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决战新高考第四模拟模拟卷(滇皖晋吉黑)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决战新高考第四模拟模拟卷(滇皖晋吉黑)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决战新高考第四模拟模拟卷(滇皖晋吉黑)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决战新高考第四模拟模拟卷(滇皖晋吉黑)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决战新高考第四模拟模拟卷(滇皖晋吉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语文决战新高考第四模拟模拟卷(滇皖晋吉黑)

2023年高考语文决战新高考第四模拟模拟卷(滇皖晋吉黑)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3年高考语文对接新高考仿真模拟卷

第四模拟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新高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

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

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主持人: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完整保存的书院可谓凤毛麟角。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该如何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才,又该如何打造“活的书院”?

吴国富(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打造“活的书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书院教育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以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为主体精神,若背离这一主体精神,就不能称之为书院教育。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能知不能行,或按照刻板的教条去行为,都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总之,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反省,不做“两脚书橱”式的人,不做“嘴长手短”的人,不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做社会的“看客”“说客”,以内化于心的人文素养为根本,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使受教育者成为现代社会喜欢和接纳的人才。当现代社会和书院建立不可或缺的联系时,书院就能“浴火重生”了。

主持人:书院千年,为中国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年之后再回望,书院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现代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

肖永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在学术创新方面,应当弘扬历代书院先贤的创新精神,发挥书院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现代价值的研究,为学界奉献具有原创性的高端学术成果,以学术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

材料三:

谈剑桥,可从不同的角度与观点着眼,就教育制度来说,剑桥的特色是她的书院制。剑桥大学不止是一大群“学部”的组合,更是一大群“书院”的结合。她是一个由书院结合而成的联邦团体,故剑桥亦称为“书院式的剑桥”。剑桥现在共有30个学院。最老的圣彼得书院已经有七百年的高寿,最新的罗宾逊书院则刚刚诞生不久。30个书院,有30种风格,30种情调。从伦敦去剑桥,你心目中只有一个剑桥大学,但到了剑桥,你只看到一个个书院。诚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讲剑桥不讲书院,就像讲《王子复仇记》漏了丹麦王子。

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剑桥书院重视居息一堂,重视生活性情之陶冶与知性之启发,实值得借镜取鉴。剑桥书院制是成长的,不是创造的。刻意模仿,大可不必,亦难有功,但如能取其精神,配合本土社会文化而模铸之,则宜为有心于大学教育者所深思。

(选自金耀基《剑桥书院制的特色》)

1.下面有关我国古代书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精心营造人文环境,寓教化于生活之中,楹联文化就直接体现了书院的儒家文化。

B.书院的创立者都主张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作为培养人才的目的。

C.选址多为风景优美之地,将自然美纳入书院之中,使之成为道德教化的一部分。

D.教师中有学范德高的大儒,引领、感召学生,学术上师生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肖永明认为,书院可以带给现代大学教育很多启发,如书院的教育宗旨、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手段可用来改善现代教育。

B.吴国富认为,只要以“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为主要指标来衡量书院教育效果,就能在新时代打造“活的书院”。

C.肖永明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传统书院人才培养智慧、学术创新精神,以更好地推动当代文化繁荣发展。

D.金耀基认为,现代大学向“综集大学”趋进,因此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等问题出现。

3.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个访谈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紧密围绕“传统书院”和“现代”两个关键词,不枝不蔓,并且有其内在逻辑的连贯性。

B.三个开放式问题给予受访者较高的作答自由,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限制受访者。

C.主持人在提问时使用了“传道授业解惑”“名家大儒荟萃”“缘何”“凤毛麟角”这样典雅的语言,符合受访者身份。

D.主持人在第二次提问时,使用了“活的书院”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既切合谈话主题,又激发了受访者畅谈的兴致。

4.材料一是如何论述书院楹联与儒家文化的关系的?请简要说明。(4分)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的现实案例进行简要点评。(5分)

链接材料:千年“岳麓书院”一直在湖南大学“弦歌不绝”;2016年9月10日,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10名学者。

1、B.“书院的创立者都主张”错,原文是“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故选B。

2.C。A.“教育手段”无中生有。原文“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说到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没有教育手段。

B.“只要……就”说法绝对。材料二吴国富说的是“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可见知行合一只是一个“指标”,而不是“条件”。

D.“因此”强加因果。材料三说的是“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这只是所列现代大学一系列问题,但没有体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导致了这些问题。故选C。

3.B.“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限制受访者”错。主持人的三个问题从历史到现在和未来,很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不存在选项说的问题。故选B。

4、①先提出书院楹联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直接体现的观点;②接着通过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并通过引用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了“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④最后论述书院楹联体现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实现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以及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首句“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先提出书院楹联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直接体现的观点;

“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

“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书院联)”接着通过引用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了“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

“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辩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最后论述书院楹联体现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实现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

5、①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②建立现代书院并加强交流与合作,既可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利于博采众长,推动我国书院制进一步发展。③在国际书院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中,一味模仿并不可行,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并探究问题的能力。

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符合材料中说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其次,链接中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球31个国家的110名学者”,书院之间加强合作可以互相借鉴,博采众长,推动书院制进一步发展。

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既能够吸收优秀经验,又能够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然,任何事物的借鉴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模仿,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体制。

(新老高考融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6-9题。

文本一:

失楼台

王鼎钧

每当我看到平面上高耸的影像,就想起外祖母家的堡楼,黑色的砖,青色的石板,层层堆起,屋脊高出一切,露出四面锯齿形的避弹墙,像戴了皇冠一般。是外祖父的祖父建造了他的家园。他造好一座高楼,买下枪支,然后建造周围的房屋。所有的强盗土匪,都从这座建筑物得到警告,他们在外边脚步加快,不敢停留。

到外祖父的时候,土匪攻进这个镇,要他投降。他把家人迁到楼上,带领枪手在楼顶支撑,四天四夜。土匪的枪打得堡楼的上半部尽是密密麻麻的弹痕,但没一个土匪能进院子。舅舅就是在那次枪声中出生的。枪战的最后一夜,洪亮的男婴的啼声由楼内传到楼外。土匪听到生命的呐喊,头目对手下说:“这家人添了壮丁,有后了。我们已抢到不少的金银财宝,何必再和这家结下子孙的仇恨呢?”土匪撤退,舅舅也停止哭泣。

等到我走进这个没落的家庭,外祖父已去世,家丁已失散,楼上的弹痕已模糊不清。二十几年来外祖母没再到楼上去过,让许多鸽子在楼上繁殖。楼顶不见人影,垛口上经常堆满了这种灰色的鸟,在金黄色的夕阳照射之下,闪闪发光,好像是皇冠上镶满了宝石。

外祖母经常在楼下抚摸黑色的墙砖,担忧这座建筑能支持多久。砖已风化,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处石灰多半裂开,楼上的梁木被虫蛀坏,夜间隐隐有像是破裂又像摩擦的咀嚼之声。每天傍晚,她搬一把椅子,对着楼抽她的水烟袋。水烟呼噜呼噜地响,楼顶鸽子也咕噜咕噜地叫,好像她老人家跟这座高楼在亲密地交谈。

一天,里长来了,指着砖上的蜂窝对她说:“这座楼到了它的大限,随时倒塌,为什么还不把它拆掉呢?”里长又说:“这座楼很高,连一里外都看得见。要是日本鬼子老远先看见你家的楼,一定要开炮往你家打。他怎么会知道楼上没有中央军或游击队呢?”

外祖母抽着她的水烟袋,没说话。这时,天空响起一阵呼噜呼噜的声音,把水烟袋的声音吞没,把鸽子的叫声压倒。里长往天上看,我也看,我们都没看见什么。只有外祖母不看天,看她的楼。

呼噜呼噜的声音消失了,不久又从天上压下来,坠落非常之快。一架日本侦察机忽然到了楼顶上,那刺耳的声音,好像是对准我们的天井直轰。满楼的鸽子惊起四散,就好像整座楼已经炸开。老黄狗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围着楼汪汪狂吠。外祖母把平时不离手的水烟袋丢在地上,把我搂在怀里……

里长的脸比纸还白,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警告:“危险呀!要是飞机丢个炸弹下来,一定瞄准你这座楼。”

这天晚上,舅舅用很低的声音和外祖母说话。我梦中听来,也是一片咕噜。

“不行!”偶然,我听清楚了两个字。

我在咕噜咕噜声中睡去,又在咕噜咕噜声中醒来。睁开眼睛,天已经亮了,一大群鸽子在院子里叫个不停。

唉呀!云层下面已经没有那巍峨的高楼,楼变成了院子里的一堆碎砖,几百只鸽子站在砖块堆成的小丘上咕咕地叫。昨晚没有地震,没有风雨,但是这座高楼塌了。不!它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蹲下来,坐在地上,半坐半卧,得到彻底的休息。它没有打碎屋顶上的一片瓦也没有弄脏院子——只是非常果断而又自爱地改变了自己的姿势,不妨碍任何人。

外祖母在这座大楼的遗骸前点起香,喃喃祷告。然后她对舅舅说:“你年轻,我不留下你牢守家园。男儿志在四方,你既然要到大后方去,也好!”舅舅听了,给外祖母磕了一个头。外祖母任他跪在地上,居高临下,把责任和教训倾在他身上:“你记住,在外边处处要争气,有一天你要回来,在这地方重新盖一座楼……”

舅舅走得很秘密,他就像平时在街上闲逛一样,摇摇摆摆。外祖母依着门框,目送他远去,表面上就像饭后到门口消化胃里的鱼肉一样。但等舅舅消失以后,她回屋里哭了一天,我陪着她哭,院子里的鸽子也发出哭声。

以后,我没有舅舅的消息,外祖母也没有我的消息,我们像蛋糕一样被切开了。但是我们不是蛋糕,我们有意志。我们相信抗战会胜利,就像相信太阳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从那时起,我爱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爱登楼远望,看长长的地平线,想自己的楼阁。

(有删改)

文本二:

脚印

王鼎钧

万籁无声,忽然满耳都是还乡、还乡、还乡——还记得吗?乡间父老讲故事,两人在旅店里认识,讲起自己家乡有高楼。一个说,我们家乡有座高楼,楼顶上有个麻雀窝,窝里有几个麻雀蛋。有一天窝破了,这些蛋在半空中孵化,新生的麻雀就翅膀硬了,可以飞了。所以那些麻雀一个也没摔死,都贴地飞,然后一飞冲天。你想那座楼有多高?另一个旅客笑笑,不愠不火:我们家乡也有一座高楼,有一次,有个小女孩从楼顶上掉下来了,到了地面上,她已长成一个老太太。我们这座楼比你们那一座,怎么样?

当年悠然神往,一心想奔过去看那样的高楼,千山万水不辞远。现在呢,我想高楼不在远方,它就是故乡。我一旦回到故乡,会恍然觉得当年从楼顶跳下来,落地变成了老翁。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外祖母家高楼兴败为线索,从威严坚固,到衰朽落寞,再到一夜倒塌,其境遇是与外祖母家族命运紧紧关联的。

B.本文没有具体的年代地点,但读者可由土匪抢劫、日军飞机和游击队等联想其背景,这反而使文章拥有了历史场景感。

C.本文善用比喻,如将舅舅离开时外祖母的状态喻为“到门口消化胃里的鱼肉一样”,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她无奈的克制。

D.文章结尾写到“从那时起,我爱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这句话结构上呼应了首段内容,也深化了本文的情感主旨。

7.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土匪听到婴孩的哭声后商量离去,并不是因为不愿结下“子孙的仇恨”,而是由于堡楼坚固,一时难以将其攻克。

B.文本一中堡楼轰然倒塌极富戏剧性,实则作者已早作铺垫,如多年废弃、砖石梁木间的裂坏、外祖母的忧心、里长的警告等。

C.文本二中旅人互讲故乡高楼,闲谈之间有比较之意味,两人对故乡高楼的讲述都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读来使人忍俊不禁。

D.文本二中乡间父老的故事是“我”当年所闻,这个故事既引发了我的好奇,也让我从其中感悟到了独特且深刻的人生哲理。

8.文本一中多次写到“呼噜呼噜”和“咕噜咕噜”两种声音,请分析其作用。(6分)

9.请概括文本一和文本二中“高楼”的象征意义。(6分)

【答案】

6.C7.A8.①两种类似的声音代表不同的事物,反复出现,强调童年记忆的独特深刻;②飞机声与祖母的水烟声相似,使人不易察觉其到来,有助于制造飞机靠近的突然性;③“我在咕噜咕噜声中睡去,又在咕噜咕噜声中醒来”为下文做铺垫,暗示鸽子已提前感知楼体的坍塌,同时,这种声音掩盖了外祖母和舅舅的商量,后文揭露舅舅的“秘密”也就显得自然。

9.文本一:高楼是家国兴衰的见证,既象征着外祖母家庭的兴衰,也象征着国家的兴衰。

文本二:高楼象征着对故乡的怀念,也暗示着世事的变迁与命运的离散。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将舅舅离开时外祖母的状态写为“到门口消化胃里的鱼肉一样”,是比拟,不是比喻。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A.文本一中土匪听到婴孩的哭声后商量离去,既有不愿结下“子孙的仇恨”的原因,也因为堡楼坚固,一时难以将其攻克。直接否定原文是错误的。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水烟呼噜呼噜地响”是外祖母水烟袋的声音,“楼顶鸽子也咕噜咕噜地叫”是鸽子的叫声,这两种声音是作者同年记忆里两种类似的声音,反复出现,强调童年记忆的独特深刻。

“天空响起一阵呼噜呼噜的声音”“呼噜呼噜的声音消失了”用“呼噜呼噜”形容飞机的声音,让我们联想祖母的水烟声,可见二者声音相似,使人不易察觉其到来,有助于制造飞机靠近的突然性。

“我在咕噜咕噜声中睡去,又在咕噜咕噜声中醒来”中“咕噜咕噜声”,这是外祖母与舅舅在夜里说话的声音,这种声音让我们联想到鸽子的叫声,可见其不清晰,从小孩子来看,他们在秘密商量着重要的事情。“我在咕噜咕噜声中睡去,又在咕噜咕噜声中醒来”,结构上,下文写“一大群鸽子在院子里叫个不停”“云层下面已经没有那巍峨的高楼,楼变成了院子里的一堆碎砖,几百只鸽子站在砖块堆成的小丘上咕咕地叫”,为下文做铺垫,暗示鸽子已提前感知楼体的坍塌。内容上,这种声音掩盖了外祖母和舅舅的商量,后文“舅舅走得很秘密”,揭露舅舅的“秘密”也就显得自然。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文本一:结合“他造好一座高楼,买下枪支,然后建造周围的房屋。所有的强盗土匪,都从这座建筑物得到警告,他们在外边脚步加快,不敢停留”“到外祖父的时候,土匪攻进这个镇,要他投降。他把家人迁到楼上,带领枪手在楼顶支撑,四天四夜”“等到我走进这个没落的家庭,外祖父已去世,家丁已失散,楼上的弹痕已模糊不清”“云层下面已经没有那巍峨的高楼,楼变成了院子里的一堆碎砖”可知,文章写外祖母家的堡楼从兴建、保护家人安全到最后坍塌,象征着外祖母家庭的兴衰;同时外祖母家的兴衰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关联,也象征着国家的兴衰。可见,“高楼”是家国兴衰的见证。

文本二:结合“忽然满耳都是还乡、还乡、还乡——还记得吗?乡间父老讲故事,两人在旅店里认识,讲起自己家乡有高楼”“想高楼不在远方,它就是故乡”可知,高楼是故乡的象征,象征着对故乡的怀念;“我一旦回到故乡,会恍然觉得当年从楼顶跳下来,落地变成了老翁”我从乡间父老的故事中感悟到了独特且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暗示着世事的变迁与命运的离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