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小学数学教案精选15篇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体会并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对这些加法进行比较娴熟地口算。
2、使学生能尝试运用所学加法去解决比较简洁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累积阅历,感受数学与现实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数学意识。
3、使学生能与同学相互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索、操作实践。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教学重点:
学会并能娴熟驾驭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日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挚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
生:小松鼠!
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爱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师:同学们真聪慧!今日小松鼠特殊快乐,因为今日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一起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图中传达的数学信息。(讲解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依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问题卡片)
3、给学生实践,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出示数学卡片)
4、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问:从20里面拿掉4根,还是从5里面拿掉4根?(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是从十位上拿走还是从个位上拿走?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示:这个问题上个问题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样。)
6、请学生列算式解决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问:4根小棒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上?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带学生做嬉戏(你出几我出几,我们之间相差几)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练习
四、课堂总结
把小松鼠人物化,带领学生发觉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主动主动地去思索和沟通,不用老师刻意牵引学生的留意力,学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气氛集中留意力并学会学问,成为了学习的主子。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引导学生构造三位数,培育他们的探究实力和归纳实力。
2.实力目标:知道构造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的方法;驾驭求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和思维实力。
教学重点:
驾驭两个三位数的差与最小差
教学难点:
两个三位数的最小差
教学打算:
数卡
教学过程:
一、迁移与感知
1.引入
师:小挚友,我们以前已经学过造数,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用数卡①②③造三位数,看谁造得又对又多。
2.学生造三位数。
3.沟通反馈
师:造三位数时,你是怎样想的?造的数是几?最小数是几?
〖组织学生回忆造数方法,明确学习任务,增加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铺路架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数方法
视察与思索
师:例1,用数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数?(学生口答)
操作与感悟
师:下面,我们来一次小小的竞赛
(1)两人合作:用这六张数卡造出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做后核对)
(2)独立造出2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相互检查)
(3)用刚才造出的两个三位数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相互检查)
(4)归纳评价。
〖造三位数学生有阅历,例1的重点是计算三位数的差,因此老师把当作竞赛题作为每个孩子的“热身赛”,让他们在(造数)操作中感悟,在计算中体验。〗
(二)计算差和最小差。
例2,从数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选出6张,将它们摆成三位数,求两数的差。
1.计算的差
(1)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差?
(2)独立尝试,沟通反馈。
板书:1017-123=864
(3)引导学生小结:的三位数减去最小的三位数就能得到的差。
〖通过尝试计算,沟通反馈,培育学生自学实力,独立思索的实力;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可以培育学生语言表达实力和概括实力。〗
2.探究计算最小的差
小组合作
a、怎样才能得到最小的差?(找寻方法)
b、可以找出几组数,进行尝试计算。
c、议一议,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2)集体沟通:说说最小差是怎么得到的?
依据学生沟通板书
312-2101=14412-3101=14512-4101=14612-5101=14712-6101=14812-792=14
(3)视察每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计算最小差又没有规律?
(4)演示数射线。
(5)师生归纳
①这两个数必需有6个不同的数字组成。
②这两个数在数射线上必需尽可能接近,以产生尽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学难点,老师尽可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去思索,找寻方法,但老师要合理调控,必要时要稍作提示和点拨,以免太费时间。另外,教学中要借助数射线帮助学生找寻、分析数与数之间的规律,以便敏捷运用学问。〗
(三)差是451。
1.学生独立用数卡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451。
2.沟通:差是451,你是怎样找到被减数和减数的?
板书:968-517=451,876-425=451
3.师生归纳:可以假设一个比差大的三位数,用被减数减差就能找到减数,然后进行验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内化新知,整合延长
1.用数卡①②④⑤⑧⑨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
(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交换其中两张数卡,计算它们的差。
2.用数卡①②⑤⑧⑨④摆出两个三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差。
(1)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差。
(2)摆出两个三位数,计算它们的最小差。
(3)摆出两个三位数,使它们的差是175。
3.在计算中有没有遇到问题?
〖在练习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索,独立计算的实力,并培育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让学生在口头表达和思维实力两个方面齐头并进。〗
四、体验收获,激烈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说明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验探究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沟通合作中,驾驭视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育学生发觉与应用规律的主动性和新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经验一一间隔现象中简洁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和相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图片,问学生排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谁吗?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课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觉规律。
谈话:小兔们听说我们今日要来找规律,已经在它们的花园里等着我们了,你们看,小兔的花园美不美啊?
1、探讨排列特点
细致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他们是怎么排的呢?
(1)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生1:一个小兔一个蘑菇……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2:它们是一个接一个排的。
师:详细说说它们是怎样一个接一个排的呢?(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说木桩和篱笆
师:刚才我们探讨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和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相互沟通一下。谁来说说。
(3)说夹子和手帕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请谁来说
(4)比较三排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论:每排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假如学生说不出,就问:用今日刚学到的学问,可以怎么说。
2、探讨个数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探讨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小挚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核对数量。
(2)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觉了什么?四人小组探讨探讨。巡察。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发觉。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桩比篱笆多1,夹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篱笆比木桩少1,手帕比夹子少1。
师:经过比较,我们发觉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3)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须要接着探讨。
刚才同学们的视察实力和分析实力都很棒,老师还要来考考你们的动手实力。我们来给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圈起来看成一组,你们会分吗?那老师就把分蘑菇的任务交给你们了。
分好了吗?在分蘑菇的过程中,你发觉了什么?
生:*后一只小兔没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个蘑菇……
师:是吗?(不信任的语气)老师也来分一分,真的是这样,这就说明小兔比蘑菇多1。
请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把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也分别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后会怎样?
师:我们先来看木桩和篱笆,*后怎么样?学生回答。
师:这就说明木桩比篱笆(多1)。
夹子和手帕呢?我们也一起来圈一圈,*后怎么样?
师:这说明夹子比手帕多1。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了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的确相差1。
(4)师:指着表格中的数据,可是为什么都是这些物体多1呢?
生可能回答:*后一只小兔没有蘑菇了
师:也就是说排在*后的是什么?(小兔)排在*前的呢?(小兔)一头一尾,也就是两端都是小兔,在这种状况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师:木桩和篱笆这排物体两端都是什么?(木桩)所以木桩比篱笆多1。
师:夹子和手帕这排物体谁多,为什么?(夹子多1,因为两端都是夹子,所以夹子比手帕多1)
师: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和排在中间的物体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小结:当两端物体相同的时候,排在两端的物体比排在中间的物体多1。
(板书:两端物体相同)
3、练习(核心问题:明确谁多,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多1或少1)
(1)出示小兔蘑菇图,师:这里有8只小兔7个蘑菇,假如接着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还是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学生回答,说想法。
(2)出示夹子和手帕图
再看,夹子和手帕。假如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须要()个夹子。
学生回答,为什么?
师:同学们肯定要细致审题,要我们求的是排在两端的物体还是排在中间的物体。
三、应用思想,拓展规律。
假如把□和○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须要几个?
自己先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汇报,展示学生作业纸。
(1)□○□○□○□○□○□○□○□○□○□
□有10个,○有9个。
(2)○□○□○□○□○□○□○□○□○□○□○
□有10个,○有11个。
为什么*种摆法○有9个,而其次种摆法○有11个?
A、师:○还有可能是几个?有没有可能○也是10个呢?这时候怎么排列呢?
同桌探讨探讨,并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B、这里还有一种摆法跟前两种都不一样,我们来看看
□○□○□○□○□○□○□○□○□○□○
□有10个,○有10个。
师:为什么像这样排成一行,○与□的个数相等呢?(板书:相等)
假如也像刚才那样将一个□和一个○看成一组(短暂圈一个圈),大家想想*后余下的是什么?(没有多余)全圈。这也就说明白○与□的个数是相等的。
师:老师这还有一种摆法,和第三种差不多,出示:
○□○□○□○□○□○□○□○□○□○□
□有10个,○有10个。
师:为什么这两种摆法,○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呢?
师: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数量是相等的。(板书:两端物体不同)
师:□有10个,○*少几个?*多有几个?还可能是几个?
师:在什么状况下,○比□少1?在什么状况下,○比□多1?在什么状况下,○和□数量相等呢?
小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并且是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刚才我们探讨的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假如一个隔一个围成一圈,出示
这时,数一数□有几个?○有几个?
细致看,剪刀一剪,拉成直线,围成一圈其实也就是两端不同的状况,两种物体数量相等,数学可真奇妙!
四、联系生活、感悟规律。
老师出示校内外的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的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黑色方块和黄色方块,红蜡烛和白蜡烛,跨栏的栏杆和跑道,柱子和栏杆,屋檐上圆木头和扁木头,石柱和石桌。
瞧,人们把一一间隔排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回顾反思、沟通体会。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擅长视察,就肯定能发觉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样多”的含义。
实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一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欢乐,共享胜利的喜悦。
教学过程:
互动一(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仔细上课我最棒。快欢乐乐学数学,快欢乐乐学——数——学。
第一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小伙伴们打算用鲜花来布置校内。
出示:花与花盆图21世纪教化网:21世纪教化网
师:花与花盆究竟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小巧和小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一朵花种进一个花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一一对应
师:这种一个对应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其次阶段:创设情景,参加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打算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马虎的小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一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结果,进行汇报)
【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的爱好,主动自觉地想方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比的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21世纪教化网:21世纪教化网
【描述比较的结果,对于同一种结果,激励学生用不同的话说一说】
形式
1、个别汇报——规范表达
2、补充表达——从不同角度描述比较结果
3、同桌互说——强化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第三阶段:在情境中练习,应用方法,娴熟表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
学生边翻边说:翻翻翻,20页
【用口令的形式让学生重复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完成要求】
师:小巧和小丁丁也在为国庆节做着打算。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依据每幅图的内容比一比,说一说,练习用不同的话规范表达比较的结果)
形式:同桌互说,再个别汇报。
师:说的真棒!
【老师总结性的表扬,给与学生确定,使学生感受到胜利的体验】
互动二:轻松一下(放)
【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对于课堂的35分钟会有疲乏,在的学习阶段后支配一次放松,既能调整学生学习的心情,消退疲惫,又能让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接着学习】
互动三:一问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宁静听),(快欢乐乐学数学)
第四阶段:嬉戏活动
1.抢椅子
出示三幅图(椅子数与人数比较,三种状况)
师:小挚友们想玩抢椅子的嬉戏,哪幅图适合来玩呢?为什么?
2.考考你的记忆力
出示四幅图,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进行视察记忆。打乱次序提问,在某幅图中,谁多谁少。
【此嬉戏的设置既将记忆力,视察力和语言表达实力的要求融为一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爱好。在嬉戏的情境下结束教学,学生沉醉在嬉戏的喜悦中,而对应比较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思维中】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案例: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1~101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今日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慧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相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慧的人,他喜爱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爱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始终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假如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知阿凡提。
其次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异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假如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才智逃过了一劫。今日,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才智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假如阿凡提告知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嬉戏。(请2个小挚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沟通。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打算送给3个小挚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挚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挚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嬉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沟通。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留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嬉戏
(1)3人一组,仿照课本P101页的例3,安排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念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相互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四小结
同学们,今日学习的学问,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洁推理学问,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推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五下课嬉戏:(全班分3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组不是最先出去的,其次组跟在第三组的后面。哪组同学先走出教室?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育学生能用清楚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很多学生遇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视察、思索,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纳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好玩。新颖 ”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宠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留意力和学习的爱好。在这教时中,我采纳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学问,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灵人物的宠爱和对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在嬉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好玩的嬉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变更成让学生参加演示,小组嬉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楚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学问变成生气勃勃,很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实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练习“说”的实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实力。
小学数学教案4
相识直角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相识直角,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推断实力、实践实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化学生学会找寻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视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相识。最终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看书21-22页。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四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态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态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视察物体表面的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态是不是相同?视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态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四周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学画直角
老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老师巡察。
(4)分组进行竞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全部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比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其次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相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事?
(六)板书设计: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亲密的联系,人们四周很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相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培育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的视察、口头表达实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育学生酷爱自然的美妙情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打算
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两种。6幅情境图(天空、花丛、大海、荷叶、沙漠、草地),6块小黑板,6支粉笔。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兴奋吗?今日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学生分组活动: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依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生:行!)
师:这么有信念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气起先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开心、最胜利。
学生分组活动:
1组:天空中,左边贴了9只小燕子,右边贴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组:海洋中,左边贴了7只海豚,右边贴了6只海豚。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组:草地上,左边贴了4匹小马,右边贴了3匹小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马?
4组:红花上贴了8只蝴蝶,黄花上贴了6只蝴蝶。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组:荷叶上,左边贴了6只青蛙,右边贴了5只青蛙。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组:沙漠里,左边贴了3头骆驼,右边贴了5头骆驼。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头骆驼?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特别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兴奋。哪个小组情愿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提出的问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学问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可引导学生采纳相互提问的形式。
例如:上来汇报的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提问汇报的同学。无论采纳什么形式,只要学生能够说清晰每个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怎样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结合小马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探讨)
生1: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还可以按大小来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慧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快乐,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日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老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慧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赐予嘉奖:每组奖一颗才智星。
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师:今日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接着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里要体现对做错题学生的辅导。)
课堂总结
今日这节课,同学们上得特别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学问?(生:数学学问)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学问可真重要呀!我们肯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用数学”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7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第47页、第58页、第101页的“用数学”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上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嬉戏的情景,让学生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与101页“用数学”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须要的数据,须要学生自己收集。教材中围绕“一共有多少兔”的问题,显示出不同的解决方法:(1)点数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索问题,探寻不同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我在备课时,感觉这一课的资源信息比较单一,留给学生分组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空间不足。我认为学生在前面已经多次接触过“用数学”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生疏了,已经具备了依据画面提出问题,并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教材供应的这组“小兔子”信息作为练习内容。而在学习新知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和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又增加了6种小动物(每组一种,每种又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并配有6幅背景图。教学中,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从信封中请出小动物,并把它们粘贴到背景中,这样不仅留给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和动脑思索的机会,而且能出现多种资源信息。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小组贴的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在图的下面。这样就出现了6幅图文并茂的画面,接着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画面(不能选择自己小组的),通过小组探讨,依据已有的学问阅历来解决问题。最终以“小马图”为例,让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一共多少匹马?”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按群来分,可以按颜色来分,还可以按大小来分。这种形式能深深地吸引低年级的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这种设计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漂亮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酷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教化目标。
教学中,我还结合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把探究学问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思索、小组探讨、集体沟通、汇报的形式,自己去提出问题并学会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最终我又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走出来,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发觉身边的问题并用数学学问解决。学生在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也培育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专家评析
在学习新知时,老师创设了贴近学生并富有童趣的资源信息,给学生供应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沟通、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学问阅历提出问题,并采纳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老师改进了教材的编排形式,在强化新知这一环节中把书上的主题图作为练习题出现,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进行了拓展练习。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书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解决问题,并通过生生互评,培育了学生初步的评价实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化教学效果。
通过谈话,创设出“小客人来做客”的情境。这种形式比较活泼,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同时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知。
小学数学教案6
一、旋转与平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视察、沟通等活动,经验相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相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相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自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视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探讨。
3、全班沟通,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可干脆激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相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沟通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探讨: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视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激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视察、沟通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探讨,再全班沟通。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状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状况。
四、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4题。
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验相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究简洁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
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沟通。
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沟通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通过沟通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让学生自己平移,再说一说平移的距离。
二、试一试:
做课本第5页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再沟通。
2、激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一练:
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
第1题:师生一起边探讨,边填空。
第2题:激励学生探究、沟通不同的平移路途。
第3题:先共同推断,再涂色。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第4题:激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沟通时,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
教学随笔:
二、除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购书问题,经验自主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并情愿与他人沟通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并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第8页的题。
(1)让学生视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师提问:能买多少本《趣味数学》?
(3)学生列出算式后尝试解答。
(4)沟通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使学生学习口算方法。如,把15个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即150÷5=30;也可以这样想,因为5×30=150,所以150÷5=30。
(5)师提出:150元能买多少本《科普读物》?
(6)师生先探讨:150÷6能干脆用口诀计算吗?然后共同完成竖式计算。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议一议:怎样检验算得对不对呢?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想到检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商乘除数的方法可以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
四、练一练:
第1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计算。老师留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状况。沟通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验算的状况。
第3题: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益鸟的教化。
教学随笔: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验自主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精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教学重点: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和操作活动,直观相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分辨和区分这些图形。
2.在比一比、画一画、描一描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联系,培育初步的视察、操作、比较、想象实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3.在视察和操作过程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爱好,培育用数学的眼光视察四周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相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你好!欢迎来到今日的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相识图形。老师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打算好学习时用的书、本子、笔和直尺等学习用品。你打算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吧!
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美术作品,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细致视察这幅牧童骑牛图,你从图中找到了那些数学信息?请你找一找吧。
同学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快速的找出了信息。
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关于物体形态的数学问题吗?请你说一说。
同学们真了不得,提出了这么多有关物体形态的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我们一起来看这幅牧童骑牛图,请你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图形?刚刚我们找出了这幅图当中有这些图形,现在老师把牧童骑牛图打乱了,你能帮我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并说一说,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我们一起来分分类,我们可以把这些尖尖的图形分成一类,像这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长长的图形分成一类,叫长方形。像这样的图形分成一类,叫平行四边形。这些方方的图形分在一类,叫正方形。这样圆圆的图形分在一类,叫圆。
同学们,现在你相识这些图形了吗?请你用手指比划一下这些图形,现在起先吧。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划一划,相识了牧童骑牛这幅作品中的一些图形。
瞧,森林里多喧闹啊!你能帮小鸟将这些图形卡片送回自己的家吗?请你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答案。
3号图形歪了,我们将它旋转一下再来推断。
通过旋转我们发觉,它是方方的,所以3号卡片就是正方形。办法将图形送回家。
你做对了吗?同学们在推断图形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这个图形是正是歪,我们要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推断。
同学们可真是有爱心的孩子,把这些图形都送回了家。看来同学们对我们今日相识的新挚友已经很熟识了,其实,它们就藏在我们的身边。
桌子上有很多我们之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你相识哪些?请你说一说。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物体,它们身上有没有藏着这节课相识的图形?请你找一找。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它们身上找到了许多图形,你能不能想方法,将这些找到的图形留在纸上呢?其实上面这几种立体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在生活中找一找,选择其中的一个,动手描一描。起先吧。
同学们,我们可以从圆柱的这个面上得到了一个圆;从三棱锥上,画出了一个三角形;长方体比较特别,它的面有大有小,我们不仅可以画出长方形,还可以画出正方形。
你画对了吗?同学们,细致视察,上面这些是我们之前相识的立体图形,下面这些是我们今日刚刚相识的平面图形,你有什么发觉?
同学们可真擅长思索,我们今日相识的平面图形都藏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上。
联系实际,敏捷应用
第1题连一连。请你将这道题完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答案,你都连对了吗?
第2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学过的图形。在做题之前,请同学们先看老师的演示。如何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图形?我们须要点连成线,线连成面,你学会了吗?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运用直尺规范画图。现在请你将这道题完成吧。
同学们都已经画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学过的图形有哪些,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你画对了吗?信任有的同学画的图形大小和老师的不太一样,只要你根据图形的特征画图,那就是正确的。同学们,请你思索一下,我们可以用直尺在点子图上画一个圆吗?圆是圆圆的,它是一个弯曲的图形,所以我们不能用直尺画出来。请你检查一下自己的图形是否画对了。
第3题,哪组小棒能围成长方形?画“√”。请你将这道题完成。
第1组,只有三根小棒,长方形有4条边,三根小棒不能围成长方形。我们再来看第2组,第2组有4根小棒,但是通过围一围我们发觉,其中一根小棒的长度不够,不能围成长方形。我们再来看第3组。第3组也是四根小棒,其中两组小棒长度相同,正好可以围成长方形。所以,正确答案应当是第3组,这道题你做对了吗?假如你的答案有错误,请你刚好改正哦。
回顾反思,提升相识:
同学们,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吧!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把你的怀疑登记来,向同学、老师请教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旧是等式。
2.使学生驾驭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驾驭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旧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驾驭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假如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
1.引导学生细致视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觉?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随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视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觉?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依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细致视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依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终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察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题
老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学问?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留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学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视察,主动探究,感知规律美
活动打算:
1.情境导入
今日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挚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活动过程:
(1)视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形态.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视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当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3)老师示范,请幼儿仔细视察。
(4)幼儿自己运用肯定的规律串小鱼
(5)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长:
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并与幼儿共享。
小学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化课程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简洁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验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驾驭分类的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索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感受到身边有很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爱学习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沟通中培育擅长表达和倾听他人看法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识的事物,让学生经验分类的活动,学会按肯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阅历为学问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
动,亲自动手操作,经验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朝气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探讨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打算: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教学流程设计
老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2.老师指导学生按一种标准分和按不同标准分并组织练习。3.拓展延长,课堂总结。1.观看录像,感受分类的价值。2.自主活动,经验分类的过程。3.自由发言,沟通体验。4.实践延长,学以致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3.揭示课题。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挚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老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协作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打算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沟通时老师巡察。
(一)学习按一种标准分
1.学生视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2.(1)学生在小组中沟通。
(2)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挚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3)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挚友们喜爱这些小动物吗?谁相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挚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挚友们,这些都相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探讨,相互说一说。指导学生依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3)学生检查各小组分状况。
3.
(1)学生首先相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探讨,学生纷纷相互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软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逐一点击画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时发出各自的声音,画上符号。提问:我们把这些交通工具按什么要求,分成了三类?小结:把一组物体按一种标准分,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按不同标准分。
1.多媒体显示小故事>提问: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来的花分成3堆,都说自己的方法对。你说谁分得对呀?
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对。一组物体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
2.选一选,分一分。多媒体显示:视察下面八顶帽子,请你分一分。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赐予表扬:小挚友们真聪慧!只要他细视察,肯动脑筋,会学到许多学问。3.听口令嬉戏。现在我们来做个听口令的嬉戏。看哪些小挚友留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提问:小挚友们,想一想,现在我们把全班的小挚友按什么来分的?谈话:现在戴帽子的小挚友起立!这时我们全班的小挚友是按什么来分的?谈话:我们全班的小挚友还可以怎么分,小挚友们课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四题。谈话:小挚友们我们各小组探讨一下,可以怎样分?然后选择一种你喜爱的分法?在书上做上不同的记号。老师对于学生说出的分的结果只要有道理都赐予确定。小结:一组物体有时可以按多种标准分,分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完成后,分别说一说,再把自己画的和符号和屏幕上一一核对。学生分别回答出: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标准分的。
(三)按不同标准分
1.学生思索回答分得都对,分别是按颜色和形态来分的。
2.细致视察,有的回答可以依据颜色分分成三类,有的说可以依据帽子的款式分分成两类。
3.玩听口令嬉戏。学生依据口令做一做。学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来分的。学生听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没有戴帽子来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学生视察后探讨,然后各小组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各小组展示分类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小组是根据颜色来分的,有红的、有绿的、有紫的,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等等。
三、自由发言,沟通体验(约3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挚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长,学以致用。(约3分钟)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挚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须要整理一下,打算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驾驭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依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须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注:由于学生刚入学,这里的板书老师要加上拼音。)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分类
小挚友们,你们别嫌垃圾脏糊糊、臭烘烘的,里面可大有文章呢!让我们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里原委有什么?我们也可以将垃圾分一分。我们可以将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类。
不行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果皮、菜叶、须要扔掉的变质食物和脏土等。
☆大多携带细菌,或是特别简单导致细菌的滋生和繁衍。
☆假如存放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危害我们的健康。
☆应当刚好清除,封闭回收,严格销毁。
可再生垃圾:
☆主要是指废纸(像旧书报)、废金属(像易拉罐)和废玻璃(像酒瓶)等。
☆这些东西放在家里,似乎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应当科学地分类回收,实现再生利用,使废物不废,再立新功!
有毒垃圾:
☆主要是指电池、废灯管等。
☆这些东西含有毒物质,特别简单污染我们的生存环境。
☆应当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国家统一回收处理。
探究问题:关于垃圾的处理。
☆仔细做好分类工作,三类垃圾最好装入不同的垃圾袋。
☆对不行再生垃圾必需做到:坚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需系紧袋口;必需扔进指定的回收箱,严禁乱丢乱扔。
☆对可再生垃圾必需做到:最好分类放置;定期进行处理,卖给由国家经营的废品回收站。
☆废电池等有毒垃圾,肯定要投到学校、商场特设的回收桶里。
☆在公共场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纸、喝空的饮料瓶等)严禁顺手乱扔,必需投进垃圾箱里。
☆口香糖好吃却不好清除,所以肯定禁止乱吐乱扔,必需用糖纸或废纸包好后,再投进垃圾箱里。
☆从楼上向下投掷垃圾的做法万万要不得!
探究活动:
看着眼前的这些垃圾,小婷一时不知该怎样分类才好。请你帮她分一分,然后装进不同的垃圾袋。可口可乐易拉罐、梨核、鸡骨头、啤酒瓶、粘有酱油污渍的废报纸、用过的卫生棉签、脏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业本、漏底的开水壶
拓展活动:
活动一:分铅笔
小挚友通过按不同的标准分,可以按颜色分;按有没有橡皮头分;按笔杆的形态分;按铅笔的型号分;按有没有削过分;按笔杆的材质分。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每次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活动二:将大街上的人分一分
如按性别分;按年龄分等。
活动三:整理书包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评价设计
一、“看谁分得好”,请小挚友们从每一行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不同类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二、“看谁想得好”请小挚友们看下面的四个图形,你可以怎样分,看看哪个小挚友分类的方法多。
三、“比一比谁最棒!”下面四组图形小挚友们会分吗?可以怎样分?你有几种分法?
小学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打算】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细致视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供应条件。]
二、自主探究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假如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依据学生汇报状况,老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须要多少钱呢?学生思索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精确算出一共须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依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终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学问阅历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育了学生的估算实力、计算实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老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实力的平台,利用已有学问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方法──竖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二)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觉。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觉,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日要探讨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老师出示0.73×5。
师:同学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