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一部份)心血管系统疾病课件_第1页
内科学(第一部份)心血管系统疾病课件_第2页
内科学(第一部份)心血管系统疾病课件_第3页
内科学(第一部份)心血管系统疾病课件_第4页
内科学(第一部份)心血管系统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科学(第一部份)心血管系统疾病

1一、高血压2

高血压(hypertension)的概念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95%病因不明,为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hypertension)称高血压病不足5%,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hypertension)3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高血压亚急症高血压急症的特点是

-血压严重升高(BP>180/120mmHg)并伴发进行性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

-高血压急症需立即进行降压治疗以阻止靶器官进一步损害。

-高血压急症包括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室衰竭伴肺水肿、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高血压亚急症是高血压严重升高但不伴靶器官损害。高血压危象《2005中国高血压指南》5高血压脑病

-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过高血压突破脑血管调节机制脑灌注过多液体渗入脑血管周围组织脑水肿、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

■严重头痛、呕吐、神志改变

■轻者烦躁、意识模糊

■严重者抽搐、昏迷6高血压危象的治疗这类病人应进入加强监护室,持续监测血压和尽快应用适合的降压药。降压目标

-静脉输注降压药,1小时使平均动脉血压迅速下降但不超过25%,在以后的2-6h内血压降至约160/100-110mmHg。

-血压过度降低可引起肾,脑或冠脉缺血。

-如果这样的血压水平可耐受的和临床情况稳定,在以后24-48h逐步降低血压达到正常水平。7二、心力衰竭9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按起病发展的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的特征是肺循环淤血

-右心衰竭则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

-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为收缩性心力衰竭。

临床特点为心脏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低。

10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心力衰竭的任何治疗措施应能达到以下目的:

⑴纠正血液动力学异常,缓解症状。

⑵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⑶阻止甚至逆转进行性的心室功能紊乱,拮抗心室重塑,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⑷降低死亡率

11难治性心衰的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明确诊断;寻找加重心力衰竭的诱因;应针对严重心排血功能减退,采取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前后负荷的措施

13三、心脏瓣膜病14心脏瓣膜病由于炎症、缺血性坏死、退行性改变、粘液瘤样变性、先天发育畸形、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由风湿热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重要,但其他原因逐年增多。15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性别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生率增加血脂异常血压增高吸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1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念】

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和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简称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18临床分型:1、无症状型冠心病(隐匿型冠心病)2、心绞痛型冠心病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型冠心病19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通常发生于富含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的红血栓所致的完全性冠脉闭塞的情况下。

-非S

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

通常发生于富含血小板的由血栓所致的非完全性冠脉闭塞情况下。急性冠脉综合征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是:

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聚集,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导致病变远端血管完全性或非完全性闭塞,发生心肌缺血或原有心肌缺血恶化或发生心肌梗死.

21典型心绞痛的特点部位:胸骨上、中段后或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清。性质:“四感”:压迫(榨)感、发闷感、紧缩感、烧灼感。但具“三不”:不尖锐、不象针刺、不象刀扎(割)样。(“四感”、“三不”)放射性: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下颌部。持续时间:3-5min,很小超过10-15min缓解性:去除诱因、停止活动(休息)、使用硝酸甘油制剂可缓解。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晨间等可诱发发作。22心绞痛分型稳定型心绞痛定义:指心绞痛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持续在2个月以上,而且心绞痛发作性质基本稳定(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缓解方式大致不变)机制:在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即氧供不足的基础上,需氧有一过性增加所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定义:心绞痛发作性质不稳定,有加重趋势,较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机制:由于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痕、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变异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殊类型,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表现为短暂ST段抬高的特异的心电图变化23心绞痛治疗受体阻滞剂与硝酸酯类配伍时要注意两药有协同作用,因而剂量应偏小,开始剂量尤其要注意偏小,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停用β阻滞剂时应逐步减量,如突然停药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支气管哮喘以及心动过缓者不宜用β阻滞剂。25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疼痛:胸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不能缓解。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系由坏死物质吸收引起。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组织刺激以及心排出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早为频发、成对出现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常为室颤先兆。26五、心律失常29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冲动形成异常

1、自律性增高

2、触发活动冲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2、折返(reentry)30六、心肌病31心肌疾病

指除心脏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心病和肺心病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心肌炎心肌病32心肌炎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坏死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炎症性疾病。临床上根据病因不同,分为以下三类:感染性

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螺旋体病、立克次体、原虫性、蠕虫性过敏、变态反应或风湿性理化因素33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半数患者病前1~3周内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即所谓“感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