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文言虚词复习_第1页
【导学案】文言虚词复习_第2页
【导学案】文言虚词复习_第3页
【导学案】文言虚词复习_第4页
【导学案】文言虚词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复习目标】了解虚词的考点。掌握虚词判断方法,记住顺口溜。能够归纳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走进学考(一)虚词概念及特点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绝大多数不表示明确含义.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类。文言虚词往往没有实在意义.只有语法意义。一般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它的特点:一、语法功能很强,也很复杂。文言句子中的各个实词主要是依靠虚词组合、连接、修饰、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感情和语气。二、数量虽然少,但使用频率高。每篇文言文中都有大量的虚词存在,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了解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规律,会直接影响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二)课标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济南考纲要求古代诗文阅读:掌握教科书中的古代诗文,能够阅读教科书之外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近五年济南中考虚词选择题涉及到的虚词而(15、16、17)何乎乃其(15)且若所为(15、18)焉(16)也以以以(17、18、19)因于于(18、19)与(19)则(17)者(16)之(15、16、17、18、19)15年《五柳先生传》16年《爱莲说》17年《岳阳楼记》18年《伤仲永》19年《唐雎不辱使命》真题链接:(2023·济南)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挺剑而起。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2.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仓鹰击于殿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与臣而将四矣呼尔而与之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光先帝遗德(2023·济南)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共6分)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渔人甚异之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扶苏以数谏故D.感极而悲者矣环而攻之而不胜虚词判断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顺口溜而字顺口溜:状前动后修饰间,顺承前后紧相连,并列颠倒意不变,转折前后意相反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而”连接的前后项无主次轻重之分,一般地,并列关系的前后两项可以互换位置。也就是说,在判断“而”到底是不是表并列关系时,只要看它连接的前后两项能不能互换位置,互换之后影响不影响句意的表达。例:2.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是指“而”连接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一种动作行为的前后相承关系。一般地,译文时,在前项和后项之间可能加进“然后”“接着”等表动作行为延续的词语。例: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是指句子前后意思相反。例: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而”连接的前后项分别是句子的状语和动词谓语,其中前项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等。也就是说,判断“而”是不是表修饰关系,只要看“而”连接的前项是状语,后项又是动词,那它肯定是表修饰关系了。例:其它:之字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其字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以字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表目的,偶尔动词要分清。于字顺口溜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二)虚词判断方法1.语境推断法。虚词通常都有好几种用法,要判断他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结合语境,也就是上下文的关系,结合文章意思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来法分析揣摩、理解,最后做出判断。2.位置推断法。有些虚词在句中位置不同,其词性、作用也不相同。如:“其”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吾视其(代齐师)辙乱”;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表示某种语气的副词,如“安陵君其(副词,可要)许寡人”。“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焉”在句首和中间一般是疑问代词,在结尾一般是助词或兼词。“以”字用法有一个规律,即一般“以”字的后面是名词,“以”为介词,如“以君为长者”“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后面是动词,“以”为连词,如“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之”(1)用作代词:a.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动词后,作代词。例:b.指示代词,可译为“这”“那”。例:(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例:b.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例:c.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定语后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例: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例:(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后接地点。例:3.抓特殊用法。以“之”字为例,“之”字作动词属特殊用法,应着重记住;再如“其”字,一般用作代词,但在课文中表反诘、猜测等语气,出现过几次,也要重点掌握,表示选择,出现过一次。又如“以”字作连词翻译成“来”的一般用法在课文中经常见到,但表示“以致”的意义则见得极少,要重点记忆。三、虚词归纳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1.解释下列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左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2.以下虚词你还能想起哪些例句?建议:1.每个虚词的每种用法举例;2.有些虚词的特殊用法涉及到的例句全部整理出来;3.自己易混淆的某些虚词用法,分别整理一些例句,揣摩规律。四、课堂检测完成下列题目学案答案【真题链接】(2023·济南)2.【答案】A.都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解析】B.介词,到;介词,对于C.介词,和、跟;动词,给D.介词,凭借;连词,表示目的,来(2023·济南)【答案】C.都是介词,因为【解析】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如果;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虚词归纳】之:95456715828而:3231412以:3224352841967于:在到比比给向对/对于向对于从/在为:2;47;52146678【课堂检测】1.【答案】B.都是连词,表转折【解析】A.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语气助词/疑问代词,哪里;D.代词,……的人/者……也,表判断。2.【答案】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