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和答案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检测题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解析: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焓变是指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当反应放热时AH>0,吸热时AH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AH为“-”解析:焓变是指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是否加热没有直接关系,AH0,吸热反应。答案:D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A.固体NaOHB.生石灰无水乙醇D.固体NH4NO3解析:初中阶段已知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会放热,生石灰加入水中发生反应:CaO+H2O===Ca(O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热,乙醇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显著变化。答案:A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解析: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NaOH(s)溶于水,两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但前者吸热,后者放热,A不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加热才能进行,放热反应也不一定不需要加热才能进行,B不正确,C正确;天然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与热能,D不正确。答案:C由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AB+C是放热反应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AB+C是吸热反应,B+CA是放热反应解析:由图可以看出,B+C的能量高于A的能量,则反应B+CA一定是放热反应,反之AB+C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答案:D(2011临沂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干冰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是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解析:干冰升华要吸热,这是物理变化,A不正确。酒精之所以能作燃料,就是因为它燃烧放热,B正确。木炭燃烧需加热引发反应,但反应一旦开始,反应放出的热可使木炭继续燃烧,说明反应是放热的,C错,D正确。答案:BD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2g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gCO所具有的能量56gCO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12gC和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解析: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和CO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因此B、C两项的说法正确。12gC并不是全部的反应物,所以A项说法不正确。由于CO2CO放热,COO2CO2放热,所以CO2CO2比CO2CO放出的热量多,即D项说法也正确。故选A。答案:A下列变化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H2O(g)===H2O(l)AH=-44.0kJ/mol2HI(g)===H2(g)+I2(g)AH=+14.9kJ/mol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kJ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解析:A项,只是水的状态变化,属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B项,AH>0,为吸热反应;C项,若断裂化学键时吸收的能量大于862kJ时,反应吸热;D项,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放热。答案:D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反应产物的总焓一定不同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反应产物的总焓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变化。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设为x)与反应产物的总焓(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①x>y,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②x答案:AC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总伴随着。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或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符号:,单位:,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应注意。答案:能量的变化吸收放出AHkJ/moUH的正负号能力提升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C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TOC\o"1-5"\h\z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如将本题中“25C澄清石灰水饱和溶液”换成“20C碳酸饮料”进行探究实验,实验(1)观察到的另一现象是;其原因是。解析:Mg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溶液受热发生一系列变化,证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答案:(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溶液变浑浊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析出Ca(OH)2晶体Mg+2H+二二二Mg2++H2f小于(5)烧杯中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加快碳酸饮料中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烧杯中的液体放出气泡的速率逐渐加快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物质Cl2Br2I2HClHBrHIH2能量(kJ)243193151432366298436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TOC\o"1-5"\h\z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H2B.Cl2C.Br2D.I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HClB.HBrC.HI\o"CurrentDocument"(3)X2+H2===2HX(X代表Cl、Br、I)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4)吗?,你的根据是解析:(1)(2)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能量越低,反之分子越不稳定,能量越高。(3)可以根据键能数据计算。(4)可以根据X2+H2===2HX进行计算判断。(5)生成物越稳定,即生成物键能越大时,放出热量越多。答案:(1)A(2)A⑶放热反应(4)C12(5)能生成物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HX中HCl最稳定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获得热量:途径I:直接燃烧:C(s)+O2(g)=====点燃CO2(g)(放热Q1kJ)途径II:先制成水煤气,再燃烧水煤气:C(s)+H2O(g)===CO(g)+H2(g)(吸热Q2kJ)2COg+O2g=====点燃2CO2g2H2g+O2g=====点燃2H2Og(共放热Q3kJ)试回答下列问题:判断途径I放出的总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总热量。在制水煤气的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因此在反应时,反应物就需要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其反应的条件为。(3)简述煤通过途径II作为燃料的意义。解析: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仅与反应物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其中间变化过程无关。所以,炭虽变为水煤气以及水煤气燃烧又变为CO2,其实质就相当于炭燃烧生成CO2的一步反应,故放出热量相同。答案:(1)等于(2)小于吸收高温(3)固体煤经过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减少SO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输送。14.某同学设计如下图的实验方案来探究NH4Cl和Ba(OH)28H2O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根据他的实验步骤填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列表整理实验事实和结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用手触摸烧杯下部用手拿起烧杯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解析:此实验操作过程中需注意如下几点:(1)Ba(OH)28H2O晶体应研磨成粉末,以便于NH4Cl晶体充分接触;(2)一定要在晶体混合起反应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混合物,以便它们快速反应;(3)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要注意防止吸入NH3;(4)底部粘有水的小烧杯不能提得太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053-21:2003 FR-D Electricity metering equipment (a.c.)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 Part 21: Static meters for active energy (classes 1 and 2)
- 【正版授权】 IEC 60502-1:2004 EN-D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s from 1 kV (Um = 1,2 kV) up to 30 kV (Um = 36 kV) - Part 1: Cables for ra
- 【正版授权】 IEC 60669-1:1998+AMD1:1999+AMD2:2006 CSV EN-D Switche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fixed-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024年二月化粪池微生物活性定期检测与维护合同
- 创意粉笔毕业论文答辩框架
- 酒精壁炉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学校物理老师教学方案
- 酒水品鉴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纪念三八妇女节111周年活动方案
- 伺服系统与工业机器人课件第6章 伺服驱动器的参数配置
- 2025年4月自考13887经济学原理中级押题及答案
- 小学校长在月度教师会议总结发言:教学、管理、成长全回顾
- 体育康养与心理健康促进的结合研究论文
-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结课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5技术服务合同模板
- 2025年保安证学习资源题及答案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如何通过合理膳食安排促进婴幼儿成长发育
- JJF(纺织) 061-2024 圆盘取样器校准规范
- 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探索
- 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版)第8课-北宋的政治【课件】j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