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60题)1、在一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学的难点()。A.就是教学的重点B.不一定是教学的重点C.不是教学的重点D.是固定不变的某些知识点【答案】B2、下面不属于化学l的主题的是()。A.认识化学科学B.化学实验基础C.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D.物质结构基础【答案】D3、下列不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A.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B.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交流合作能力C.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D.知道并熟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答案】B4、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C.将CuCl2的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并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人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答案】D5、下列过程放出热量的是()A.液氨气化B.钠与水反应C.碳酸钙分解D.化学键的断裂【答案】B6、化学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是从()时开始。A.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化学B.炼金术流行C.元素周期表出现D.提出有机结构理论【答案】A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答案】B8、一个化学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很高,这说明这个化学测验的哪一项指标很好?()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A9、化学教学媒体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10、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A11、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B.HClC.Na2SD.Na2O2【答案】A12、实验室有三瓶无色溶液,但是标签已经模糊不清。已知这三瓶溶液分别为Ba((OH)2溶液、稀盐酸、NaCl溶液中的一种。下列物质不可以鉴别出这三种溶液的是()。A.紫色石蕊溶液B.无色酚酞溶液C.碳酸钠溶液D.pH试纸【答案】B13、发现法的广泛使用被限制的原因是()。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⑤【答案】B1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Na+、Al3+、Cl-、SO42-B.Cu2+、Cl-、NO3-、OH-C.Ca2+、Na+、CO32-、NO3-D.H+、SO42-、NO3-、F-【答案】A15、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盐类都可做调味品C.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答案】D16、不是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指导思想的是()。A.以实验为基础B.强调教学的探究性C.强调学生的主体性D.强调掌握实验理论【答案】D1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①⑦B.③④C.②④D.②③【答案】C18、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是()。A.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B.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C.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答案】B1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谈话法B.演示法C.讨论法D.讲授法【答案】D20、《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D.关心自然【答案】D21、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B.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C.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D.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答案】B22、在化学探究活动中,除了要考虑知识值不值得探究以外,还要考虑这个知识能不能够探究,下列中作为探究问题的是()。A.食盐能否溶于水中B.什么样的溶液能够导电C.醋化反应按什么方式脱水D.同位素物理性质相同吗【答案】B23、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性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A.讨论谈话法B.演示观察法C.启发讲授法D.实验探究法【答案】B24、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B.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C.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D.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答案】D25、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A.观察B.实验C.教学D.讨论【答案】B26、化学教师在开展下学期的化学教学前。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对上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形成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答案】D27、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在稀释时溶质不发生化学变化)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C.微粒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相等【答案】A28、在中学阶段,下列反应能一步实现的是()。A.Al2O3→Al(OH)3B.NaNO3→NaClC.MgO→MgCl2D.CaCO3→Na2CO3【答案】C29、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答案】B30、听评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部分。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②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④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D31、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nm。A.450B.225C.900D.375【答案】A32、新课程强调的“面向学生”包含四层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B.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达到要求,获得成功C.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D.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等【答案】B33、()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A.他人听评课B.教学反思C.校本教研活动D.批改学生作业【答案】B34、在化学学习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D.三者均有【答案】D35、关于化学史描述正确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B.拉瓦锡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C.汤姆生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空气的成分D.意大利化学家凯库勒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答案】A36、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A.50%B.75%C.100%D.25%【答案】C37、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答案】B38、科学方法是理解、应用和掌握科学知识的桥梁。科学方法的核心、科学知识体系的精髓是()。A.科学思想方法B.科学文化体系C.科学对象D.科学过程【答案】A39、由苯(C6H6)和乙醇(C2H5OH)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来推测苯酚(C6H5OH)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是()。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知识结构化策略C.联系一预测策略D.练习一反馈策略【答案】C40、上课开始,李老师巧设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推导出结论,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新课导人的方法是()。A.实验导入法B.问题导入法C.旧知导入法D.社会导入法【答案】A4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四个部分。A.诊断建议B.实施方法C.实施建议D.教材编写【答案】C42、下列关于高中课程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B.必修包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5个模块C.每个课程模块2学分,36学时D.有机化学基础属于选修模块【答案】B43、()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A.诊断性B.形成性C.终结性D.过程性【答案】C44、下列关于自主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B.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C.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D.自主学习就是上自习课【答案】D45、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A.酸性B.碱性C.酸碱性D.氧化【答案】A46、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答案】A47、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只有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48、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时,将Na2CO3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B.将固体Na2CO3在烧杯中溶解,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上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B49、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CCI4的密度比H2O的大,可用于萃取Br2和l2B.Si能与强碱反应,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C.CI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D.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答案】C50、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认识溶解现象,指导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答案】A51、某实验员进行下列的滴定操作,其中滴定突跃范围一定在偏碱性区的是()。A.强酸滴定一元弱碱B.强碱滴定多元强酸C.强碱滴定一元弱酸D.弱酸滴定弱碱【答案】C52、下列关于F、Cl、Br、I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被其他卤素单质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的可能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C.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答案】C53、化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遵循的分组原则是()。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B.组间异质、组内异质C.组间同质、组内同质D.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答案】A54、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下列元素与其对应的焰色反应特征颜色错误的是()。A.Na——黄色B.Cu——绿色C.K——蓝色D.Ca——砖红色【答案】C55、下列一组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的是A.由溴乙烷制乙醇;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B.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甲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苯与液溴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取溴苯D.1-氯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反应;1-氯丙烷与NaOH的水溶液加热反应【答案】C56、利用下列数据的推断,不正确的是()。A.用沸点数据分析分子的稳定性B.用溶解度数据推断固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C.用原子(离子)半径数据推断某些原子(离子)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用C的燃烧热和2CO(g)+O2(g)=2CO2(g)的反应数据,推算2C(S)+O2(g)=2CO(g)的反应热【答案】A57、下列有关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答案】C5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4与.CO2的混合物22.4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B.在标准状况下,NA个H2O分子所占体积为22.4LC.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D.常温常压下,28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A。【答案】C59、《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性质的修订,突出了化学课程三方面的功能。以下哪项不是课程性质反映的化学课程功能?()A.课程的启蒙性和基础性B.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影响C.化学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影响D.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答案】D60、()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标准,用以检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还可将其称为达标性考试或资格考试。利用这种测验可以具体了解学生从某一阶段的教学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等。A.常模参照B.目标参照C.诊断性D.形成性【答案】B大题(共10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化学老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老师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教学设计成一系列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了教学中的问题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一个个问题.老师2: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了教学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后,选出几个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捕捉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分析与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6分)(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讨论的注意事项。(6分)【答案】(1)老师1是在用知识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使用素材的动机是单纯为了讲授知识,素材出现的时机完全由知识点决定。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看,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涉及很少.老师2是在用认识性问题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更加深入地挖掘了素材的内在联系,把素材纳入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思维序列中.素材出现的时机和顺序由学生的认识逻辑决定.老师使用素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知识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式的教学。(2)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讨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②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③要有启发性,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题重点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⑤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什么是化学课堂有效提问,化学课堂提问的功能有哪些?(2)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注意什么?【答案】【知识点】化学课堂提问(1)化学课堂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由符合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清晰表达的优质问题而引发的能促使学生质疑、理解、探究真知的对话活动。化学课堂提问的功能可概括为:探查已知,评价新知;激活思维,构建知识;质疑反思,提升能力。(2)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的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②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③要有启发性,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题重点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⑤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在研究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关系时.发现了几个性质相似的元素组,每组包括三种元素,如锂、钠、钾;钙、锶、钡。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顺序标在圆柱体表面的螺旋线上.他发现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一条线上.于是提出元素的性质随其原子量的变化具有周期性。1868年,化学家迈尔研究了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族.并于l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和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当按原子量排序与元素化学性质冲突时,他依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调整位置.或留下空位。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并于1871年公布了他第二张元素周期表。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问题:(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法是什么?(2分)他们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分)(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3)有人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请回答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2分)【答案】(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法是分类。迈尔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的关系.他们研究的区别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元素、发现规律。(2)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化学学习研究。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研究制造新品种农药、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等。(3)从1829年到1871年.人们没有停止对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但始终没有解决周期律变化的本质。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律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1(必修)“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①: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层,再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开展教学。接着,教师做了实验②:在空气中点燃一小块钠,实验③: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少量水。问题:(1)写出该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2分)(2)实验②、③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4分)(3)利用实验①、②、③,教师将分别开展哪些知识的教学?(3分)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是什么?(4分)【答案】(1)该教学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两种:实验法、演示法。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实验药品进行分组实验,该教学方法为实验法。材料中的实验①为实验法。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材料中的实验②和③为演示法。(2)实验②的实验现象金属钠先熔化,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粉末状物质。实验③的实验现象:脱脂棉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3)实验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开展有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与空气的反应、与水反应的知识教学.同时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②—金属钠的燃烧:对比金属钠与氧气在加热和不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的现象、产物的不同,对比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键种类的不同。实验③—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结合氧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①通过实验探究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②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③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素养。五、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受。素材21774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1791年化学家里希特通过大量的酸碱中和实验.提出了当量定律的雏形。1799年普罗斯提出了所谓的定组成定律。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倍比定律。素材3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的基础有哪些?(3分)(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什么比古希腊的原子论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分)(3)从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3分)(4)有人赞赏道尔顿“似乎是用他的手开始实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3分)【答案】(1)从素材中可以看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基础主要有: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论,拉瓦锡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的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的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的倍比定律。前人的这些理论和实验都为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奠定了基础。(2)古希腊的原子论是由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但是并没有得到科学地验证。而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而得出来的,因而也更真实、更可靠、更具有科学说服力。(3)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入。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③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4)“似乎用他的手开始试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说出了实验与理论思维之间的关系.真理需要以实验为基础.同时理论思维通过实验现象看到现象的本质.由本质推断实验结果。六、下面是某化学教师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摘录。[任务驱动]出示任务:如何判断金属Cu和金属Fe金属性的强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方案)[交流评价]教师巡视并选取四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方案1:Cu和Fe分别加入盐酸中是否有气体生成方案2:Cu和Fe分别加入食醋中是否有气体生成方案3:Fe加入CuSO4溶液中是否有Cu生成方案4:Cu加入FeCl3溶液中Cu是否消失[巩固提高]略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化学原理,你认为哪个方案不可行?请说明理由。【答案】【知识点】化学教学评价能力——金属性强弱(1)根据化学原理看,方案4不可行,因为方案4的反应为Cu+2FeCl3=CuCl2+2FeCl2,无法判断金属Cu和金属Fe金属性的强弱。(2)根据化学原理看.方案2和方案3均可以,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食醋与铁反应生成的气体很少,现象不明显,所以方案2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3)从评价类型看,教学评价有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和成长记录评价。本教学摘录属于活动表现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综合评价.用于对课堂科学探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评价。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在研究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关系时.发现了几个性质相似的元素组,每组包括三种元素,如锂、钠、钾;钙、锶、钡。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把元素按其原子量大小顺序标在圆柱体表面的螺旋线上.他发现某些性质相近的元素都出现在一条线上.于是提出元素的性质随其原子量的变化具有周期性。1868年,化学家迈尔研究了已知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把性质相近的元素划分为一族.并于l869年制作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和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把63种元素排列成几行,当按原子量排序与元素化学性质冲突时,他依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调整位置.或留下空位。同年,他公布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他进行了更详细的族的划分.并于1871年公布了他第二张元素周期表。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问题:(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法是什么?(2分)他们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分)(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3)有人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请回答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2分)【答案】(1)迈尔和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进行族的划分所用的科学方法是分类。迈尔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和物理性质的关系.门捷列夫研究的是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的关系.他们研究的区别在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元素、发现规律。(2)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化学学习研究。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对工农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这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研究制造新品种农药、半导体材料、催化剂等。(3)从1829年到1871年.人们没有停止对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但始终没有解决周期律变化的本质。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律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物理与化学的完美结合。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八、《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课程体系应适应不同发展需要和不同志趣的学生的需要,教科书编写时要充分体现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必修课程模块要为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后续化学课程模块学习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