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艺术赏析
张义忠邮箱:sjszyz@126.com
电话言建筑艺术为五大艺术之首(建筑、音乐、绘画、诗歌、雕塑),它既是大众艺术,又是高雅艺术,既不可避免,又难于读懂,人们对其既熟悉又陌生,如在《体验建筑》(ExperimentingArchitecture)所说:“未经训练的眼睛对许多东西视而不见一样,不经训练的建筑经验只是身体使用,只是个人的,必须的,却未必愉快。”开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性欣赏,建立建筑艺术观,重在对人的感悟与启迪。
科学技术奠定了建筑基础,文化升华着建筑的灵魂。用专业知识教育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成为有新理解并产生强烈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建筑唤起我们的情绪,建筑师的工作就便是要让这种情绪准确——Adolf·Loos
没有象征就没有对话,也就没有艺术。尖拱并非天生就是基督教的,这些是联想,不是意义。现代画家马蒂斯说:“画里头没用的东西都有害”。
可以视艺术的秩序为反自然的创造,是人们面对偶然做计划而得的产物。艺术是战胜自然的明证。葛罗莫(GeorgesGromort)在艺术学院里跟学生说:“建筑物设计的好,在里头就不必问路。”除非建筑师存心让你迷路(这种状况较少)。建筑师范艾克(AldoVanEyek)设计安海母展示亭:“基本想法是不希望它透露里面的内容,非要观着非常接近不可。要他砰的一声撞上去,说对不起,问这是啥玩意儿?然后发现……哦……嗨,你好!”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逻辑控制了的惊奇。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人类最早的艺术。建筑艺术美在于空间行为中所领悟的感受。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史上五大文化之一(印度、希腊、埃及、巴比仑、中国)。人类建筑史——与自然斗争的历史,技术美学重在对人的启迪,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德生静,静而美,美应礼。1.如何鉴赏建筑艺术
1.1建筑艺术的产生与发展(1)建筑概念
巢居
穴居《韩非子·五蠹du》“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比较:house(住房、议员)building(建筑屋)architecture(建筑)(2)建筑与文化①功能的两重性:物质、精神②文明的标志:建筑人类文化的载体
人类文明史,马其顿、亚历山大的武功,大流士的改革与专制,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说教,以及中国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伟业丰功,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大江东去,但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神庙,罗马的斗兽场,亚洲的佛寺及欧洲的教堂,中国的宫殿、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传承着文明、文化:艾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
世界七大奇迹(世界新七大奇迹备选)名单上,大多是建筑附:当选世界新七大奇迹名单及简介
③民族精神世界范围、地域民族差异——建筑差异从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④文明交流
a.秦统一六国,写仿六国宫殿、胡服骑射
b.汉丝绸之路,佛教的传入
c.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
d.唐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西域
e.明郑和下西洋
f.清初,汉、藏、满融合1.2建筑艺术的特征(1)形体与空间的艺术:老子的空间论。老子《道德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环境艺术:有机建筑论①金字塔的产生与演变②中国大剧院③河南大学校园建设评析(3)四维空间艺术①光的艺术②时间的艺术③流动的艺术(4)生活艺术①鲁宾之壶②美人靠③仰月千年环④明代家具把手⑤调酒师⑥卖真的老翁(老艺人)庑殿、歇山等屋顶(5)综合艺术——非纯视觉艺术1.3单体与群体的艺术(东西方建筑比较)①间——单体——院——群——城市②罗丹的巴尔扎克雕塑(断臂)1.4建筑的价值①历史价值②科学技术价值③美学艺术价值④启迪价值(倒拖法、桥梁施工)1.5欣赏的主客观性(1)比较:look、view(观察、观看、视察)、appreciate(欣赏、评价)appreciator、appreciation(2)欣赏受世界观的支配①礼制、宗教、习俗、风水等朴素的唯物主义成分②哲学的——辨证唯物主义③审美的——人体美学(希腊)、机械美学(理性美学,柯布西埃)、自然美学(道教)(3)历史观——时代性①生产力状况(决定因素)例:封建社会——农业文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防御的产生与发展,地图上由攀枝花与渡口的更替。②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影响),较强的政策性。社会政策稳定,实力强大,思想活跃。总结: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皆学问。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2.1基本构成及型制2.1.1屋顶及其组合丰富多彩(1)屋顶构成特点脊数等级使用范围①庑殿推山②歇山收山③悬山④硬山⑤卷棚⑥攒尖⑦盔顶⑧盝顶⑨单坡⑩囤顶(2)屋顶组合①重檐②十字脊③丁字脊④勾连搭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
2.1.2屋身(1)柱形态①断面:圆、方、八角、束竹②立面:直、收分、梭形(2)艺术处理①收分——强化透视②侧脚——稳定③升起——调整视差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3)柱头①斗拱的作用a.力学作用b.装饰作用c.减振作用d.封建等级e.古建单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②斗拱的变化规律a.大——小b.少——多c.力学——装饰d.素——彩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2.1.3台基(1)分类:普通台阶、须弥座(2)变化规律①低——高——底②型制的象征:须弥座——须弥山③台阶:辇道或御道变化:上刻云龙海浪④栏杆:抱鼓石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2.1.4型制(1)单体:殿、堂、厅、轩、馆、楼、榭、阁、塔、亭、阙、门、廊(2)平面形式:方、矩、圆、三角、五角、六角、八角、扇形、曲尺、工字、山字、田字、卐字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2.2基本特征2.2.1结构(构架制原则)(1)特点①承重与围护分离,空间安排灵活,墙倒屋不塌②适应性强③材料供应方便(取材、运输、加工、建拆较易)④
有利抗震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2)类型①抬梁式(叠梁式)②穿斗式(立贴式)③井干式④密肋平顶式⑤无梁楼盖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2.2.2组群(1)母体法:间——单座——庭院——组群庭院:合院(四合、三合、廊院、廊庑、反四合)以此为基本单元,体现简明的组织规律,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提炼基本母体,以创造丰富的空间。(2)轴线组织空间:纵轴、横轴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2.2.3室内装饰及空间变化(1)商周——三国:跪坐——席和床(2)垂足而坐——家具增高,空间加大2.2.4古建筑色彩特征(1)色彩的等级制度。《礼记》:“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
(2)纯色、单色、复色①茅茨土阶阶段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②随制陶、冶炼和纺织业的发展——产生矿物和植物颜料。周代规定:青、赤、黄、白、黑为正色。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蒲,黑与青谓之拔,五彩谓之秀。(3)晕:北魏在壁画中使用晕,宋晕分三层,明清分二层。总结:中国古建筑达到功能、结构、艺术的高度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特征(3)序列空间:衬托、对比手法开端:阙、华表、牌坊、照壁、石狮等完成空间的界定(4)自由布局:布达拉宫、园林、南京城市建设总结:中国建筑群恰似一幅手卷画,只有自外而内,从逐渐展开的空间变化中,方能了解它的全貌。
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艺术(3次)明确的功能分区,完善的基础设施,适宜的人口规模和地域规模,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1城市建设涉及的内容城市的选址、供水、排水、交通运输、防火、绿化和风景区、城市规划等方面讲解。(1)选址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水源问题:人民饮用水、漕运粮食供应线(生命线)、苑囿用水等。(2)城型制:有城与郭的设置,“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几个基本概念:①里坊与闾里②市场,市坊、草市③陪都④宫城——子城、阙城、内城,外城——罗城、城、外城(3)都城规划布局
战国流传的技术记录书《考工记》--“择中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管子》--“因势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城市布局——“凡士者近宫,不士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历史上系统书籍较少原因:
·
中国封建社会不重视科学技术,有关著作很难完整传承下来。
·
工官、工匠父子、师徒传授与延续。
·
文化的依托现象土建非专门学科,归类于其他书籍中,非专业性记录性史料。
·拆旧宫,建新宫,古代在王朝兴亡易代之际,恶劣传统——破坏败国的都城宫室,销其王气,绝其复辟之望。自楚霸王项羽烧秦咸阳宫,史不绝书。《礼记·檀弓》载:“其宫而焉”
农耕文明——井田制——闾里制——街巷制——城市规划。井田制始于殷代,将大批土地划分为面积相等的小块单位,以便于分配管理。周代井田制源于殷代,它是奴隶主对土地的一种占有方式与制度,有利收缴贡税。《周礼·考工记》中有两种井田制,为“八家为井”和“九夫为井”。“夫”,为当时周代井田制的大地计量单位。1井=九夫=900亩,1夫=100亩闾里是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的名称。在周代,王城附近地域称郊区,稍远的地方称甸区。郊区的居民按五家为比,五比为闾的方式组织起来,既25户为一基层单位“闾”。在甸中的居民也是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方式,每25户人家组成一“里”。(堪称数的艺术)·
宫城为模数的都城规划,以象征“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隍壕——城墙——隍壕+城墙模式
风水宝地环境模式p61图2-3.3P2-3.2
洛书九宫图p63图2-3.4;考工记中王城图见图2-3.5“吉、凶、宾、军、嘉”五礼;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象征主义手法为常用手法。主要交通路线和服务性交通路线分离是中国古代建筑交通流线组织的一个特色。(4)管理制度春秋—隋唐:里坊制度。里正、里卒汉:到侯封邑满万户的府第不受此限。唐:三品以上大臣和寺庙可向大街开门。宋:取消夜禁,面街而市,集中与庙宇内的市场贸易,采取厢坊,保甲等组织手段管理。清代:军队统治,城市驻军,八旗兵的“满城”(5)城市娱乐场所从南北朝→唐代,多依靠佛教寺院以及郊外风景区汉以后春游、踏青、秋游渐多宋画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清明节市民到郊外春游的盛况两宋都城的戏场单独成立瓦肆(瓦舍、瓦市、瓦子)
(6)城市道路交通绝大多数采取以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布置由建筑物的南向布置延伸出来从商代开始至今沿用大兴城严整(新城、平整)其他不拘于形式,轮廓的方整,宽最大150米宋以前土路、无路面,宋以后砖石路面在南方城市广泛应用
(7)绿化道路两旁北方以槐榆为多,南方柳、槐并用由京兆尹负责种植管理唐长安当时称“槐衙”都城由中轴线上的绿化布置,更为讲究路中设御沟,引水灌注,沿沟植树行道树对日本影响大(8)消防城市建筑密度的提高宋东京是在唐末商业城市汴州的基础上建成的江南与中原之间的交通要冲房屋密集,接栋连檐,火烛之患,消防队城内每隔一里设军巡捕,并在地势高处砖砌望火楼瞭望南宋临安地狭人多,比东京更严南北朝以后,都城和州县城设鼓楼供报时或报警之用从元朝大都开始,在城市居中地区建造高大的钟楼与鼓楼明南京、西安明清北京(9)排水汉长安陶管和砖砌下水道唐长安在街道两侧挖土成明沟、不畅宋东京四条河穿城而过,较理想阖闾城建时考虑了城内河道系统和水城门设置,虽为江南泽国,未曾有水涝之患明北京设沟渠排泄雨水“沟董”董姓包商世系承揽绘有详尽的北京内城沟渠图(10)规模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①
隋大兴(唐长安)84.10km2
(公元583年)②
北魏洛阳73km2(公元493年)③
明清北京60.20km2
(公元1421年~1553年)④
元大都50km2
(公元1267年)⑤
隋唐洛阳45.2km2
(公元605年)⑥
明南京43.00km2
(公元1366年)⑦
汉长安35km2(公元前202年)⑧
巴格达30.44km2
(公元800年)⑨
罗马13.68km2
(公元300年)拜占庭11.99km2
(公元44年)城市规划实例3.2城市建筑艺术的特征
3.2.1城市的概念city
依一定的生产方式,把一定地域组织起来的居民点。它是该地区及至更大腹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城市为“四方之极”中国古代:城city——居住区;市——商贸区
3.2.2城市的产生与发展①产生人的聚集产生城市。殷商时期,遗址考证,城市的开始。第二次社会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产物,出现城市。聚落:城市和村镇发展的雏形,新石器时代随着从事农业生产并开始定居而出现的群体聚居形式。新石器时代第一次社会分工——农业产生——居民点。·谟亨约·达罗城MohenjoDaro
印度河下游发掘的印度古城,在今巴基斯坦,为建于公元前2350——前1750年,内有居民区宫殿、庙宇,主次分明的方格网道路和完整的下水道,该城市是现今已知最早的城市建设。
·卡洪城Kahun
古埃及约公元前1900年建的城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面。
·米利都城Miletus
古希腊时期最典型的小亚细亚城市之一。公元前475年,希波丹姆主持了米利都的重建工作。功能分区明确,完善的基础设施,适宜人口规模(人口规模的界定)。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路网为棋盘式,广场成为城市的节点。·庞培城Pompeii
罗马古城,建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79年那不勒斯的威苏威火山爆发时被埋没。当时人口25000万,主要街道两恻设人行道、十字路口街中心设一列步石以示降低车速,便于行人。
·军事营寨城两条主道路的交叉点上为中心广场。不考虑地形,道路为方格网,道路的交点或起讫点为凯旋门,门之间以前柱廊连接,用雄伟的街景炫耀帝国军事和经济力量。②发展
a.中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功能:生产、生活、文化、行政——综合体在奴隶社会,城市意味着国家,后来出现商业城市、交通城市、旅游城市等。
·风水GeomanticOmen见《中国土木建设百科词典·建筑卷》P89
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一方面表现出许多歪曲事象的迷信巫术特征,但其内涵却包容着不少古代人类居住环境选择的实践经验总结,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文化精神和东方建筑文化特色,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千百年来深深影响着以中国建筑为中心的东方建筑发展历程。分形法和理法两大流派。形法:包括山川形势与宅形格式两种内容。前者指住宅或墓葬的山川地势的配属。理论要点:地理五决(龙、穴、砂、水、风);后着指住宅和墓葬的细节问题,如基地地形、基旁树木、池塘,建筑本身的平面立面等。理法:重点考虑山川形势,以八卦、十二支、天星、五行为理论的四大纲,注重罗盘。
․春秋战国:城市建设高潮·
秦:统一六国,费封藩,置郡县,城市成为行政单位。秦咸阳:布局、取消城郭之分、“以天相比,以山代阙”·
汉:八街九陌、明堂辟雍、七个陵邑。先宫后城,不规则。
·隋:统一规划大兴城——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城市规划成就之一。宇文恺,隋杰出的规划家。建大兴城时28岁,(公元582年)建东京洛阳时,51岁(公元605年)
·唐宋:皇家苑林、郊外风景区、瓦舍、茶楼、娱乐、杂货等商业场所。布局——三重城墙、四水贯都、城门与水门结合突破——街巷式商业、娱乐性建筑发展,宫殿重要性下降历史意义——转折点、宫城居北、水陆交通问题——管理混乱,治安、防火不利影响·元:大都——旁十一门(北两门)北正不开门,继承汉魏洛阳以来的都城北墙正中不设门的传统。刘秉忠·明清北京城:演变、规模、规划布局、街道与胡同、园林绿化、规划意匠
b.西方国家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
·新协和村VillageofnewHarmory1817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家欧文。平面接近正方形,中间设厨房、食堂、幼儿园等公共建筑,周围居住,附近有工厂作坊,村外有耕地、牧场与果林。·田园城市霍华德E·EbenezerHoward,英国社会活动家,“田园城市”的倡导着。针对19世纪末工业化条件、资本主义大城市恶性膨胀、过分拥挤,使城市居住条件严重恶化的问题,他认识到城市的无限发展,人口过于集中与土地投机乃是其灾难的根源。“田园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布局分区明确,并有中心花园,环行大道与绿地,四周有农田和牧场森林等专业用地及发展卫星城理论。
·巴黎改建Parisreconstruction
以爱丽舍东西大道为主轴,重要的交叉路口设广场,广场上布置纪念性建筑及雕塑,丰富城市艺术面貌。
·工业理想城市
1901年由法国青年建筑师嘎涅提出,生活区与工业区明确分开,以绿化带隔离,以道路和铁路联接,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导,造型简洁,以体现新时代的精神与现代技术的成就。·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在19世纪末提出的城市结构理论——鱼骨式
·英国新城BritishNewTowns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处于领先地位,1946年公布了“新城方案”谋求自给字足与市民生活需要的平衡。城市建设在选址、地形利用,装点自然景色、塑造建筑群空间造型等方面都有独特成就。
·美国的方格网城市
17世纪后期由威廉·潘为费城做的规划,受特定经济和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不关心城市景观视觉效果,而是保证向各个可能方向伸展的自由度。·魏林比新城Vallingby
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申办奥运会时市长的举措)西北部郊区,建于二战后,属西方第二代卫星城镇的代表之一。各小区均有停车场(了解交通模式,预测交通模式)。3.2.3城市建筑艺术civicart
是人们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群体及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所作的艺术处理,是城市美在艺术形象上的反映。城市景观反映一座城市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如何处理好新与旧,传统与创新的相互关系,是在城市建筑艺术与古城保护中一个重要课题。(1)城市建筑艺术的内容①选址与布局艺术,又称城市艺术构图,是城市在总体布局上的艺术构思及在城市总图骨架和空间布局上的体现。②城市全景上的艺术——体的艺术③城市轴线艺术④城市中心和干道艺术——重点,节点艺术与通道艺术(广场艺术。例:圣玛克广场、阿索斯广场、波波罗广场,广场被称为城市的客厅)⑤城市不同地区的建筑艺术——面的艺术(2)城市建筑艺术的特点及规律①大尺度空间艺术。②三度空间艺术,地形、地貌、园林绿化、建筑群体共同组成城市空间。③四维空间艺术,城市是动态体系。④综合艺术,城市功能的变化,技术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节奏的加快都会引起人们理念的变化,这也给城市艺术面貌上反映出来。3.2.4中国古代城市建筑艺术欣赏3.3平遥古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1)平遥古城①地理位置、概况:山西省中部,晋中地区南部,距西安、北京600km左右。建制1500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尹吉甫伐猃狁(xianyun)(战国后称匈奴)驻兵所筑——现城内有尹吉甫庙。秦分封,原为平陶县,因避讳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名讳,改为平遥。现城重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六座城门。
1986年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②古城的格局与结构平面呈方形,南偏东100~150,占地2.25km2,龟城之制——长寿永久的象征。集古寺庙、古市楼、古街道、古店铺和古民居于一体。a.市楼金井·衙署与城隍庙·文庙与武庙·.清虚观·尹吉甫庙
b.镇国寺,距城东北25华里郝洞村北,初建于五代十国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改为镇国寺。
c.双林寺,距城西南十二华里桥头村北,北魏初建,原名中教寺,重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据释迦牟尼“双林入灭”之说改为双林寺。现为明代遗构。内存自在观音像。
d.其他有总相寺、金庄文庙、清凉寺③堡与聚落为里坊遗制,见王城堡、西堡④票号日升昌,国内第一家票号,位于城内西大街上。总铺建于清咸丰年间,西大街南侧,东西21m,南北深68m。
商业票号:叫票庄、汇票庄、汇兑庄,在此出现之前,以镖局作保障。晋商为中国各大商帮之首,因人多地少之故而从商。平遥是内地到塞外、京津到西安,沟通东西南北的两条大道之交汇处,构成了平遥商业发展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清中叶至鼎盛时期。1814年重建市楼时据碑计,仅捐款商号有220家,现银行汇兑款业务的票号。当时全国有51家,山西占43家。第一家“日升昌”创办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前身为颜料行。现代银行业的兴起,票号退出历史舞台。(2)高昌故城、交河故城、阿斯塔那古墓群、柏孜克里克石窟、苏公塔、丝绸古道、楼兰古城、火焰山、坎尔井、葡萄沟、共命鸟、哈密瓜、维族舞蹈3宫殿1、人物、事件what2、制度、文化why3、语言、环境how一、沿革分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茅草盖顶、夯土筑基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庭院式布局的先趋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非庭院式(体型复杂的组合体)例:秦咸阳宫殿遗址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秦→汉咸阳城规划、分散布局汉未央宫、建章宫、桂宫、北宫、光明宫等各有宫城、苑囿杂处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隋以前前朝正殿左右有东西厢(或堂)横列战国以来的遗风例:未央宫为大朝,两侧为常朝不合周礼隋开始附周礼,沿纵向布局三朝(或三殿)继承北周,北周附合周礼隋太极宫:承天殿(大朝)大兴殿、两仪殿唐大明宫: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北宋汴京:大庆、文德、紫宸(取法唐洛阳)明初南京:奉天、华盖、谨身北京:太和、中和、保和三朝之前层层门阙北京故宫: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承天门二、发展趋势:汉、唐、明为代表1、规模渐小汉长安长乐宫占地6.6平方公里未央宫占地4.6平方公里唐大明宫占地3.3平方公里北京故宫占地0.73平方公里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前具有园林气氛,后森严刻板三、唐长安大明宫占地=4.5倍于故宫不规则长方形,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前朝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1、含元殿:台基高出地面10余米殿基东西宽76米,南北深42米面阔十一开间,进深三间殿前长达75米的坡道供登临朝见,坡道7折“龙尾道”前左阙为翔鸾阁迴廊(侧廊柱无柱础)右为栖凤阁雄伟、壮丽、唐盛世
2、麟德殿太液池西侧进深17间;面阔11开间;面积5000㎡形体复杂的组合殿规模宏大用于赐宴群臣、佛事活动、观看伎乐等全组建筑形成П字型平面,直接影响五代洛阳的五凤楼,宋东京的宣德殿和明清北京的故宫和午门,阙与主体建筑相联而不各自分立。含元殿、麟德殿用较少的料构成宏伟的宫殿,技艺已相当纯熟。四、过渡时期1、宋:①“千步廊”②“工字殿”
2、元:①沿用“工字殿”、“千步廊”②加石桥及牌坊③色彩→“棕毛殿”3、明初:①依富贵山建宫②恢复礼制——三大朝,五门,帝后分住五、北京故宫(明清)宫城称紫禁城东西宽760米,南北深960米周围50米宽护城河,四边设门四角楼、三檐72脊,造型华丽三朝五门、左祖右社宫城内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分宫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文华殿明代为太子读书处(清曾在此增建文渊阁、四库全书。不用黄色琉璃瓦建筑,体量卑小,尺度切于实用,环境清幽雅致,没有素淡枯燥之感)武英殿朝见大臣议事。(殿前南薰殿,明代遗物,小巧精美,内檐彩画绚丽无比,远为太和殿所难企及)1、太和殿在明代称奉天殿前广场3.6公顷面阔11间63.93米;进深37.17米;高度26.9米最高等级的建筑表现在:(1)重檐庑殿顶(2)基座为三层汉白玉台阶8.13米高(3)上檐十一踩斗栱下檐九踩斗栱(4)二样琉璃瓦件正吻高3.4米(5)和玺彩画(6)殿前宽阔月台,上设铜龟、铜鹤、日晷(测日影计时)、嘉量(容器)2、中和殿上朝前休息地方(明称华盖)
3开间方形殿攒尖顶3、保和殿(明称谨身)殿试重檐歇山4、内廷三宫为主前门乾清门乾清宫东西两侧东六宫、西六宫、
乾东五所、乾西五所中为交太殿后为坤宁宫后为御花园,殿阁亭台作对称布置,无园林趣味。
北京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在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六、主要设计手法: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局中为尊的构图思想的必然结果2、院的应用和空间变化五门六封闭空间三个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3、建筑形体尺度的对比屋顶形式:尊卑等级开间数台基4、富丽的色彩和装饰色彩黄为最尊赤、绿、青、蓝、黑、灰彩画龙凤为最高贵。其次锦缎几何纹样,再次花卉风景、和玺5、技术措施完整的沟渠系统全城无积涝之患用水、防火、采暖、材料七、故宫图片欣赏
坛庙—天坛、社稷坛、太庙
一、沿革帝王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有三项:天地、社稷、宗庙明祀殿三重檐上青(天)、中黄(地)下绿(万物)清祁年殿——青色社者五土之神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央—黄稷能生长万物的土地神祗农业之神——农立国的社会性质先农坛:为皇帝躬耕籍田典礼之处。祀神农——农立国太庙——祭祖先另外一大类:孔庙(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孔丘尊为万世师表)二、实例(一)天坛平面北墙呈圆形,南为方形——天圆地方占地4000亩东西1700米南北1600米共有两道垣墙,垣内满植柏树。(三)太庙——宗法社会皇权世袭的重要标志端门前往东垣墙外布满古柏,用常绿树丛造成肃穆气氛是古代建筑绿化的成功经验。墙高9米,封闭性强其入口处理较为成功(四)社稷坛出端门往西享殿(明代)现存坛庙中最古老的一座,未经改变彻上露明造祭祀社稷由北向南和天坛、太庙相反,享殿、拜殿在北正门在北(五)曲阜孔庙遍布全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为孔丘故里曲阜孔庙全庙由南往北以垣墙廊庑分八进狭长南北600米东西145米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坊和棂星门,植柏树主题大成殿(北宋旧规)前庭满植古柏,中轴线前方有杏坛,重檐十字脊顶殿内重檐歇山九间殿,黄色玻璃瓦,相当于故宫保和殿高24.8米,面阔45.78米,进深24.89米殿外檐柱均为石料琢成明代遗物正面十根主雕盘龙其他檐柱棱面线刻云龙殿内楠木柱,藻井蟠龙含珠,如太和殿制
大体上大成门北为北宋旧基础,其前碑亭、奎文阁为一类建筑至明代而规模完备,现存石柱、石阶为明代修建,木构为清代重建
陵墓
一、沿革地下:
1、木椁室
2、砖石结构墓室——地下宫殿
3、始于汉代,应用于唐地上:创造严肃、纪念气氛——为纪念性建筑提供借鉴型制演变:商周:地下木椁室为主,东南西北为羡道战国:封土之上为祭祀建筑下为木椁墓(木椁以战国时期为代表)秦:空前绝后的宏伟作品——骊山陵西汉:以人工夯土筑陵体为中心,构成十字形对称布局与其礼制建筑P80图3-11
唐宋:受西汉的影响以人工夯土筑陵体为中心所不同的南面有一套入口和引导部分:阙、石象生、神道、南神门等明清:继承唐宋的引导部分而大加发展,改弃方形布局。三国、晋、南北朝陵体卑小,提倡薄葬。元代采取秘葬。二、实例(一)殷虚商墓P88.893-17、3-18如殷虚“妇好”墓挖方形深坑——做“墓穴”木椁(井干结构):中置棺柩斜坡——为墓道四出墓道——为特大的规模(二)战国墓仍为木椁土坑例:河南辉县固围村三座横列(棺木上嵌有铜环-木榫卯技术的精密)
河北平山县三汲公社中山国王的墓群P90图3-19
上有木构件的遗迹(对秦汉时期“方上”之制有影响)木工卯榫技术达到较精密的程度P16图1-26(三)秦始皇陵陕西临潼骊山北麓总面积2平方公里,周围有陵墙二道环绕,陵台由三级方截锥体组成,最下一级为350米×345米,总高46米,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人工坟丘;陶、石、水管、瓦砾,表明曾有规模宏大的地面建筑,对汉代影响很大。防洪河沟东约2千米向北入渭河,地面刻沟以水银灌注象征江河枝脉;墓顶绘有天文星象。(备注:战国以来中国文化总结性表演,介绍兵马俑、铜马车)(四)汉陵西汉诸陵渭水北、南岸仍属土圹、四出羡道、木椁的传统制度各陵有享殿所谓事死如生——下宫的前身汉陵各设陵邑,迁各地富豪于此,成为繁华富庶地区(现未发掘)例:汉武帝的茂陵(天子即位的第二年营建陵地)平面布置仍是以方截锥体为中心,四出陵门大将军霍去病墓在其东侧,仅存“方上”及陵上石刻其中以“马踏匈奴”最为著名,是我国早期石刻艺术的杰作。(五)六朝陵墓提倡薄葬时期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建业(建唐)墓室已由椁改为砖墓,规模较小现存仅陵前石刻例:南京梁萧景墓表帝王与贵族陵区别唯在石兽,帝陵用麒麟,其余为辟邪。南朝陵墓的石刻是我国早期石雕的代表作。(六)唐乾陵唐帝陵墓分布在山西渭水北岸特点:因山为穴,不采用人工夯筑的封土方上其中乾陵最有代表性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选址较为成功
依梁山为陵,前对峙双峰为阙,陵区显得崇高雄伟,轴线较长神道(石道用石条层层填塞,熔铁汁浇铸)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邪,各设门狮一对阙有三重(帝王的规制)最外在山下神道南端中间的在双乳峰最后在朱雀门前神道两侧:分立石柱、飞马、朱雀、石马、石人、碑、蕃酋群像、石狮等献殿遗址山下有陪葬墓17座已发掘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墓制大体相同:地面有方上,周围有墙,门前石柱、石狮各一对。墓室在地下10余米,墓道斜通向下。内分前后两室,前室顶绘星辰天象,后室置棺。属仿生前堂后寝之制墓室四壁及甬道两侧绘柱枋、斗拱、树木、宫女、内监等象征宫廷生活的壁画,甬道外绘有列戟、仪仗等宫门前的状况。见《中国建筑史》第三版P93图3-21(七)王建墓五代前蜀(帝陵、永陵)成都城西陵外形为半球形土堆,圆径周80米,高14米墓室用石砌拱券14道为肋,上再覆石板墓室三进纵深23.50米前室与中室间有大门,中室置棺床,为石造须弥座,其壶门刻花卉凤凰及乐使24人床座四周刻力士12躯,姿态生动后置石台,上置王建石刻座像及哀册、谥宝等雕刻精美特点:1、三室结构相同,唯尺度差异,易衔接
2、采用肋拱可减少模架、简化施工
3、墓室地面标高与室外地面相近,几乎是从地坪起坟而不深入地下,非常罕见。是历史上各帝陵中经过发掘而了解内部结构,布置仪制最早的一例。学术价值高介于唐、宋之间(八)宋陵(北宋)河南巩县境内嵩山北麓岗地上(八座—陵区—设陵邑永安县)陵制沿袭唐制,唯尺度远逊主要原因:时间短皇帝死后建造,死后七月之内入葬才合礼制
上宫正方形平面的神墙围绕,四面各辟神门中央为陵台方截锥体夯土下为皇堂(地宫)上宫南神门外,为入口引导部分从南至北:鹊台、乳台、华表、石象生象、驯象童、瑞禽、角端、伏马及控马官、虎、羊、外国使臣、武官、文官再北武士入南门为宫女两对本意:似乎为立朝班列仪仗的概括和某些祥瑞、祛邪的象征物揉杂而形成。最后为下宫官员生活区按风水之说在上宫西北兆域”——陵占的地段唐宋时期风水之说盛行(决定性作用)“五音姓利”
赵姓墓区南高北低宋陵——反古代建筑常例—置主体建筑于较高位置—使陵区地面由入口至陵台逐段下降,陵台处于最低位置北宋是保持古代方上陵制的最后时期南宋“攒宫”有上宫、下宫,无石象生前另设下宫——献殿和龟头屋到明清就成为棱恩殿——方城明楼和宝城地宫(九)明陵孝陵位于南京城东钟山主峰下,原为灵谷寺址,明初迁寺造陵其布局分两段:
1、前段为引导部分,迂回曲折
2、后段大红门、棱恩门、棱恩殿(下宫),方城明楼(下为隧道穿登)宝城(圆形相当上宫或攒宫)地宫在宝城下以整个钟山为兆域,范围较大
十三陵:在昌平天寿山形成的集中陵区(称十三陵)制度基本遵循孝陵形制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形势环抱面向中心——长陵,神道南端左右各有小丘如同双阙,使整个陵区具有宏伟、开阔的气势,选址极为成功。但神道长,空旷无物,布局不好而孝陵疏密得当。布局的几个总体设想:
1、重视直觉效果石牌坊(五间)见P873-24—遥对天寿山主峰大红门、碑亭、石象生、龙凤门(棂星门)结合地形的细腻处理(神道曲折,神道略偏体量小的山峦而距大者稍远)
2、共用神道,各陵不再单独设置石象生、碑亭之类与唐、宋陵制完全不同,而为清代仿效长陵:陵园由墙垣包绕棱恩殿:九间重檐庑殿,殿阔九间66.75米进深5间29.31米与太和殿比较(63.93×37.17)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用料和工程质量为太和殿所不能企及殿内三十二根金丝楠木,最大四柱直径1.17米、高23米,硕大,经雷击、地震迄今无闪失倾斜,工程质量较高,造型庄重舒朗。P873-26
过棱恩殿为室内前院,方城明楼前设五供石台(宝瓶一对、香炉一对、海山居中)。
明楼实际是碑亭,不是享殿,不作祭祀行礼用,平面为方形。自此上宫献殿实际已取消,仅用“五供”象征祭祀用物,祭祀集中于下宫,上下宫合而为一,为清代仿效。自明代以后,不再有方上陵体,宝城皆圆形。其下为地宫,上封土深厚,石券坚密,尚未遭破坏。定陵:(已发掘)墓室由一主两配组成,主室前有甬道,门三重结构为石券拱,朴素,施工质量较高。(十)清陵——程式化隔代埋葬与后妃分葬东陵(河北兴隆马兰峪)、西陵(易县梁各庄)形制大体仿明陵集中陵区集中神道附属相继而葬清代形制规则相当严格乾隆帝在东陵刻工细腻精美砌筑精确住宅与聚落一、概述住宅——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天然洞穴构木为巢冬窟夏庐聚落——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出现而形成固定的居民点。城市——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聚落分化为乡村和城市。乡村聚落的两大特征:1、地缘关系2、血缘关系二、形制演变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早期经推断,无例证(明代有遗物)汉代:庭院式来自明器、画像砖、石雕见教材P81图3-2、3、4
隋唐五代:直棂窗回廊绕成庭院来自敦煌壁画及其绘画。见教材P81图3-5
宋代:里坊制解体,城市结构和布局多元化,住宅多元化。
见《清明上和图》
细部处理丰实,悬鱼惹草、屋顶以悬山、歇山为主。注重绿化—住宅庭院的园林化。真正的四合院;工字型平面元代:工字型平面明清:北方以北京四合院,南方封闭的天井院为代表。三、构筑类型民族、地域、材料、环境、风俗——多元化1、木构抬梁、穿斗与混合2、竹木构干阑式3、木构井干式4、砖墙承重式5、碉楼6、土楼7、窑洞8、阿以旺9、毡包四、实例(一)徽州明代住宅以木雕精美著名——明家具(二)北京四合院华北地区明清住宅的典型布局特点:强烈的封建宗法制度和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严格区别内外,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自有天地。见教材P92~93图3-21~24
广亮门、如意门——门扇的位置确定、脊檩缝檐柱间影壁、抱鼓石、抄手廊(一步或几步)耳房、厢房房:单面开窗、外为实墙厅:两面或四面开窗为厅罩房大户、跨院内向型院落——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
院大、阳光充分、通风良好、风沙小、噪音低——程式化,硬山多、青灰为主。(三)苏州住宅——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多楼房较热院小成天井(通风好)防火需要——封火山墙(屋顶多为硬山)(四)客家土楼——防御第一圆形或方形(五)吊脚楼(山地住宅)不受朝向限制炎热多雨、阴雾潮湿——开敝、出檐大、窗大多为穿斗式(六)云南一颗印住宅地盘方整、立面也方整“三间四耳”墙厚——夯筋或土坯瓦重(筒板瓦如北方)(七)河南窑洞住宅——生土建筑
1、黄土覆被深厚土壤含水分不多、湿度小、冬暖夏凉
2、施工便利、无运输之劳
3、结构结合力学特性,顶部为半圆或尖圆的拱形或抛物线型跨度3-4米合理
4、因地制宜。缺少木材、缺燃料窑洞分类:①靠崖窑—天窑门嵋延伸
②地坑院:排水问题—渗井深10米Φ=0.5米远望不知下人居③锢窑:地面上模拟仿四合院可建楼层我国窑洞分区:①豫北窑洞:洞口均砖边,十分坚固。②察北窑洞:土筑③延安窑洞:圆形、石券边口④晋中窑洞:房窑均土结合⑤陇东窑洞:尖拱形⑥冀北窑洞:土窑挖窑条件:①土层厚、土石硬、面积广、大树少、燃料缺②交通不便(八)蒙古毡包游牧民族特点草原沙漠一带缺少建筑材料以枝条为骨架,毛皮覆盖,圆形Φ=4米(邦扎结构)入口正对为主人居处左主位供佛、右为箱柜,再左为客位,再右为妇女所居住。
采光、通风包顶留孔晚掩昼揭拆、建一小时左右完成外观圆润,色彩洁白,在蓝天、绿草、白云下十分美观,冬天蓝天白云加上棕色毛绳,线条分明更为优美。防寒效果好(九)阿以旺(厅的名字)住宅——维吾尔族住宅生活习惯:
1、庭院生活
2、清洁整齐、洁污分离壁龛存衣物铺地毯无高座习惯室净高低采暖壁炉、火墙、土坑不用火塘直接烤火
3、好客——客厅大
4、采光用天井、顶窗(十)碉房——藏族住宅习惯用石构建建筑楼房一般三层底牲畜房及贮藏二层居住三层晒台、经堂、厕所(悬挑出墙外,下为粪坑)色彩朴素协调——材料本色,梯形窗见教材P100图3-35(十一)干阑式住宅历史悠久潮湿防御村寨——“曼”材料竹、木或混合亚热带丛林中,红瓦屋顶、绿树,颇悦目。屋顶一般为悬山或十字脊
特点:
1、防止狼虫虎豹
2、盗贼
3、通风好
4、防潮湿(十二)井干式(十三)聚落村是聚落的一种形态。地缘与血缘关系为两大关键因素。古人注重追求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的本身和谐。例:1、安徽歙县棠樾村2、安徽歙县西递村3、村山西襄汾丁村4、周庄、同里、坞镇5、河南巩义康店
湖南西部村落鸟瞰图第六章园林一、园林的发展沿革——规律二、中国古典园林特点三、园林的处理原则与手法四、具体处理手法五、实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六、风景建设
序:儒道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喜欢自然天人合一——促进人们探索自然、开发自然、亲近自然另一方面:热爱、讴歌自然形成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为本源,以山水为骨干的造园风格与欧洲园林并列为世界两大园林体系。(备注:对建筑建设产生影响选址的重要性.风水观念的形成体现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山水诗、散文、画源于山水风景园。诗、文、画、园。备注:
1、儒、道占主导地位。儒家重经世之术,讲究治国平天下。道家阐发个人精神将园林发展升华为一种真正的艺术。
2、囿、苑、台——猎、囿苑汉以前
3、园林——魏、晋南北朝①园林人工苑②风景点:畅览运山平川之美,丰富城市轮廓线,是继承台榭发展而来的风景观赏建筑。
4、哲学思考儒、道、佛一、园林的发展沿革——规律
园林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一)、人工山水为造园主题——摹拟自然山水阶段秦上林苑开创人工堆土为山的记录。“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汉武帝建章宫,堆土为山、池中堆土为蓬莱、方丈、瀛州诸山以象征东海神山。是摹仿自然山水的造园方法和池中置岛的布局方式再次得到利用。除此之后,西汉时期已开创了人工山水配合花木房屋而成园景的造园风格。东汉:写仿当地自然山林使之小型化。(二)、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道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无为哲学”悲观失望、消极颓废思想发展起来,崇尚虚无,逃避现实。儒家“圣人之道”失落。
专谈玄理,不理事务成为时尚。人们追求反朴归真,把自然视为至善至美寄情山水,隐循江湖视为高雅而受到尊重。大有超凡脱俗之感。自然界已不再是人类可畏可敬的对立物,而是可倚可亲的依托环境,对自然美的发掘和追求成为这个时期造园艺术发展的生机勃勃的推动力,园林由此成为了一种真正的艺术,不再单纯是渔猎、娱乐、休息的场所。王羲之的《兰亭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谢灵运的《山居赋》,园林小型化主张。北朝:《洛阳伽蓝记》
南朝帝园:追求自然美
梁昭明太子肖统嗜好山水,尝泛舟玄圃后池,同游者进言,此中宜奏女乐,他却咏左思的《招隐诗》曰:“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由此早期以苑囿为主的园林逐渐被大量开池筑山,以表现自然美为目标的园林所代替,而且出现点景。另一方面:出现公共游览的城郊风景点。名士高逸和佛教徒僧侣为逃避尘嚣而寻找清净的安身之地,也促进了山区景点的开发。其主题内容人工堆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除了摹写神仙海岛的方法仍被帝王苑囿采用外,随着园林小型化趋势的加强,采用概括、再现园林意境的写意手法渐占主要地位。堆山的目的是为追求“仿佛丘中,有若自然”园林造山已从汉代期待神仙和宴游玩乐为目标转变为对自然美的欣赏。松、竹、梅、石——宠物例:“竹林七贤”
中国山水风景园作为一种艺术到南北朝时期已形成稳定的创作思想和方法。多向、普遍、小型、精致、高雅、人工山水写意是本期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由物质认识转向美学认识的关键时期。(三)、唐代是风景园林全面发展时期
1、城市和近郊风景点有所发展颜真卿、白居易、柳宗元——理论与实践的风景建筑家(备注:1、理景的普及化:都城→地方性城市;帝王→平民2、园林功能的生活化,建筑比重增加3、造园要素密集化—唐风格疏朗、淡雅、清越4、造园手法精致化“诗情画意”儒—入世、道—出世、佛—禅味日本)各地、滕王阁——《滕王阁序》王勃黄鹤楼岳阳楼2、各地私家园林兴建日益频繁趋于小型化白居易赞小池“勿言不深广,但足幽人适”以小喻大,在方圆数丈的水池中追求江湖烟水之趣。甚至出现盆池杜牧写《盆池》:“凿破苍苔,偷他一片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园林小型化促进小庭院的发展,竹院、梅院、小院等。(备注:白居易《家园三绝》“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何如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渔竿”。真小园在洛阳)
3、山居别墅发展王维辋川别业——天然景观李德裕平泉庄——人工(备注:朴野、简素、幽寂的新风格)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山野村居4、帝室苑囿和离宫的兴作极盛隋炀帝期洛阳西苑(开池堆山)唐长安禁苑、大明宫、兴庆宫。(四)、两宋时造园活动更普遍,已波及地方城市和一般士庶宋徽宗艮岳城东北角(按风水选择)
1、叠山造石构想了枯山水的萌芽
2、追求奇石
3、栽培、驯化、嫁接技术有大发展
4、造型绚丽“夜缺一檐雨,春天四面花”特点:造型绚丽多姿宋画黄鹤楼、滕王阁、临江阁其体组合,屋顶穿插和结合环境诸多方面所表现的娴熟设计技巧仍能使今天的建筑师为之倾倒。(五)、明清是我国古代园林最后兴盛时期乾隆时期最兴盛六下江南
《园冶》计成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三海关姜女坟贞女祠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长长长长关帝庙:横批:艮古一人上联:兄玄德弟义德德兄德弟下联: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另:江苏无锡紫砂壶四川成都重庆府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在造园的总原则下,以天然景物为基础,同时又努力改造与模拟着大自然。不是单纯的抄袭,而是经过巧妙的加工与提炼后的艺术升华。在某种场合下,人们对风景的意会往往竟会超过实物自身的形象。明代计成《园冶》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造园著作,较系统地阐述了造园主张和明末江南一带的造园技术。
2、总体布置和局部处理上采用灵活多变的自由方式,不采取中轴对称手法。3、叠山在中国园林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艺术构思曾受到传统的山水画的影响。特别是石山——独树一帜意境创造
4、建筑物是园林中活跃因素
5、园林中一般均有水面。池、涧、溪、瀑
6、绿化布置依景面所需随意栽植,花木时令、层次、疏密、姿态考虑周密。
7、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三园林的具体原则与内容(一)、园林布局
1、主题多样
2、隔而不塞
3、欲扬先抑
4、曲折萦回
5、尺度得当—化整为零
6、余意不尽
7、借景(二)、水面的处理(三)、叠山置石:设计、施工、材料
1、可看、可游、可居
2、塑造丘壑
3、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
4、用石得当—造假山象真山(四)、建筑营构位置、尺度、色彩考虑与山水关系及配合效果活泼、玲珑、空透、典雅
四、具体的处理手法
1、景区划分:在全园规划的总方针下进行,既有对比又有统一。手段:建筑廊、桥、墙、房屋…小假山、水面或花木以自然过渡不露痕迹为佳例:颐和园:四部分东山、山北、山南2、理水忌采用几何形,池岸也应曲折有起伏,岸上可建踏跺下至水滨,临水还可置石矾,岸水之间更接近自然。
集中与分散两类刘敦桢教授主张: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小园聚胜于分,大园虽可分,但须宾主分明。池平岸边:凹入水弯或港叉,源头有不尽之感,加入枝藤垂拂岸低池上桥梁:石板平桥为宜,曲优干直,无栏杆或以步石代桥。水面大的设拱桥或亭桥水面大的园林,池中置岛,或筑长堤加入分割,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景深溪涧——狭长而弯曲的水道落差小瀑布3、山石土山、石山或混合三类土山较早,石山迟,混合较普遍峰石近距离观赏设置叠山:考虑山势、轮廓线黄石外形刚劲,表面凹凸较浅、洞穴少,起脚易、结顶难;湖石外形柔韧,表面凹凸缝隙多,常有洞穴,起脚难、结顶易。石山应有余脉,略现出地表或渐隐于水中,产生绵延不绝的效果,有建筑的“壁隐假山”
《营造法式》湖石苏太湖石
“瘦、皱、漏、透”特点,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当地最高和最著名4、建筑厅:主建筑北方:正面开窗南方:苏鸳鸯厅以隔扇分隔,四面厅楼(阁):平面呈长方形,二~三层——制高点亭:位于花间林下、水畔山巅、桥头廊尾榭:水边建筑旱船:乘凉、赏月廊:交通要道——风景导游线又是建筑之间联系。以曲为优,单、复楼廊局部处理:漏窗、盲窗、云墙、花阶铺地、美人靠洞门、门窗框——形状不同景框色彩素雅5、植物其花卉有以色香取胜的、枝干根供欣赏的、果实为重点的。封建迷信烙印:玉堂富贵: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四君子:梅、兰、竹、菊榉树—中举石榴—多子松柏—长寿考虑四季观赏配置布置:群植与单株桥木、灌木、草本、木本与建筑配合6、盆景7、其他:附属陈设精雅而别致、强化环境氛围匾和对联结合环境与景色蝉噪林益静、鸟鸣山更幽
五、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实例:
1、颐和园与避暑山庄
2、寄畅园无锡选址成功:西靠惠山、东南西山借景:龙光塔特点:建筑少、山水为主
3、留园苏州建筑空间处理较突出
4、拙政园:以水为主此外:沧浪亭、狮子林、怡园、网狮园、耦园、环秀山庄六、风景建设
1、风景建设的性质和规模①邑郊风景②村头景点③沿江景点④名山风景区特点:①公共性②综合性③持久性2、风景名胜区广泛发展的原因①礼制②宗教③风俗④标榜政绩⑤采石开山⑥崇饰乡里
3、风景建设的原则与手法(1)巧于因借①俯借水中倒影②应时而借—残荷听雨、雨打芭蕉③远借—远塔引入视线④邻借—高视点俯视
(2)旷奥兼用(3)塑造意境:①空寂出世——宗教山林理景的意境②涤我尘襟——登高及治水理景的意境③标帜意蕴——诗文题字追求的意境
4、江南理景实例(1)江苏苏州虎丘(2)浙江绍兴兰亭(3)安徽歙县唐模村头景点园林艺术欣赏第四章宗教建筑
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意义(影响):留下丰实的建筑和艺术遗产(殿阁、佛塔等),对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一、佛教汉代从印度西域传到中国建筑最早的在洛阳白马寺型制:1、以佛塔为中心布局(早期)(洛阳永宁寺)但塔的木楼阁式结构与四周的回廊建筑——中国式
2、以殿堂为主的布置形式(舍宅为寺)例:洛阳建中寺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曾得到发展(南朝建康480寺)唐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隋唐、五代至宋佛教发展另一阶段“三武灭法”:魏武(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周武(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或五代周世宗显德二年唐武(武宗会昌5年公元845年)由敦煌壁画来看:隋唐时期寺以殿堂为中心,佛塔退居到后面或一侧,寺中轴线对称布局,山门、莲池、平台、佛阁、配殿、大殿。唐代密宗盛行——影响西藏一带瑜迦宗千手千眼观音、钟楼(东)、石幢(雕经文)律宗——唐鉴真宋代寺庙增设戒坛元代提倡喇嘛教明清寺庙更加规整: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藏经楼,塔很少。转轮藏、罗汉堂及经幢仍有兴建,但较少。“山门”亦“三门”——佛教中的三解脱门空门——观人法两空;无相门——观诸法无相,本无差别;五作门——观生死可厌,不可愿求。4、佛教圣地:文殊——山西五台山;普贤——四川峨嵋山
;地藏——安徽九华山;观世音——浙江普陀山喇嘛教寺院西藏在唐代称为吐蕃本土教为笨教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全境唐太宗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密教与喇嘛教元朝时统治者支持大发展——全国性元末喇嘛教衰落明朝青海喀巴创立格鲁派“历世转生”之说尊崇喀巴大弟子为一世达赖——居于布达拉寺扎什伦布寺也创“班禅转生”自此格鲁派由达赖、班禅分传其教
清乾隆十六年实行政教合一布达拉寺改为布达拉宫势力全盛时期明清以来喇嘛教寺院形成两大类型:以供奉佛像为主以学习经文为辅反之另一种其建筑独特而完整的型制,不同地区差别不大。各类建筑特点:
1、扎仓——都纲经堂—由前廊、经堂(主体)、佛殿组成中部屋顶升起空间上下贯通形成天然采光天窗周围则为二三层的回廊及小佛殿最大的扎仓为都纲——大会堂屋顶有平顶、坡顶与平顶结合,全坡顶三种
歇山顶使用较频平顶的檐口为重点装饰部位墙面砖石砌筑、体形坚实有力、开少量狭窗窗外有刷成梯形的黑色窗套、窗顶有挑檐雨搭整体造型对比强烈、富有鲜明的艺术性格室内光线微弱,壁面满绘壁画,木构件色彩绚烂并悬挂许多幡幔,光怪陆离、气氛阴森神秘,回字形平面中部升高,周围是迴廊的型制,到清完全定型——“都纲法式”
2、拉康:意为佛寺。为多层佛殿
3、囊谦:活佛衙门—建筑群地位愈高规模愈大外墙以黄色最贵,红次之4、辨经坛喇嘛与活佛升起经过公开辩论考试的地方,为低矮平台、上建敝厅、周围为广场。
5、嘛呢噶拉廊为绘满佛经的木桶,代替念经大寺周围往往有几百米至上千米的长廊,中间布满此物
6、乔登:即喇嘛塔①内藏佛经或佛像供礼拜②活佛灵塔(尸塔)由台基、塔肚子、塔脖子和宝顶组成台基多为“亚”字形平面的须弥座。塔肚子多为瓶形,变化最多,基本为瓶形或草庐形。塔脖子即相轮,多为十三层的圆锥体,又称十三天。宝顶常用伞盖或天地盘加日月宝珠。
造型来源于印度、尼泊尔一说仿自军持—(佛教徒盥洗用的水壶)一说僧徒参禅修行时居住的草庐或洞穴但当被定型为一种佛教建筑物时,早已失去原仿对象的含义,造型也发生不少变化,大型、小型、中型变化不等,用材变化较多。
7、金刚宝座一种砖实台座,又称坛成或阇城密宗修法时修坛,此坛为曼荼罗密教中有金刚界法门,金刚界曼荼罗里供奉许多佛菩萨,大部分以金刚冠名,此坛为金刚宝座上呈井字形平面,五座塔——金刚宝座塔变体较多均体现密教的宇宙观其他建筑与一般佛寺相同的建筑如: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僧房实例:(一)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布达拉山(普陀)上——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一组最大的藏式喇嘛教寺院建筑群。原为布达拉寺达赖五世政教合一——改为布达拉宫此寺坐北向南,东、西、南三面围有城墙,北面是布达拉峰全寺占地6公顷建筑包括两大类:①历代达赖喇嘛的住所、议事厅、会客室、藏经室、大经堂以及服务员住所。②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及附属的经堂。主体红宫,外观十三层,实为九层,顶部金顶多处白宫位于红宫之东——生活场所布达拉宫内壁画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迎娶文成公主事迹等
群体:①巧妙的利用地形,仿佛建筑与山岗合为一体。(完善了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手法)②总平面上没有使用传统轴线,通过体量和位置、色彩对比手法仍然能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的效果。③汉、藏结合碉式与坡顶结合备注: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一组最大的藏式喇嘛教寺院建筑群。此宫依山而建,经过漫长的石磴道行至闪腰,才到达宫的入口。此处带箭窗的碉楼大部分由白石砌成,仅在檐边及石栏墙用白玛草涂红装饰,外观简洁明快。拔地高二百余米,外观十三层,实际九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佛教建筑欣赏二、道教始于老子(李耳)道德经居佛教之后第二位。倡导阴阳、冶炼丹药、东海三神仙。但道教建筑无特色,没有独立风格。大体仍遵循我国传统的宫殿、坛庙体制。规模小、不建塔、经幢、钟鼓楼例:1、山西永济县永乐宫为代表(元中期)
2、湖北武当山圣地:江西龙虎山、江苏茅山、湖北武当山、山东崂山、四川青城山、陕西华山。
三、伊斯兰教——创始于穆罕穆德安拉《古兰经》圣地麦加唐代从西亚传入我国教义与仪典的要求、其礼拜寺的布置与我国历史较悠久的佛寺、道观有所不同。邦克楼——信徒礼拜场所光塔(夜间燃灯火)浴室——净身使用殿内无偶像,仅设朝向圣地参拜的神龛建筑常用砖或石料砌成拱券或穹窿第三节佛塔与经幢
一、起源与发展(一)简况吸收外来建筑形式的影响——建筑艺术的多元化起源于印度梵文stupa
初为埋葬佛的舍利用八大灵塔随着宗教的发展一种宗教的纪念性建筑西汉末年传入我国——白马寺中塔(齐云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行政管理史》课程教学大纲
- 营销创新教学课件第十章神经营销
- 2024年伐木个人承包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钻杆维修合同范本大全
- 肝癌病人的护理课件
- 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 音频有听力原文)
- 中医药活动课件
- 医疗能源图示
- 化学治疗给药的准备
- 2024购房合同能否更名以及如何更名专业版范文
- 2024年职业病防治考试题库附答案(版)
- 创新实践(理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职业技能竞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理论题库(附参考答案)
-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教材
- 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做学习的主人》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甘肃卷) 含答案
- 《助产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18385-2024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