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考古-冯恩学课件 1祖陵、怀陵_第1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课件 1祖陵、怀陵_第2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课件 1祖陵、怀陵_第3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课件 1祖陵、怀陵_第4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课件 1祖陵、怀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代皇陵辽代帝陵分布图辽太祖—祖陵辽太宗—怀陵辽世宗—显陵辽穆宗—怀陵辽景宗—乾陵辽圣宗—庆陵辽兴宗—庆陵辽道宗—庆陵天祚帝—乾陵(一)解放前辽陵的发现与考古工作

1913年,林西县知事王士仁发现林东白塔子的庆陵碑石,知为辽代圣宗皇陵,于1914年盗掘。

1920年法国神父闵宣化(Jos·Mullie,音译为牟里)调查辽上京、中京、庆州、怀州等城址时,调查了庆陵,并探寻怀陵,1922年在《通报》上发表了《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论证了庆陵和怀陵的地理位置,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

1922年另一个法国传教士凯文(R.P.L.Kervyn)挖掘庆陵的中陵,发现契丹文哀册。他在北京出版的《天主教会公报》第118期上发表的《蒙古巴林旗的大辽帝国故都》中予以刊布。陪力欧(P·Pelliot)在《通报》上对此作了介绍。契丹文字的哀册发现引起国际上东方学者们的“震惊”。

1930年夏,当时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之子汤佐荣令士兵对庆陵的东陵和西陵进行大规模盗掘。东陵内发现了圣宗、仁德皇后、钦哀皇后的汉文哀册和契丹文哀册。汤佐荣把这些珍贵的哀册和其他随葬品偷运到承德,中陵因地下水深没有挖掘成功。

1930年10月,鸟居龙藏到庆陵调查。鸟居拍摄了这些壁画,并在1931年的《国华》杂志上发表了部分照片,还介绍了庆陵出土的汉文和契丹文哀册碑石。从而引起日本学术界和其他各国学者的重视。1931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派遣内蒙古调查团到达庆陵,因很快爆发九一八事变,仅对庆陵的东陵作了简单测量和概略勘查。

1933年8月,鸟居龙藏带领妻子鸟居君子、儿子龙次郎、女儿绿子到辽中京、上京一带进行考古和人类学调查,于10月间再次调查庆陵。1936年鸟居龙藏发表了四大本的《考古学上所见之辽文化图谱》,其中刊布了当时拍照的庆陵壁画照片。

1934年关野贞到庆陵调查。1935年日满文化协会组织人员对庆陵进行调查和发掘,对东陵的壁画作了系统的照相和临摹。为了编写《庆陵》报告,1939年田村实造、小林行雄等人到庆陵复查,重新掘开东陵进行实测、校核,1944年编写完成,并于1953年正式出版了《庆陵》报告。

日本学者的工作成果:日本学者在这一阶段偏重于田野工作,注重资料的搜集,室内工作的重点在于对资料的整理和刊布。如鸟居龙藏在1936年出版《考古学上所见之辽文化图谱》,1942年又有《辽代的画像石墓》问世,《庆陵》报告在1944年完成,这些书中对壁画和画像石的内容作了考释,已开始用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来研究辽文化和契丹文化。(二)祖陵祖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述律后的陵寝埋葬于此,其地有祖山,为契丹始祖兴业之地。祖陵坐落于巨大袋状山谷中,三面环山,丛林茂密,泉水潺流,四周群山环抱,峰姿秀丽。巅间豁口处,均以石块筑成壁垒,共发现近30处封堵豁口的石墙,这些石墙将祖陵陵园密封成一个独立的文化地理单元。石墙上口约宽0.8~6米、高从不足1米到9米多不等。石墙最长达160多米。石墙从形状和特点看,不是防御性的,而可能是堪舆家所谓“后有靠,侧有障,前有屏,近有水”龙脉之地。

2003年到2010年,为配合祖陵陵园大遗址保护,社科院考古所和内蒙古考古所联合对祖陵陵园进行了调查以及对重点遗迹的发掘,发掘了祖陵一号门址、甲组建筑、龟趺山、一号陪葬墓以及四号建筑址等遗迹。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考古发掘的新收获》《考古》2008年第2期。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遗址》,《考古》2009年第7期。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黑龙门址和四号建筑基址》《考古》2011年第1期。1、“黑龙门”遗址陵园东南有一个直线距离约80多米的山口,为祖陵陵园惟一出入口。谷口处有两座巍然耸立的岩峰如巨龙昂首,东西对称,形成天然山门。《辽史》地理志记载:“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殿南岭有膳堂,以备时祭。门曰黑龙。”从发掘情况来看,黑龙门址由门道、墩台、陵墙、慢道、涵道以及城楼建筑组成。东门道进深18.75米,宽4.68米。门道南侧有坡状慢道,中部与门道连接的慢道为矩形,两侧的慢道有折角护坡,整体呈五边形。中门道进深18.3米,宽5~5.2米。

城门两侧为高大的陵墙,内部为夯土和石块,南北两侧有包石。东陵墙上有建筑基址,保存有石柱础、铺地砖、砖墙等,为进深三间、面阔三间的建筑。

2、龟趺山遗址位于祖陵外东侧台地上,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两间、进深两间。东西宽13.53、南北进深9.83米。南侧正中有一个门址,宽约4米。基址四周土墙为土坯垒砌,内外均涂白灰面,地面铺方砖。正中央有一长方形基址,上铺方砖,侧面为长方形砖包砌。基座上为一个巨大的石龟跌,残长2.8、高1.06米。从四周迹象观察,龟趺山两侧有砖石混筑的登山路。龟趺山附近采集到很多契丹大字和汉字残碑石,这些石碑一面为契丹大字,一面为汉文楷书,属于双语石碑。从残存文字来看,应是记述耶律阿保机功绩的石碑,与《辽史》地理志记载的“东偏有圣踪殿,立碑述太祖游猎之事。殿东有楼,立碑以纪太祖创业之功。皆在州西五里”基本相符。

3、一号陪葬墓位于祖陵外陵区西侧的一道小山脊上,与太祖陵仅一岭之隔。此墓属于凿山而建,墓道朝向东南。一号陪葬墓凿山而建,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两个耳室组成,全长约50米。前、中、后三正室的形制与庆东陵基本相同,但由于墓葬中仅存几块鎏金墓志残片,墓主人的身份目前尚不清楚。祖陵一号陪葬墓出土随葬品

4、四号建筑基址位于一号陪葬墓东南方的山岭上,属于一号陪葬墓的“献殿”性质建筑,坐西朝东,台基进深24.7、面阔23米,地面铺方砖,从柱础分布情况来看,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正中有一个东向的长方形内室,进深7.1、面阔6.6米。

基址南侧发现一个小坑(K1),出土了铜器、瓷器和铁器等祭祀用器。

5、甲组建筑基址位于太祖陵玄宫的东南,由三个单体建筑构成。揭露了西侧和北侧的两个建筑基址,编号为J1基址和J2基址。

J1基址坐北朝南,为高台夯土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间,地面铺方砖。明柱础为雕花覆盆式,其方形座边长近1米,规格很大,表明了此建筑的等级之高。J1基址出土大量砖瓦构件,有兽面瓦当、滴水、筒瓦、板瓦、鸱吻残片等,还发现了石僧人像、残佛像、铁马镫和北宋铜钱等遗物。推测此基址属于与祭祀祖陵有关的陵寝建筑遗址。

J2基址坐北朝南,地表铺方砖。为砖木结构,由东偏房、西正房两部分组成。东偏房为一单间,可分早、晚两期建筑。早期建筑南部被晚期地面破坏,北部为一个半地穴式建筑,西南角有灶台,其火塘和烟道与西侧正房内的“火炕”相通,推测这里可能是一处厨房性质的遗迹。晚期建筑较为简陋,地面已被破坏。东偏房的西墙有门与西侧正房相通。西正房门朝东,与东偏房相通。南向设窗,面阔二间,西侧和北侧为砖墙,墙内有暗柱础石,地面铺方砖。正房内有多处火炕面,炕面下有烟道,西北墙外有烟囱。推测这里可能是祭祀祖陵的人员临时下榻之所。

6、其他发现

祖陵外西侧台地上,也有建筑基址,砖瓦残块非常丰富。附近还采集到一块残墓碑,存“……劉莫……葬依天城”的字样。

《辽史》“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的记载相印证。太祖陵为凿山而藏,前半部为土石混合的二次堆积,而后半部则为自然的山体。试掘了南侧二次堆积中半埋在现地表的石翁仲,紧贴石翁仲西侧的原地面上还有一个石雕卧犬,应是当时祖陵神道两侧的石像生之一。(三)怀陵怀州城位于巴林右旗幸福乡岗岗庙村,怀陵位于怀州城北6华里床金沟,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和辽穆宗耶律璟的葬地。

1976年昭盟文物工作站苏赫、巴林右旗的韩仁信发现了怀陵,同年进行测绘,83年又进行复查。

《辽怀州怀陵调查记》《内蒙古文物考古》第3期辽代世系

①辽太祖——耶律倍、耶律德光(辽太宗)、耶律李胡②辽太宗——④耶律璟(辽穆宗)耶律倍——③辽世宗(耶律阮)——⑤辽景宗(耶律贤)

——⑥辽圣宗(耶律隆绪)——⑦辽兴宗(耶律宗真)

——⑧辽道宗(耶律洪基)——⑨天祚帝(耶律延禧)辽太宗耶律德光于会同九年(946年)征讨后晋,次年4月班师途中死于栾城,9月葬在祖州城西约25公里的风山,名为怀陵,同时在陵墓西南方兴筑了怀州城。辽穆宗耶律璟是辽太宗长子,951年,世宗被察割等人所杀,耶律璟诛察割,即帝位,耶律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969年,被近侍所杀,附葬怀陵。怀陵占据整个山谷。山谷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