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煤的形成电子教案_第1页
第二章-煤的形成电子教案_第2页
第二章-煤的形成电子教案_第3页
第二章-煤的形成电子教案_第4页
第二章-煤的形成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化学

CokingChemistry第一页,共71页。1矿产(kuàngchǎn)开采露天开采第二页,共71页。2地下开第三页,共71页。3第四页,共71页。4第五页,共71页。5第六页,共71页。6第七页,共71页。7第八页,共71页。8第二章煤的形成(xíngchéng)

Chaprt2:CoalFormation主要内容(nèiróng):Maincontents:(1)成煤物质Materialforcoalformation?(2)煤如何形成Howwascoalformed?第九页,共71页。9第一节成煤物质(wùzhì)

(Materialsofcoalformation)1、煤是由植物(zhíwù)(plant)形成的煤是由植物(zhíwù)遗体(plantdebris)生物化学作用(biochemcalreaction)物理化学作用(physical-chemcalreaction)沉积有机岩(Sedimentaryorganicrock)

第十页,共71页。101.1植物的演化及种类(zhǒnglèi)按进化论的观点,植物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化的,植物界传统划分为四大类:藻菌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或将第一种称为低等植物,后三种称为高等植物。前三种又称为孢子植物,就是植物用孢子繁殖。而种子植物则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组成差别较大,且对成煤的性质有较大影响。第十一页,共71页。11低等植物(zhíwù)(LowerPlants):包括菌类和藻类,是由单细胞和多细胞构成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植物(zhíwù),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高等植物(zhíwù)(HigherPlants):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zhíwù)和被子植物(zhíwù)。进化论认为,高等植物(zhíwù)由低等植物(zhíwù)长期进化而来,构造复杂,有根、茎、叶的区别。2、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gāoděngzhíwù)的特点(characteristics)第十二页,共71页。12低等植物(dīděngzhíwù)(菌藻类)——海带kelp藻类第十三页,共71页。13低等植物(dīděngzhíwù)(菌藻类)——地衣(lichen)第十四页,共71页。14低等植物(dīděngzhíwù)(真菌类)——蘑菇mushroom第十五页,共71页。15高等植物(gāoděngzhíwù)——蕨类植物ferns第十六页,共71页。16高等植物(gāoděngzhíwù)——松树pine第十七页,共71页。173、植物的主要(zhǔyào)化学组成(constituents)(1)糖类(tánɡlèi)(saccharide)及其衍生物(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2)木质素(lignins)

(3)蛋白质(proteins)

(4)脂类化合物(lipids/fattycompounds)第十八页,共71页。18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质纤维素(cellulose):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一般不溶于水,在溶液(róngyè)中能生成胶体,容易水解。在泥炭沼泽的酸性介质中,纤维素可以分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等简单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第十九页,共71页。19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化学组成和性质与纤维素相近,但比纤维素更易分解或水解为糖类和酸。果胶(ɡuǒjiāo)(pectin/pecticsubstance):糖的衍生物,呈果冻状。在生物化学作用下,可水解成一系列单糖和糖醛酸。第二十页,共71页。20木质素也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常分布在植物根、茎部的细胞壁中。木本植物的木质素含量高,木质素是具有苯基(běnjī)丙烷芳香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含甲氧基methoxyl、羟基hydroxyl等官能团。木质素的单体以不同的链连接成三度空间的大分子,比纤维素稳定,不易水解,易于保存下来。木质素Lignin第二十一页,共71页。21在泥炭沼泽中,在水和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与其他化合物共同作用生成腐植酸类物质,这些物质最终转化成为煤。所以木质素是植物转变为煤的原始物质中最重要的有机(yǒujī)组分。木质素Lignin第二十二页,共71页。22针叶树的松柏(sōnɡbǎi)醇落叶树的芥子(jièzǐ)醇乔木(qiáomù)的-香豆醇木质素,其组成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异第二十三页,共71页。23蛋白质:由若干个氨基酸(aminoacid)结合而形成的结构复杂的高分子。由于含羧基carboxyl和羟基(qiǎngjī)hydroxyl,蛋白质具有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强烈亲水性胶体。高等植物中蛋白质含量少;低等植物中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proteins第二十四页,共71页。24蛋白质proteins植物死亡后,完全氧化条件下,蛋白质完全分解为气态物质;在泥炭沼泽和湖泊的水中,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喹啉等含氮化合物,参与成煤作用,但对煤的性质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是煤中硫、氮元素(yuánsù)的来源之一。第二十五页,共71页。25脂类化合物是指不溶于水而溶于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有机化合物。在植物中脂类化合物主要有以下几种。脂肪(fat):属于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高等植物中含量少(1-2%),低等植物含量高(20%左右)。在生化作用下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分解生成(shēnɡchénɡ)脂肪酸和甘油,参与成煤作用。

脂类化合物lipids/fattycompounds

第二十六页,共71页。26脂类化合物lipids/fattycompounds①脂肪脂肪属于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低等植物(zhíwù)脂肪较多,如藻类含脂肪可达20%。高等植物(zhíwù)一般仅含1%~2%,且多集中在植物(zhíwù)的孢子或种子中。脂肪受生物化学作用可被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前者参与成煤作用。②树脂树脂是植物(zhíwù)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高等植物(zhíwù)中的针状物含树脂最多。树脂是混合物,其成分主要是二萜类和三萜类的衍生物。在树脂中存在的典型树脂酸有松香和右旋海松酸。这两种树脂酸具有不饱和性,能起聚合作用。树脂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受微生物破坏也不溶于有机酸,因此能较好地保存在煤中。第二十七页,共71页。27③蜡质wax:蜡质的化学性质类似于脂肪,但比脂肪更稳定,通常以薄层覆盖于植物(zhíwù)的叶、茎和果实表面,成分比较复杂,蜡质的主要成分是长链脂肪酸和含有24~36(或更多)个碳原子的高级一元醇形成的酯类(如甘油硬脂酸类),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在泥炭和褐煤中常常发现有蜡质存在。

④角质cutin:角质是角质膜的主要成分,植物(zhíwù)的叶、嫩枝、幼芽和果实的表皮常常覆盖着角质膜。角质是脂肪酸脱水或聚合作用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含有16~18个碳原子的角质酸。脂类化合物lipids/fattycompounds第二十八页,共71页。28⑤木栓质phellem:木栓质主要成分是ω脂肪醇酸、二羧酸、碳原子数大于20的长链羧酸和醇类。⑥孢粉质孢粉质是构成(gòuchéng)植物繁殖器官孢子花粉外壁的主要有机成分,具有脂肪-芳香族网状结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耐酸耐碱且不溶于有机溶剂,并可耐较高的温度而不发生分解。除上述4类有机化合物外,植物中还有少量螺质、色素等成分。脂类化合物lipids/fattycompounds第二十九页,共71页。29根据形成煤炭的物质基础划分煤炭的类型称为成因(chéngyīn)类型。主要是: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1)腐植煤HumicCoal:由高等植物经过成煤过程中复杂的生化和地质变化作用生成的。4、煤炭(méitàn)的成因类型genesictype第三十页,共71页。30(2)腐泥煤sapropelite:主要由湖沼或浅水(qiǎnshuǐ)海湾中藻类等低等植物形成。储量大大低于腐植煤,工业意义不大。(3)腐植腐泥煤humic-sapropeliccoal:由高等植物、低等植物共同形成的煤。第三十一页,共71页。31第二节成煤作用(zuòyòng)过程surroundings一、成煤条件煤炭的生成(shēnɡchénɡ),必须有气候、生物、地理、地质等条件的相互配合,才能生成(shēnɡchénɡ)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煤炭矿藏。这些条件包括:

(1)古植物、古气候:大量植物的持续繁殖(生物life-form、气候climate的影响)

第三十二页,共71页。32(2)古地理:植物遗体不能完全腐烂--适合的堆积场所(沼泽、湖泊swampsandlakes等)(3)大地构造:地质(dìzhì)作用的配合(地壳的沉降运动subside--形成上覆岩层和顶底板--多煤层)

第三十三页,共71页。33由高等植物转化为腐植煤要经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几千万年到几亿年的时间。整个成煤作用可划分为两个(liǎnɡɡè)阶段:即泥炭化作用Peatification过程和煤化作用Coalification。煤化作用又分为两个(liǎnɡɡè)连续的过程,即成岩作用diagenesis和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二、腐植煤的成煤作用(zuòyòng)过程第三十四页,共71页。34图示如下(rúxià):植物泥炭化泥炭成岩作用褐煤变质作用烟煤、无烟煤煤化作用第三十五页,共71页。35第三十六页,共71页。361泥炭化作用peatification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在生物化学作用下biochemicalreactions,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在这一阶段,植物首先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和水解为分子量较小的性质活泼(huópo)的化合物,然后小分子化合物之间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如腐植酸humicacid、沥青质pitch等。第三十七页,共71页。37生物化学作用(zuòyòng)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需氧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氧化分解、水解作用(zuòyòng)第二阶段:次氧细菌、厌氧细菌分解产物之间的合成作用(zuòyòng)分解产物与植物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zuòyòng)第三十八页,共71页。381泥炭化作用peatification第—阶段:多氧条件下

植物遗体暴露在空气中或在沼泽浅部的多氧条件下,由于喜氧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化合物,经过(jīngguò)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一部分被彻底破坏,变成气体和水;另一部分分解为简单的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化合成为腐植酸,而未分解的稳定部分则保留下来。第三十九页,共71页。39第二阶段:缺氧条件下

在沼泽水的覆盖下,出现缺氧条件,喜氧微生物被厌氧细菌所替代。分解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合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yǒujī)化合物,如腐植酸、沥青质等。这两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在植物分解作用进行不久,合成作用也就开始了。第四十页,共71页。40第四十一页,共71页。41表2—6植物与泥炭化学组成的比较

元素组成,%有机组成,%植物与泥炭CHNO+S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蛋白质沥青腐植酸莎草47.205.611.6139.3750.0020~305~105~100木本植物50.156.201.0542.1050.6020.301~71~30桦川草本泥炭55.876.352.9034.9719.690.7503.5043.58合浦木本泥炭65.466.531.2026.75o.890.390042.88植物变成泥炭后组成(zǔchénɡ)的变化第四十二页,共71页。421.4泥炭化作用中微生物的活动1.4.1泥炭的分层泥炭层的垂直剖面,分为氧化环境表层、中间层及还原(huányuán)环境底层。氧化环境层过渡层还原环境层第四十三页,共71页。431.4泥炭化作用中微生物的活动1.4.2各泥炭层中的微生物特性泥炭表层空气流通,温度高,又有大量有机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植物的氧化分解和水解作用,主要是在泥炭沼泽表层进行,因而(yīnér)泥炭沼泽表层又称为泥炭形成层。

第四十四页,共71页。441.4泥炭化作用中微生物的活动(huódòng)1.4.2各泥炭层中的微生物特性泥炭表层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喜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目减少,而厌氧细菌活跃,它们利用了有机质的氧,留下富氢的残留物。在微生物的活动(huódòng)过程中,植物有机组分一部分成为微生物的食料,另一部分则被加工成为新的化合物。若条件适宜,植物会被完全分解成为气体和液体而流失,不能形成煤炭。但实际上,在泥炭沼泽中,植物中的化合物会转化、保留下来成为煤炭,原因是:?第四十五页,共71页。45(1)泥炭(nítàn)沼泽水的覆盖,使正在分解的植物遗体逐渐与大气隔绝,进入弱氧化或还原环境。(2)微生物要在一定的酸碱度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在泥炭(nítàn)化过程中,植物分解形成酸性产物,使沼泽水变为酸性,则不利于喜氧细菌的生存。所以泥炭(nítàn)的酸度越大,细菌越少,植物的结构就保存得越完好。(3)有的植物本身就具有防腐和杀菌的成分,如高位沼泽泥炭(nítàn)藓能分泌酚类,某些阔叶树有丹宁保护纤维素,某些针叶树含酚,并有树脂保护纤维素,都使植物不致遭到完全破坏。第四十六页,共71页。461.5泥炭的组成泥炭主要由有机物、矿物质和水组成,其中含水量70%~90%,矿物质含量随泥炭产地不同差异很大,有机物的组成包括一下几个部分:(1)腐植酸:它是泥炭中最主要的成分。腐植酸是高分子羟基芳香羧酸(suōsuān)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酸性,溶于碱性溶液而呈褐黑,它是一种无定形的高分子胶体,能吸水而膨胀。

第四十七页,共71页。471.5泥炭的组成(2)沥青质:它是由合成作用形成的,也可以由树脂、蜡质、孢扮质等转化而来。沥青质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3)未分解或未完全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4)变化不多的稳定组分,如角质膜、树脂和孢粉等。另外,在泥炭中一般可以看到植物(zhíwù)的组织,如根、茎、叶等。

第四十八页,共71页。481.6泥炭的分类

①高位泥炭:高位沼泽中形成,为温带高纬度植物埋在地层下经长期堆积炭化而形成。以羊胡子草属、水藓属植物为主,分解程度较低,氮和灰分元素含量少,酸性较强,pH值在4至5之间。容重较小,吸水透气性好,一般可吸持水分为其干重的10倍以上,适合作无土栽培基质,但pH值必须(bìxū)调至5.5至6.0左右,也可用于配制培养土。第四十九页,共71页。491.6泥炭的分类

②低位泥炭:低位沼泽中形成,以生长需要无机盐分较多的苔草属、芦苇属植物为主,以及冲积下来(xiàlái)的各种植物残枝落叶,经漫长时间的积累形成,分解程度较高,氮和灰分元素含量较多,酸性不强,肥分有效性较高,风干粉碎后可直接作肥料使用。因其容重大,吸水和通气性较差,不宜单独作栽培基质。③中位泥炭:中位沼泽中形成,为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性泥炭,性状也介于二者之间,既可用于无土栽培,也可用于配制培养土。第五十页,共71页。50泥炭(nítàn)第五十一页,共71页。51泥炭(nítàn)第五十二页,共71页。52泥炭(nítàn)第五十三页,共71页。53什么是沼泽?

沼泽是在一定的气候、地貌和水文条件下,常年积水或极其潮湿的地段,内有大量植物生长和堆积(duījī)。沼泽的分类(1)按水分补给来源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低位沼泽: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潜水面较高的沼泽;高位沼泽: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的泥炭沼泽;第五十四页,共71页。54中位沼泽或过渡沼泽:兼有低位沼泽和高位沼泽的特点,其水源部分由地下水补给,部分又由大气降水补给的沼泽。(2)根据沼泽距离海岸的远近,分为近海(jìnhǎi)泥炭沼泽与内陆泥炭沼泽。(3)根据水介质的含盐度,沼泽又可分为淡水的、半咸水的和咸水的。第五十五页,共71页。55草本沼泽(zhǎozé)是典型的低位沼泽(zhǎozé)第五十六页,共71页。56中位沼泽第五十七页,共71页。57高位沼泽第五十八页,共71页。582煤化(méihuà)作用Coalification煤化作用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2.1成岩作用diagenesis

泥炭(nítàn)在沼泽中层层堆积,越积越厚,当地壳下降速度较大时,泥炭(nítàn)将被泥沙等沉积物覆盖。在上覆沉积物sedimentarycover的压力作用下,泥炭(nítàn)发生了压紧、失水、胶体老化、固结等一系列变化,微生第五十九页,共71页。59物的作用逐渐(zhújiàn)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缓慢的物理化学作用。这样,泥炭逐渐(zhújiàn)变成了较为致密的岩石状的褐煤。第六十页,共71页。602.2变质(biànzhì)作用metamorphism当褐煤层继续沉降到地壳较深处时,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增大,地温不断增高,褐煤中的物理化学作用速度加快,煤的分子结构和组成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氧含量迅速减少,腐植酸也迅速减少并很快消失,褐煤逐渐转化成为烟煤。随着(suízhe)煤层沉降深度的加大,压力和温度提高,煤的分子结构继续变化,煤的性质也发生不断的变化,最终变成无烟煤。第六十一页,共71页。612.2.1变质作用类型(lèixíng)根据变质条件和变质特征的不同,煤的变质作用可以分为深成变质作用、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三种类型(lèixíng)。(1)深成变质作用深成变质作用是指在正常地温状态下,煤的变质随煤层的沉降幅度的加大、地温的增高和受热时间的持续而增高。这种变质作用与大规模的地壳升降活动直接相关,具有广泛的区域性,过去常被称为区域变质作用。第六十二页,共71页。62(1)深成变质作用希尔特定律:它是煤变质程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指在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煤的挥发(huīfā)分逐渐减少,变质程度逐渐增加。深成变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煤变质程度具有水平分带规律。因为在同一煤田中,同一煤层或煤层组原始沉积时沉降幅度可能不同,成煤后下降的深度也可能不同。按照希尔特定律,这一煤层或煤层组在不同深度上变质程度也就不同,反映到平面上即为变质程度的水平分带规律。第六十三页,共71页。63第六十四页,共71页。64(2)岩浆变质作用(zuòyòng)岩浆变质作用(zuòyòng)可分为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zuòyòng)和接触变质作用(zuòyòng)两种类型。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zuòyòng)是指聚煤坳陷内有岩浆活动,岩浆及其所携带气液体的热量可使地温场增高,形成地热异常带,从而引起煤的变质作用(zuò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