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第一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点
凌启鸿2010年5月24日第二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定量原理
(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科学含义
“水稻要高产,技术要简化”是今后水稻栽培的方向,而目前生产上采用粗放的“傻瓜化”的栽培技术,是与高产背道而驰的。要解决技术简化与高产的矛盾,必需对技术实施科学的精确定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以“适宜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物化技术数量”,即“三适宜”上精确定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实际上它是我国创造的一种轻简实用的数字化栽培技术,是世界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个重大的革新。第三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水稻精确栽培的定量原理
1、水稻高产(增产)的基本途径:在保证获得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85-90%以上)和粒重。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适宜基本苗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之后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90%(粳稻)和70-80%(籼稻)。在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基础上,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主攻大穗,可以协调足穗与大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获得高产。这一高产途径,成为水稻密、肥、水调控技术定量的最主要的依据。第四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2、用水稻叶龄模式来精确定量最少作业次数、最佳作业时间。正确应用水稻叶龄模式,必须掌握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叶龄期和穗分化叶龄期这三个最关键的叶龄。
(1)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叶龄通式为:主茎伸长节间(n)5个以上、总叶龄(N)14片以上的品种,中小苗移栽时为N-n叶龄期,大苗移栽(8叶龄以上)时为N-n+1叶龄期。以四川16-17叶、5个伸长节间品种为例,17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中小苗移栽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7-5=12,应用符号表示。16叶、5个伸长节间品种,中小苗移栽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6-5=11,应用符号表示。高海拔地区有伸长节间数(n)4个,总叶龄(N)13叶的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N-n+1叶龄期为13-4+1=10。应用符号表示。121110第五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2)拔节期(第一节间伸长)的叶龄期通式为N-n+3叶龄期,或用n-2的倒数叶龄期表示。
例如17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期的叶龄为17-5+3=15;用n-2表示为5-2=3,即倒数第3叶出生期,17叶品种的倒3叶,即15叶,用符号表示。同理,例如16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拔节期的叶龄为14叶。
(3)穗分化叶龄期的叶龄通式概括为叶龄余数3.5(倒4叶后半期)—破口期,经历了穗分化的5个时期。叶龄余数3.5-3.0(倒4叶后半期)——苞分化期叶龄余数3.0-2.1(倒3叶出生)——枝梗分化期叶龄余数2.0-0.8(倒2叶到剑叶露尖)——颖花分化期叶龄余数0.8-0(剑叶抽出)——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裂期叶龄余数0-破口——花粉充实完成期15第六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4)将三个关键叶龄期汇成总表第七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3、高产群体若干生育的定量指标
高产群体各生育期主要形态生理指标按生育进程定量汇入图1,把它作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定量的依据,由此作出的技术定量,也就保证了群体的发展符合图1的要求,能使高产频频重演。第八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1)茎蘖动态的叶龄模式:群体应在N-n(或N-n+1)叶龄期之初够苗,以后要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在拔节叶龄期(N-n+3)达高峰苗期,高峰苗为预期穂数的倍(籼稻);此后分蘖逐渐下降,至抽穗期完成穂数,此时群体中存活的无效分蘖应在5%左右。
N-n叶龄期不能够苗,即使以后分蘖数猛增,仍不能保证足穗大穗。够苗过早,无效分蘖过多、封行早,成穗率低、穗小,也不易高产。
例如,2009年武进农科所高产方“武育粳23”17.5叶6个伸长节间,11.2叶期达到苗数20.8万/亩,14.0叶期高峰苗数25.6万,实际成穗数20.1万。成穗率78.5%,最终50亩实产验收875.9kg/亩。第九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2)群体叶色“黑黄”变化的叶龄模式①在有效分蘖期(N-n以前),为促进分蘖,群体叶色必须显“黑”,叶片的含氮率在3.5%左右(3%-4%),反映在叶片间叶色的深度上是顶4叶深于顶3叶(顶4﹥顶3)。
到了N-n(或N-n+1)叶龄期够苗时,叶色应开始褪淡(顶4=顶3),叶片含氮要下降为2.7%(粳稻)和2.5%(籼稻),可使无效分蘖的发生受到遏制。
顶4叶顶3叶顶1叶顶2叶顶3叶顶4叶图N-n叶期RSPAD与有效分蘖阶段分蘖发生率的关系第十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②到了无效分蘖期至拔节期,即N-n+1(或N-n+2)叶龄期至N-n+3叶龄期,为了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和第一节间伸长,群体叶色必须“落黄”,顶4叶要淡于顶3叶(顶4﹤顶3),叶片含氮率下降至2.5%以下,群体才能被有效控制,高峰苗少,通风透光条件好,碳素积累充足,为施氮肥攻大穗制造良好的条件。此期群体叶色若不能正常落黄,必然造成中期旺长,带来中后期生长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高产田旺长田顶4叶顶3叶顶4叶顶3叶<>图N-n叶期RSPAD与成穗率的关系第十一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例如,17叶6个伸长节间品种,落黄期在第12(心叶)叶期到14(心叶)叶期,具体落黄叶位是第9叶与第10叶对比—第11叶和第12叶对比。第9叶第10叶心叶12叶期心叶14叶期第12叶第11叶第十二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③到了促穗期,为了促进颖花分化攻取大穗,从倒2叶龄开始直至抽穗,叶色必须回升至显“黑”,顶4顶3叶色相等(顶4=顶3),叶片含氮率回升至2.7%(粳稻)和2.5%(籼稻)。碳氮代谢协调平衡,有利于壮杆大穗的形成。此期叶色如不能回升,则穗小、穗少(部分有效分蘖叶龄发生的分蘖,因缺肥而死亡)。此期如叶色过深(顶4﹥顶3),仍会造成茎叶徒长,结实率低,病虫害严重。
第十三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④抽穗后的25天左右期间,叶片仍应维持在2.7%(2.5%)的含氮率,使叶片保持旺盛的光合功能。以后下部叶片逐步衰老,至成熟期,植株仍能保持1-2片绿叶。第十四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3)严格掌握封行的叶龄期高产水稻籽粒产量的80-90%以上来源于抽穗后的光合产物,这个比例占得越多,籽粒产量也愈高。说明高产的获得是靠建造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其关键之一是把群体的封行期控制在叶龄余数为0的孕穗期。
高产田旺长田第十五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群体到了孕穗期还封不了行,说明群体过小,不能高产。但如封行过早,亦不能高产。因为过早封行,会使植株供应根系生长、茎基部节间充实和促进分蘖成穗的有机营养的中下部叶片过早被荫蔽而死,造成群体根量少,功能弱;茎充实度低;成穗率低及病害严重等不良弊端,进而限制了抽穗后群体光合生产力的提高。群体恰在孕穗期封行,一方面表明有足够的生长量,同时反应了拔节至抽穗期期间群体的透光度强,上下各叶功能正常,各部器官生长协调;到孕穗期全茎上下有与伸长节间数相等的绿叶数,能保证抽穗以后群体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第十六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三、几项关键技术的定量方法
(一)合理基本苗的确定基本苗的确定要符合恰于N-n(N-n+1)叶龄期够苗,确保穗数,并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的要求。据此设计了基本苗的计算公式:X(合理基本苗)=Y(每亩适宜穗数)/ES(单株成穗数)。式中Y是当地品种的适宜穗数;ES是单株成穗数,决定于从移栽(SN)后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或N-n+1)有几个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能产生的有效分蘖的理论值,及其分蘖发生率(r)。第十七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八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按照叶蘖同伸规则,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相应产生的有效分蘖理论值,列入表1。如从移栽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的有效分蘖叶龄数为5个,则从表1得知有效分蘖理论值为8个;如叶龄数为5.5个,则有效分蘖理论值应为(8+12)/2=10个。据江苏观察,大田分蘖发生率r值变动在。其中,籼型杂交稻健壮中大苗移栽一般在0.8左右,带土抛秧,小苗机插;粳稻健壮中大苗移栽一般在,带土抛秧,机插小苗。以上不同栽培方式如出现弱秧或超秧龄的r值分别相应地下降。第十九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1、小苗移栽基本苗的计算小苗移栽有塑盘穴播带土移栽(或抛秧)和机插等形式,移栽叶龄小(3叶1心~4叶1心),一般不带分蘖,单株成穗数决定于本田期的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分蘖发生率。(1)小苗移栽基本苗计算公式基本公式仍是X=Y/ESES=1(主茎)+(N–n–SN–bn–a)Cr代入基本公式:X=Y/[1+(N–n–SN–bn–a)Cr]式中SN为移栽叶龄,bn为移栽至始蘖的间隔叶龄,a值为在N-n叶龄前够苗的叶龄调节值,在0.5-1之间多数为1。第二十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小苗移栽基本苗计算实例①手插小苗A:2006年商城杂交中籼Y两优1号,17叶5个伸长节间,有效分蘖叶龄一般为12叶龄(17-5),够苗期叶龄该为12叶,小苗移栽最好提前至11.5叶够苗。2叶1心移栽,3.5叶龄开始分蘖(因稀播缺位只有1个),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有8个,可产生的分蘖理论值为27个,分蘖发生率一般可达0.85,可产生23个分蘖穗,连同主茎为24个。每亩适宜穗数为18万,需栽0.75万基本苗。则移栽规格可使用8寸×10寸方型,每亩0.75万丛,每丛栽插1棵种子苗。实施结果按期够苗,每亩18万穗,206粒/穗,6亩田实产达906kg/亩。2007年百亩8寸×10寸,验收产量达867kg/亩。当地习惯6寸×6寸,产量600kg/亩左右。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B:2004年南京农业大学在武进农科所进行中粳9746,15亩连片亩产800公斤超高产攻关试验。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1.5。该品种平均17.5叶,伸长节间6个,亩适宜穗数为21万(20~22万)。采用塑盘穴播,每穴1苗,于4.1叶龄期移栽。移栽后基本无缓苗期(bn=0),从移栽至有效分蘖叶龄期有7.4个有效分蘖叶龄期(a=0),r=0.85。公式计算如下:
X=21/[1+(17.5-6-4.1-0-0)c×0.85]=21/[1+(7.4)×c×0.85]=21/[1+(7.4)×2.9×0.85]=1.094万株/亩
实际栽插1.11万株/亩(9寸×6寸),大田的单株茎蘖动态与理论值十分吻合(上图)。攻关田不同叶龄期实际与理论单株茎蘖数比较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C:黑龙江庆安县高产创建片的百亩高产方,品种是东农428(N=12,n=4)目标产量800-900公斤。每亩穗数35万(525穗/m2),3.5叶采用穴播带土手栽,基本无缺位,有效分蘖叶龄4.5个(提前0.5叶够苗),有6.5个有效分蘖,分蘖发生率70%,单株能成4.5个分蘖穗,连同主茎为5.5个有效穗,35万穗需6.4万基本苗,每穴4苗,需栽1.6万穴(9×4.3寸)(24穴,96苗/m2)。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如,2006年扬州大学在姜堰进行的武粳15机插试验,N为17,n为6,SN为4,bn=2,a=1,适宜穗数为22万左右则:
X=22/[1+(17﹣6﹣4﹣2﹣1)C×0.6]=22/[1+(4)C×0.6]=22/[1+4×1.25×0.6]=5.5万株/亩
②机插小苗机插小苗4叶期移栽,一般7叶期才开始分蘖,所以bn值为2;5个以上伸长节间品种的a值为1;17叶5-6个伸长节间品种,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一般可达4-5个,分蘖发生率r,在播种量适宜,秧龄适当(18~20天)的情况下,可以达到60-70%左右。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③抛秧单季稻总叶龄多数16-17个,杂交籼稻5个伸长节间,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1或12叶,高产田要求提前0.5个叶龄够苗,够苗期应分别在10.5和11.5。粳稻6个伸长节间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0或11叶,高产田要求提前0.5个叶龄够苗,够苗期应分别在9.5和10.5。如4叶期抛秧,5叶期开始分蘖,籼稻至够苗期分别有6.5个和7.5个有效分蘖叶龄,有效分蘖理论值分别为15、23个。按分蘖发生率0.8计算,单株分蘖穗12及18.4个,加上主茎为13及19.4个。以每亩适宜穗数18万计,每亩只需抛1.4万或0.93万苗。粳稻至够苗期分别有5.5个和6.5个有效分蘖叶龄,有效分蘖理论值分别为10、15个。按分蘖发生率0.8计算,单株分蘖穗8及12个,加上主茎为9及13个。以每亩适宜穗数22万计,每亩需抛2.44万和1.7万苗。按每穴平均苗数计算抛栽盘数。如352孔/盘,缺穴率30%,每孔成2苗,则籼稻每亩抛20—28盘;粳稻每亩抛35—50盘。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2、中大苗移栽的基本苗计算(1)计算公式中大苗移栽后的单株成穗数包括主茎和秧田分蘖移入本田后其本身成穗与它们产生的有效分蘖穗。①主茎移栽后在大田的有效分蘖叶龄数为N-n-SN-1(植伤缺位)-a,其发生有效分蘖的理论值为(N-n-SN-1-a)C。②秧田分蘖中3叶以上的大蘖(t1)在本田期的有效分蘖发生数可视同主茎,为:t1(N-n-SN-1-a)C。如此,主茎和3叶以上蘖在本田期的有效分蘖理论值为(1+t1)(N-n-SN-1-a)C。③秧田分蘖中2叶以下小蘖(t2),移栽后易死亡,若存活下来,二次有效分蘖发生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予计算,因此它们的实际成穗数决定于存活率(r2),即t2r2。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④中大苗本田期的单株实际成穗数为:ES=(1+t1)+[(1+t1)(N-n-SN-(1-a)Cr1)]+t2r2=(1+t1)[(1+(N-n-SN-(1-a)Cr1]+t2r2⑤中大苗基本苗计算公式为:
X=Y/(c1+t1)[1+(N-n-SN-1-a)Cr1])+t2r2必须指出,在大苗移栽时,往往利用N-n+1叶龄期的动摇分蘖成穗,调节值a为(-a)。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中大苗公式计算的实例:
①中苗移栽实例
2008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在四川郫县进行了中秧龄杂交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试验示范,品种为川香9838,适宜穗数每亩17万,目标产量750公斤。该品种17叶,5个伸长节间。预期购苗叶龄期(N-n-0.5)=17-5-0.5=11.5,6叶期移栽,有1.0叶分蘖缺位,大田有效分蘖叶龄数11.5-6-1.0=4.5,查单株成穗数与有效分蘖叶龄余数关系对照表,主茎可产生6.5个有效分蘖理论值,按发生率85%计算,有效分蘖穗数=6.5×0.85=5.5,连同主茎穗,共计6.5个有效穗。秧田期平均带一个3叶以上大分蘖,本田期分蘖发生数与主茎相同。这样,一个种子苗在本田期可生长2×6.5=13个有效分蘖。因此:栽插种子苗数=18万穗/13=1.5万苗/亩移栽规格8寸×10寸,每亩0.75万丛,每丛栽插2.0棵种子苗。实施结果基本达到预期穗数。实际产量达到817kg/亩。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中大苗公式计算的实例:②大苗移栽实例
2009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在四川广汉进行了大秧龄杂交稻精确定量栽培高产试验示范,品种为川香优727,适宜穗数每亩17万,目标产量700公斤。该品种17叶,5个伸长节间。有效分蘖临界叶临期(N-n+0.5)=17-5+0.5=12.5,8.0叶移栽,1个叶位分蘖缺位,大田有效分蘖叶龄数12.5-8-1.0=3.5,查单株成穗数与有效分蘖叶龄余数关系对照表,主茎可产生4个有效分蘖理论值,按发生率70%计算,有效分蘖穗数=4×0.70=2.8,连同主茎穗,共计3.8穗。秧苗带3叶以上分蘖2个,本田分蘖和主茎一致,因此,每种子苗可发生3.8×3=11个有效穗。因此:栽插种子苗数=17万穗/11=1.6万苗/亩移栽规格7×10寸,每亩0.85万丛,每丛栽插平均2.0棵种子苗。实施结果有效穗数16.8万/亩,实产验收739.9kg/亩。解决了大苗难高产的问题。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3、直播稻基本苗公式
(1)直播稻基本苗计算公式X=Y/[1+(N-n-bn-a)Cr]上式中没有SN这一参数。bn是指始蘖叶龄减1(如5叶期始蘖,bn=5-1=4)。水稻在直播条件下,由于大田苗期营养条件不足,直播苗一般要到5叶以后才开始分蘖,bn值取4,具有普遍意义。直播稻的够苗叶龄,和机插小苗一样,一般要较N-n提前一个叶龄,a值取1。这样直播稻的单株成穗数ES=1+(N-n-4-1)Cr。第三十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直播稻基本苗计算的实例例如:17叶6个伸长节间的中粳稻,直播稻一般提前一个叶龄够苗,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应控制在第10叶(17-6-1=10),5叶期开始分蘖,到第10叶期应该有6个有效分蘖叶位,C值等于2,12个有效分蘖。按照分蘖发生率0.7、0.8、0.9计算,单株成穗数分别为8.4、9.6和10.8,如该品种适宜穗数为每亩22万,则适宜基本苗数分别为:2.6、2.3和2.04万。按种子千粒重,发芽率(一般为90%),秧田成苗率(一般为80%),计算出每亩用种量,所得结果用种量很少,一般为1公斤左右。所以目前用种量过多成为影响直播稻生产的主要原因,直播稻只要基本苗计算合理,分布均匀,也可以获得高产。因此要积极研制精量播种机。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4、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在基本苗确定后,把方形栽插(如6寸×6寸)改为宽行窄株(如9寸×4寸),可以推迟封行日期。有利于改善拔节到抽穗期的透光条件,能够增加穗数,促进大穗;还有延缓中下部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结实率和粒重的作用,可以显著增加产量。表不同株行距和肥料运筹对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抛秧稻没有行向,后期通风透光性相对较差。在基本苗合理计算基础上,保证有效叶龄期够苗,高峰苗达有效穗数的1.4倍左右,在拔节期明显落黄,这样就能保证拔节至抽穗期群体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获得高产。从长远观点看,机插稻是方向。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二)施肥的合理定量施肥的合理定量要解决在获得一定稻谷产量条件下的氮、磷、钾肥料的适宜用量,分次施用的适宜时间和适宜分配比例等三个主要问题。1、关于三要素适宜总量的确定首先要明确三者的合理配比,以往的研究已经明确。高产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一般为1:0.45:1-1.2,常作为施肥比例的参数。但不同土壤的氮、磷、钾有效供应量不同,实际施用比例应有不同。农业部推荐用测土配方试验(包括“3414”法)来确定当地的三要素施用的合理比例。首先,要把“3414”中产量最高处理的三要素比例作为适宜的施用比例。其次,三要素中,磷、钾施用数量对产量影响的差异,远不如氮素明显。因此,可通过确定氮素的适宜用量后,再按三要素合理比例,确定磷钾的适宜用量。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关于氮肥施用的定量(1)适宜总量的确定用斯坦福(stanford)的差值法公式,氮肥的施用总量应为:N(kg/亩)=目标产量的吸N量(kg/亩)—土壤供N量(kg/亩)N肥当季利用率(%)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①目标产量的需N量可用高产水稻每百公斤产量的需N量求得。各地高产田百公斤需氮量是不同的,因此应对当地的高产田实际吸氮量进行测定。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②土壤的供N量,可用不施氮空白的稻谷产量(基础产量)及其百公斤稻谷的需N量求的。基础产量与百公斤稻谷需氮量的关系
各地可根据土类设置足够数量的空白区,找出基础产量和土壤供N量之间的回归关系。也可以采用当地测土配方施肥空白区的数据。以江苏泰兴高砂土和昆山粘土为例,随着基础产量的上升,百公斤稻谷的需N量亦因之上升,土壤的供N量亦相应递增。在同一个地点,这种变化关系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可以用基础产量估算出该方田的土壤供N量的近似值,应用起来较为方便。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③关于氮肥的当季利用率。首先要测定高产田的当季利用率。以2007年在贵州对黔两优58号测定为例:
单位:公斤
产量吸氮量百公斤吸氮量来自肥料氮施氮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基蘖肥:穗肥高产田746.713.01.747.4616.046.6%5.5:4.5无N区413.35.541.34
用同样的方法对所有高产田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同一个地点,只要注意氮肥不要过多、施肥方法上防止逸失,合理调整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实行合理的“前氮后移”,完全有把握把氮肥的当季利用率提高到40-45%,甚至更高,达到节肥高效高产的目的。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基蘖肥与穗肥之比对氮素当季利用率的影响1-6分别代表2:8、3:7、4:6、5:5、6:4、7:3根据作者等在江苏、云南、贵州等省设置的N素化肥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8:2,7:3,6:4,5:5,4:6,3:7)的数十组专题试验,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均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6:4~5:5的产量最高,N肥的当季利用率可高达40~45%。4个伸长节间的双季稻品种,以7:3~6:4的产量最高(以6.5:3.5作为通用比例),N肥的当季利用率高达40~46%。故把N肥当季利用率42.5%左右(40%~45%)作为确定适宜施N总量的计算参数,说明高产施氮前后比例必须合理。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施氮总量计算和前后合理比例应用实例
①2006年,南农大在云南永胜涛源作单季杂交稻籼协优107超高产(1300kg/亩)攻关试验。根据2005年在当地亩产1150公斤高产田已经获得的资料,百公斤稻谷需N量为1.75公斤,1300公斤总吸N量为22.8公斤;基础产量一般为700公斤,百公斤需N量为1.43公斤,土壤供N10公斤,N肥当季利用率设42.5%。每亩施N总量为:
X=(22.8-10)/0.425=29.41公斤基蘖肥和穗肥分配比例为5:5,各15公斤。成熟期对群体进行测定,每亩吸N量23Kg,土壤供N量9.63Kg,氮素吸收利用率达44%,这三项均和设计十分吻合。实产验收1287kg/亩。第四十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②2008年南农大在郫县进行川香9838,目标产量750的攻关试验氮肥设计方案:生产750公斤籽粒需氮量为7.5×1.8=13.5公斤。基础产量500公斤/亩,土壤当季供氮量=5.00×1.6=8.0公斤。肥料当季利用率按0.425计,氮肥总用量=(13.5-8)/0.425=13公斤纯氮。按照基蘖肥氮:穗肥氮=6:4比例施用肥料。倒4叶期叶色过黄,看苗增加穗肥2.5kg,促进大穗,每穗粒数由计划的180增加倒200粒以上,弥补穗数的不足。经验收,该试验田亩产达817公斤。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③2009年贵州遵义县苟江镇天明村委会准两优527大苗(9叶期)移栽精确施氮计算实例:30-50亩连片种植,目标产量900kg/亩。生产900公斤籽粒需氮量9.0×1.8=16.2公斤。基础产量500公斤/亩,土壤当季供氮量=5×1.8=9.0公斤。肥料当季利用率按0.425计,氮肥总用量=()/0.425=17kg。8-9叶大苗,每亩大田秧苗本身带氮1公斤,实际需要施肥用氮16公斤纯氮。因为大苗移栽本田期有效分蘖叶龄少,必须进一步降低基蘖氮肥用量,氮肥前后比例设为4.5:5.5。基蘖肥施氮7.2公斤,穗肥氮8.8公斤。实施结果实产验收高产达946kg/亩。表明大苗移栽进一步调整前后肥比例是有利于高产的。以往大苗移栽往往采用重攻基蘖肥的栽培方法,是不合理的低产施肥方法。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3、“前氮后移”的增产原理(1)基蘖肥主要为有效分蘖发生提供养分需要,高产田吸氮一般只占当季施氮量的30%左右,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够苗后,土壤供N应减弱,促使群体叶色落“黄”,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有效控制叶片伸长,推迟封行,改善拔节至抽穗期群体的受光条件,为长穗期攻取大穗和提高成穗率创造良好条件。如果基蘖肥的N肥比例过大,到了无效分蘖期叶色不能正常落“黄”,造成中期的旺长,封行大为提前,中、下部叶片严重荫蔽,高产群体被破坏,将带来成穗率骤降,根、茎发育不良,病害严重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基蘖肥N素吸收利用率低,一般只有20%左右,施用越多,利用率越低,适当减少施用比例,可以提高N肥当季利用率。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穗肥的作用。拔节至抽穗期高产田吸氮量占一生吸氮量的50%左右,在中期落黄的基础上施用穗肥,不仅能显著促进大穗的形成,而且可促进动摇分蘖成穗,保证足穗;穗肥的单位生产效率是最高的,是水稻一生中最高效的施肥期60~70%,提高穗肥施用比例,是夺取高产的关键增产措施。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3)前N后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增产技术。各地设置的前氮后移与当地习惯施肥对比试验,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均可取得穗数稳定、成穗率高,穗型明显增大的的显著增产效果。
2006年贵州在4个地区,设置6:4与8:2对比试验34对(施N12~14kg/亩),均以前N后移的产量高,增产13.69~23.17%。
2008年云南在不同地区设置5:5对8:2的对比试验5个,前N后移的平均增产10%以上(2.1~19.3%)。在双季稻地区和东北稻区都有同样的结果。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4、合理施N技术(1)基蘖肥的施用①基蘖肥的比例表土耕作植稻,基肥一般应占基蘖肥总量的70-80%,分蘖肥20-30%,以减少N素损失。采用免耕抛秧,基肥施于土表容易损失,设计的基蘖肥比例为基肥占基蘖肥总量的40%,分蘖肥占60%。机栽小苗移栽后吸肥能力低,基肥占基蘖肥总量的20-30%为宜,70-80%集中在新根发生后做分蘖肥用。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②施用时间
基肥在整地时施入土中,部分用做面肥。分蘖肥在秧苗长出新根后及早施用,一般在移栽后1个叶龄施用,小苗机插的在移栽后长出第2、第3叶龄时分1或2次集中施用。分蘖肥一般在前期施用1次,切忌在分蘖中后期施肥,以免导致无效分蘖期旺长,群体不能正常落“黄”。如遇分蘖后期群体不足,宁可通过穗肥补救,也不能在分蘖后期补肥。17叶左右的中稻品种,长秧龄(8-9叶)移栽时,因移栽后离“落黄”期很近(3-4个叶龄),故分蘖肥应提早做面肥施用,以保证无效分蘖期正常落黄。11叶的生育期极短的品种,分蘖肥也应当做面肥施用,原理同上。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穗肥精确施用与调节①群体苗情正常5个伸长节间品种,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够苗后叶色开始褪淡落黄,可按原设计的穗肥总量,分促花肥(倒4叶露尖)、保花肥(倒2叶露尖)两次施用。促花肥占穗肥总量的60-70%,保花肥占30-40%。基蘖肥与穗肥比例穗肥施用比例穗数
(万/亩)每穗粒数(粒)结实率
(%)千粒重(g)实产
(kg/亩)成穗率(%)4:6倒5、倒318.99222.967.524.86701.7979.90倒4、倒218.67244.064.724.47725.3981.97倒3、倒117.48220.567.625.72691.2980.055:5倒5、倒318.55226.169.224.97718.5380.64倒4、倒217.63252.067.525.00745.4582.64倒3、倒117.05234.669.326.30723.4081.036:4倒5、倒318.58229.968.425.03727.5781.97倒4、倒217.71258.667.124.73757.1585.95倒3、倒117.50249.565.425.90735.1983.45不同叶龄施用穗肥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因为穗肥比例较5个伸长节间的小,所以穗肥以倒3叶露尖1次施用为宜。施用穗肥,田间不宜保持水层,以湿润或浅水为好,施后第2天,肥料即被土壤吸收,再灌浅水层,有利提高肥效。②群体不足,或叶色落黄较早在N-n(4个节间品种N-n+1)叶龄期不够苗,或群体落黄早,出现在N-n叶龄期(或N-n+1叶龄期)。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应提早在倒5叶露尖开始施穗肥,并于倒4叶,倒2叶分三次施用,氮肥数量比原计划增加10%左右,三次的比例为3:4:3。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遇此情况,可提前在倒4叶施用穗肥,倒2叶施保花肥;施穗肥总量可增加5-10%,促花、保花肥的比例以7:3为宜。③群体过大,叶色过深如N-n叶龄期以后顶4叶>顶3叶,穗肥一定要推迟到群体叶色落黄后才能施用,只要施一次,数量要减少。第五十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三)精确灌溉技术1、活棵分蘖阶段(1)中大苗移栽的,移入大田后需要水层护理。浅水勤灌。(2)小苗移栽的,移栽后的水分管理应以通氧促根为主。在南方稻区,机插稻一般不宜建立水层,宜采用湿润灌溉方式,待长出一个叶龄发根活棵后,断水露田,进一步促进发根,待长出第二片叶时,才采用浅水层结合断水露田的方式。穴盘育苗抛秧的发根力强,移栽后阴天可不上水,晴天上薄水。2-3日后断水落干促进扎根,活棵后浅水勤灌。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控制无效分蘖的搁田技术(1)精确确定搁田时间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必须在它发生前2个叶龄提早搁田。例如欲控制N-n+1叶位无效分蘖的发生,必须提前在N-n-1叶龄期当群体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左右时断水搁田。母茎顺序N-3N-2N-1NN+1分蘖芽叶数心叶抽出3幼1基2幼1基1幼1基分蘖芽原基分蘖芽长度1.2—4.50.2—0.450.02—0.03对环境敏感程度不敏感敏感期不太敏感分蘖芽生长状况生长期停滞期缓慢生长期搁田对主茎不同叶龄期分蘖芽生长的影响
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2)搁田的标准土壤的形态以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为度;稻株形态以叶色落黄为主要指标,在基蘖肥用量合理时,往往搁田一、二次即可达到目的。在多雨地区,搁田常需排水,但在少雨地区,可通过计划灌水来实施,灌一次水,待进入N-n-1叶龄时,田间恰好断水。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3、长穗期浅湿交替的灌水技术
水稻长穗期(枝梗分化期到抽穗)既是地上部生长最旺盛、生理需水最最旺盛的时期;又是水稻一生中根系生长发展的高峰期。既要有足够的灌水量满足稻株生长的需要,又要满足土壤通气对根系生长的需要。浅湿交替的灌溉技术,一方面满足了水稻生理需水的要求,同时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和代谢活力,增加了根系中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从而促进了大穗的形成。
品种处理Z+ZR(pmol/ml)根系氧化力(μgα-Nag-1FWh-1)NR活性(μmolNO2-g-1FWh-1)每穗颖花数武育粳3号长期水层8.9b98.6b0.414b94.5b干湿交替14.6a189.6a1.32a101.6a缺水6.3c102.8b0.37b87.5c扬稻6号长期水层7.8b87.8b0.45b146.9b干湿交替15.7a174.6a1.52a158.7a缺水5.4c93.2b0.43b137.8c长穗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浓度、根系氧化力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抽穗期每穗颖花数的影响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浅湿交替灌溉方法:长穗期田间经常处于无水层状态,灌2-3㎝水,待水落干后数日(3-5日),再灌2-3㎝,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浅水层与湿润交替的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能使土壤板实而不软浮,有利于防止倒伏。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4、结实期采用浅湿交替的灌溉方式,能显著提高根系的活力和稻株的光合功能,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和长期灌水的比较)。同时能提高品质。品种处理穗数/m2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产量(g/m2)武育粳3号长期水层350.8a96.8a93.7a26.1b830.5b干湿交替349.6a97.2a96.5a27.5a901.8a缺水352.2a95.4a87.6b24.8c729.9c扬稻6号长期水层280.4a150.2a84.6b26.5b957.7b干湿交替282.6a148.9a90.2a27.7a1051.4a缺水279.3a152.1a78.6c26.1b871.5c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品种处理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武育粳3号长期水层83.9b75.6b62.8b干湿交替87.1a77.6a64.1a缺水81.2c74.2c58.4c扬稻6号长期水层77.5b69.3b56.3b干湿交替79.8a71.2a58.9a缺水74.2c65.8c52.5c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米碾米品质的影响
品种处理粒长(mm)粒宽(W)(mm)粒长/粒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武育粳3号长期水层4.81a3.01a1.60b0.72b70.6b10.9b干湿交替4.85a3.08a1.57c0.79a62.3c6.7c缺水4.80a2.92ba1.64a0.68c84.3a15.9a扬稻6号长期水层6.87a2.33a2.95b0.90b33.6b8.3b干湿交替6.88a2.34a2.94b0.94a17.8c4.8c缺水6.53b2.18b2.99a0.82c42.9a13.2a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四、积极推广、发展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为迅速提高水稻大面积单产作贡献(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揭示了水稻高产的生长规律和高产栽培技术调控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的指标意义。2009年在20个省(市、自治区)的147个示范片(31.3万亩)上,与当地栽培技术对比,全部增产、无一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填空、简答题)
- 绿化cad全套课程设计
- 福建师范大学《笔译(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中医药大学《高级健康评估》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学院毕业生实习总结范文(3篇)
- 房屋短期租赁合同范本(30篇)
- LAS195319-生命科学试剂-MCE
- L-739758-生命科学试剂-MCE
- KU-0058684-生命科学试剂-MCE
-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土方协议
- (完整版)机房安全检查表
- 信息资源建设-习题集(含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0015英语(二)试题
- (正式版)JBT 14660-2024 额定电压6kV到30kV地下掘进设备用橡皮绝缘软电缆
- 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北京卷)(含答案)
- 小学生航模知识讲座
- 国家标准宣贯培训
- 择校升学规划方案
- 2023年度省综合专家库评标专家继续教育培训考试试题(三套)
- 筋伤的护理措施
- join-in小学英语3-6年级英语单词默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