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检测金属化合物的应用练习题(一)_第1页
高三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检测金属化合物的应用练习题(一)_第2页
高三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检测金属化合物的应用练习题(一)_第3页
高三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检测金属化合物的应用练习题(一)_第4页
高三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检测金属化合物的应用练习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检测金属化合物的应用练习题(一)-原卷一、单选题(共15题)1.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的过氧化钠固体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D.金属铝比铁活泼,因此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耐腐蚀2.Al2(SO4)3溶液分别与下列物质反应,能用Al3++3OH-→Al(OH)3↓表示的是(

)A.少量氨水 B.少量NaOH溶液 C.足量石灰乳 D.少量Ba(OH)2溶液3.有些物质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下列物质不具有此类性质的是()A. B. C. D.4.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描述均正确的是()①②实验现象与结论A铝条浓硫酸无明显现象,铝与浓硫酸不反应B锌棒海水③中导管内液面上升,锌发生吸氧腐蚀C铜丝溶液②中溶液颜色最终变为蓝色,Cu发生置换反应D铁丝稀硝酸②中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A.A B.B C.C D.D6.铝可用于制取高温金属陶瓷,将铝粉、石墨和二氧化钛等高熔点金属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在金属表面,在高温下煅烧,在金属表面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终留在金属表面的涂层是耐高温的物质B.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C.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有多种变体D.TiC具有导电性,其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故表现出金属性7.将由NaOH、、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向混合溶液中滴加1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D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

D.

E点时溶液中含有大量的8.镓(Ga)常以极少量分散于铝土矿中。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时,生成;而后通入得沉淀,而留在溶液中(循环多次后成为提取镓的原料)。发生后一步反应的原因是[已知:铝和镓的性质相似,如都是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A.酸性强于 B.酸性强于C.Ga浓度小,所以不沉淀 D.是难溶物9.如图表示金属X、Y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量的情况.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体积.下列有关合金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n(Na)∶n(Fe)=2∶1 B.n(Mg)∶n(K)=1∶2 C.n(Na)∶n(Al)=1∶3 D.n(K)∶n(Al)=1∶110.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铝熔点较高,是一种优良的耐火材料B.可用铝壶烧开水,不可用其长期存放食醋、碱水C.铁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较稳定,所以铁比铝活泼D.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于制胃药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以起到杀菌抗氧化作用,说明二氧化硫是种无毒的气体C.用NaOH和铝粉作家庭管道硫通剂,说明NaOH溶液和铝粉反应能产生大量气体D.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不稳定,会转化成氢氧化铁说明氢氧化亚铁具有强氧化性12.某学生探究0.25mol·L-1Al2(SO4)3溶液与0.5mol·L-1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B.实验2中,白色沉淀b中含有C.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D.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不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13.一小块在空气中久置的A片置于过量NaOH溶液中,生成的物质的量与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生成时被氧化的Al为0.5molB.N点以后溶液中的溶质仅为、NaOHC.→M:发生反应的类型为氧化还原反应D.M→N: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明矾和新制氯水都具有净水作用B.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化学家最近成功制造出环状碳分子,它与和金刚石均互为同素异形体D.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代替完成“铝铍埋藏测年法”

15.下列实验过程中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的试剂的量(X)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如图A:向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B.如图B:向溶液中滴加盐酸且边滴边振荡C.如图C: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D.如图D:向等物质的量的NaOH、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二、填空题(共4题)16.将氧化镁、氧化铝的混合物完全溶于200mL盐酸,而后逐滴加入溶液。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1)最初加入20mLNaOH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3)混合物中氧化镁、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17.要求回答问题:Ⅰ.(1)含0.3mol的溶液中所含的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2)由和的组成的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是H2的15倍。则该混合气体中和的体积比为_______。(3)Al粉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铝粉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叫铝热剂,铝热剂在高温下发生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如:,反应发生时放出大量的热.仔细阅读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铝热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2)信息中的“某些”反应指________(填“比铝活泼的”、“比铝稳定的”或“任意”)金属.(3)试写出铝粉与发生的铝热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T为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C、F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是白色沉淀,W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F化学式为________;(2)B和R在溶液中反应生成F的离子方程式为;(3)H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实验现象是,化学方程式。(4)A和水反应生成B和C的离子方程式为,由此反应可知A有作为________的用途。(5)M投入盐酸中的离子方程式。19.硒化铝主要用于半导体工业。以白云母(含30%,还有MgO、、)为原料制硒化铝的流程如下:(1)、MgO、、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有种。(2)滤渣Ⅰ、滤渣Ⅱ的成分分别是、(填化学式)。(3)滤液Ⅰ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其目的是。(4)滤液Ⅱ中加入氨水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5)若要制备5.82t,上述流程中有15%的Al损失,则需要消耗白云母的质量为t。2022届高三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检测金属化合物的应用练习题(一)-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1.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的过氧化钠固体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有液态的铝滴落D.金属铝比铁活泼,因此在空气中,铁制品比铝制品耐腐蚀1.答案:B解析:B.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氧化镁固体,故B正确;2.Al2(SO4)3溶液分别与下列物质反应,能用Al3++3OH-→Al(OH)3↓表示的是(

)A.少量氨水 B.少量NaOH溶液 C.足量石灰乳 D.少量Ba(OH)2溶液2.答案:B解析:A.一水合氨为弱碱,应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B.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C.石灰乳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溶液与石灰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D.溶液与少量溶液,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故选:B。3.有些物质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下列物质不具有此类性质的是()A. B. C. D.3.答案:A解析:A.四氧化三铁与强碱溶液不反应,故A选;B.碳酸氢钠为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B不选;C.氧化铝为两性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C不选;D.氢氧化铝为两性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故D不选。故选:A4.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能氧化金属铜4.答案:B解析:A、铝直接通过化学反应被氧化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该反应不是电极反应,故A错误;

B、Zn、Fe与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Zn失电子从而Fe受到保护,所以该反应是电极反应,故B正确;

C、铁与水直接反应生成了氧化物,不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该反应不是电极反应,故C错误;

D、浓比稀的氧化能力强,故更能氧化金属铜,不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该反应不是电极反应,故D错误;

故选B。5.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现象与结论描述均正确的是()①②实验现象与结论A铝条浓硫酸无明显现象,铝与浓硫酸不反应B锌棒海水③中导管内液面上升,锌发生吸氧腐蚀C铜丝溶液②中溶液颜色最终变为蓝色,Cu发生置换反应D铁丝稀硝酸②中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Fe与稀硝酸反应生成A.A B.B C.C D.D5.答案:B解析:常温下铝和浓硫酸发生钝化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其进一步反应,结论错误,A选项错误。根据铁在海水中易发生吸氧腐蚀、Zn比Fe活泼知,锌棒在海水中也可发生吸氧腐蚀,从而导致②中压强减小,故③中导管内液面上升,B选项正确。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因此溶液呈现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结论错误,C选项错误。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而不是,结论错误,②中试管口之所以出现红棕色气体,是因为生成的NO与反应生成了,D选项错误。6.铝可用于制取高温金属陶瓷,将铝粉、石墨和二氧化钛等高熔点金属氧化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在金属表面,在高温下煅烧,在金属表面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终留在金属表面的涂层是耐高温的物质B.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C.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有多种变体D.TiC具有导电性,其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故表现出金属性6.答案:D解析:A反应生成,熔沸点很高,是耐高温材料,所以最终留在金属表面的涂层是耐高温的物质;故A正确;B.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即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故B正确;C.TiC属于高温金属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D.TiC具有导电性,其导电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表现出金属性,故D错误;故选:D。7.将由NaOH、、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向混合溶液中滴加1的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

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D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

D.

E点时溶液中含有大量的7.答案:B解析:由A点可知,A点白色硫酸钡沉淀,则过量,由NaOH、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混合液中含有钡离子、氢氧根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则AB段发生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的反应,BC段发生酸碱中和,CD段发生偏铝酸根离子与酸的反应,DE段发生氢氧化铝与酸的反应,以此来解答。8.镓(Ga)常以极少量分散于铝土矿中。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时,生成;而后通入得沉淀,而留在溶液中(循环多次后成为提取镓的原料)。发生后一步反应的原因是[已知:铝和镓的性质相似,如都是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A.酸性强于 B.酸性强于C.Ga浓度小,所以不沉淀 D.是难溶物8.答案:A解析:混合溶液中通入,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较强的酸制较弱的酸,的酸性强于;溶液中通入,不生成沉淀,是因为的酸性强于,从而得出的酸性强于,故选A。9.如图表示金属X、Y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量的情况.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体积.下列有关合金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n(Na)∶n(Fe)=2∶1 B.n(Mg)∶n(K)=1∶2 C.n(Na)∶n(Al)=1∶3 D.n(K)∶n(Al)=1∶19.答案:D10.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铝熔点较高,是一种优良的耐火材料B.可用铝壶烧开水,不可用其长期存放食醋、碱水C.铁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较稳定,所以铁比铝活泼D.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可用于制胃药10.答案:C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以起到杀菌抗氧化作用,说明二氧化硫是种无毒的气体C.用NaOH和铝粉作家庭管道硫通剂,说明NaOH溶液和铝粉反应能产生大量气体D.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不稳定,会转化成氢氧化铁说明氢氧化亚铁具有强氧化性11.答案:C12.某学生探究0.25mol·L-1Al2(SO4)3溶液与0.5mol·L-1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B.实验2中,白色沉淀b中含有C.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D.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不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12.答案:D13.一小块在空气中久置的A片置于过量NaOH溶液中,生成的物质的量与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生成时被氧化的Al为0.5molB.N点以后溶液中的溶质仅为、NaOHC.→M:发生反应的类型为氧化还原反应D.M→N: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13.答案:B解析:若,根据化学方程式知生成时被氧化的Al为mol,A错误;N点氢气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则N点以后溶液中的溶质仅为、NaOH,B正确;→M是氧化铝溶解,发生反应的类型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M→N发生反应,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D错误;答案选B。1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明矾和新制氯水都具有净水作用B.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化学家最近成功制造出环状碳分子,它与和金刚石均互为同素异形体D.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代替完成“铝铍埋藏测年法”

14.答案:C15.下列实验过程中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的试剂的量(X)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如图A:向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且边滴边振荡B.如图B:向溶液中滴加盐酸且边滴边振荡C.如图C: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D.如图D:向等物质的量的NaOH、混合溶液中逐渐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15.答案:C二、填空题(共4题)16.将氧化镁、氧化铝的混合物完全溶于200mL盐酸,而后逐滴加入溶液。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1)最初加入20mLNaOH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3)混合物中氧化镁、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16.答案:(1)(2)(3)2:117.要求回答问题:Ⅰ.(1)含0.3mol的溶液中所含的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mol。(2)由和的组成的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密度是H2的15倍。则该混合气体中和的体积比为_______。(3)Al粉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铝粉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叫铝热剂,铝热剂在高温下发生的反应叫铝热反应.如:,反应发生时放出大量的热.仔细阅读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铝热反应”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2)信息中的“某些”反应指________(填“比铝活泼的”、“比铝稳定的”或“任意”)金属.(3)试写出铝粉与发生的铝热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答案:Ⅰ.(1)0.45(2)1:7(3)(4)Ⅱ.(1)置换(2)比铝稳定(3)18.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T为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C、F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是白色沉淀,W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F化学式为________;(2)B和R在溶液中反应生成F的离子方程式为;(3)H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实验现象是,化学方程式。(4)A和水反应生成B和C的离子方程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