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欧阳修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目录壹作者背景介绍貮整体感知叁现实意义肆译文作者背景介绍壹《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题解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课文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伶人——乐工,伶人做了官称为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按照《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多数传文的开头都有一段序论,用来表述作者对所记史实的感想和议论。《伶官传》的开头也有这样一段序论,由于写得比较出色,因此,后代有人让它独立成篇,编入古文选本,同时又加上一个标题,叫《五代史伶官传序》或简称《伶官传序》。作者简介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并培养了大批的古文作家,如“三苏”父子、王安石等都是出其门下。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北宋吉州永丰(江西永丰)人,官至枢密副史,参知政事。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旗帜鲜明。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对北宋诗文改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创作,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成就,以散文最为突出。他的文章,含蓄委婉,平易自然,各类文章又各有其独到之处。他的史论文常常充满激情,选择不同时代的类似史实作适当比较,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切合现实的经验教训。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新五代史》等。
作者简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xu)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pai)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写作背景作品简介《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因有薛居正编纂的《旧五代史》在前,故称之为《新五代史》。欧阳修认为旧史不宜“垂劝诫,示后世”重新编写了五代史。写《伶官传》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ta),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译文贰[文白对译]盛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争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兴盛)(装)(旺盛)(强盛)(围困)(困扰)(困厄)(困难)(告诉)(祭告)(禀告)一词多义知识归类微祸患常积于忽微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斯人,吾谁与归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至于誓天......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其皆出于此乎?(微小的事)(悄悄地)(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如果没有)(副词,应当,一定)(语气词)(代词,他)(大概,表揣测语气)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乱者四应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名词作状语数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告以成功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名→动,订立盟约形→名,成功的消息名→动,用盒子装名→状,在夜里数→状,从四方名→状,向东面使动用法,使…兴盛使动用法,使…灭亡形→名,细微的地方形→名,有智有勇的人特殊句式1、梁,吾仇也。2、此三者,吾遗恨也。3、盛以锦囊。4、系燕王父子以组。5、而告以成功。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7、智勇多困于所溺。8、燕王,吾所立。判断句判断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介词短语后置句、被动句判断句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4、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人为今:有关员工的录用、培养、奖惩等工作古:推究,探究
今:原来古:一般的官员
今:
做某一方面的工作古:抑或,或者,还是
今:压制整体感知叁《伶官传序》第一段:总起:提出论点: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第二段:分说:正面:后唐庄宗得天下(忧劳可以兴国)
反面:后唐庄宗失天下(逸豫可以亡身)第三段:总结: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第四段:启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阐明盛衰由人事【简析课文】
这篇短文是一篇传记的小序,内容着重在议论。(正文——论文)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第二段:追述晋王的遗命和唐庄宗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的遗命。
分两层叙述:
1、较详细地叙述了晋王的临终遗嘱。2、叙述唐庄宗接受三矢后,对待三矢的严肃的态度,也正表现了他对待父亲的严肃态度,他“凯旋”归来,说明他实现了父亲的遗愿。【简析课文】
第三段:把唐庄宗的“盛”“衰”情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人为。以此论证了论点。可分三层:
1、写唐庄宗“系燕王父子以祖,函梁君臣之首”,把它们献于太庙,并且“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这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这里突出写一个“盛”字,一个“壮”字,表现了庄宗志得意满。2、写他在天下已定之后,丧失警惕,终于招致失败,而且败得那样惨:“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这里突出一个“衰”字与上半的“盛”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与文章开始的“盛衰之理”前后呼应。3、用两个疑问句作结,前一句指出“得难失易”,后一句指出“成败之迹,皆自于人”。
【简析课文】
第四段:具体指出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并推广一层,为后世戒。
分两层:
1、再次对比庄宗的盛衰,与第三段相呼应,而着重指出他身死国灭的具体原因是“数十伶人困之”,根据这一史实,作者得出了自己的看法:“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两句,既紧密地联系了庄宗的实际,也进一步论证了论点。2、最后“岂独伶人也哉”一语,为当代和后世帝王提供教训(实际也为一般人提供教训)。
先提出兴衰由人事的观点,接着举出将要评价的后唐庄宗的事例。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1、找出观点句(论点)2、依据(论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分析赏读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忧劳可以兴国”。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第三段分析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2.第三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第四段分析
指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不只限于伶人。第四段以感叹结尾有何作用?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盛衰在于人事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庄宗得失可知)恪守父命仇雠已灭意气之盛何其衰也得之易守之难成败皆人满招损谦得益《伶官传序》第一段:总起:提出论点: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第二段:分说:正面:后唐庄宗得天下(忧劳可以兴国)
反面:后唐庄宗失天下(逸豫可以亡身)第三段:总结: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第四段:启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阐明盛衰由人事全文总结现实意义肆主旨总结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淮南子》《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你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强调国家兴亡虽然也有“天命”的因素,但人起了决定作用。正因人君的依赖和宠幸,宦官才能把持朝政,祸害国家;庄宗继父遗志、勇猛善战而得天下,又因骄傲自满,宠信伶官而失天下,得失皆因“人事”。现代社会中,因人为制造的阻碍而难以为继的事情常见,同样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事情也比比皆是。许多事情因“人事”而改变。“岂非人事”强调人的主观性和主动性,“人”才是事情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文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答案】(1)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①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加以推论,似乎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会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②其次,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加以劝诫,其目的无非是巩固封建统治。(2)但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或逸豫,但统治者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对当时的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北宋王朝之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之灭于蒙古族,其原因之一都在于两宋统治集团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文章以问句作结,有何作用?【答案】总结全文,强调中心主旨,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统治者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使本文的论述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不仅就伶人谈伶人,由此及彼,加强文章的针对性,引发后人思考;同时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思考:
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格言警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作者写作意图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1.本文是欧阳修为《伶官传》作的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们的事,是否文不对题?为什么?
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们的事,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在传的正文已对伶官的事迹做了详细叙述,所以作者没有重复介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引起的,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将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课文探究2.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①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②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发出嗟叹,提出论点,语势突兀而起,随后落到立论根据上,再缓缓开始“晋王三矢”的叙事;接着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本文虽然篇幅短小,却写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③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本文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其中一些格言式的对称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3.本文是怎样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中心论点的?
①史论大多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本文第1段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但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作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文章并没有写庄宗如何“逸豫”,但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而为一的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作者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思维导图拓展延伸李存勖履历885年908年912年923年926年出生受三矢,继承遗志(受矢)破幽州,灭燕,“系燕父子以组”(灭燕)灭后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亡梁)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亡国亡身)资料补充得天下
——
15年——
盛
失天下
——
3年——
衰为什么?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资料补充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建立后唐——杰出的军事将领资料补充
称帝后,李存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开始享乐,开始怠政。1、宠信伶人:常常粉墨登场,不理朝政;伶人仗势欺人,群臣敢怒而不敢言。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2、宠信宦官:召集散在各地的原唐朝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3、亏待有功之人:喜怒无常,无故诛杀大臣,导致人人自危;沙陀部落士兵待遇差,有人饥寒交迫而死的.骄奢无道的皇帝资料补充
兵士黄甫晖当时奉命戍瓦桥关,戍期已满,却被留下守贝州,心怀不满,便趁机发动兵变。因这次兵变发生在夜间,故称“夜呼”。庄宗之祸,自皇甫晖一夫夜呼而起。
昔日亲信大将李嗣源发动兵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众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了仓皇东出的唐庄宗。年42,有人从廊下拣来一些乐器,覆盖在尸体上,点火将尸体焚烧。一个曾经叱咤风云、轰轰烈烈干了一番事业的开国皇帝,就这样凄凄惨惨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后唐庄宗既是一代枭雄,又是一个悲剧人物。他于五代纷扰之时,以雄霸夺得天下,但不能守住天下。在位三年,在施政上没有任何建树,相反,犯下许多致命的错误,重蹈了被其灭亡的后梁和蜀国的覆辙,以致政权旋得旋失。史书说,李存勖的骤胜骤败,“足为万世之炯戒”。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拓展延伸玩物丧志的皇帝
路易十六痴迷摆弄机械制造小玩意,被人民抄了家,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明代熹宗是一个天才的木匠。对木器制造到了痴迷的程度,大明王朝在斧斤叮当声中,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全才皇帝宋徽宗赵佶不仅精通诗词、书法、绘画,足球踢得也相当好。当他成了俘虏,押解北上,金朝太子还请他去表演球技,传授诀窍,充当金兵的足球教头。只是玩物丧志,把当皇帝的正事给荒废了。“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拓展延伸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的事例3、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4、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5、商纣王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引火自焚”的下场,并留下千古骂名。6、隋炀帝杨广,骄奢淫逸,霸嫂蒸母,修宫庭,疏运河,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亡,身死部将之手。
《伶官传序》旨在知古鉴今,告诫沉溺的恶果,警示亡国的落魄。同样,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沉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这样的规律于今日也能带给我们启示,来指导我们当下的生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如火炬在前,一直照亮我们的漫漫人生路。联系个人实际: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许有很多像“伶人”那样的角色。
如游戏是我的“伶人”,它让我对课堂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绩直线下降;现代小说是我的“伶人”,我开始的时候对它不在意,以为这样的东西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呢,谁知一发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蚀我原本坚强的意志等等。手机……[素材积累]课内素材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灭六国,收天下,震胡人,收南疆,建大秦帝国,欲使子孙百世千世而为王。然而,天下已定,百废待兴,百姓急需休养生息,始皇却不知改弦更张。对百姓,只知搜刮,而不知休养生息。他严刑峻法,赋敛无度,以致百姓不堪重负。治理天下靠仁政。仁政就是养民、教民。养民,一要制民之产;二要使民以时,休养生息;三要取民有制。教民,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伦”,解决民众的道德问题。行仁政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始皇不知变易,“仁义不施”,于是导致“攻守之势异也”。这是始皇的教训。[适用话题]“仁政”“以民为本”“创业与守业”“民心”等。课外素材贾谊以自己33岁的短暂的一生,尽心竭力地报效他的朝廷,呕心沥血地侍奉着自己的君主。他的10卷《新书》、他的3篇《过秦论》、他的《论积贮疏》,哪一篇不是为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出谋献策,竭尽忠心?就连他的死,也是因为梁怀王坠马而死,自己“为傅无狱”!虽然这短暂的一生中有过得志与失意,遭过升迁与被贬,但贾谊胸中时刻跳动着一颗赤诚的心。金圣叹评点《过秦论》说:“‘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过只是末句‘仁义不施’一语便断尽。”此评语一语中的。作者不仅看到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失去了民心,而且还看到了秦国由日益强盛到统一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行动和当时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相一致。人心向背是国家治乱的关键,纵览历代王朝成败兴衰,都能证明这个观点。[适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工作总结报告
- 山东省2024年度住建厅合同样本示例2篇
- 全新物业管理项目合作经营协议20243篇
- 2024年度劳务派遣粉刷工人合同3篇
- 2024年度工程分包施工合同技术要求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转让合同及其附属协议3篇
- 2024年度融资租赁合同:租赁公司与承租人关于融资租赁的协议2篇
- 2024年度离婚房产过户所需文件清单2篇
- 二零二四年度钢结构土建工程造价评估合同2篇
- 2024年度矿产资源勘查与合作合同2篇
- 浙江省j12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含答案)
- 老旧街区排水防涝设施改造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
- Python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我的白鸽》课件
- 国开2024年《中国法律史》平时作业1-3答案
- MOOC 国际私法-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参赛作品
- GB 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
-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人教版(共15张PPT)
-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PT参考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