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年节风俗-知识总结_第1页
第二章 中国的年节风俗-知识总结_第2页
第二章 中国的年节风俗-知识总结_第3页
第二章 中国的年节风俗-知识总结_第4页
第二章 中国的年节风俗-知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导游服务基础第三组4#509

第二章中国的年节民俗

目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汉族的传统节日第三节:主要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第一节:概述一、年节(一)年节的由来

一、时间概念。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释天》记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说明“年”的称谓从周朝开始。唐玄宗曾将其改为“戴”,唐肃宗又改“戴”为“年”。辛亥革命以后,我国实行公历,称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也分别称为阳历“年”和阴历“年”二、古时传说中的野兽。“年”以百兽为食,严冬晚上下山搔扰,猎食人、畜。有一次,“年”来到一家门口,恰好这户人家有人穿着红衣,点着竹子取暖,正巧发出“啪啪”的声音,“年”吓得掉头就跑,人们从此知道它怕“光”怕“声”,一见“年”到,就用此法驱赶,第二天人们相互祝贺。由桃符发展的红纸春联、放鞭炮、初一拜年等习俗,均由此而来。三、丰收的意思。《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大有年”就是大丰收。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是谷穗成熟的样子。《说文解字》也称:“年,谷熟也。”这样“年”就成为庆贺丰收喜悦的意思。(二)、年节的分类

1、按性质划分:

单一性质:

综合性质2、按内容划分生产节日即农事节日祭祀节日记念节日庆贺节日

(三)年节的发展

岁时年节的发展,在我国有三条重要的线索:(1)农事祭祀节日线索(2)宗教节日习俗的线索(3)民族传统节日习俗线索节日发展的三条重要线索:1、农事祭祀节日线索2、宗教节日线索3、民族传统节日习俗二民俗(一)概述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民族性(2)集体性(3)延续性(4)神秘性(二)江苏传统民俗概要

熟悉江苏的传统民俗寿诞婚嫁节庆建房:禁忌交往寿诞

什么是寿诞?《醒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李克用﹞眉头一簇,计上心来,道:‘六月十三是我寿诞之日,不要慌,教这妇人着我一个道儿。’”《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吕)不韦曰:‘王孙贤孝无比,每遇秦王太子及夫人寿诞,及元旦朔望之辰,必清斋沐浴,焚香西望拜祝,赵人无不知之。又且好学重贤,交结诸侯宾客,遍于天下,天下皆称其贤孝。以此臣民,尽行保秦。’”《红楼梦》第二五回:“原来次日是王子腾夫人的寿诞。”巴金

《家》十一:“庆祝冯乐山的六十寿诞,寿序是三叔起草的。”乔羽

《果园姐妹》第一场:“果子不是家常用,去给姥姥庆寿诞。”在过去寿诞怎么过?寿日这天,儿女、亲友们带着蛋糕、肉类、酒、茶及其他礼品来为老人祝寿。家中置办丰盛的酒宴,老人穿戴一新居于首座,全家一一敬酒,祝老人健康长寿。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镇家庭到酒店为老人祝寿者渐多,有的到电视台、广播电台点歌或包一场电影为老人贺寿。是日,因儿女聚齐,大都照全家福。出嫁女为父母庆寿极为重视。父母年到六十六,闺女送上一块肉,肉要切66块,意取“六六大顺”之吉言。还有,七十三,送上白面蒸的老板犍(面牛)。七十七,送只老母鸡。八十八,送只鸭。九十九,送只狗。另外,老人6旬后,每逢数九寒天,嫁女都送1只鸡或鸭,用以“抚劳”,每逢闰月年,嫁女为父母送闰月鞋袜或衣料。

中国民俗文化中对“庆祝生辰”的书面敬称,俗称“过生”或“做寿”。老人一般50岁、60岁、70岁奉十整数的生日较为隆重,多由晚辈操持,亲友祝贺,送寿联、寿匾或其他礼物,主人置酒款待。“请吃酒,挜拜生”,说明做寿是儿孙主动张罗,不必送请帖。亲戚一般送“四色”寿礼。女婿、外甥要送“八色”或“十二色”。所谓色,就是指一种果品或一种菜肴。寿礼中必须有寿烛、寿桃和长寿面。寿烛,为红色,长一尺左右,重约一斤,蜡面上印有金色的寿字或松鹤图,上寿时点燃。寿桃又称寿包,是寿诞的主要礼品,要有104只,意谓“出头出脑”。长寿面,寿宴上食用的面条,寿日吃面,取“绵长”之意,以祝寿星延年益寿。寿诞前一天,庆寿之家先要设寿堂,高挂“寿”字、寿轴、寿星和寿联等。寿星是分管长寿的神,被画成老人模样。寿日凌晨需祭神。下午寿公寿婆接受晚辈跪拜,分赠“寿钱”。拜寿毕,开筵席,寿公寿婆坐正席首位,众晚辈分别敬酒。筵毕,向四邻分赠寿包、金团。如今的寿诞怎么过?近年来,为老人祝寿的方式,增添了现代色彩,如子女陪老人旅游;当地党政领导亲往祝寿、送寿幛、赠礼品、致祝词;老年协会在老人节期间,为当地逢十的老人照相留影、馈送礼物,为百岁老人祝寿;群众业余文艺组织为老人作专场演出。家庭则开筵席,宴请宾客,晚辈为长辈赠送礼物如旧。非逢十生日,一般送蛋糕,不受年龄限制,有的举办生日派对(聚会),相互祝贺。小孩子们生日,祖父母、外祖父母给孩子送生日蛋糕等。

婚嫁

婚嫁是结婚嫁娶的意思,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秩序,传递香火,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仪式礼节。通过婚嫁行为,一方面获得社会群体的认可,另一方面,确定正式的配偶关系。婚嫁行为由最初的乱婚无度进化到今天的一夫一妇制,反应人类生存文化的巨大进步。婚嫁的目录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程序婚嫁礼仪婚嫁习俗习俗由来招亲由来禁忌闹洞房民族习俗婚嫁服饰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意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回赠红包礼。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象征繁荣。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白虎。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竹。摸橘子:由拿着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长辈认识。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象征早生贵子。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门口端喜糖送客。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闹洞房节庆什么是节庆?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节庆种类很多,从节庆性质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节庆;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从节庆时代性可分为传统节庆和现代节庆。节庆的内涵?

节庆活动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长期生产、生产活动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在特定时期举办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群众基础的大型文化活动,它是该国家、名族或区域历史、经济以及文化现象的综合体现。正因为如此,大多数节庆都有着丰富的历史、经济和文化。交往交往的会议是什么?心理学上的交往概念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接触或直接沟通,彼此达到一定的认知;社会学上的交往概念主要指特意完成的交往行为,通过交往行为特定的社会联系;语言学上的交往概念主要用来表明信息交流;哲学上的交往概念是指人所特有的相互往来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即一个人在与其他人的相互联系中交往的含义具有那些层次性?⑴广义的交往:既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人与人的社会交往;⑵次广义的交往:仅仅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包括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社会集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⑶狭义的交往:指与生产相对应的交往,即物质交往;⑷最狭义的交往:把交往理解为劳动产品的交换。历史唯物主义交往之间的称呼?1、在国际交往中对男子称先生,对女子称夫人、女士、小姐。2、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3、对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子可称小姐,年纪稍大的可称女士。以上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4、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春节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庆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史载,春节最早源于原始神农时代的“腊祭”。民间成春节为“过年”。春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是准备阶段,贴对联挂年画,张灯祭祖先等,忙着为迎接春节做准备,俗称“腊月忙年”。年三十夜称作除夕,人们有吃团圆饭、坐夜守岁的习惯。第三阶段从初四到十五,主要是游憩、娱乐,如扭秧歌、跑旱船、舞狮子等,形式多样,热闹非凡。活动:一般的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主要的活动有操办年货、做新衣、祭灶、扫尘、除夕守岁、贴门神、贴春联、挂年画、新年祝福、吃年糕、吃饺子、立春打春牛、闹元宵、玩花灯、扭秧歌等等。图片图片清明节1、时间:一般是公历四月四到六日2、主要活动:扫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清明节亦称鬼节、冥节、踏青节。传统的清明节以扫墓祭祖与踏青为主要内容。清明扫墓与“寒食节”有关。

又称聪明节、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农事纪庆节日.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为节日的节气.《岁时百问》解释清明的取名缘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曰清明”节日最早始于周代,秦汉礼制规定每逢初一、十五以及二十四个节气等日要到祖陵祭祀供奉.至唐明皇开元年间,下诏改制废止了除寒食节(清明前一日)以外其他的拜扫活动.在宋朝以前,清明仅是个附属在寒食节习俗中的一个次要日。它的重要性,甚至比不上另一个阴历三月上旬的上巳节。而清明节扫墓,更是宋代以后出现,尽管如此,由于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的日期相当接近,彼此的习俗便互相渗透、重叠,渐渐地不再有明显的划分,这才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所以,在讨论清明节的起源时,同时也要对上巳及寒食有所了解。图片

图片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主要活动: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船。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1、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2、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图片图片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因为位居秋天的三月之中而得名。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图片图片重阳节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会都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为老年节。别称:登高节、老年节习俗:登高、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赏菊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名称释义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民俗活动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图片图片满族分布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历史:努尔哈赤、皇太极语言文字: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宗教文化:萨满教习俗:坐福、剃发梳辫、索罗杆、萨其马等(三)主要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

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二、蒙古族:1、分布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和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2、历史:铁木真、忽必烈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