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社会问题_第1页
第十二社会问题_第2页
第十二社会问题_第3页
第十二社会问题_第4页
第十二社会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社会问题第一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一、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也被称为“社会病态”、“社会解组”、“社会反常”、“社会失调”。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种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教材第358页)第二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社会问题的特征美国社会学家文森特.帕里罗认为,公认的社会问题一般具备四个要素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物质或精神的损害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它们持续很长时间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做出不同判断,对它们的解决方案也往往多种多样,因而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第三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社会问题的特征(教材)1、普遍性和变异性2、复合性和周期性3、破坏性和集群性第四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啃老族”是否是一个社会问题?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有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中国“啃老族”队伍还将扩大,“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年龄在18岁以上,已经离开学校,具有劳动能力,自己已经有工作却仍重依赖父母,或者是失业、下岗,其主要生活来源相当一部分生活来源依靠父母的人群。第五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城市青年“啃老”现象的成因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消费行为和社会心理问题房价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第六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三、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一)社会整合理论社会整合(社会一体化)社会不同因素和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社会整合可以促进社会成员遵守相似的行为规范,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加强彼此间的相互依赖和功能互补。迪尔凯姆的《自杀论》社会问题的出现与社会整合程度有相关关系。第七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文化失调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一个社会文化的各部分是相互依赖的,在社会变迁中,当个部分的文化以不同速度改变时,其中一部分可能脱离整体而造成混乱。一般而言,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中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或“文化堕距”。这种文化严重失调现象是社会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第八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三)社会解组理论社会解组: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社会问题归因于社会解组。解组有三种形式:缺乏规范(失范):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时候,旧的规范已不适用,新的规范尚未建立,没有一个被整合了的社会规范来指导人们的行为准则。文化冲突:社会中有很多规则同时存在,但有些规则是相互矛盾甚至是势不两立的,人们无所适从。价值崩溃:第九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四)价值冲突理论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在美国占主导地位、代表人物是理查德.富勒和理查德.麦尔斯在同一社会中,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人们,对于同一社会问题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不同的立场和态度,因而在采取某种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会引起某些群体之间的冲突。所以所有社会问题都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第十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四、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一)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成因历史遗留社会转型第十一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第十二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二)就业问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供求缺口为1000万左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2年至2006年各年度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都在4.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分别为770万人、800万人、827万人、839万人、847万人,将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有相当规模的失业人员。第十三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此外,由于经济社会结构和择业取向的变化,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很突出。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待业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据教育部计,2001年待业大学生34万人,2002年为37万人。2003年为52万人,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达到79万人,2006年约为75万人,2007为144万人。预计到2010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10万人,整个“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270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增大。第十四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从社会学角度认识失业问题1、什么是失业?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这一现象。(1)有劳动能力(2)有劳动意愿(3)有寻找工作的活动但没有找到工作第十五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2、失业的分类根据失业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分为六种类型自愿性失业:出于自己的意愿而非其他强迫性因素。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导致的失业。摩擦性失业:雇主与找工作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失业。教育性失业:求职者由于未受教育或受教育程度低,或者教育发展过度而形成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国民经济衰退期,由于总需求不足,社会难以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而引起的失业。季节性失业第十六页,共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3、失业的测量建立一套测量失业程度的指标体系以衡量一个国家失业人口大小及其比重。发达国家对失业者在劳动行政部门申报的数据进行加总;(英国、德国等)通过定期的抽样调查来估算失业人口。(日本、美国)登记失业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