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大国家赔偿法复习资料_第1页
2023年电大国家赔偿法复习资料_第2页
2023年电大国家赔偿法复习资料_第3页
2023年电大国家赔偿法复习资料_第4页
2023年电大国家赔偿法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补偿法1、如何理解我国国家补偿的概念?——这一概念包含了以下四层意思:⑴国家补偿的主体是国家。一方面,国家补偿是国家对受国家侵犯行为侵害的相对人所给予的补偿;另一方面,国家补偿的费用来自于国库。⑵国家补偿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所引起。根据《国家补偿法》的规定,应明确:A、国家补偿限于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在上述机关或组织中的工作人员违法行为引起的损害;B、引起国家补偿的行为必须是行使职权的行为;C、引起国家补偿的行为必须是违法行为。⑶国家补偿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实际损害为前提。⑷国家补偿是一项旨在为相对人提供法律救济的具体的法律制度。2、我国国家补偿与民事补偿的区别是什么?——在我国,国家补偿是独立于民事补偿的自成体系的法律制度,两者的区别表现在:⑴补偿主体不同。国家补偿的主体是国家,但具体的补偿义务由法定补偿义务机关履行;而民事补偿的主体是民事主体,补偿主体与补偿义务人是一致的。⑵补偿发生的基础不同。国家补偿发生在国家权力的运作过程中,由国家侵犯行为引起,而民事补偿则由民事侵权行为引起,发生在民事活动中。⑶归责原则不同。国家补偿的归责原则重要是违法原则;而民事补偿的归责原则重要是过错原则,以无过错原则和公平原则为补充。⑷补偿的程序不同。国家补偿的程序分为行政补偿程序和刑事补偿程序;民事补偿合用民事诉讼程序。⑸补偿范围不同。国家补偿重要限于直接物质损害;民事补偿涉及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⑹补偿方式不同。国家补偿以支付补偿金为重要补偿方式;而民事补偿既可采用余钱补偿的方式,也可采用恢复原状等方式。3、国家补偿和国家补偿有什么区别?——⑴发生的基础不同,国家补偿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引起;国家补偿由国家的合法行为引起。⑵性质不同。国家补偿是国家对其违法行为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其目的是恢复到合法行为所应有的状态;国家补偿是一种例外责任,由法律规定为限,其目的是为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相对人的提供补偿,以体现公平承担的精神。⑶合用的领域不同。在我国,国家补偿既涉及行政补偿,也涉及刑事补偿,还涉及民事、行政审判中的侵权补偿;国家补偿重要存在于行政领域。⑷补偿的范围不同。国家补偿虽只补偿直接物质损失,但比国家补偿的范围要宽;国家补偿一般以直接现实的损失为限,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法律规定的补偿额往往小于直接损失额。⑸发生的时间不同。国家补偿发生在损害产生之后;国家补偿通常发生在损害之前,由法律直接规定。4、如何理解我国国家补偿的性质?——国家补偿的性质是指国家补偿所具有的,区别与其他补偿的特性,它通常涉及两项内容,第一,国家补偿责任的属性,即国家补偿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还是国家责任。第二,国家补偿的责任指向,即国家补偿究竟是履行代位责任还是履行国家自己的责任。⑴我国《行政诉讼法》、《国家补偿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在立法上确认了国家补偿的国家责任性质。国家补偿是一种独立的法律制度,无论在实体还是在程序上都与民事责任不同。由于:第一,国家补偿是对国家权力运作过程中侵权给相对人的导致的损失的补偿,其着眼点是对国家机关违法行为的补救,从而与民事侵权行为引起的民事责任有本质区别。第二,国家补偿与公共利益关系密切,因而在补偿的方式、范围和程序上都有别于对民事责任的追究。第三,国家补偿的主体为国家,补偿费用由国家财政列支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因此,国家补偿作为一种独立的国家责任是由其内在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⑵在我国,国家补偿的自己责任观点已为立法所确认,国家补偿法第2条的规定,确立了国家补偿的原则为客观的违法原则,不以公务员的主观过错为前提,这意味着国家补偿是一种直接的自己责任,而不是代位责任。5、关于国家补偿责任的指向上有哪些学说?——关于这一问题,向来众说纷纭,其中有两种观点最具代表性,第一种观点是代位责任说。该观点认为国家承担的责任并非自己的责任,而是国家代替公务员承担责任。从理论上说,公务员应当就其自己的不法行为承担责任,但公务员的财力有限,为保证受害人能获得实际补偿,由国家代替公务员承担补偿责任。第二种观点是自己责任说,该观点认为无论公务员有无主观过错,只要损害发生在国家权力运作过程中,由违法行为所引起,国家都要负补偿责任。6、国家补偿的意义是什么?——⑴国家补偿制度是对国家责任的肯定与确认,有助于推动国家的法治进程。A、确认国家责任是法治的基本规定;B、确认国家责任是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的需要。⑵国家补偿制度是对受违法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救济,有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⑶国家补偿制度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此外,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尚有助于解除国家公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其能更大胆努力工作,而不致因责任过重使其处处谨慎,畏缩不前。7、如何理解我国国家补偿法的内涵?——⑴国家补偿法规定的是国家公共权力运作过程中的侵权补偿责任;⑵国家补偿法规定的是国家违法侵权补偿责任,不涉及国家承担的因其合法行为所致损害的补偿责任;⑶国家补偿法是有关国家补偿的法律规范的总称。8、我国国家补偿法的渊源有哪些?——⑴宪法;⑵国家补偿法法典;⑶民法通则;⑷诉讼法,重要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法;⑸其他涉及国家补偿的单行法律;⑹法律解释。此外,行政法规定中关于国家补偿的规定,也是国家补偿法的渊源。9、国家补偿法的特点是什么?——⑴国家补偿法以确立国家补偿责任为其核心内容;⑵国家补偿法以其他部门法为基础,和其他部门法联系密切;⑶国家补偿法集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于一体。10、国家补偿法有什么作用?——⑴规范国家补偿,建立健全国家责任制度;⑵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使国家补偿请求权;⑶监督和促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11、国家补偿法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哪些?——第一部分为国家补偿的基础理论部分,重要涉及国家补偿的性质、特点、存在的依据,国爱补偿的产生与发展规律以及国家补偿的原则和补偿的构成要件;第二部分为国家补偿的实体规则部分,涉及补偿的范围、方式和标准等;第三部分为国家补偿的程序规则部分。12、国家补偿的归责原则有什么功能?——⑴归责原则体现了国家补偿的价值取向。⑵归责原则是国家补偿构成要件的基础和前提,对补偿构成要件起决定作用。⑶归责原则决定了可引起国家补偿的行为范围。⑷归责原则直接影响到国家补偿的程序。一方面,它决定了举证责任的内容和分担;另一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解决国家补偿纠纷的环节。综上所述,归责原则对国家补偿纠纷的解决具有指导意义,是司法人员或其他裁决人员解决国家补偿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13、过错原则和无过错原则有什么区别?——⑴过错原则是以行为出发,评判行为自身有无欠缺或行为人有无主观故意和过失;而无错原则是从结果出发,有损害结果即导致补偿,不以过错为前提。⑵过错原则是一项普遍合用的归责原则,在归责原则体系中处在核心地位,而无过错原则合用于工业事故等有高度危险的领域。过错原则具有规范行为,制裁不妥的作用,而无过错原则仅为了补救受害人,无其他作用。⑶过错原则与无过错原则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过错原则在具有高度危险的领域需要无过错原则予以补充;一方面,过错原则与无过错又互相冲突,凡是合用无过错原则的地方就不再有过错原则的用武之地。14、什么是客观过错原则和违法原则?两者的关系如何?——客观过错指致害行为不符合一定的模式和标准,具有应受非难性,它着眼于致害行为自身,从行为上来判断是否具有过错,违法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违反法律导致他的权益损害的,国家承担补偿责任,即以行为违法为归责任的标准,而不同有无过错。违法原则与客观过错原则都是从行为出发,对行为进行评判,甚至于提拱的行为模式接近于重合,但两者也存在着原则区别:⑴违法原则当然在本义上涉及违反诚信原则等,但法律、法规的规定仍是最重要的特性;而客观过错的标准比较灵活,重要由审判人员掌握;⑵违法原则在解决共同过错或混合过错致害的补偿问题时不如客观过错原则简洁、明了。15、我国国家补偿法采用违法归责原则的理由是什么?——我国国家补偿法之所以采用违法归责原则,是由于该原则作为归责原则具有下列优点:(1)克服了过错责任的不同拟定性。过错责任虽然作为法律责任的基础,具有法律责任的功能,但在具体责任的拟定上具有弹性,人们很难把握实行侵权行为时的主观状态,同时举证责任在被告方,被告方实行侵权行为时的主观状态依赖于被告方的举证。因此,过错责任原则的合用也存在着难以全面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情形。西方国家在坚持过错责任原则的同时也不得不采用其他辅助性的归责原则,用来填补局限性。违法责任原则提供了承担责任的具体依据,即不管实行侵权行为的行为人主观态度如何,只要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就由国家承担补偿责任。(2)强调了行为的合法性。法律最主线的目的就是在社会中建立秩序,规范权力的运营,保护公民权利。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建立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受法律规范所约束,行为的合法性与违法性直接与法律责任相联系。这就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尽量使自己的行为与法律规范保持一致,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尽到法律规定注意的限度。合用违法归责原则,与当代法治国依法治国家的规定相适应。(3)具有可操作性。违法归责原则是较为单一的归责原则,简朴明了,与违法(不法)及过错原则相比,更便于操作。违法(不法)及过错原则采用双重标准拟定国家补偿责任,不仅未能避免过错原则在主观判断方面的困难,并且双重标准意味着缺少任何一个标准,都不发生补偿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违法(不法)及过错原则限制了受害人的求偿权,减少了受害人获得补偿的也许性。(4)将各种法律责任的承担及其免去联系起来。在国家众多的法律中,各种法律规定了不同形式的法律责任和不尽相同的免责事由,只要某一法律对一行为认定合法,那么该行为不会导致国家承担补偿责任。在另一方面,只要某一法律对某一行为设定了免责条款,那么这一行为同样不会导致国家承担补偿责任。(5)违法归责原则以违法执行职务作为承担补偿责任的前提,排除了对合法行为导致的损害给以补偿的也许性,将国家补偿与国家补偿严格区分开来,有助于分清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线,做到区别对待。无过错原则只强调损害结果的发生,而不管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错,不区分执行职务的行为是否合法,混淆了国家补偿与补偿的区别,与国家承担责任的能力不符合。16、试综述学术界关于违法归责原则的缺陷的结识。——纵观中外学者对违法归责原则的批判,结合我国国家补偿的司法实践,违法归责原则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合用违法责任原则使得国家补偿的范围过窄,具体表现在:(1)合用违法责任原则不能解决滥用自由裁量权下的国家补偿问题。由于国家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应变性,立法机关不也许通过严密的法律规范完全约束所有国家行为,因而自由裁量权广泛存在于行政和司法领域。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涉及范围之广、幅度之大尽人皆知,刑事审判中罪与非罪之间、罚与不罚之间、选择法定刑的刑种和拟定刑度等地方都存在着自由裁量权,在财产刑合用方面的自由裁量幅度较行政处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往往涉及权利的保护与救济,其中“度”的选择的不同会导致权利实现的不同结果。合理、正本地行使自由裁量权是有助于国家管理目的的实现,有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但滥用自由裁量权则违反客观事实,根据自己的好恶作出与不作出某种行为,与法律设定自由裁量权的本意相违反。“无限自由裁量是残酷的统治。它比其别人为的经济手段对自由更具有破坏性。”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的精神,自由裁量仅存在当与不妥的问题,不存在违法的问题,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行使自由裁量权很难认定其为违法,由于不妥或明显不妥行使自由裁量权、甚或是滥用自由裁量权导致损害,很难根据违法归责原则合用国家补偿。我国司法补偿实行“无罪补偿”原则,将轻罪重判排除在国家补偿的范围之外,就明确说明了这一点,学术界关于行政自由裁量致损应否补偿的争议也源自违法归责原则。事实上,由于各种因素,由于滥用或不妥行使自由裁量权致损的案件不在少数,因此,运用法律手段对自由裁量权进行规制势在必行,使不妥行使自由裁量权致损承担国家补偿责任是有效规制的手段之一,确立国家补偿的归责原则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在单纯合用违法责任原则的条件下不能合理地控制自由裁量权和充足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合用违法归责原则不利于对错拘、错捕受害人的保护。对于错误逮捕的可以合用违法归责原则予以国家补偿,但那是基于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关于逮捕条件的规定,对国家补偿法的立法原意作出的阐解。刑事诉讼法修改后,逮捕的条件明显低于有罪判决的条件,只有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且符合其他条件的,即可决定逮捕,即使以后证明受害人无罪的,也不能由此认定检察机关的逮捕行为违法,从而以违法原则合用国家补偿。但对于合法的“错拘、错捕”依违法归责原则受害人得不到补偿,这是极不公平的。从维护公益的角度出发,修正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认可了合法“错捕、错拘”的存在,但是个人人身自由受到剥夺遭受的损害系为维护公益而付出的特别牺牲,理应由国家补偿。对此他国补偿法多采结果责任原则:被羁押的公民确系无辜的,无论司法机关是否违法,有无过错,该公民都有权请求补偿。如法国《刑事诉讼法》第149条规定:“在诉讼程序中被临时拘禁的人,假如在程序结束时不予起诉、免予处罚或无罪释放的决定已拟定,并且羁押给他导致显然不正常的损害或特别重大的损害,可以请求补偿。”德国1971年《刑事追诉措施补偿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假如当事人已被释放,或者针对他的刑事追诉措施已被终止,或者法院拒绝对他开庭审判,当事人由于受羁押或其他刑事追诉措施而遭受的损失,由国库予以补偿。”(3)无法解决合法行为致害问题。合用违法归责原则排除了合法行为致害的国家补偿责任,国家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行为所导致的损害通过补偿的方式救济,这就形成国家补偿制度。违法责任原则是以现存的法律规范为依据,而法律规范不也许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予以规定,当法律规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某一行为没有作规定期,其行为就不能作违法或合法的推定,当这一行为给受害人导致损害时,假如从国家补偿或国家补偿两方面都不能获得救济是不合理的。目前我国的国家补偿制度正处在初创阶段,尚未系统化、程序化,假如将国家补偿的范围仅仅限定于“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就容易使某些损害在两种制度中得不到救济。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单纯地合用违法责任的原则也存在刻板地、简朴化的弊端。(4)违法归责原则不利于对事实行为的审查。如我们所知,从国家豁免到国家承担补偿责任,是对以前的绝对主权观念的一次超越,它使得受到国家侵害的个人可以得到救济。尽管各国在不同限度上仍有一定的保存,但总的看来,国家补偿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家不仅要为公权力的行使承担责任,也要为国家的经济行为承担责任;不仅要为作为行为承担责任,也要为不作为行为承担责任;不仅要为法律行为承担责任,也要为大量的事实行为承担责任;不仅要为其职权行为导致的损害负责,还要为其所有物导致的损害负责。而国家补偿法中责任的广泛性,是违法归责原则不能完全作出适本地解决的。违法归责原则的理论起点是国家职权行为的可被司法审查性,除补偿机关积极作出补偿的情况以外,只有通过司法审查程序被确认为违法的行为才有也许发生国家补偿的问题。国家职权行为的违法形式与方式是极其多样,而可被司法审查而拟定为违法的职权行为是有限的。特别在我国国家补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情况之下,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远较于国家补偿法的受案范围窄。即便在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出台之后,受案范围有所扩大,但仍然局限性以涵盖国家补偿所规定的范围。因此在许多情况之下,如何通过司法审查来拟定国家补偿中行为的违法性便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违法归责原则必然导致国家补偿法上大量无法以违法标准加以衡量的事实行为所导致的损害不予补偿的局面。17、在我国法学界,关于违法的涵义有哪些理解?按照广义的违法,违法的内容具体涉及哪些?——关于违法的涵义,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作出的违法;另一种观点认为违法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违反明确的法律规范干涉别人权益;违反诚信原则、尊重人权原则及公序良俗原则干涉别人权益;滥用或越权行使自由裁量权,提供错误信息、指导及许可批准,导致别人权益损害;没有履行对特定人的法律义务或尽到合理注意。即广义上的违法。⑴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所实行的法律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定;⑵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事实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在法中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违反法的一般原则;⑶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负有作为义务而不作为;⑷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在行使职权时没有尽有合理注意。18、在具体合用违法归责原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⑴违法是指致害行为违法,而不是损害结果违法;⑵行为违法既涉及作为违法,也涉及不作为违法,作为违法涉及职权行为违法,也涉及事实行为违法。⑶行为违法在国家补偿中和在行政诉讼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一方面,违法在国家补偿中不仅指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也指事实行为违法或违反法的一般原则,另一方面,违法的“法”在国家补偿中指法律、法规及合法的规章,同时还涉及法的原则以及事实行为所要符合的一般标准。⑷违法原则重要是一项客观归责原则,但也不排除审判人员或裁决人员的自由裁量。19、国家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与归责原则的关系如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归责原则是责任构成要件的基础和前提,而责任构成要件是归责原则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旨在实现归责原则的功能和价值。两者的区别为:⑴归责原则是国家补偿的核心原则,它反映了国家补偿的价值取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对国家补偿的致害行为范围的拟定、举证责任的分担以及补偿程序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决定作用;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国家补偿责任是否成立的具体判断标准,重要作用于国家补偿案件的审理过程,审判人员或裁决人员要在归责原则的指导下,运用责任构成要件理论对致害行为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以最终拟定国家是否应当承担补偿责任。⑵归责原则只确立了国家补偿责任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单凭这一标准,无法作出国家补偿责任是否构成的判断;而国家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则涉及了国家承担补偿责任的所有要件,除了以归责原则为核心要件外,还涉及主体要件、行为要件、结果要件等,借助于责任构成要件理论,审判人员成或裁决人员可以较准确地作出国家补偿责任是否构成要件。20、试述我国国家补偿的构成要件。——⑴损害事实。限于:A、对人身权和财产权导致的损害,对公民其他权益的损害,国家不予补偿;B、由于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所引起的财产损失。对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所导致的精神损害不予补偿。C、财产损害中只有直接的损失才引起国家补偿责任,对间接损失不予补偿。⑵侵权行为主体。我国国家补偿将侵权行为主体范围限定在行使行政职能以及司法职能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工作人员。此外,还涉及事实上执行公务的人员。⑶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⑷国家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引起补偿的损害必须为侵权行为主体的违法执行职务行为所导致。21、补偿主体的特点是什么?——各国对补偿主体的规定不完全相同,但与民事补偿的主体相比,国家活动中的补偿主体又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在:⑴在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国家,补偿主体无一例外地包含了国家,并且以国家为重要的补偿主体。⑵补偿主体与国家活动中的侵权行为人不相一致。国家活动中的侵权行为人为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而补偿主体却以国家为主。⑶国家作为补偿主体时享有许多特权。一方面,国家只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才承担补偿责任;国家只对少数人受到的特定损害承担补偿责任,对普通的损害不予补偿。国家作为补偿主体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我国,国家作为补偿主体,体现在:A、国家补偿的费用一律由国家支出,列入各级财政预算;B、国家机关作为国家补偿的义务机关代表国家承担具体的补偿工作;C、国家补偿受害人的损失后,有权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行使追偿权。22、我国为什么选择国家作为补偿主体?——⑴国家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关系是职务委托关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代表国家行使职权,其行为的法律后是一律归属于国家,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权行为导致的损害,当然应当由国家承担补偿责任。⑵假如规定致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作为补偿主体,则容易给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压力。一方面会使其谨小慎微,不敢放手工作,另一方面,一旦引起补偿的纷争,会分散其精力、时间,也将给工作带来许多不利。⑶国家作为补偿主体,对受害人来说有救济的保障,我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的收入不高,假如一旦引起补偿争议,致害的工作人员往往无力承担补偿费用,假如让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补偿主体,则会使受害人的补偿请求权失去意义,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仍然得不到保障。⑷规定国家作为补偿主体也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需要,随着国家补偿制度的发展,国家作为补偿主体的范围已越来越宽,从发展趋势来看,国家已逐步直接对受害人承担补偿责任,然后向致害的国家公务人员行使追偿权。23、如何理解我国的国家补偿范围?——⑴从主体上看,国家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给予补偿。具体涉及:A、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C、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审判机关及工作人员;E、行使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⑵从补偿针对的行为来看,国家对基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行为导致的损害予以补偿。⑶国家补偿的损害是指对“合法权益”导致的损害。从国家机关违法行为侵害的权利来看,国家补偿仅仅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自权或财产权损失给予补偿。24、拟定国家补偿范围的意义是什么?——⑴明确了国家承担补偿责任的范围;⑵明确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请求国家补偿的范围;⑶明确了人民法院受理国家补偿案件的范围。25、试述我国国家补偿范围的设定标准。——从《国家补偿法》的规定来看,设定我国国家补偿范围的标准,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行为标准,即对国家机关的哪些行为予以补偿;二是损害标准,即对违法行为导致的哪些损害给予补偿。⑴行为标准。重要表现为两项原则:A、违法行为补偿原则,国家对违法行为导致的损害应给予补偿,对于合法行为导致的损害,则不予补偿。合用这一原则,应注意区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以及违法行为和不妥行为。B、行政、司法补偿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国家只对行政、司法活动中违法行为导致的损害承担补偿责任。⑵损害标准。重要体现为有限补偿原则。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合法权益导致的损害,国家并不都给予补偿,只针对部分权益,补偿部分损失。26、我国《国家补偿法》对国家补偿范围是如何规定的?——⑴行政补偿范围,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相对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取得补偿。重要涉及:违法拘留等行政强制措施、非法拘留、非法拘禁等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殴打、唆使殴打,以及违法使用警械、武器导致公民伤害或死亡的;侵犯相对的财产权的行为重要有违法实行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用强制措施,违法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等。⑵刑事补偿范围。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受害人人身权、财产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取得补偿。重要有:错误拘留、错误逮捕、错判并执行刑罚的、刑讯逼供致人伤害、死亡的;违法使用武器等;侵犯受害人财产权的行为重要有违法查封、扣押、错误执行罚金、没收等财产刑的。⑶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补偿范围。国家对人民法院在审理、执行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中下列违法行为承担补偿责任:A、违法采用对妨碍诉讼的强制措施;B、违法采用保全措施;C、对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国家不予补偿的几类特殊情况:A、国家立法行为导致的损害。这里的国家立法行为仅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法律、省级权力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行为。B、民事审判中的错判。重要有:未生效的一审判决裁定错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C、行政审判中的错判。重要指,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判违法而被撤消;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被判合法而予以维持。D、军事活动导致的损害。E、国有公共设施导致的损害。27、我国国家补偿程序有什么特点?——我国的国家补偿程序分为行政补偿程序与司法补偿程序,两者之间有许多相同的特性,也存在着不同之处,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反映了我国国家补偿程序的重要特点,表现为:⑴确认损害行为是否违法是请求国家补偿的前提条件;⑵程序上实行补偿义务机关先行解决原则;⑶补偿最终由法院通过诉讼或非诉讼途径解决;⑷补偿请求权的时效为2年;⑸补偿诉讼程序中可以合用调解。28、涉外国家补偿有什么特性?——⑴主体涉外性。涉外国家补偿的主线特性是,请求补偿的主体具有涉外性,即请求我国国家补偿的人是外国人和外国公司和组织。⑵涉外国家补偿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涉外国家补偿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外国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损害;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向有关补偿义务机关提出补偿请求;C、补偿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领域内进行。⑶合用的原则具有特殊性。29、涉外国家补偿对等原则的合用应注意哪些问题?——(1)涉外国家补偿的请求所属国必须有国家补偿法;(2)涉外国家补偿请求人的外国人、外国公司和组织所属国的国家补偿法中,有对国家公务损害给予补偿的条款;(3)请求人所属国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该国受到的该国国家公务损害予以补偿;(4)该原则仅合用于在外国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求偿权不予保护或者限制方面;(5)外国人、外国公司和组织在我国依照我国《国家补偿法》请求国家补偿时,应当由其承担举证责任,证明“本国法”对在该国的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给予了同等权利。30、简述我国国家补偿的方式。——我国的国家补偿是以金钱补偿为重要方式,以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为补充。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重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国家建立补偿制度的目的在于切实保障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即在其受到国家机关的侵害后能得到相应的补救。因此,原则上应当是“同等损害,同等补偿。”采用这一方式,能保证受害人得到与其所受损害相称的充足的补偿,避免由于方式单一导致的局限性,使受害人从数量、质量、限度、类型上得到真正的补救。(2)这一补偿方式充足考虑了效率规定,国家机关承担着国家运转的各项职能,为保证公务的正常履行,补偿方式应力求便捷易行,以避免国家机关陷入繁琐的个案纠缠之中而贻误公务。31、返还财产的方式如何合用?——返还财产不指国家机关将违法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受害人的补偿方式。返还财产只能合用于物质损害,特别是在物品失去控制的情况下,重要是如下情形:(1)行政机关违法采用罚款、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2)行政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3)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违法合用罚金、没收、追缴等剥夺财产的措施;(4)国家机关违法采用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措施。采用返还财产这一补偿方式时,还必须具有以下条件:(1)原财产还存在:(2)返还财产比金钱补偿更为便捷;(3)返还财产不影响公务的实行。32、恢复原状的补偿方式如何合用?——恢复原状是指国家机关的行为侵害别人财产,对受到损害的财产进行修复,使之恢复到损害前的形状和性能的补偿方式。恢复原状这一补偿方式,是作为返还财物的附加方式存在的。应予返还的财产受到损害,可以恢复原状的,应恢复原状后方可返还。此外,恢复原状还合用于其他情况,如: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修理、重作、更换;不动产的拆除、重建等。合用这一方式,必须具有以下条件:(1)受到损害的财产可以恢复原状;(2)恢复原状比金钱补偿更便捷易行;(3)排除了其他补偿方式的合用。33、简要回答国家补偿的其他方式及合用范围。——根据《国家补偿法》第30条规定,国家补偿的其他方式,涉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这些方式仅合用于下列侵权行为:(1)行政机关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用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侵犯受害人名誉权和荣誉权的;(2)行政机关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侵犯受害人名誉权和荣誉权的;(3)行使侦查、检察、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侵犯受害人名誉权和荣誉权的;(4)行使侦查、检察、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侵犯受害人名誉权和荣誉权的;(5)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致受害人名誉和荣誉权损害的。34、什么是消除影响?如何合用?——消除影响是指国家机关承担的在特定范围内消除因侵犯名誉权、荣誉权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以恢复受害人名誉和荣誉的补偿方式,合用这一方式应注意:(1)受害人的名誉权和荣誉权拟定已经受到了损害。(2)消除影响必须在受到损害的特定的范围内;(3)这一方式可以单独合用,也可以与其他补偿形式合使用。35、恢复名誉与消除影响两种补偿方式有什么相同点?——(1)合用的因素相同。都是由于国家机关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损害了公民的名誉权和荣誉权而给予的补偿。(2)合用的前提相同。都是因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导致的,并且公民的名誉权和荣誉权已经受到了损害。(3)补救的范围相同。受害人的名誉权和荣誉权在多大的范围内受到损害,必须在多大的范围内消除不良影响,恢复其名誉。(4)合用形式相似。都可以单独合用,也可以其他方式合并合用。36、简述我国国家补偿的计算标准。——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财政状况相适应,我国的补偿基本采用抚慰性标准。具体是:(1)人身自由权损害补偿的计算标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补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2)生命健康权损害标准的计算标准:A、导致身体损害的,应当补偿医疗费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补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限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平资的5倍。B、导致部分或所有与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残疾补偿金。残疾补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限度拟定,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0倍,所有丧失劳动能力的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导致所有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C、导致公民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补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对死者生前抚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3)、财产权损害补偿的计算标准:A、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追还财产;B、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导致财产损坏或者灭失的,恢复原状或者给付相应的补偿金;C、应当追还的财产损坏的,复原状或者给付相应补偿金;D、应当追还的财产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补偿金;E、财产已经拍卖的,给付拍卖所得的价款;F、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业的,补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G、对财产权导致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补偿。37、对行政补偿的概念如何理解?——行政补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及其组织的合法权益并导致损害,由国家承担补偿责任的制度。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几层内容:(1)行政补偿是对行政过程中的国家侵权行为导致的损害所给予的补偿。(2)行政补偿中的侵权行为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体范围除了属于行政编制内的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外,还涉及非常设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其在上述组织中的工作人员。(3)行政补偿的请求人是其合法权益受行政侵权行为损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方面,行政补偿的请求人为管理相对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另一方面,行政补偿请求人必须是受到损害的人;最后,违法权益不受法律保护。(4)行政补偿的主体为国家,但行政补偿的义务机关为致害的行政机关。38、如何理解行政补偿的意义?——行政补偿与司法补偿共同构成我国的国家补偿制度,行政补偿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补偿中占有重要地位。(1)国家在行政过程中的侵权机会远远超过国家在其他领域的侵权机会。一方面,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与公民的联系最直接、最广泛;另一方面,和其他国家机关相比,行政机关数量庞大,人数众多,且绝大多数具有对外管理的职能;第三,行政机关具有广泛的权力,假如使用不慎,极易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此外,我国行政机关还直接负有保护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等方面的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职责也经常会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2)行政补偿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的进程。这是由行政补偿对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的保障作用决定的。(3)行政补偿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最重要手段之一。39、行政补偿与行政诉讼的关系如何?——两者都是对相对人的救济,都包含着对行政的监督,但两者不可互相取代,在行政救济制度上起着互相补充的作用,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在:(1)行政补偿经常与行政诉讼一起共同构成对相对人的完整救济。(2)行政补偿诉讼重要合用行政诉讼的程序,受害人提起行政补偿请求,无论是与行政诉讼一并提起还是单独提起,都基本合用行政诉讼的程序。行政补偿与行政诉讼属于不同的救济制度,存在着明显区别,表现在:(1)两者的标的和性质不同。行政诉讼的标的是具体行政行为,诉讼是围绕着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展开的,从本质上说,行政诉讼是一种纠正违法或之诉,通过撤消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来达成对相对人的救济;行政补偿的标的是侵权损害事实,围绕着这一内容展开,从本质上说,行政补偿是一种损害救济途径,通过支付补偿金等方式,使受害相对人一方的合法权益得到恢复。(2)两者的受案范围不同。行政补偿的范围宽于行政诉讼的范围,具体讲:A、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权并给相对人一方导致实际法定损害的,同属于行政诉讼和行政补偿的范围。B、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但没有导致实际损害,或者不属于法定补偿的损害范围的,相对人只能提起行政诉讼,不能请求行政补偿。C、有些具体行政行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但受害人可以请求行政补偿。D、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事实行为侵权给相对人导致实际损害的,属于行政补偿的范围,受害人可以直接请求行政补偿,但无限提起行政诉讼。(3)两者合用的程序不同,行政补偿虽然在总体上合用行政诉讼程序,但有一些例外:A、单独提起行政补偿诉讼合用行政解决前置原则,即单独请求行政补偿时,相对人要先向补偿义务机关提出,补偿义务机关在两个月内不作答复的,或受害人对其所作补偿决定不服的,才干向人民法院提起补偿诉讼。B、行政诉讼不合用调解,而行政补偿诉讼可合用调解。C、举证责任分派不同,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而行政补偿则不能完全采用该规则,学术界及司法实践普遍采用初步证明规则。D、收集证据规则不同。在行政诉讼中,被告行政机关及律师不得自行取证,但在行政补偿诉讼中,行政补偿义务机关可以收集证据。E、在行政补偿诉讼中,法院裁判不受行政诉讼裁判别的限制。40、行政补偿与司法补偿的区别是什么?——(1)两者的侵权主体不同,在行政补偿中,侵权主体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司法补偿中的侵权主体是行使司法职能的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以及军队保卫部门,国家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两者发生的基础不同,行政补偿发生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用权行政职权而引起的,司法补偿由司法侵权行为而引起,发生在司法活动中。(3)两者的归责原则不尽相同,行政补偿采用违法归责原则;司法补偿在合用违法归责原则的同时,兼采用结果责任原则。此外,司法补偿中的违法原则是有限的。(4)两者的追偿条件不同,在行政补偿中,追偿的条件是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个人,采用的是主观标准;司法补偿中追偿的条件是实行刑讯逼供、殴打和以其他暴力方式伤害公民的工作人员、违法使用武器和警械伤害别人的工作人员和在审理案件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工作人员。这里采用的是客观标准,其追偿的范围比行政补偿中的追偿范围要窄。(5)程序不同,两者完全合用不同的程序,行政补偿最终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司法补偿是通过非诉讼途径来解决的。41、简述行政补偿责任的构成条件。——(1)要有损害事实。作为行政补偿责任构成条件的损害事实心须是现实的、拟定的已经发生的损害,心须是对特定的相对人导致的损害;心须是对相对人合法利益的损害。此外,损害事实必须是发生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或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有关。(2)侵权行为主体,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具体有:A、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C、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3)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在行政补偿中,执行职务的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用权行政权力所实行的行为,或实行的与其行政职权相关联的行为。具体涉及:A、行政行为;B、事实行为,一类是为管理的需要而实行的事实行为,一类是与管理相关的事实侵权行为;C行政不作为;D表面上是执行职务,事实上实行与执行职务无关的行为。(4)行政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42、如何理解作为侵权行为主体的行政机关的范围?——行政机关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设立的机关,具体为;(1)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2)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由国务院自行设立,列入国务院编者按制序列;(3)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及二级机构;(6)派出机关及派出机构,前者是一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如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后者是政府工作部门派出的机构,如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等;(7)非常设机构,涉及为管理的需要而临时成立的机构以及为协调管理而成立的各种办公室,领导小组,此外还涉及综合执法机构,联合执法组织等。原则上,只要是行政机关,无论是常驻设机构还是非常设机构,无论是依法设立,还是违法设立,都可以成为行政侵权行为主体,行政机关作为行政侵权行为主体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行政机关内部机构侵权的,视为所属行政机关侵权;(2)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自行设立的行政机构侵权的,视为设立该机构的政府或机关侵权;(3)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职权导致损害的,共同致害的行政机关是共同的行政侵权行为主体;(4)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成为单独的行政侵权行为主体,事实上的公务员也可成为行政侵权行为主体;43、行政补偿范围的性质是什么?——(1)行政补偿范围,是受害人行政补偿请求权存在的范围;(2)行政补偿范围,是行政补偿义务机关行补偿义务的范围;(3)行政补偿范围,是人民法院对行政补偿案件审判权的存在范围;(4)行政补偿范围在内容上涉及:A、国家对哪些行政侵权行为导致的损害进行补偿;B、国家对行政侵权行为损害的哪些合法权益进行补偿;C、国家对行政侵权行为导致的哪些损害进行补偿。44、行政机关的违法拘留的重要表现是什么?——(1)缺少法定事实根据;(2)违反法定的拘留条件;(3)行政拘留所针对的行为不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4)违反法定程序实行拘留。45、财产罚和能力罚的违法,重要表现为哪些情况?——(1)处罚主体违法;(2)处罚对象错误;(3)处罚内容错误;(4)处罚程序的错误。46、违法对财产的强制措施重要表现为哪些情况?——(1)无权限;(2)缺少必要的手续;(3)疏于对财产的妥善保管;(4)强制措施的对象错误;(5)疏于注意期限。47、行政机关违反国家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情形有哪些?——(1)没有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征收项目和征收数额而实行征收;(2)征收实物和费用没有法律上的根据;(3)没有法定征收权的行政机关乱征收、滥摊派;(4)征收的目的与机关法律规定的目的相悖。48、行政补偿的免责范围有哪些?——(1)因个人行为导致损害免去国家行政补偿责任。所谓个人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的与其职权无关的行为。(2)因自己行为致使损害发生免去国家行政补偿,所谓自己行为,是指受害人的个人行为。(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重要有:A、不可抗力;B、第三人过错;C、其他途径可获得补偿,重要是社会保险和公费医疗。49、行政补偿请求人的概念包含了哪些涵义?——(1)行政补偿请求人恒定为相对人一方;(2)行政补偿请求人是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活动侵犯的违法行为侵害的人;(3)行政补偿请求人的必须是以自己的名义请求补偿的人;(4)行政补偿请求人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公民死亡时,其继承人及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可作为行政补偿请求人,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终止时,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规定补偿。50、行政补偿请求人与行政诉讼原告的关系如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的联系表现在两者在许多情况下是重合的,即行政诉讼的原告也也许同时成为行政补偿请求人,无论是行政诉讼的原告,还是行政补偿请求人都受违法行政的侵害。此外两者提出请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们之间又有许多区别,重要表现在:(1)两者的资格要不同。行政诉讼的原告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的人,这里的侵害涉及已经发生或也许产生的损害,不规定损害已经发生;而行政补偿请求人则必须是合法权益受具体行政行为或事实行为侵犯并导致实际损害的人。(2)两者的范围不同。行政诉讼的原告是合法权益受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犯的人,而行政补偿请求人则不限于受具体行政行为侵害的人,受行政管理中的事实行为,内部管理行为等侵害的人都也许成为行政补偿请求人,它的范围要比行政诉讼的原告范围大。(3)两者请求的直接目的不同。行政诉讼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为了撤消对其具有拘束力的具体行政行为,或对行政处罚行为予以变更,或规定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而行政补偿请求人提起请求的目的是规定国家对其已经产生的损害予以补救和恢复。(4)两者资格转移的范围不同。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公民死亡的,原告资格转移到近亲属;而具有行政补偿请求人资格的公民死亡的,请求人资格转移到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51、如何拟定行政补偿请求人的资格?——行政补偿请求人的资格涉及实体上的资格和程序上的资格两类。实体上的资格是指作为请求人要具有什么样的主观利益;程序上的资格是指行使请求权要具有什么样的行为能力。按照国家补偿法的规定,行政补偿请求人是受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体地说,确认行政补偿请求人实体资格的规则有三项:(1)行政补偿请求人必须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导致实际损害的人。(2)行政补偿请求人必须是其所受损害与行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存在因果关系的人。(3)作为行政补偿请求人,其请求事项必须符合《国家补偿法》规定。在程序上,行政补偿请求人必须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政补偿请求权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52、补偿义务机关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1)对补偿请求作出解决。对行政补偿请求人的申请,补偿义务机关应在法定期间内作出解决。一方面,对致害行为否违法进行确认。另一方面,与补偿请求人就补偿事宜进行协商,达成一致的,制作协议书;达不成协议的,作出行政补偿解决决定。(2)参与因补偿问题引起的行政复议及行政补偿诉讼。行使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或行政补偿诉讼的被告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3)履行复议决定或判决,办理补偿费用交付事宜,返还财产和恢复原状等。(4)在补偿受害人的损失后,有权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人员及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行使追偿权。53、设定行政补偿义务机关的原则有哪些?——(1)谁致害,谁为补偿义务机关原则。之所以规定致害的行政机关或致害的公务员所在的机关为行政补偿义务机关,是由于:A、便于补偿争议的顺利解决;B、可以增强行政机关的自我约束力,促使行政机关依法办事;C、致害的行政机关假如不依法履行补偿义务,可通过行政补偿诉讼予以纠正,以保证受害人行政补偿请求权的实现。(2)行政主体作为补偿义务机关原则。确立这一原则,是由于:A、在行政活动中,行政主体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管理,并能承担其行为的法律后果,因此,由其作为补偿义务机关在情理上顺理成章。B、设立行政补偿义务机关的目的是为了承担具体的补偿事务,而不是承担补偿责任,因而不强调其财产责任能力,不是法人的也可履行补偿义务。(3)便民原则。54、我国《国家补偿法》对行政补偿义务机关是如何规定的?——(1)一般情况下的补偿义务机关。在一般情况下,行政补偿义务机关为致害的行政机关以及致害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的机关。(2)特殊情况下的补偿义务机关:A、共同侵权时的补偿义务关。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导致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补偿义务机关。B、授权行政侵权时的补偿义务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导致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补偿义务机关。C、委托行政机关授时的补偿义务机关。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导致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补偿义务机关。D、致害机关撤消时的补偿义务机关。补偿义务机关被撤消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补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消该补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补偿义务机关。E、经复议的补偿义务机关。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导致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补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义务。55、如何理解行政追偿的概念?——行政追偿是指国家在对行政补偿请求人进行补偿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承担部分或所有费用的制度。这一概念以下几层涵义:(1)追偿的主体是国家,但具体的追偿事务是由行政补偿义务机关来承担的;(2)追偿的对象是对损害的导致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受委托行使公务的组织或个人;(3)追偿以补偿为前提,补偿义务机关只有在补偿受害人的损失后,才干对负责人或组织行使追偿权;(4)追偿采用支付补偿费用的方式,其程序与国家补偿的程序不同,并且重要是一种内部程序。56、行政追偿的条件是什么?——行政机关行使追偿权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行政补偿义务机关已经补偿了受害人的损失;(2)只能向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行使追偿权;(3)应符合有关的时效和程序规定。57、当事人获得国家行政补偿的途径有哪些?——(1)行政机关认为其机关及工作人员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积极依据国家补偿法给予补偿。(2)通过行政程序的行政补偿诉讼解决。受害人对于已经被确认为违法的行政行为,并且导致了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损害,而规定补偿,即受害人单独就补偿提出请求的,一方面应向补偿义务机关提出补偿请求,由行政机关决定补偿,对补偿义务机关不予补偿或请求人对补偿数额等有争议的,可直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补偿诉讼。(3)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补偿,受害人在申请复议的同时,可以一并提出补偿请求。复议机关复议后,确认该行政机关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作出复议决定的同时,对导致损害的,可以责令该行政机关按照国家补偿法予以补偿。(4)通过行政诉讼一并解决。受害人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补偿请求,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一并解决补偿问题。从上述途径可以看出,我国行政补偿程序实行的是“单独提起”与“一并提起”两种请求方式并存的办法,并且分为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这是我国行政补偿程序的突出特点。58、什么是“单独提起”和“一并提起”?——“单独提起”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已经被确认,补偿请求人仅就补偿问题提出请求。单独提出补偿请求,应当先向补偿义务机关提出,即遵循“先行解决程序”规则。只有在请求人向补偿义务机关提出补偿请求,补偿义务机关拒绝补偿或请求人对补偿数额有异议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补偿诉讼,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先行解决程序只合用单独提出补偿请求的情况。“一并提起”是指补偿请求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补偿的请求。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按行政复议程序进行;在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按行政诉讼程序进行。59、先行解决程序的意义是什么?——(1)有助于提高执法水平和行政效率;(2)有助于减轻人民法院的承担;(3)有助于迅速解决补偿争议;(4)有助于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60、简要回答请求补偿的方式。——(1)请求人向补偿义务机关提出补偿,应以书面方式提出请求。(2)对于有共同补偿义务机关的补偿请求,可以向共同补偿义务机关的任何一个补偿义务机关规定补偿,被请求的补偿义务机关不能借口其他补偿义务机关未被请求或未予补偿,而拒绝或推诿补偿责任,而应先予以补偿。(3)补偿请求人根据受到的不同损害,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补偿请求。数项补偿请求,应是由于某一个补偿义务机关同时导致数项损害而提出,假如补偿请求人受侵害的数项情况分属不同的补偿义务机关所为,则补偿请求人只能向不同的补偿义务机关逐个请求补偿。61、行政补偿义务机关对补偿案件审理的重要内容是什么——(1)依法确认违法的具体行为与暴力殴打等事实行为是否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导致实际损害。(2)查清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受到的损害与已确认的违法行为有无因果关系。(3)决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补偿的具体方式及标准。补偿义务机关无论是否补偿,都要制作解决决定书。决定书应涉及补偿请求及其理由、补偿义务机关认定的事实、补偿解决决定的内容及补偿请求人的诉权等事项。62、行政补偿诉讼的合用情况有哪些?——通过行政程序解决行政补偿问题,重要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1)请求人提起行政诉时一并提出补偿请求;(2)请求人不服复议机关决定,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补偿义务机关自收到补偿申请后,在规定期间内未予补偿或者请求人对补偿决定有异议而提起诉讼。63、提起行政补偿诉讼要具有哪些条件?——(1)提起诉讼的人应是行政侵权行为的受害人;(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相应的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及受诉人民法院管辖;(5)行政补偿请求人单独提起行政补偿诉讼,还须通过补偿义务机关的先行解决;(6)提起行政诉讼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提出,单独请求补偿的时效为2年,对补偿义务机关逾期不予补偿或对补偿数额有异议的,应在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并请求补偿的时效按照行政诉讼规定进行。64、如何理解司法损害的涵义?——司法损害是指国家司法机关行政司法权的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导致的损害。这一概念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实行司法损害的主体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司法损害发生在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3)司法损害的对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4)司法损害由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司法职权行为所导致。65、司法损害产生的因素有哪些?——就我国而言,可归纳为:(1)司法活动的复杂性。(2)司法制度自身的不完善,表现在:A、司法的独立地位还没有真对的立;B、诉讼程序自身存在许多问题;C、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的制约机制不健全。(3)工作人员素质及侦查技术、手段落后的影响。(4)陈旧的思想观念和封建余毒的影响。66、司法损害补偿的必要性何在?——(1)司法损害补偿是保障人权的需要;(2)司法损害补偿是促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需要;(3)司法损害补偿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67、如何理解司法补偿的概念?——司法补偿的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内容:(1)司法补偿是对司法过程中的国家侵权行为导致的损害所给予的补偿;(2)司法补偿中的侵权行为主体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司法补偿的请求人是受到司法损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4)司法补偿的主体为国家,但司法补偿的义务机关为致害的司法机关。68、我国的司法补偿有哪些特点?——(1)司法补偿采用特殊的归责原则,它和行政补偿的违法归责原则不同,司法补偿以违法原则为主,以结果责任原则为辅,并且司法补偿中的违法归责原则有其特定的含义。(2)司法补偿的范围比行政补偿要窄,实行有限补偿原则。A、在刑事补偿中,只对无罪被羁押者给予补偿,而对轻罪重判、有罪的人超期羁押都不予补偿;B、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只对违法采用妨碍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财产保全措施、执行措施等导致的损害予以补偿,而对错判导致的损害不予补偿。(3)司法补偿合用独特的程序,既不合用民事补偿的程序,也不合用行政补偿的程序,而是采用非讼的途径来解决司法补偿争议。69、构成司法损害的损害事实具有哪些特点?——(1)损害必须是现实的、拟定的已经发生的事实。(2)损害必须发生在司法活动中;(3)损害是针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言的;(4)引起司法补偿的损害只限于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对政治权利的损害不产生补偿;(5)对于错拘、错捕、错判的,只有当其受害人为无罪的公民时,才引起补偿;(6)引起司法补偿的损害范围较窄。70、简述司法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1)必须是由于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导致其损害或财产损害;(2)司法侵权行为主体为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但错捕例外;(4)引起司法补偿的损害确为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职务的行为所致,即司法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71、简述我国司法补偿范围的拟定标准。——(1)刑事补偿采用无罪补偿原则。这表白:A、并不是所有的错误刑罚、错误羈押都发生国家补偿。发生错误拘留、错误逮捕、错误执行刑罚的,只有在受害人完全没有犯罪的情况下,国家才对其承担补偿责任。假如属于轻罪重判或者犯此罪而判成彼罪的情形,国家不承担补偿责任。B、无罪原则,在一定情况下也有例外,即虽然受害人有罪,但依法不应判处死刑,却被判死刑并且已执行的,国家应予补偿。(2)对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国家补偿采用限制原则。所谓限制,是指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补偿只针对特定的事项,涉及:A、违法采用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B、违法采用保全措施;C、对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72、构成侵犯财产权的司法补偿,必须具有哪些条件?——司法机关因下列情况导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损失的,应予补偿:(1)违法对财产采用强制措施。(2)无罪错判有罪,涉及财产刑罚或部分涉及财产刑罚的,也许侵犯公民或法人的财产权。构成侵犯财产权的补偿,必须具有以下条件:A、已生效的判决涉及对财产刑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判决仅有对财产的刑罚,另一种是既判决了管制、拘役、徒刑以上刑罚,同时又有财产刑罚。B、上述案件的判决已被改判无罪,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认定被告人无罪,因此撤消原判决,改判无罪。C、原判决的财产刑罚已经实行执行。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时,由国家承担补偿责任。73、刑事补偿的免责范围是什么?——(1)受害人故意引起导致关押或被判刑罚的,国家不承担补偿责任。合用这一免责事由,必须符合条件:A、受害人须有主观故意;B、受害人所作的虚假供述或伪造的证据应当对认定犯罪具有关键性作用或决定作用;C、受害人故意与被羁押、被判刑有因果关系。(2)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国家不承担补偿责任。根据刑法规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有下列情况:A、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的;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除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以外之罪的,不负刑事责任;C、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导致危害结果的。(3)对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实行了羁押的,国家不承担补偿责任。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去刑罚的;依刑法告诉才解决的案件,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对上述(2)、(3)项的人拘留、逮捕的,国家不负补偿责任。但是对起诉后经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并已执行的上列人员,有权依法取得补偿。判决拟定前被羁押的日期依法不予补偿。(4)司法工作人员个人行为导致的损害,国家承担补偿责任。重要表现为:司法工作人员作出的与其行使职权无关的行为;运用司法工作人员的身份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5)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6)根据国家补偿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有期徒刑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的人被依法改判无罪的,国家不承担补偿责任,但是,补偿请求人在判决生效前被羁押的,依法有权取得补偿。(7)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形。74、司法补偿请求人有哪些特性?——(1)补偿的请求人必须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人;(2)司法补偿的请求人必须是以自己的名义请求国家补偿的人;(3)司法补偿的请求人必须是受到司法侵权行为损害的人。75、简述司法补偿请求人的资格取得与转移。——在每一个具体的国家补偿法律关系中,作为受害人的某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否成为司法补偿的请求人,可否规定国家补偿,即是否具有了司法补偿请求人的资格,还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涉及:(1)作为请求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2)作为请求人,其受到的损害与司法违法行为相关;(3)作为请求人,其合法权益必须受到损害。一般来说,受害人就是司法补偿的请求人,但在特定的情况下,这种资格也可以依法发生转移:(1)受害人是公民的,假如该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它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规定补偿,可以成为司法补偿的请求人。(2)受害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假如该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的,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成为司法补偿的请求权人,有权规定补偿。但在以下情况下不发生补偿请求人资格转移的问题:(1)受害人死亡或者终止,债权人规定以国家补偿费用履行债务的;(2)受害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请求司法补偿期间因破产违法而被撤消、吊销执照的,不发生其请求资格转移给别人的问题。76、简述我国司法补偿义务机关的模式选择及因素。——我国《国家补偿法》规定司法补偿义务机关的思绪基本是:由作出违法侵权行为的司法人员所属机关为司法补偿义务机关,具体承担对受害人的补偿责任。之所以如此规定,是由于:(1)我国的司法机关分别自成体系,各自独立,互相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关系,在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负责的机关,因此在某一阶段上出现的错误应当由相应的机关承担。(2)我国地区广大,司法机关数目众多的现实国情也决定了我国不也许设立相对集中统一的司法补偿义务机关,而只能是“各负其责”。(3)便于各担其职、各负其责、明确责任,利于侵权机关纠正自己的错误,利于上级机关监督,也符合实事求是的传统司法作风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观念。77、我国《国家补偿法》对司法补偿义务机关的具体规定是什么?——(1)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据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补偿义务机关;(2)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补偿义务机关;(3)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补偿义务机关;(4)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判决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共同补偿义务机关;(5)违法采用强制措施的,采出强制措施的机关为补偿义务机关;(6)司法人员非法暴力行为、违法使用警械、武器行为的,该司法人员所属机关为补偿义务机关。78司法机关行使追偿权的条件是什么——(1)国家司法机关已经向受害人支付了补偿金的;(2)有关司法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A、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别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B、违法使用武器、警械导致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C、在解决案件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3)应根据司法工作人员的过错情形以及有关情况追偿部分或所有补偿费用。(4)符合法定的追偿程序、时效规定。79、我国司法补偿程序有什么特点?——(1)司法补偿只能单独提出请求;(2)司法补偿最终由人民法院解决;(3)补偿委员会解决司法补偿合用的是非诉讼程序。80、提起司法补偿请求应具有什么条件?——(1)补偿请求人必须合格;(2)请求补偿的义务机关必须适格;(3)必须递交申请书;(4)必须要有具体的补偿请求、事实根据和理由;(5)请求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提出,补偿请求期限为2年,并从损害行为违法性确认之日起计算,在刑事补偿中,一般是再审判决或有关机关决定生效之日起计算。81、司法补偿中的复议与行政复议有什么不同?——(1)性质不同。行政复议属于行政行为;而司法补偿复议则应属司法行为的一类。(2)解决的内容不同。行政复议所解决的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只是在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法的过程中,可以一并解决补偿问题;司法补偿的复议是针对补偿义务机关的补偿解决是否对的而进行的,它仅解决司法补偿。(3)救济的途径不同。对行政复议不服,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而对司法补偿复议解决不服,不能起诉,只能向人民法院补偿委员会提出补偿请求。82、补偿委员会的受案范围是什么?——(1)司法补偿请求人对司法补偿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请求人向补偿委员会申请作为补偿决定的案件。这里的司法补偿复议机关涉及作为司法补偿义务机关的侦查、检察、监狱管理司法的上一级机关,但不涉及法院。(2)司法补偿请求人对作为司法补偿义务机关的人民法院的补偿决定不服,或人民法院逾期不作决定,请求人向补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补偿决定的案件。83、司法补偿程序与行政补偿程序的异同——司法补偿程序与行政补偿程序构成国家补偿程序的所有内容。这两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点重要有:(1)都规定确认损害行为是违法行为。无论是行政补偿还是司法补偿,都规定一方面对致害行为进行分析和确认,这是获得国家补偿的必经之路。只是对于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的确认程序不完全相同,但是都必须先进行确认,就是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中一并提起行政补偿时,也要先对行为违法与否进行判断,然后才干涉及补偿问题。(2)补偿请求权的时效是两年。根据《国家补偿法》第32条规定:“补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补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补偿请求人在补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因素消除之日起,补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行政补偿和司法补偿的请求时效都是两年,时效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这里要注意,两年的时效不合用于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中一并提起行政补偿时的情况,一并提起行政补偿时应遵循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时效。(3)国家补偿合用调解。补偿是对经济利益的处分,对于补偿的方式、金额,双方可以互谅互让通过调解方式,进行解决。即使在行政诉讼中,在对行政行为合法性问题进行判决的同时,也可以单独对补偿问题以调解方式结案。由于我国行政体制和司法体制存在不同之处,所以在国家补偿的程序设计上也不相同。区别重要有:(1)提出补偿规定的途径不同。行政补偿程序实行的是“一并提起”与“单独提起”两种请求方式并存的办法,分为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司法补偿只能单独提起,即在某司法行为被确认为违法后,受害人才干请求司法补偿。(2)国家补偿的具体程序不同。行政补偿有两种方式提出,一是单独提出,受害人对于已经被确认为违法的行政行为,并且导致了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损害,而规定补偿,一方面应向补偿义务机关提出,由行政机关决定补偿,对补偿义务机关不予补偿的或请求人对补偿数额有争议的,可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补偿诉讼。二是一并提起,即受害人在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一并规定补偿。由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在解决行政争议时对补偿问题一并解决。司法补偿的程序由三个程序组成:即补偿义务机关解决前置程序、复议程序、人民法院补偿委员会决定程序。假如补偿义务机关是人民法院的,则只有两个程序,即补偿义务机关解决前置程序、人民法院补偿委员会决定程序。在行政补偿程序中,法院对于行政补偿合用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是最终裁决机关。而在刑事补偿中,人民法院补偿委员会是在法院内部专门设立的解决司法补偿的终局机关的终局机构,合用的是非诉讼程序。1.国家补偿是一项由国家机关承担的补偿责任。(×)2.我国《国家补偿法》在归责方面重要采用的是违法原则。()3.我国国家补偿的范围涉及行政补偿和刑事补偿两大部分。(×)4提出行政补偿请求的前提是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5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也应当先由国家承担补偿责任。(×)6.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