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_第1页
化学实验报告_第2页
化学实验报告_第3页
化学实验报告_第4页
化学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实验报告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1:一、实验目的1.了解复盐的制备方法。2.练习简单过滤、减压过滤操作方法。3.练习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实验数据与处理1.实际产量:2.理论产量:3.产率:实验二化学反应速率、活化能的测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加深对活化能的理解,并练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反应级数确定反应级数:m=n=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活化能表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表2中各次实验的k和T,作lg求出直线的斜率,进而求出反应活化能Ea。?k?-图,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三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混合碱的测定1.了解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2.学习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不同组分的含量。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HCl标准溶液的标定结果2.混合碱的测量结果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实验日期:20_年11月18日开始时间:9时30分;结束时间:11时30分;实验题目:金属的腐蚀同组者:___编号NO:1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2)3)掌握动电位扫描法测定阳极钝化曲线的方法;测量金属在0.5mol/LH2SO4中的阳极极化曲线,确定有关特征电位和电流密度;测量金属在0.5mol/LH2SO4+0.5mol/LNaCl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并考察氯离子对金属钝化行为的影响。二、实验原理与方法阳极极化曲线一般可分为四个区:1)活性溶解区:从腐蚀电位(?c)开始,金属溶解按活性溶解的规律进行;2)过渡区: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转化。此时,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急剧下降;3)钝化区:金属处于稳定的钝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p,称为维钝电流密度)很小,并且基本与电位无关;4)过钝化区:电流密度又开始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当介质中存在氯离子时,不锈钢等耐蚀金属材料表面的钝化膜容易被破坏,存在点蚀电位,此时,当???b时,材料表面开始发生点蚀,电流迅速增大;当电流密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如1mA/cm2),改变扫描方向,开始向阴极方向扫描,可能形成一个滞后环。当?<?s14rp时,钝化膜重新愈合,金属恢复完全钝化状态;而当?s14rp<?<?b,时已形成的点蚀继续进行,但不会产生新的点蚀。三、主要仪器设备、材料和试剂1)主要仪器设备CorrTest腐蚀电化学测试系统;电解池;玻璃活栓盐桥;洗耳球、金相砂纸、镊子、丙酮棉球(处理电极表面);量筒;滤纸(保护电极表面不被腐蚀)。2)三电极种类、材料和有效工作面积工作电极(电极材料为镍、钛或耐蚀合金)、饱和甘汞电极(SCE)、大面积铂辅助电极(有效截面积为1cm2);3)测试温度及其控制方法测试在室温下进行四、实验操作步骤1)启动CorrTest腐蚀测试系统软件,打开恒电位仪的电源开关,开始预热;2)将玻璃活栓盐桥洗净、烘干后,把玻璃活塞插入盐桥,并使活塞孔对准盐桥的测试溶液端;将活栓插紧后,向盐桥的参比电极室注入适量的过饱和KCl溶液。洗净电解池,安装辅助电极、盐桥和参比电极;3)处理电极,将处理好的工作电极置于电解池中使盐桥毛细管尖端对准工作电极的中心,并且它到电极表面的距离为毛细管尖端外径的1倍。然后将三个电极连接到恒电位仪;4)打开“自腐蚀电位测量”窗口(快捷键F2),输入数据文件名和注释,设置测量时间:15分钟,采样速率:1Hz,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值。然后,向电解池内注入0.5mol/LH2SO4溶液约200ml后,立即开始计时,并接通盐桥,点击窗口中的“开始”按钮,开始开路电位的测量;5)当开路电位测量到所设置的测量时间后将自动停止。此时,打开“动电位扫描”窗口(快捷键F4),输入数据文件名和注释,设置初始电位:?0.05V(相对于开路电位),终止电位:1.5V(相对于开路电位),扫描速率:1mV/s,采样速率:1Hz,其他参数保持默认值。然后,立即点击窗口中的“确定”按钮,开始极化曲线的测量;6)测量结束后,取下电极接线夹头,取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清洗电解池和盐桥(测试溶液端内、外侧),将工作电极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更换0.5mol/L+H2SO40.5mol/LNaCl溶液而上述步骤进行下一次实验。注意:此时,在设置“动电位扫描”控制参数时,应设置回扫电流密度:1mA/cm2。在测量中,当回扫曲线与正扫曲线;7)待实验结束后,取下电极接线夹头,取出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观察工作电极表面腐蚀形态。然后,清洗电解池和盐桥(测试溶液端内、外侧),将工作电极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放入干燥器备用。5实验结果与讨论5.1实验结果略5.2分析与讨论5.2.1?~i曲线图分析当工作电极在0.5mol/LH2SO4溶液中时,由图1-2及表1-1的特征值可知,从腐蚀电位?c开始,金属的溶解规律呈现活性溶解规律,当电位达到-0.44283时电流随电位的增大而增大,基本符合tafel方程;当电极电位正移到钝化电位?cp=-0.34824时,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变化,此时电流随电位正移而急剧下降直至电位达到稳定钝化电位即?p=0.43837,与钝化电位?cp相对应的阳极电流密度称为钝化电流密度icp=1.69644E-3;当电位正移到稳定钝化电位p=0.43837时,金属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p=1.02569E-5(即维电流密度)很小且基本不随电位变化;当电位达到过钝化电位?tp=0.8527时,由于金属表面钝化膜遭到破坏,腐蚀再次加剧,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当工作电极在0.5mol/LH2SO4+0.5mol/LNaCl溶液中时,图1-1以及表1-1中特征值可知,活性溶解区基本不发生变化,而当电位正移到?cp之后电位先正移至稳定钝化电位?p=0.12504,而后迅速达到过钝化电位?tp=0.26698,达到过钝化电位后由于点蚀的存在电流密度随电位的正移而再次增大;5.2.2氯离子对钝化过程的影响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时,由稳定钝化电位正移至过钝化电位经历的时间远大于含有氯离子时的时间,可见,当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金属表面的钝化膜溶液破坏从而过早进入过钝化区,这是由于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使平衡便受到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5.3结论1)金属的阳极极化随着电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