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大专科一月考试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考点版_第1页
2023年电大专科一月考试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考点版_第2页
2023年电大专科一月考试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考点版_第3页
2023年电大专科一月考试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考点版_第4页
2023年电大专科一月考试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考点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1.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性时,他的思维处在(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有(ABCD)。A.情绪的冲动性减弱B.情绪、情感中的社会性成分增长C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D.情绪调控能力增强3.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的心理学理论是(CD)。A.认知一发现说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4.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A.分散复习B.集中复习c.试图回忆D.谐音字法5.发明性的组成部分有(BCD)。A.发明环境B.发明意识C.发明性思维过程D.发明性活动8.-个孩子捡到1元钱交给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以后这个孩子每次捡到东西都积极交还失主或交给老师。这种现象可以用(B)原理来解释。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9.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主型教师的行为表现是(AD)。A.重视集体的作用B.给学生完全的自由C.教师决定一切D-鼓励学生发表意见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情绪因素有(ABC)。A.好奇B.爱好C.焦急D.悲愤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A.桑代克B.詹姆斯c.罗杰斯D.巴甫洛夫2.儿童脑重基本达成成人水平的年龄是(D)。A.3岁B.6岁C.9岁D.12岁3.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BC)。A.人本主义理论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D.故意义接受学习理论5.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A)。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6.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环境因素重要涉及(ABD)。A.家庭环境不良B.社会文化不良C.经济条件较差D.学校教育失误7.俗话说,有人“理达情不通”,有人“通情不达理”,这反映了品德心理结构的(C)。A.独立性B.统一性c.矛盾性D.多样性8.情绪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表现为(AB)。A.动机功能B.组织功能C.信号功能D.支配功能9.在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儿童中,当规定他们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会同时记住和这样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叫(C)现象。A.记忆混淆B.记忆混乱C.记忆偶发D.记忆干扰10.下列叙述对的的是(CD)。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别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限度使用处罚1.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B)。A.布卢姆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2.假如一个人失败以后,气馁丧气,一蹶不振。他的归因倾向也许是(A)。A.能力归因B.运气归因C.努力归因.D.任务难度归因3.为获得奖励、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称为(C)。A.内部动机B.认知动机C.外部动机D.自我提高的动机4.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后天因素重要是(ABC)。A.营养B.睡眠C.适量的运动D.遗传5.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ACD)等方面。A.发展水平差异B.气质类型差异C.表现早晚差异D.结构差异6.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且提供也许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知识或技能,然后教师为学生确立目的,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索的教学方式称为(B)。A.情境性教学B.支架式教学C.随机通达教学D.自上而下的教学8.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D)解释。A.定势B.功能固着C.迁移D.酝酿效应9.下列项目中对的的说法是(CD)。A.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B.有良好的道德动机,就会表现出适当的道德行为C.道德情感对道德结识起着引导与深化的作用D.在具体明确的道德规范下,在言行一致的环境中学生的道德观念比较容易形成10.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功能涉及(BD)。A.促进师生心理健康B.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C.整顿班级秩序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学习1.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占优势的记忆类型有(BC)。A.故意记忆B.无意记忆C.形象记忆D.抽象记忆2.“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是(C)。A.操作性条件反射B.经典性条件反射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以将迁移分为(CD)。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4.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涉及(ABCD)。A.说服B.角色扮演C.楷模学习D.奖励与处罚7.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有(ABCD)。A.教学目的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过程设计D.教学评价设计8.认为学习是刺激一反映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有(ABC)。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奥苏伯尔9.小学高年级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一般处在(B)。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10.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性涉及(ABD)。A.流畅性B.变通性C.稳定性D.独特性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B

)。

ﻫ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在(C

)阶段。

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ﻫ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B)。

ﻫ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性编码的记忆为(A

)。

ﻫ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ﻫ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D

)。

ﻫA.

天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判断题(每小题1分)11.程序教学思想是斯金纳提出的。(√)12.当学生可以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某一原理中包含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时,表白他已经掌握了这个原理。(×)13.罗杰斯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把学生看作“较大的白鼠”和“较慢的电子计算机”。(√)14.小学五年级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特点是:既不简朴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15.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相应的关系。(×)16.研究表白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训练,其效果优于与学科内容融在一起的学习策略训练。(×)1.划线、记笔记、画关系图都是属于精加工策略。(×)2.快速联想策略和头脑风暴法都是由奥斯本提出的。(√)3.人们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行为、动机和意向方面的盼望称为定型盼望。(√)4.我国古代对于学习有“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的说法,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正迁移。(×)5.合作学习采用同质分组的原则,这样有助于帮助差生。(×)6.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9)的提法,健康必须具有的条件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评语。(×)2.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作者是桑代克。(√)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注意(√)4.假如学生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规定来改变自己,也无法改变环境,由此产生情绪困扰的现象,称为适应不良。(√)5.个体差异和学习心理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6.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要表现在学习方面,而情绪、行为以及社会适应则不属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重视认知结构特性在学习中的作用。(×)2.大多数6-10岁儿童的身体发展处在相对平缓的状态。(√)3.原理学习的本质就是可以准确地陈述和解释原理。(×)4.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果越好。(×)5.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目的在于让优秀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6.提问、小测验、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或作业练习都可以用来进行课堂评价。(√)1.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范畴不包含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2.成熟个体的某些心理机能和心理过程在内部的后天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变化。(×)3.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因而教师决定了学习的效果。(×)4.驱使人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是情感。(×)5.情感有较为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6.偶尔一次行为不能作为品德。(√)7.儿童自我体验的诸因素的发生和发展不同步。(√)8.练习是同一刺激―反映的反复。(×)9.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心向由弱向强发展。(√)10.性别刻板印象是我们对学生的结识更符合男女群体的特点。(×)1.自然行为的偶尔观测是一种有计划的非连续偶尔观测。(×)2.人区别于动物之处在于人具有社会化本质。(√)3.爱好可以补偿智力成熟的局限性。(×)4.顿悟是忽然出现的,由于顿悟是学习常见于解决简朴问题的学习中。(√)5.思维对事物的结识统统是间接的。(√)6.情绪多以内在体验的形式存在。(×)7.移情就是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感情转移到其别人(或事物)上。(×)8.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此外一种学习的影响。(√)9.能力分组是按学生的学力或智商分组,对各组授予相同的课程。(×)10.好的教学方法应当可以适合任何教学情境。(×)1.一对数学家夫妇能把“数学能力”遗传给后代。(×)2.成熟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3.问题的表面特性即“问题的表征”。(×)4.情感是驱使人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5.情绪表现为一种主观感受。(√)6.道德观念是个体道德结识的一种表面现象。(×)7.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心向由弱向强发展。(√)8.男生比女生具有右脑发展的优势,因而使男生语文能力往往优于女生。(×)9.中档限度的焦急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10.“作业分组”是按学生的作业好坏分组,授以不同的课程。(×)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18.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别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19.发明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奇、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20.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21.课堂学习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的的过程。1.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进一步而详尽的观测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因素。这种方法可以进行短期的研究,也可以进行长期的追踪性研究。2.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来保证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措施。3.高原现象指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在总的进步过程中,所出现练习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4.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5.趋一避式冲突是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随着着不良的影响。在各种心理冲突中,有一种给个体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一种冲突。1.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拟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2.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可以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境中适本地应用原理。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性。4.组织策略是将通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概括,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具体方法是把学习材料提成一些小的单元,把这些单元归入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5.角色混淆是指个体无法获得明确清楚的角色盼望,或因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角色知觉而产生混乱。角色混淆也是对外面环境规定的心理反映,当外面规定模糊时,就会产生角色混淆。1.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2.意义学习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故意义的联系。3.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4.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涉及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5.他律是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儿童是绝对尊重和服从权威,对这一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加强对他们行为的对的指导,合理组织他们的各种活动,并注意自身的表率和示范作用。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性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ﻫ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总和。是个性的核心。

ﻫ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1.观测法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下,根据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某种条件,以观测被试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2.自然实验法是在自然或真实生活条件下,不对有关变量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得故意义信息的方法。3.移情是指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在情感上的互相作用。当个体看到别人忍受痛苦或交好运时,自己也能体验到不安和快乐的情感,这种分享别人情感的能力。4.个体内化是社会教化得以实现的内在因素,指儿童接受社会影响,对社会文化环境进行选择,把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个性特性的过程。5.社会互动也称社会交互作用。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这种作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基本条件。6.控制点是指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重要力量,即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某些力量的见解。7.顿悟是指忽然知觉到问题情境中的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8.问题的表征是指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问题的结构,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途径。9.内部言语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知觉行动联系更多的一种高级的言语形态。特点是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作为思考对象。10.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1.实验室实验法是通过故意识地控制和调节情境条件,使所期待的反映得以出现,并加以精确测量的方法。2.社会教化是儿童社会化的外部动因,指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辈群体内部影响、社会文化传播工具等,对儿童实行社会化的过程。3.认知发展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或一定范围的智力活动时所具有的认知功能的适当的发展准备。4.试误学习指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动机的满足,又称选择学习或联结学习。5.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材料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自己情感和影响别人的过程。6.小学儿童亲社会态度指小学儿童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忍让、帮助、合作和共享等利他的社会态度。8.社会情境指儿童和父母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家庭环境。9.教学风格教育者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10.角色扮演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表演问题的情境,然后讨论表演,借此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形成解决这些情境的恰当方法。12.短时记忆是介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证忆,一方面它接受由感觉记忆而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将其中一部分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另一方面它又接受由长时记忆中选择出来的等待调用的信息。2.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特别是人―我关系的结识。3.知识准备指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存储状况,它取决于学生先前的学习和保持。4.工具说指学习者通过自身的某种活动或某种操作,在强化的条件下形成的条件反射。5.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6.道德结识指对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关系及如何解决这种关系的规范、准则的结识。7.练习曲线练习进程及其效果用曲线表达,这种图形为练习曲线。8.性别刻板这种现象指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对两性的生物属性、心理特性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见解、盼望和规定。9.教师焦急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作的一种担忧的反映倾向。10.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创设一个培养学生学习风格和发展学生独特个性的教学环境,而不是控制学生的环境。教学以自我结识的概念而不是以教材的概念为基础。教师扮演促进者的角色。四、简答题(每题8分)2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观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测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测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奉献。班杜拉把观测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此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23.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模式的重要内容。(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涉及着两个阶段:以处罚与服从为准则阶段和以行为的功用和互相满足需要为准则阶段。(2)习俗水平。它也可分为两个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与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阶段。(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它也可以分为两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阶段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阶段。柯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也许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24.为了保证有效的复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及时复习。(2)对的分派复习时间对复习效果具有很大影响,根据材料的性质.、任务的难易限度不同,选择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3)试图回忆。(4)运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运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25.按学习结果,加涅把学习分为哪几类?按学习的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1.简述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陈述性知识重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有命题、命题网络、图式三种:(1)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言语形式,是用词语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它由一个关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起来而成。(2)命题网络是由若干个包含共同成分的命题彼此联系组成的,用来表达一个复杂的事实。(3)图式用来表征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概念。2.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应当做到:第一,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楷模。第二,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第三,针对意志类型,采用不同的锻炼措施。但所有这一切措施,都应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3.简述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原则。(1)了解学生的需要;(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行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4)建立课堂规范。1.简述小学儿童亲子交往的特点。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限度减弱。在交往内容上,小学儿童的父母更多关注孩子学业和品德。在交往方式上,父母的控制性在小学阶段开始减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多地自已做决定。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重要阶段:(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位阶段;(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纯熟期阶段。3.简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情绪。(1)好奇,它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情绪,当学生知觉到他们知识存在局限性时就会产生好奇。(2)爱好,它是个体力求结识、探求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学习有重要影响。(3)快乐,它是一种正性情绪,是人或事物符合个体当前优势需要时的一种主观体验。(4)焦急,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还是起克制作用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4.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规定是什么?第一,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是鉴定其教学效果的依据。第二,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第三,使用符号标志技术。第四,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第五,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行动研究的特点是:(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2)合作性与渗透性相结合;(3)连续评价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4)可变性与适应性相结合。2.简述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知识迁移和知识应用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条件。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知识迁移,知识的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条件。知识的应用本质是依赖于知识的迁移实现的。但知识应用并不是知识迁移的所有,知识的应用重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3.简述成就目的理论的重要内容。成就目的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成就目的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两种:掌握目的和成绩目的。掌握目的是指从事成就活动的意义在于掌握、理解任务,提高自身能力,往往根据任务标准或自我标准来评价个体的表现;成绩目的是指以证明或显示自身能力为目的,努力完毕任务的理由是要证明自己有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个体倾向于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根据常模标准评价自身的表现,认为比别人做得好才算成功。成就目的对认知、情感和行为都具有重要影响。4.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矛盾是什么?(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4)自我发展与外部规定不一致的矛盾1.可以把学习分为几个方式?(1)根据学习内容可把学习分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的学习和情感的学习。(2)根据学习过程的特性可把学习分为:试误学习、顿悟学习和模仿学习。(3)根据学习的理解限度可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故意义学习。

2.学习策略是指什么?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其实质是根据学习目的和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控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策略有:(1)注意策略。它是指一个重要方法即在学习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并观测其对学习的影响。(2)编码策略。它是指按学生自己熟悉或习惯的方式来组织信息,以便于取用。(3)提取信息的策略。它是指按需索取贮存的信息的方法。3.小学儿童认知活动的发展重要表现在:

(1)

知觉从无意性、情绪性向故意性、目的性方向发展;(2)

注意从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向故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发展;(3)

故意识记逐渐超过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机械识记还占有优势,抽象记忆在逐渐发展;(4)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有以下特点:(1)

从“他律”到“自律”。(2)

从效果到动机。(3)

从别人到自己。(4)

从片面到全面。ﻫ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是练习曲线呈负加速变化。其特点是:初期进步快;练习高原现象;后期进步慢;总的趋势是进步,但有时会有暂时的退步。1.小学儿童心理机能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兴奋和克制进一步增强;条件反射更加容易形成和巩固;第二信号系统在教学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得到进一步发展。5.低年级学生知觉的分析综合水平往往有哪些倾向?知觉事物较强的部分而忽略了事物的整体;知觉事物整体而忽略了组成整体的一些重要的细节。对事物产生一个笼统的、不精确的、割裂的初步印象。7.小学儿童道德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举例说明。小学儿童的道德观念是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结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结识;举例,是从大量的得到情境里抽象出来的。8.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举例说明。第一,引导儿童准确辨析和概括学习内容共同的本质特性;第二,强调学习迁移的特性;丰富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例。9.教师如何克服性别偏见,因性施教?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对的盼望与评价性别角色;指导男女学生自我社会化;优势互补,因性施教。四个方面要具体掌握。10.教师如何对的结识盼望“输入”的效力过程?尽管学生各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应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盼望,并采用措施因材施教。1.小学儿童个性品质的构成中哪些因素的形成最明显?情感逐渐丰富和深刻;自控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发展。2.文化对儿童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文化的传承,使儿童了解前人的生活经验;向儿童传递该群体或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使儿童能顺利地与别人及群体建立社会关系。4.什么是“抱负水平”?学生的抱负水平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抱负水平指一个人在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估计自己所可以达成的成就目的。5.儿童道德评价的发展有哪些特点?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别人到自己;从片面到全面。8.“反馈-调节”教学方法涉及哪些环节?涉及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9.教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教学风格?要兼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学风格之长,融进自己鲜明的个性,针对不同对象和教学内容,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变化的独特的教学风格。10.教师的威信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导的基础和前提;有威信的教师被学生看作仿效的典范和行为的楷模;有威信的教师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1.母亲孕期的情绪状态为什么能影响胎儿?由于母亲产生情绪变化时,血液会发生化学成分变化,这些血液流经胎儿体内,改变了胎儿生长的小环境。2.学校教育具有哪些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积极性、可控性。3.学习准备涉及哪些基本内容?涉及身体发展水平、动作技能水平、智力发展水平、情趣水平、人际交往水平以及自我意识水平。4.感觉记忆的信息被注意的有哪几种情况?有三种情况:事先预期的信息、强烈或新异的信息、积极选择的信息。5.小学儿童情绪发展有哪些特点?重要有:情绪体验由生物性向社会性发展;情绪体验由易变性、肤浅性向深刻性、稳定性发展;情绪表现形式从外露向内隐发展。6.学生的道德意志重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道德动机经常战胜不道德动机;第二,排除内外干扰,实现其道德行为。8.“反馈―调节”教学方式涉及的教学环节中,“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尝试——开展探求知识的活动逐渐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归纳——用归纳法得出结论,并将结构纳入整个知识系统。变式——进行变式练习训练。回授-及时搜集和评估学生学习的结果,并有针对性组织辅导和讲解。五、论述题(每题15分)26.联系实际论述促进知识迁移与应用的教学原则。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的;(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当循序渐进;(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27.论述如何保持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1)帮助学生充足结识自己,对的评价自己,接纳自己。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他们还难以充足结识自己,对的评价自己。常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二是自我评价过低,过于自卑。这两种极端倾向均对自我发展不利。学生既要接纳优点,也要接纳缺陷,同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小学时期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因此小学生应积极积极地与别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这对其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际交往,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沟通与理解,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快乐的情绪。学生情绪既容易受外界影响,又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常大起大落。要维护心理健康,就应学会保持健康、快乐的情绪。保持大脑的健康,培养各种爱好爱好,参与有益的娱乐活动,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等都是有益的措施。(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学习性卫生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变化加深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5)帮助学生结识求助心理征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时候小学生面对的问题也许是自我调整不易解决的,那么,向专业的心理征询专家寻求帮助就是必要和重要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求助心理征询并不是由于有“病”,心理征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对于那些学生智力在正常范围,而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应当进行相应的辅导。(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对于那些扰乱别人或给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导致障碍的行为,应采用有效措施进行矫正辅导。1.试评述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1)意义学习:学习应当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当是学生关心的,可以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干得到最佳的发挥。(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重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发明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展。(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爱好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奉献的。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度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联系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外在与内在的因素。从学校中一般学科的教学来看,多数知识性学科的学习动机,是要靠学科自身所具有的正诱因特性来引发的。因此,在教学之初,教师如何设计教材教法以及教学活动,使之具有正诱因的特性,从而引导学生喜欢学习,自然是培养学习动机的首要条件。外在学习动机获得适度满足之后,也有也许转化为内在学习动机。(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只有基本需要获得满足之后,认知、审美、自我实现等成长需要才会产生。因此学校应设法先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为成长需要的产生奠定基础。(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教育应适应并选择学生心理上的需要,给予适度满足,使其产生价值感,进而自发地去追求。(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成功的学习结果是产生学习行为的助力。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各自获得成功的经验,以使他在努力之后获得满足,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时,不宜只按团队标准,而应重视个人的进步,以进步作为成功的指标。(5)善于运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教师的反馈,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动机有很大影响。无论教师的反馈是正面的(赞许或鼓励),或是负面的,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根据,进而成为学生建立自信的依据。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他们把学习当作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互相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积极性、社会性和情境性。(1)学习的积极性,即指学习是学习者积极建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互相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2)学习的情境性,即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助于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的分析,还要考虑有助于学生建构意义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3)学习的社会性,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进行了许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其中涉及: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综上所述,建构主义论述了结识的建构性原则,揭示了结识的能动性。目前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系统性不够强,还没形成独立的、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还需进步的发展与完善。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发明性。发明性由多种成分构成,影响发明性发展的因素也就有很多。既涉及认知因素、人格因素也涉及环境因素。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儿童的发明性是很有必要的。培养小学儿童的发明性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要克服一些不利于儿童发明性发展的教育观念。比如过度追求高分数,不鼓励学生提问,过于强调权威的教学等等,都有碍于学生发明性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具有发明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发明渴望。(2)广开思绪,促进发明性思维的发展。发明性思维是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发明性的重新组合,并在头脑中产生了不同以往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过程。广开思绪就是要鼓励和培养小学儿童碰到问题从多个角度来考虑。(3)发展儿童的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想象是人类发明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是发明性思维发展的前提。快速联想的能力,是保证思维流畅性的基本条件。(4)多运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原型是指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发明、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5)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发明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学生寻找尽也许多的答案,学生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对的,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也许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了为止。(6)培养发明性的人格品质。个体的发明性高低与人格有着密切关系。从一定意义上,发明性是人格力量的显示。独立的、灵活的、容纳的、积极的、痴醉的人格有助于儿童发明性发展。(7)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发明性。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丰富多彩,重视在这些学科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发明性培养是非常故意义的。试阐述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学习策略是一种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学习的程序性知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同时,学习策略存在适应性问题,不同的策略也许合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和材料,所以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的一个标志是可以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学习策略。在策略学习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特定性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的和学生的类型,即通常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或改善其对学习不利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必须给学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策略。(2)生成性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这就是规定学习者进行高度的心理加工。(3)有效的监控教学生何时、何地与如何使用策略非常重要。尽管教师都清楚这一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去实践。策略执行监控是自我调节的重要环节。有效监控强调学生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两者之间的关系上,监控自己使用每种学习策略所导致的学习结果,以便拟定所选策略的有效性。(4)个人效能感个人效能感是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那些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