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进展_第1页
炎症性肠病进展_第2页
炎症性肠病进展_第3页
炎症性肠病进展_第4页
炎症性肠病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炎症性肠病进展第一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定义】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

l

是一组病因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

l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隆病(Crohn‘sDisease,CD)。二者在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二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概况】

l欧美多见,西方国家UC的发病率稳定在10/100000,C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为5-7/100000。我国少见,近年有发病有上升趋势

l年轻人多见,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性别无差异

l

终生复发倾向

l近年IBD的研究报告日渐增多,在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第三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迄今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属肠道免疫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假设:感染、饮食等因素作用于易感人群,使肠免疫反应过度亢进导致肠粘膜损伤第四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一、微生物因素

lIBD与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阿米巴等感染性肠炎相似;用转基因方法造成免疫缺陷的动物模型,在无菌状态下不能诱发与IBD相似的肠道病变

l细菌、病毒、真菌等中迄今未找到某一特异微生物病原与IBD有恒定关系

l

病原微生物可能是本病的促发因素第五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环境和遗传因素:IBD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是涉及多基因的疾病l家庭聚集现象:IBD患者的亲属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CD高于30倍,UC约高15倍;单卵双生子同患率高于双卵双生子l种族和移民的发病率:不同种族及不同地理位置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很大的差别;亚洲移民及其后代移居欧美后,其IBD的易感性增加第六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IBD与免疫遗传性疾病:某些IBD患者常伴发与遗传基因相关的疾病IBD相关基因:HLA-Ⅱ类抗原基因:HLA-DR2、-DR9、DRB1*0103与UC呈正相关,-DR4与UC呈负相关;-DR7、-DRB3*0301、-DQ4与CD呈正相关,-DR2、

-DR3、-DR4与CD呈负相关第七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细胞因子基因:TNF-、IL-1、IL-1ra、IL-10、IL-4R、IL-6、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等基因与IBD有关IBD易感基因:CD的易感基因位于第16条染色体,UC的易感基因位于第2、6号染色体;尚有研究发现IBD的易感基因位于1p、3q、4q、7、10、12、22号染色体。易感基因的进一步确定及定位有待研究

第八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三、免疫因素

l损伤机理:促发因素作用于易感者,激发肠粘膜

免疫炎症反应亢进并释放出抗体、细胞因子及炎症

介质→组织破坏与炎性病变

l致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为IBD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CD的T细胞常显示效应功能增强,是一种TH1细胞优势应答的疾病-TH1型炎症

,UC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倾向于TH2型炎症第九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l促发免疫炎症反应的原因:观点不同(1)微生物病原:迄今未能完全证实(2)结肠粘膜可能存在与遗传有关的上皮细胞异常:正常结肠粘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一般不易通过正常粘膜、对正常人无害的肠道共生菌及食物等抗原进入肠粘膜,引发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

(3)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侵犯肠壁的病原体与结肠上皮细胞抗原簇间存在共同抗原性,患者经病原体重复感染后可诱导机体对自身结肠上皮的交叉免疫反应。但迄今尚未发现自身免疫反应致病的确切证据第十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在IBD患者血清中相继发现了针对结肠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胰液蛋白、热休克蛋白等一系列自身抗体,并发现了一些抗细菌、病毒抗原及抗食物抗原的抗体核旁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perinuclearantineutra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pANCA):UC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多在70%-80%,且存在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CD及正常人多<30%;尚未发现pANCA致病的明确证据多认为pANCA可能不参与致病,可能为肠炎的结果或遗传易感性的标志物,其真正意义尚待阐明第十一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TNF-IL-1IL-8巨噬细胞溃疡诱发物质M细胞第十二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四、其他因素包括饮食、精神心理因素、过量吸烟、口服避孕药、菌群失调、长期服用NSAIDs及免疫功能紊乱等第十三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临床表现】起病多缓慢。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发发作或加重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临床表现:(1)消化系统表现:主要包括腹痛、腹泻、脓血便、腹部包块、瘘管形成、肛周病变等;(2)多种肠外表现;(3)全身表现:发热及营养障碍等体征:腹部压痛、包块、肛周病变、营养不良及并发症的体征并发症:主要包括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肠梗阻、急性大出血、瘘管形成及肛周病变及癌变第十四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血、粪便)、X线腹平片、结肠镜检查及X线钡剂灌肠等粪便的病原学检查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应至少连续3次行大便常规与培养及有关寄生虫检查以排除痢疾杆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及阿米巴、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第十五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IBD的诊断】IBD无特异性诊断指标,需排除各种可引起类似肠道炎症的病因后才能做出诊断

一、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1978年(第一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杭州)及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太原)制定出关于IBD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2000年全国IBD学术研讨会(成都)对IBD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作了进一步修改第十六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一)、UC的诊断标准(2000年成都会议)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常见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第十七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糜烂或溃疡;③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粘膜等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①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多发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

第十八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粘膜病理学检查:活动期:①固有膜内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上皮细胞间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肉芽组织增生

第十九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粘膜肌层间隙增大;④潘氏细胞化生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可发现肉眼及组织学上UC的上述特点

第二十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检查3项中之1项及/或粘膜活检支持,可诊断

2.根据临床表现及钡灌肠3项中之1项,可诊断

第二十一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灌肠典型表现者,可临床拟诊为本病,并观察发作情况

4.临床有典型症状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5.初发、临床表现和结肠镜改变均不典型者,暂不诊断,可随访3-6个月,观察发作情况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病情分期及并发症

1.临床类型:可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暴发型和初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史而首次发作;暴发型指症状严重伴全身中毒性症状,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2.临床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中度重度

腹泻<4次/日便血轻或无无发热无脉搏加快无贫血

ESR正常

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腹泻>6次/日明显粘液血便,T>37.5。CP>90/分,Hb<100g/L,ESR>30mm/h

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3.病变范围:可累及直肠、直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或区域性结肠

4.病情分期:分为活动期、缓解期

5.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肠外可有关节、皮肤、眼部、肝胆等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癌变等

第二十五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CD的诊断标准(2000年成都会议)

临床表现:慢性起病、反复发作的右下腹或脐周腹痛、腹泻,可伴腹部肿块、肠瘘和肛门病变,以及发热、贫血、体重下降、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阳性家族史有助于诊断影像学检查:可见多发性、节段性炎症伴僵硬、狭窄、裂隙状溃疡、瘘管、假息肉形成及鹅卵石样改变等。B超、CT、MRI可显示肠壁增厚、盆腔或腹腔脓肿等第二十六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肠镜检查:可见节段性、非对称性的粘膜炎症、纵行或阿弗他溃疡、鹅卵石样改变,可有肠腔狭窄和肠壁僵硬等,病变呈跳跃式分布。超声内镜有助于确定范围和深度,发现腹腔内肿块或脓肿粘膜病理学检查:可见裂隙状溃疡、结节病样肉芽肿、固有膜底部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而隐窝结构正常,杯状细胞不减少,固有膜中量炎性细胞浸润及粘膜下层增宽第二十七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手术切除标本:可见肠管局限性病变、跳跃式损害、鹅卵石样外观、肠腔狭窄、肠壁僵硬等特征。镜下除以上病变外,更可见透壁性炎症、肠壁水肿、纤维化以及系膜脂肪包绕病变肠段等改变,局部淋巴结亦可有肉芽肿形成第二十八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要点:项目

临床X线内镜活检切除标本①非连续性或节段性病变②铺路石样表现或纵行溃疡③全壁性炎症病变④非干酪样肉芽肿⑤裂沟、瘘管⑥肛门部病变

+(腹块)

+++++(狭窄)

+

+++(狭窄)+

+++++++第二十九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在排除肠结核、阿米巴痢疾、耶尔森菌感染等慢性肠道感染、肠道淋巴瘤、憩室炎、缺血性肠炎以及白塞病等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

1.具备WHO诊断要点①②③者为疑诊,再加上④、⑤、⑥三项中任何一项者可确诊。有第④项者,只要加上①②③三项中的任何两项亦可确诊

第三十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2.

根据临床表现,若影像学、内镜及病理符合可以诊断本病

3.根据临床表现,若影像学或内镜符合,可以拟诊为本病

4.

临床表现符合为可疑,应进一步检查

5.

初发病例、临床与影像或内镜及活检改变难以确诊应随访观察3-6个月第三十一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疾病活动度、严重度、病变范围和并发症

1.活动度:CD活动指数(CDAI)可正确估计病情及评价疗效。临床上采用较为简便实用的Harvey和Bradshow标准(简化CDAI)

第三十二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简化CDAI计算法

<4分为缓解期;5~8分为中度活动期;9分以上为重度活动期①一般情况0良好;1稍差;2差;3不良;4极差②腹痛0无;1轻;2中;3重③腹泻

稀便每日一次记1分④腹块(医师认定)0无;1可疑;2确定;3伴触痛⑤并发症(关节痛、虹膜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阿弗他溃疡、裂沟、新瘘管及脓肿等)

每种症状1分第三十三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2.严重度:CD的严重度可参考CDAI作出。轻度:无全身症状、腹部压痛、包块及梗阻者;重度:有明显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及并发症;中度:介于二者之间

3.病变范围:参考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结果确定。肠道病变可分为小肠型、结肠型及回结肠型

4.全身表现及并发症:肠外可有口、眼、关节、皮肤、泌尿及肝胆等系统受累;并发症可有肠梗阻、瘘管、炎性包块或脓肿、出血、肠穿孔等第三十四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诊断标志物

目前尚无理想的实验指标能替代临床常用的综合因素评估方法(一)确立IBD诊断的标志(1)血清学标志:

pANCA和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nti-Saccharomycescerevisiaeantibody,ASCA):lpANCA对UC、ASCA对CD有相对较高的疾病特异性l

研究显示70%-80%UC患者pANCA阳性,CD患者和正常对照仅20%-30%,对UC的特异性为65%-97%,高滴度(>l00EU/ml)pANCA对UC特异性更高;CD患者ASCA阳性率为55%-80%,UC和非IBD患者阳性率均小于10%。对CD的特异性为100%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l

pANCA和ASCA联合测定鉴别IBD可获得较高的敏感性(71%)和特异性(84%),有助于确立IBD诊断及鉴别UC和CDlpANCA或ASCA的阳性率与病变部位、病期、活动性、并发症和治疗无显著相关性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2)粪便标志物乳铁蛋白为中性粒细胞颗粒蛋白成分,对IBD的诊断及活动性判定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Fine等对慢性腹泻患者进行乳铁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全部阴性,IBD对照100%阳性;103例原因不明的腹泻患者经评估后12例诊断为IBD,其中11例乳铁蛋白阳性。在这个小样本研究中,粪便乳铁蛋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8%

第三十七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3)影像学诊断l对IBD的诊断及复发有一定的帮助l

更适用于探测回肠和结肠病变l结果缺乏疾病特异性,因此有阳性发现后应进行更敏感和特异的检查第三十八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二)确立IBD活动度的标志物(1)生化标志物

l血清:ESR、CRP、1–

酸性糖蛋白水平与IBD活动度相关;2巨球蛋白、2微球蛋白增高

l粪便:(1)1-抗胰蛋白酶(1-AT)在肝脏合成后迅速释放入血。IBD活动期血清1-AT升高。CD活动期粪便中1-AT的排泄量也增加,计算1-AT清除率(粪便排泄量/血清浓度100%)可更准确地评估IBD的活动性;(2)乳铁蛋白、溶菌酶等

第三十九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2)肠通透性的标志物

l粪便1-AT清除率、51Cr-依地酸(EDTA)同位素检查、用高效液相测定尿乳果糖/L-鼠李糖或甘露醇排泄率、111In或99Tc标记蛋白质(白蛋白或转铁蛋白)排泌试验、用气相色谱测定呼气中的烷烃等方法以确定肠通透性

l与非活动期IBD相比,活动期CD和大范围UC的肠通透性显著增加;主要累及左半结肠的CD和UC则不增加

l肠通透性改变为非活动期IBD所特有第四十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3)同位素扫描

111In或99Tc标记自体白细胞排泌试验:主要依据是白细胞能在炎症区域积聚和游走。将111In或99Tc标记自体白细胞注入患者体内,通过测定粪便中同位素标记的白细胞或比较炎症肠管与肝脏或脾脏摄取的同位素标记的白细胞来估计病变的活动性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4)影像学检查

l

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显示与静止期CD相比,活动期CD的受累肠袢变厚,血管密度增加;肠系膜上动脉平均血流比率显著增高

l液相MRI、PET处于研究中第四十二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5)免疫学标志物①、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因子是许多细胞产生的小分子量的可溶性多肽,参与机体广泛性的生物活动,如免疫、炎症、损伤、愈合、造血等反应。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

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l

根据大体作用分类:促炎细胞因子:IL-1、IL-2、IL-6、IL-8、IL-12、TNF-、TNF-、IFN等,多由单核及巨噬细胞产生,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抗炎细胞因子或免疫调节因子:IL-4、IL-5、IL-10、IL-13等,主要由T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生长因子:增殖刺激因子、EGF等l根据T细胞因子的来源和免疫功能分类:TH1类因子:IL-2、IL-12、TNF-及INF-,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TH2类因子:IL-4、IL-5、IL-6、IL-10、IL-13,产生体液免疫反应或过敏反应第四十四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IL-1及受体拮抗剂(IL-1ra)

活动期IBD,病变部位肠粘膜IL-1

、IL-1

、IL-1ra表达均增加,血清IL-1ra/IL-1值下降,提示内源性IL-1ra产生不足;IL-1

和IL-ra的浓度在活动期IBD患者粪便中显著升高,缓解后显著下降IL-2

活动性CD,血清和组织中IL-2R水平均明显增高,治疗缓解后下降第四十五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IL-6

IBD患者组织中IL-6多增高;活动性CD患者血清IL-6水平增高,但UC不增高血清中IL-6受体(sIL-6R)在活动期IBD中均较缓解期高IL-8活动性UC患者粪便直肠透析液中IL-8明显增多第四十六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TNF-及其受体:

IBD

患者病变肠粘膜中TNF-分泌细胞增多,从IBD患者炎性肠粘膜中分离出来的单核细胞分泌TNF-明显增加,且与粘膜炎症程度密切相关;活动期血浆TNF-增加,并与疾病活动性明显相关,治疗后明显降低血尿中TNF-可溶性受体TNF-RI和TNF-RII水平增高与IBD活动性也明显相关第四十七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炎症细胞释放的一种细胞因子,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和促进血管新生VEGF水平在CD患者中最高,在UC患者中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血清VEGF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在非活动性CD中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在UC中并非如此第四十八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②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相互作用的糖蛋白,由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达,其受体包括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整合素、选择素。循环CAMs包括细胞间CAM、血管CAM、sE-选择素、sP-选择素。活动性IBD循环中可溶性ICAM

-1、可溶性血管间粘附分子-1、sE-选择素、L-选择素增高CAMs在IBD缓解期、活动期及与正常对照有很大重叠,应用受限第四十九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③其他包括直肠灌洗液测定PGE2、PGF2、TXB2、LTB4及组织测定一氧化氮等(6)其他白细胞粘附-聚集实验、粪便中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排泄量测定等第五十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感染性非感染性细菌性: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抗菌药物相关性肠炎,结核,急性阑尾炎病毒:单纯疱疹性直肠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原虫性:阿米巴病,血吸虫病血管性: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血管畸形,痔疮特发性:白塞病,胶原性结肠炎药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肿瘤性:结肠癌,淋巴瘤,消化道类癌,白血病,结肠息肉病其他:憩室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自身免疫病,麦胶性肠病

【鉴别诊断】

需与IBD鉴别的疾病第五十一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项目UCCD病变分布

临床特点症状梗阻瘘管形成肛周病变内镜及放射检查病变特点直肠受累末段回肠受累溃疡

假息肉肠腔狭窄病理改变结肠

脓血便多见少见罕见不太多见

病变连续绝大多数受累少见溃疡浅,溃疡间粘膜弥漫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常见少见,中心性病变主要在粘膜层,有浅溃疡、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等消化道任何部位,回肠及近端结肠最多

腹泻,脓血便少见常见常见常见

节段性少见多见纵行或匍行溃疡,溃疡深,周围粘膜正常或鹅卵石样改变不常见多见,偏心性节段性全壁炎,有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性肉芽肿等

UC及CD临床及病理特点第五十二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治疗】

一、治疗原则:尽早控制发作,

维持缓解,预防复发二、一般治疗第五十三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三、营养支持治疗作用:补充营养不足、长期维持营养,有助于减轻IBD患者的炎症、控制疾病的活动性。有研究显示予CD患者要素饮食治疗,缓解率与皮质激素相似原因可能与避免了外源性致敏原刺激及下段肠道得以休息等有关对活动期IBD患者特别是中度及以上IBD患者予营养支持治疗,能口服者予胃肠内营养治疗第五十四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营养支持治疗方法胃肠内营养:病变较轻或病情严重采用TPN病情缓解、小肠功能适当恢复后应过渡到TEN

经口摄食不足以满足需要,胃肠又能耐受胃肠外营养:不能经口摄食者经口摄食不能满足需要者合并营养不良需手术治疗,术前术后需大量补充营养者第五十五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四、药物治疗(-)5-氨基水杨酸制剂

l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G合成、抑制白三烯B4、IL-1生成、清除氧自由基、抑制免疫反应等有关

l用于轻型、中型或重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已有缓解者第五十六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柳氮磺胺吡啶(SASP):

l口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经细菌分解为5-ASA与磺胺吡啶,5-ASA为主要有效成分,在结肠内发挥抗炎作用

l用法:3g-4g/d,无效者可增至6g,分4次口服。直肠炎者可用栓剂,剂量略小。3-4周病情缓解后可减量,维持量1-3g/d维持1-2年

l副作用:发生率10%-45%,磺胺吡啶所致。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皮疹和发热;较少见的包括贫血、溶血、表皮松解、胰腺炎、肺纤维化及精子减少等第五十七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新型水杨酸类药物:新型口服水杨酸类药物:用高分子材料膜包裹5-ASA微粒制成缓释片或控释片,口服后在近端小肠不被吸收,能到达远端小肠和结肠病变部位发挥药效。疗效与SASP相似,优点为副作用小,但价格较高。

pH依赖型制剂:小肠及结肠发挥作用,如Asacol,Claversal,Rowasa,Solofalk(1.5g/d=SASP3g/d)等;第五十八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2)微粒型:在整个肠道发挥作用,主要有颇得思安(Pentasa)(1.5g/d=SASP3g/d)3)以前体药形式存在:主要在结肠发挥作用,如奥沙拉嗪(olsalazine)、巴柳氮(balsalazide)等:与SASP具有相似的运转特点,用偶氮键结合5-ASA,在结肠内经细菌作用打断偶氮键释放出5-ASA第五十九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美沙拉嗪制剂药品制剂释放缓释AsacolEudragit-S包衣(甲基丙烯酸盐)pH>7时释放Claversal或Eudragit-L包衣pH>6时释放SalofalkRowasaEudragit-L100包衣pH>5时释放持续性释放

Pentasa乙基纤维素小颗粒随时间释放第六十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各种5-ASA制剂在消化道内大致的释放与分布部位第六十一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新型局部水杨酸类制剂

l灌肠剂:5-ASA、4-ASA

l栓剂:5-ASA(二)皮质类固醇:

l作用机制为非特异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

l

适用于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患者及重型活动期、暴发型第六十二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传统皮质类固醇:常用的皮质类固醇:强的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潜在的严重副作用,包括典型的柯兴征、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骨骼无菌性坏死、神经病及肌病第六十三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用法:轻、中型:强的松或强的松龙30-40mg/d口服,对病变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者,可用激素灌肠;重症:先予较大剂量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300mg/d或甲基强的松龙45-60mg/d,7-14天后改为强的松口服60m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减到一定量要维持一段时间,一般10mg/d左右。激素疗程多在半年左右。在减量过程中一旦复发,激素的用量要迅速提高到较大剂量在减激素过程中,为减少副作用及复发,可加用SASP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第六十四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新型皮质类固醇制剂:与皮质激素受体具有高亲和力,局部浓度高,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吸收后经肝脏首过清除迅速,循环中皮质醇浓度低,全身副作用少,疗效与传统皮质激素相似。

丁地去炎松(布地奈德,budesonide,BUD):l在传统糖皮质激素甾核的16和(或)17位引入脂溶性基团,与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高,局部作用的活性是二丙酸倍氯松的2倍、强的松龙的15倍、氢化可的松的200倍第六十五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l临床疗效灌肠:治疗远段UC可选择灌肠剂、直乙型选择泡沫剂、直肠型选择栓剂多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轻、中度远段UC使用BUD(2mg/100ml)QN×4周,临床症状缓解率77%,与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或5-ASA疗效相当,全身副作用小第六十六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口服:研究较少l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病变超过乙状结肠的中度活动期UC,新型BUD控释剂10mg/d与强的松龙40mg/d的疗效相当。副作用小。但该药在直乙结肠中的浓度低,对远段UC疗效差l用一种依赖pH释放的口服BUD9mg/d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的14例UC患者,6月后11例患者临床活动指数降低,并成功中断激素治疗;多项研究显示9mg/d是治疗活动期CD获得症状缓解的最小剂量,与强的松龙的疗效相当第六十七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维持治疗:口服:3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口服BUD控释剂6mg/d治疗手术后的CD患者,疗程1年,可延迟疾病的复发,无明显副作用灌肠:BUD灌肠(2mg/d)作为UC的维持治疗尚不理想,不能使远段UC患者维持缓解有待进一步研究第六十八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其他新型皮质类固醇制剂: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dipropionate):1mg保留灌肠的疗效与倍他米松5mg保留灌肠相似;巯氢可的松(tixocortalpivalate);间苯磺酸强的松(prednisonemetasulphobenzoate):

第六十九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三)、免疫抑制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患者。可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停用通过阻断淋巴细胞增殖、激活或效应而起作用,治疗IBD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潜在的副作用大,注意监测不良反应第七十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嘌呤类药物: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剂量硫唑嘌呤2mg/kg.d或6-巯基嘌呤1.5mg/kg.d作用缓慢,起效时间平均3个月主要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过敏反应、胰腺炎、感染等。血象的监测在开始用药时应每1-2周检查1次,以后每1-3月检查1次。第1年内每3-4月查1次肝功,以后4-6月复查1次维持治疗时间尚未统一,许多临床医生主张对应用本药缓解者继续维持用药1-2年甚至更长时间第七十一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甲氨蝶呤:临床应用较少口服25mg/w,或肌注25mg3次/w作用较大,复发率高,用于嘌呤类药物无效的病例主要副作用包括恶心、骨髓抑制、肝毒性等。在3-4月内每2-4周查1次血常规、肝功,以后每4周复查1次血常规,每4-6周查1次肝功第七十二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环胞菌素A:主要用于对皮质激素无反应的重症UC,治疗CD瘘管的复发率较高初始剂量为2-4mg/kg.d(静脉法)或8mg/kg.d(口服法),一般静脉应用1-2周后改为口服1-3月,不应超过6月一般在应用1-2周后显效,可使80%对静脉注射激素治疗无效的UC患者迅速缓解、推迟手术,但仍有半数病例最终需手术第七十三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作为作用较缓慢的嘌呤类药物的过渡药物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用药剂量应使血药浓度维持在251-350ng/ml。静滴时每日一次或多次查血药浓度和电解质,口服时每周一次即可潜在严重副作用,如肾损害、肝损害、低血压、多毛症、牙龈增生,偶有机会感染和癌变第七十四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FK506(Tacrolimus):

l是具有强效免疫抑制作用的大环内酯物,作用机制类似于环孢菌素,用于治疗顽固性IBD

l

疗效与环孢菌素相似,但毒性较小第七十五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四)、生物治疗药物

l主要基于免疫活性细胞、巨噬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中心地位,针对其分化、转录、表达中的关键步骤,在细胞的分子水平上进行干预,以达到消除炎症反应的目的

第七十六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的药物(1)TNF单克隆抗体

Infliximab:是鼠-人嵌合体TNF-的单克隆IgG1抗体,能有效而快速地中和TNF-,同时减少致炎细胞因子IL-1、IL-6和IFN-及抗ICAM-1。抑制TNF-可预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1和MMP-3的分泌,这些酶导致基质破裂和粘膜溃疡1998年5月美国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常规保守治疗无效及活动性瘘道形成中的中-重度CD第七十七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l一项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Infliximab对类固醇激素、6-MP耐药的CD患者效果良好,单次输注(10或20mg/d)在1周内可缓解80%活动期CD患者的症状。Infliximab单次输注效果短暂,不到25%的患者在3个月后仍能保持缓解lRutgeerts等予CD患者连续使用Infliximab44周,与安慰剂比较,得到显著较高的缓解率(52.9%比20%)。提示重复给药可得到较长期缓解第七十八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l一项随机、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明Infliximab可使CD患者瘘管团合。94例有腹部或肛周瘘管、病程3个月或以上的患者在第0、2、6周时随机输注5mg/kg或10mg/kg的Infliximab,以50%的瘘管保持闭合超过1个月定为治疗成功。该研究证明Infliximab愈合瘘管的疗效高于安慰剂。安慰剂组中仅13%瘘管完全闭合,而Infliximab组中有55%瘘管完全闭合。闭合期的中位值是治疗后3个月,仅12%患者在最后一次输注后8—16周发生新的脓肿第七十九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lInfliximab还可用于CD患者直肠结肠切除术后的会阴伤口、治疗效果不佳的直肠阴道瘘管、严重的食管CD和疗效差的肠袋炎的治疗l安全性评价:目前有超过770患者一年的随访资料,患者至少使用一个剂量的Infliximab,且70%的患者随访超过两年。副反应:76%。副反应均为轻度,包括腹痛、呕吐、恶心及发烧等非特异性症状。严重副作用见于4%的患者,包括肺炎、呼吸困难和皮疹第八十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与Infliximab输注相关的反应:约占5%一7%。主要为发烧、寒战和荨麻疹等非特异性症状。约1%患者有心肺反应,如胸痛、低血压、高血压和呼吸困难。与输注相关的副反应大多发生于第2次输注后迟发性过敏反应:发生于治疗后3-12天。但多数在1-5天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好转。输注反应在同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较少发生第八十一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无患者死亡报告。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的资料,使用Infliximab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与正常人群相仿。尚无对孕妇和儿童安全性的数据CDP571:是一种人化的TNF-单克隆抗体,是在临床使用的另一个抗TNF-IgG4对循环TNF-具有高亲和力,也能与膜TNF-结合在治疗后(5mg/kg)2周能显著降低CD活动指数、血沉和血清IL-1。临床效果似不如Infliximab第八十二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2)阻断TNF的产生/分泌己酮可可碱(Pentoxyfyline):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通过增加细胞内环磷腺苷(cAMP)浓度而干扰TNF转录。该药在体外试验对IBD有效,但在临床试验中尚未被证实

第八十三页,共九十三页,2022年,8月28日

沙利度胺(Thalidomide):该药能抑制TNF-的产生,抑制辅助Thl的活性及增加Th2细胞因子IL-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