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造口新进展课件_第1页
伤口造口新进展课件_第2页
伤口造口新进展课件_第3页
伤口造口新进展课件_第4页
伤口造口新进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口造口新进展——湿性伤口愈合主要内容伤口的定义及其愈合过程干性愈合环境的弊端湿性愈合理念的机理湿性愈合疗法处理伤口的流程和总原则国内外现状及伤口的评估与分类造口术前定位触目惊心的伤口痛苦难忘的记忆!伤口分类以愈合时间分以受伤原因分以生理结构分以愈合过程分以颜色分手术后切口烧伤供皮区皮肤擦伤急性伤口慢性伤口(一)以愈合时间分压疮下肢血管性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其他难以愈合的伤口受物理伤害的伤口电疗引起的伤口电击/触电性伤口化学物品引起的伤口温度引起的伤口(冻伤或烧伤)受伤原因动静脉血管功能障碍导致的伤口(二)以受伤原因分

黑色伤口(干性坏死期)

黄色伤口(炎症反应期)红色伤口(肉芽生长期)粉色伤口(上皮形成期)(四)以伤口颜色分炎症期修复期(或增生期)纤维母细胞移行,肉芽组织形成成熟期(或再生期)创面逐渐缩小/上皮化三期重叠伤口反应直到3-4天第1-14天第3-4天到第21天(五)以愈合过程分传统的干性愈合理念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在干性愈合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伤口护理。传统的干性愈合理论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需要氧气的作用。方法是开放伤口,保持伤口干燥,促进伤口结痂。湿性愈合理念的机理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维持伤口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有利于细胞的增至分化和移行保留渗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降低感染的机会不会形成干痂,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并减少疼痛(研究表明,保持创面温度接近或恒定在人体常温:37℃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增加108%)湿润伤口敷料的选择标准能够管理不同程度的渗液量保持恰当的湿润环境不粘连伤口防菌,防水允许氧气及水蒸气通透减少更换频率湿性愈合疗法---

处理伤口的流程和总原则黑色期黄色期红色期粉色期渗出液伤口分期清创胶藻酸盐填充条泡沫敷料银离子抗菌敷料藻酸盐敷料溃疡贴透明贴溃疡贴透明贴+外层敷料内层敷料大原则:湿的干一点,干的湿一点感染的清创,抗感染清洁的保护,保持国内外现状经过40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已被欧美国家医疗界接受。在我国,由于临床伤口护理起步较晚,伤口护理模式的改变范围仍然比较局限,很多方面仍需不断改进与完善。2000年8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在新颁布的行业指南中指出: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是标准的伤口处理方法。

伤口评估的目的预支可能需要的治疗时间及费用以相同的方法及工具去评估伤口,便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和统计提供伤口现状资料,作为伤口治疗和评估伤口进展的资料以发展出有系统且实用的临床方法以共有效教学之用伤口的评估与分类个人因素全身性因素局部性因素伤口评估内容年龄潜在性疾病糖尿病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疾病血液循环系统功能营养状况肥胖神经系统受损心理状态全身用药情况(二)全身性因素(三)局部性因素创面的类型以及其所处的愈合阶段创面的大小、深度以及组织丢失量的估计创面局部临床表现湿润或者干燥脱水坏死组织量与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渗出物的特点与多少局部温度异物环境异物,如灰尘敷料纤维或手术缝线局部感染体征创面的解剖部位伤口测量二维面积:长×宽使用测量尺拍照头脚伤口尺棉棒换药器械使用测量工具或参照物窦道:是异常脓肿通道或脓肿腔导致的通道和盲端.瘘管:是两个凹陷上皮组织之间的异常连接或一个凹陷上皮组织和皮肤之间的异常连接.潜行:是伤口边缘与伤口床之间的袋状空穴.举例:六点至九点位置有1.5厘米的腔洞/潜行;四点有4厘米的窦道.伤口评估与记录表

背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患者因病情变化或术后并发症而出现持续性腹部伤口渗漏液的现象。这些渗漏液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含有电解质和消化酶、炎性细胞等,多为碱性黏液,ph约为7.6-8.4,这些物质对皮肤造成持续不良的刺激,引起皮肤的糜烂溃疡。背景因为持续渗漏,增加患者痛苦,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需要反复为患者更换敷料、衣物、床单等。这样的伤口病人能够起床吗?引流量怎么记录?思路有效收集渗漏液控制腹腔内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使患者有自由、有尊严渗漏伤口研究的三个阶段控制渗漏--2005:运用造口护理技术。促进愈合--2007:运用湿性换药。加速愈合--2011:运用负压吸引技术。造口护理技术湿性换药负压吸引技术第一阶段:

将造口护理技术应用于渗漏伤口护理中特点:将不可控渗漏变为可控,使患者能够保持清洁干爽,离床活动,还患者自由与尊严。第二阶段:

将湿性愈合理论应用于渗漏伤口护理中特点:伤口在适宜的湿性环境中,加速了坏死组织的分解,表皮细胞的移行速度更快,促进伤口愈合。第三阶段:

将负压吸引技术应用于渗漏伤口护理中特点:负压能够吸去多余水分,伤口基底血流量增加4倍,肉芽形成速度增加103.4%,细菌生成数量减少,控制感染,加速伤口愈合。造口术前定位定位的目的:便于自护:能看到造口位置延长造口袋使用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等与造口位置更为明显造口定位流程标准造口位置的原则患者看清楚造口:半卧位、坐位、站立位造口周围平整:造口位于腹直肌处:可预防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的发生尊重患者生活习惯:开车、坐轮椅下腹部上腹部泌尿造口回肠造口升结肠造口横结肠造口乙状结肠降结肠造口最佳造口区域

定位过程

1.解释,评估以乙状结肠造口为例: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上1/3交界处为预计造口位置。2、平卧:预定位

嘱病人平卧抬高头部或咳嗽,会明显摸到腹直肌,触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