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A》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石油地质学A》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石油地质学A》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石油地质学A》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石油地质学A》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地质学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612054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A英文名称:PetroleumGeologyA开课学期:5学时/学分:48学时(其中实验学时:6学时)/3学分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开课专业:地球物理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化学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分析方向)、选用教材:柳广弟主编,石油地质学,2009,石油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1.潘钟祥主编,石油地质学,1986,地质出版社2.陈昭年主编,石油地质学,2005,地质出版社3.张厚福主编,石油地质学,1999,石油工业出版社4.陈作全主编,石油地质学简明教程,1987,地质出版社一、课程简介石油地质学A主要是详细阐述油气资源特征及其在地壳中的形成过程,产出状态与分布规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石油与天然气的馏分、组分、化学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石油的原始物质来源及成因;生油岩的评价指标;储集层的类型、特征、形成环境、控制因素、评价参数及其综合评价方法;盖层的定义及其级别划分;油气运移中的理化状态、运移规律及控制因素;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度量参数、评价方法及油气聚集规律;油气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各级油气聚集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油气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同时,为加深同学对所学概念和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安排有一定量的实验课和课外录象。Introductiontothecourses:PetroleumGeologyAisaprofessionalbasiccoursewhichindetailelaboratesthecharacteristics,formingprocessinthelithosphere,occurrenceanddistributionruleofoil-gas.Thedominantcontentsincluding:thedistillate,component,chemicalcompositionandphysical-chemicalpropertyofoil-gas;thesourcesandgenesisofpetroleumoriginmatter;theevaluationindexesofsourcerock;thereservoir’stypes,characteristics,formationenvironment,controllingfactors,evaluationparametersandcomprehensiveevaluatingmethods;thedefinitionandgrade-classificationofseal;theoil-gasphysicalregime,migrationregularityandcontrollingfactorsinthemigration;thebasicconditions,measuringparameters,evaluationmethodsandoil-gasaccumulationregularityofoil-gasreservoirformation;thebasictypesandfeaturesofoil-gasreservoir;theconceptionsandcharacteristicsofeverygradedunitofoil-gasaccumulation;thedistributionregularityonthetimeandspaceanditscontrollingfactorsofoil-gas.Inordertoenhancestudentstherecognitionandknowledgeofstudiedconceptionsandtheories,amountsofexperimentalclassesandextracurricularvideoswillbearrangedatthesametime.二、课程目标及其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石油地质学A是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勘查方向)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是资源勘查工程(固体方向)专业的学科基础选修课。在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达到以下课程目标:(1)熟悉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现代油气成因理论,掌握油气地质工作基本鉴定技能和工作方法;(2)掌握生油岩、储集层及盖层的基本评价参数,能够综合运用地球化学、物理学等指标体系进行油气基础地质条件分析评价;(3)掌握生储盖组合型式、油气运移特点、油气成藏与破坏控制因素及成藏规律,能够开展油气成藏分布预测与资源评价;(4)熟悉各种油气藏类型与特征,了解地壳上各级油气聚集单元及其分布规律,明确自身发展定位。三、教学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中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重点,剖析讲解基本知识的关键点及与相近概念和理论的差异和关联;通过类比学员已掌握的基础地质研究,深化油气地质工作基本鉴定技能和工作方法学习;(2)在系统讲授生、储、盖层基本评价参数的基础上,归纳贯通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课堂与课下实例作业练习,强化学员对油气基础地质条件分析评价的技能;(3)充分利用模型教学,强化学员对油气流体成藏要素的空间组合与动态特征认识,通过实例剖析,使学员初步建立流体找矿的时空演化工作方法;(4)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锻炼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制图分析技能;通过拓展各种典型油气藏特征及区域宏观分布规律,培养学员发展潜力。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一、石油地质学的任务和内容石油地质学的研究范畴与内容及国内外对石油地质学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二、石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石油矿产的特色及其具体用途三、中国油气勘探简史我国古代对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使用史,对比解放前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四、世界油气资源概况世界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概况,主要产油国及主要的石油势力集团。教学关键:绪论部分重点介绍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研究范畴和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及国外石油工业的现状。激发学生为我国石油地质事业献身的精神。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的成分和性质(6学时)第一节石油石油的馏分、组分、元素组成及化合物类型;石油的物理性质;海、陆相石油的区别。第二节天然气天然气的概念、类型、化合物组成及物理性质。第三节油田水油田水的概念、产状、矿化度及化学组成;油田水类型及意义。第四节油页岩、重质油特征油页岩、重质油的概念、组成特征及研究意义。第五节石油沥青类中的碳、氢稳定同位素同位素的概念、分馏机理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教学关键:本章重点介绍石油与天然气的化合物组成、物理性质及类型,分析天然气在复杂的地下条件时的相态变化规律及各种类型油气田水对找油勘探的作用。第二章现代油气成因理论(6学时)第一节油气成因理论发展概述介绍有机成因学派和有机成因学派对油气成因认识的差别。分析各家观点的证据和假说,阐述有机成因学说是如何形成比较完善理论的。第二节现代石油成因理论介绍有机起源的证据、生油原始物质、有机质演化成油气的过程及控制有机质演化成油气的因素。第三节生油岩生油岩的概念;生油岩中有机质的数量分析、有机质的类型划分、有机质成熟度及转化程度研究;生油岩的综合评价。第四节石油地球化学对比对比的意义、常用的对比参数、对比参数的选取与对比结果的解释。教学关键:本章重点介绍现代石油有机成因理论和有机质转化成油的过程及控制有机质转化的因素;突出分析生油岩评价的参数与方法,概括介绍石油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第三章储集层和盖层(6学时)第一节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储集层的概念、特征及储集层的类型划分。第二节碎屑岩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影响碎屑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碎屑岩储集层沉积环境及其分布。第三节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及其分布。第四节储层综合研究储层的微观特征分析,储层的宏观特征研究,储层物性预测,储层综合评价。第五节盖层盖层的定义、类型、评价指标及盖层级别的划分。教学关键:本章重点介绍储集层的物性参数及控制储集层发育的因素,结合实例剖析储层综合研究方法。第四章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4学时)第一节油气运移的概念油气运移的概念、与成藏关系、运移阶段划分。第二节油气的初次运移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油气运移中的理化状态、油气初次运移的时间、深度、方向和距离第三节油气的二次运移二次运移的阻力、动力及其运移的机理。第四节油气运移中若干问题探讨初次运移出来的烃的数量和质量、初次运移与砂岩厚度和含量的关系。有效排油厚度,二次运移的通道、石油在二次运移中的变化及石油运移中有待深入分析的问题。教学关键:介绍油气运移研究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点讲解油气运移规律及控制因素,注意剖析异常高压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第五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5学时)第一节油气成藏机理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及油气在系列圈闭中聚集规律,圈闭及油气藏的度量。第二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油源条件、良好的储集层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大容积的有效圈闭。第三节油气藏形成的时间根据生油层的主生油期、区域倾斜发生的时期、圈闭形成的时期等特征确定油气藏形成时期。第四节油气藏的破坏油气藏破坏的因素、破坏产物及其勘探意义。教学关键:本章重点讲解油气成藏的机理,突出差异聚集原理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详细分析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及破坏因素。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各论(5学时)第一节圈闭及油气藏的分类重点介绍教材中的圈闭及油气藏分类系统。第二节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刺穿油气藏。第三节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礁型油气藏、沥青封闭油气藏。第四节水动力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形成的机制及基本类型。第五节复合油气藏复合油气藏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类型。第六节圈闭与油气藏评价圈闭与油气藏综合评价的内容、参数及方法。教学关键:本章重点介绍各类圈闭和油气藏形成的机理、突出地层油气藏的特点;概括性介绍圈闭综合评价方法。注意综合实例剖析及模型展示。第七章地壳上各级油气聚集单元(4学时)第一节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及类型划分;含油气盆地的内部结构及其单元划分。第二节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的概念与类型,各种油气聚集带的特征。第三节油气田油气田的概念、类型及各类油气田的特征。教学关键:本章重点是介绍各级油气聚集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时注意不同派别、不同地域的学者对某些术语的使用和理解的差异性。第八章油气分布及其控制因素(4学时)第一节油气在时间上的分布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纪及第四纪的地层中油气分布的特点。第二节油气在空间的分布油气在区域构造带上的分布;油气在盆地不同部位的分布;油气在局部构造上的分布;油气在埋深上的分布;油气在海域的分布。第三节断层、不整合对油气分布的控制。断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不整合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深海扇等砂体中的油气分布重点分析各特殊类型砂岩体与油气密切相关的原因。第五节天然气分布的广泛性重点分析天然气分布广泛的原因。第六节系统论在油气分布研究中的应用介绍系统论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阐述油气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其研究的技术关键。教学关键:本章重点是介绍油气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分布的规律性,同时剖析特殊构造和典型沉积砂体与油气的关系。讲授时注意用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对油气立体空间分布的理解记忆,用分析、推理及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对油气分布规律的掌握。五、实验:1.实验目的与任务石油地质学A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原油、含油岩石、生油母质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掌握干酪根的镜下鉴定方法与标志,认识各种物理参数对查明原油生成、运移、演化等研究所具有的参考价值。实验任务主要包括含油岩系岩石特征及原油宏观特征观察、原油特性测试及干酪根的镜下特征鉴定、TTI值的计算和应用分析,通过实验使学员掌握原油、生油母质、生油岩、储集层、盖层、含油岩石等主要特征及鉴定方法,熟悉油气演化过程分析的基本技能;(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点5.1)2.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原油的基本物性及其相互的内在联系,掌握含油岩系岩石特征的观察与描述方法,熟悉各种干酪根类型的镜下鉴定方法,学会制作特定生油层顶、底面的时间—埋深—地温关系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应用图件进行油气地质特征分析的基本技能。3.实验教材或指导书自编教材:石油地质学实验指导书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