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1-3节)_第1页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1-3节)_第2页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1-3节)_第3页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1-3节)_第4页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4章 殷墟文化(1-3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殷墟文化第一节文化命名、分期与年代第二节

殷墟的范围与布局第三节文化分布与区域类型第四节

墓葬、宗教信仰与文字第五节

生产与经济第六节

殷墟文化与二里冈文化的关系第一节文化命名、分期与年代一、发现与命名二、分期与年代一、文化命名1899年,王懿荣是最早认识甲骨文的人,也是第一个大力收购带字甲骨的学者。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山东福山(今烟台市)人刘鹗1903年,刘鹗从自藏的甲骨中挑选了1058片墨拓,编辑出版《铁云藏龟》六册,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1857--1909),江苏丹徒人,原名孟鹏,字云博。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孙诒让1904年,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所录资料,完成了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契文举例》。(18485~1908),字仲颂,浙江瑞安人罗振玉1908年,罗振玉确定甲骨刻辞出于安阳小屯。随后指出甲骨是殷王室之物,考证小屯即殷墟之所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与(章邯)期洹水南殷墟上。(1866——1940),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王国维1917年,王国维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两篇著名文章,证实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商先公先王的世系,并对其中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做了修正。(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解放前的殷墟考古发掘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负责15次考古发掘。主要内容有宫殿宗庙建筑基址、其他建筑基址、灰坑、王陵、祭祀坑及族墓地等。出土数以万计的陶、青铜、玉、石、骨、角、牙、蚌器以及24918片甲骨等。1930年殷墟考古发掘现场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河南南阳人。创立了甲骨断代学。李济(1896~1979)湖北钟祥人殷墟考古第一代精英梁思永(1904~1954)广东新会人郭宝钧(1893~1971)河南南阳人石璋如(1902~2004)河南偃师人解放后的殷墟考古工作1958年组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59年设立工作站1985年小屯西北地发掘现场2003年吉林大学师生参观安阳工作站、参加孝民屯考古发掘二、分期与年代《尚书·盘庚》云:盘庚迁于殷。也就是说,殷作为商代王都是从盘庚开始的。《史记·殷本纪·正义》引古本《竹书纪年》云: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所谓“七百七十三年”显然有误,大多数学者改作“二百七十三年”,也有275年和253年之说,夏商周断代工程采纳的是253年说。两种分期方案之比较安阳队1961年,殷墟遗存分期:梅园庄Ⅰ期→大司空村Ⅰ期→殷代晚期(包括梅园庄Ⅱ期和大司空村Ⅱ期)1962年,将大司空村遗存细分为四期(具体做法是将原Ⅰ、Ⅱ期之间新增一期,原二期细分为两期)1986年,郑振香据妇好墓与洹北三家庄等考古资料,将殷墟文化分为四期。邹衡1964年,将遗址和墓葬均分作四期7组,并据出土有甲骨刻辞的典型单位推定了各期的年代,其中的第一期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时期。邹衡先生首次据伴出遗物将“師组卜辞”归属于殷墟文化第二期,即相当于武丁或稍晚,这是对甲骨学的重要贡献。两种分期断代方案的对应关系邹衡先生的分期殷墟一期即盘庚、小辛、小乙;殷墟二期即武丁、祖庚、祖甲;殷墟三期即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殷墟四期即帝乙、帝辛。安阳队的分期殷墟一期约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前期;殷墟二期约武丁后期、祖庚、祖甲;殷墟三期约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殷墟四期约帝乙、帝辛。相对年代:殷墟文化晚于二里冈文化而早于西周文化。绝对年代:公元前1300~公元前1046年,相当于商王盘庚至帝辛的八代十二王在位时间。殷墟文化陶器特征陶系:夹砂灰陶的比例不断下降,泥质灰陶和红陶的比例不断上升。纹饰:以绳纹为主,弦纹次之,另有少量的兽面纹和三角划纹;早期绳纹有一部分较细,晚期普遍变粗;兽面纹主要见于第一期,第二期晚段已罕见;而三角划纹出现于第二期晚段,第三、四期所占比例增大。泥质红陶罐三角划纹簋残片殷墟文化典型陶器分期炊器以鬲、甗为主,盛器主要有簋、豆、盆、罍、罐,酒器主要有觚、爵。高岭土烧制的硬胎仿铜白陶,是殷墟文化陶器中的珍品。居址日用陶器墓葬随葬陶器早晚期陶鬲(遗址)鬲早期器体高宽略等,晚期高小于宽,呈扁方体,足根消失。早晚期陶鬲(墓葬)下:邯郸薛庄晚商墓葬出土早晚期陶簋(遗址)簋由早期倒梯形腹发展为晚期半球形腹,且多饰三角划纹。殷墟墓葬三、四期陶爵、陶觚爵由早期长流圆腹发展为晚期短流束腰,逐渐退化。觚体由早期粗矮发展为晚期细长,逐渐退化。陶豆、罍白陶、硬陶小屯M331小屯M388几何印纹硬陶片第二节殷墟的范围与布局一、宫殿宗庙区二、王陵区三、族邑居址四、手工业作坊五、族墓地殷墟地理位置与范围E114.5°、N36°太行山区东西6km、南北5km总面积30km2殷墟总体布局两个中心点:洹河南以小屯、花园庄为中心的宫殿宗庙区和洹河北以侯家庄、武官村北为中心的王陵区。在洹河两侧,分布着其他的居住址及手工业作坊,族墓地则分布在居住区附近及外围地区。一、宫殿宗庙区东、北有洹河环绕西、南至迟自殷墟文化二期开始挖掘壕沟,南北长约1050、东西约650、宽7~21、深3~10米封闭区域约70万平方米殷墟博物苑30年代发掘53座基址甲组南北长100、东西宽90米左右,15座基址平面呈长方形、凹字形等,大多无础石。乙组南北长200、东西宽100米左右,21座基址平面呈长方形、近方形和凹字形等。丙组南北长约50、东西宽约35米,17座基址多呈方形,面积都较小。甲组乙组丙组宫殿区甲十二基址与复原四阿重屋式建筑宗庙区乙七基址与祭祀坑北组54座,以5座车马坑为中心,其两侧为其他祭祀坑。坑内埋人多数头躯分离,一般每坑3~5人,有的6或7人。中组80座,大部分所埋之人身首分离,数目2~13具不等,罕见随葬品。其他重要发现高规格墓葬如妇好墓、M18、M54等刻辞甲骨坑贮粮窖穴妇好墓墓上享堂三联铜甗偶方彝铜觥方斝鸮尊铜铲玉援铜内戈该墓面积22.4平方米,深7.5米。有棺椁、腰坑、壁龛,共殉人16个,殉犬6只。随葬品总计1928件,其中铜礼器200余件,玉器755件。妇好墓出土其他器物玉簋玉凤玉人象牙觚形杯骨簪铜镜洹南花园庄东地M54青铜器265玉器222陶器21石器6骨器60象牙器2竹器1二期偏晚长姓贵族二、王陵区王陵区位于洹河以北的侯家庄、武官村北(西北冈)陵区东西长约450、南北宽约250米。共发掘带墓道的大墓13座,未完成大墓1座,祭祀坑近1500座,分为东西两区。陵区范围与重要发现西北冈王陵区西区近景这些大墓墓室规模很大,椁室呈方形、长方形和亚字形。墓室四侧或两侧有坡形或阶梯形的长墓道,墓底有一个或几个腰坑。有殉人及用作祭祀的人牲和牺牲。HPKM1001墓口东西长21.3、南北宽18.9、墓室深10.5米南墓道口长30.7、宽7.85米北墓道口长19.5、宽5.90米人头14组42个,无头人架8组59具埋人头3组6个,无头人架1具埋人头4组11个,全躯人架1个埋人头6组14个,全躯人架1个方坑9个,每坑埋有1犬和1执戈人50WGKM1北墓道15×5.2米南墓道15.6×6.1米东二层台17人西二层台24人腰坑1人北墓道坑2人南墓道1人填土中29人头盗坑中5人头东侧二层台上的E9东侧二层台上的鹿骨架,此外还有猴骨架2,不知名兽骨架6。50WGKM1E9随葬铜器84AWBM260墓室填土中有6个个体的人骨椁室填土内有5个个体人骨墓道的中段填土内,发现集中堆放在一起的人头骨22个墓口9.6

×8.1-8.1米110

×78+133Cm关于陵园分区与大墓墓主身份张光直认为商代王位的继承法采用的是乙丁制,依据周人左昭右穆的排列,推测东区为昭,西区为穆。西区称乙组:

盘庚、小辛、小乙、祖庚、祖甲、武乙、帝乙;东区称丁组:包括

武丁、廪辛、康丁、文丁??邹衡认为西北岗存在盘庚、小辛、小乙时期的墓葬。杨锡璋认为只有带4条墓道的大墓才是王陵,西北岗王陵是从武丁一代才开始启用的。西北冈大墓上的早期盗掘坑早期盗掘坑内出土遗物之比较西北冈王陵区早期盗掘坑的发生年代与历史背景殷墟西北冈大墓上早期盗掘坑具有明显的共时性特征,它们乃西周早期周人所为,且很可能与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叛乱的史实有关。井中伟《考古》2010年第2期全躯葬M5中7个女青年M6中10个男青年无头躯体葬活埋、肢解、腰斩与截手足M161M139M222儿童发掘工地与现场参观及群众批斗会关于人牲的杀法与身份甲骨文有伐、燎、埋、沉等杀人记载。甲骨文中有“伐羌”、“获羌”和“用羌”等记载,又据鉴定,人牲种系复杂,当是商人对外征战中俘获的来源不同的异族人员。三、族邑居址族邑居址主要分布在洹河以南。目前在小屯西地、苗圃北地、大司空村、白家坟、徐家桥、孝民屯等地,曾发掘出部分族邑居址的建筑遗存。

小屯西地GF201白家坟西遗址陶三通水管灶殷墟孝民屯房址生土炕铸铜作坊分别分布于苗圃北地、孝民屯、薛家庄及小屯东北地。可确认的制骨作坊有两处,大司空村和北辛庄。详见本章第五节四、手工业作坊苗圃北地铸铜作坊遗址孝民屯铜器浇铸场所制作陶范的醒泥池孝民屯祭祀坑五、族墓地通常所说的族墓地,是指商代宗族系统中,以血缘和亲属关系为纽带的同族人埋在一起的墓地。

殷墟族墓地主要分布于殷墟西区、梅园庄、大司空村、刘家庄、后冈、郭家庄、戚家庄、王裕口等地,已发掘墓葬7000余座。殷墟西区墓地分区及三区分组图1、墓地内墓葬大多较有规律地成片分布,可以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墓区,中间有空地隔开。而每个墓区内根据墓葬的群聚现象,亦可细分为若干个墓组。后冈墓地分区分组图2、不同墓地或墓区出土铜礼器的族徽铭文有所区别,且一般出自规格较高的墓葬中,而同一墓区中的主要铜器铭文则—致。3、各墓地或墓区随葬的陶器组合有一定的差异。4、在同一墓地或同一墓区中,规格相同的墓常聚在一起,死者有阶层之分。夫妻同穴并葬墓并葬墓主的身份大多是自由民,也有部分是小贵族,他们生前过着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在家庭内部经济地位基本平等,与商王和高级贵族一夫多妻的婚姻形态是不同的。5、在殷墟墓地中,经常发现大小相近、彼此相邻、左右并列或前后相随的墓葬成对排列在一起。它们形制相似、时代相近、随葬品组合一致,而且墓主人的头向相同。既有“异穴并葬”,也有“同穴并葬”。后冈圆形祭祀坑大司空村祭祀坑6、殷墟族墓地中的祭祀遗存,部分见于墓穴内,部分在墓穴之外独成一个单位(分为车马坑、人坑、兽坑等几类)。族墓地研究《周礼·地官·大司徒》郑玄注:“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分鲁公以……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社会组织划分:墓区(宗氏)→墓组(分族)→墓对(家族)?殷墟的兴废过程殷墟一期偏早阶段,遗存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带是洹河以北的三家庄、花园庄一带。一期偏晚,小屯开始作为殷都的中心,已经建起了若干宫殿和宗庙。小屯村周围也出现若干族氏的居住址和墓地。苗圃北地附近出现了铸铜作坊和制陶作坊,西北岗王陵也开始规划形成。殷墟的范围大致东西长3公里,南北长约4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殷墟二期,范围较第一期晚段略有扩大。此期小屯村东北一带的宫殿宗庙区初具规模。宫殿区西、南两侧还修建了大型的防御性壕沟,与洹河相连,使宫殿宗庙区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元。殷墟三、四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王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总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第三节

文化分布与区域类型一、空间分布二、文化类型一、空间分布以豫北冀南为中心,东到泰沂山脉附近,西至关中东部,南达淮河和伏牛山以北,北抵拒马河流域。地方势力的壮大使得商王朝面临南北交困的局面。由于商代中衰的政治影响,使得商王朝控辖范围内的文化格局得以重组,殷墟类型取代二里冈类型,原有地方类型也发生重要变化,有的文化重心发生移动,有的由一个类型发生裂变。刘家文化先周文化周梁玉桥文化铜鼓山文化吴城文化李家崖文化西岔文化围坊三期文化晚商文化分布区收缩的原因内因是商王朝经历所谓的九世之乱,多次迁都,造成政局不稳,元气大伤,无力控及远方。外因是地方势力的崛起(如晋陕高原的李家崖文化、燕山南麓的围坊三期文化,辽西区的魏营子文化、关中西部的郑家坡文化、刘家文化、赣北的吴城文化、湘北的费家河文化等),大力排挤商文化。伴随着商王朝势力的减弱,地方文化类型的文化变异程度加大,类似大辛庄、老牛坡那样的相对独立的政治中心开始趋强。二、区域类型(一)殷墟类型(二)苏埠屯类型(三)前掌大类型(四)天湖类型(五)老牛坡类型(六)旌介类型(七)北庄子类型北庄子苏埠屯前掌大天湖老牛坡旌介殷墟(一)殷墟类型以安阳殷墟遗址为代表。分布范围为太行山以东,京广铁路线以西,滹沱河以南,南达黄河两岸,中心区为豫北冀南地区。03AXSM624商墓中的殉狗、殉人与人牲(二)苏埠屯类型以青州苏埠屯墓地为代表。分布范围大致沿泰沂山脉北侧分布,西起鲁西北的阳谷、东阿一带,东不过潍河,北界约在今滨州市一带。青州苏埠屯晚商墓地1965~1966年发现4座晚商墓葬和1座车马坑。其中一座带四条墓道的大墓,墓内殉人和人牲共48人。1986年发现带两条墓道和一条墓道的墓各1座。根据出土铜器上铸有“亚醜”徽铭,有学者考证这里可能是商王朝重要盟国蒲姑国的国君墓地。苏埠屯M1出土青铜兵器苏埠屯类型陶器(三)前掌大类型以滕州前掌大墓地为代表。分布范围大体以曲阜、滕州一带为中心,西以京杭运河、微山湖一线为界,东界或可到临沂地区的西部。滕州前掌大墓地1981~1998年8次发掘墓葬111座,分南北两区。其中带双墓道者3座,单墓道者9座,有的有墓上建筑,车马坑5座,马坑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