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1、历代中央政府(特别是汉、唐、元、明、清初)推行的促农业发展的措施、作用和历史启示。(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战国:秦国商鞅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3)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和租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4)唐朝: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唐玄宗前期大力发展生产,精简官吏裁汰冗员。(5)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6)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帝实行更名田;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2、历代农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1)历代农具的发明、引进和推广:①先秦:商周仅有少量青铜农具;春秋已在农业中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并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来灌溉农田。②秦汉:铁器在秦朝时传到珠江流域,汉朝时又传到西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得以推广,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法已传到珠江流域;③魏晋南北朝:曹魏马钧发明翻车;西北嘉峪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④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2)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①先秦:半坡种粟、麻;河姆渡种植水稻;西周时农作物种类增多,包括后世大多数农作物都有种植。②两汉: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③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农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三吴地区最为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称我们在重要的粮产区。北方的河西走廊、辽东等边疆地区得到开发,茶树种植推广。④唐朝:圩田种植高产水稻,江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两年三熟制在南方推广,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⑤宋元: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到江淮地区;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经济作物种植扩大。棉花种植遍及南北。⑥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等引入我国。⑦清朝:棉花、蚕桑、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3、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及趋势:(尤其需重点把握)。(1)土地制度的演变:类型: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国有制(如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演变:①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②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③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颁布实行,隋朝及唐朝前期继续推行。④更名田:清初,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演变:①贡赋制:夏、商、周时期实行,这是我国赋税制度的雏形。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各诸侯必须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财物作为贡赋。②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际田亩数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标志着井田制的开始瓦解。③编户制度:西汉时,政府把农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和土地财产等情况都详细登记在户籍上,作为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的根据。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有四项:田租、算赋和口赋、徭役、兵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④租调制:北魏孝文帝时开始实行,受田农民纳租、调,服徭役和兵役。⑤租庸调制:隋唐实行。租是田租,调是户税,庸是指纳绢(布)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⑥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的结果。主要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开始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⑦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其实质是纳钱代役和按亩纳税。⑧一条鞭法:明朝后期由张居正颁布实行。把田税、丁税杂税合一,按田亩的多少征收,用银两交纳。使赋税开始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⑨地丁银:清初雍正帝实行,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汉唐以来实行的人头税,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彻底松弛。趋势:①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步向土地和财产为主转变(如唐朝的两税法);②赋税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如一条鞭法、地丁银);③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如一条鞭法);④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如两税法);⑤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如租庸调制)4、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面倾斜。统治者为什么重视农业?因为农业的发展:(1)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其规律为:农业发展→立民之欲→安定民生→稳固统治;(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如西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不可想象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最早由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随后商鞍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治国的典范。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例如商软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在这时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5、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原因和影响。过程:①商周时期,经济中心在河南、陕西一带;②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及淮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⑤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元时期,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南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原因:①南方自然条件好;②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③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④统治者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⑤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对经济中心的南移也有一定影响。6、近现代不同历史时期土地纲领的内容、评价和比较(尤其需要注意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提出的土地政策及政策提出的背景及结果影响)(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制定《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但这只是空想,平均主义思想在当时无法实施;(2)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平均地权”,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不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说明资产阶级不能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3)中国共产党: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开展以“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路线的土地革命;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采取“双减双交”政策;③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④建国初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保护富农阶级的土改运动,到1952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⑤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即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建国后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1)过渡时期(1949~1956年):1950年实行的土改,实质是农民个体所有制;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政府先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后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合作化,把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共八大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966年):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年中央开始在农村纠“左”,对内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又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3)十年“文革”(1966~1976年):由于过分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生产停滞不前,后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8、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内容、背景及影响提示:英国的圈地运动和拍卖贵族土地、法国大革命时的农业政策、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农业集体化中的非常措施、赫鲁晓夫改革中的农业政策、罗斯福新政的中农业政策、拉美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等9、小城镇建设包括世界历史城市化进程(原因和影响)提示:我国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其中包括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城市化的模式: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中国向城市化的迈进究竟是选择大城市模式,还是选择中小城市模式。在欧洲,特别是中部欧洲,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产业革命的先发国家走的便是中小城市的发展模式,而工业化的后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德育研讨会方案
- 2024年网球场灯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灰纸打包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快干沉浸型无溶剂绝缘树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台式气浴恒温振荡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玻璃保温容器热膨胀系数控制考核试卷
- 天然气的碳排放与环境影响考核试卷
- 林业与绿色生态产业链考核试卷
- 污水处理中的微污染物去除与控制考核试卷
- 目视化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考核试卷
- 小巴掌童话阅读指导42页PPT课件
- 南京大学高等代数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迷路了怎么办(课堂PPT)
- 收款凭证(自制Word打印版)
- 美国城市名及邮编列表
- 外科休克教案课程
- 公务员申论答题标准格子纸版A4打印版
- 第六章休闲体育产业PPT课件
- SL/T212-2020 水工预应力锚固技术规范_(高清-有效)
- 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作用探讨
- 重拾作文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