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高频词语(三)_第1页
高考文言高频词语(三)_第2页
高考文言高频词语(三)_第3页
高考文言高频词语(三)_第4页
高考文言高频词语(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6页文言文高频词语总结(三)三、和皇帝有关的词语。崩、殂:帝王死(诸侯、大夫死叫“薨”)大行:皇帝刚死(也可解释为“普遍推行”)遗弓:皇帝死山陵崩:帝王去世例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一诸葛亮《出师表》大行皇帝,不永天年。一一《后汉书•安帝纪》慕切遗弓,哀同遏密一一南朝梁沈约《齐武帝谥议》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称呼当时最高掌权者赵威后)(《触龙说赵太后》)5•践祚(阼):皇帝即位汉既初兴,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一一《史记•太史公自序》6•神器:帝位、国家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於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汉书•叙传上》7•受禅: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文帝受禪,改秘书为中书。一一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顾命:皇帝临终遗命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南史•褚彦回传》逊位:让位疾病,屡乞逊位。——《三国志•魏志•何夔传》10•蒙尘:蒙受尘垢,指王公流亡受辱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一一陈寿《隆中对》11•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遂囚建诣行在所。――《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幸:皇帝到某处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史记•孝文本纪》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一白居易《卖炭翁》鸾、鸾舆:皇帝的车鸾舆尊盖,法天列象,垂四鸾。——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车驾:天子的代称车驾西都长安。一一《汉书•高帝纪下》颜师古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不敢指斥也。”禁:皇帝居住的地方於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朝、觐、入觐、觐见、朝觐:朝见、拜见天子韩侯秋见天子曰觐。一一《诗•大雅•韩奕》《文选•曹植》:“嘉诏未赐,朝觐莫从。”阙:代指宫殿或朝廷詹先为国子监四门助教,率其徒伏阙下,举愈博士。一一《新唐书欧阳詹传》20•诣阙、赴阙:到朝廷、到京城诣阙止书,书久不报。一一《汉书•朱买臣传》21.畿、京畿:国都周围地区迁世宗大将军府从事中郎,监京畿事。一一《北齐书•封述传》四、和律法、礼仪、制度有关的词语。1.行成:(1)议和,求和。如“公乃使鲍叔行成”《管子》(2)德行养成行成闻四方,徵诏环佩随。一一唐王建《宋氏五女》2•辟易:因受惊吓而后退看者辟易,走辟塘下。明末张岱《白洋潮》3•髡kun:(1)剪去头发(2)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4•髡钳:刑罚名1彭羕)因直言触忤刘璋,被璋髡钳为徒隶,因此短发。――《三国演义》第六三回5•表刑罚的:辟(刑罚,惩办)、大辟(死刑)、髡(剃去头发)、笞(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部)、磔zhe(分裂肢体的酷刑)、刖、族、杖、流、赭衣(囚徒穿的衣服)、械(戴枷锁、镣铐之类的刑具)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夏禹之时,大辟二百,周公之时,大辟五百,岂可谓周治而禹乱耶?”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一一《楚辞•屈原•涉江》履至君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一《过秦论》伍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一一《荀子》注:“车裂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一一《阿旁宫赋》君必度能而授者,备乎覆餗之败,臣必量才而受者,故无流放之祸。――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一一《促织》赭衣半道,羣盗满山。一一汉贾山《至言》三缢加别械。一一清•方苞《狱中杂记》6•墨刑:用刀刺刻人面额,染以黑色7•锒铛、缧绁:代指牢狱、犯罪、被捕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司马迁《报任安书》8•坐:(1)犯法;(2)因……而犯罪;⑶因为(4)判罪、定罪9•坐法:犯法判罪使与邾大夫坐。一一《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讼曲直也。”10•文法:法令条文三尺(法):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一一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侦:暗中察看、探察侦谍不敢东窥,驼马不敢南牧。——《文选•沈约•齐故字陆昭王碑文》按:追究、查办按诛五人。一一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论:判罪、定罪狱:案件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断狱:判决案子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一一《墨子•尚贤中》听断:判决,判断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转乾坤。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诬服:无辜而服罪赵高治斯,榜掠千馀,不胜痛,自诬服。一一《史记•李斯列传》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悬赏捉拿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一一《史记•项羽本纪》收:拘押、关押、逮捕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一一《后汉书•张衡传》执:逮捕、捉拿铺敦淮漬,仍执丑虏。一一《诗经•大雅•常武》构、构陷:设计陷害构陷威逼,使肃亲王不得其死。一一《清史稿•睿亲王多尔衮传》构会:(1)结合串通(2)设计陷害而忍绝王命,明弃硕交,实为佞人所构会也。——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物色:搜寻经北舰十馀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宋文天祥《后序》款引:从实承认罪过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乃款引云:‘先亡一子,故妄认之。'――《魏书•李崇传》检事:核查事实上以虏献马不称,使融问曰:‘秦西冀北,实多骏骥。而魏主所献良马,乃驽骀之不若。求名检事,殊为未孚。'一一《南齐书•王融传》楚毒:(1)酷刑(2)痛苦杨豫之后,刑狱渐兴……恣行楚毒,人不胜痛,便乞自诬,公卿士庶,连颈受戮。——《旧唐书•韦嗣立传》前船夫多死,后船夫又续。眼见骨肉离,安能辞楚毒?——清梁清标《挽船曲》发擿ti:(1)揭发、揭露(2)解说疑难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一一《后汉书•王涣传》荣绪著《晋书》,称璩有发擿之功。一一《梁书•诸葛璩传》规检:法度江左为礼义之乡,金陵实图书之府,故其俗犹能语存规检,言喜风流。――唐刘知几《史通•言语》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失吏民相告讦。一一《汉书•赵广汉传》告讦:告发他人的隐私袭:世袭汉兴,仍袭秦制。一一《后汉书•宦官传论》庶(出):妾所生子女天乎,仲为不道,杀嫡立庶。一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三牲,曷能济焉!一一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太牢、少牢:三牲齐全、三牲少牛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礼记王制第五》总角、垂髫:儿童时期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一一《卫风•氓》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冠、弱冠:男子二十岁、成年礼利自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元史.王利传》笄、及笄:女子十五岁、成年礼1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九宾:古代宾礼中最隆重的礼仪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稽首:跪拜礼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一一《三国演义》揖:拱手礼自家拜揖,愿求恩官高姓大名。一一《水浒全传》南面:称帝、帝位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一一《庄子•盗跖》北面:称臣幽州都督燕王灵夔以礼邀聘,北面事之。一一《新唐书•张士衡传》丁忧、丁艰:亦称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丧事。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丁母忧:也叫丁内艰,遭遇母亲丧事。丁内艰: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丁外艰: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称丁外艰。缞絰cuidie:丧服(大功服、小功服)夫有道者视爵位如汤鑊,见印绶如縗絰。一一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行服:守孝,服丧肃宗即位,郁以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一一《后汉书•桓郁传》服阙:又叫“服除、除服”,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举孝廉,除郎中君莱芜长,未出京师,丧母行服。故事,服阕后还郎中君。――汉・蔡邕《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夺情:也称夺服,谓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着素衣出任官职,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孤:幼年丧父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一一晋•李密《陈情表》怙:依仗,代指父亲失怙:失去父亲(有时也指失去母亲,又叫失恃)孩失其怙,幼丧所亲;旁无弟兄,藐然一身。一一白居易《寄乌江十五兄文》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思厥先祖父。一一宋•苏洵《六国论》哀毁:居丧期间,因伤痛过度而伤害身体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一一《后汉书•韦彪传》寝疾:卧病在床及灵帝寝疾,玺书拜卓为并州牧。一一《后汉书•董卓传》大渐:病危仁宗皇帝不豫,诏孙兆与驤入侍,有间,赏赉不赀,已而大渐。——宋•苏轼《东坡志林•单骧孙兆》宿直:夜间值班宋明帝颇好言理,以顒有辞义,引入殿内,亲近宿直。一一《南齐书•周顒传》待制:(1)等待诏令(2)官名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憙陈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后汉书•蔡邕传》修贡:献上贡品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一一《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贡献:(1)进贡(2)贡品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巧吏,因得旁缘,公托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万万计。――《新唐书•杨炎传》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羣僚。《后汉书•班固传下》礼命:根据礼制和王命确定官员升迁的文书后梁冀被诛,旬月之间,礼命五至,皆不就。一一《后汉书•皇甫规传》悬车:(1)停车(2)指辞官居家(3)黄昏前的一段时间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一一三国魏《旧唐书•李百药传》白日入虞渊,悬车息驷马。一一缪袭《挽歌诗》受业:从师学习;传授学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论难:辩论质疑公於上前,反覆论难,甚苦。——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报:(1)答复、回信(2)特指皇帝对臣子所奏之事的答复不报:没有答复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唐王维《不遇咏》报罢:(1)吏民所奏之事不予采纳(2)科举落第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汉书•梅福传》天宝六载召试至长安,报罢之后,则日益饥窘,观其诗可知也。――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报可:(1)吏民所奏之事予以采纳(2)科举得中礼科给事中吴国龙疏请复设起居注,得旨报可。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起居注》束修(脩):(1)十条干肉,代指礼物(2)教师的酬金(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