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复习讲义必修一_第1页
高中生物复习讲义必修一_第2页
高中生物复习讲义必修一_第3页
高中生物复习讲义必修一_第4页
高中生物复习讲义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复习讲义

配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生物圈到细胞【教学过程】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什么是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构成。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细胞有所差异,但都具有细胞膜(细胞的边界)、细胞质(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和细胞核(或者拟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场所)。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包括那些?(1)细胞生物:根据组成生物个体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2)非细胞生物:只有病毒,包括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微生物病毒(也叫细菌病毒或噬菌体)病毒有哪些特征?(1)概念: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如朊病毒)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2)病毒特征: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含单一核酸(只有DNA或者只有RNA,并且以这种核酸为遗传物质,如艾滋病毒、流感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等内部核酸为RNA,遗传物质就是RNA,称为RNA病毒,而噬菌体、天花病毒等内部核酸为DNA,遗传物质即为DNA,称为DNA病毒);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3)病毒的繁殖过程(以T2噬菌体为例):吸附(亲代噬菌体吸附到大肠杆菌的表面)注入(亲代噬菌体将自己的DNA注入到大肠杆菌内部,并整合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合成(在大肠杆菌内部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利用大肠杆菌内的物质和能量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并经转录和翻译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组装(利用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的噬菌体)释放(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内被释放出来)Q1:病毒繁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答:模板、原料、能量、酶、场所Q2:亲代病毒提供了哪些条件?答:亲代病毒只提供了其中的模板,而原料、能量、酶和场所都由寄主细胞提供。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1)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以细胞为基本单位。(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以细胞生物为例):

1.生命系统都包括哪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的概念是什么,并举例。结构层次概念举例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肌细胞、上皮细胞、血细胞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冋的细胞联结在一起神经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器官不冋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心脏、骨骼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系统个体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一只龟、一个人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一定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种群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池塘、一片草原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在不同生物中的体现。(1)植物个体直接由根、茎、叶、花、果等器官构成,没有系统层次;(2)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构成一个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三个层次。3.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什么?答: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结构层次。4.研究生命系统层次有什么意义?答:从细胞到个体既体现了高等生物(多细胞)个体发育过程,又体现了生物进化过程。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过程】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分类依据: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1)真核生物类群: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2)原核生物类群:原核生物界(主要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另外还有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也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特点:(1)原核细胞结构(以细菌为例,由内到外):拟核:大型环状DNA分子,位于拟核区,是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结构。Q1:拟核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相比有何不同?答:与真核生物细胞核相比,拟核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核膜包被;与真核生物核DNA相比,拟核DNA不与蛋白质结合,不形成染色体。Q2: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有哪些?答:通常只有基因突变,因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而自然状态下的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建立在染色体行为的基础上的;不过一些原核生物通过转化也可以实现基因重组,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可以通过转化进入R型菌体内,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在这个过程中在R型菌体内就发生了类似基因工程的导入重组载体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器。△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在细胞质中通常含有一些可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即质粒。质粒常用来做基因工程中的载体。除了原核生物,酵母菌中细胞质中也存在质粒。Q1: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句话对吗?答:不对,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在细胞内存在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以及必须的光合色素,所以依然能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细胞膜:与真核细胞细胞膜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壁: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壁(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原核生物细胞壁的成分为肽聚糖。注:青霉素是青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常用来做杀菌消炎的药物,主要原因是因为青霉素可以作用于肽聚糖,破环原核生物的细胞壁。(2)原核生物的主要特点:①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②核糖体是原核生物中唯一的细胞器真核细胞特点:(1)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有更多复杂的细胞器;(3)有些生物也有细胞壁,但细胞壁成分与原核生物不同,如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为1〜10um)较大(一般为20〜30um)

染色体一个细胞只有一条DNA,与RNA、蛋白质不结合在一起一个细胞有几条染色体,DNA与RNA、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细胞核无有真正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有拟核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细胞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细菌一般有质粒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多种复杂的细胞器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二、细胞学说显摘的结构细胞学说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显摘的结构转接器;遽光器【实验转接器;遽光器(一)显微镜的结构(图示)机械部分: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柱、镜座、反光镜(分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光学部分:目镜(常用10X)、物镜(常用10X、40X、100X(油镜:香柏油))、遮光器(上有5个大小不等的光圈,选用不同的光圈,通光孔的进光量不同,视野的亮度也不同)在光强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反光镜(分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判断目镜和物镜的方法:无螺纹的是目镜,有螺纹的是物镜(物镜需通过螺纹固定在转换器上)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判断:目镜越短,倍数越大;物镜越长,倍数越大。(二)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1)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2)过程:向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一将处理好的材料放入清水中一盖盖玻片(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一侧,使盖玻片倾斜30~45°,一侧先接触水,缓缓放下(防止产生气泡)观察:取镜一安放一对光一放置玻片标本一低倍镜观察一高倍镜观察一收放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过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1)对光:目的:使目镜、物镜在一条直线上。②过程: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正对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调节反光镜,是指朝向光源,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注意事项:光线较暗时,应选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较强时相反。(2)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象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而高倍镜下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中心部分。低倍镜观察:把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材料要正对通光孔;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至物镜距离装片2~3mm为止(在这个过程中眼睛要看着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象为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高倍镜观察:将要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三)显微镜的相关问题(1)显微镜成像特点: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放大虚像。如物体形状为实际观察到的物象是放大的“d”。(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是什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并且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面积放大倍数等于放大倍数的平方。(3)物象偏移与移动实物方向的关系:往哪偏往哪移(4)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注意事项:换用高倍镜之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进行调节。换用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再换用高倍镜一般物象已经清晰或接近清晰,只需微调即可达到清晰,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范围太大,容易压坏玻片。③从低倍镜换高倍镜时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的关系。△视野中为一行细胞: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加n倍,视野中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1/n△视野中充满细胞: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加n倍,视野中细胞数目变为原来的l/n25)视野中异物位置确定(目镜上、物镜上、标本玻片上)的程序:第一步:移动装片,异物移动,说明在装片上;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在镜头上第二步:转动目镜,异物移动,说明在目镜上;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说明在物镜上。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过程】一、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大体相同,即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一)根据作用划分:最基本元素:C承载者各种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多糖(储存能量的介质)、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遗传物质)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的种类),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的概念和特点),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P33)。基本元素:C、H、0、N干重和鲜重中含量都是最高的几种元素,几乎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由这几种元素组成。主要元素:C、H、O、N、P、S六种元素的总含量超过了细胞鲜重的97%的元素。(二)根据含量划分:大量元素:在细胞内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在细胞内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B、Zn、Mo、Cu。(三)细胞鲜重和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65%)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55.99%,在干燥过程中散失的水带走了大部分的O)(四)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内容: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这体现了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又大不相同,这体现了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的差异性。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交换,生物体体内的各种元素都来自于无机自然界,又把代谢废物以及尸体等归还于自然界,所以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生物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时候是有选择性的,正是这种选择性造成了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的差异性。(五)几种典型元素的作用:每一种化学元素都有它们各自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含量极微的微量元素,也有其独特的作用,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Fe: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如果体内缺乏会导致缺铁性贫血;Mg:Mg2+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乏会导致叶片发黄;B:促进花粉管的萌发,缺乏会导致华而不实;I:I-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一)元素在细胞内的主要存在形式:化合物化合物的分类:(1)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2)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85%~90%)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蛋白质(7%~10%)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过程】一、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与核酸、多糖一样,都是由许多基本单位连接而成,分子量超过1000,都是生物大分子。二、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H、0、N、(S)其中C、H、O、N是所有氨基酸都具有的元素(C、H是氨基酸的基本骨架、氨基酸至少在氨基中含有一个N,在羧基中含有两个O),有些氨基酸如甲硫氨酸、半胱氨酸R基中含硫。这决定了蛋白质的构成元素中至少有C、H、O、N,许多蛋白质还会含有S。在各种生物大分子中,一般只有蛋白质中含S,所以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在生物实验中一般用S的同位素3S)标记蛋白质,以区分于其他的生物大分子。如赫尔希和蔡司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就利用了这一原理。TOC\o"1-5"\h\z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I-(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2)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C)上(如果一个氨基酸上_有多个氨基或羧基,多出的氨基或羧基一定在侧链基团(R基)上,这个氨基壬二工〒」二冃.酸的碳原子上还连接一个氢原子(一H)和一个侧链基团(一R)。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3)氨基酸的分类:必须氨基酸:生物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对于人,必需氨基酸有8种,分别是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可以将各种氨基酸第一个字连接起来谐音为“甲携(缬)来(赖)一(异)本(苯)亮色书(苏)”非必须氨基酸:生物体自身能合成,不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的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脱水缩合过程及各阶段物质的名称:氨基酸(脱水缩合,核糖体上)一多肽(盘曲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内质网上)一蛋白质(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C-rC-r:ij[]]i11肚琥I't:远ci;+IL>^c-C-™C-<<)CH盒。liIJ:A(1)场所:①肽链形成:核糖体②空间结构:内质网(2)连接多条肽链的方式:二硫键(两个巯(qiu)基之间脱去两个H形成)(3)肽链与蛋白质的区别:蛋白质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有生物学功能,而肽链没有空间结构,也没有生物学功能。(4)蛋白质的变性与水解:变性:在强酸、强碱、高温和重金属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变性的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序列不会改变。水解:在酶或其他条件作用下,蛋白质中肽链结合水分子断裂的过程。蛋白质的相关计算:(1)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氨基酸数(n)、形成肽链数(m)、脱去的水分子数(x)、形成肽键数(y)、蛋白质水解时需要水分子数(z)的关系:x=y=z=(n—m)(2)设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N)的计算:N=nXa—18X(n—m)举例:某基因有x个碱基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设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答:含有x个碱基对的基因每条DNA单链含有x个碱基,进行转录得到的mRNA最多有有x个碱基,贝翻译得到的蛋白质肽链上有x/3个氨基酸。进而得到该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x/3Xm—18X(x/3—l)(3)氨基、羧基数目与氨基酸和相关元素数量计算:一条多肽链(非环肽):至少(R基中不含氨基和羧基)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氨基数(羧基数)=R基中氨基数(羧基数)+1;N原子数=氨基酸数+R基中N原子数(若N全部由氨基提供,贝低基中氨基数=N原子数-氨基酸数);0原子数=(氨基酸数+1)+R基中0原子数(若0全部由羧基提供,贝収基中羧基数=[0原子数-(氨基酸数+1)]/2。m条多肽链(非环肽):至少(R基中不含氨基和羧基)有m个氨基和m个羧基;氨基数(羧基数)=R基中氨基数(羧基数)+m;N原子数=氨基酸数+R基中N原子数;0原子数=(氨基酸数+m)+R基中0原子数。蛋白质的多样性:(1)直接原因:①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②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2)根本原因:基因的多样性四、蛋白质功能:(1)结构蛋白: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2)催化作用: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3)运输作用:有些蛋白质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4)调节作用: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能够调节生命活动。如各种蛋白类激素(由下丘脑、垂体、胰岛分泌的激素成分都是蛋白质)。(5)免疫作用:如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实验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在碱性条件下,CU2+与肽键结合形成紫色化合物。所以含有肽键的有机物都可以用此方法进行检测,如二肽、多肽、蛋白质。试剂:①组成: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0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04溶液)②用法:先加A液、再加B液选材:(1)选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材料:容易检测到蛋白质(2)材料颜色较浅或白色最好:材料如果颜色太深,本身颜色会干扰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的紫色,影响结果观察与判断。(3)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B液不宜过多,过多的B液会与溶液中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影响实验结果观察。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过程】一、核酸概述核酸分类: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以及核糖核酸,即RNA核酸的元素组成:C、H、0、N、P(由其基本组成单位结构式可得)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是生物大分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一)教学过程】一、核酸概述核酸分类: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以及核糖核酸,即RNA核酸的元素组成:C、H、0、N、P(由其基本组成单位结构式可得)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是生物大分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一)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1•脱氧核苷酸的结构:1磷酸1脱氧核糖(五碳糖)1含氮碱基(四种):A:腺嘌吟G:鸟嘌吟C:胞嘧啶T:胸腺嘧啶2•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根据含氮碱基不同分为4种,命名为:xx(含氮碱基)脱氧核苷酸含氮碱基为A:腺嘌吟脱氧核苷酸含氮碱基为G:鸟嘌吟脱氧核苷酸含氮碱基为C: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含氮碱基为T: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胸很临喘脫飙核苜耿1•核糖核苷酸的结构:1磷酸1核糖(五碳糖)1含氮碱基(四种):A:腺嘌吟G:鸟嘌吟C:胞嘧啶U:尿嘧啶2.核糖核苷酸的种类:根据含氮碱基不同分为4种,命名为:xx(含氮碱基)核糖核苷酸含氮碱基为A:腺嘌吟核糖核苷酸含氮碱基为G:鸟嘌吟核糖核苷酸含氮碱基为C: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氮碱基为U: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尿:筍阮檢機礙普皈©1區谱咗梭粋绘讨般(三)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比较:相同点:都是由1磷酸、1五碳糖和1含氮碱基构成所含碱基中都有A、G、Co不同点:①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是核糖;②脱氧核苷酸特有的碱基为T,核糖核苷酸特有的碱基为UoPs.①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体内有两种核酸(DNA和RNA),以DNA为遗传物质;举例:菠菜和大肠杆菌都含有2种核酸(DNA和RNA),所以有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5种碱基(A、G、C、T、U)、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但遗传物质都为DNAo②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含有DNA则以DNA为遗传物质,称为DNA病毒,如噬菌体、天花病毒,含有RNA则以RNA为遗传物质,称为RNA病毒,如流感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举例:T2噬菌体只含有DNA一种核酸,所以只有1种五碳糖脱氧核糖,而不含核糖,只有A、T、C、G4种碱基,而不含U,并且以DNA为遗传物质。三、核酸的结构:DNA和RNA结构: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而形成的长链构成,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相互连接而形成的长链构成,通常为单链结构。核苷酸之间连接的方式:(1)DNA和RNA长链中的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连接;(2)磷酸二酯键由一个核苷酸3'碳原子(核苷酸中的五碳糖上与碱基相连的碳原子称为1'碳原子,之后依次为2'、3'、4'、5'碳原子)上连接的羟基(一OH)与另一个核苷酸5'碳原子上连接的磷酸基脱(一3)水缩合形成。四、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内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将细胞染色,可以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实验试剂: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与细胞內液渗透压相同,可以保持动物细胞形态)、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吡罗红甲基绿染液(使用时现配)。方法步骤:略实验结论: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过程】一、细胞中的糖类作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分子特征: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类似水分子,因而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分子式都为CH0、麦芽糖、蔗糖、乳糖分子式为CHO。6126122211【问题】是不是具有这种特点的分子都是糖呢?答:不是,如甲醛分子式为CH0、乙酸分子式为CH0、乳酸分子式为CH0,但不是糖。2242363【问题】是不是糖类都具有这两种特点呢?答:不是,如鼠李糖分子式为CHO、脱氧核糖分子式为CHO,并不符合碳水化合物的特点,61255104但它们依然是糖。【题外】不是糖的糖和不叫糖的糖。不是糖的糖:糖精(邻苯甲酰磺酰亚胺)、木糖醇(戊五醇)不叫糖的糖:淀粉、纤维素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六碳糖:葡萄糖(CHO):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6126果糖(CHO):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浆汁和蜂蜜中,通常为黏6126稠性液体,D-果糖是最甜的单糖;半乳糖(CHO):可在奶类产品或甜菜中找到,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6126五碳糖:核糖(CHO):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5105脱氧核糖(CHO):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组成成分5104(2)二糖(C12H22O11):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也水解为组成它的两种单糖。二糖必需水解为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脱水缩合而成,也水解为这两种糖。蔗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麦芽糖在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量丰富。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脱水缩合而成。乳糖在人和动物乳汁中含量丰富。用。淀粉:最常见的多糖,植物体内储能物质。糖原:主要分布在动物肝脏(肝糖原)和肌肉(肌糖原)中,是人和动物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纤维,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溶于水,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可以借助微生物分解。棉麻等纤维丰富的植物中含量较多。纤维素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还有一些多糖类物质是细胞结构的成分,如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与细胞膜上的脂质(主要是固醇)结合形成糖脂。【实验4】糖类的检测与鉴定(一)还原糖的检测与鉴定: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将其还原成生成砖红色沉淀。选材:颜色较浅,含还原糖较多的生物材料(如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O.lg/ml的NaOH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04溶液)实验过程:(1)材料制成匀浆待测;(2)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待测样液;(3)将混合好的斐林试剂和待测样液放到水浴锅或50-65°C温水中水浴加热2min;(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蓝色(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一灰绿色一砖红色。(二)淀粉的检测与鉴定:原理:淀粉遇碘变蓝色。材料:含淀粉较多、颜色较浅的生物组织或制品(如马铃薯、馒头等)实验过程:将碘液滴到材料上,观察颜色。二、细胞中的脂质元素组成:C、H、O,有的还含有N、P分类:(1)脂肪:元素组成:C、H、O;作用: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保温、绝热作用;缓冲、减压作用,保护内脏器官。【实验五】细胞中脂肪的检测与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W染液染成红色。材料:含脂肪较多,颜色较浅的生物组织。实验过程:(1)方法一:将材料制成匀浆,向待测组织样液滴加3滴苏丹III染液,观察染色情况;(2)方法二:将材料切片(方法),将切片用苏丹III染色,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2)磷脂:元素组成:C、H、0、N、P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中含量丰富作用:组成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3)固醇:元素组成:C、H、0举例: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过程】一、细胞中的水(一)水的含量: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化合物,一般来说,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高。不同细胞中水分含量会有所差异。生物体的含水量随着生物的种类不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水生生物〉陆生生物举例:水母97%、鱼80%~85%、高等植物60~80%、哺乳类65%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也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含水量越低。举例:人:婴儿〉成人〉老人植物:幼嫩部位〉老熟部分同种生物不同器官含水量不同:举例:牙齿10%、骨骼22%、骨骼肌76%、心肌79%、血液83%(二)水的存在形式: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特点)流动,叫做自由水。(1)含量:95.5%(2)作用: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②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水的参与;③为细胞生存提供液体环境:多细胞生物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结合水:细胞中一部分与其它物质相结合(特点)的水,叫做结合水。(1)含量:4.5%(2)作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相互转化:自由水和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相互转化,自由水和结合水的转化受代谢强度和温度的影响。细胞内代谢越强,细胞所处的温度越高,则会有更多的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反之亦然。“自由水/结合水”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越小,细胞抗逆性越强。举例:种子在贮存前要先晾晒,目的是减少自由水的含量,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越冬植物减少灌溉,可以提高其对低温的抗性。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存在及其功能验证: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曝晒,重量减轻一自由水散失;干种子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一失去结合水;干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一种子失去自由水后仍保持其生理活性;干种子不浸泡则不萌发一自由水越多,代谢越旺盛;失去结合水的种子浸泡不萌发一失去结合水的细胞失去生理活性。二、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无机盐存在的主要形式:离子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举例:Ca2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过高肌肉乏力。体内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非常重要;组成复杂化合物。举例:离子与蛋白质结合、I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某种无机盐X生理功能验证:对照组:植物+完全培养液一正常生长实验组:植物+缺X的完全培养液一能正常生长:X不是必须无机盐不能正常生长一加入X—正常生长:X是必须无机盐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过程】一、细胞膜的制备【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选材:最常用于获取细胞膜的细胞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1)问题1:选用动物细胞的原因?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选择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更容易。(2)问题2: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原因?答:细胞核和许多细胞器也有膜,这些膜会与细胞膜混合在一起。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分离时不会参杂核膜和细胞器膜,得到的事纯净的细胞膜。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是有一定浓度的,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细胞膜了。步骤:P41二、细胞膜成分:细胞膜主要由脂质(50%)和蛋白质(40%)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糖类(2〜10%)。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其主要作用;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三、细胞膜的功能:P42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把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eg.激素从内分泌细胞分泌到体液中经体液运输到靶细胞,被靶细胞上的受体接收。(2)相邻的两个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外一个细胞;eg.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之间的识别。(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oeg.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第2节细胞器——细胞内的分工合作【教学过程】2田胞膜细胞*细胞核「细胞质基质: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细胞质*和多种酶组成。是细胞中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I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中心体等Ps.各种细胞器的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1.线粒体:分布:动植物细胞,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更多。痕较叶强徉和嫌粗辰肖具凉观层膜結构;痕较叶强徉和嫌粗辰肖具凉观层膜結构;肖具凉証量转咼功靛;@鄴舍凉少量DNA;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叶绿体:分布:植物的绿色组织细胞,如叶肉细胞、幼嫩的茎等结构:双层膜、基粒、基质。基粒由类囊体堆叠形成。类囊体薄膜上存在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基粒和基质存在着多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功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问题】线粒体和叶绿体都与能量的转换有关,它们分别是通过什么过程把能量从什么形式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答:①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合成了ATP为生命活动所利用,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②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先把光能转化成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光反应),再把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储存的稳定化学能(暗反应)。【问题】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细胞器?答:因为它们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自主性)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组编码的遗传信息(自主性有限)因为它们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所以其中含有DNA和RNA,并且含有核糖体。3•内质网:分布: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结构: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分类:①粗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②滑面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功能:①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②膜上附着多种酶,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有利场所;③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粗面内质网)以及脂质合成(滑面内质网)的车间。高尔基体分布:动植物细胞结构:由单层膜构成的扁平囊状结构组成,周围有囊泡分布。功能:①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②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

“发送站”③在植物细胞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分泌蛋白:有些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探究分泌蛋白运输路径的方法:在豚鼠的胰腺泡细胞中注射田标记的亮氨酸,观察放射性物质在连续时间内的出现部位。分泌蛋白运输路径:①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由氨基酸形成肽链;f舍咸吐"I阳构的“发送站”③在植物细胞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分泌蛋白:有些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探究分泌蛋白运输路径的方法:在豚鼠的胰腺泡细胞中注射田标记的亮氨酸,观察放射性物质在连续时间内的出现部位。分泌蛋白运输路径:①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由氨基酸形成肽链;f舍咸吐"I阳构的〔再加工〉灿H分泌蛋白"I坡較体(供能)内质网: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出芽”即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说明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有成分的交流)。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和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分泌)。高尔基体上形成的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说明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有成分的交流),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过程中能量来源:线粒体。结论: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之间的协调配合。推论:细胞中各种细胞器之间不只存在分工,更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5.溶酶体:分布:动植物细胞(2)结构:单层膜细胞器功能: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和“安全卫士”。6.液泡:分布:植物细胞(2)结构:单层膜细胞器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部环境(控制细胞吸水与失水);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7.核糖体:分布:所有细胞(包括原核细胞)结构:没有膜的颗粒状细胞器,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蛋白质);有的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主要合成细胞自己用的蛋白质。8.中心体:分布: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结构: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成分为蛋白质,是没有膜的细胞器。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表1各种细胞器的比较:结构分布主要功能叶绿体双层膜、基粒、基质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双层膜(嵴)、基质动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内质网单层膜、网状动植物细胞有机物合成的车间核糖体无膜结构动植物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单层膜、囊泡动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分泌植物:细胞壁形成中心体无膜结构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液泡单层膜植物细胞保持细胞坚挺溶酶体单层膜动植物细胞水解酶仓库【实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原理:①叶绿体分布于植物的绿色组织细胞,散布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②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性、哑铃形等。由于线粒体本身没有颜色,所以观察线粒体需要染色。健那绿染液可以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所以健那绿为活体染料,染色之后细胞不死亡。选材:观察叶绿体选用新鲜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含叶绿体较多且组织较薄或容易处理的材料;观察线粒体选用较易获得和分离的无色或接近无色的动物细胞,如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方法步骤:(1)制作临时装片: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盖盖玻片时注意事项;染色方法。(2)观察: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细胞器常见问题:双层膜、单层膜、无膜的细胞器分别有哪些?植物、动物特有的细胞器分别有哪些?共有的细胞器有哪些?含有DNA、RNA、核酸的细胞器分别有哪些?植物细胞是否一定含有叶绿体?中心体是否只存在于动物细胞中?怎么判断一个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是否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是否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概念: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特点:这些生物膜的组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3)功能: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膜系统的广阔的膜面积为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所需的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将细胞分成一个个小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过程】一、观察:一个真核细胞有几个细胞核?(1)绝大部分有1个细胞核;(2)某些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肝细胞、肌细胞);(3)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二、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双层膜,不连续,有核孔分布。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外膜与内质网膜相连,有时还附着有核糖体。(2)作用:是把细胞核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①小分子物质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②大分子物质和部分小分子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此过程不通过膜结构,但需要消耗能量,能量由线粒体提供。(3)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有着严格的选择性。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越多2.染色质:(1)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2)特性: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染色质高度騙旋化\缩染色质高度騙旋化\缩短变相染色体〔丝状).—(杆忧(分裂间期)解幵蛭龌(分裂朋)3•核仁:核中物质密度极高的区域。与某种RNA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三、细胞核的功能:功能: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相关试验:(1)胞,核仁较大。三、细胞核的功能:功能: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相关试验:(1)黑白美西螈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发育成的美西螈全部是黑色的;结论: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有核的一半能分裂,无核的一半停止分黑美两颯白美西呱胚胎铀舱卵/胞]據*r]去核嵐盲(快裂,有核一半的细胞核挤到无核一半时,无核一半也会开始分裂;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3)变形虫切割实验:无核的一半虽然能消化已吞噬的食物,但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不再发生反应,电镜下可观察到退化的高尔基体、内质网等,有何的一半照样摄食,对刺激有反应,失去的伸缩泡可以再生,还能生长和分裂;嵐盲(快裂,有核一半的细胞核挤到无核一半时,无核一半也会开始分裂;结论: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3)变形虫切割实验:无核的一半虽然能消化已吞噬的食物,但不能摄取食物,对外界刺激不再发生反应,电镜下可观察到退化的高尔基体、内质网等,有何的一半照样摄食,对刺激有反应,失去的伸缩泡可以再生,还能生长和分裂;死亡和死亡-段时间后死亡杭入细胞捜有梭部份止常生活死亡和死亡-段时间后死亡杭入细胞捜有梭部份止常生活ny^J止窑生活结论:变形虫的生长、分裂、再生、应激性等生命活动是由细胞核控制的。4)伞藻嫁接实验:结论: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四、模型构建概念: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类型:(1)物理模型:包括形态结构模型(如结构模式图)和过程模型(如某种生化反应过程图)。(2)概念模型:为了理清生物学概念之间的独立关系、从属关系,使分散的生物学概念系统化(如集合、知识树等形式)。(3)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系统性质的数学形式(如坐标图、数学表达式等)。2222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过程】、渗透作用1.本质:单位时间内,从低浓度一侧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一侧的水分子数比从高浓度一侧通过半透膜进入低浓度一侧的水分子多。条件:①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A溶液-半透膜B溶液若A浓度〉若A浓度〉B浓度溶剂分子从B向A扩散若A浓度VB浓度溶剂分子从A向B扩散若A浓度=B浓度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向两边扩散的速度相等PS.半透膜两侧浓度差由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质所形成。4.概念: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潘透作用示意图1.m潘透作用示意图1.m水2.半透膜3.藍稱溶液4.开始时的液面5.上升的液面(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4)漏斗管内的液面会一直上升吗?答:液面上升会产生压强,当压强与渗透压相等时,液面将不再上升。(5)漏斗管内的液面上升速度有何变化?答:先快后慢。、细胞的吸水与失水动物细胞:外界浓康外界浓康V细照庚浓度外界浓密"训城浓度外畀浓度=沏船倾沐度吸术膨胀火水皴縮水分边岀动态平衡1)红细胞吸水和失水过程中相当于半透膜的是什么?答: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答:细胞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液体的浓度差Q:试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植物细胞:①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水分进出细胞要经过原生质层!②细胞吸水和失水取决于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动物细胞会吸水涨破而植物细胞不会,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而动物细胞不会。【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预测结果一进行试验一分析结果一得出结论现熟白菜剁宿时加盐育水分渗出沖物施吧过多造成烧苗现貌质层相当±层三透膜吗?质层相当+层半实验邊计;将植物细胞浸润在高中,再浸润在清水中,分别观察变化。IS测结里;由于贿土馬层和H二—寻半送.膜"巧可以白由迫过,而底糖廿子则不能逋过,因比在頁糖落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缩小,细胞皱缩;在清农申酋枷地犯対液泡又2支丈:细胞膨胀。(1)本实验实际上是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实验的基础上加入渗透作用的条件。(2)选材:选用成熟植物细胞,因为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中央大液泡,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选用材料的液泡中最好含有一些色素,这样可以省去染色的过程,也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如可以选用洋葱紫色鳞片叶外表皮(紫色的一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3)对外界溶液的要求:溶液中的溶质不能透过原生质层,否则即使初始阶段因为细胞外液体渗透压较大发生质壁分离,之后也会因为溶质进入细胞液增加其浓度而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溶液浓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容易在试验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度而死亡,影响后续观察质壁分离复原;过低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PS.所用材料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所用试剂为0.3g/mL的蔗糖溶液4)操作过程(图示):替换盖玻片下液体的方法:引流法——一侧滴入液体,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指标:液泡大小、颜色、原生质层的位置:换用蔗糖溶液前:细胞浸润在清水中,细胞处于吸胀状态,液泡较大、颜色较浅、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紧密贴合;换用蔗糖溶液:细胞周围的液体被逐渐替换为蔗糖溶液,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液泡变小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

换用清水:细胞周围的液体被逐渐替换为清水,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液泡变大、颜色变浅、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重新贴合(质壁分离复原);5)实验结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6)实验结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Q1: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什么液体?答:蔗糖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Q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外因),植物细胞渗透失水;②又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内因),所以细胞发生质壁分离。Q3:如果滴加的是0.5g/mL的蔗糖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答: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导致植物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Q4:如果把蔗糖溶液换成细胞可吸收的物质如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尿素或KN03溶液,实验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答:先分离,后自动复原。因为这些物质可以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而从外界溶液中吸水。(7)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用途:①判断细胞是否死亡;②估计细胞液的浓度;③观察细胞膜。④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⑤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⑥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实例一:番茄和水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比较:Q: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结论: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的吸收有差异,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的吸收也有差异,说明植物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实例二: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徽生物P此k2o31W12.954.932,41酵母苞510?38..66米曲菌485520.1620—25倍20—25倍人休甲狀腺谑泡上皮细顺实例三:微生物吸收无机盐离子的特点:结论: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四、本节结论: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过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知识回顾】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资料1: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的实验:(1)过程: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2)结果: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3)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思考与讨论:Q1: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答:最初认识到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到的。Q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答:有必要。仅靠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还应通过科学实验进行检验和修正。Q3: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答: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所限。此过程说明科学实验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过程:实验现象和知识一提出假说一实验和观察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探究方向1】脂质(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是如何组成细胞膜的呢?Q1: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会怎么样铺展?空气水水尾器亲水■"头献它有-个亲水磷艘“头"部.和一个疏水空气水水尾器亲水■"头献它有-个亲水磷艘“头"部.和一个疏水的脂斷酸的“唐飢浴——磷脂是组成细胞的丄要脂甌是一种由甘油、磷戯、卵-碱和勝肪酸弊所组成的份讥亲水的“头部”与水接触,疏水的“尾巴远离水,朝向空气的一面,在水空气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Q2:想一想:细胞内外都是液体,细胞膜中的磷脂是怎样排列的?浜水推测: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外,疏水性尾部在中间。资料3:1925年Gorter和Grendel两位荷兰科学家的实验:(1)过程:用丙酮(一种有机溶剂)从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2)结论:细胞膜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探究方向2】蛋白质位于细胞膜的什么位置呢?资料4: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on)的实验:(1)过程: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电镜下的照片,显示暗-明-暗二层结构。(2)结论:提出了生物膜的“三层静态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

—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模型特点: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对称分布;生物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问题1:生物膜如果是静态的,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将难以实现,就连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这样的现象都不好解释。【探究方向3】蛋白质真的是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对称分布。资料5:运用新技术得到的新发现:(1)过程:利用冰冻蚀刻电镜技术,将标本用干冰等冰冻,后用冷刀断开,暴露断裂面,然后做电镜观察。发现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不对称,镶、嵌入、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2)结论:膜蛋白并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有的蛋白质是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探究方向4】细胞膜真的是静态的吗?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呢?资料6: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磷胎分产的运动过程:1970年,科学家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红色荧光染料标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然后将两种细胞进行诱导融合,刚开始融合细胞中红色和绿色各分布在两侧,在37度条件下经过40分钟。磷胎分产的运动结果: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C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结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1972年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了新的生物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为多数人所接受。提出者:1972年由桑格和尼克森提出。①側向扩刼隹动;②脏转伝;动;③氓动住动①側向扩刼隹动;②脏转伝;动;③氓动住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流动性的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例子:凡是细胞膜发生形变,都能体现流动性。如内吞作用(即胞吞,如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变形虫等。伸出伪足)、外排作用(即胞吐,如蛋白质等的分泌过程)、细胞吸水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等。等。三、细胞膜的其他结构:糖蛋白:概念: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作用:保护和润滑作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糖脂: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主要是胆固醇)结合成的糖脂。可编辑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过程】问题1】什么分子能通过脂双层?什么分子不能通过?问题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小分子的跨膜运输:一)自由扩散(简单扩散)概念:物质通过简单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特征:顺浓度梯度运输;②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③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举例:水、气体(O、CO、N等);222脂溶性小分子(如甘油、乙醇、苯等)。【资料】实验研究发现:1)如果只有脂双层,没有蛋白质,葡萄糖在膜外积累很多,几乎不进入细胞,若在脂双层中加入红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一种载体蛋白,加入后,跨膜进入的速度明显上升。(2)在加入载体蛋白后,若膜内外葡萄糖浓度相等,也不会出现跨膜运输的现象,且只有在外界血浆葡萄糖浓度高于红细胞时红细胞才会摄取。思考:影响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因素有哪些?答:载体蛋白和浓度差(二)协助扩散(易化扩散)概念:进出细胞的物质通过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特征:①顺浓度梯度运输;②需要载体蛋白协助;③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转运)。(三)主动运输概念: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特征:①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②需要载体蛋白协助;③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举例:Na+、K+、Ca2+、Mg2+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等。生理意义:细胞膜的主动运输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项目白由扩散项目白由扩散协助扩融主讷运输运输肓向顺敢麼辅度廊滾度拂度逆敢度梯度栽体岳白不需要需要需要细胞供能不消耗消耗举例水、意体,脂瀋性小分子等通过细胞膜葡蔔糖进入虹细胞葡蜀擔.迪基朗逬入小肠上皮细胞*离子通过细胞腫等二、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胞吞。如:吞噬细胞对细菌、异物的吞噬等。如:蛋白质的分泌等。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膜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做胞吐。如:蛋白质的分泌等。远输形貳胞吞和胞吐运输方向与浓度无关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是否需要能量由ATP供能大分子运输的特点:通过细胞膜和囊泡融合进出细胞,没有穿膜,即穿过0远输形貳胞吞和胞吐运输方向与浓度无关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是否需要能量由ATP供能大分子运输的特点:通过细胞膜和囊泡融合进出细胞,没有穿膜,即穿过0层生物膜。[小井于输用](跨膜运输)大分子输质〔膜泡运输)顺恠度需翌载林(胞呑胞吐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过程】【资料】斯帕兰扎尼对鹰的消化作用的研究:最早对酶进行研究的师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L.Spallanni,1729-1799),他在1779年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过一段时间后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子内的肉块消失了。问:这个实验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答: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问:为什么斯帕兰扎尼要这样设计实验,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什么地方?答:实验的巧妙之处是设计了一个小巧的金属笼,让鸟胃不能磨到笼内的肉,但胃液可以进入笼内消化食物,排除了胃壁蠕动对肉块造成的影响,即排除了物理性消化对肉块的作用。问: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推测出是什么使肉块消失了?答: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问: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推测,你该如何设计?答: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问:结合以上推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鸟类的胃不止有物理性消化,在胃液内也有化学性消化。一、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细胞代谢:细胞中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酶的作用: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是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所以酶也被称作生物催化剂。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234第L步毎支试管容加入2tti託的H"沸就第二歩无用滴管加2滴3.5%乓引3曲浪用滴管加2满质量分敷步2般肝脏研磨屣:毛泡胃出懂况「幷记录现象无较多将点燃的卫生香敬拖涯面上]11I1)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期:我们能通过什么样的指标表示实验结果?试管中气泡的产生量和卫生香(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情况来表示过氧化氢分解效率实验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2)实验变量的控制:变量:试验过程中可以发生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eg.实验中的过氧化氢的量,加热的温度、氯化铁溶液、肝脏研磨液等实验条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都是变量。②自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作自变量。eg.加热的温度、氯化铁溶液、肝脏研磨液。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称作因变量。eg.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要保持相同且适宜。eg.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氯化铁溶液、肝脏研磨液的剂量等。【问】怎样保证结果一定是因为自变量的改变而引起的?答:保证在反应过程中只有自变量在改变,其他因素都不变或保持一致。④对照实验: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上述实验中的1号试管就是对照组,2号、3号和4号试管是实验组。单一变量原则: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讨论题】(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出现什么不同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答:2号试管放出的气泡多。这一现象说明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答:不能。(3)3号试管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答:说明FeCl3中的Fe3+和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4)3号试管和4号试管相比,哪只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答:4号试管的反应速率比3号试管快得多。说明过氧化氢酶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得多。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率的进行,只有酶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所以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二、酶的本质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1)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本质为蛋白质)(2)酶的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从而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ps•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3)酶的作用特点: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但是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巴斯德和李比希的争执以及毕希纳的实验)酶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与性质不发生改变。(催化剂的特性)酶的作用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化学平衡。【关于酶本质的探究】巴斯德和李比希的争论:①德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酿酒中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转化成酒精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V.Liebig1803-1873):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问】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各有什么局限性?答: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才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问】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争论是正常的,试分析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间出现争论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争论对后人进一步研究酶的本质起到了什么作用?答: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特别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作用;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角度考虑问题。他们的争论促使后人把对酶的研究的目标集中在他们的争论焦点上,使科学研究更加有的放矢。【问】是谁通过怎样的实验结束了这场争论?得到什么结论?结束这一争论的是德国化学家毕希纳(E.Buchner,1860-1917)。他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变成了酒。②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细胞中一样。毕希纳虽然从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但是提取液中还含有许多其他物质,无法直接对酶进行鉴定。有些科学家推测酶是蛋白质,并试图将酶从提取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纯酶,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都未曾成功。萨姆那的研究:美国科学家萨姆那(J.B.Sumner,1887-1955)也认为酶是蛋白质。【问】萨姆纳研究哪种酶?是如何确定的?答:脲酶。他从资料中得知刀豆种子中脲酶的含量比较高。【问】脲酶提取出了,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如何证明它就是脲酶,不是细胞中其他的有机物呢?答:①证明是蛋白质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②鉴定是脲酶:尿素=氨+二氧化碳,来判定它不是脲酶。后来科学家又相继获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许多酶的结晶,并证明这些酶都是蛋白质。【问】你能说出当时概括得出这个结论的基本思路吗?答:脲酶是蛋白质,胰蛋白酶也是蛋白质,胃蛋白酶也是蛋白质。人们发现的酶都是蛋白质,所以酶就是蛋白质。切赫和奥特曼的研究: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问】切赫和奥特曼的研究对人们对酶的认知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答:这样酶的定义就有了发展。最终得出了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是RNA的结论。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来源)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作用)的有机物(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三、酶的特性1.三、酶的特性1.高效性:P78: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内容: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为显著(酶的催化效率质量分数为20呀的新鲜肝脏研磨液甌量分数^3.5%的氯化铁谓液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氧酶所含酶的相对敦员:1无机催优剂;民"F衣+的相对数量:25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10淀粉曙菠礙糖落槪11号试管中加A211L淀粉漕液2号试管中加入曲L淀粉曙菠礙糖落槪11号试管中加A211L淀粉漕液2号试管中加入曲L蔗糖滂液2分别如入淀粉酶2漓.掘蒔.试管下半部侵入酿£左右的磁水中,反应5臥113加入斐林试刑f掘游f约创乜水浴血北实验现象蓝色一确红色沉淀无变化淀粉酶只能熾化淀粉术解.不能催化蔗擁水解匚3.作用条件温和:倔应抑对酶的专一性的解释:率性師悅-活杵部昭I应应物)1v/tunnl*s-l、v/nmol*£-17〜10i3倍),因而催化效率更高。(2)意义:酶的高效性保证了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专一性:【资料】资料1:单独咀嚼米饭一段时间后,感觉有甜味,但早晨起床发现昨晚夹在牙缝中的瘦肉丝依然存在,是什么原因?资料2:无机催化剂酸既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也能催化脂肪、淀粉水解。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内容: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专一性保证了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1)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2)内容:(1)每种酶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在最适温度两侧,酶促反应的速率都比较低。ps.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35~40°C之间,植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40~45°C之间,细菌和真菌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差别较大,有的酶最适温度可高达70°C。(2)每种酶都有自己的最适pH。在最适pH两侧,酶促反应的速率都比较低。ps.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PHps.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在PH在6.5~8.0之间,而胃蛋白酶比较特殊,最适PH为1.5,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大多在4.5~6.5之间。【实验】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材料:淀粉、淀粉酶、碘液、斐林试剂、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热水、蒸馏水、冰块、盐酸、NaOH顶序iCW2甘12iiiL2mLImL2|恻弋*水申3时阳19minSmlnfnihi4ImLImLImL5时'拗Zmin2min2nilii4IM炖IW实妙■现*不变曲色变蓝酋变藍色錠粉阀在&(TC庄右催it能力最高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问】选择哪种酶作为实验材料?答:淀粉酶。因为h2O2受温度影响也会分解问】观察指标怎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