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接口技术第六章_第1页
微机接口技术第六章_第2页
微机接口技术第六章_第3页
微机接口技术第六章_第4页
微机接口技术第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总线技术1.总线技术概述:包括总线分类、总线性能指标、总线规范、总线数据传输方式及总线发展趋势。2.系统总线:包括微机各类总线的定义、结构、功能等。另外重点讲述PCI总线、外设总线的结构与基本功能。3.通信总线:介绍微机常用通信总线IEEE488的工作方式及和信号定义。本章学习目标认识和了解各类微机总线的主要结构、特点,重点掌握三种不同时期PCI总线的相关知识。1.总线概述

—熟悉总线的分类,重点是总线的层次结构、总线的功能。了解总线规范与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是最新分离式传输方式。2.微机系统总线

—了解微机常用系统总线的结构及性能指标。3.局部总线—这是本章的重点,要求掌握PCI总线的类型、结构和特点,以及信号的定义。4.外设总线

——了解USB规范主要结构特点,在此规范下各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接口的连接方式。了解IEEE1394总线的结构,连接方式,重点掌握IEEE1394独特的连接方式,即节点串联、对等网络连接,以及独特的数据传输方式,即广播和广集传输方式。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微型计算机总线的基本功能、结构、工作方式有较深刻的理解。6.1总线技术概述总线:系统模块之间信息传送的公用通路。利用不同的总线可实现芯片之间、部件之间、主机与外设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连接与通信。总线标准:芯片之间、插件之间及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连接和传输信息所遵守的协议与规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6.1.1总线分类1.按总线所处位置划分

⑴片总线C–BUS又称元件级总线,即由芯片管脚引出的总线,例如CPU与主控制芯片(南、北桥)及CPU与存储器之间的信息通路。⑵内总线I–BUS又称系统总线、板级总线或微机总线,它是微机中各插件之间信息传输通路。在微机上使用标准总线,有ISA、VESA和PCI等。6.1.1总线分类⑶外总线E–BUS又称通信总线,为微机系统或微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路。2.按总线层次结构划分⑴内部总线(又称CPU总线):CPU内部用以连接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之间的总线。⑵系统总线:CPU与计算机系统内部其他高速功能部件,如主控芯片、存储器、通道等相互连接的总线。⑶I/O总线:CPU与I/O设备之间互相连接的总线。在微机上I/O总线的末端为I/O扩展槽,通过插接适配器连接外设,在CPU与I/O设备之间传送信息。⑷通信总线:通过串行口、并行口、USB接口、IEE1394接口、网络接口与其他微机、其他外设之间进行通信的总线。6.1.1总线分类3.按总线功能划分⑴地址总线:单向三态传输(高电平、低电平、高阻抗),由总线主设备CPU、FPU或DMAC发送到其他设备。总线宽度决定系统寻址能力,n位地址可访存空间为2nB。

8086地址总线宽度20位,寻址空间1MB。80286地址总线宽度24位,寻址空间16MB。386、486、Pentium、PentiumPro地址总线宽度32位,寻址空间4GB。PentiumⅡ、PentiumⅢ、

Pentium4、Core总线宽度36位,寻址空间64GB。⑵数据总线:双向三态传输,在CPU、FPU和DMAC与其他设备之间双向传输信息。数据总线线宽表示系统数据传输能力。8086数据总线宽度8位,80286数据总线宽度16位,386、486数据总线宽度32位,而Pentium及后续CPU的数据总线宽度均为64位。⑶控制总线:单向三态传输,由总线主设备CPU、FPU或DMAC发送到其他设备。控制总线的宽度体现系统的特点,决定系统功能的强弱和适应性。6.1.2总线性能指标⑴

总线宽度又称总线位宽,指的是总线同时传送数据的位数。⑵总线频率总线工作速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工作频率越高,传送速度越快。早期仅有系统总线频率,后期引入前端总线FSB频率。⑶总线带宽总线带宽又称总线的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1s)内总线上可传送的数据总量,用每秒钟最大传送数据量来衡量。总线带宽或数据传输率=(总线宽度/8位)×总线频率,单位早期为KB/s,中期为MB/s,近期为GB/s。⑷总线标准计算机采用标准总线,方便标准设备的连接。微机上使用的标准总线接口有ISA、EISA、VESA、PCI等。6.1.3总线规范和数据传输方式1.总线规范机械结构规范:定义模块尺寸、插头、连接器的规格、尺寸等。功能规范:定义引脚名称、功能、中断机制、总线仲裁逻辑等。电气规范:定义信号电平、负载能力、动态转换时间等。目前在微机上采用标准总线,其优点是简化系统设计、简化系统结构、便于系统扩充与升级。2.总线数据传输

⑴申请阶段:若总线上有多个主模块,则主模块申请总线时需由总线仲裁机构确定总线的使用权。若仅有一个主模块,则无需此阶段。⑵寻址阶段取得总线使用权的主模块发送需访问的从属模块的地址及相关命令,经译码后选择从属模块,并启动从属模块。6.1.3总线规范和数据传输方式⑶传输阶段主控模块与从属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传输。⑷结束阶段主、从模块相关信息撤离总线。3.主、从模块间数据传输方式⑴同步传输使用系统时钟CLK作为各模块基准时钟,在总线上完成一次数据传输占用一个总线周期,时间、周期固定不变。同步传输对主模块和主Clk从从属模块强制同步,要求主模块与从属模块运行速度相同或相近。模块间配合简单,但缺乏灵活性。6.1.3总线规范和数据传输方式⑵异步传输采用应答式传输技术,用请求和应答信号协调传输,这样可不考虑速度匹配问题。异步传输中和属于完全互锁关系,传输总线周期开始之前两个信号均处于无效高电平状态。当信号有效时,不同速度的从属模块按各自的速度确定发送的时间,即异步传输速度取决于从属模块的速度。⑶半同步传输主从主Clk从Ready保留和综合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的特点。用时钟同步信号控制地址、数据和命令的发送时间,但又采用异步传输方式,对慢速设备借助Ready

线,解决应答信号的滞后。6.1.3总线规范和数据传输方式⑷分离式传输主控模块发送地址、命令到从属模块发送数据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使总线空闲。为充分利用时间,将读周期分解成两个子周期。第一子周期为寻址子周期,主控模块申请总线,占有总线后发送地址、命令,启动从属模块。从属模块接收后断开总线,准备数据。数据准备就绪后从属模块申请总线,启动第二个子周期。第二子周期为数据传送子周期,发送数据和相应信号,实现数据传输。传输方式带有并行机制,可提高传送速度。ClkAddressData………

总线空闲准备数据6.1.4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1.采用新型技术采用并行传输和扩展字长、总线突发传输等提高传输速率。另外,可采用流水线技术和多级缓冲技术,并引入音频视频总线和光传输总线,提高传输速率。

2.降低功耗推出绿色PC,用降低电压和采用休眠技术降低功耗。

3.调整更新功能结构将总线集中仲裁方式改为分布式仲裁方式以解决总线纷争,结构智能化、层次化。4.改变总线结构在系统总线基础上增加前端总线FSB、快速通道互联总线QPI,用全新的技术,提高总线传输率。6.2系统总线1.PC(PersonalComputer)总线IBMPC主板上的I/O扩展槽是PC总线的延伸,插槽上有两排各31线引脚,右边引脚为A01~A31,左边引脚为B01~B31。PC总线为半同步总线,其中断功能为边沿触发,每个中断信号供一个适配器使用。其数据总线8位,地址总线20位,寻址空间1MB。2.ISA(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工业标准结构总线,对地址、数据总线进行扩展。在PC总线插槽下方增加一个36线小插槽,插槽右边引脚编号为C01~C18,左边引脚编号为D01~D18。对地址和数据的位数进行扩充,形成ISA总线。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24位,寻址空间16MB。3.EISA(Extension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

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增加数据突发(Burst)传送功能,支持多处理器。与ISA总线相比,增加55个信号,支持32位操作。6.2系统总线EISA插槽外观与ISA相同,向下兼容ISA总线。插槽引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保留ISA所有信号,下层包含新增ESIA信号。ISA卡插入时只接触上层,EISA卡插入全部接触,总线可识别两种卡。4.PCMCIA总线PCMCIA为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指定的PC卡技术标准,主要用于便携机。根据卡的长度、厚度、管脚数及用途,可将PC卡分为3种类型:标准PC卡、DRAM卡和扩充式PC卡。目前在便携机的应用中,PC卡的代表产品有以太网卡、调制解调器、存储卡和移动硬盘等。PCMCIA有配套的服务程序,当PC卡插入时,服务程序为PC卡配置内存、中断向量和驱动程序,当PC卡拔出时,服务程序释放相应的资源。6.2系统总线5.VESA(VideoElectronicStandardAssociation)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总线,又称视频局部总线VL(VideoLocalBus),是专门为486视频系统设计的总线,后来引申到IDE设备,时钟频率可达到33MB/s。特点是CPU引脚直接与总线相连,减少中间过渡环节。通过总线可以直接访问系统存储器,并可直接在视频子系统及软、硬盘之间完成32位数据传送,最大数据传输率达到133MHz/s。6.3局部总线6.3.1PCI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外围组件互连总线,它是一种新型局部总线,在CPU与总线之间附加了一层桥接电路,由北桥实现对总线的管理,因此又称为“夹层总线”。6.3.1PCI总线1.PCI插槽类型

PCI总线插槽为白色,扩展槽引脚数为30×4=120。槽的结构分为标准类型、+5V类型和+3.3V类型。标准类型较少使用,台式机采用32位+5V类型,便携机采用32位+3.3V类型。PCI总线运行频率为33MHz,数据传输率为133MHz/s。

2.PCI总线的结构PCI总线解决了VESA总线存在的问题,它可连接10个外设,在数据传输时CPU将数据交PCI控制器后可执行下一条指令,不需插入等待周期。PCI总线支持即插即用(plugandplay)技术,当配置PCI适配器时,配合带即插即用功能的BIOS,可由软件自动识别插卡。目前常用的PCI适配器有显卡、声卡、网卡、Modem卡等。6.3.1PCI总线3.PCI总线主要特点⑴独立于处理器,由北桥实现对总线的管理⑵传输效率高,最大数据传输率达到133MHz/s。⑶多总线共存,通过桥接电路(北桥和南桥),可向上连接CPU总线,向下连接ISA总线。⑷支持总线突发传输,基本传输机制是突发式传送,利用桥可以实现总线间的突发式传送。⑸支持总线主控方式,总线周期由被授权的主设备启动,支持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点到点的对等访问。⑹支持两种电压下的扩展卡,支持台式机+5V类型和便携机+3.3V类型扩展卡。⑺具有即插即用功能,配合带即插即用功能BIOS,可自动识别插卡。6.3.1PCI总线4.PCI信号定义⑴系统接口信号CLK:系统时钟信号,频率为33MHz,上升沿有效。AD31~AD0:地址、数据信号。地址、数据采用分时方式共线。在‘信号有效的第1个时钟周期,AD

线上传送的是32位地址,称为地址周期。在和同时有效时,AD

线上传送的为32位数据,称为数据周期。:总线命令和字节使能信号,采用分时方式共线。由可组成16个总线命令,对应4个字节,可允许或拒绝字节传送。PAR:奇偶校验位,对数据进行奇校验。⑵接口控制信号:帧周期信号,表征一帧数据传送周期有效。6.3.1PCI总线

:主设备就绪信号。:从设备就绪信号。:从设备发出要求主设备终止当前数据传送的信号。:总线周期锁定信号,锁定总线,不允许其他总线设备获取总线控制权。IDSELIN:初始化设备选择信号。DEVSEL:设备选中信号,表示设备被选中。⑶

接口仲裁信号:总线占用请求信号

:总线占用允许信号⑷错误报告信号:数据奇偶校验错误报告信号:系统错误报告信号6.3.1PCI总线⑸中断接口信号PCI有4条中断线,分别是、、、,采用低电平触发,多功能设备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或多个中断线,单功能设备只能用。⑹

64位总线扩展信号AD63~AD32:扩展的32位地址和数据多路复用线:总线命令和字节使能多路复用扩展信号线:64位信号传输请求信号:64位信号传输允许信号6.3.1PCI总线5.PCI总线命令命令类型说明命令类型说明0000中断响应1000保留0001特殊周期1001保留0010I/O读(从I/O端口地址中读数据)1010配置读0011I/O写(向I/O端口地址中写数据)1011配置写0100保留1100存储器多行读0101保留1101双地址周期0110存储器读(从内存空间映像中读数)1110存储器行读0111存储器写(向内存空间映像中写数)1111存储器写并无效6.486/Pentium微机PCI总线示意图PCI–X总线继承和发展了现有PCI总线的优点,在原PCI扩展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32线槽,将插槽引脚数扩展到188个。PCI-X总线采用分离事物处理方式,消除了等待状态,大幅度提高了总线的利用率。PCI-X1.0有66MHz、100MHz和133MHz三个版本,拥有64位数据总线,可向下兼容现有的PCI接口。其中66MHzPCI-X控制器最高数据带宽533MB/s,最多可连接4个设备。100MHzPCI-X控制器最高数据带宽800MB/s,最多可连接2个设备。133MHzPCI-X控制器最高数据带宽1066MB/s,仅能连接1个设备。PCI-X2.0版本的主频升至266MHz~533MHz,最大传输速率达到4.3GB/s,是目前33MHzPCI(32bit)的32倍。本来预计要推出PCI-X3.0标准,即PCI-X1066,其共享带宽将达到8.4GB/s。但这项计划后来没有了下文,原因很可能在于遭遇来自PCIExpress阵营的冲击。6.3.2PCI-X(PCIeXtension)总线

为提高总线信息传输率,Intel公司提出用新一代总线技术取代PCI总线,并称之为第三代I/O总线技术。近年来正式推出新型总线PCIExpress,简称PCI–E。PCI–E采用点对点串行连接,每个设备拥有独立的专用连接,大幅度地提高了运行频率和数据带宽。PCI–E接口包括X1、X4、X8及X16位宽,插槽向下兼容,较短的PCI–E卡可插入较长PCI–E插槽,支持带电热拔插。PCI–EX16双向数据传输带宽为8.4GB/s,远远超过AGP8X的传输带宽。目前PCI–EX1和PCI–EX16已成为主流规格,在南桥芯片和北桥芯片中分别添加对PCI–E的支持。除提供高数据传输带宽之外,还可以降低设备生产成本和体积。另外,PCI–E支持高阶电源管理,支持热插拔,支持数据同步传输。并兼容目前的PCI技术和设备,总线升级后,原有驱动程序可继续使用。目前PCI–E总线主要用于取代AGP显示总线,在这种方式下,可大幅度提高显示带宽。6.3.3PCI–E总线

6.4外设总线6.4.1USB总线

USB为通用串行总线,由Intel、Compaq、IBM、DEC以及NEC等公司共同开发。USB与RS–232相似,但传输速度要快得多。USB是一种新型接口,利用差分信号传送信息。微机上通用的USB接口为4芯插座,包含+5V电源、差分传输信号D–、D+和地线。1.USB1.0规范主要结构特点⑴两种数据传输速率:对打印机、扫描仪等高速设备数据传输速率为12Mb/s,对键盘、鼠标等低速设备数据传输速率为1.5Mb/s。⑵四种数据流类型控制信号流:用于配置设备或特殊用途,发生错误时重传。块数据流:用于大批数据传输,要求准确,出错重传。中断数据流:用于随机少量传送。采用查询中断方式,出错重传。实时数据流:用于连续实时数据传输,时间性强,出错不重传。6.4.1USB总线⑶四种传输方式:针对配置、命令以及状态信息的控制传输。针对电话及其他对时间极为敏感的同步传输。针对数据量小、不允许迟滞的中断传输(如键盘、鼠标等)针对传输数据量大的批量传输(如打印机、扫描仪等)。⑷两种连接电缆USB1.0可连接两种规格电缆,一种为屏蔽电缆,传输速度为12Mb

/

s,另一种为非屏蔽电缆,传输速度为1.5Mb

/

s。2.USB数据交换格式数据传输方式为数据包传输方式。每次交换均由主设备发起,先发送标志包,包括同步信息和包标志信息。再发送数据包,包括发送包(主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和接收包(接收设备返回的数据包)。然后发送握手包(数据接受方发向数据发送方,表明数据已接收)。6.4.1USB总线最后进入帧结束间隔区,发送方把

D+

D-

上的电压降低到0.8V以下,并保持2个位的传输时间,然后维持1个位传输时间的结束状态表示包结束,之后进入闲置状态。3.USB接口的主要性能特点⑴

带电热拔插,可真正实现即插即用,主机按外设的增、删自动配置系统资源。⑵外接集线器可实现USB扩展,最多可连接127个外部设备。⑶USB接口驱动程序可自动启动,不涉及设备的资源冲突。⑷USB接口简单,外设插接方便,成本低,节省使用空间。⑸

总线+5V电源可提供500mA电流,对某些小型外设可改由总线供电。⑹

支持双向同步传输,可满足某些需要连续数据流设备的要求,如音频设备。6.4.1USB总线4.USB接口连接早期AT主板的USB接口设在主板上,通过转接件连接。ATX主板将两个USB插座固化在主板后端,不需转接。目前为了方便连接各种小型USB设备,如U盘等,在主板上增设2个USB针状扩展接口插座,可通过转接线及插头将接口延伸至机箱前端。微机上的USB上行接口为长方形A型口,4芯排列在同一边,包含+5V、差分传输信号D-、D+和地线。设备上的USB下行接口可以是A型接口,也可以B型接口,B型接口是正方形的接口,两边各两芯。B型接口目前广泛使用的是USB2.0接口,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480Mb/s。与USB接口连接的设备包含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软驱、U盘、移动硬盘等。6.4.1USB总线近期推出USB3.0,该规范由Intel等大公司发起。USB3.0采用对偶单纯形四线制差分信号线,支持双向并发数据流传输。除此之外,USB3.0引入新型电源管理机制,支持待机、休眠和暂停等状态。USB3.0规范:⑴传输速率传输速率3.2Gb/s(即400MB/S)。理论最高传输速率5.0Gb/s(即625MB/S)。⑵数据传输引入全双工数据传输。5根线路中2根用来发送数据,另2根用来接收数据,还有1根是地线,可以同步全速地进行读写操作。⑶电源电源负载已增加到150毫安(USB2.0是100毫安左右),比USB2.0高出50%,充电速度更快。6.4.1USB总线USB3.0应用:⑴外置移动硬盘。在传输速度上至少有两倍的提升,不用担心供电不足的问题。⑵高分辨率的网络摄像头、视频监视器⑶视频显示器,例如采用DisplayLinkUSB视频技术的产品⑷USB接口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⑸读卡器⑹磁盘阵列系统USB3.0采用新的物理层,用两个信道把数据传输(transmission)和确认(acknowledgement)过程分离,因而达到较高的传输速度。为了向下兼容,USB3.0采用9针脚设计,其中四个针脚和USB2.0的形状、定义完全相同,另外5根专门用于USB3.0。目前USB3.0接口采用适配器连接方式,适配器接口为PCI–E1×接口。6.4.1USB总线5.USB总线拓扑USB物理结构是层迭式星形拓扑。USB主控制器:将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并将数据传给根集线器。USB集线器Hub:完成USB设备的添加、删除和电源管理等。USB设备:HUB设备含若干独立寄存器端口,设备有唯一的地址。通过地址和端口号,主机可以和每个端点通信。数据的传送在主机和USB设备的端口之间进行。6.4.2IEEE1394总线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总线,一种串行总线,用于连接便携式多媒体设备,如数字录音机、DVD机、摄象机等。2000年3月推出1394a标准,定义了底板模式和电缆模式。底板模式支持12.5Mb/s、25Mb/s和50Mb/s总线传输速率,电缆模式支持100Mb/

s、200Mb/

s和400Mb/

s总线传输速率,近期推出的1394b总线传输速率加速至3.2Gb/

s。IEEE1394采用双绞线连接。连接器有两种方式。4芯连接不含电源,连接自带电源设备。6芯连接包含电源,可连接不带电源设备。IEEE1394具有将一个信息源的数据向多个目的传送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为广播。同时也具有将多个信息源的数据在总线上进行“与”、“或”合并,这种功能称为广集。1394兼有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能力,采用节点串联方式,最多可连接16台设备,在设备之间建立一种对等网络连接。利用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可扩展IEEE1394接口功能,通过ATM网络机顶盒外接ATM网络,内连IEEE1394接口,将家电与室外网络连接,有效地利用ATM网络实现多媒体数据的相互交换。与USB接口一样,IEEE1394支持热拔插和即插即用。接入新设备时,将通过广播方式将设备统一标识码通知其他设备,使其成为该网络的一员。IEEE1394结构包含物理层、连接层和处理层。物理层为中继器,将PC及外设通过电缆连结,采用6芯连接时,即使关闭PC电源,信息仍可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由物理层指定传送速度,在物理层中最多可包含16个接口。连接层负责信息传播和接收,带有请求应答,实现物理层与处理层的连接。处理层提供初始化和仲裁服务,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仅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到物理层。6.4.2IEEE1394总线IEEE1394接口又称火线(FireWire)式接口,是IEEE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项具有视频数据传输速度的串行接口标准。IEEE1394主要特点:通用性强:采用树形或菊花链结构,以级联方式在一个接口上最多可以连接63个不同种类的设备。高传输率:IEEE1394a支持100Mb/s、200Mb/s、400Mb/s传输率。IEEE1394b支持800Mb/s、1.6Gb/s、3.2Gb/s传输率。实时性好:高传输率加上同步传送方式总线供电:通过总线提供电源,可向被连接的设备提供+5V和1.5A的电源设备关系平等:系统中各设备之间关系平等任何两个设备可以直接连接而不需要通过PC机的控制连接方便:采用设备自动配置技术,允许热插拔和即插即用。6.4.2IEEE1394总线6.5通信总线常用的通信总线除RS–232总线之外主要是IEEE488总线。IEEE488是一种并行外总线,由HP公司推出,又称为通用接口总线GP–IB。主要目的是解决计算机与各种仪表的连接问题。1.IEEE488总线的主要规定A.数据传输速度上限为1MB/s。B.总线连接设备不超过15个。C.设备间距离上限为20m。D.整个系统的电缆长度不超过220m。E.数据交换为数字化交换。F.采用负逻辑,小于0.8V为逻辑1,大于2V为逻辑0。6.5通信总线2.IEEE488系统中设备的工作方式在IEEE488系统中,每一台设备都可以按以下3种方式工作:⑴接收方式:从总线接收数据。系统允许多个设备充当接收器。接收器可以是微机或外设。⑵发送方式:向总线发送数据。系统中任何一个时刻仅允许一个设备充当发送器,发送器通常由微机担任。⑶控制方式:向其他设备发布命令,包括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一个系统允许多个控制器,但任何一个时刻仅允许一个控制器工作。在IEEE488总线上的设备允许具有多重身份,例如微机可以具备接收、发送和控制功能,但某些设备,例如打印机,就只具备接收功能。6.5通信总线3.IEEE488总线信号定义IEEE488使用24线组合插座,其中有8条地线(引脚18~24),其余引脚信号可分为3类。⑴数据总线:8

条数据总线D7

~

D0,除用于传送数据外还用于定义设置接收器、发送器的工作方式,及设备地址和控制信息的传送。⑵字节传送控制:IEEE488总线上的数据传送采用“握手”联络方式,联络信号为负逻辑,低电平有效。:数据有效。发送器发送数据时将

置为低,通知接收器接受数据。:未准备好接收数据。指定的接收器中有一个尚未做好接收准备,则为低,通知发送器不得发送新的数据。:未接收完数据。指定的接收器中有一个尚未接收完数据则为低,通知发送器不得撤消数据信号。6.5通信总线⑶接口管理IFC

:接口清零。由控制器建立,信号有效时停止发送、接收,系统处于初始状态。功能类似于RESET,可用计算机复位键实现。SRQ

:请求服务。各设备的服务请求通过

“线或”

产生,由程序控制响应,若系统连接计算机,则该信号作为中断请求信号。ATN:监视。由控制器发出,指示发送的信息是数据(ATN=0)或地址、命令(ATN=1)。EOI:结束或识别。与

ATN

配合使用,ATN=0且EOI=1表示数据传送结束;ATN=1且EOI=1表示地址或命令传送结束。REN:远程控制。信号有效时系统处于远程控制状态,设备的面板开关、按键不起作用。微机不直接支持IEEE488总线,需采用控制卡支持IEEE488,目前常用的控制卡有

8291GP–IB和

8292GP–IB。6.6AGP显示总线

AGP全称为加速图形接口(AcceleratedGraphicsPort)。96年Intel公司为解决PCI处理3D图形能力差的问题推出AGP规范,97年440LX主芯片组推出后投入使用。AGP并不是一种通用总线,而是一种单纯的显示总线,在主板上仅有一个棕色AGP插槽。AGP完全独立于PCI总线,直接将显示卡与主芯片组连接,解决了低带宽PCI接口造成的系统瓶颈问题。AGP标准分为AGP1.0(AGP1X和AGP2X)、AGP2.0(AGP4X)和AGP3.0(AGP8X),三种标准运行频率均为66MHz。1.AGP1.0AGP1.0有两种工作模式,即AGP1X和AGP2X。AGP1X采用脉冲上升沿触发方式,每个时钟周期传输4个字节,数据传输带宽为266MB

/

s。AGP2X采用双沿触发方式,利用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触发,每个时钟周期传输8个字节,数据传输带宽为533MB/s。2.AGP2.098年5月正式发布AGP2.0规范,工作频率仍为66MHz,但工作电压降至1.5V,并增加4X模式。AGP4X模式与2X模式相似,但每个时钟周期可传输16个字节,使数据传输带宽达到了1066MB/s。3.AGPProAGPPro与AGP2.0同时推出,这是一种为了满足显示卡功耗日益加大的现实而研发的图形接口标准。AGPPro在原有AGP插槽的两侧进行延伸,加长部分可容纳更多的电源引脚,使得这种接口可以驱动功耗更大的新式显示卡。它与AGP4X完全兼容,AGP4X的显示卡可以插在这种插槽中正常使用。根据提供能量的不同,AGPPro分为AGPPro110和AGPPro50。现实中AGPPro并未普及,目前仅在某些高档台式机主板上使用。6.6AGP显示总线4.AGP3.0后期

Intel推出AGP3.0规范,运行频率不变,但工作电压降至0.8V,增加了8X模式,使数据传输带宽达到2133MB/s,数据传输能力相对于AGP4X成倍增长,能较好的满足显示设备的带宽需求。AGP8X向下不兼容,早期显卡在AGP8X插槽中无法工作,AGP8X显卡也无法在AGP1X、2X插槽中工作,主要原因是电压不匹配。AGP8X显示卡可在AGP4X插槽中工作,但仅以AGP4X模式工作,无法发挥AGP8X的优势。由于这些限制,目前显示接口主要以AGP2.0为主,即AGP4X,AGP8X仅在某些高档台式机主板上使用。AGP总线支持直接存储器执行DIME(DirectMemoryExecute)方式,可以直接使用系统存储器完成图形纹理转换。这种方式允许图形存储器以系统总线的速度访问系统内存,从而加速了视频和复杂的3D图形的创建过程,加快了显示的速度。

6.6AGP显示总线5.AGP总线的特点⑴采用流水线技术进行内存读/写⑵后期AGP显示卡采用双沿触发技术⑶采用DIME技术⑷采用边带寻址技术⑸显示RAM和系统RAM可以并行操作⑹缓解PCI总线上的数据拥挤。6.AGP工作模式表

6.6AGP显示总线模式工作频率数据传输率触发方式×166MHz266MHz上升沿触发×266MHz533MHz双沿触发×466MHz1066MHz双沿触发×866MHz2133MHz双沿触发微机总线的层次微处理器L2Cache北桥芯片显示卡内存显示器南桥芯片

系统总线AGP总线内存总线

PCI总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