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医学概论复习参考一、总复习内容:1、 生命的基本表现P7: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遗传与变异、反应性。2、 体液与内环境:3、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P7: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 细胞的生物大分子P19:细胞除去水分后的干物质中约有90%是有蛋白质、核酸、多糖和某些类型的脂质组成,它们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并且执行细胞的基本功能,因此成为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5、 细胞的形态与基本结构P21:—、生物膜(一)细胞的膜结构与组成(二)液态镶嵌模型1.脂双层形成框架2.脂双层的有序性和流动性3.膜脂和膜蛋白的排列具有不对称性。(三)物质的跨膜运动1.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1)简单扩散(又称自由扩散)(2)协助扩散(3)主动运输(4)基因转移。2.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的膜泡运输(1)胞吞作用(2)胞吐作用。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兴奋性及兴奋。(二)静息电位及发生机制。静息电位的实质是钾离子外流的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细胞在静息情况下细胞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三)动作电位及发生机制。实质是钠离子内流所形成的钠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三。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四。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细胞核1.核被膜2.染色质和染色体3.核仁(二)内质网(单层膜、有机物的合成车间、有核糖体附着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1.粗面内质网2.光(滑)面内质网(三)高尔基体(单层膜()四)溶酶体(单层膜。含六十多种水解酶。功能吞噬消化)(五)线粒体(双层膜。供能:ATP。线粒体的膜含有多种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六)微体。(七)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八)细胞骨架(三种成分:微管、微丝、中间纤维)。(九)细胞连接和细胞外基质6、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P62:(一)蛋白质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主要化学键是肽键。有的还有二硫键。功能: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不涉及侧链的构想。蛋白质二级以上结构称为空间结构或高级结构。(1)氢键(2)硫水键(3)范德华力也称范德华键(4)离子键又称盐键。这四种键是维持和稳定蛋白质二、三、四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五)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一级结构是空间架构的基础2一级结构与功能关系:一级结构相似的多肽或蛋白质,其空间结构及功能也相似。7、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P75: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酸。核酸水解后产生核苷酸,核苷酸水解后产生核苷和磷酸,核苷进一步水解为碱基和戊糖。1.DN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DNA的基本功能是以基因的形式储存遗传信息,并作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的模板,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也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2.RNA的结构与功能。mRNA、rRNA,tRNA8、 组织P181: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一、上皮组织。特征:有极性、无血管、上皮组织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终止于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排泄和感觉。1.被覆上皮分为两大类共七种。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单层上皮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二、结缔组织。特点是细胞成分少细胞外基质相对较多。细胞无极性。功能:支持、营养、保护以及防御等功能。(一)固有结缔组织1.疏松结缔组织。分为细胞、纤维和基质细胞分为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纤维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细胞。2.致密结缔组织3脂肪组织4网状组织。(二)软骨组织与软骨1.软骨组织的结构:软骨细胞、软骨基质、软骨纤维2.软骨的分类: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弹性软骨。(三)骨组织与骨发生1.细胞成分: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祖细胞。2.骨基质: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四)血液也是结缔组织。三肌组织。四。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则在神经组织内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1.神经元的结构:胞体、树突和轴突。2神经元的种类:假单级神经元、双级神经元、多级神经元、3.神经胶质细胞(不能传导)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按其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形状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4.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9、 神经系统的构成P229: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后者包括与脑连接的脑神经(12对)和与脊髓连接的脊神经(31对。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根据神经的分布不同,又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10、 神经系统的特殊感觉功能:11、 物质代谢P7: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10、 能量代谢P7: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11、 运动系统的构成P195: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等功能。1。全身各骨之间借骨连接相连构成骨骼。成人骨共206块。分为颅骨(23块)、躯干骨(51块)和四肢骨(126块)。还有中耳里有6块。2。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分为直接连接(分为纤维连接、软骨连接和骨性结合)和间接连接(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两种。3.各部位骨及其连接。4.骨骼肌12、 血液的组成和基本功能P187: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循环流动于心血管系统中,维持着体内各器官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呼吸、消化、排泄等器官保持整个机体与外界的联系。血液具有运送营养物、代谢产物、热量及激素的运输功能,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并通过参与免疫和生理止血过程具有防御保护功能。13、 血细胞P187: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绝大部分是红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99%。14、 血型与输血:15、 心脏的腔室和心脏的血液流动P287:腔室:左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和右心室。心脏的血液流动: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动脉—全身组织毛细血管(与组织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静脉—右心房。(小循环:右心室经肺动脉到肺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到左心房。)16、 血管生理P303: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健康成人的血压为收缩压:140〜90mmhg。舒张压:60〜90mmhg)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17、 呼吸系统的组成P323: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喉软骨分为环状软骨、甲状软骨、杓状软骨、会厌软骨)、气管和各级支气管。18、 消化系统的组成P352: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肝是最大的消化腺)。19、 消化和吸收P368:食物在消化管内分解成可以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成为消化;食物经消化后,透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20、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P386: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是生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是输送尿液至膀胱的管道,膀胱为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则是尿液排出体外的管道。泌尿系统为人体主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排泄多余水分、某些无机盐和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包括尿素和尿酸),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正常成人二十四小时排出的尿量约750〜2000ml,—般为1500ml左右。24h排出的尿量超过2500ml,成为多尿,24h尿量100〜500ml成为少尿,24h尿量低于100ml,成为无尿。21、 内分泌概述P409:内分泌是指分散在体内各个部位的内分泌腺体和内分泌细胞的总称。主要包括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等。22、 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P461: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个部分。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输卵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附属腺(前庭大腺)组成。外生殖器即女阴。23、 男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P455: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个部分。内生殖器由生殖器(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和附属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功能:1睾丸的生精功能2睾丸的内分泌作用(雄激素和抑制素。)24、 细胞损伤的基本病理过程: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P504一肥大1生理性肥大。2病理性肥大.二增生1生理性增生(1)激素性增生(2)代偿性增生2病理性增生。三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2神经性萎缩3废用性萎缩4压迫性萎缩。四化生。1鳞状上皮化生2肠上皮化生3间叶组织成分之间的化生。变性的概念,类型。P506概念:在一定强度的损伤因素下,细胞和组织会发生物质代谢屏障,某些物质便可在细胞内或间质中沉积,沉积物原来没有的或为原来虽有数量异常增多通称变性。类型:1水样变性2脂肪沉积或脂肪变性3玻璃变性4黏液样变性5淀粉样变性6细胞内糖原沉积7病理性色素8病理性钙化。坏死的病变,坏死的类型,坏死的结局。P509病变:1细胞核的改变2细胞质的改变3间质的改变。。类型:1凝固性坏死2液化性坏死3特殊类型的坏死:1)干酪样坏死2)脂肪坏死3)纤维素样坏死。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除3机化或包装。*28损伤的修复:修复的两种不同的过程及结局P510肉芽组织,瘢痕组织P512肉芽组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功能:1抗感染保护创伤2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3填补缺口瘢痕组织:肉芽组织产生后进一步成熟,最后形成瘢痕组织。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后果。P311概念;因动脉扩张,流入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量过多。原因:1生理性充血2病理性充血。结局:动脉性充血多为暂时性改变。原因消除后,局部血量恢复正常。临床上用热敷的方法造成局部充血,以此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治疗某些疾病。静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后果。P311概念;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局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器官或局部组织内血量增多。原因:1静脉受压2静脉管腔阻塞3心力衰竭后果:1淤血性水肿和漏出性出血2实质细胞萎缩,变性,甚至坏死。3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器官淤血性硬化4侧支循环的建立。血栓的形成概念,血栓结局。P312形成概念:在活体的心腔或血管内,血液中的血小板析出,聚集和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结局;1软化,溶解和吸收。2机化和再通,3血栓钙化。梗死的概念,原因P314概念:器官或组织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原因;由于动脉阻塞而又不能及时建立有效侧支循环所致。炎症概念;P515能引起组织损伤,产生验证的反应的因素的原因又称致炎因子。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P525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全身反应:发热,白细胞计数发生改变,全身中毒反应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发热多见于急性感染炎症。炎症的原因5P151物理性因素。高温,低温,电流,电离辐射,放射线,紫外线切割,挤压撞击2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松节油等刺激性物质,尿酸尿素等代谢物质,此外,乙醇,尼古丁等。3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4免疫性因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结核病,风湿病,器官移植排斥,药物过敏。5组织蜕变及坏死。炎症基本病理变化P5161变质2渗出3增生4血管扩张充血*38急性炎症的结局P526一痊愈,二蔓延扩散:1局部蔓延2淋巴道扩散,3穴道扩散:1)菌血症2)毒血症3)败血症4)脓毒败血症。三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肿瘤的概念P529肿瘤是机体在致瘤因素下,局部组织细胞在核酸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P531生长方式:1膨胀性生长。2外生性生长。3侵袭性生长。扩散:一直接扩散。二转移:1淋巴道转移。2血道转移。3种植性转移。肿瘤的命名原则P535一良性肿瘤的命名:良性肿瘤都称“瘤'.命名方法:部位+组织+瘤。1其中向腺上皮分化者称为腺瘤,如:甲状腺瘤。2有加描述词语的,如:结肠息肉状腺瘤。3对能分泌激素的肿瘤则结合其功能,如胃泌素瘤,胰岛素瘤。二恶性肿瘤的命名:1瘤;命名方法:部位+组织+瘤。根据来源组织的上皮类型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移动行细胞癌。2肉瘤:命名方法:部位+组织+肉瘤。如:下肢纤维肉瘤。三特殊命名方式:1母细胞瘤。多恶性。如肝母细胞瘤。2肿瘤名称加”恶性“。恶性淋巴瘤。3以”瘤'字结尾的恶性肿瘤。如;精原细胞瘤。4以“病”命名。如白血病。5以人名命名。6瘤病:如神经纤维瘤病血管瘤病。发热激活物种类P5611病原微生物2致炎物3抗原抗体复合物4类固醇发热的时相与热代谢特点P5621发热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产热大于散热,因而使体温逐渐向体温调定点的反向调整。2高温持续期(高峰期)代谢特点;产热与散热在升高的体温调定点上维持动态平衡。3体温下降期(退热期).代谢特点;散热增强产热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什么是休克?休克原因分类P565休克:愿意是用来表示机体受到强烈震荡或者打击后所发生的危急状态。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冷汗,脉搏细速,尿少,神志冷漠和血压下降。休克原因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2感染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4神经性休克5过敏性休克。休克各期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及其典型临床表现。566休克1期(休克代偿期,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以微循环痉挛缺血为特点。临床表现:皮肤苍白,皮肤温度降低和四肢冰冷,尿量减少,肛温降低和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出冷汗;烦躁不安,心率快等;血压下降或略有升高,脉压减少。休克2期(淤血性血氧,可逆性失代偿期)微循环的变化特点:淤血。临床表现:神志淡漠,并逐渐转为昏迷,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心搏无力,脉搏细速,皮肤发绀或呈花斑样变化,少尿或无尿。休克3期(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微循环扩张,麻痹并对血管活性物质失去反应,长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伴有广泛性出血和组织细胞的变样坏死,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口唇发干,四肢冰冷,呼吸困难,心音低弱,血压严重下降或者测不到,无尿或者少尿,昏迷并常出现多部位出血,病情突然恶化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名词解释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体液:机体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处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4%)。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为细胞外液。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由质膜、细胞质和核(或拟核)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组织: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的基本成分,由起源相同、类型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DNA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以亲代DNA为模版,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能量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血型是对血液分类的方法,通常是指红细胞的分型,其依据是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遗传的抗原物质。月经:月经周期中排出经血的持续时期,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7天。月经周期:月经规律性来潮的周期,即两次月经第1天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8〜30天,包括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与经前期。子宫内膜发生一资助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肥大:是指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萎缩:正常发育的器官组织,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而至器官或组织缩小。化生:已分化组织或细胞取代另一种已分化组织或细胞的过程。变性:在一定损伤因素下,细胞或组织会发生物质代谢障碍,某些物质便可在细胞内或间质中沉积,这些沉积物或为原来没有的或为原来有但数量异常增多。水样变性:细胞内水分过多沉积。脂肪变性: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一般细胞内不见或少量脂肪滴,如果这些细胞内出现脂肪滴或脂肪滴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坏死: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死亡后出现的形态学改变成为坏死。坏疽:组织坏死后又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的结果。细胞凋亡:细胞接受某种信号后或受到某些损伤因素后,又有关基因调控或自身启动的程序性死亡过程。再生:细胞或组织损伤后,周围存活的细胞进行增殖,以实现修复的过程。不稳定细胞:一大类再生性很强的细胞。稳定性细胞:潜在较强的再生力。永久细胞:再生能力很弱或无再生能力。肉芽组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瘢痕组织:伤口中,肉芽组织进一步成熟。创伤愈合:由外力作用引起的组织缺损或断离,通过细胞再生进行修复的过程。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情或血管内,血液中的血小板析出,聚集或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快的过程。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梗死:器官或组织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知损伤的防御性反应。致炎因子:能引起组织损伤,产生炎症反应的因素即为炎症的原因。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性或坏死。变质性炎:以变质改变为主的炎症。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渗出性炎:以渗出性变化为主的炎症。巨噬细胞:位于组织内的白血球,源自单核细胞。组织中就成大单核细胞,组织中称巨噬细胞。炎症介质:急性炎症反应中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渗出的发生机制,直言银子不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通过内源性化学因子的作用导致炎症。脓肿:组织或器官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蜂窝织炎:疏松组织中发生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肿瘤:正常细胞转变成的肿瘤细胞通过异常增生并在机体局部形成肿块。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癌前病变: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非肿瘤性病变。非典型增生: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原位癌:癌细胞已累计上皮全层,但仍为突破基底膜。发热: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的体温调节性升高。休克: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子的作用后,所发生的急性血液循环严重障碍,特别是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受损,从而导致各重要脏器功能与代谢紊乱,甚至结构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简答题1:简述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一)神经调节:(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特点:快,迅速,短暂。(二)体液调节:特点:缓慢,持久。(三):自身调节:特点:简单,局限。2:简述人体内糖的氧化分解代谢途径主要有哪几条?并简单说出各自的生理意义。(1):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生理意义:为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糖的有氧氧化。生理意义:是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3):戊糖磷酸途径。生理意义:产生核糖-5-磷酸和NADPH,二者在体内具有重要作用。3:神经系统的构成。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是人体内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控制和调节着其他各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 作为神经系统主要成分的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一切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4: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三个反应过程。(133)蛋白质生物合成分为5个阶段:氨基酸的活化、多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和释放、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1氨酰tRNA的合成氨基酸必须先经过活化,然后再与其特异的tRNA结合,这个过程靠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此酶催化特定的氨基酸与特异的tRNA结合,利用ATP供能,生成各种氨酰tRNA。2多肽链合成的起始核糖体大小亚基、mRNA、起始tRNA和起始因子共同参与肽链合成的起始。3多肽链的延长在多肽链上每增加一个氨基酸都需要经过定位、转肽和移位3个步骤。5:简述泌尿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功能。(386)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是生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是输送尿液至膀胱的管道,膀胱为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尿道则是尿液排出体外的管道。泌尿系统为人体主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排泄多余的水分、某些无机盐和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包括尿素、尿酸),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6:简述血液的组成与基本功能。(187)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循环流动于心血管系统中,维持着体内各器官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呼吸、消化、排泄等器官保持整个机体与外界的联系。血液具有运送营养物、代谢产物、热量及激素的运输功能,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并通过参与免疫和生理止血过程具有防御保护功能。7:简述男,女性的内外生殖器官的组成。(p455)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个部分。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和附属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女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输卵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附属腺(前庭大腺)组成。外生殖器即女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等结构。前庭大腺相当于男性尿道球腺,形如豌豆,位于前庭球两侧部的后方,阴道口的两侧,前庭大腺的导管开口于阴道前庭。8:请说出男女性的副性征表现。第二性征: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特征。又叫副性征。青春期女孩的第二性征有四大显著特征:一是乳房隆起;二是臀部突出;三是皮肤变得细腻、光滑、柔软,体态丰满;四是音调开始变高,嗓音逐渐变得圆。男性的第二性征发育主要表现在体表所发生的变化,并以毛发的变化最为突出。在外阴部长出短而细的阴毛;颈部喉结开始突出,说话声音变大变粗,长出腋毛;脸上也开始长胡须;额部的发际逐步后移,形成特殊的男性发型。身材魁梧、肌肉发达、声音低沉宏亮9:坏死的结局。(510)坏死组织的结局组织坏死后,在体内成为异物,刺激机体产生以下反应。(1)溶解吸收:坏死范围较小时,可被坏死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酶分解,再由淋巴管、小静脉吸收、碎片则由巨噬细胞吞噬、消化。(2)分离排除:坏死灶较大难以吸收时,坏死灶周围出现炎症反应,其中的中性粒细胞将局部坏死组织溶解、液化,与健康组织分离,通过各种途径排除。若坏死发生在皮肤、黏膜,坏死物排出后,留下的缺损称溃疡;肾,肺等内脏的坏死物液化后,可通过自然通道(如输尿道、支气管)排出,残留的空腔称空洞(。3)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不能吸收或排除时,由附近健康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组成肉芽组织将坏死组织取代的过程,称机化。如坏死灶较大,不能完全机化,则由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其包裹。(4)钙化:陈旧的坏死组织(或陈旧的机化组织)中可由钙盐沉积而钙化。10:梗死的原因。(p314)器官或组织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成为梗死。更似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动脉阻塞而又不能及时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所致。11: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P525)炎症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根据炎症的致病机制,红和热是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充血,代谢旺盛和早期局部血流加快所致。肿是由于炎症局部炎性充血,血液成分渗出导致水肿形成所致。痛是由于组织损伤,渗出物压迫和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所致。炎症的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热,白细胞计数发生改变,全身中毒性反应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有些患者表现出类白血病反应。虽然类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极度增多,但其白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无异型性。全身中毒性反映患者不但表现出发热,白细胞计数改变,而且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表现。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败血症和脓毒血症患者。严重者12:炎症的原因。(515)根据致炎因子本身的性质,可将炎症的原因归纳为:一物理因素:高温、低温、电流、电离辐射、放射线、紫外线、切割、挤压、撞击等物理性因素均可造成损伤,引起炎症。如高温所引起的烧伤、烫伤,低温所引起的冻伤等均为物理性因素导致的炎症性损伤。二,化学性因素: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化学性物质,松节油等刺激性化学性物质,某些病理情况下堆积于体内的尿酸、尿素等代谢产物也能造成组织损伤,引起炎症反应。乙醇、尼古丁也可引起炎症,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可引起肝损伤,导致非病毒感染性肝炎。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生物性因素均可引起炎症。这些能导致机体产生疾病的生物性因素成为病原体。由生物性因素引起的炎症称感染。根据病原体的不同,感染又分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螺旋体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如,梅毒即是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病变的本质属炎症反应。在炎症原因中,生物因子是极为重要的致炎因子,受到高度重视。免疫性因素免疫反应可导致组织损伤,形成炎症反应。各型超敏反应均可造成组织损伤,引起炎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炎、荨麻疹、结核病、风湿病、肾移植排斥反应、药物过敏性皮疹及某些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等炎症性反应均与免疫因素有关。组织蜕变及坏死组织坏死可产生内源性化学物质,引起炎症。无菌性坏死性股骨头炎、肩周炎即为局部组织的退行性变及坏死所致。梗死灶周围的出血充血带即为坏死组织所引发的炎症反应。1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表现为局部组织和细胞不同程度的变质、渗出和增生及血管扩张充血。在炎症反应的过程中,病灶内往往见有多少不等的炎细胞浸润。变质为炎症的损伤过程和表现,渗出和增生为炎症的抗损伤过程和表现,而血管扩张充血则为炎症渗出的基础,炎细胞浸润则是渗出的重要结果之一。一般急性炎症或炎症早期,炎症反应以变质和渗出为主,慢性炎症及炎症后期则以增生为主。无论是急性炎症还是慢性炎症,炎症反应区域都会表现出血管扩张充血和炎细胞浸润。14:发热的时相与热代谢特点。(1):体温上升期 发热的第一时期是中心体温开始迅速或逐渐上升,此期的主要表现是畏寒,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寒战。热代谢特点:散热减少而产热增加,产热大于散热,因而使体温逐渐向体温调定点的方向调整。(2):高温持续期(高峰期)当体温升高到体温调定点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乡土中国》之《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课后练习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2024年新高一语文初升高衔接《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 手工书的设计课件
- 【语文】《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绝对产权》课件
- 抗病毒制剂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爽肤水市场洞察报告
- 绘画用纸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手笼服装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精密计时器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天然气管道投产运行过程和相关技术要求
- T∕CHTS 20016-2021 公路桥梁各向异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 6.1圆周运动课件(共20张PPT)
-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完整版PPT课件
- 成品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完整版)
- 电极电热干蒸汽高压微雾二流体喷淋的比较101103
-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资料台账
- 1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3套100道题-可直接打印)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 汽车维修价格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