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课件_第1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课件_第2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课件_第3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课件_第4页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介绍第二讲1一、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组成

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一个庞大的环境标准体系,从ISO14001至ISO14100,共预留100个标准号,目前已发布60个标准,其内容涉及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产品标准的环境指标等。下表介绍了常用的6个环境标准。2ISO14000系列标准简介(部分)3解释:一般讲,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总和。《环境保护法》所指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址、人文遗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ISO14001涉及的环境是指“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这种外部存在又可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52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解释:环境因素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相联系,这些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某些要素能与环境发生作用,造成环境影响。组织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尽管多种多样,但都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6组织在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过程中,有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产品的加工制造、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所有这些过程和环节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产生作用。例如:生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向江河排放含有害物质的废水等,这些都属于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即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与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程度相一致。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叫做重要环境因素。

对于环境因素的描述通常:污染物+状态==环境因素例如:烧锅炉这一活动,二氧化硫的排放是环境因素二氧化硫+排放==二氧化硫排放7

环境因素是导致环境影响的原因,环境影响则是环境因素作用于环境的结果,因素与结果互为因果关系。4环境方针---一个组织对其全部环境绩效的意图与原则的陈述,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解释:环境方针为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提供总目标与方向,是开展环境工作的行为准则,是工作原则的表述,是组织环境意图的体现和声明。是组织经营总方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制定和发布。9

制定环境方针应从组织的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出发,考虑组织的目标、任务、价值观、和实际能力,作出切实的承诺,对外树立组织的形象,对内提升全体职工的环境意识,成为指导环境管理工作的纲领。环境方针的内容应包含:“3个承诺和1个框架”;3个承诺是:承诺持续改进、承诺污染预防、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1个框架是: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指标的框架。105污染预防---采用防止、减少或控制污染的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解释: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是环境管理体系的两个基本点,污染预防是为了减少有害环境影响,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11环境目标----一个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解释:环境目标是依据环境方针制定的,是组织期望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组织在制定环境目标时,除充分考虑环境方针外,还应考虑环境评审结果、已确定的环境因素(尤其是重要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技术、经济、运行等方面情况,使所定的环境目标切实可行。环境目标应尽可能量化,以参数来表达,是为了便于考核和目标分解。137环境指标----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是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环境绩效要求,它们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解释:组织依据环境目标确定环境指标,对整个组织的环境绩效作出具体规定和时限要求,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环境目标的实现;还应将环境指标分解落实到相关层次,直至相关岗位或人员。环境指标应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测量性。14持续改进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改进整体环境绩效。注:改进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解释:持续改进是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点,贵在持续,它是组织通过自我完善、自我约束来实现整体环境绩效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过程。持续改进体现在组织的目标指标及其分解细化的逐步实现等方面。组织的环境因素有轻有重,环境目标有主有次,改进项目有优先次序,持续改进不必发生在活动的所有方面。15为了保证环境管理体系诸要素的有效实施,组织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承担相应的职责、配备必要的资源、规划相关的活动和过程、建立和实施必要的程序和惯例等。环境管理体系是把上述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加以组织和管理,使之循环运转,螺旋上升,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10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管理者。17解释: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一个有控制的、获取客观证据的评价验证过程,这一评价过程应满足客观性、系统性和文件化的要求。审核的目的是验证环境管理体系是否满足ISO14001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的审核准则由组织来确定,一般包括:ISO14001标准、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组织的体系文件;审核过程应文件化,并且按文件程序要求进行。审核完成后应形成报告,并呈报给管理者。1811环境绩效---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效。解释:环境绩效是组织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要求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得到的结果。因此,环境绩效可以用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的实现程度来描述,并且也可以具体体现在某一个环境因素的控制上。环境绩效是可测量的,也是可比较的,可以是组织自身或组织和其他组织间的比较。组织应定期监测环境绩效,以判断所确立的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是否可行、有效。19

13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解释:组织的形式可以是: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也可以是这些单位的部分。组织要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自身职能是指从事某种活动、生产某种产品、提供某种服务或从事某种管理活动。行政管理职能是指组织有独立的行政管理权,能够管理、控制、改变这些活动、产品或服务,有能力完成规定的职责。只要具备这两项职能,就可视为组织;不必考虑其性质和规模等因素。21三、ISO14001要素介绍(下面的编号以ISO14001标准章节号为序)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l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理解要点:建立——是指组织从决定按照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到形成体系的过程,包括体系的策划、目标的设定、体系文件的编写、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和资源的配备。

22保持——是指环境管理体系按规定的要求运行,并在运行中实施和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通过监督检查和纠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等方法持续改进提高。本条款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要满足17个要素的要求,同时强调环境管理体系在日常运行中,也要按照17个要素的要求实施。23理解要点:1环境方针的制定与实施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责。2环境方针要体现组织的自身特点。(含行业特点;工艺、产品、服务特点;环境因素特点;以及组织的企业文化、环境观念等特点)3环境方针的内容包括“三个承诺和一个框架”。三个承诺是:承诺持续改进、承诺污染预防、承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一个框架是:要为环境目标指标的建立和评审提供框架。下面是环境方针在管理上的要求,它包括:4形成文件,传达到全体员工。5可为公众所获取环境方针概括如下:第一条要求根据组织的特点制定环境方针;第二、三、四条描述了“三个承诺,一个框架”;第五条是方针的内部管理要求;第六条是方针的社会监督。25环境方针示例:1、遵守全部有关的环保法律和条例;2、评估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地监督和改善我们的环境表现;3、在我们的日常运作中节约资源,减低或消除污染环境的根源;4、提供培训和支援,以加强各阶层员工的环保意识;5、与客户、供应商及其他人士分享环保经验;6、积极支持和提倡环保活动。26(2)环境因素识别范围:

组织自身“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伴随的环境因素;组织自身活动——是指从原材料订购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所伴随的环境因素均应进行识别和评价。对于产品本身和销售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同样也要进行识别和评价。例如:汽车的设计制造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尾气排放和油料消耗;汽车维修和报废后所伴随的环境因素等等均应考虑。29组织能够控制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组织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是组织自身可以管理、改变、处置的环境因素,可包括自行的产品设计、生产加工过程、设备维修、办公和后勤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是组织不能直接加以控制和管理的环境因素,这类环境因素多属于与组织关系较密切的相关方,往往可以通过某种利益关系对相关方施加影响,间接地实现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一般来说,在经营活动中,组织对上游厂商的影响力较大,组织的经济实力和市场地位越强,其控制和影响力越大。30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七种类型三种时态是——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组织充分认识现在的环境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过去遗留的环境问题,这些因素可能仍然在产生环境影响;还须关注到目前的活动在将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正常状态——正常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环境问题。异常状态——设备停机、检修、停电时的环境问题。紧急状态——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如:意外泄漏、爆炸、坍塌、雷击、火灾、设备故障等等。31七种类型——环境因素具体表现为七种类型a.大气排放;污染形式有粉尘、烟尘、有害气体等。b.水体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天然地表水体、地下水体、海洋、土壤的污染。c.废物管理:工业废物,特别是危险和有害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生活和办公废物的排出。d.土地污染:各种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有害废物、重金属(汞、铬、铅)等,对土壤的污染,e.对社区的影响:组织产生的污染源,如噪声、震动、灰尘、恶臭、光污染、景观破坏等对周围社区环境的影响。f.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消耗:能源、资源;各种原材料的使用、消耗、浪费。d.其他地方性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由当地气候引起的风沙,由当地环境造成的地方性疾病。32(3)对环境因素实行动态管理组织的内外环境都处在不停地变化之中;外部社会对组织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组织内部的变化——如机构调整、组织的优化和兼并、工艺革新、新产品开发、规模扩大等,也会造成环境因素的变化;随着环境管理的深入为了满足持续改进的需要,组织的环境因素也可能进行调整。这些变化的情况的出现,应该随之更新环境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必要时,调整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和评价依据。33(4)环境影响评价考虑的事项包括:①法律、法规要求;②环境影响的概率和持续时间;环境影响的规模、严重程度;改变环境影响的难度;③对环境破坏的可恢复性;④全面考虑污染的影响和资源使用的影响。

改变环境影响所需的费用;

改变环境影响对其它活动及操作程序的影响;

相关方所关注的问题(如产品出口地的强制规定,顾客的要求)

对组织公共形象的影响。34重要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管理对象,整个环境管理体系都是围绕重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而展开的。对于组织所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除了有针对性地制订目标和指标以外,还应确定与其有关的运行与活动,通过制定相应的操作性程序加以控制。

35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定环境因素可望施加影响判定重要环境因素具有重大影响可能具有重大影响及时更新环境因素能够控制的4.3.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示意图364.3.2法律与其他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它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适用法律,以及它所应遵守的其他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理解要点:

组织应建立一个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与评价程序,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途径,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

应遵守的法律法规有:国家及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等,应遵守的其他要求是:产业实施规范、与官方机构的协定、指南(如国家有关部委发布的规定、通知、标准、行业规范及要求)。37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途径有:各级环保部门、出版社、专业报社、公共图书馆、互联网站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评价重要环境因素的主要依据之一,组织应主动去收集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且及时更新。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的范围取决于组织的环境因素。确定组织适用的法律以环境因素识别的结果为依据,两项工作都是初始环境评审的重要内容384.3.3目标和指标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形成文件。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预防污染的承诺。39理解要点:目标是环境方针的具体体现,要实现目标,组织必须制定具体的量化的指标,目标要尽量细化,指标要明确、可测量。(1)目标指标具有以下特征:

特定性:目标指标是明确的,具体的,并针对组织内部的有关职能和层次;

可测量性:可以测量和检查,凡属可行,目标指标都应量化;偏离目标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对目标指标的符合性要定期监测;可实现性:经过综合考虑,法律法规、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力、运行和经营要求、各相关方的要求等;组织设定的目标指标应该是可以完成的,没有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如发现目标指标不现实或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正目标指标。40期限性:目标指标的实现是有期限的,应有明确的期限要求,目标指标具有短期性,指标的量化应包括实施和实现过程时间的量化。(2)建立和评审目标指标应考虑的问题

法律和其他要求:组织在环境方针中承诺遵守法律要求,对于组织尚未满足或存在潜在违反法律和其他要求的环境因素,应考虑制定目标和指标。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组织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制定目标指标的基础,应考虑环境管理体系对重要环境因素管理的重要性。组织的规模、财力、技术、经营状况:目标指标应符合组织的实际情况,满足技术、经济上可行,避免目标指标过低或过高。相关方的观点:如果顾客或周围居民提出合理要求,组织应考虑将其纳入目标指标之中。目标指标要与环境方针相一致,方针为目标指标的制定提供方向和框架,目标指标是方针的细化和具体体现。

41

对于上述“应考虑的问题”的控制,制定目标指标来实现是其中的一个手段,不是唯一的手段,组织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加以管理。下面是目标指标实例,供大家参考。42序号目标指标可测量参数1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a.2002年水资源消耗比上一年减少10%b.2002年油品消耗比上一年减少5%水资源和油品消耗量减少的百分比例2减少锅炉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2002年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由0.5mg/m³减少到0.4mg/m³排放浓度由0.5mg/m³减少到0.4mg/m³3提高全体员工环保意识a.每月开展一次环保课程b.2002年内全员100%培训一次a.每月一次课程b.年内100%培训一次4降低噪声对环境和职工的影响a.采取措施使厂界噪声夜间降低到60分贝以下b.为高噪声环境工作人员配备耳塞a.夜间噪声值b.配备耳塞目标指标示例434.3.4环境管理方案组织应制定并保持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44理解要点:1环境管理方案应直接来自目标和指标,为实现目标和指标服务。一般对于一个具体的指标制定一个管理方案,一个管理方案可以有多个措施方法。2应规定实施环境管理方案所涉及的有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这里所说的职能主要指组织的职能部门,层次主要指组织内纵向分工,含部门内纵向分工和跨部门的协调单位。3环境管理方案应明确实现目标和指标所必需的:A时间安排和完成期限;B资源保障(资金、人力、技术等);C职责(每一个项目的责任人及方案中具体措施的责任部门和负责人)D完成和实现环境管理方案的具体行动措施、方法、步骤。454为实现目标指标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是各级管理者的重要职责,环境管理方案往往涉及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应由相应级别的管理者批准。5环境管理方案不是孤立的,它是组织整个经营计划和整个财务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当组织的业务发生变化影响到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时,应调整环境管理方案,以适应情况的变化。6环境管理方案应设定监控机制,按照方案中具体步骤实施的时限,定期检查完成情况,作好记录,并由项目负责人定期向环境管理者代表或最高管理者报告。只有对环境管理方案执行动态管理,才符合标准中“制定并保持”的要求。下面是环境管理方案的实例,供大家参考。46重要环境因素抛光过程中的噪音排放状态及原因在抛光过程中,产生较高噪声,经检测厂界噪声值为80至85分贝法规要求国家及行业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规定,Ⅱ类区噪声值白天小于60分贝,夜间小于50分贝地方法规内部控制值目标控制噪声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完成指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规定,厂界噪声值昼夜控制在50分贝以内环境管理方案示例47重要环境因素抛光过程中的噪音排放

环境管理方案措施方法及总概算1)建立作业指导书,规定操作方法2)制作隔声室,使工作室外的噪声值控制在50分贝以内3)定期向操作人员发放防护耳塞4)加强设备维修,使其保持良好状态5)总概算:8.2万元实施步骤1)制作隔声室,2)发放耳塞,3)制定作业指导书起始时间2002年1月启动,2002年12月20日完成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生产部(张部长),设备动力部(刘主任)费用分配隔音室制作7万元,耳塞费2千元,设备维护保养费1万元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环境管理方案示例(续前页)484.4.l组织机构和职责为便于有效的环境管理,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管理者应为实施与控制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职的管理者代表,除了其他职责以外,还应明确他(们)在下列方面的作用、职责和权限:a.确保按照本标准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b.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以便评审,并为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49理解要点:1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有赖于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组织的机构设置是由其经营目标决定,并为实现其目标服务的。要想在现行管理架构的基础上将环境管理体系纳入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中,应对组织机构作出适当调整,明确责任部门,并可设置跨部门的决策和协调机构,如环境管理委员会。编制组织机构图,并标明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次之间在环境事物上的关系,是常采用的一种简明方法。2对环境管理的承诺来自最高管理者,它的实现需要组织内全体成员的参与。因此,环境责任不仅限于环境职能部门,组织内的其它部门都有这方面的职能。在组织内部传达和交流环境职责,确保各职能和层次不但明确自己的职责,也相互明了彼此的职责范围,以便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503在向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充分资源过程中,最高管理者扮演关键角色,但是,各职能部门及各级管理者,也有责任在其权限范围内,为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如:技术支持、人力和时间的保证等。4最高管理者和环境管理者代表主要职责有:最高管理者主要职责:1)对组织的环境管理做出承诺,颁布环境方针;2)任命管理者代表;3)为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充分资源;4)主持管理评审。环境管理者代表主要职责:1)主持环境管理体系日常工作;2)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3)负责内部审核,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4)主持环境管理手册的编写和修订;报最高管理者批准。514.4.2培训、意识与能力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52理解要点:1由于组织内的每一个人或部门都在环境管理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个职工都可以提出好的建议或作出突出成绩,也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使每一个职工,建立能力和确保胜任工作,因此组织应确定广泛的培训需求2培训只是培养能力和确保胜任岗位工作的一个因素,它应当和教育、工作经历相结合。对于那些对体系的有效运行起重要作用的人(如化验员、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内审员等),组织应建立相应的能力判断标准并对他们进行资格认可。3经常需要培训的场合或时机包括:A招收新员工;B员工调换到新的工作岗位;C个人违反了程序或指导书的要求;D程序发生变化;E引入新的工艺、材料或设备;F目标或指标发生改变;J新的法规影响到组织的活动;H工作表现和绩效使人无法接受。534.4.3信息交流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b.外部相关方信息的接收、成文和答复。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理解要点:1顺畅有序的信息交流是环境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要达到有效的信息勾通,组织应建立信息交流控制程序,建立内部、外部信息交流机制。541)内部信息交流:

根据组织各职能和层次的相互关系,内部信息应按程序文件要求,确保各类信息上下左右的有效交流,如: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监测结果报告,内审及管理评审的结果,紧急情况报告,不符合处置与反馈等;

提高职工环境管理的参与意识,建立渠道使员工有知情、建议的机会;2)外部信息交流:标准特别强调外部信息的接收、成文、处理及答复,外部信息包括:

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信息;

接受外部相关方(特别是社区居民和顾客)的要求、抱怨和投诉,处置情况并记录决定;

向相关方通报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向外界展示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绩效,树立良好的环境形象,这种主动的对外交流许多企业证明是十分有效的。55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a.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b.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理解要点:1对于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形式,标准没有作任何规定。文件的存在形式,即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电子形式;而且没有强调一定要编制管理手册,强调文件要系统详尽地描述各要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指导相关活动的进行。56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是环境管理手册,二级是程序文件,三级是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应急予案、图表、记录等。2标准要求在编制体系文件时提供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这种“途径”是反映体系文件结构的索引。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是以标准的十七个要素为纲,上级文件应列出相关的下级文件(名称和编号)。3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和环境记录的关系;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和环境记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又有区别,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描述体系由什么组成(如是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而环境记录证明组织正在做其所做的工作。574.4.5文件控制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管理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a.文件能够定位;b.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c.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d.及时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e.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保存的失效文件,予以适当标识。

58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理解要点:1文件控制包括对文件的批准、发放、更改、作废、回收等;组织应制定文件化的程序,并依此进行文件管理。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各类文件,如:环境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范、记录表格、环境法律法规文件等。59

2组织建立的文件控制程序,应对以下内容加以规定,并按此执行;

明确文件的存取位置,和简便的查找方法;文件应定期评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也可结合内审的文件审核分阶段进行并在内审报告中反映出来。保证每一个人在履行其职责时获得正确的信息,从而得到及时准确的文件指导。文件的定位是体系文件在空间上的分布,及文件在相关职能部门和层次的分发情况。对体系文件的控制不仅要防止使用过期失效的文件,也要保证文件发放到位,使需要的场合和关键的岗位能够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充分发挥体系文件对运行的指导作用。文件失效后要及时由使用场所收回,并采取销毁措施,以免误用。有些失效文件需要继续保留,不将其销毁,这些文件应单独存放并加以标识。60

所有文件都应字迹清楚,有统一的文件编号方法,每一份文件上都应该有制订日期、修改状态和受控标志。文件控制程序应规定各级文件的编制和批准权限;一般;环境管理手册—经授权的管理人员编写--最高管理者批准;系统程序和操作性程序—经授权的相关部门人员编写---—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作业指导书、表格—经授权的相关人员编写—部门负责人批准。614.4.6 运行控制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按以下要求加以规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a.考虑到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运行情况;建立并保持成文的程序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c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62理解要点:1运行控制是组织控制其环境因素,建立环境绩效的重要要素。为了遵循环境方针和实现目标、指标,某些运行和活动必须受到控制。当一项运行或活动较为复杂,并且可能造成重要环境影响时,对它的控制方式就应该采取形成文件的程序来控制,程序可以帮助组织确保运行或活动符合法律要求和保持稳定一致的环境表现。程序本身还是进行员工培训的最实际的教材。

对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建立环境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二是通过建立运行控制程序文件,规定具体控制要求和运行标准来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2组织还必须让有关供应商和合同方了解自己的环境管理体系,以防止他们对体系造成负面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整个环境管理体系强加给供应商和合同方,而是要保证组织从供应商和合同方处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自己的要求。634.4.7应急准备和响应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检验上述程序。理解要点:1应急准备与响应可以视为运行控制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组织对意外事件、事故、自然灾害等紧急状况进行识别,制定应急计划,事先预防,以及紧急状况一旦发生时做出响应,以减少由此带来的影响和损失。642潜在的紧急情况应是正常的思维能预见的、是有现实可能性的,它发生的机率很低,但造成的后果严重,可考虑:a、火灾及爆炸可能对储存原材料和产品的影响;b、意外的泄漏或事故性溢出;c、污染控制设备失灵或损坏;d、特殊气候带来的影响,如:台风、暴雨、雷击、洪水等e、操作过程中的失误。3在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中,组织应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如何防止紧急情况的发生上,其次才是对事故和意外事件做出反应,减少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4可行时,组织应定期检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紧急事件后,也要对程序进行评审和修订,这种评审能够帮助组织查找和弥补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654.5.l监测与测量组织应建立并保持成文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其中应包括对环境绩效、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记录。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66理解要点:1监测和测量的作用;有效的监测和测量、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可以协助组织评估体系运行情况,识别存在的问题,改进环境管理工作。2监测和测量的内容;标准要求组织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监测内容有:1)组织的环境绩效;组织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结果和成效,如;污染预防所取得的成果,节能降耗所取得的效益;监测结果可以判断组织环境绩效提高程度,反映持续改进的效果。2)有关运行控制的监测和测量;运行控制的监测和测量内容与组织规定的运行控制程序密切相关,可现场进行,如:废水排放污染物的监测、垃圾分类执行情况的监测、资源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厂区厂界噪声的监测等。673)目标指标实现程度的监测;组织制定的目标指标,可以使用环境管理方案通过一定时间来实现,在这段时间内应对环境管理方案每一个步骤和过程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查,对目标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例行监测,一旦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目标指标的实现。4)组织自身遵守法律法规情况的监测;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组织的承诺,也是评价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性最基础的要求;组织定期对法律遵循情况进行自我监测,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环境绩效和组织的公众形象。684.5.2纠正与预防措施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违章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任何旨在消除实际和潜在违章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引起对成文程序的更改,组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69理解要点:1建立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的必要性;任何体系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初期,一个有效运行的体系应该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有效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自我完善机制。标准要求组织建立和保持程序,规定有关职责和权限,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防止问题再次发生。2环境管理体系不符合的内容;标准中所说的不符合不仅仅是超标排放等具体环境行为方面的不符合,它包括以下三方面:1)环境行为不符合;主要是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如:超标排放;2)环境管理体系不符合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如ISO14001)3)体系运行不符合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程序文件的要求;703发现不符合的途径;1)内部审核;2)监测和测量;3)员工的反映和建议;4)相关方的投诉;5)管理评审处于第一线的广大员工往往最容易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所以,组织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员工报告所发现的不符合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员工参与意识的提高,可以极大地促进体系的改进。此外,应重视相关方的抱怨和投诉,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4出现不符合的典型的原因有:A内外交流不畅通;B缺乏相应的程序指导或程序有缺陷;C设备故障或缺乏维护;D员工培训不足,缺乏资源保障;E对有关要求不了解或理解不充分;F违反程序要求和规定。714.5.3记录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环境记录。环境记录中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保存和管理的环境记录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72理解要点:1记录的管理;组织应制定程序对环境记录实施程序化管理;以明确保存那些记录;如何保存;保存多长时间;对超过保存期限的记录如何处置。记录的管理包括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保存、归档、查阅、处置等。记录的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和丢失。记录不同于一般文件。一般文件包括手册、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其它的文件形式。文件作为管理工具,他们用来管理环境管理体系,告诉人们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以及为什么要做等。而记录则是体系运行过程中留下的客观信息、数据或某事件已经完成的证据。732记录的内容组织需要环境记录,以证明环境管理体系正在按照计划和安排正确实施。记录的价值不仅在组织内部,而且还表现在向外部相关方提供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证据。组织常见的环境记录有:1)适用的环境法律与其他要求的信息;2)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记录;3)环境培训记录;4)有关供方和承包方的信息;5)投诉记录及处理决定;6)环境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跟踪记录;7)运行控制记录和产品信息(如成分和性能参数);8)应急方案的检验报告和事故总结报告;9)监测数据;10)检查活动、仪器校准和设备维护记录;11)遵循法律、法规情况的定期评价记录;12)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1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记录;14)管理评审记录;组织可以在相关程序中列出所需要的记录并规定保存期限,必要时可编制环境记录清单。744.5.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组织应制定并保持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案与程序,目的是: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l)是否符合环境管理工作的计划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75理解要点:1标准规定的审核是组织对自身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是组织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机制的重要体现。其性质属于符合性审查。是对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审核准则的系统的,和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因此审核活动必须遵循一套完整的审核程序和方法进行,并且在审核的每一步都留下完整的记录。审核一般应经历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阶段。2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是:

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适用于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ISO14001标准。76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控制程序应着重规定:A审核范围——包括全面覆盖组织的所有现场及活动、区域、部门和环境管理体系全部要素;B审核频次——应根据组织自身管理要求和外部相关要求;C审核方法——一般包括: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和实验;与相关人员交谈、提问;D审核组职责及要求——审核组长和审核员的能力、职责等;E审核报告结果等一般事项及要求。774.6管理评审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定期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供管理者进行评价。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78理解要点:1管理评审是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它是体系的一个运行周期的结束,是开始持续改进的新一个循环。管理评审主要集中在:1)确保体系持续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A适用性主要是指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和组织的性质、规模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所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B有效性是指体系在实现方针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及达到组织设定的目标、指标方面是否有效。C充分性主要是指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等是否和企业的整体战略、最高管理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