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未来我国出版市场的商机分析_第1页
2023年未来我国出版市场的商机分析_第2页
2023年未来我国出版市场的商机分析_第3页
2023年未来我国出版市场的商机分析_第4页
2023年未来我国出版市场的商机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未来我国出版市场的商机分析你可能感爱好的关于出版的讨论报告:2022-2022年中国电子出版物外装帧面印刷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2022-2022年电子出版物外装帧面印刷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2022-2022年中国少儿图书出版与发行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2022-2022年中国互动出版网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猜测报告2022-2022年中国报刊出版行业市场进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猜测报告查看更多报告

出版业的改革,最终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新闻出版改革正式启动,地方和中央两级的出版单位,除人民出版社以外,全部的出版社分别在今明两年完成转制,由事业单位变成企业。而且此番改革,还确定了民营出版工作室,表示鼓舞和支持他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一个行业正在经受转型的阵痛,有的走向灭亡,有的走向新生,同时伴随着的,还有不计其数的个人命运的选择……

或许大家都还记得,今年2月底,温家宝总理和网友在线沟通时,提到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他盼望能够提倡全民读书,由于他觉得读书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力气,还能带来平安,带来幸福。

的确,读书跟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甚至将来都息息相关,但是我们或许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毕竟如何才能够读到更多的好书、好杂志,好的新闻出版物呢?

让全中国人都来读书

主持人:今日特殊提到了温家宝总理的一个心愿,让全民都来读书。他的这样一个心愿对于新闻出版总署来说是一份压力还是一份动力?

柳斌杰:国家领导人盼望我们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国家,公民成为有着很高素养修养的人,提倡读书,这是一种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压力。作为新闻出版业,如何为公民的读书供应精品力作,能够影响我们这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精神文化产品,这的确不是一个简洁的事情。

主持人:4月6号,《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看法》出台,这个《指导看法》和您这个愿景之间是不是有着必定的联系?

柳斌杰: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需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出版业在里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给大家供应精神动力,也是产业的一部分。

此外,我们现在的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新闻出版业进展的需要,与国际上大型传媒集团比较,竞争力、影响力远远不够,我们有很大的压力,尽快使出版传媒能够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的进展,成为世界新闻出版市场有力气的竞争者,占据国际市场,这就是摆在面前的任务。

这个《看法》是30年新闻出版改革探究的总结,主要讲了目前改革8个方面的任务:增加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获利;加速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实现产业的重组;培育市场竞争的主体和战略投资者;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富强的市场体系;解决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动力;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与企业、事业单位的改革同步进行。

主持人:为什么要把它分开,不分开您原来权利更大,管起来更简单?

柳斌杰:从传统行政管理的观念来看,假如不分开,在京的单位有几万人,是中央机关审批项目最多的单位之一。

主持人:比如说我要申请办一件事情,假如拿到当时你们的部门去盖章,也许可能需要盖到多少个章?

柳斌杰:比方说报纸要加印一页,要改一个名称,可能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这样不适应市场的需要,这就要进行改革,所以我们最早从5年前就开头比较大的改革。

主持人:改革之后,我要增印一张,也许需要花多长的时间?

柳斌杰:现在报社自己打算,审批事项从100多项减到了40多项,权利全部下放。

期盼文化产业的春天

主持人:金融危机咆哮而来的时候,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影响,但是大家看到新闻出版业却是逆势上扬。许多人觉得这不是进展得很好吗,为什么我们还要再进一步提出《指导看法》?

柳斌杰:我们对全年出版的选题进行了分析,今年全年下来增长在20%左右,的确是很好的形势。但不是一个高水平的进展。低水平就是整个行业同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不相适应,同国际上更不适应,我们缺乏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精品力作。比如说像前南斯拉夫,一年人均图书14本,我们现在仅仅是5本左右,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报纸每千人拥有日报200多份,我们现在才70多份。

主持人:2022年,我们国家新闻出版产业的整体总产值也许估计会超过8500亿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柳斌杰:跟现在汽车的产值是一样的,应当是占到国民经济2%点多的份额。

主持人:这是您满足的一个数字吗?

柳斌杰:是不满足的。美国大口径的版权产业,包括软件、电影、出版、工艺、外观设计,这一类占了33%,是第一大产业,超过了航空、航天、汽车,所以我们占的比例太低了,与我们进展要求不相称。

主持人:您说到的这一点可能我们在场的各位都深有同感,8500亿总产值当中,有多少是你们制造的,你们怎么来看新闻出版这个大蛋糕?

王波明:我想讲另外一个数字,媒体所依靠的广告市场的环境已经达到了也许4000亿的水平,变成美国之后的全球其次大市场,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在没有改革前,已经呈现特别大的活力,在这个时候推出《指导看法》,我信任这个行业可能更加具有活力。

谢寿光:可能你那个数字里,有不同的统计方式。社科院也是刚刚发布《2022年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进展的总的规模有7000亿左右,占整个国民经济总值只有2.6%。但是在美国,它占到了12%,从数据上来看,它给我们一个巨大的增长空间。

许耀文:但是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增长主要在价格的增长这一块。

柳斌杰:再举一个例子,像埃及这样的国家,19年前就开头了“家庭书屋”的建设,每一个家庭由总统出钱建立书屋,保证一年每个人有200本书来读。我们现在建设的是“农家书屋”,一个村有1500种书来读,这是进展中国家差距都这么大,大家一分析就知道它今后的空间还很大。

主持人:去年年底上市的时代出版,据说从3月份开头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市值可能就已经增长了40%多,和改革的大环境有关系吗?

柳斌杰:中国文化产业的进展很大的障碍是体制环境的问题,不是中国人缺乏聪慧才智,制造不出来像美国人那样的文化,我们体制改革看法一出来,世界全部国家主流媒体全部大幅度地报道。

主持人:让您印象最深的大标题是什么?

柳斌杰:大标题就是中国文化产业进展的春天到来了,特殊是非公有制的经济进入出版政策许可的范围,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的报纸全都解读了这一条,他看到了体制在发生变化,对这个产业有很大的进展。

给图书打开一条通向世界的路

主持人:您刚刚出访了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在和这些国家新闻出版行业的官员沟通的时候,他向您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您印象比较深?

柳斌杰:什么时候让我们进入中国来搞出版、搞报纸。

主持人:那您给他们的答复是什么?

柳斌杰: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欢迎你们进入到中国来进展。像现在我们有52家刊物同国际上最先进的刊物合作,凡是世界知名的品牌和中国都有版权合作。我们的发行、印刷市场是开放的。当然将来我们在新媒体领域,比方说数字传播、互联网出版、电子书刊、报纸,这些领域他们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我们还连续可以合作。

什么不开放?电视的发布权是不开放的,出版也一样,不管你是新媒体产品还是传统产品,必需通过国家允许的、有资质的单位去出版。

主持人:无论将来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中国跟外国新闻出版行业的人和企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在座的各位,你们在和国外的同行打交道的时候,如何来评判他们的实力和我们的实力?

谭跃:2022年的时候,国外市场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很小,在谈合作的时候基本谈不拢。但是这两年的变化特别明显,比如说世界闻名的阿歇特出版公司,他是主动上门来找我们谈的,现在我们跟阿歇特已经逐步地绽开从项目到资本层面的合作,谈判已经有阶段性的成果。他承诺在他全球的网络向我们的图书开放,这样可以实现我们中国走出去实实在在的一条路径。

陈天桥:在数字媒体行业里,我们和国外企业是同一条起跑线。我们可能看到许多传统的出版集团,他们可能面临到巨大的内容、分发压力,由于传统出版业已经成为有肯定垄断、市场和规模的领先者,但是对新媒体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观众:假如出版行业真的能够在中国进展起来,那么对于我们一般老百姓来说,它的影响会有多大?

柳斌杰:谁家孩子不读书,那么读书离不了这个行业,哪个公民不想了解新闻,新闻也离不开新闻传媒这些载体。丰富传媒载体,能给更多的人准时、快捷地供应各种新闻信息。最直接的是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整个新闻出版行业现在从业的人员已经1100万。

谭跃:我们建一个1万平米的书城,可以供应200到300个就业岗位,今年我们的规划是建10个书城,平均下来也许能供应1000个工作岗位。就我们一个地方性的集团,不算大,虽然前两年经过改制分流以后,人数削减了5000人,但是现在供应的就业岗位就是10000个。

再比如讲,我们的印制厂达到100家,这100家的工人也许是2万人。此外,我们需要的纸张来源于15家,共8万人,对就业起着支撑的作用。

李国庆:改革新闻出版产业进展,读者最受益的就是廉价。你以后可以到盛大文学网、当当网免费阅读一部分,花两块八就可以阅读一本书,这个可能是消费者最关怀的。

王亚非:股票上涨对股民是最好的事情,所以文化产业也能上市,也能有好的股票。

砸掉药罐子换汤也换药

主持人:这么美妙的前景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去实现它肯定不是一条坦途,肯定会经过许多的障碍。或许许多走在路上的改革者他们都有体会,包括我们盼望改革的人,或许都会提出自己的困惑。我们不妨从江苏凤凰集团开头。

柳斌杰:他们拿出了几亿的资金和海南岛实行了重组,我最近到海南岛去,海南省委省政府特别满足,完全转变了海南岛图书发行的网络市场结构,给人民带来了好处。

谭跃:海南整合是比较胜利的。我们看中的主要不是经济利益,虽然去年8个月以后它的销售利润就增长了15%,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介入到当地的文化建设,同时获得一张网络,等待今后的回报。下一次整合就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集中度的问题。但是在详细的操作当中普遍感觉到,这个事情很难谈。

某一个省,比如说2022年已经达成了一个协议,双方都很兴奋,但是最终他有一个前提,你不能够控股。这样我就要算我的帐了,要不要带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和优质的团队去?假如这几个都不带,今后的成长又会怎么样?由于这个行政壁垒是几十年形成的,虽然大家理性熟悉上感觉到,但是回到自己本位的时候很难推动。《指导看法》里面我们都学习了,讲得特别明确,但是在详细的操作上,有没有推动性的详细的举措?

柳斌杰:中央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从中央部门、党政部门出版社开头转制、脱钩,制造一个跨地区、跨媒体进展的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打破行政资源,各种生产要素向高地集中,我们现在这个规律还没有完全形成。根据中央的要求已经明确提出了六七个大型的传媒集团,通过上市筹集社会资本。

其次,融资是我们要汲取大型国有企业进入的渠道。最近我们在策划打造重大传媒集团,中石油、中移动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真正的资本实力要进来,解决这个行业长期自我滚动进展,资本不足的问题。

第三,和民营资本要链接,它的市场敏感度、策划力量、对危机处理应对的速度,都是原来的体制所不具备的。这些政策推动,会催生中国出版传媒企业的航空母舰,能够跟国际上大型的传媒集团同场竞争。

主持人:谭先生,您觉得哪一条可能更能够解决你当前遇到的这个困难?

谭跃:资本的概念,可能是一个比较中性、简单接受的观点。比如用基金的形式,用中间人的方式,然后来联合两边,两边心理上都比较简单接受。其次点,比如上市,这也是一个特别好的途径,我们相互置换股份,背后主要不是近期的利益,而是交换、融合相互之间的出版资源。

王波明:90年月,中国在企业改革的时候,变成了翻牌体制,就是一个企业只是简洁地从事业体制翻牌到企业体制,但是实际上经营机制还是换汤不换药。所以我关怀,是不是这次的改革会真是换汤也换药,也就是说它的整个制度建设方面是把过去的级别概念取消,把工资、人才的竞争机制能够真正地引进来?

柳斌杰:这次改革要防止这一点,不但要换汤,而且要换药,还要砸掉药罐子。

首先,资产要真正地从党政机关,政府事业性的资产剥离出来。其次,建立与公司制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股份的多元化,仍旧是一股独大。第三,政策上要制造依法、自主、独立经营的环境。

所以这一次改革是在我们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改革,反复推敲设计前进的线路图,就是不让它有反复,就是要改革到位,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不是政府的附属部门。

给民营经济一个出入证

主持人:李国庆先生还在深思,我刚才找到了《指导看法》当中的第五大任务,提到的就是非公出版工作室的一个健康进展,要进展新兴的出版生产力,这个好像跟你所在的企业当当网是有关系的。

李国庆:关于这次的《指导看法》,就是给民营经济介入出版了一个准入权,当然是通过跟国有出版的合作,对民营经济介入出版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气。这个特别像电视台的制播分别,那么在跟国有竞争中,怎么让民营经济逐步扩大比例?

柳斌杰:我们现在把它定位为新兴的文化生产力,是我们出版产业大军里面重要的一支力气,把它纳入政府关心、引导、支持的范围以内,就是仿照电视、电影制播分别的方法,你可以生产产品,那么你通过肯定的机构来鉴定这是一个很合格的产品,那么允许你出版。

其次在策划、组稿、编辑阶段之后,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转让,通过版权市场,我们正在开设这样的服务公司,通过拍卖、转让,让它在社会上发生效益。这些措施就是使真正的生产力不空放,让它能够有一个释放的平台。

还有一个,要建立一些出版特地性基金,几大银行都特别乐观,我们预备搞一个500亿规模的基金,特地扶持中小型,包括民营出版业进展的融资问题。

任慧英:《指导看法》里面叙述的那些原则和政策,在此之前,在我们集团已经做了充分的试点,我们是全国出版集团第一家高举着和民营出版策划公司合作的旗帜。

主持人:所以将来大家不需要花钱了,假如跟你们合作,是不是,在书号的问题上?

柳斌杰:共同去办。

主持人:来,我们连续查找下一个困惑。

陈天桥:我们通过互联网让一批原来非职业的作家和写作,我始终说《哈利·波特》的罗琳,她原来是位家庭主妇,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家庭主妇,完全可以到我们平台上写作。我们现在也许每3天,就会有新的1亿字的作品产生。同时,又通过我们的平台去分发,让用户通过每一千字两分钱直接在网上阅读,由于作家在线写作,所以没有盗版问题。

柳斌杰:这就是一种系统出版的形式,他是、编辑、出版、传播、读者,是在一个线上工作。

陈天桥:完全在虚拟世界,但是我们在进展过程中,许多的在网上出版以后,对于他来说,他能够成名、成家,最重要的是能够在线下有一本油墨印刷的,闻起来很香,可以翻的一本书。但是基本上我们跟线下的工作室合作,或者跟出版社合作以后,其次本书,这个出版社就直接把挖走了,我们没有版号,没有自己的线下的合作途径。那么,像我们究竟该如何和这样的出版社打交道,是我们也应当走到线下来?

柳斌杰:最近我正在提出,网络文学和传统出版连接的问题,各种介质的出版应当是不受限制的,这个将来会走到这一步的。

主持人:今日我们这位证券分析师始终是跃跃欲试。

许耀文:现在的困惑是,A股的传媒类公司的确特别少,只有15家,占到总的沪深两市市值只有0.06%,这个是特别小的一个市值。实际上我认为现在应当是一个特别好的上市机会,比如说现在A股沪深两市平均的动态市盈率水平也许在十七八位左右,但是传媒类公司能达到30到40倍。假如上市的确对整个企业的激励作用是有很大的,由于通过这种比较透亮     的薪酬机制,对企业的进展是很有关心的。

柳斌杰:你讲的这些我最看中的就是通过上市规范公司的管理体制,能够造成一个透亮     的社会监督体系,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好的机制问题。我很早就提倡上市,我给他们解释是上市公司是融资方式中最平安的一种。为什么?它有一个股市的中介,经营者不必跟投资者打交道,投资股票的人也可能是一个美国人,是一个西班牙人,可能是一个大坏蛋,也可能是一个好人,他与你没关系,他是从股市得到他应有的利益,而你的经营并不受影响,你等于拿着社会公众的钱来经营你的公司,是最平安的一种。

现在上市的企业都是我们从中筛选出来的有进展前途的企业,经过了反复的审计、清产、核资、考察,经过这样严格的审查以后,企业是牢靠的。

王波明:以前上市的企业许多都是要做出特别的法律结构,就是把内容和广告经营分开,然后进行上市,投资人只能投到广告这块,不能投到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对媒体公司有个特别惊奇的估值方式。所以我也想问,今后媒体上市能不能让它是直接媒体上市?

柳斌杰:现在我们不剥离了,像辽宁出版集团,他们的时代出版,都是整体上市,不造成产业链人为地把它分割。

抹掉主流的“机关颜色”

主持人:我也有一个问题,比如像新华社、人民日报或者是我们中央电视台,这样的一些主流的媒体应当怎么来改革呢?

柳斌杰: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主流媒体,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是通过政府参股,政府出任独立董事的方式来管理的。像《人民日报》,他们整体改革的方案都已经出来,主报和其他小报出版,广告经营全部分开,组建几个大公司,出版公司、报业公司、发行经营公司。

主持人:我们的《对话》节目用了好多期节目,在不同的时间段关注我们这个行业的改革。我在这当中发觉了一个好玩的现象,不知道是不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新闻出版单位的效益都不错,所以他们改革的主动性和乐观性和其他的行业,比如说卫生、科技、教育这些行业相比,就不是那么的乐观?

柳斌杰:这个现象是有,但是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也是跟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是同行的。比如说扩大地方出版社的自主权,1992年就开头让民营的进展起来,到了十六大,真正提出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也提出来经营性的和公益性两条思路,这就奠定了新闻出版改革的基础,实质性的改革应当是从这儿开头的。在这整个过程中间,新闻出版业的乐观性还很是高的。

主持人:我想请凤凰的谭总来印证一下,我在猜你们最初的改革动力估量也不是特殊强。由于我知道当时你们80%的业务就是做教材,这是一个在许多人眼里可以挣大钱的,由于有着刚性的需求,别的省也不能进来,你基本上可以是垄断的供应。

谭跃:你说得完全正确,但是状况正在变化。2022年底我搞调研的时候,干部群众基本没有赞成体制转换的,大家担忧的是后顾之忧,退休以后怎么办?现在国家出台的政策,这个后顾之忧已经解决了。我们的安排,比如说过去2022年,职工之间的工资的差别拉开20%就受不了了,可是现在已经达到了4到5倍,我们一些干得好的员工,可以超过社长、总经理,这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了。

张佩清:1999年我们成立了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当时是全国第一批试点发行集团。这个集团的成立,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另外一方面,也是我们广阔的新华书店的员工已经感受到市场放开之后,我们肯定要在体制上创新,机制上搞活,要适应这个市场,转变了我们原来分散经营、三权分割、单打独斗的经营局面。销售净收入、劳动生产力都大幅地提高,和十年前相比都翻了一番。

主持人:我留意到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也就是各大部委旗下自己的出版社,他们的日子其实过得很滋润,而且这些出版社当中也有自己的编制,我算了一下,也许一共有148家。在您看来,这样的148家出版社,他们该不该进入市场?

柳斌杰:这148家都必需要走进市场,中央已经下了这个决心,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不能有一部分游离于市场体制之外,造成整个市场的不公正竞争。别人企业是拿成本在生产、销售,你是拿部委的钱出版,同样在市场上销售,这会造成不公正竞争,这是市场经济所不能允许的一种状态。

一种方式,就是通过和其他大型集团进行重组,脱离部委临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的,可以就地转企,变成出版企业,要求就是财政上跟部委必需切开。

主持人:对于这样的148家单位来说,他们身上其实是有特别深厚的机关颜色的,他们进入市场,在座的各位你们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来,我们也来做一个调查,认为是好事的请举手。完全是百分之百的赞同。

柳斌杰:几年以来都是一个难点,有一些的确有担当的任务,有一些的确是利用政府的资源为自己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