒜中蒜素的含量很低。这是因为在完整的细胞中,蒜氨酸酶储存在液泡中,

蒜氨酸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液泡膜对蒜氨酸酶的通透性较低,而对蒜氨酸的通透性较高

B.研磨生大蒜会破坏生物膜释放蒜氨酸酶,从而生成大量蒜素

C.在冰箱中保鲜的大蒜,取出后立即捣碎,能产生更多的蒜素

D.野生蒜类植物被天敌取食会产生蒜素,通过传递物理信息避免被采食

5.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和胰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有两层包衣,包括溶于水的

糖衣和不溶于酸性溶液的丙烯酸树脂n。下列多酶片从内到外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胃蛋白酶一包丙烯酸树脂口―胰酶一包糖衣

B.胰酶T包丙烯酸树脂n-胃蛋白酶一>包糖衣

C.胃蛋白酶一包糖衣T包丙烯酸树脂

D.胰酶T包糖衣T胃蛋白酶T包丙烯酸树脂口

6.我国科学家在对黑底型异色瓢虫的鞘翅色斑遗传方式进行研究时发现两种不同类

型的遗传过程,请根据下列两组杂交实验过程,选出正确的实验推理()

上•,41:2:1

实验一实给二

A.实验一、二的F2代均表现出1:2:1的性状分离比

B.以上决定异色瓢虫鞘翅色斑的SA、SJSE互为等位基因

C.实验二中的Fi通过基因重组,在F2中再次出现亲本类型

D.色斑形成过程中,基因的显隐关系很可能表现为SC>SA>SE

7.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一些噬菌体等少数生物中发现了重叠基因,重

叠基因具有独立性但共同使用部分核甘酸序列。(pX174噬菌体的单链环状DNA共

有5387个核甘酸,其编码的11种蛋白质的总分子量为262000(氨基酸的平均分子

量约为110)。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pX174噬菌体DNA中存在重叠基因

B.(pX174噬菌体DNA中没有不转录的碱基序列

C.合成(PX174噬菌体蛋白的过程所需的ATP都来自细胞质基质

D.<pX174噬菌体单链环状DNA中4种碱基的数目可能各不相等

第2页,共29页

8.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类新型人类遗传病并命名为“卵子死亡”一患者的卵细胞离体

或受精后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衰退凋亡,为常染色体上细胞连接蛋白PANX1基因发

生显性突变所致,且其突变方向不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连接蛋白PANX1基因只在患者体内存在

B.男性体内不存在PANX1基因的显性突变基因

C.应建议带“卵子死亡”致病基因的女性生男孩

D.该病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或自身突变

9.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当

它露出核糖体后,在信号识别颗粒的引导下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接触,信号序列穿

过内质网的膜后,蛋白质合成继续,并在内质网腔中将信号序列切除。合成结束后,

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重新进入细胞质。基于以上事实的推测,正确的是()

A.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都是分泌蛋白

C.用3H标记亮氨酸的瘦基可追踪上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D.控制信号序列合成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可能不会影响该蛋白的继续合成

10.二甲双服(Met)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降血糖药物,近年来发现它可降低肿瘤发生

的风险,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为探究Met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

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胞,结果如图1所示。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处于不同时

期的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研究人员用含Immol/L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癌细

胞12h后,结果发现呼吸链复合物的活性下降,呼吸链复合物I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实验的自变量是二甲双胭(Met)的浓度

B.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C.由图2结果可推测二甲双麻(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殖阻滞在G1期

D.由实验结果推测Met可通过减少ATP供应,抑制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

11.茎尖超低温疗法是一种马铃薯脱毒方法。科学家以单病毒PLRV(马铃薯卷叶病毒)、

PVS(马铃薯S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为实验材料,对不同大小的茎尖超低温

处理后,再生培养,选取培养18周的20棵植株进行检测以获得病毒保存率,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

病毒感染类型茎尖大小(mm)病毒保存率(%)

0.50(0/20)

PLRV

1.535(7/20)

0.5100(20/20)

PVS

1.5100(20/20)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检测阳性样本量/检测总样本量

结合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超低温处理后的再生培养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可以利用PCR技术检测马铃薯植株中的病毒保存率

C.1.5mm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优于0.5mm的茎尖

D.应设置一组未受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作对照组

12.水稻的雄性不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MsA、MsN和Msch控制,其中MA和Ms"控制

可育,MsN控制不育。现有雄性不育植株甲和基因型为MsAMsA的植株乙杂交,F1

植株全部表现为雄性可有,Fi自交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基因型为MSNMSN,FI植株均为杂合子

B.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MsA>Msch>MsN

C.Fi自交后代雄性可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D.若让B不同基因型的植株杂交,则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

13.2022年1月,Nature期刊发表了衰老与核糖体功能关系的研究成果。随年龄的增长,

核糖体“暂停”的增加导致RQC机制超负荷(RQC是指为防止错误折叠的多肽链

持续积累,细胞激活特有的监控机制,降解mRNA以及异常的多肽)。研究发现

新生肽链的折叠在合成早期即开始,随肽链的延伸同时进行折叠。科学家构建了如

图所示的酵母细胞研究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4页,共29页

N

A.核糖体能按照mRNA的指令将遗传密码转换成氨基酸序列

B.衰老的酵母模型表现出RQC机制超负荷,多肽聚集增加

C.衰老的酵母细胞能通过负反馈调节RQC保护机制

D.新生肽链的折叠与组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密切相关

14.米切尔的化学渗透假说提出:ATP的合成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

1963年,贾格道夫通过巧妙实验为ATP合成的化学渗透机制提供了早期证据。假

说内容及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Pi+ADPATP

类囊体H*H*H*

内侧

米切尔化学渗透假说

A.类囊体中的H+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运至类囊体外侧

B.第三步将类囊体置于pH=8的缓冲介质中是为了类囊体膜内外形成H+浓度梯度

C.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产生Ch

D.该实验可证明ATP合成的直接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

15.人类脱发中占比最高的雄激素性脱发,也被称为遗传性脱发。目前的研究表明,雄

源遗传性脱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原理是睾酮(雄激素)

遇上5a还原酶后催生出二氢睾酮(DHT),作用于毛囊,导致脱发,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致蜘钻哪;运眇导

致毛囊细胞逐渐翻i

•履少角质蛋白的产生

•细胞分裳被打乱,头发和毛

囊之间开始松动

•油脂皮脂与毒素入侵,破坏

上皮细更

(DHD

A.雄源遗传性脱发在人群中发病率高,但无家族聚集现象

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雄源性脱发性状

C.DHT在靶细胞内与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并影响基因表达

D.DHT在靶细胞内与受体结合后可持续发挥作用导致脱发

16.剂量效应指化学(或物理、生物因素)作用于生物体时的剂量与个体出现特异性生

物学效应的程度之间的相关情况。生态学家对某地区红松鸡的种群数量波动进行了

长期调查(图中的对照),发现红松鸡体内的线虫可引起红松鸡产卵量下降;用不

同浓度(5%、10%和20%)的驱虫药处理红松鸡,并观察各种群的数量变化,结

果如图(图中0为药剂处理起始年)。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到()

A.线虫对红松鸡产卵量的影响表明线虫与红松鸡之间为寄生关系

B.野生红松鸡种群有明显的周期性数量波动,该地区的野生红松鸡种群K值约为

80只

C.驱虫药对线虫的影响具有剂量效应,长期使用驱虫药可能会使线虫产生抗药性

D.线虫过多会导致红松鸡种群死亡率升高,进而引起红松鸡种群增长率变低

17.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对青霉素、红霉素等敏感度高和高度

耐盐化等特性。菌株可在血琼脂平板(完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血液)上生长,并能

产生溶血毒素(可使红细胞完全溶解)、血浆凝固酶(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

于菌体表面或凝固)等物质。研究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

第6页,共29页

mecA基因可编码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该蛋白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亲和力低,继而对青霉素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培养过程中,须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10%-15%的NaCl、

青霉素

B.培养在血琼脂平板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的溶血圈

C.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后,其产生的血浆凝固酶会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

D.可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或PCR技术检测mecA基因,从而检测筛选出MRSA

18.影印平板培养法,是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

养方法。某学者利用此方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

接种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

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

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

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不含链

褥索的影印-

培养从接种\

含链禽

索的培

养基

A.在大肠杆菌培养操作过程中,所用的实验器具和试剂都要高压蒸汽灭菌

B.11号培养基中观察到的菌落数一定等于初始时接种到该培养基上的菌体数

C.4号与8号培养液中,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引起的

19.人体肠道菌群对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长爪沙鼠开展实验,对甲状

腺功能亢进(甲亢)引起体温偏高过程中肠道菌群的作用进行研究,主要流程(图

1)及结果(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I"tI〃,

前3周XOW知用笫6Mi

一「-

不祎他糊肝M

称:一

m1

不陟检■醉龄

£

?

«

*

超-□-Bl

y■B2

A.甲亢动物甲状腺激素浓度一般高于正常值,导致安静状态下的代谢速率偏高,

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图1中I、II处所需的实验材料和处理分别为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食物、不移植

菌群

C.实验结果显示第0周,B组鼠安静状态下的代谢速率显著高于A组;第1〜6周,

B2组安静状态下的代谢速率低于B1组,可推测甲状腺激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提

高代谢水平

D.肠道菌群数量或数量不能作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的检测指标

20.在体细胞克隆猴培育过程中,为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

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

酰酶抑制剂(TSA)处理,具体培育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去核时使用的差速离心、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都没有穿透

卵母细胞的透明带

第8页,共29页

B.卵母细胞在去核环节实际操作中被去除的不是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是纺锤体-

染色体复合物

C.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的表观遗传修饰都不利于重构胚的分裂和发育

D.为得到遗传背景相同的克隆猴用于科研,可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随机切割成

2份或4份后再进行胚胎移植

21.番茄果实的成熟会经历由绿变红的过程•为研究SP1蛋白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进行

了如下实验。

(1)SP1蛋白与叶绿体外膜相关蛋白降解有关,蛋白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研究人员构建了SP1低表达和SP1过表达植株,并对番茄果实的颜色转变进行观

察,图1结果说明。

WLVSPIttASiA

-o-WI«・SPI缸-SPIilAii

津:i代A叶埠张用■段

ii代的e*体*段

lit代A*鼎MB*■体片段

4

-野生型

OSP1低表达

注:Toc75是叶绿体外腹心运妥白发合物的组成部分iTiclO是叶蜂体内膜曼白:

Psal)是核基因控制的叶探体基灶步■白;PGL35是果实色素体的标志姿白.

图3

(2)番茄果实由绿变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细胞中的叶绿体向色素体的转变。为了

解SP1是否与该过程有关,研究者对番茄果实的叶绿体结构进行了观察。图2中颜

色转变第1天可见三组叶绿体内部有许多由堆叠而成的基粒。由图推断SP1

蛋白对叶绿体向色素体转变有作用,其中(时期)的细胞图可以为

此提供关键证据。

(3)为了进一步了解SP1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对特定时期叶绿体中4种蛋白含

量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3。

研究人员推测,SP1蛋白通过抑制某些蛋白质输入叶绿体,促进了果实成熟期间叶

绿体向色素体的转变,实现加快果实成熟的作用。做出推测的理由是o

22.野生稻(Y)是栽培水稻(T)的近缘祖先种,因为具备较多的优良抗逆性状而成

为水稻育种中的重要材料,但其结实率(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较低,为了研究

野生稻的结实率,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工作。将丫与T进行杂交得到F”发现R结

实率降低,再将B作为母本与T杂交,得到的子代中筛选出结实率为0.5的个体

作为母本再与T杂交,连续多次后得到结实率为0.5的个体记为N,用T、N进行

如下实验:

父本6

子代结实率TN

母本2

T1(甲组)1(乙组)

N0.5(丙组)0.5(丁组)

(1)甲组和乙组相比,雌配子来源相同,而雄配子来源不同,可见N和T相比,

雄配子的育性(填“正常”或“减半”)。

(2)甲组和丙组相比,雌配子来源不同,而雄配子来源相同,可见N和T相比,

雌配子的育性(填“正常”或“减半”)。

(3)经大量实验发现,N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但其自交结实率均0.5,由此,

推测子代结实率低的性状是由(填“亲本体细胞基因型决定的”或“亲本

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决定的”)。

(4)科研人员发现野生稻D基因与其育性相关,为进一步研究D基因的功能,研

究者将一段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

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

所示:

杂交编号亲本组合结实率

①?DDx6dd0.1

②pddxdDD0.5

③,DDx^DD0.5

第10页,共29页

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后使雄配子育性降低,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

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现让杂交①的B给杂交②的Fi

授粉,获得了F2植株,为验证F2植株的基因型,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

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图所示:

5,—CCGTGT—|*IATGCCT,,,———3,5,GGGATC-3,

『—..…GGCACA..…—-------.TACGGA—孑CCCTAG一;

II

D珞因T-DNA

I5'—GATCCC.......—3'

U5'—AGGCAT-3'3神引物

m5'—CCGTGT…”一3'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i+m”组合及“n

十皿”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能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扩

增)。

如果引物“I+m"组及"E+HT'组进行PCR均可完成扩增,则相应植株的基因

型为;如果,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如果,则相

应植株的基因型为。

23.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化模式一一电

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可在细菌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

挥抗炎作用,其神经生理学机制如下。

(1)低强度电针刺ST36通过激活迷走神经一一肾上腺轴发挥抗炎作用,迷走神经

是从脑干发出的可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神经系统中的(填“传

入”或“传出”)神经。

(2)研究发现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发挥抗炎作用,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

利用敲除PROKR2感觉神经元的小鼠进行研究,确定PROKR2神经元是激活迷走

神经一一肾上腺通路的关键神经元,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是:针刺敲除PROKR2

神经元小鼠的ST36(能/不能)激活迷走神经一一肾上腺通路。

(3)为进一步验证针刺ST36的抗炎机制,科研人员通过遗传学手段获得在

PROKR2神经元中特异性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通过蓝光光纤激活该神经元,检

测相关指标如图1、图2。

(

I

L

)。。去甲肾上腺素

101-•••・炎症因子IL-6

奔5晶之

-S-

1*目

光敏蛋白C-+-+

图2

①光敏蛋白C为光敏感离子通道蛋白,蓝光激活后阳离子,PROKR2神经

元产生兴奋,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等物质、激活淋巴细胞发生免疫

反应。

②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A)、促炎症因子IL-6的含量,结果如图2,请简述针刺

ST36发生抗LPS诱发的炎症反应的机制。

③综上所述,电针刺ST36抑制LPS诱发的炎症反应的结构路径是:电针刺

ST36T-脊髓一-迷走神经-肾上腺。

(4)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分析,针刺小鼠腹部天枢穴不能激活该通路进行抗炎反

应可能的原因是0

24.我国科研人员对喜马拉雅地区具有紫色花蜜的植物一一米团花的传粉开展了深入

研究。

(1)植物的花蜜是提供给传粉动物的主要回报之一,米团花花蜜的颜色可作为一

种信息吸引它的传粉者一一蓝翅希鹏。

第12页,共29页

(2)米团花(图1)的开花过程经历4个阶段,具体情况如表。

件2图3

开花后的时间和阶段Oh24h4«h96h

vvV-------V—---------Y/

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

雄蕊出现花药雄蕊变长花药开放花冠和雄蕊

花的特点花冠筒打开

关闭花粉释放枯萎

每朵花平均花蜜含量0.75pL2.46pL12.34pL5.41pL

花蜜颜色-浅紫色深紫色-

数据显示,每朵花平均花蜜含量的变化是

(3)实验发现,蓝翅希鹃偏好取食米团花阶段3的花蜜,而在取食阶段1、2的花

蜜后会表现出“摇头”或“擦拭喙部”等厌恶行为。为进一步探明蓝翅希鹏的采食

偏好,用模型花进行实验。

实验一:2个模型花为一组,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第阶段花蜜,共设置了5

组不同的体积组合。统计蓝翅希鹏第一次到访模型花的情况,结果如图2。

实验二:2个模型花为一组,其中一个全部涂成白色,另一个底部涂成黑色而其余

部分为白色,均装入等量糖溶液。统计蓝翅希鹏第一次到访模型花的情况,结果如

图3。模型花中装入糖溶液而非花蜜可排除。

两个实验结果表明,蓝翅希鹏的采食偏好是。

(4)米团花在不同阶段花蜜状态不同,造成蓝翅希鹃偏好取食阶段3的花蜜,而

厌恶取食阶段1、2的花蜜。综合上述内容分析这种偏好对于米团花生存的意义。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A错误;

B、茶叶中含有必需氨基酸,也含有非必需氨基酸,B错误;

C、茶树叶肉细胞是活细胞,自由水含量高,C错误;

D、叶绿体中的色素中,叶绿素a含量最高,D正确。

故选:D。

1、氨基酸的种类: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或

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这

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2、在叶绿体色素中,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四种色素,其中含量最

高的是叶绿素a,其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本题主要考查氨基酸的结构及种类、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

含量及功能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C

【解析】解:A、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需要分解为氨基酸才

能被吸收,A错误;

B、早餐饱食后体内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含量会升高,以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

C、越喝热汤感觉越辣可能是因为热和辣激活了相同的受体,C正确;

D、分析题意,喝胡辣汤时出汗原因是位于舌头的热觉感受器将刺激传给下丘脑体温调

节中枢,再下丘脑的作用于使汗腺分泌增加;而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

细胞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导致出汗增多,两者原理不同,D错误。

故选:Co

1、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经脱水缩而成的多聚体,属于生物大分子。

2、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两者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

平衡。

本题结合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实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把握神经调

节、体液调节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再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解

决问题。

第14页,共29页

3.【答案】B

【解析】解:A、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导致线粒体中自由基增多,而细胞衰老与自

由基增多有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施万细胞比正常人的衰老得更快,A正确;

B、摄入血糖是通过非胰岛素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实现的,不需要胰岛素受体,B错误;

C、人体成熟红细胞内无线粒体、染色体等,故凋亡机制与题图所示机制不同,C正确:

D、葡萄糖转运体的活性减弱或数量减少,可能会使胰岛B细胞缺乏营养而无法分泌足

够的胰岛素,导致人患糖尿病,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意:当细胞内高糖环境形成后,导致线粒体正常氧化呼吸过程中断而产生超氧化

物,超氧化物的积累会引发细胞凋亡。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衰老、细胞的凋亡和血糖调节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

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4.【答案】B

【解析】解:A、新鲜大蒜中蒜素的含量很低,故在完整的细胞中蒜领酸酶储存在液泡

中,不能进入细胞质中将蒜氨酸分解为蒜素,A错误;

B、在新鲜大蒜的细胞中,蒜氨酸酶储存在液泡中,蒜氨酸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研磨

生大蒜会破坏生物膜释放蒜氨酸醐,将蒜氨酸分解为蒜素,从而生成大量蒜素,B正确;

C、酶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低温抑制其活性,在冰箱中保鲜的大

蒜,取出后立即捣碎,产生的蒜素较少,C错误;

D、野生蒜类植物被天敌取食后,会将蒜氨酸酶分解,故不能产生蒜素,D错误。

故选:Bo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甘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前的特性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

5.【答案】B

【解析】解:多酶片服用后先后经过胃和小肠,胃环境呈较强的酸性,小肠环境呈碱性,

因此多酶片从内到外结构为胰醐一包丙烯酸树脂n-胃蛋白酶一包糖衣。

故选:B。

多酶片的双层结构是依据“药物先进入胃,然后才进入小肠”来设计的,包括溶于水的

糖衣和不溶于酸性溶液的丙烯酸树脂n。外层含有胃蛋白酶,内层含有胰蛋白酶、胰淀

粉酶等,使其中各种酶能缓慢地释放出来发挥作用。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根据酶的

特性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6.【答案】B

【解析】解:A、实验一黑缘型X二窗型,F,(基因型为SCSA)为二窗型(与基因型为

SCSC颜色相同,说明SC对SA为显性),Fi自交,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二窗型:黑缘型

=3:1;实验二黑缘型x均色型,F|(基因型为SESA)为新类型(与基因型为SESE颜色

不相同),Fi自交,F2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黑缘型:新类型:均色型=1:2:1,A错误;

B、上述杂交现象说明控制瓢虫鞘翅色斑类型的SA、SE、SC为复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瓢虫的鞘翅色斑类型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正确;

C、实验二中的Fi(SESA)由于等位基因分离(而不是基因重组)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SE和SA),雌雄配子结合导致F2中再次出现亲本类型(SESA),c错误;

D、由实验一可知SC>SA,但实验二中基因型为SESE颜色为均色型、基因型为SESA为

新类型,基因型为SASA为黑缘型,无法判断SA和SE的显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B。

分析两种杂交实验可知,控制瓢虫鞘翅色斑类型的SA、SE、SC为复等位基因,位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瓢虫的鞘翅色斑类型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基

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复等位基因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

实质,明确复等位基因的遗传特点,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解决问题。

7.【答案】B

【解析】AB、由题意可知,单链DNA转录时RNA的碱基数量也是5387,根据三个相

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若是密码子不重叠,5387+3=1795,理论上总的蛋白质分子质

量为:1795x110=197450,但实际上蛋白质总的分子质量为26200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174噬菌体存在重叠基因,即”174噬菌体的同一部分DNA序列可能控制合

成不同的蛋白质,不同基因可能存在共同的核甘酸序列,转录获得的各种mRNA的碱

基总数大于5387,A正确,B错误;

第16页,共29页

C、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于活细菌中,故合成(pX174噬菌体蛋白的过程所需的ATP

都来细菌的细胞质基质,C正确;

D、由于单链DNA,没有像双链DNA中碱基互补配对,所以DNA中4种碱基的数目

可能各不相等,D正确。

故选:Bo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

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本题结合FX174噬菌体的部分基因序列及其所指导合成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序列图解,

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等知识,能

结合题中和图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8.【答案】D

【解析】解:A、细胞连接蛋白PANXI基因在所有人的细胞中都存在,细胞连接蛋白

PANXI基因发生某种显性突变,才患病,A错误;

B、PANXI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男女细胞中都可能存在它的显性突变基因,但在

男性中不会发病,B错误

C、患者的卵细胞离体或受精后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衰退凋亡,因此男孩女孩均不成活,

C错误;

D、由题意:患者的卵细胞离体或受精后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衰退凋亡,因此母亲只能提

供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卵细胞,因此该病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或自身突变,D正

确。

故选:D。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

项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

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D

【解析】解:A、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其与内质网的结合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无关,A

错误;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都是分泌蛋白,如溶酶体中的水解酶,B

错误;

C、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竣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

一分子水,因此不能用3H标记亮氨酸的竣基,否则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会脱去形成水,C

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信号序列是引导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内,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是核糖体,因此控制信号序列合成的基因片段发生突变可能不会影响该蛋白的继续合成,

D正确。

故选:D。

1、核糖体:无膜结构,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一内质网“出芽”

形成囊泡一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一细

胞膜,整个过程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

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10.【答案】A

【解析】解:A、图1中的横坐标为Met的浓度,所以Met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坐标系中有三条曲线,分别是在培养时间为24h、48h和72h测得的实验结果,说明培

养时间也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即该实验的自变量为Met的浓度和培养时间,A错误;

B、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基因组中调控正常细胞周期与生长的原癌基因和抑

制细胞不正常分裂的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B正确;

C、由图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处于Gi期的细胞数量随Met的浓度增大而增加,

而处于S期和G2期的细胞数量随Met的浓度增大而减少,说明Met可将肝癌细胞的增

殖阻滞在Gi期,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用含ImmolLMet的培养液培养肝细胞12h后,发现位于线粒体内膜

上的呼吸链复合物I的活性下降,该复合物与ATP的合成密切相关,所以通过实验结果

可推测Met可能通过减少ATP的合成与供应,抑制肝癌细胞的有丝分裂,D正确。

故选:Ao

癌细胞形成的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

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增殖的方式及细胞周期、细胞癌变的原因及防治的内容,要求考生识

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第18页,共29页

11.【答案】c

【解析】解:A、超低温处理后的再生培养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经过脱分化

和再分化处理,A正确;

B、图中数据即为RT-PCR对再生苗的带毒状况检测结果,故可以利用PCR技术检测马

铃薯植株中的病毒保存率,B正确;

C、PLRV感染的试管苗经低温处理后,1.5mm的茎尖超低温脱毒效果不如0.5mm的茎

尖,C错误;

D、应设置一组未受病毒感染的马铃薯试管苗作对照组,可以减小误差,D正确。

故选:Co

由图表信息可知,PLRV感染的试管苗经低温处理后,茎尖越短病毒保存率越低;PVS

感染的试管苗经低温处理后,不同茎尖病毒保存率均为100%。

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

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以及各过程的培养条件。再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复习植物组织

培养在培育脱毒苗的应用。

12.【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MsNMsch,Fl植株的基因型为MSAMSN

和MsAMsch,均为杂合子,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MsA>MsN>Msch,B错误;

C、R自交后代雄性中不育植株占;,MsAMsA所占比例为:x;+:x;=:,Ms^Msch所

824244

占的比例为:xi=1,则可育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C+以/(1一J=aC错误;

D、若让R中不同基因型的植株(MsAMsN和MsAMsM)杂交,则子代中雄性不育植株

(MsNMsch)占%D正确。

故选:D。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

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立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

独立遗传给后代。

2、分析题文:雄性不育植株甲(MsN_)和基因型为MsAMsA的植株乙杂交,Fi植株全

部表现为雄性可育,说明基因MsA和MSN的显隐性关系为MSA>MSX又FI自交后代

中雄性不育植株占g说明Fi的基因型不可能只为Ms^MsN。因此,可推测雄性不育植

O

株甲的基因型为MsNMsch,说明基因MsN和Ms。11的显隐性关系为MsN>Msch»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

信息推断甲的基因型,这对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3.【答案】C

【解析】解:A、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其能按照mRNA的指令将遗传密码转换成氨基

酸序列,A正确;

B、衰老的酵母细胞内核糖体“暂停”的增加导致RQC机制超负荷,所以其模型表现出

RQC机制超负荷,多肽聚集增加,B正确;

C、衰老的酵母细胞内核糖体“暂停”的增加导致RQC机制超负荷,说明其通过正反馈

调节RQC保护机制,C错误;

D、新生肽链的折叠与组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密切相关,形成特定的结构,D正确。

故选:Co

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2)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

特定排列顺序。

本题考查核糖体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衰老与核糖体功能关系和翻译

的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4.【答案】C

【解析】解:A、类囊体中的H+通过H*通道运至类囊体外侧,借助离子通道从高浓度

到低浓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A正确;

B、经过第一步和第二步,类囊体内的pH被平衡到4,第三步将类囊体置于pH=8的缓

冲介质中,就会出现类囊体膜内pH=4,类囊体膜外pH=8,从而在类囊体膜内外形成

H+浓度梯度,B正确;

C、第四步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避免光照对ATP产生的影响,排除光照的作用,用以

证明实验中产生的ATP是由叶绿体类囊体内外H+浓度差引起的,C错误;

D、该实验可证明ATP合成的直接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即H+顺浓度梯度由类囊体膜

内流向膜外的同时驱动了ATP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①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氧

第20页,共29页

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②协助扩散:借助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

扩散方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③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消耗能量,需要有

载体蛋白。

2、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场所在类囊体薄膜,光合色素吸收光能,用于水的光解、ATP

和NADPH的合成,光能转化为ATP与NADPH中的化学能。

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

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或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从图形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解:A、多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且有家族聚集现象,A错误;

B、由图可知,雄源性脱是睾酮(雄激素)遇上5a还原酶后催生出双氢睾酮(DHT),

作用于毛囊,导致脱发,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代谢过程,间接控制性

状的,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DHT在毛囊周围的上皮细胞内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并影

响核基因的表达,C正确;

D、DHT作为信号分子,一经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不可持续

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o

雄性激素主要是指由性腺(睾丸)合成的一类内分泌激素。睾丸合成雄性激素的细胞是

间质细胞。此外,肾上腺皮质也能合成一定量的雄性激素,卵巢也能合成微量的雄性激

素。

本题结合图形,主要考查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理解

能力,难度中等。

16.【答案】A

【解析】解:A、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

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从曲线图看,使用驱虫药浓度越高,红松鸡产卵

量越大,说明线虫有可能因为利用了红松鸡的养料而导致红松鸡产卵量下降,可推测线

虫与红松鸡之间为寄生关系,A正确;

B、K值为在环境条件不受到破坏的条件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该地区的野生红松鸡种群K值约为40只,B错误;

C、抗药性的线虫个体本身就存在,长期使用驱虫药,其选择作用可能会使抗药性的线

虫个体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