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浙江高考历史分析_第1页
试题与答案-浙江高考历史分析_第2页
试题与答案-浙江高考历史分析_第3页
试题与答案-浙江高考历史分析_第4页
试题与答案-浙江高考历史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题与答案

——以非选择题为例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魏飞美国50号公路被称为“全美最孤独的公路”一、试题形式二、答案来源三、应对之见一、试题形式如何立意(串联)?(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7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近代(鸦片战争后—华盛顿会议)—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用“外争国权”话题来串教科书相关知识点(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10分)(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欧洲三大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11年:周秦政治—顾炎武—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革12年:轴心时代—明清思想—维新变法13年:古代中国经济(明清)—近代经济及外国入侵09年:工业革命10年:三权分立14年:明代政治经济外交基本认识:1.用新话题串联起教科书中数个知识点;2.串联手法方面,长时段(贯通古今)和短时期的重点话题(融汇政经)较为常用;3.能力考察中知识再现占较大分值,较为“朴实”;二、答案来源参考答案是如何做的?(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新的范例。1、教科书(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必修1第76、77、84、85页,选修3第37页;“无一字无出处”分散于各节、各段之间新问题下教科书语句的选择和重组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10分)(2)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选修1第123—124页;必修2第100、101页(表格)“无一字无出处”新问题下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和重组材料三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侧重①:“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2、材料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主张:答案语句虽来自教材,但也可视为对材料的另一种抄写。基本认识:1.答案来源以教科书语句和材料摘抄为主;2.新问题语境下对教科书语句的选取和重组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3.材料摘抄中,表层信息占主体,但深层信息提取往往构成得分难点。三、应对之见1.用尽材料(1)基本要求:完整、准确摘抄出材料的关键句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已经去世了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了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38.(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益黑暗。(8分)(2)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会馆出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重农抑商。(9分)(3)倭寇骚扰;葡萄牙占领我国澳门,西方传教士进入内地。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9分)39.(26分)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分)(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分)39.(1)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真正解决。(9分)(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分)……中华民国是继美、法之后的共和制大国,也是亚洲最早的共和制大国。革命中没有流很多血,避免了人民的巨大牺牲。……三、启示1.用尽材料(1)基本要求:完整、准确摘抄出材料的关键句(2)发展要求:识破庐山真面目,提高新情境下材料主旨的把握能力。“读出材料背后的意思”(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识破庐山真面目:新情境下材料主旨的把握(3)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2分)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思想转变小结:材料是答案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抄”功的培养对于中等及以下学力的学生至关重要。不仅是“抄”出材料的表层意思,更要训练读出材料“背后”的深层含义,从表及里、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这是中上学力的学生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环节之一。高三时期,运用浙江高考真题和经典模拟题反复训练,形成基本方法的内化,这可能是个捷径。

三、应对之见1.用尽材料2.理清教材(1)一定要脚踏实地:条目——节——单元;要高度重视教科书语言的运用能用教科书语句的尽量用;注重对教科书语句的提取和重组;理解基础上形成教科书知识框架。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科学技术水平居领先地位,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以这样的实力为基础,美国力图“领导世界”。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野心的严重障碍。1.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国际法;实力对比;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冲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2.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和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交通及电信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方便)3.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格局(欧美日本—工业品;亚非拉—粮食和原料)4.使资本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5.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世界带来动荡和冲突(一战的背景)

三、启示1.用尽材料2.理清教材(2)适当关注“熟悉的陌生人”:

新问题下教材内容的再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完整解释“文艺复兴”的涵义:14—17世纪,世俗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就是“文艺复兴”,实际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1.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到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2.从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层面。以……为切入点,概述从梭伦到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制的发展历程。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伯利克执政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他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克利斯提尼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这次改革使雅典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由此,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了。

三、启示1.用尽材料2.理清教材(3)一轮复习中,重视挖掘教科书资源,扎实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比较P105: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各自的特点。

论证P98:英国工业革命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请结合史实对上述说法予以说明。P97: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的扩张,一方面,使当地人民蒙受深重的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贫穷;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把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带入这些国家和地区,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原有的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受到强烈冲击。评价P7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人类社会古代的几大文明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到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类地域性分散发展的历史开始改变。工业文明兴起后,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跨越,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展。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进了工业文明的扩展进程。到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描述小结: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我省高考试题答案的主要来源之一,要高度重视教科书知识的理解掌握,虽然我们牢骚满腹;对教科书语句进行精简和重组,要求学生养成用教科书语句答题的习惯;在要求学生扎实掌握单个知识点的同时,还应该经常“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应经常寻求在新的语境下重组教材表述,解决“熟悉的陌生人”所带来的困惑;利用教科书,在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学中扎实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

三、应对之见1.用尽材料2.理清教材3.适度预判例1:决策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依据材料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3)以下三种决策及理由均同样赋分:决策之一:废除(1分)。当时的科举制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2分)科举制无法提供“新政”急需的人才;(2分)绝大部分人醉心于科举,新式学堂举办艰难。(3分)决策之二:不能废除(1分)。从根本上损害儒家思想地位,进而危及朝廷统治;(3分)会造成极大地社会动荡;(2分)无法保证官员选拔的相对公平公正。(2分)决策之三:不立即废除,待时机成熟再废除(1分)。举出不能立即废除的理由(参照不能废除的理由),然后列举时机成熟后一定要废除的理由(参照废除的理由,两方面理由总得分不超过7分)。(有判断,无理由,不得分。有判断,但理由只照抄材料,最多得3分。)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