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中考五模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蓦然(mù)翘首(qiào)濒临(bīn)坦荡如砥(dǐ)B.两栖(qī)推搡(rǎng)诡谲(jué)吹毛求疵(cī)C.缄默(jiān)拘泥(nì)行头(xíng)殚精竭虑(dān)D.荣膺(yīng)怯懦(ruò)寒噤(jìn)怒不可遏(hè)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②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③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④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⑤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⑥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③②⑥⑤C.④①③②⑥⑤D.④③②①⑥⑤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能力有___________,水平有___________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下,输赢都是正常的。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我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_______,_________”诚哉斯言。A.大小高低怕不丢人输才丢人B.高低大小输不丢人怕才丢人C.高低大小怕不丢人输才丢人D.大小高低输不丢人怕才丢人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北省戏剧节参演剧目《风雨同行》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讴歌了党和国家社保的惠民政策,得到观众一致好评。B.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C.读书最重要的是在读中思考,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不能“读死书”。D.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微信支付(https://)是腾讯集团旗下中国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直致力于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安全、便捷、专业的在线支付服务。以“微信支付,不止支付”为核心理念,为个人用户创造了多种便民服务和应用场景,为各类企业以及小微商户提供专业的收款能力,运营能力,资金结算解决方案,以及安全保障。企业、商品、门店、用户已经通过微信连在了一起,让智慧生活,变成了现实。以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至今已覆盖数百万门店、30多个行业,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来看病、购物、吃饭、旅游、交水电费等,微信支付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支付自2013年8月正式上线以来,从支付开始,逐步深入生活,成为新商业价值的牵引器。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第一次爆发;2014年1月,微信支付与滴滴合作引爆打车市场;2014年3月,微信支付向商户全面开放;2014年8月,微信支付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发布;201年春节,微信春晚“摇一摇”,向全国人民发放5亿现金红包;201年9月,微信支付面向服务商全面开放;201年11月,正式开放跨境支付能力;202年4月,推出微信支付星火计划,扶持服务商成长;202年9月,“微信买单”功能上线,零门槛接入,帮助中小商户甩掉技术包袱;202年12月,腾讯移动支付月活跃账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203年7月3日,微信支付上线全新微信支付境外开放平台,降低境外商户接入门槛;204年6月,腾讯移动支付业务活跃账户已逾8亿。材料二:对于“微信支付”部分调查结果如下:你使用微信支付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方便快捷4241.58%新鲜事物有好奇心3837.62%亲朋好友的推荐3837.62%优惠活动3231.6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1您认为微信支付能否保障您的隐私安全[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完全能够保障32.83%基本能够保障5554.46%基本不能保障2322.77%完全不能保障65.9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1您认为微信支付的客户会越来越多吗[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会6867.33%不会3332.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1材料三:支付场景不断丰富,持续培养用户习惯“微信智慧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了对日常生活场景的全覆盖,是商家获得下一单生意的起点。零售、餐饮等高频消费行业成为用户习惯培养的重要切口。从微信支付日、微信支付美食日、到无现金日,微信支付团队集合实体门店商家,以体验带动消费回归线下,激活了传统线下实体商业。社交支付融入生活,发展成特有文化社交属性带动了微信支付的持续增长,从微信红包“逢节必涨”可以看出,微信红包已经不仅是“春节”独有的亮点,每逢节日发微信红包已经逐渐成为用户习惯和文化现象。坚持极致开放原则,推动生态式发展微信智慧工坊发布了“支付+会员”解决方案,输出商业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商家,让第三方、商家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微信支付的生态构建中,是近年来微信支付在各行各业井喷式增长的重要助推因素。微信支付给自己归纳了四大价值,分别是“社交支付”、“便捷交易”、“产业升级”、“生态激活”。从一开始,它的野心,早就超出支付本身。1.什么是微信支付?2.微信支付有哪些优点?3.开服装店的张阿姨,如何用微信支付业务来吸引顾客,请你给她提几条建议。4.结合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以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至今已覆盖数百万门店、各行各业,微信支付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B.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第一次爆发;201年春节,微信春晚“摇一摇”,向全国人民发放5亿现金红包;每逢节日发微信红包已经逐渐成为用户习惯和文化现象。C.虽然有“微信支付日”“微信支付美食日”“无现金日”等活动,对激活传统线下实体商业并无帮助。D.文中接受调查的大部分人认为微信支付的客户会越来越多,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微信支付能够保障隐私安全,因此,我们可以放心使用微信支付,而不需要任何保障措施。7.默写。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若待上林花似锦,_____________。(杨巨源《城东早春》)_____________,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种面对“淡定与从容”,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襟。(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8.名著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A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B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B惶恐,伏地请罪;A忿怒,拔剑欲杀B。正是:万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难与命争衡。本段文字中A是_______(人名),B是_______(人名),故事内容是诸葛亮想祈禳北斗星,希望延续生命,但不幸失败,原著回目是“上方谷司马受困,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内容补全题目)。《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此书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采用_________手法“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读书卡。我读中外名著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①_____国籍前苏联主人公②_____主人公的精神品质③_____二、阅读9.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唐中宗时作者从长安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写于当时流放途中。1.品析第三句中的“窜”字的妙处。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10.魏王问张旄曰:“吾欲与秦攻韩,何如?”张旄对曰:“韩且坐而胥①亡乎?且割而从天下乎?”王曰:“韩且割而从天下”张旄曰:“韩怨魏乎?怨秦乎?”王曰:“怨魏。”张旄曰:“韩强秦乎?强魏乎?”王曰:“强秦。”张旄曰:“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王曰:“韩将割而从其所强,与其所不怨。”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①胥:等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与秦攻韩/选贤与能B.韩且坐而胥亡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韩强秦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韩将割而从其所强/旦日,客从外来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3.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请根据选文说说“魏王”究竟自己知道什么?“张旄”又是怎样让“魏王”自知的?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①如今,在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的社会中,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习惯于抓住一切空当刷刷手机,以为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知晓天下事。②可惜的是,由于手机上接收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很多人没有时间去仔细探究信息的内涵,甚至连辨别真假的功夫都没有,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渐渐地,有些人发觉自己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③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或许,读书能够破解。④读书使人专注。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沉醉其中,在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花轿快到家时,忽然发现新郎不见踪影,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早已忘却了今日是自己的大喜之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可见,读书能够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当你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你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眼下的文字在这安定思绪的作用下与记忆中的事物结合碰撞,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开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此时、此刻、此地,只有你与书。⑤读书促人思考。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视觉性强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说,书籍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个故事脉络变得清晰,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下一情景的出现。读者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⑥耐心的思索、独立的思考、清晰的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是一种情怀,更是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尤其对于长期居于网络世界中的年轻人而言,十分需要读书这一份情怀,这一剂良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三段能不能删掉?为什么?3.第五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4.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材料一:当你读书时,你能聆听到一些高贵灵魂的自言自语,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材料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用到读书上,就是“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12.议论文阅读母语是教育的起点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A.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B.文化是一种教养。C.母语是教育的起点。D.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2.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坚决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B.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C.作者号召我们要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D.作者善于引用,巧妙分析,使文章富有文化底蕴。3.文章第③段和第④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13.阅读《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一文,完成后面小题①今年故宫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非常火爆,一票难求。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恒久魅力,也让人们为传统文化焕发新姿而感到振奋。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当下,如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②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通过越来越多样的形式融通古今,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经过多轮富有创造力的探索改造,在许多人眼中,它已不再只是那个坐落在北京城中轴线上72万平方米的皇家庭院。不止如此,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今,说起我们与诗歌书信最近的一次重逢,自然会想到《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一档档文化节目。正是在一次次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中,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如沐春风的亲切感、新鲜感和满足感,也让传统文化自身更加具有“时代感”。③有人说,故宫等传统文化符号的炼成并非偶然,是因为它很好地契合了中国人对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之情,激发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事实上,回顾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我们的发展有过高峰也有过低潮,前进的道路有过平坦也有过坎坷,但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始终未曾改变。④事实证明,一些文化创意类产品之所以受到广泛认可,追根溯源就在于,它们真正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所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只有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群众,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走进人们心中;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成为我们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②段先总述__________的现象,然后列举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事实具体阐释,最后强调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述14.参照划线句子的结构,仿写一句话,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片叶子里,都有森林的色彩。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四、写作15.作文认真地观察生活,体会其中的意义和乐趣,这就是“品味”。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书一文,都会使你有所领悟。只要你认真去观察,细心去品味,就会发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件事的深刻意义;就会发现自然景物也蕴涵着人生道理,一书一文都会使你获得享受或启迪……请你以“品味”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C【解析】

C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A蓦然(mò),翘首(qiáo)。B推搡(sǎng)。D怯懦(nuò),怒不可遏(è)。2、D【解析】试题分析:句子衔接、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这就好比给梁山好汉排座次,需要较强的技巧性。也就是说,只要同学们能掌握一定的实战技法,作答此类试题也并不是很难。先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这里主要描写的是父亲早起踏黄泥的情景,再结合答案特点,能确定④为首句。①③句比较,①句中“父亲浮在雾里”,说明我已经起来,这是自己眼前之景。而③句才交代自己起床,显然应该在①句前面。这样基本确定应该选择D项。3、A【解析】

B.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C.搭配不当、把“反映”改为“反响”。D.减少不能用倍数,把“一倍”改为“一半”。故选A。4、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词义和语境分析D项最恰当。“水平”只能和“高低”搭配,不能用“大小”修饰;从前文的“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意思来看,语段强调的是“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故填“输不丢人怕才丢人”。5、B【解析】

温文尔雅,意思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B句用来形容“央视节目”不恰当,使用有误。6、1.微信支付是腾讯集团旗下中国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直致力于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安全、便捷、专业的在线支付服务。2.①结账交易方便快捷;②微信支付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智慧生活,变成了现实;③发展社交生活,成为特有文化;④有利于产业升级、生态激活。3.示例:①可以借助微信支付推广通过微信红包的形式积攒用户群,可以给用户发红包;②微信支付后立即成为会员,参与各项优惠活动;③可以设立微信支付公众号,在平台上推出新品,推介相关知识,或针对顾客反馈的意见对服务进行改善。4.B【解析】1.考查对“微信支付”概念的把握。通读文章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并提取是作答的关键。如可提取材料一“微信支付(https://)是腾讯集团旗下中国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一直致力于为用户和企业提供安全、便捷、专业的在线支付服务”一句整理即可。2.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如可分析材料一“为各类企业以及小微商户提供专业的收款能力,运营能力,资金结算解决方案,以及安全保障……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来看病、购物、吃饭、旅游、交水电费等,微信支付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材料三“社交支付融入生活,发展成特有文化”“坚持极致开放原则,推动生态式发展”“微信支付给自己归纳了四大价值,分别是‘社交支付’、‘便捷交易’、‘产业升级’、‘生态激活’”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3.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给开服装店的张阿姨提建议。告知张阿姨在做生意时如何用微信支付业务来吸引顾客。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所提建议合理即可。如通过微信红包的形式积攒用户群,设立微信支付公众号,在平台上推出新品等。4.A“各行各业”错。原句是“以微信支付为核心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至今已覆盖数百万门店、30多个行业,用户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来看病、购物、吃饭、旅游、交水电费等,微信支付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30多个行业”代表不了“各行各业”。C“对激活传统线下实体商业并无帮助”错。原句是“从微信支付日、微信支付美食日、到无现金日,微信支付团队集合实体门店商家,以体验带动消费回归线下,激活了传统线下实体商业”。D“不需要任何保障措施”错。微信支付也需要安规操作,否则也是有风险的。7、(1)草色遥看近却无(2)惟有绿荷红菡萏(3)落红不是无情物(4)出门俱是看花人(5)世事洞明皆学问(6)淡妆浓抹总相宜(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遥、菡萏、俱、淡妆浓抹、己”等字词容易写错。8、(1)姜维魏延五丈原诸葛亮禳星(2)吴敬梓,讽刺(3)⑴奥斯特洛夫斯基或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⑵保尔或保尔·柯察金⑶示例: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强奋斗的高贵品质。【解析】

(1)要求学生结合选段内容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结合“孔明在帐中祈禳已及六夜,见主灯明亮,心中甚喜。”分析:出自《三国演义》中《三国演义》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亮禳星”人物分别是A姜维、B魏延。(2)要求学生牢记《儒林外史》的相关文学常识。《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本书是一部描绘知识分子群像的长篇讽刺小说。作品描写了深受八股毒害的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贬抑、讽刺了假儒士和假名士,批判了当时败坏的世俗风气;塑造了少数远离功名、追求自由的真儒士和真名士形象,其中寄寓了作者的理想。(3)要求学生牢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相关文学常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点睛】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性格特征、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二、阅读9、1.“窜”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被流放途中狼狈的处境和内心的悲苦之情。2.对比或衬托(反衬,以乐写哀)。第一、二句通过今与昔,哀与乐的对比,用往昔对照今日,用游乐对照边愁;第三、四句,用南与北、人与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因被流放而感到苦闷的心情,也表达了对长安的思念之情。【解析】1.试题分析: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结合写作背景“唐中宗时作者从长安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这首诗写于当时流放途中”和关键词“怜”分析,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渡湘江南下时,正值春临大地,花鸟迎人,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诗人触景生情,不禁对照自己的遭遇,悲从心来,“窜”字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这种狼狈的处境和内心的悲苦之情。2.试题分析: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迟日园林悲昔游”,是因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该是心旷神怡的。而这里追叙“昔游”时却用了一个“悲”字。这个悲,是今天的悲,是从今天的悲追溯昔日的乐,今昔对比,使诗人本来就悲伤的心情,更添一层愁绪。是对比的写法。“今春花鸟作边愁”,以“花鸟”与“边愁”形成对比,是从反面来衬托边愁。也是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人与物的衬比,南与北的衬比,以京国逐客对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窜对照江水北流。通过层层对比反衬,把诗人内心的愁苦表达得真切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10、1.B2.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3.魏王自己知道不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张旄采取层层(连环)设问的方法,引导魏王逐渐说出自己的意见,达到让“魏王”自知的结果。【解析】1.B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亡:灭亡。A与:和/同“举”,推举。C强:意动,以……为强,认为……强大/尽力。D从:遵从,依顺/由,自。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译为:韩国是准备割地依顺它认为强大的和无怨恨的国家呢,还是割地依顺它认为不强大并且心有怨恨的国家呢?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一问,根据魏王自己对张旄回答即可分析出魏王明白应采取的态度。如可分析魏王所回答的“怨魏”“强秦”“韩将割而从其所强,与其所不怨”等句,即可得出答案:知道不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二问,张旄在整个被问政的过程中,都没有直接、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面对纠结于“是否要联秦攻韩”的魏王,他把原本概念化、抽象化的议题落实,使其具象化、简单化、缩小化,分解成三个分式问题和一个总发问的组合,帮助魏王自己衡量和辨清魏秦韩三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国家之间的微妙关系,认识到魏国的内外条件和真实处境。度权量能,从而自己得出处理魏秦韩三国之间关系策略的结论。【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译文:魏王问张旄说:“我想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如何?”张旄回答说:“韩国是准备坐等亡国呢,还是割让土地,联合天下诸侯反攻呢?”魏王说:“韩国一定会割让土地,联合诸侯反攻。”张旄说:“韩国恨魏国,还是恨秦国?”魏王说:“怨恨魏国。”张旄说:“韩国是认为秦国强大呢,还是认为魏国强大呢?”魏王说:“认为秦国强大。”张旄说:“韩国是准备割地依顺它认为强大的和无怨恨的国家呢,还是割地依顺它认为不强大并且心有怨恨的国家呢?”魏王说:“韩国会将土地割让给它认为强大并且无怨恨的国家。”张旄说:“攻打韩国的事,大王您应该明白了吧!”11、1.读书是改善碎片化思维的良药。2.不能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人们因为接触到信息越来越多,但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的论题。自然引出下文对读书能够破解困境的相关论述。内容上:指出读书是破解陷入思维碎片化的困境的方法,提出本文的论点。3.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娱乐至死》中的话充分论证了“读书促人思考”。更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对比论证。把书籍和其他信息作比较,突出强调书籍更能促进人的思考,使读者印象深刻。4.材料一:第四段。材料一说明读书时人是专注的,可以论证第四段的分论点“读书使人专注”。(意思对即可。)材料二:第五段。材料二主要说明读书能让人积极思考,可以论证第五段的分论点“读书促人思考”。【解析】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根据③段“或许,读书能够破解。”和结尾“读书是一种情怀,更是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概括出中心论点“读书是改善碎片化思维的良药。”2.考查文段的作用。第③段“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承接上文,“或许,读书能够破解。”引出下文“读书能帮助走出困境,读书作用的论述”。第③段起到了承上启下。内容上,起到引出中心论点的作用。3.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第⑤段引用了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说的话,这是运用了道理论证方法;将书籍和其他信息作比较,这是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读书能促进人的思考的重要性,更有权威性,增强了文章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4.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议论文中的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论据的位置确定,要根据论据内容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材料一“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与第④段“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是一致的,放在第④段合适。材料二是将“读书与思考”要结合起来,与第⑤段的分论点“读书促人思考”是一致,放在第⑤段合适。12、1.C2.A3.不能调换。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分别从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母语是教育的起点”;而第④段指出网络语文的弊端,论述了应该选择民族经典作品作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论证过程遵循从为什么到怎么样的逻辑顺序/论证过程遵循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论证过程,层层递进,调换之后逻辑混乱,所以不能调换。【解析】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和结尾,三看论据。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有的文章的论点要根据论题并结合文章内容自己来概括。此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故选C。2.A“坚决否定”错误,语气太绝对。3.议论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文段一般不能调换,理由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来写的,或者与上下文相照应。第③段论证“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而第④段指出网络语文的弊端及导致的后果,两段之间是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层层递进,所以不能调换。13、1.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或“传统文化只有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群众,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走进人们心中,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成为我们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2.引出中心论点: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用故宫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不少地方通过丰富的形式融通古今,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探索改造;与诗歌书信重逢的文化节目;一次次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传统文化。【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本题依据文章的题目“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文章第2段“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通过越来越多样的形式融通古今,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和结尾段中的“只有更贴近现实、更贴近群众,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走进人们心中;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成为我们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可知,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2.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