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音乐史试题库第一章远古的音乐一、填空题1、远古时期的历史划分是:17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7000—802023前——新石器初期;5000—6000千年前——新石器中期;公元前30世纪至公元前20世纪——新石器晚期。2、关于音乐的起源有四种重要观点,它们是模仿自然说、情感说、巫术说、劳动说。3、远古时代乐器的记载,在现存的文献中,最受关注是鼓、磬、钟、埙。二、名词解释1、图腾答案:原始部落所崇敬的对象就成为图腾。2、云门答案:黄帝时期的乐舞叫《云门》。原始人们往往对作为自己全民族标志的“图腾”进行崇敬,传说中黄帝氏族是以云彩为图腾的。因此,他们的乐舞就叫“云门”。3、韶答案:舜时候的乐舞叫《韶》。这种乐舞是原始祖先视为具有神灵性的一种宗教乐舞,因它的伴奏乐器是由若干管子编排而成的一种吹管乐器,叫箫。因此它又叫“箫韶”;因它的舞蹈部分含九次变化,故又称“九辩”;因它歌唱的部分具有九段,又称为《九歌》。4、咸池答案:尧时期的乐舞叫《咸池》。咸池是天上的西宫星名,同时古人也称为西山日落之处。三、简述题1、简述巫术说的观点?答案:(1)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不理解,他们认为一定是这些自然现象由某一位神(图腾)所操纵,这样有了为祈求神的保佑而搞一些活动,由于这些礼仪活动的需要就产生了音乐。(2)此外尚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越落后,歌舞越发达”,也能说明音乐的起源和巫术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简述模仿自然说?答案:(1)在原始社会中,自然界有各种自然声音,它们经常给人以美的感染,激发模仿欲望,从而产生了音乐。(2)从现在的一些音乐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很多对自然界声音的直接模仿。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好几个乐章中都有对自然界声音的直接模仿。(3)尚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从小到大,思维能力逐渐增大,但模仿能力逐渐减小,那么,可不可以这样推断,人类的年青时代是不是也像人的幼年时代同样,模仿能力也是很强的3、简述劳动说的重要观点?答案:(1)劳动发明了人自身,同时也发展了他们双手、口部、喉部器官,发明了语言,促进了脑髓的发展,促进了人的智力,为音乐产生准备了物质条件。(2)劳动实践自身又赋予音乐的内容。它们反映的内容,是劳动的内容,劳动和呼声赋予音乐于舞蹈、节奏和音调。(3)社会生产斗争的需要则成为人类发明音乐艺术的基本动力。4、简述“葛天氏之乐”?答案:葛天氏是远古的一个氏族,有这样的记载:“昔日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以歌八阙”。一曰《载民》(歌颂负载人民的地方);二曰《玄鸟》(黑色的鸟);三曰《遂草木》(祝草木顺利生产);四曰《奋五谷》(祝五谷繁茂成长);五曰《敬天常》(敬重自然规律);六曰《达地功》(述说他们有充足发挥天帝的功能的原望);七曰《依地德》(依照地面气候变化而进行工作);八曰《总禽兽之极》。四、思考题1、你对音乐的起源吃什么观点?试解释答案:重点:阐述得必须有立论、有论据、有阐述,文字在200字以内。2、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2023左右的依据是什么?答案:从考古发现的802023前的骨笛来阐述。第二章夏商的音乐一、填空题1、大夏时期的乐舞叫《夏》,也叫《大夏》、《夏籥》,这部乐舞是歌颂的是治水英雄大禹。2、商汤的乐舞叫《大濩》。二、名词解释1、甲骨文答案:公元1898——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即盘庚时代国都)出土了大量的兽骨和龟甲,上面刻着许多古老的文字,据考证这些大多是“占卜”的文辞,也就是我们后世所称的“甲骨文”。2、《卜辞》答案: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逐渐分开,统治者运用神权作为统治人民压迫人民的工具,占卜的时候,要把占卜的情况,占卜的结果和应验,用一种象形的文字刻在龟甲或牛骨上,我们把这一时期的文字符号,叫做“甲骨文”。把这种刻成的记载叫做《卜辞》,《卜辞》是目前存在的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3、巫答案:“巫”是奴隶社会奴隶主的代言人,也是在这一时期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拥有较多知识、具有一定声望的人物,以管理占卜为职业。巫,虽然是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代表,同时在某种意义上,又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熟知音乐与舞蹈的艺术活动的领导者,同时又是精通舞蹈的舞蹈家。三、简述题1、简述“巫”和“舞”的渊源关系?答案:“巫”和“舞”在文字演变的过程中,曾有过很强的渊源关系。在汉文中,用来称呼那种管理占卜的人的“巫”字和运用来称呼舞蹈艺术的“舞”字都读作“wu”,除了四声不同外,读音是同样的。从字形的演变中,也可以看出,巫字就是由“舞”字产生,在较早的时候,楷书中的“巫”字像一个人两手执着两根牛尾,是“舞”字,后来代表舞蹈艺术的“舞”字,再后来就变成了代表掌握占卜兼舞蹈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音乐艺术在初期阶级社会中,曾如何被统治阶级所运用,与行使神权的“巫”密不分开。2、怒绿竹是如何运用音乐加强其统治的?答案:(1)统治阶级运用音乐,从精神上,加强神权对人民的统治。他们自封为神的代表,使占卜神圣化,以抬高自己作为神的代言者的地位。(2)对一些反映生活的诗歌进行篡改,贬低它的现实意义,想尽一切办法,给它封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磨灭它的斗争锋芒,记载不少诗歌的商周之间出现的《易经》,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我们今天只要揭开它神秘的外衣就可以看到不少奴隶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3)掩盖音乐的现实性,以便歪曲运用,即把音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作为统治手段和施恩手段。四、思考题1、为什么说“韶”是传说中的乐舞中最有影响的一部?答案:重点:从孔子观看了乐舞《韶》的表演后的话语来阐述。第三章周代的音乐一、填空题1、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六代之乐:《云门》、《咸池》、《韶》、《大夏》、《大濩》、《大武》。2、大司乐的职能,包含音乐行政、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三个方面。3、《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是文人的案头之作。4、楚声中的著名的作品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涉江》、《采菱》、《阳阿》、《激楚》等5、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古琴演奏者,有楚国的钟仪、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襄、郑国的师文、卫国的师涓以及民间演奏者俞伯牙、雍门周等。6、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重要有两个流派,礼乐派和非乐派,礼乐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荀子,非乐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子李耳和墨子。7、孔子所站的角度是统治阶级,道子是站在道家学说的角度,墨子是站在普通劳动人民的立场上。8、古代十二律的律名涉及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钟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二、名词解释1、礼乐制度答案:周武王死后,周公摄行王政。为了巩固其统治,他依照周朝原有的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制度。其中有一种制度叫“礼乐制度”。“礼乐制度”,也就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这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2、雅乐答案:所谓“周代的雅乐”是指周代的统治阶级规定的,用于祭祀天地和祖先以及朝贺、宴飨、射仪、王师大献等典礼典礼的音乐。3、大司乐答案: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和领导,最早的音乐教育就是“大司乐”。4、诗经答案:《诗经》里集中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52023间的300余首歌词。关于它的篇数,有些文学作品上说是305篇,但在音乐史上大都称有311篇,由于其中涉及笙诗6篇,(笙诗:即用笙演奏的有声无词的器乐曲),编者根据音乐的性能分为风、雅、颂三类。5、颂答案:《颂》是贵族和统治者在各种祭祀时所用的歌曲,内容多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的。6、楚声答案:“楚声”就是指战国时代,在楚国兴起的用楚国民歌曲调填词的专业创作并由屈原开始的骚体类作品的总称,在音乐上称“楚声”,也叫“南音”。7、九歌答案:楚地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写的一套祭祀的歌曲——《九歌》,它属组歌性质,加上引子的“迎神”和尾声的“送神”,共有11首歌曲。8、八音答案:周代的乐器见于记载的有70多种,按各种乐器的制作材料,总称为“八音”。涉及金、石、土、革、丝、木、匏、竹。9、五度相生律答案:五度相生律是用三分损益法产生的律制叫五度相生律。三、简述题1、简述周代的乐舞的表演情况?答案:第一段:在手持冠冕、盾的王爷的舞者出场前,先敲一段时间的鼓,以召集众人。第二段:舞队在进行各种击刺的战斗动作,象征军威。第三段:讨伐凯旋之后,又向南进军。第四段:平定了南方。第五段:舞队以周台为两首,分为左右两队,象征着扶助统治者。第六段:舞队又合并起来,齐声赞扬周朝的统治和武王之英明。2、简述周代的雅乐制度的具体内容?答案:(1)不同等级的宫员,要有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如:乐队:天子:四周;诸候:三面;卿大夫:二面;士:一面舞队:天子:八侑;诸候:六侑;卿大夫:四侑;士:二侑(2)不同的场面要运用不同的乐舞节目;《云门》——祭天神;《咸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方神;《大濩》——祭先妣;《大夏》——祭山川神;《大武》——祭先祖。(3)不同等级的官员要享用不同的乐舞节目。3、《诗经》产生的因素?答案:一方面是由于当时采风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外交事务的需要。当时的外交官之间的交谈不用语言而用歌曲,一方唱一首歌,另一方就知道了歌者的用意,然后就用另一首歌曲作答。周天子每五年要到各地视察一次,每到一处,都命“采诗官”来陈述民间的诗歌,通过这些诗歌来了解民间的反映。4、简述“风”的采集流域、表现内容、音乐特点?答案:(1)《风》涉及十五国的民歌,地区范围约相称于今天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川以及长江流域的湖北的北部和四川东部。并分为周南、召南、北部风、魏风等等。《风》原为民间歌谣,经文人加工而成,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2)相称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有很强的民族性和现实性。反映的内容,有关于劳动生活,阶级压迫与阶级觉醒,统治者的荒淫无度,人民生活的痛苦、爱国精神、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民间的和谐欢乐,坚贞不渝的爱情生活等等。(3)“十五国风”在艺术形式方面尚有被我们后世称之为“号子”、“夯歌”一类的劳动歌曲和山歌一类的抒情民歌。5、简述九歌的内容?答案:《东皇太一》——叙述祭天神的场面;《云中君》——祭女性云神的歌;《湘君》——祭湘水男神的歌;《湘夫人》——祭湘水女神的歌;《大司命》——祭祀寿命男神的歌;《少司命》——祭祀寿命女神的歌;《东君》——祭太阳神的歌;《河伯》——祭祀男性河神的歌;《山鬼》——祭女性山神的歌;《国殇》——赞颂阵亡烈士的歌;《礼魂》——祭祀结束时唱的歌。6、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音乐生活?答案:春秋战国时,民间音乐生活也是相称丰富,出现了很多民间歌唱家和演奏家,在平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听到音乐。伍子胥曾经在吴国的市上吹篪(古代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个孔)要饭;庄子妻死后,曾敲着陶制的食具唱歌;秦国的人敲击着平常用品装水的瓮、盛食的罐,甚至仅仅拍着自己的大腿都可作为歌唱的伴奏;荆轲刺秦王,临行前在酒席上曾当场唱歌。此时有很多民间歌唱家对音乐文化的传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淳于鬓对孟轲所说,在他以前,卫国由于有一位好歌手王豹,住在淇水边上,所以淇河水以西一带的人特别善于唱歌,齐国因有一位好歌手绵驹住在高唐地方,故齐国西部的人也特别善于歌唱。7、试翻译《礼记·乐记》中尚有:“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藳,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答案:其大意为:讲到歌唱声音的向上进行,要像向上高举;音声的向下进行,要像向下沉落;声音的转折,要像折断那样干脆;声音的休止,要像枯萎的树林那样寂静无声;硬的曲折变化要像折线那样的忽然转变;软的曲折变化要像曲线那样没有痕迹;声音的连续进行,要准确的像一条串线的珍珠。8、简述“礼乐牌”的音乐观点?(1)强调音乐的教育作用。(2)强调音乐的娱乐作用。(3)崇雅、斥俗。(4)强调“中和”的音乐观点。(5)在艺术内容和形式上,强调两者高度的统一。9、简述《乐记》的价值?答案:《乐记》集中地反映了儒家为代表的礼乐派的音乐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音乐美学理论,使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体系,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关于“礼乐”的一个总结。假如说,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根据盛行于古希腊的史诗、悲剧和喜剧等艺术实践,对于古代希腊美学思想的总结,而称霸了西方美学思想二千年的话,那么,《乐记》则是根据我国先秦时涉及歌、舞在内的音乐艺术实践,对于我国先秦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而在中国美学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0、简述“曾侯乙墓编钟”的艺术水平?答案:(1)最能代表周代乐器发展水平的乐器,是1978年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我国初期的编钟(公元前433年),全套共65枚。它从外观上看,高为2.73米,上下分为三层,上层叫纽钟,共19枚,中层与下层为甬钟,共46枚。(2)演奏时,下两层用木棒击,上一层用锤敲。从音色上看,下层钟的声音浑厚,令人惊心动魄,中层和上层的音色清脆明亮、优美、悦耳。(3)这些钟是用金、铜、锡、铝合成,并能同一时发两个音,鼓部一个音,遂部一个音,两者是大、小三度音程,音域是C—C4超过五个八度,可构成完整的半音阶,可任意移调。(4)此外,编钟上运镶嵌着2800多个铭文,具体地记载了楚、齐、晋、周、鲁等地的各种律名、阶名及变化音之间的对照情况,这对我们研究先奏的乐器、乐律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字资料。11、简述民族调式五个阶名的由来?答案:宫、商、角、徵、羽5个阶名的来历与星座有关,古人在天文学方面很发达,但却把天文看得很神秘,他们把天想象成为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末鸟;北方:玄武。每个星座有7宿,共28宿,在青龙宿里,有角、氏(征、)心(商);在白虎宿里有翼(羽);在玄武宿里有斗(中宫)。古人就从这28宿里取出了5个作为阶名。四、思考题1、论述《风》《雅》《颂》三者在语言风格、音乐语汇上的区别?答案:重点:这三类诗歌,就其写作风格和所用语汇来看,也有区别,《风》的语言通俗易懂,写作的风格比较朴素、自然、流利;《雅》的词汇比较丰富,在心理和形象的刻画上比较细腻,篇幅也比较长;《颂》的语汇比较简洁,语句比较晦涩,句法也不如民歌那样整齐。第四章秦、汉魏、两晋、南北朝的音乐一、填空题1、汉乐府,是在汉代统治阶级上升时期,随着着经济发展的繁荣建立起来的它始建于公元前12023的汉武帝时期。到公元前一世纪的后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加上吏治腐败,西汉的统治开始动摇。到了公元前6年,西汉王朝便取消了乐府这一机构,存在了12023的西汉乐府至此便宣告结束。据记载,在乐府中工作的829人中,挑了300余人到大乐署继续担任雅乐的研究和演奏外,其余400多人所有被减裁。2、乐府收集民歌的范围很广,北起匈奴,南至江南(长江以南),西起西域,东到渤海。3、相和歌有瑟调、清调、平调、立调、楚调、侧调五种调式。4、相和歌使用的伴奏乐器有瑟、琴、筝、琵琶、节鼓、笙、笛七件乐器”5、“蔡氏五弄”有:《游春》、《绿水》、《坐愁》、《秋思》、《幽居》。6、嵇康的“嵇氏三弄”有:《长清》、《长侧》、《短侧》。7、关于《乐记》的作者,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河间献王刘德及其门下儒生;另一说是战国时期的公孙尼子。8、秦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新出现的乐器有:排箫、笛、羌笛、筚篥、琵琶、箜篌等。二、名词解释1、汉乐府答案: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2023),宫廷所建立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有富有盛名的音乐机构——乐府。它的工作任务是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①收集民间音乐;②创作和填写歌辞,创作和改编曲调;③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和演奏,用于祭祀和统治阶级娱乐。2、鼓吹乐答案:鼓吹乐是汉魏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以击乐鼓和管乐器排箫、横笛、笳、角等合奏的音乐,有时也有歌唱。3、横吹因它以横笛为重要演奏乐器而得名,由鼓、角、横笛等组成,多用于军乐,骑在立即演奏。李延军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摩诃兜勒》曲所改编的“新声二十八解”也许就是最早的横吹乐曲。4、骑吹因它用鼓、笳等乐器在立即演奏而得名。一般用作封建帝王及贵族们的仪仗音乐。5、短箫铙歌是以笳、排箫、铙等乐器在立即演奏的军乐。6、箫吹用排箫与鼓合奏而得名。多用于仪仗音乐,有时乐工也在鼓车中演奏,有时还伴奏百戏。第四节相和歌和清商乐7、相和歌答案:相和歌它始于汉初,是我国北方各地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通过艺术加工发展而成的艺术歌曲形式。相和歌继承了周代的国风和战国的楚声传统发展而来,其特点是“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8、清商乐答案: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取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伎乐的总称,亦名清商曲。重要表演于皇家、贵族、巨贾、文士的休闲场合。表演者重要是女性(女伎),歌唱题材不少是热情洋溢的情歌和侍女的哀愁之词,加之采用发音清越、组合淡雅的丝竹乐器伴奏,其格调自然流畅、清新婉转。9、吴声答案:又名(吴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民歌。内容大都是抒情性的,风格细腻,多表达男女爱情。10、西曲答案:朝时流行于湖北一带的民歌,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宽,大都是描写商旅生活,表现形式是舞曲和猗歌。11、但歌答案:“但歌”是一人唱三人和或称为“讴”。12、徒歌答案:“徒歌”即无伴奏的清唱,或称为“谣”。13、相和大曲答案: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舞蹈、乐器演奏结合起来,产生了“大曲”或“相和大曲”,后又脱离舞蹈和歌唱,而变成器乐曲,,是相和歌的高级形式。相和大曲在演唱方法和曲式结构等方面与上述相和歌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与发展。其典型的曲式结构为:解——艳——乱(趋)三部分组成。14、他律论答案:强调音乐是和社会生活有关系的,是可以表达思想感情的。15、自律论答案:音乐不能表达思想感情,音乐只是乐音的流动。16、京房六十律答案:在十二律的基础上用“三分损益法”继续发展下去,。在七声音阶中有七律,又产生五十三律,事实上京房只有五十三律,但他为了合乎八卦却继续生到六十律。17、广陵散答案:《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作者不详,在汉末已经出现的一首古琴曲。其表现内容根据蔡邕的《琴操》记载:公元前4世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共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及后序六大部分。18、胡笳十八拍答案:约在公元22023左右,蔡琰参考了胡笳的声音而写的琴曲。内容与蔡琰自己的遭遇有关。蔡琰出身封建官僚家庭,汉未大乱中间,她在196年左右为匈奴人所虏获,成了匈奴左贤王的王后。在匈奴2023,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约在公元22023,她父亲的朋友曹操把她从匈奴赎了回来。本曲反映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骨肉分离的痛苦之情。19、《幽兰》答案:又名《碣石调·幽兰》,产生于南北朝,是手抄的一首古琴曲,原件现存日本。从曲谱“小序”看,为梁末隋初的古琴家丘明所作,用文字谱记载。其内容抒发了有志之士怀才不遇而忧愤感慨的情绪,以及像兰花同样清香高洁的情操。20、酒狂答案:《酒狂》,相传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所作的一首古琴曲。魏未,阮籍对司马氏政权不满,经常借酒伴狂,以示对当权者的不满和反抗。《酒狂》所描写的内容正是作者对司马氏不满情绪的反映。旋律精炼,结构严谨,跳荡的节奏和先抑后扬的音调刻画出一个醉意朦胧、步履艰难的人的神态。三、简述题1、汉武帝建立“汉乐府”的因素?答案:(1)乐府在秦朝时就已有之。建立汉乐府这一愿望,连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等也没有得以实现,直到汉武帝时方得实现。(2)西汉建立后,统治阶级重视封建教化的作用。汉武帝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把“乐府”建立了起来。(3)在经济上,汉武帝定“郊祀”于乐府,也决定于西汉王朝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物质条件。由于武帝时,西汉经济空前繁荣,各方面都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景象。所以,对旧时代的历史文化和礼乐教化加以总结和贯通,已成为时代的实际规定。“定郊祀”、“立乐府”就是适应这一时代规定必然的产物。2、简述汉乐府的作用?答案:汉乐府的建立,对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以及在促进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来虽然被撤消了,但那些被罢免而又在乐府中受过专业训练的民间音乐家,流落到民间去后,无疑对我国各地民间音乐的发展与提高会起到一定作用。3、简述《乐记》的历史地位?答案:《乐记》集先秦儒家思想之大成,是我国最早的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音乐的经典著作。二千数年以来在我国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一种音乐理论体系,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4、嵇康的哲学思想?答案:他重要受老庄思想影响颇深,“越名教而任自然,每非汤武,而薄周礼、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他对司马氏所采用的武力、仁义、禅让皆不满,他的性格、洒脱情高,不拘礼法。他代表了“士族门阀”地主阶级的音乐观和人生观。5、《声无哀乐论》的论证方法?答案:把儒家作为秦客,把自己作为东野主人,通过八次辩论,来阐述他的美学思想。6、《声无哀乐论》的重要观点?答案:(1)音乐不能表达感情,音乐只是客观存在的音响。(2)音乐也不能使人产生感情,只能引起“燥静”的反映。(3)人们欣赏音乐时所引起的感情变化,不是来自音乐之中,而是客观事物而引起的结果。(4)人们通过音乐了解人的德行、国家的风俗是由歌词所引起的。(5)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并提出了“劳者歌其事,乐者舞其功”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音乐的理论相对抗。四、思考题第五章隋唐、五代的音乐一、填空题1、隋代年代是公元581年——公元62023;唐代是公元62023——公元92023;五代是指公元92023——公元960年。2、当时的唐朝不仅在亚洲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城市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大都市,经常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商贾、僧人、艺术家和留学生。3、唐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在延续2023的农民大起义中,不少藩镇自封为帝,继唐朝之后统治北方的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朝代,南方出现了前蜀、后蜀、吴等10个国家,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50数年。4、隋初的“七部乐”涉及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高丽伎、天竺伎、文康伎。5、唐代“十部约”涉及:燕乐、清商伎、西凉乐、高昌乐、龟兹伎、疏勒乐、康国乐、安国乐、扶南乐、高丽伎。6、《立部伎》八部,涉及:(一)安乐、(二)太平乐、(三)破阵乐、(四)庆善乐、(五)大定乐、(六)上元乐、(七)圣寿乐、(八)光圣乐。7、《坐部伎》六部,涉及:(一)燕乐、(二)长寿乐、(三)天授乐、(四)鸟歌万岁乐、(五)龙池乐、(六)小破阵乐。8、燕乐的伴奏乐器有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筝、筑、笛、鼓、笙、箫、埙、大方响、尺八等29种。9、唐代的音乐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四个部门,前两个部门属于政府的太常寺,后来两个部门归宫廷直接管辖。10、变文大代表作有《张议潮变文》、《孟姜女变文》、《伍子胥变文》。11、唐代新出了两件拉弦乐器,一种是轧筝,另一种是奚琴。12、二、名词解释1、燕乐(大约念)答:宴会所用的音乐叫燕乐,也是所有的“教坊”音乐,其意义与“俗乐”相同。2、燕乐(中概念)答:指“龟兹乐”或根据“龟兹乐”改编创作的乐曲。3、燕乐(小概念)答:专指张文收所创作的《景云河清歌》等乐曲。4、坐部伎和立部伎答:到了唐玄宗(712—756)的时候,又根据表演的方式,分为《立部伎》八部和《坐部伎》六部,这些都是歌舞音乐。立部伎是在室外进行表演的,八部的节目不同,舞的人数也互不相同,大约最多是180——60人。坐部伎是在室内演奏的,舞的人数也较少,大约是12——3人。5、国乐(西凉乐)答:“西凉”是指从兰州往西北一直到敦煌这一区域。国伎就是在南北朝时期流行于甘肃一代的音乐,是汉族乐舞和龟兹乐舞相结合的产物,是各部乐舞编制最大的乐舞。6、清商乐(清乐)答:它涉及了汉代以前流传下来的汉族音乐。乐器以汉族传统乐器为主,它也属于汉族的传统音乐,它的发展水平和艺术性在多部乐中最高,在各部音乐中居首要地位。代表曲目有《昭君》、《凡将雏》、《乌夜啼》、《泛龙舟》。7、龟兹乐答:是指古龟兹的音乐。龟兹位于现新疆库东一代。其乐曲内容与佛教音乐有密切的关系,它是隋唐时期非常盛行的音乐,也是多部乐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乐部。在东晋时期由吕光灭了龟兹后传入中原的,龟兹乐有多种流派,如土龟兹(原板乐)齐朝龟兹(从齐国传入的)、西国龟兹(从西域传来)等。8、歌舞大曲答:歌舞大曲(大曲)是指由器乐、声乐、舞蹈综合而成的多段体的大型歌舞曲形式,大曲中间有一部分叫法曲。9、大乐署答:它是音乐艺人的训练场合,它既管雅乐又管燕乐。10、鼓吹署答:属于太常寺的另一机构,专管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11、教坊答:管理、教习音乐、领导艺人的机构。唐初开设有内教坊,归太常寺领导。到了开元二年有内教坊五处,内教坊在宫廷里;外教坊四处,两处在西京长安,两处在东京洛阳,不归太常寺领导,直接归宫廷,由宫廷里的官员去领导它们。一般说来,教坊所承担的业务,有歌有舞,也有散乐,是比较广的,其成员有男有女。12、梨园答:专门学习法曲的机构。梨园艺人的技术都比较高,从专业的范围来说,梨园比教坊要窄的多,但从法曲的专业训练来说是比较精的。唐代的梨园组织有三个,一个归宫廷,西京有一个“太常梨园别教院”属于长安太常寺,另一个是“梨园新院”在洛阳,归洛阳的太常寺所管。13、曲子答:在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种艺术歌曲形式,它的形式不同于原始民歌,它是原始民歌通过提炼后的艺术性很高的一种形式。14、俗讲答:唐代佛教里(寺院里)的一种通俗讲唱,这种俗讲人叫法师。15、变相答:把佛经的内容绘成图画就叫做“变相”。16、变文答:把佛经内容变成俗讲说唱就叫做“变文”。17、散乐答:除了俗讲以外,唐代还设有专供民间艺人表演百戏的戏场,这些百戏经常也称之为散乐。散乐就是指没有被统治阶级重视的一些民间艺术形式的总称,像什么民间杂耍等。18、工尺谱答:工尺谱是以音高符号“工、尺”等字而得名的记谱法,最晚产生于晚唐五代,这种记谱法属于首调唱法,它的唱名上、尺、工、凡、六、五、乙。19、《乐书要录》答:唐代乐律学著作,共十卷,原书在国内早已遗失,公元72023,遣唐使团留学生吉备真备归国时曾将全书携回日本,在日本已佚失过半,该书对“变声”的强调和“左族”“右族”两种族宫之法的论述,颇有见地。20、《羯鼓录》答:音乐论著,一卷,唐代南卓撰。全书分为前后两部分,是作者据当时传闻编写而成。前部分叙述羯鼓源流、形状及玄宗以后诸故事,后部分是150首羯鼓曲录。三、简述题1、唐代燕乐繁盛的因素?答:(1)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音乐、外国音乐溶合的结果;(2)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好为燕乐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3)唐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政治稳定,国力的强盛,为燕乐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安定的社会生活条件;(4)东汉以来,随着正统经学崩溃和道教、佛教日益昌盛,由于对佛教重视,当时不少寺院都培养了一批以奏乐歌舞为业的僧众。2、简述大曲和法曲的区别?答:大曲和法曲的重要区别表现在所使用的乐器和表演风格方面。大曲以新出现的乐器为主,风格较粗犷;法曲以汉族的传统乐器为主,风格较清雅,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就属于大曲中的法曲。3、简述大曲的结构?答:大曲的结构一般分为散序、中序、曲破三个部分,在每个段落中又有若干个段落。散序一般情况下是纯器乐的段落,中序是属于歌唱部分,而曲破则属于舞蹈部分。每部分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的,但在特殊情况下也有所变化。4、简述“秦王破阵乐”?答:唐朝初年所创作的一种大型歌舞曲,题材所描写的是战争,描述了唐太宗李世民领兵打败叛乱分子刘武周的事件。音乐以“清商乐”为基础,吸取了“龟兹乐”的成份,共分三个部分,52曲,舞蹈剧烈,歌舞雄壮,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5、简述“霓裳羽衣曲”?答:唐玄宗在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所创作的作品。他曾登上三乡驿女儿山后有感而作。乐曲采用了《婆罗门曲》中的一些素材而写完了全曲。全曲音乐以清商乐为基础,吸取了印度音乐的成分,结构庞大,共三部分,36段,其中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6、简述“绿腰”?答:中唐时期的一种歌舞大曲,它比较柔婉抒情,因此又叫“软舞”。它里边的歌唱、舞蹈在当时的民间是非常流行的。相传五代画家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描绘了家庭中非正式舞《绿腰》的场面。7、简述古琴减字谱?答:唐代曹柔首创减字谱,将本来的文字减化缩写,它重要是标明指法,也叫指法谱,现存明清两代沿用的琴谱,即由唐代的减字谱不断改善而成。减字谱把左手的大指、中指、无名指分别记为“大”、“中”、“夕”,这种记谱法可以准确记录音高和音色变化,记录节奏却不够严格,但参照其它符号和各指法的习惯奏法,也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这种琴谱,通过“打谱”可以把古曲演奏出来。四、思考题1、2、3、4、5、第六章宋元音乐一、填空题1、到了宋代,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反映市民阶层的音乐迅速发展起来,因此就结束了唐代以寺院为中心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舞音乐纷纷冲击寺院的樊篱,走向大众,走向民间,更加突出了宋代音乐的现实性、艺术性、群众性等特点,2、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的混乱局面。宋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其统治,使大权归中央收揽,采用了王安石的“变法”,使得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开始发展起来,随之出现了很多繁荣的大城市,如汴梁、成都、兴之等成为国内贸易中心,广州、泉州、杭州等成为国际贸易中心。3、蒙古的统治者重要是以蒙族奴隶主为中心,运用色目上层分子和汉族帮凶,对各施人民进行残酷统治。统治者又运用分化政策,把全国的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某些边区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人)、汉人(金统治辖区里的汉人、契丹人、高丽、女真、渤海人)和南人(宋统辖里的汉人和各族人民)。4、词在北宋时分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他一开始就注重长篇慢词,而豪放派苏轼却一扫柳永的脂粉香气,树立雄健的词风。5、据钟嗣成的《录鬼薄》记载,元代的戏剧家有80多人,剧本有450本左右。重要代表是“元曲六大家”,即: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乔吉甫。6、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妇儒皆知的《窦娥冤》;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白朴的代表作是《悟恫雨》和《东墙记》;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乔吉甫的代表作是《扬州梦》。7、南戏重要的代表作品有《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杀狗记》和《琵琶记》。8、姜夔(1152—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的代表作品是《杏花无影》和《扬州慢》。9、宋元时期的琵琶曲的代表作是《海青拿天鹅》,古琴曲的代表作是《箫湘水云》。10、民族音乐五大类涉及山歌小调、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舞蹈音乐、民族器乐。二、名词解释1、瓦子(瓦肆)答:为了适应众多艺术形式的表演,在大城市里,出现了很多叫“瓦子(瓦肆)”的场合,它不仅是商品交易场合,同时也是群众性的游艺场合。2、勾栏答:在每个“瓦子”里又有很多用栏杆围起来的场地叫“勾栏”,它也是各种民间艺术的表演场合。3、叫声答:它是根据民间各种歌吟和叫卖之声,运用当时的作曲手法,发明出来的一种歌曲形式。4、嘌唱答:根据民间的一些小型歌曲进行加工解决(重要进行节奏上的解决)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歌曲形式,它和“叫声”有相似之处,但又各异,它是用鼓伴唱。5、小唱答:这种歌曲形式和歌舞大曲有直接渊源的关系,它是由歌舞大曲中的“令、曲、引”等歌唱部分发展变化而来。用“板”作为它的伴奏乐器。其声音风格比较抒情、婉转,故它比前两种形式艺术性要高。6、诸宫调答:由多种宫调的许多乐曲组成,描写故事情节相称复杂的大型长篇说唱音乐形式。多调性是它在音乐上最突出的特点。它的首创者是北宋时期的民间艺人孔三传。7、说唱货郎儿答:城乡间一种挑担卖货的商贩,他们为了招揽顾客,经常敲着锣或者打着蛇皮鼓,顺口唱着各种商品的名称并夸耀它们的好处。他们所唱的曲调就称为“货郎儿”。这种形式引入城市后逐渐向说唱音乐发展,故称为“说唱货郎儿”,而“九转货郎儿”则是它的高级形式。8、杂剧十二科答:是指元杂剧的内容可分为十二个方面,它们分别是:①神仙道化②隐居乐道③披袍秉笏④忠臣列士⑤孝义廉节⑥叱奸骂谗⑦逐臣弧子⑧拔刀赶棒⑨风花雪月⑩悲欢离合(11)烟花粉黛(12)神头鬼面。9、新律答:新律是南宋时期著名的乐律学家蔡元定提出来的,又名“十八律”,从而解决了三分损益律不能转调的缺陷,使三分损益律理论,达成了更加完善的境地,在战国乐律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科学价值。10、《乐书》答:陈旸的《乐书》是宋代时期的一本音乐著作,它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一种音乐百科全书,始编于元丰年间,到哲宗时编纂而成,共200卷。11、《碧鸡漫志》答:此书是王灼在公元1145——1149年,在成都碧鸡坊时所做,全书共5卷,此书论述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演变,考证《霓裳羽衣曲》、《凉州》等28首唐代乐曲的得名来历、历史沿革及其与宋词的关系,颇有精辟之处。12、《唱论》答:此书是元代作者燕南芝庵的所著的一本声乐著作,全书共37节。此书列举古代名家,宋金之乐曲的名目、格调节奏、曲式结构、品种内容、宫调声情、流传地区、歌唱之法,以及其它有关的音乐理论。三、简述题1、简述“唱赚”?答:它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艺术歌曲形式。伴奏乐器是板、笛、鼓。它表演的时候自己演唱并击板,另一个人击鼓,一个人吹笛。在体裁上唱赚可分为两种形式:缠令:由若干个曲调联接而成,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缠达:又名转踏又叫传踏,前有引子,后面是两个曲调轮流反复演唱而成,其曲式:引子+A+B+A+B+A+B……+尾声。2、简述宋代说唱音乐的内容?答:据当时的史料记载,根据所唱的内容分类:(1)胭粉、公案、传奇、神怪类;(2)佛经故事类;(3)史书类;(4)一字物的“合生”类。3、简述鼓子祠和诸宫调的区别?答:鼓子词是由歌曲形式鼓子词发展而来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鼓子词在其体裁形式上和诸宫调相似,同是由讲说的散文和歌唱的乐曲穿插而成。但两者又各不相同,它是整篇都用同一个宫调,而诸宫调则多调性,它的表演形式是由三人以上表演,一人兼唱兼说,此外一些人组织“歌伴”。其伴奏乐器除了鼓外,尚有管乐器和弦乐器。从表演的内容来说,一般只用于描写简短的故事,并不表现结构复杂的故事情节。4、简述杂居兴盛的因素?答:(1)元代统治者在其统治过程中,实行残酷的等级制度,把人民分为十个等级:“一蒙、二色、三汉、四南、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很明显对当时的知识分子采用了打击的态度。这样就使广大的知识分子除了不断地采用反抗斗争外,用文学和戏曲作为斗争的武器。(2)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及其繁荣为杂剧的流行准备了物质环境。(3)文人受到统治者的歧视和迫害,与广大人民群众起初,同命运并不断与之融合,他们进一步民间从事杂剧的创作,使其反映的内容更深刻,对杂剧的提高和充实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5、简述杂剧的结构、表演形式及其音乐?(1)结构:元杂剧一般情况下,是由四折组成(一折就相称于现在的一幕一场)。有时在四折的中间,还外加个“楔子”。这个“楔子”起到了解说剧情的作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在第一折前,有时在中间的“折”之间。有时候尚有两个“楔子”。杂剧的折数有时还突破四折。(2)表演形式:它的表演形式是由宾、科、曲三部分组成。“宾”是指的道白,“科”是指的动作,“曲”指的是唱的部分。表演时由一个主唱,其它角色只作宾白和科泛。假如旦角主唱到底,这个剧的脚本就称“旦本”,假如是末角主唱到底,这个脚本就称为“末本”。(3)音乐:音乐有严格的规定,在一折之间的很多曲牌必须是在同一个宫调的基础上,亦即一折一套一个宫调,这样四折就是四个宫调。这样的音乐结构对于整个曲调的统一安排起着协调作用。6、简述当代音乐史学者田青是如何给元杂剧的内容进行分类的?答:(1)表现了社会的生活图景,从各个侧面展现了人民的苦难、痛苦、反抗,表达了人民的盼望与抱负,如《窦娥冤》、《救风尘》。(2)以公案剧的形式描写了黑暗统治下的人民苦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无耻,并把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如《魔合罗》等。(3)以民间传说和神话为题材,用浪漫主义手法曲折地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民对真、善、美的赞扬,对伪、恶、丑的抨击,如《张羽煮海》。(4)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并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如《秋胡戏妻》、《李逵负荆》等。7、简述南戏是如何产生的?答:南戏产生于北宋时期(公元1119—1125年),由于它产生于浙江永嘉(温州),故尔又称为“永嘉杂剧”,它从温州一带农村产生,它的音乐大都来自于民间,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在本地的民歌小曲以及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简述杂剧和南戏的区别?答:南戏与杂剧比较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杂剧多是一本四折,而南戏的结构则很自由,可长可短。杂剧多是一人主唱到底,而南戏则不同,到谁的角色谁就唱;同时歌唱的形式又有很多,独唱、合唱、对唱、伴唱等;杂剧一折一宫,一韵到底,而南戏则不必受一宫调限制,根据剧情该转调就转调;在曲牌的运用上加进了“南北合套”(南北方的曲牌结合)。四、思考题论述元代以前戏曲艺术发展的线条?答:(重要论点)秦汉时代和隋唐时代的“角抵”戏;唐代的“参军戏”及“代面舞”、“傀儡”与“影戏”;北宋时期的宋杂剧已有了元杂剧的雏形,宋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部分;南宋时期,在此基础上又增长了“杂扮”,它是一段滑稽风趣的表演;金代,杂剧被称为院术;元代杂剧第七章明清音乐一、填空题1、“假如把秦以前的时代称为‘雅乐时代’,把秦汉、三国、两晋当作是‘清乐时代’,把南北朝、隋唐当作是‘燕乐时代’,那么明清之时则可称为‘俗乐时代’。”2、汉族传统曲艺,根据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格调以及演奏、演唱特点等,大体可以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五大类。3、弹词是我国南方的说唱音乐形式,分为许多种类,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绍兴平湖调、长沙弹词等。其中苏州弹词影响最大。并产生了《再生缘》、《珍珠塔》、《玉蜻蜓》等著名唱本。4、鼓词的种类有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犁花大鼓、乐亭大鼓、唐山大鼓、东北大鼓、安徽大鼓、湖北大鼓、梅花大鼓、温州大鼓等。5、明清知识的歌舞音乐有北方的秧歌音乐,南方的花鼓和花灯音乐,东北的二人传,山西的二人台,维族的十二木卡姆,藏族的囊玛和堆谢舞,苗族的芦笙舞等。6、明末四大声腔有弋阳腔、海盐腔、昆山腔和余姚腔。7、“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因四剧都有描写梦景的情节,故称之为“临川四梦”,又因汤的书斋名“玉茗堂”,又称之为“玉茗堂四梦”。8、四大徽班涉及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三庆班。9、明、清时代流行的地方戏,种类繁多,除“秦腔”、“京剧”外,尚有“湘剧”、“柳子戏”、“豫剧”、“粤剧”、“滇剧”、“川剧”等,总数不下数十种。10、朱载堉(1536—1612),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代著名的乐律学家、历法家、算学家(数学家)。11、十二平均律答:把一组(八度)提成相邻二音的频率比均等的十二个半音的律制,也称十二等比律。14、由于朱载堉的潜心钻研,发明了“新法密律”——十二平均律。他还著有《乐律全书》、《嘉量算经》、《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著作。二、名词解释1、小调答:小调是流行于城乡集市、庙会灯节、街陌里巷,并常用乐器伴奏而具表演性和鉴赏性的中国民歌体裁。2、西河大鼓答:西河大鼓产生于河北省冀中平原一带。它的前身是木板大鼓和乾隆年间流行于此地的“弦子书”。通过200数年的发展演变史,又通过民间艺人赫老风和马三峰的改革,把原木板大鼓所用的木板改用成铁片,就成了现在的西河大鼓。3、京韵大鼓答:它流行于北京、天律一带,由“怯大鼓”(木板大鼓的前身)和“子弟书”(北京八旗子弟所创)发展而成。出现了许多因唱京韵大鼓而出名的艺人,如刘宝全、张攸轩等。它的伴奏乐器有鼓、板、三弦四胡等,有时也加进二胡、琵琶。4、梅花大鼓答:又名《梅花调》、《清口大鼓》,相传是北京的满族子弟所创。开始重要流行于贵族子弟中间,到了民国初年,才开始流行到老百姓中间。它比较善长于表现抒情的故事情节。它的音调缠绵悱恻,烟粉故事占居大多数,伴奏有:鼓、板、三弦、四胡,有时还加进琵琶、胡琴、洋琴、萧、笛子等。5、牌子曲答:明清以来,运用当时民间流行的小调,以一定的形式连接起来称为套曲,用以演唱故事,即牌子曲,它也是说唱音乐的一种。它在体裁上和宋元的诸宫调相仿,所不同的地方就是所用的曲牌不同。6、花鼓答:花鼓一种以唱为主的汉族民间歌舞。它是由秧歌发展而来,又名打花鼓,明代起源于安徽风阳,清朝年间叫做秧歌,一般情况下是男女两人演唱,最后发展成为花鼓戏。7、弋阳腔答:它最初流行于江西弋阳一带,它除了单个的支曲外,一般由各个曲牌联成各形式的套曲和集曲,常运用“滚调”和“帮腔”的形式,伴奏部分不用管弦乐而用打击乐,锣鼓喧天,铿铿锵锵,热闹非凡,颇具特色。后与各地的民间音乐和地方语言相结合,形成了许多种类的声腔系统:高腔、梆子腔、皮簧腔等。8、昆山腔答:简称昆腔,因发源于江苏的昆山而得名。它吸取了上面各种声腔系统的特点于一身,发明出了“出乎三腔之上”的声腔系统。9、梆子腔答:“梆子腔”起源于陕西一带,因此又有“秦腔”之称,也有叫做“西秦梆子”、“乱弹”的,因其使用打击乐器——“梆子”而得名。根据地区的不同又分为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等。10、板腔体答:所谓“板腔体”是以一个基本曲调为基础,根据内容的变化,变换节奏和板式。11、“曲牌联缀体”答:若干不同的典牌连接一起。12、皮黄腔答:由北路西皮和南路的二黄两种声腔结合而成的一种声腔。其代表剧种就是京剧。13、十番鼓答:流行于江苏的一种合奏形式。“十”是泛指多数,“番”是把戏翻新的意思;“十番”就是多种乐器的多种变化,十番鼓在民间又泛称为“吹打”。14、弦索十三套答:弦索是以弦乐器为主的管弦乐合奏的通称,源于元代蒙古族的合奏音乐,明代时流行于北方的汉族地区。这种器乐合奏形式在清代宫廷演奏时称为“番部合奏”,整个乐队15人。演奏的曲目是大型套曲用一个相同的句尾,又因它有十三套而得名。三、简述题1、简述弹词艺术的流派?答:在弹词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演奏风格的不同,形式了“陈、俞、马”三派。“陈派”是道光年间的陈遇乾所创。他在唱腔中吸取了昆曲滩簧的因素,唱腔苍凉粗犷,很适合老生、老旦、净角的演唱;“俞派”系嘉庆年间俞秀山所创;马派系同治年间马如飞所创。“俞派”和“马派”在风格特点上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各异之处。2、简述弹词的表演形式?答:弹词的表演形式有“单档”和“双档”之分。“单档”是由一个人弹着琵琶或三弦伴奏,自弹自唱;“双档”是由一个人弹着琵琶,一人弹三弦,轮流说唱,互为伴奏。但发展到现在,就突破了“双档”的人数,产生了“多档”的形式。3、简述西河大鼓的流派?答:它又因地区方言不同,分为“北口”和“南口”之分。一般说来,白洋淀以东、以北的地区流派称“北口”,白洋淀以南地区的流派称为“南口”。“南口”的代表人物是赫老风,“北口”的代表人物是马三峰。当时的民间曾有:“南有赫老风,北有马三峰”之说。4、简述梨花大鼓?答:又名山东大鼓,起源于山东农村。初期因用两片犁铧的铁片而得名,而犁花较犁铧听起来更艺术些,又因两者是谐音,故改之为犁花大鼓。它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已有200数年的历史。它的形成和发展受西河大鼓影响很大,它也有“南口”和“北口”之分。“南口”的代表人物是王小玉和范其风,“北口”的代表人物是赫老风。5、简述十二木卡姆?答:(1)十二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歌舞,是套曲形式,基本由三首以上歌曲连缀而成。(2)所有有十二套,其中有:依拉克戈壁木卡姆、艾介姆木卡姆、纳尹衣木卡姆、恰尔朵木卡姆、潘吉朵木卡姆等。(3)每一种木卡姆都由三部分所组成:大克拉曼+达斯坦+麦面热普。(4)它的伴奏乐器重要有:沙塔尔、弹拨尔、独塔尔、扬琴、手鼓、沙巴依等。6、简述昆曲?答:昆曲亦即昆腔。昆曲在它的形成以前是很不完善的,并没有其它声腔盛行,通过以魏良辅为首的改革家们的改革。昆曲的唱腔清丽婉转,流丽悠远,克服了昆腔中的“平直无意致”的缺陷,创建了被称为“水磨腔”的唱法,它讲究一字配多音,并且从咬字上非常讲究。每字分字头字腹字尾,演唱时三者应面面俱到,听后给人一种轻柔舒缓之感,出现了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洪升、孙尚任等,并出现了很多新的剧目。7、简述明清时期昆曲的局限性?答:(1)过度注重咬字,把唱腔拖得很缓慢,往往词听起来很模糊;(2)昆曲用笛子伴奏,音域太高,歌者势必用假唱去迁就笛子,这样演员吐纳之间颇费力气,以致气韵不够自然流畅;(3)由于昆曲没有过门,使歌唱者演唱时很吃力。8、简述朱载堉的历史地位?答:他所发明的十二平均律要早半个世纪。朱载堉在其它学科中成绩也是很显著的,不愧为中国16世纪的百科巨子。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称他是“中国的达·芬奇”。可以说,这是一位西方学者对一位东方学者的崇高而公正的评价。9、简述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的在音乐实践中各自的优势?答:(1)三分损益律是按自然法则而来的,但却不适应于转调,适合于单声部音乐,有一些歌唱家和演唱者却喜欢用大小全音,大小半音。(2)十二平均律是人为的律制对于转调它是最方便的,因此它对现代音乐是最适合的。(3)纯律是根据泛音的原理而制律的,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最谐和,它最适合于多声部音乐。四、思考题中国古代音乐与西方音乐的比较答:一、中国古代音乐思维的形态以线性为主,强调单线条旋律的横向变化与发挥及流向意味的表现。而其和声的存在是非动力性的,只作陪衬、点缀,不需要解决。西方音乐思维形态是立体化的,把和声作为音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张驰变化作为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二、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是以无半音五声性音阶基础的。西方音乐的调式是以七声音阶为基础的。三、中国古代音乐结构多是散体性的,重直觉、重灵感和总体印象,而不考虑其内在张力进行精心设计,有所谓“旋律型作曲法”,即从一个“母曲”衍生出大量的变体曲,是一种类似蒙太奇式的自由发展,音乐的戏剧化情感(甜美与苦涩、欢乐与悲哀、开朗与晦暗、活泼与忧郁等)依靠唱腔音旋律的丰富变化得以自然流露。西方音乐结构具有逻辑性,蕴涵有对立统一思想原则,富哲理性,如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和奏曲式。四、中国古代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弹性大,常使用非均分律动的自由节奏,即便是用均分律动的有规律的节奏,其强弱交替、速度缓急也有许多伸缩余地,这应和了中国音乐重心、重虚、重写意和重意境表现的原则,音与音之间的空隙给奏、听者以充足的想象。西方音乐节奏、节拍是有规律、规则的,符合西方音乐重结构和写实的表现原则。五、中国古代音乐在表现观念上是文学性和自娱性相结合的,器乐作品也都有明确的标题,求得情景相继之效果(中国器乐作品没有形成纯器乐体裁)。西方音乐在表现观念上是提供欣赏,突出音乐的纯音乐性,如一些无标题纯器乐化作品以曲式和体裁作为名称。六、中国古代音乐“多声性因素”中的“复调”是相同旋律的“支声复调”,即是由单声部线条加花或即兴装饰派生出来的多线条同时横向流动性质的复调。西方音乐中的复调是由两条以上各自独立的旋律构成。第八章学堂乐歌一、填空题1、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作曲家,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2、李叔同(1880—1942)。名文涛,字叔同。近代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初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学堂乐歌的作曲家。3、李叔同的代表作品有歌曲《祖国颂》、《送别》、《落夜》,尚有一部中国最早的音乐作品《郊游》。二、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答:学堂乐歌即学校唱歌,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歌唱形式,它具体所指的是清末民初新式学堂所开设的音乐课和课中所教唱的歌曲。2、3、4、5、三、简述题1、学堂乐歌产生的国内外因素?答:(1)国外因素:192023以后,清政府往日本派送了很多留日学生,这些学生受到日本学堂乐歌的影响(学堂乐歌在日本维新时已经很普及)。另一方面,中国的“改良派”和“革命派”极力推崇学堂乐歌的兴起。(2)国内因素:国内的新型知识分子受到日本留学生的影响,极力主张和开展“学歌运动”,呼声很高。此外,清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其岌岌可危的清朝命运,于192023,在规定的学校章程中,第一次把唱歌课列为学校的课程,从而,为学堂乐歌的进一步发展争取了机会。2、简述学堂乐歌的内容?答:(一)由于它是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传过来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所推崇的,因此它的重要内容有关于富国强兵、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强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方面的内容。如《中国男儿》、《体操一兵操》、《祖国颂》;(二)有反映妇女解放的。如《勉女权》、《天足乐》;(三)有宣传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的。如《辟占验》;(四)有宣传共和国思想的。如《演说》;(五)辛亥革命胜利后,如产生了一些直接讴歌革命的歌曲。如《光复纪念革命军》。3、简述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答:(一)由于当时学堂乐歌的教习大多是日本教习,以及一些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人,因此日本学校的歌曲和乐歌占了整个曲调的大部分。如《中国男儿》,据钱仁康考证,原名是日本的歌曲《宿舍里的旧吊桶》;《何日醒》原名是日本歌曲《楠公》。(二)欧美各民族的流行歌曲,在乐歌中也占有一定的数量。(三)采用本民族的曲调和一些传统曲调,但这一部分数量很少。如《祖国颂》是民间的《老天板》编写的。(四)很少数的创作乐歌,其风格也是依照日本和欧美的音乐风格创作而成。4、简述学堂乐歌传入的意义?答:(一)学堂乐歌是近代音乐史上一次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运动,它的兴起,对旧的封建思想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同时,通过学堂乐歌运动的开展,反映了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二)随着学堂乐歌的兴起,使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群众集体唱歌的形式,得到肯定和发展,为后来我们的工农革命歌曲以及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三)随着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创建了最早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最初的教材和教学法,并且培养了大批的旧民主主义时期音乐教育人才。(四)随着学堂乐歌的传入,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西洋音乐,五线谱、简谱记谱法传入(以前是工尺谱),作曲理论也介绍过来,很多西洋乐器也传入过来,这对我们音乐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简述沈心工的音乐作品的分类?答:(一)儿童歌曲是沈心工乐歌创作中为数最多的部分。如他创作的《兵操》、《竹马》等歌曲。(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也比较突出。如《何日醒》、《革命军》、《美哉中华》等歌曲。(三)有一部分是“填词”之作。四、思考题1、2、3、4、5、第九章“五四”至大革命时期的音乐第十章戏曲艺术的发展一、填空题1、北大音乐研究会分钢琴、提琴、古琴、琵琶、昆曲、丝竹六个组,一个中乐唱歌班和一个培训师资的特别班。它在性质上属于研究机构。2、“上海国立音乐专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作合同标的为人工智能应用研发
- 2024年度农产品购销合同及其质量标准
- 空调压缩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真空电子管无线电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新能源专利技术转让协议
- 2024年度保险合同标的保险范围与保险金额确定
- 运载工具用座椅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羽毛球球拍线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大蒜进出口贸易合同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研发项目与期限
- 2024水样采集与保存方法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二元思辨类作文思辨关系高阶思维
-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
- HSK标准教程5下-课件-L7
- 设备故障报修维修记录单
- 集会游行示威申请登记表
- 关于整治我校周边环境的请示报告5篇
-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 2021年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总结范文
- 大型火力发电厂创优工程达标创优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