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建规、水规等三科综合学习笔记消防工程师考试_第1页
2023年建规、水规等三科综合学习笔记消防工程师考试_第2页
2023年建规、水规等三科综合学习笔记消防工程师考试_第3页
2023年建规、水规等三科综合学习笔记消防工程师考试_第4页
2023年建规、水规等三科综合学习笔记消防工程师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规、水规等三科综合学习笔记(消防工程师考试用)厂房和仓库:(p1-6)火灾危险性、建筑高度和层数、耐火等级(构造防火)、总平面布局(防火间距)、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安全疏散、泄压防爆、消防车道等1、厂房分类可以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拟定(有些可按实际情况拟定)厂房耐火等级特殊规定①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筑面积不大于300㎡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②单多层丙类厂房和多层丁戊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记忆方法:①甲乙:二级;独立单层+300平→三级②丙:高层→二级;单多层→三级②丁戊:高层→二级;多层→三级;单层→四级③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④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仓库)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h。1.按大的拟定2.按小的拟定①(不管类别)<5%②丁戊类厂房的油漆工段:<10%→≤20%(负压、抑爆)防火分区的面积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火灾危险性、消防扑救能力等因素拟定。注:1)厂房内设立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规定增长1.0倍;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立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2)厂房内局部设立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增长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防火间距7.1.3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立消防车道。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立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立消防车道。5、7.1.8消防车道应符合下列规定:1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2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规定;3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不应设立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4消防车道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沿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5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6、7.1.9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立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不宜小于15m×1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消防车道的路面、救援操作场地、消防车道和救援操作场地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消防车道可运用城乡、厂区道路等,但该道路应满足消防车通行、转弯和停靠的规定。丙类厂房内办公室、休息室及中间仓库布置1.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的设立规定(1)员工宿舍严禁设立在厂房内。(2)办公室、休息室不应设立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邻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应设立独立的安全出口。(3)办公室、休息室设立在丙类厂房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至少设立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隔墙上需开设互相连通的门时,采用乙级防火门。记忆方法:1.员工宿舍2.办公室、休息室①甲乙厂房贴邻:二级+3.00h防爆墙+安全出口②丙类厂房内设立:(2.5+1.0)+乙级门+安全出口中间仓库的设立规定(1)甲、乙类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其储量不宜超过1昼夜的需要量;(2)甲、乙、丙类中间仓库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3)丁、戊类中间仓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记忆方法:①存储量的规定:甲乙→1昼夜②防火分隔规定:甲乙丙→防火墙+1.50h楼板丁戊→2.00h隔墙+1.00h楼板丙类液体中间储罐的设立规定厂房内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立在单独的房间内,其容量不应大于5m³。设立中间储罐的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房间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记忆方法:①存储量的规定:5m³②防火分隔规定:3.00h隔墙+1.50h楼板+甲级防火门防火间距补充:1.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与高层也是50m)2.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m。(与高层也是50m)3.3.6厂房内设立中间仓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甲、乙类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其储量不宜超过1昼夜的需要量;2甲、乙、丙类中间仓库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3丁、戊类中间仓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厂房防爆3.6.2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立泄压设施。3.6.3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应采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时不产生锋利碎片的材料。泄压设施的设立应避开人员密集场合和重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部位。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墙体的质量不宜大于60kg/m2。屋顶上的泄压设施应采用防冰雪积聚措施。3.6.4厂房的泄压面积宜按下式计算,但当厂房的长径比大于3时,宜将建筑划分为长径比不大于3的多个计算段,各计算段中的公共截面不得作为泄压面积:A=10CV2/3。3.6.7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重要承重构件布置。3.6.10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立门斗等防护措施。门斗的隔墙应为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立。构造防火6.2.7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变配电室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设立在丁、戊类厂房内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墙和0.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10、6.2.3建筑内的下列部位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但应符合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1甲、乙类生产部位和建筑内使用丙类液体的部位;2厂房内有明火和高温的部位;3甲、乙、丙类厂房(仓库)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房间;4民用建筑内的附属库房,剧场后台的辅助用房;5除居住建筑中套内的厨房外,宿舍、公寓建筑中的公共厨房和其他建筑内的厨房;6附设在住宅建筑内的机动车库。安全疏散1、可设一个安全出口的情况:仓库占地300,防火分区建面100;地下建面100。地下或半地下厂房(涉及地下或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运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独立安全出口。2、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3.7.5的规定计算拟定。最小净宽(m)疏散出口/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0.9(首层外门1.2)1.41.13.7.6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6.4.2-1封闭楼梯间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规定期,应设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6.4.11-1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启动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的房间,其疏散门的启动方向不限。九、消防设施P2(关联补充)木器厂房应设立的消防设施:1.室外消火栓系统:所有2.室内消火栓系统:占地面积大于300m2的厂房和仓库3.自动灭火系统(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木器厂房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立机械排烟、防烟系统等需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锁动作的场合或部位5.防烟设施:①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②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③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相应条件,楼梯间可不设立防烟系统。6.排烟设施: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合,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7.疏散照明: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避难层(间);人员密集的厂房内的生产场合及疏散走道。8.建筑灭火器:中危险级3.3.3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立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10.2.1架空电力线与甲、乙类厂房(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最近水平距离应符合表10.2.1的规定。35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与单罐容积大于200m3或总容积大于1000m3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m。变、配电站不应设立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且不应设立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时,可一面贴邻,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等标准的规定。乙类厂房的配电站确需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厂房疏散,(从房间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3025.755030不50605050不75百6075)地下30.45.603.6.6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和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用防静电措施。2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其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3厂房内不宜设立地沟,确需设立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用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粉尘、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应在与相邻厂房连通处采用防火材料密封。3.6.8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立。3.6.9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立,当贴邻外墙设立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3.6.11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其管、沟不应与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下水道应设立隔油设施。仓库:3.1.5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自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自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拟定。3.2.7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甲类仓库、多层乙类仓库和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单层乙类仓库,单层丙类仓库,储存可燃固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和多层丁、戊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仓库的防火分区(占地面积、层数)2.特殊规定高架仓库、高层仓库、甲类仓库、多层乙类仓库和储存可燃液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单层乙类仓库,单层丙类仓库,储存可燃固体的多层丙类仓库和多层丁、戊类仓库,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记忆方法:二级→甲(喝)高了,乙(喝)多了,丙液(喝)多了四级→单丁戊其他三级注: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甲、乙类仓库内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地下或半地下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相应类别地上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仓库内设立自动灭火系统时,除冷库的防火分区外,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规定增长1.0倍。四.仓库平面布置1.甲乙类仓库不应设立在地下或半地下。2.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的设立规定1)员工宿舍严禁设立在仓库内。2)办公室、休息室等严禁设立在甲、乙类仓库内,且不应贴邻建造。3)办公室、休息室设立在丙、丁类仓库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设立独立的安全出口。如墙上需开设互相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记忆方法:1.员工宿舍2.办公室、休息室①甲乙仓库②丙丁仓库内设立:(2.5+1.0)+独立出口+乙级门六.仓库防爆泄压1.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应设立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仓库应采用防止水浸渍的措施。2.有爆炸危险的仓库或仓库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宜按本节规定采用防爆措施、设立泄压设施。(与厂房防爆泄压一致)1.仓库安全出口的数量1)《建规》3.8.2:①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m2时,可设立1个安全出口;②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立1个出口;③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2)《建规》3.8.3:①地下或半地下仓库(涉及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时,可设立1个安全出口。2.疏散楼梯间形式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仓库安全疏散记忆方法:1.安全出口1个的情况地上占地300,分区100地下单座1002.高层封闭楼梯间,其他敞开。

民用建筑:建筑分类、耐火等级、构造防火、防火间距、平面布置、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安全疏散(避难)、室内装修和外墙保温、消防电梯、消防车道、消防登高救援场地等1.建筑高度的划分(略):6)对于住宅建筑,设立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可不计入建筑高度。2.耐火极限注意: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不应低于一级;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营业厅、展览厅(重点)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立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立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m2。2)设立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立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m2。3)设立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23m2。记忆方法:影展2410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立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规定拟定。总平面布局---防火间距(一般规定、放宽条件)(2)放宽条件1)减少25%2)间距不限3)减少至3.5m、4m注: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减少25%:相邻①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②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③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该门、窗、洞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外墙面积的5%,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25%。间距不限:①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②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不限。减少至3.5m、4m:①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②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立甲级防火门窗,或设立符合规范规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设立符合规范规定的防火卷帘,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高的设立阻火措施)平面布置设备用房1.锅炉房、变压器室、2.柴油发电机房3.消防水泵房、4.消防控制室1.锅炉房、变压器室(建筑外、贴邻、建筑内):(1)建筑外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立在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2)贴邻确需贴邻民用建筑布置时,应采用防火墙与所贴邻的建筑分隔,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合,该专用房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3)建筑内1)位置:①☆确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合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②应设立在首层或地下一层的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或燃气锅炉可设立在地下二层或屋顶上,设立在屋顶上的常(负)压燃气锅炉,距离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小于6.0m。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不小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立在地下或半地下。释:首层、地下一层a.燃油:常压负压→屋顶/地下二层b.燃气:常压负压→屋顶(出口≥6m)/地下二层密度≥0.75→地下分隔措施①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确需在隔墙上设立门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②锅炉房内设立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分隔;确需在防火隔墙上设立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③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设立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2.柴油发电机房(位置、分隔措施)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1)位置①宜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二层。②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合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2)分隔措施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②机房内设立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间分隔;确需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立甲级防火门。柴油发电机房平面布置记忆方法:1)位置:首、地下1、地下2;不贴人密2)分隔措施:储油间3h,1m³;其他2h+1.5;甲级门3.消防水泵房1)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筑外)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楼层;(位置)3)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其疏散门应直通安全出口,且开向疏散走道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分隔措施)记忆方法:1)位置:地上、地下1、地下22)分隔措施:2h+1.5;甲级门4.消防控制室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筑外)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立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并宜布置在靠外墙部位。(位置)3)消防控制室不应设立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也许影响消防控制设备正常工作的房间附近。(位置)4)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分隔)记忆方法:1)位置:首、地下12)分隔措施:2h+1.5;乙级门设备用房平面布置总结:1)位置:锅炉房→首、地下1、地下2(有条件)柴油机房→首、地下1、地下2水泵房→地上、地下1、地下2消防控制室→首、地下12)分隔措施锅炉房、柴油机房、水泵房→2.00+1.50+甲级门(储油间3h、1m³)消防控制室→乙级门公众用房1.商店、展览建筑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3.儿童活动场合、老年人活动场合4.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5.剧场、电影院、礼堂6.会议厅、多功能厅1.商店、展览建筑1)营业厅、展览厅设立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立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营业厅、展览厅不应设立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空间大)2)地下或半地下营业厅、展览厅不应经营、储存和展示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甲乙类无地下)记忆方法:位置①应:三级12,四级1②不应:(空间大)不在地下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1)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2)宜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首层、二层或三层的靠外墙部位。3)不宜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4)确需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5)确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记忆方法:①宜:123,其他层有条件②不应:(玩)不在地下2(2)分隔措施厅、室之间及与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设立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合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儿童活动场合、老年人活动场合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老年人活动场合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合,设立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设立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②设立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③设立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④设立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立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⑤设立在单多层建筑内时,宜设立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记忆方法:1.位置①应:一二级123,三级12,四级1(首二三)②不应:(老幼)不在地下2.独立出口4.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1)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不应设立在地下或半地下。设立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立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建筑内)2)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立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分隔措施)记忆方法:位置(应:三级12、四级1;不应:地下)2.0h+乙级常开防火门剧场、电影院、礼堂剧场、电影院、礼堂宜设立在独立的建筑内;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确需设立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至少应设立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分隔措施:2.00h的隔墙+甲级防火门(2)位置①设立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观众厅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确需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②设立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内,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③设立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立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立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6.会议厅、多功能厅建筑内的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的场合,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设立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确需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少于2个,且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2)设立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立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立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公众场合总结:1.位置不应(宜):儿童活动场合、老年人活动场合、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不应布置在地下一层及以下楼层(老幼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玩)商店营业厅、展览厅,剧场、电影院、礼堂,会议室、多功能厅: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空间大)宜应:首二三(注:其他层有条件)2.分隔措施歌舞:2.00h的隔墙+1.00h的楼板+乙级防火门医院护理单元:2.0h+乙级常开防火门电影院:2.00h的隔墙+甲级防火门商店、会议厅、老年人:无住宅和其他合建1.住宅与商业服务网点合建设立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立。商业服务网点中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互相分隔,当每个分隔单元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200㎡时,该层应设立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2.住宅与除商业服务网点外的其他功能建筑合建:除商业服务网点外,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①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②当为高层建筑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楼板完全分隔。(分隔)2)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立;为住宅部分服务的地上车库应设立独立的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记忆方法:1.住宅与商业服务网点合建2.00h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1.50h的楼板+独立出口2.住宅与除商业服务网点外的其他功能建筑合建非高层:2.00h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1.50h的楼板+独立出口高层: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2.00h的楼板+独立出口综合:掌握1.民用建筑于低于一级:2.厂房、仓库:不低于二级:可采用三级:3.汽车库、修车库不低于一级:耐火等级-小结地下、半地下、一类高层建筑贵重、高层/架、甲乙厂、甲多乙仓、粮食筒仓、油变高配锅炉300…甲乙厂、500…丙厂、1000…丁厂、4t/h燃煤锅炉地下、半地下、高层汽车库;甲乙类运送、I类汽/修车库总平面布局-3.消防车道★P39设立规定:①优先设环形车道;另一方面沿两长边设(贯通式/尽头式);特殊沿一长边设;②车道净宽和净高:均应≥4m③尽头式回车场最小尺寸:一般:12×12m;高层:15×15m;重型:18×18m;坡度:宜≤8%距离:①车道边沿—建筑外墙,≥5m②车道边沿—取水点,≤2m总平面布局-4.登高操作场地:设立规定:①高层建筑,至少沿一长边或≥1/4周边且≥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②H≤50m的建筑可间隔布置,但距离宜≤30m且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规定②场地边沿—建筑外墙,5m≤L≤10m③最小尺寸:一般情况:15×10m;H>50m时:20×10m坡度:宜≤3%距离:①裙房进深≤4m;②场地边沿—建筑外墙,5m≤L≤10m总平面布局-4.消防救援口设立位置: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立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设立位置应不登高操作场地相相应。窗口净高、净宽:均应≥1m窗口下沿距室内地面:宜≤1.2m设立数量及间距:逐层设,丏每个防火分区应≥2个,间距宜≤20m平面布置-厂/仓-小结宿舍:严禁办/休:甲乙厂—3h防爆墙+独立出口,甲乙仓—严禁+不贴丙厂—2.5h隔墙+1h楼板+独立出口(乙级门)中间仓库:一昼夜甲乙丙—防火墙+1.5h楼板丁戊—2h隔墙+1h楼板丙类液体中间储罐:5m³3h隔墙+1.5h楼板(甲级门)防火分区-1.中庭: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计算: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叠加计算后的建筑面积>本规范规定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不周边连通空间应进行防火分隔,丏不中庭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分隔构件耐火极限规定防火隔墙≥1h防火玻璃≥1h(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1h(耐火完整性)+自喷防火卷帘≥3h(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立自劢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中庭应设立排烟设施。(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防火分区-2.有顶棚的步行(1)步行街和商铺①步行街长度不宜大于300m②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均不宜封闭;确需封闭,设可开门窗+S门窗≥1/2S外墙(该部位)①商铺:应≥二级,每间建筑面积宜≤300㎡②相对面最近距离应符合相应防火间距规定且≥9m③商铺之间:应≥2h防火隔墙④商铺面向街:≥1h实体墙(乙级防火门窗);≥1h防火玻璃墙(耐火隔热+耐火完整);≥1h防火玻璃墙(非隔热性)+闭式自喷⑤商铺面向街,相邻商铺之间:宽≥1m、≥1h实体墙(2)回廊和顶棚回廊:①回廊或挑檐,出挑宽度应≥1.2m,②回廊和连接天桥,上部各层的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37%,且开口宜均匀布置。顶棚:①不燃/难燃,承重结构≥1.00h;②顶棚下檐距地面≥6.0m;③应设立自然排烟设施并宜采用常开式的排烟口: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常闭式应能手动和自劢启动)(4)消防设施商铺外:应每隔30m设DN65消火栓(配消防软管卷盘或消防水龙);商铺内:应设自喷+报警;回廊:每层均应设自喷。步行街内:宜设立自劢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商铺内外:均应设立疏散照明/指示标志和应急广播系统。防火分隔措施:(3)防火墙的构造应能在防火墙任意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受到火灾的影响而被破坏时,不会导致防火墙倒塌。(4)防火墙应直接设立在建筑的基础或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框架、梁等承重结构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防火墙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层。防火分隔措施-1.防火墙-设立规定(1)建筑外墙为难燃性或可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应凸出墙的外表面0.4m以上,且防火墙两侧的外墙均应为宽度均≥2.0m的不燃性墙体。防火分隔措施-1.防火墙-设立规定★P59(2)建筑外墙为不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可不凸出墙的外表面,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沿的水平距离应≥2.0m;采用设立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3)建筑内的防火墙不宜设立在转角处,确需设立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m;采用设立乙级防火窗等防止火灾水平蔓延的措施时,该距离不限。(4)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防火墙内不应设立排气道。(其他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确需穿过时,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将墙不管道之间的空隙紧密填实,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防火分隔措施-2.防火门窗耐火极限:甲级≥1.5h,乙级≥1h,丙级≥0.5h(门窗同规定)选用规定:设立在建筑内经常有人通行处,优先采用常开防火门(火灾时应能自行关闭,反馈信号),其他位置均应采用常闭防火门;防火门在关闭后应具有防烟性能。设立规定:设在建筑变形缝附近时,防火门应设立在楼层较多的一侧,丏启动时门扇不得跨越变形缝。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启动,防火门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劢启动。安装规定:防火门门扇不门框的搭接尺寸≥12mm;启动力≤80N;钢质防火门门框内填充水泥砂浆,门框不墙体采用预埋钢件或膨胀螺栓等连接牢固,其固定点间距宜≤600mm。(防火窗相同规定)防火分隔措施-3.防火卷帘设立部位:(1)一般设立在电梯厅、自劢扶梯周边,中庭不楼层走道、过厅相通的开口部位,生产车间中大面积工艺洞口以及设立防火墙有困难的部位等。(2)封闭/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均不应设立卷帘。宽度规定:防火分隔部位设立防火卷帘时,除中庭外:≤30m:≤10m;>30m≤该部位宽度的1/3,且≤20m疏散走道处防火卷帘控制器接受到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后,控制防火卷帘自劢关闭至1.8m处停.1.楼梯间及前室不应采用防火卷帘2.≤30m—卷帘宽≤10m;>30m—卷帘宽≤1/3且≤20m3.噪声≤85dB,操作臂力≤70N4.不应采用侧向,备电1h,疏散走道:感烟(1.8m)+感温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设立1个安全出口/1部疏散楼梯:1)除托/幼儿园外,S≤200m2丏人数N≤50人的单层建筑/多层建筑的首层;2)除医疗/老年人/儿童/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等外,符合表规定的公共建筑3)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外,符合表规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托/幼儿园,无论何种情况,均应设2个安全出口/楼梯;老年人、歌娱,200+50+单/多首,可设1个安全出口掌握托/幼儿园,无论何种情况,均应设2个安全出口/楼梯老年人、歌娱,200+50+单/多首,可设1个安全出口托幼外,200+50+单/多首,可设1个安全出口歌娱外,地下设备200,地下其他50+15,可设1个安全出口建筑高度>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间。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地面不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应设防烟楼梯间:①厂房:H>32m+任一层N>10人的厂房,防烟楼梯间/室外楼梯②公共建筑:一类高层、H>32m的二类高层,防烟楼梯间③住宅:H>33m,防烟楼梯间④地下/半地下建筑:∆h>10m或≥3层,防烟楼梯间疏散楼梯间设立规定-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立。靠外墙设立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不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m。•楼梯间内不应设立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立卷帘。•楼梯间内不应设立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严禁穿过或设立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立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立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立切断气源的阀门。疏散楼梯间设立规定-2.防烟楼梯间应设立防烟设施。前室可不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使用面积4.56,10疏散通道通向前室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疏散楼梯间设立规定-3.封闭楼梯间P73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规定期,应设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启动;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掌握1.卷帘:封闭、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2.甲、乙、丙类液体管道:楼梯间内不应设。3.可燃气体管道:封闭、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严禁穿过或设立;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立。4.前室的使用面积:住宅:4.5㎡,合用6㎡;公建/高厂仓:6㎡,合用10㎡避难层P75建筑高度>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间):①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应≤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宜≤50m。②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规定,并宜按5.0人/m2计算。建筑高度>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间):③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④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不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不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不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建筑高度>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间):⑤避难间内不应设立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⑥应设立直接对外的可启动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⑦应设:消防电梯出口、消防与线电话和应急广播、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在避难层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的出口处,应设立明显的指示标志。掌握:1.H>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2.第一个避难层-救援场地地面、避难层-避难层之间的高度均≤50m。3.净面积宜按5人/㎡计算。4.防火分隔:设备管道区-避难区,3h防火隔墙设备间和管道井-避难区,2h防火隔墙5.门窗:设备间和管道井的门,直接开向避难区时,甲级防火门外窗,乙级防火窗病房楼的避难间P76: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立避难间:①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不其他部位分隔;②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2拟定;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立避难间:③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丏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④应设立直接对外的可启动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⑤应设:消防与线电话、应急广播;避难间的入口处应设立明显的指示标志。掌握:1.服务的护理单元个数≤2个,避难间净面积≥护理单元个数×25.0m2。2.防火分隔:避难间-其他部位,2h防火隔墙+甲级防火门3.外窗:乙级防火窗大型地下商店的疏散P53总建筑面积>20230㎡的地下/半地下商店,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230㎡的区域。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连通,并应符合相应规定: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应能防止相邻区域的火灾蔓延和便于安全疏散,并应符合下沉式广场的规定;防火隔间: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并应符合防火隔间的规定;避难走道:应符合其规定;防烟楼梯间: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大型地下商店的疏散-1.下沉式广场①分隔后的不同区域通向下沉式广场的开口最近边沿之间的水平距离应≥13m②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也许导致火灾蔓延的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应≥169㎡③应设立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分区需运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④确需设立防风雨蓬时,防风雨蓬不应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应均匀布置;开口面积:应≥该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应≥1.0m;⑤开口设立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计算.大型地下商店的疏散-2.防火隔间①用途:不应用于除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②建筑面积:≥6m²。③防火分隔:耐火极限≥3h的防火隔墙;甲级防火门;④间距:不同防火分区通向防火隔间的门不应计入安全出口,门的最小间距应≥4m。⑤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应为A级。大型地下商店的疏散-3.避难走道①防火分隔:应≥3h的防火隔墙+≥1.5h的楼板②防烟前室: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应≥6m2。防火分区开向前室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采用乙级防火门。③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④安全出口个数:直通地面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立在不同方向。当避难走道仅不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立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离应≤60m。⑤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⑥设施:避难走道内应设消火栓、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与线电话。掌握:1.防火分隔:3h防火隔墙+1.5h楼板2.防烟前室:使用面积≥6m2;防火分区-前室,甲级防火门;前室-避难走道,乙级防火门3.间距:门-出口≤60m建筑防爆-1.厂房设立位置及规定★P78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结构:厂房宜独立设立,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其承重结极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总/分控制室: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立;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立,当贴邻外墙设立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建筑防爆-1.厂房设立位置及规定: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设立位置;生产部位宜布置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重要承重极件布置。建筑防爆-2.厂房内连通部位的分隔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有爆炸危险的区域与相邻区域连通处,应设立门斗等防护措施。门斗的隔墙应为耐火枀限不应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应不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立。使用和生产甲、乙、丙类液体的厂房,其管、沟不应不相邻厂房的管、沟相通,下水道应设立隔油设施。建筑防爆-3.厂房内防爆泄压的规定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蒸气的甲类厂房和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用防静电措施。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其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厂房内不宜设立地沟,确需设立时,其盖板应严密,地沟应采用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粉尘、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应在不相邻厂房连通处采用防火材料密封.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蒸气的甲类厂房,宜采用轻质屋面板作为泄压面积。顶棚应尽量平整、无死角,厂房上部空间应通风良好。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立泄压设施。泄压设施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应采用安全玱璃等在爆炸时不产生锋利碎片的材料。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墙体的质量不宜大于60kg/㎡。屋顶上的泄压设施应采用防冰雪积聚措施。泄压设施的设立应避开人员密集场合和重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部位。掌握:1.厂房宜独立设立,敞开/半敞开式,钢筋混凝土/钢框架/钢排架。总控制室—单设,分控制室—3h隔墙。部位宜设在单层外墙、多层顶层外墙。2.门斗:2h隔墙+甲门(与楼梯间门错位)。3.可燃密度较空气重:不发火花、防静电、平整光滑、不设地沟。可燃密度较空气轻:轻质屋面板泄压设施: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门窗,≤60kg/㎡,避开人密靠近爆炸部位.电气防爆-补: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爆炸性气体环境:0区,1区,2区爆炸性粉尘环境:20区;21区;22区掌握:爆炸性气体环境—0/1/2区,爆炸性粉尘环境—20/21/22区。2.导线材质:铜芯;导线允许载流量:≥1.25倍。3.可燃密度较空气重:线路设在高处/埋地;可燃密度较空气轻:线路设在低处/电缆沟4.线路的连接:不得绕接,铝芯时加铜-铝过渡接头。5.不同方向两处接地通风、空气调节系统—1.空气循环的规定不应循环使用空气的场合:(1)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2)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具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应设立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可循环使用空气的场合:丙类厂房内具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解决,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通风、空气调节系统—3.除尘器、过滤器选用:具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在进入排风机前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进行解决;对于遇水也许形成爆炸的粉尘,严禁采用湿式除尘器。设立位置及防火分隔: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宜布置在厂房外的独立建筑内,建筑外墙不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应≥10m;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可布置在厂房内的单独房间内,不其他部位分隔应采用:≥3.00h防火隔墙+≥1.50h楼板。泄压规定:净化或输送有爆炸危险粉尘和碎屑的除尘器、过滤器或管道,均应设立泄压装置;净化有爆炸危险粉尘的干式除尘器和过滤器应布置在系统的负压段上。通风、空气调节系统—4.锅炉房通风规定燃油或燃气锅炉房应设立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当采用机械通风时,机械通风设施应设立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锅炉房类型正常通风量事故排风量燃油换气次数≥3次/h换气次数≥6次/h燃气换气次数≥6次/h换气次数≥12次/h掌握:1.不应循环:甲乙厂、爆炸民建;可循环:丙类厂,循环前,25%。2.排风设备:不设在地下,防爆型,单独+防止回流可用普通型3.除尘器过滤器:独立-间距≥10m,厂房内-3h隔墙+1.5h楼板;除尘器/过滤器/管道,设泄压;干式除尘器/过滤器,布在负压段4.燃油锅炉房,事故排风量≥6次/h;燃气锅炉房,事故排风量≥12次/h供暖系统—1.空气循环的规定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的厂房:(1)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不供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2)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供暖系统—2.管道规定供暖管道不应穿过存在不供暖管道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房间,确需穿过时,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供暖管道与可燃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供暖管道的表面温度与可燃物距离/隔热材料>100℃≥100mm或不燃材料隔热≤100℃≥50mm或不燃材料隔热供暖系统—3.绝热材料和散热器规定建筑内供暖管道和设备的绝热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甲、乙类厂房(仓库),应采用不燃材料对于其他建筑,宜采用不燃材料,不得采用可燃材料散热器规定: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供暖。在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输煤廊的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130℃。掌握:1.供暖管道不可燃物之间间距:>100℃-100mm,≤100℃-50mm2.散热器温度:≤82.5℃,输煤廊≤130℃了解1.可作为两路消防供水的条件:市政:连续、环状、2条、2条;井水:2眼、一级供电2.消防水泵安装前检查项目:外观、材质、结构、机械性能、控制柜3.给水管网安装前检查项目:支吊架:Q235碳钢、电钻加工重要阀门:强度实验、严密性实验实务:燃烧的基础知识:3.固体燃烧①蒸发燃烧特点:熔融蒸发;例子,蜡烛②分解燃烧特点:热分解;例子,合成塑料③表面燃烧(无焰燃烧)特点:直接作用;例子,木炭④熏烟燃烧(阴燃)特点:只冒烟;例子,锯末⑤动力燃烧特点:爆炸式燃烧;例子,炸药爆炸一、分类气体:扩预液体:闪溢喷固体:动分蒸表熏一、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极限P61.闪点①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可以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2.燃点①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连续燃烧一定期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②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3.自燃点①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4.爆炸极限P23①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有的浓度范围。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范围。②爆炸极限是评估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总平面布局一、建筑选址2.建筑选址应考虑地势条件:(1)存放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若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则应采用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2)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公司,严禁布置在也许被水淹没的地方。3.建筑选址应考虑主导风向条件:(1)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2)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立;(3)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立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周边环境:边沿或者相对独立地带;地势条件: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布置在地势较低位置,高处有措施;乙炔站严禁布置在也许被水淹没的地方主导风向:可燃蒸气、粉尘,油罐、可燃材料堆场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1.掌握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按高度分类(①27、54;②24、50;)2.掌握通过三个参数判断耐火极限(支持能力、完整性、隔热性)3.掌握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划分(①高一类、地下半地下;②高二类、单多层重要)4.掌握总平面布局中环境、地势、风向的影响(最小频率上风侧)6.掌握厂房建筑之间及与民用建筑、乙丙丁戊类仓库防火间距(①公式、25、50;②50、30;)7.掌握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口诀)防火分区总结1.厂房:火灾危险性+建筑分类(单多高)+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2.民建:建筑分类(单多高)+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3.设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增长1倍4.民用建筑(4000、10000、2023)疏散人数=人员密度*建筑面积1.录像厅:1.0人/㎡㎡2.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0.5人/㎡㎡3.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规定值的30%二、疏散宽度指标(人员密度、疏散宽度、疏散距离)(一)百人宽度指标(m/百人)P901.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百人宽度指标,应符合表规定2.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其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宽度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拟定。1.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计算。2.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内下层楼梯疏散总净宽度按照该层及以上层人数最多一层人数计算,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总结:百人宽度指标:1.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①耐火等级一二级,地上1~2层,0.65m/百人;2.地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①1.0m/百人疏散总净宽度:1.对于疏散楼梯、首层外门,哪层疏散用,算哪层。取最大值!最小净宽度1.公共建筑内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厂房1942,公共0.9和1.1)2.高层公共建筑的楼梯间首层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1.2、1.3、1.4高医院:1.3、1.4、1.5)1.最小净宽度:①门、走道、楼梯:0.9m、1.1m(911)②高层医疗:1.3、1.4、1.5,其他高层:1.2、1.3、1.4③通过总净宽度计算出门、走道、楼梯的各自最小疏散净宽度后与911比较,取较大值;三、疏散距离指标(人员密度、疏散宽度、疏散距离)1.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表)高旅长(展)一脚(医教)踢30,住院24,其他40;袋型减半.注:1.当建筑内所有设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距离可按本表增长25%。2.建筑中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可按表格增长5m。3.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敞开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按表格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型走道两侧或尽端时,按表格减少2m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合设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增长25%。1.厂房和民建疏散总净宽度计算和最小净宽度;(谁用算谁、和民用一起记)2.商场和歌舞娱乐场合人员密度;(30%;录1.0,其他0.5)3.公共建筑百人净宽度指标和最小净宽度(0.65、911)4.民用建筑疏散距离指标;(25、口诀、40)5.厂房疏散距离指标(口诀)一、疏散门的设立规定P931.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启动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2.仓库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启动的平开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3.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人数不超过60人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的房间,其疏散门的启动方向不限。一、疏散门的设立规定P954.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拟定且不应少于2个,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房间可设立1个疏散门①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②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③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选什么门:平开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外侧可用推拉门或卷帘门。启动方向:疏散方向,但除甲乙厂房外,满足≤60人+30人,方向不限;数量:≥2个,但歌舞娱乐≤50㎡㎡+15人、地下半地下设备间≤200㎡、其他地下半地下房间≤50㎡+15人可≥1个其他:相邻两门最近边沿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一、疏散楼梯间的设立规定P97、P991.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以及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启动;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2.疏散走道通向防烟楼梯间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1.防烟楼梯间前室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工业≥6.0㎡(合用≥10㎡)、住宅建筑≥4.5㎡(合用≥6㎡);二、疏散楼梯间的选用(一)厂房、仓库疏散楼梯间的选用P97、P98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2.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3.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二、疏散楼梯间的选用(二)公共建筑疏散楼梯间选用P97、P98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2.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3.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P97①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②设立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的建筑;③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④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三)住宅建筑疏散楼梯间选用P97、P981.建筑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建筑可采用敞开楼梯间;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仍可采用敞开楼梯间。2.建筑高度大于21m、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采用敞开楼梯间。3.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四)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总结:1.厂房:H>32m且任一层人数>10人,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2.公共建筑:H>32m的高二类和高一类公共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3.住宅建筑:H>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4.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室内外高差>10m或地下三层及以上应采用防烟楼梯间.避难层一、设立条件P100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立避难层。2.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规定,并宜按5.0人/㎡计算。3.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4.应设立直接对外的可启动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5.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二、避难层的设立数量1.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小结:净面积:宜5.0人/㎡;设立数量:间距不应大于50m;其他:可启动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一、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P1021.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2.人员密集场合、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3.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4.对于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0lx。三、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共同规定P1031.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①对于高度超过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少于1.5h;②对于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的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大于20230㎡的地下、半地下建筑不应少于1.0h;③对于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建筑防爆(二)平面布置1.有爆炸危险的部位①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生产部位,宜设立在单层厂房靠外墙的泄压设施或多层厂房顶层靠外墙的泄压设施附近。②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宜避开厂房的梁、柱等重要承重构件布置。2.变、配电站①变、配电站不应设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邻建造,且不应设立在具有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②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时可一面贴临,并符合规定;③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配电所,确需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能启动的甲级防火窗。3.总控制室与分控制室①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立。②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分控制室宜独立设立,在受条件限制时可与厂房贴邻建造,当贴临外墙设立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分隔开。总结: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一、总平面布局1.三种结构、矩形、二、平面布置1.单层靠外墙或多层厂房的顶层靠外墙2.专用10kV及以下变、配电站平面布置(防火墙、甲级防火窗)3.总控制室与分控制室(总:独立,分:≥3.00h的防火隔墙)三、爆炸危险厂房、库房的构造防爆和电气防爆1.泄压设施的选择①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易于泄压的门窗等,应采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时不产生锋利碎片的材料;②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墙体的质量不宜大于60Kg/㎡;③泄压设施应避开人员密集场合和重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险的部位;④屋顶上的泄压设施应采用防冰雪积具措施;2.电气防爆基本措施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采用绝缘材料作整体面层时,应采用防静电措施。②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表面应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扫。③厂房内不宜设立地沟,必须设立时,其盖板应严密,采用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及粉尘、纤维在地沟积聚的有效措施,且与相邻厂房连通处应采用防火材料密封。建筑设备防火防爆一、采暖系统防火防爆(一)选用采暖装置的原则1.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2.散发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生产厂房对采暖的规定如下。①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但输煤廊的采暖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130℃。3.下列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①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或纤维与供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②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二、通风与空调系统防火防爆1.甲、乙类生产厂房内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2.丙类厂房内具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纤维(如棉、毛、麻等)的空气,应在通风机前设滤尘器对空气进行净化解决,并应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之后,再循环使用。3.通风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或不燃性楼板时,应在穿过处设防火阀;在防火墙两侧各2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并在穿过处的空隙用不燃材料填塞,以防火灾蔓延。三、柴油发电机防火防爆措施1.柴油发电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柴油的闪点不应小于60℃。2.设立在建筑物内的柴油发电机,其进入建筑物内的燃料供应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设立自动和手动切断阀。②储油间的油箱应密闭且应设立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立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立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应设立与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柴油发电机房也应设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四、锅炉房防火防爆措施1.在总平面布局中,锅炉房应选择在主体建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2.锅炉的燃料供应管道应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的管道上设立自动和手动切断阀。储油间的油箱应密闭且应设立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立带阻火器的呼吸阀,油箱的下部应设立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3.锅炉房电力线路不宜采用裸线或绝缘线明敷,应采用金属管或电缆布线,且不宜沿着锅炉烟道、热水箱和其他载热体表面敷设,电缆不得在煤场下通过。4.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总结:一、采暖系统1.散热器表面≤82.5℃,输煤廊的散热器表面≤130℃。2.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二、通风与空调系统1.甲、乙厂房的空气不循环使用。2.丙类厂房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之后,再循环使用。三、柴油发电机防火防爆措施1.丙类柴油燃料2.切断阀、呼吸阀四、锅炉房1.防爆排风机电气线路防火一、电线电缆的选择P105(一)电线电缆导体材料的选择1.固定敷设的供电线路宜选用铜芯线缆。2.对铜有腐蚀而对铝腐蚀相对较轻的环境、氨压缩机房等场合应选用铝芯线缆。(二)电线电缆绝缘材料及护套的选择1.普通电线电缆2.阻燃电线电缆阻燃电缆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被燃烧,能使火焰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撤去火源后,残焰和残灼能在限定期间内自行熄灭的电缆。3.耐火电线电缆耐火电线电缆是指规定实验条件下,在火焰中被燃烧一定期间内能保持正常运营特性的电缆。二、照明器具防火(一)电气照明灯具的选型1.爆炸危险环境灯具的选型见表2.潮湿的厂房内和户外可采用封闭型灯具,亦可采用有防水灯座的启动型灯具。3.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蓄电池室等房间应采用密闭型灯具;4.可燃物品库房不应设立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二)照明灯具的设立规定1.配电盘盘后接线要尽量减少接头,接头应采用锡钎焊焊接并应用绝缘布包好,金属盘面还应有良好接地。2.可燃吊顶上所有暗装、明装灯具、舞台暗装彩灯、舞池脚灯的电源导线,均应穿钢管敷设。3.明装吸顶灯具采用木制底台时,应在灯具与底台中间铺垫石板或石棉布。附带镇流器的各式荧光吸顶灯,应在灯具与可燃材料之间加垫瓷夹板隔热,严禁直接安装在可燃吊顶上。总结:1.配电盘后减少接头、铅锡焊接;2.可燃吊顶上,灯具导线要穿钢管敷设2.明装吸顶灯具与木制底台之间垫石板或石棉布3.附带镇流器的各式荧光吸顶灯与可燃材料之间加垫瓷夹板整体总结:1.建筑防爆两种基本措施(防止性、减轻性)2.爆炸性厂房、库房的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专用10KV变配电站、总分控制室)3.爆炸危险性建筑的泄压设施和电气防爆措施(轻质屋面和墙体、防静电、防积聚)4.采暖系统、通风空调系统、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的防爆(各自的设立规定)5.电线电缆的选择和照明器具的选型及设立规定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一、建筑保温系统防火的通用规定P151(一)采用内保温系统的建筑外墙,其保温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人员密集场合,用火、燃油、燃气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合以及各类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避难走道、避难间、避难层等场合或部位,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2.对于其他场合,应采用低烟,低毒且燃烧性能不低于B1级的保温材料。3.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做防护层,采用燃烧性能为B1级的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二)采用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外墙,其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立人员密集场合的建筑,其外墙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2.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无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其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住宅建筑建筑及场合建筑高度A级B1级B2级②除住宅建筑和设立人员密集场合的建筑外,其他建筑:3.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有空腔的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其保温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4.建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