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课件 【知识建构+点播拓展】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4讲 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课件 【知识建构+点播拓展】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4讲 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课件 【知识建构+点播拓展】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4讲 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课件 【知识建构+点播拓展】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4讲 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课件 【知识建构+点播拓展】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讲

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中国近代史单元概览(1840-1949年)近代中国政治演进反侵略求民主前期侵华:鸦片→二鸦→甲午→八国后期侵华:日本十四年侵华战争任务:反帝反封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近代化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地主:虎门→洋务→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农民:太平天国→义和团·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戊戌变法

革命派→辛亥革命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中共诞生→一大到七大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专题二三、辛亥革命(1911)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思想、团体、早期实践)(一)背景

(二)武昌起义(1911.10.10)

(三)建立民国(1912.1.1起)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六)失败原因五、新文化运动01一、清末新政和

预备立宪一、清政府的自救---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1、背景:改革的必要性五大臣出洋补“清末新政”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具体表现为: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打击;革命运动高涨,借改革消弭革命一

辛亥革命2、过程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1901年1906年9月1908年8月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预备立宪公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此路不通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1911年5月1910年补立宪运动(1)目的: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使中国成为立宪政体的国家。(2)地位: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良运动。(3)结果:1911年,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倍感失望。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僚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清末“新政”1901“预备立宪”1905-1908措施性质影响奖励实业;废科举、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实行法制改革;设立议会;制订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皇族内阁”。清王朝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进行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没有解决社会危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加速了革命的爆发及清政府的灭亡。3.概况史论形成——对清末新政的评价(1)主观目的上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抵制革命,消除统治危机,取悦于列强,维持清王朝的专制统治。(2)活动本质上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3)客观影响上具有进步性,奖励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废科举、推行新学制等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4)实际作用上具有背离性,编练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式学堂的创办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成为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皇族内阁的出台使立宪派转为支持革命至少是同情革命。(1)主观目的上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抵制革命,消除统治危机,取悦于列强,维持清王朝的专制统治。(2)活动本质上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3)客观影响上具有进步性,奖励实业、发展资本主义、废科举、推行新学制等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4)实际作用上具有背离性,编练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新式学堂的创办和留学热潮的出现,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阶层,成为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皇族内阁的出台使立宪派转为支持革命至少是同情革命。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回顾:近代前期救亡图存运动“师夷长技”无果而终“戊戌新政”昙花一现立宪运动加速灭亡辛亥革命终结帝制敢问路在何方?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02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

(思想、团体、早期实践)1.途径:(1)报业:1872年《申报》、1901年东京发刊《国民报》1902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国内第一份报纸《苏报》、1905年《民报》(2)翻译西方书籍:卢梭《社会契约论》——政权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宪政(3)著书:章太炎/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建立民国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

(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朝的最后一桩文字狱案《苏报》案《苏报》摘发《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文中点名直斥当朝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不辨菽麦。”这八个字石破天惊,中外震动。苏报刊发邹容所作《革命军》被指“大逆不道,谋为不轨。”1.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留美学生为主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2.华兴会:黄兴、陈天华、宋教仁3.光复会:1904年蔡元培、章太炎、徐锡麟、秋瑾

·纲领: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4.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5.共进会:1907年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的外围革命团体同盟会初建时组织形式是总理式的,还比较松散。核心思想:三民主义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

(二)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1.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来源内容局限性进步性实践三、(旧)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平分土地)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没有提出明确反帝口号没有触动专制政体存在的社会基础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前提核心补充发展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解析材料中,张曾扬受到舆论指责不是因为捕杀革命党人,而是因为他的捕杀无供无证,欲杀则杀,没有“按律”,侵犯了人权,这体现了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A项正确。答案

A1.萍浏醴起义:1906年(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地区)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清起义。2.浙皖起义起义:1907年,徐锡麟、秋瑾3.广西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孙中山4.广东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皖浙起义最初是由联络会党入手,联络会党的中心是1905年9月徐锡麟等人在绍兴创立的大通学堂,通过大通学堂招收各地会党头目入学练习兵操,并发展学堂内所有学生加入光复会,向他们灌输反清革命思想,加以军事训练。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

(四)资产阶级革命早期实践史料回顾——林觉明“与妻书”黄花岗起义失败后,被枪杀时年仅24岁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阶段

(三)资产阶级革命早期实践03三、辛亥革命(1911)三、辛亥革命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狭义:广义: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2、社会现实:戊戌变法失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3、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思想基础: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5、军事基础:革命者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奠定了军事基础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同盟会)的建立7、有利时机:保路运动为革命提供了机遇

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2.结果(1)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2)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1911.10.10武昌起义1911.11.2714省宣布独立三、辛亥革命(1911)(二)武昌起义(1911.10.10)1.帝国主义对华态度准备武装干涉——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扶植新代理人2、清政府政局变化(北方政局)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3、南方政局:南方不少省份宣布独立并成立军政府(北方也有);孙中山回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4、“南北议和”开始(1911年12月-1912年2月)武昌起义后的中国政局1.建立民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2.南北议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期间,清朝政权名存实亡,清廷无奈派袁世凯(清廷内阁总理大臣)同南方革命党人和谈。列强敦促革命派同袁世凯妥协,立宪派和旧官僚趁机把革命引向拥袁道路。

孙中山的条件:清帝退位。三、辛亥革命(1911)(三)建立民国(1912.1.1起)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联合政府时间国号国都国旗纪元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五色旗公历民国纪年孙中山3.清帝退位: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4.袁世凯就任: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颁布约法(革命高潮)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1911.10.10武昌起义1911.11.2714省宣布独立1912.1.1中华民国成立1911-1912南北和谈1912.2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1912.3.10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3.1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辛亥革命(1911)(三)建立民国(1912.1.1起)(1).内容: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自由平等规定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三权分立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总统和国务员,司法权归法院责任内阁制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共和代议制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驶国家权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包括人身、居住、言论、出版、机会、结社、请愿等自由和权利)。第三章参议院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第四章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第五章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六章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三、辛亥革命(19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共和代议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条件否定君主专制制度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否定封建等级制度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特征:实行责任内阁制,二元化政治格局。(2).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积极:①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②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思想武器和法律依据)

消极:①内容不全:没有具体规定人民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

②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

③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

④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致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也没有履行妇女参政的承诺)总统府(总统)battle国务院(总理)三、辛亥革命(19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6.结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帝国主义列强军事进攻政治讹诈清政府任命施压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拥护支持依靠打击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三、辛亥革命(1911)(三)建立民国(1912.1.1起)辛亥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袁世凯具备孙中山缺少的财力、武力。在立宪派心中袁世凯是“统一”和“秩序”的象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清政府想镇压革命,但国内秩序混乱,清政府统治徒有虚名革命派想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但不具备北伐条件立宪派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袁世凯想武力统一全国,彻底消灭革命势力,取清代之,但没有把握消灭革命军,也不敢背叛清政府英国等列强为了经济、政治利益,想尽快结束战争,促进议和统一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但不能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史学界对“篡夺”这一说法已经进行修正,因为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是经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投票同意的,在法律上是合法的。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制CA三、辛亥革命(1911)(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进步性(1)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以南京临时国会为舞台,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实现了清朝向民国政权的和平过渡,有效避免了更大规模刀兵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2)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②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③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④经济: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是“亚洲觉醒”的先驱:鼓舞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三、辛亥革命(191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非常重要)封建制度≠封建君主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局限性(1)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因封建势力强大,没有改变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和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还远没有渗透到广大乡村。三、辛亥革命(1911)(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非常重要)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体现:①纲领——提不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农民——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基础。

③政党——同盟会组织涣散,在革命胜利时已四分五裂,普遍倾向妥协,起不到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

④军队——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革命武装。三、辛亥革命(1911)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非常重要)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体现:①纲领——提不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农民——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基础。

③政党——同盟会组织涣散,在革命胜利时已四分五裂,普遍倾向妥协,起不到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④军队——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革命武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史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和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摘编《全球通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2)根据史料二,概括这种政体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的含义。(3)史料一和史料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1)变化: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性文献。经济上,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2)原因:盲目照搬美国政体。含义: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3)不同:史料一认为“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史料二认为共和制度在中国缺乏根基,“民国”失败是必然的。原因: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启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能片面的、主观的评价它,而是应当从它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革命本身的历史事实出发,即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地、正确地评价,方能得出客观公正的、合乎历史本来面目的结论。04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陈钦《北洋大时代》北洋初印象新旧并存

乱象横生孙中山革命救国黎元洪段祺瑞洪宪皇帝专制、卖国、割据、混战文化救国陈独秀

李大钊

毛泽东实业救国张

謇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黑暗与光明并存时空定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191219161928袁世凯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时期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袁世凯去世东北易帜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释北洋军阀及其统治甲午中日战争后,袁世凯奉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指挥。新政时,袁任北洋大臣,组建北洋军,北洋军逐渐发展为军阀集团。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分为直、皖、奉三大派系。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在全国统治的结束。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间是1912-1928年。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12~1916年)1912.3.1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0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3.20宋教仁案1913.10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谋正式总统补宋教仁案1913年3月,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赢得多数席位,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魁身份组阁。然而,3月20日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史称“宋教仁案”。接下来案件顺利破获,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身边的亲信。宋案引发了二次革命,使反袁由合法的议会斗争转为武装斗争。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12~1916年)(1)专权:①1913年11月,袁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②1914年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后修改总统选举法。

1912.3.1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0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3.20宋教仁案1913.10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谋正式总统1913.11解散国民党1914.5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4.5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总统可连选连任谋终身总统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1915.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12~1916年)(2)对日妥协:1914年8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最终于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1912.3.1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0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3.20宋教仁案1913.10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谋正式总统1913.11解散国民党1914.5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4.5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总统可连选连任谋终身总统

——《二十一条》第1号共4条第2号共7条第3号共2条要求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等;第4号共1条要求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第5号共7条要求中国中央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等。要求中国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等;要求中国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的期限为99年等;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政治权谋?委曲求全?力不从心!历史评判须以事实为基础,如果仅从忠奸之价值判断,难免脱离事实之真相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12~1916年)(3)称帝:1915年12月,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年号“洪宪”,史称“洪宪帝制”。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1912.3.1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3.10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3.20宋教仁案1913.10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谋正式总统1913.11解散国民党1914.5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4.5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总统可连选连任谋终身总统1915.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1915.12袁世凯通电全国宣布恢复帝制复辟帝制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重点突破】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何失败●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时代潮流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及部分军阀、立宪派展开护国运动

外国势力的干涉(如日本从支持到反对)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C2.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1)反独裁①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限制袁,维护共和制度。内容:5点意义:积极2点、消极4点1911.10.10武昌起义1911.11.2714省宣布独立1912.1.1中华民国成立1911-1912南北和谈1912.2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1912.3.10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3.11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2.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1)反独裁①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辛亥革命后,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拓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组织国家政权的形式,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产物。政党政治起源于英国,早在“光荣革命”之前的英国议会内部就出现托利党和辉格党两大政治派别,到19世纪30年代产业革命以后,随着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才正式形成英国议会制的两党政治。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尝试开始于辛亥革命后。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2.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1)反独裁②辛亥革命后,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a.开始:宋教仁改组国民党。b.发展: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改组后的国民党赢得参众两院大多数席位,党魁宋教仁希望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保证用《临约》制约袁世凯。c.转折:1913年春“宋教仁案”后,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被镇压。d.失败:袁强迫国会议员选他为正式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1912.3.10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3.20宋教仁案1913.11解散国民党1914.5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4.5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总统可连选连任1915.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1915.12袁世凯通电全国宣布恢复帝制二次革命改组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7二次革命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2.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1)反独裁①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辛亥革命后,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政治反袁)③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武力反袁)释中华革命党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于1914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宣布中华革命党成立。《中华革命党总章》提出了该党纲领,明确规定本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统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继承了中国同盟会的民权、民生主义的革命内容;同时把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党纲的重要内容。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2.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2)反称帝:1915.12,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后,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发动护国运动。

结果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1912.3.10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3.20宋教仁案1913.11解散国民党1914.5颁布《中华民国约法》1914.5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总统可连选连任1915.5签订《中日民四条约》1915.12袁世凯通电全国宣布恢复帝制1913.7二次革命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二次革命改组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护国运动1915.12护国运动1916取消帝制,袁世凯去世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民初的民主共和之路为何如此艰难?政治:长期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文化: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我国在民初还不充分具备培育民主政治的土壤。3.北洋时期军阀割据(1916-1928年)(1)原因:①【现实】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②【经济】自给自足的的小农经济使军阀割据具备经济上的可能③【外部】列强在各自势力范围内扶植代理人④【根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916袁世凯去世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3.北洋时期军阀割据(1916-1928年)(2)主要的军阀派系及影响①主要的军阀派系→1916袁世凯去世袁世凯冯国璋曹锟直系段祺瑞皖系张作霖奉系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派系代表控制区域西方列强直系冯国璋、曹锟江苏、江西、湖北英、美皖系段祺瑞安徽、浙江、山东、福建日本奉系张作霖黑龙江、吉林、辽宁日本滇系唐继尧云南、贵州英、美桂系陆荣廷广东、广西英、美思考:哪个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较强?为什么?一战期间欧美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紧侵略中国。思考: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北洋政府有何举措?加入一战,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北洋时期军阀割据(1916-1928年)(2)主要的军阀派系及影响①主要的军阀派系→②影响(结果):各军阀凭借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1916袁世凯去世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军阀割据混战政治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3)主要表现:A、政治上争权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原因: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第二次府院之争)经过:孙到达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孙就任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失败:但孙中山遭西南军阀排挤而辞职,护法运动失败。1917-1918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美日矛盾的激化黎元洪府院之争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辫子军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上演了12天的丑剧。张勋复辟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不同点时间对象主力结果相同点背景领导指导思想目标方式性质结果1913年1915-1916年1917-1918年袁世凯袁世凯段祺瑞国民党革命力量人民群众、革命党和地方军队西南军阀失败部分取得胜利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孙中山度参加领导或直接组织三民主义北洋军阀政府由政治斗争转为武装斗争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都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主要表现:B、外交上参战(一战)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表现:1917年8月14日,中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派十几万名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影响: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一战时间1914-1918二战时间1939-1945【思考】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课堂探究: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实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2020·山东等级考·T8)下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

)命题点:近代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A.日本B.英国C.德国D.俄国A外国资本封建制度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夹缝中生存,发展缓慢,步履维艰资金技术特权高昂厘金敲诈勒索“黄金时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约1912年——1919年);第二阶段: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约1927年——1936年)。概念阐释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第一个黄金时期(1912—1919)--短暂春天1、原因:(1)政治:辛亥革命的推动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③发展实业的法令(如倡导使用国货),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2)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3)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想,实业团体建立(4)外部条件: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zxxkw3.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五四运动)2.状况:面粉业、纺织业发展迅速;重工业也有所发展【概念阐释】“实业救国”思潮(2)评价:爱国性:通过发展实业抵制列强侵略,挽救危亡。

进步性:有利于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有利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局限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在20世纪初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之初,大多是强调商务是致富之源,实行“商战”是救国之策,这种认识与过去的“重农抑商”观念相比虽然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还是比较初级的。——董丛林《中国近代思潮与文化选讲》(1)概念: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在19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南张(张謇)北周(周学熙)盛行于20世纪初。【深化拓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从经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具有多元化特点,存在着封建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等多种成分。根据图示分别指出曲线中ABCDE属于哪一种经济形式?A.封建经济B.洋务经济C.外国资本D.民族资本E.官僚资本【典例研析】(2020·全国Ⅱ卷,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据图可知,当时(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A(二)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改阴历,用阳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3.特点:中西合璧、半土半洋4.影响:①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②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促进了自由民主平等的传播③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外界因素:列强侵略,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政治因素: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的各种改革;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经济因素及内在动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人们的愿望与追求。科技因素:自然科学的发展,火车、电灯、电报、电话等传入中国,改变并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教育因素:新式学堂增加,接受新式教育人员的扩大,加快了新式生活的推广。思想因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传播了近代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高了接受新生活的能力。【典例研析】(2017·全国Ⅱ卷高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B总结:【唯物史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局面的特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在政局演变上新旧交替:袁世凯对内搞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实行黑暗统治;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民不聊生。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列强侵华势力,大肆出卖中华民族利益,换取列强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在政局演变上新旧交替:袁世凯对内搞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实行黑暗统治;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民不聊生。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列强侵华势力,大肆出卖中华民族利益,换取列强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总结:【史论形成】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在政局演变上新旧交替:(1)政治:北洋军阀对内独裁专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列强,导致政局动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2)经济:民族资义↑,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及民主科学思潮高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4)社会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复辟独裁与维护共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在政局演变上新旧交替:(1)政治:北洋军阀对内独裁专制,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列强,导致政局动荡;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革命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2)经济:民族资义↑,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及民主科学思潮高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4)社会生活: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现了明显的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特点。05五、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必要性(主观因素):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1、政治:①(国外)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②(国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化上:①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②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③袁世凯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2.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2)指导思想:民主、科学(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大(4)代表人物: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李大钊五、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3.内容:思想上除旧布新新旧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响应。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五、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精神工具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变本加厉地尊孔复古资级壮大,民主意识增强,要求从根本上清除封建主义,实现民主政治。

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比较比较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原因目的不足之处实质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北洋军阀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渐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反对专制制度,但又从维护专制制度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导致其理论没有充分的证据,不符合事实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4.后期发展:传播马克思主义(1)原因①一战期间,民族资义↑,无产阶级力量壮大。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④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4.后期发展:传播马克思主义。(2)过程

①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1918年,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五、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4.后期发展:传播马克思主义。(2)过程

②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创立社团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面向工人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五、新文化运动(1915年起)《新青年》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北大学生杨振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