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质量标准检测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质量标准检测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质量标准检测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质量标准检测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质量标准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3·濮阳高二期末)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C)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促成了欧洲近代科学兴起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解析]从材料中“知识普及”“书籍的开端”等信息,可知造纸术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造纸术的西传促进欧洲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以廉价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2023·福州高二期末)《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D)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解析]文学著作能否作为史料依据需要认真考证;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据此可知题干推断的依据错误,结论错误,故选D项。3.(2023·营口高二期末)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D)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都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4.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城内人民的生活、生产、商业面貌。其中在画卷最左端有一家称作“赵太丞家”的药铺的柜台上放着一架算盘。这能够说明(C)A.当时珠算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B.当时珠算已由国外传入中国C.商业发展推动了计算工具的使用D.宋朝人最早使用算盘[解析]《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商业繁荣的景象,算盘的使用是出于商业活动的需要,C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A项不符合史实。珠算是中国人发明的,B项错误。仅由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宋朝人是否“最早使用算盘”,排除D项。5.(2023·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是用已故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一座命名为石申。石申的科学成就是(A)A.用赤道坐标记录了恒星的位置B.记录了世界最早的日食、月食现象C.制造了天文观测仪器浑仪D.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天[解析]石申是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著有《石氏星表》,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故A项正确;B项是夏商时期的天文学成就,故错误;浑仪不是石申制造的,故C项错误;D项是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的成就,故错误。6.(2023·太原五中高二期末考试)下面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A)姓名生卒年份著作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徐霞客1587-1641《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约1666《天工开物》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的是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④当时中国科技大量吸取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当时中国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受到严重阻碍,④错误。7.(2023·四川遂宁高二期末)《诗经》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有学者指出《诗经》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它站在社会公认原则立场上表达了人民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可证明此观点的内容集中在(A)A.《风》 B.《雅》C.《颂》 D.《九歌》[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诗经》反映了社会现实,尤其是广大人民的思想状况。根据所学可知,《风》是周代各地民歌,反映了当时各地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故A项正确。8.(2023·武汉高二检测)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B)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解析]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被称为“汉赋四大家”。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故B项正确。9.(2023·益阳高二期末)盛唐诗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这一诗歌风格中成就最大的是(A)A.李白 B.王维C.杜甫 D.白居易[解析]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与材料中“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相符,故A项正确;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C、D三项。10.(原创题)清人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近人王国维在《在人间词话》中亦言:“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惟一幼安耳。”材料中“幼安”是指(D)A.柳永 B.苏轼C.李清照 D.辛弃疾[解析]据题干中“豪放惟幼安称首”可判断“幼安”为豪放派;据“南宋词人……堪与北宋人颉颃者,惟一幼安耳”可判断“幼安”为南宋代表性词人。11.元朝文人张鸣善《咏雪》中称:“漫天坠,扑地飞,白占许多田地。冻杀吴民都是你!难道是国家祥瑞?”由此可以看出元曲(A)A.语言通俗,形式活泼 B.借物抒怀,辞藻华美C.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D.音节和谐,风格浪漫[解析]题干作品语言通俗易懂,故A项正确。元曲很少有华丽辞藻,故B项错误;元曲形式活泼,而不是结构严谨,故C项错误;元曲通俗、贴近现实生活而不是风格浪漫,故D项错误。12.(2023·江西名校高二联考)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C)A.《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B.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解析]《红楼梦》通过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展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通过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批判当时社会伦理观念,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故C项正确。13.(2023·湖州高二期末)有学者对明清四大长篇小说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是《红楼梦》,排在第二位的本质上是一个寓言,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属于“排在第二位”的著作是(C)A.《三国演义》 B.《聊斋志异》C.《西游记》 D.《水浒传》[解析]《三国演义》《水浒传》文中没有妖魔鬼怪,故A、D两项错误;《聊斋志异》不属于明清四大长篇小说,故B项错误;《西游记》中塑造有大量的妖魔鬼怪,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西游记》是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之一,故C项正确。14.(2023·北京昌平区高二期末)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的时代是作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D)A.为迎合读者修改了历史B.情节与人物是作者虚构的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D.评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解析]《三国演义》将对时代有贡献的曹操视为“奸雄”,表明该书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15.(2023·绍兴高二联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C)A.《水浒传》 B.《红楼梦》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解析]材料把讽刺的对象指向“士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C项。16.“象形的比重大大降低,文字的符号意义更强,将繁复的笔画简化,是今体书的鼻祖,后代的草书、真书均在此基础上产生。”以上表述指的是(C)A.商代甲骨文 B.秦朝小篆C.汉代隶书 D.魏晋楷书[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由题干材料中的“象形的比重大大降低”“将繁复的笔画简化”可排除A、B两项;由“今体书的鼻祖”可排除D项,楷体是由隶书衍生而来的。故答案为C项。17.关于唐代书法的特征,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论述的:“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下列书法家的作品最能体现盛唐书法这一特征的是(B)A.王羲之 B.颜真卿C.赵孟兆页 D.文征明18.宋代产生了中国绘画中最好的山水画,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与宋代这一绘画风格密切相关的是(A)A.理学思想兴盛 B.商品经济发展C.市民阶层兴起 D.政治上重文轻武[解析]从材料信息“画家从细小的一只鸟、一朵花开始,最后扩大成为对宇宙自然全面的观察研究”可知画家从研究客观事物入手,以体悟宇宙自然,这与理学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有关,故A项正确;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促进风俗画产生,而材料明显是文人写意画,故B、C两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19.(2023·潮州高二期末)郑板桥喜欢画兰。观察下幅郑板桥的兰画,它主要反映了郑板桥(A)eq\a\vs4\al(画中题诗:,东风昨夜发灵芽,,一片青葱一片花。,盎植盆栽殊可笑,,青山是我外婆家。)A.清华淡泊 B.桀骜不驯C.物我两忘 D.高风亮节[解析]兰花是花中君子,清香淡雅,与文人君子的清淡名利相似,故A项正确。20.(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考试)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享有盛誉,其基本特征包括(B)①汉字书法是线条的艺术,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性和气势②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意境美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④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中国书画主要体现了文人阶层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生活的反映,排除④。21.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主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出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C)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剧的精华[解析]元代文人地位低下,处于社会底层,不愿做官以及宦途无门的文人纷纷将满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成了元杂剧的兴盛。22.(2023·新乡高二期末)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D)A.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 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 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解析]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戏曲开始出现为市民服务的变化,故D项正确。23.(2023·宜昌高二检测)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D)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内容贴近民众生活C.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解析]由材料中“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可知,京剧的流行主要是由于其迎合了市民的需求,故D项正确。24.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后半期,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B)A.各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C.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D.中西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解析]材料通过“……的交融,并借鉴吸收……而形成的”交代了京剧采各家之长而形成,说明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B项正确。25.(2023·盐城高二期末)2023年为中英文化交流年。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的重点项目,《杨门女将》和《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大戏赴英国的利物浦和伦敦进行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准确而全面的是(D)①正式形成于清朝道光时期②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③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兼收昆曲、秦腔等优秀剧种的特长逐渐演变形成的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解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孕育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徽剧戏班“三庆班”的入京,正式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故①正确;京剧的角色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故②正确;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兼收昆曲、秦腔等优秀剧种的特长逐渐演变形成的,故③正确,D项符合题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的科学史权威薮内清精辟地指出:“在古代文明中,天文学一直属于高层次的科学,而且深深地染上了世界各种文明时代所具有的特色。构成中国天文学史主流的是历法研究和以占星术为目的的天文观测。”——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李时珍指出:“医者贵在格物。”他为写作《本草纲目》,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详尽阅读、研究前代医药典籍,广泛批阅……他动手栽培和加工炮制过不少药物,为了解某些药性,甚至冒着危险亲自试服。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科学的结论应当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皆需试见而后详之”。徐光启博闻强识,“考古证今,广咨博讯……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故学问皆有根本,议论皆有实见”。他主持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写作特点是“杂采众家,兼出独见”,主要以辑录前人农业文献为主。——《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朝代北宋南宋明朝清朝理论类491630实验类121031技术类84818169——李思孟《科学技术史》材料四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请回答:(1)分别列举两汉、宋元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科学成就取得的社会背景。(5分)[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教材列举两汉、宋元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析。[答案]成就:张衡发明浑天仪;郭守敬编订《授时历》。背景:专制统治的需要;农业生产的需要;“天人感应”思想。(5分)(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三位晚明科学家在科学态度与方法上的共同特点。(3分)[解析]根据材料二信息从学风、实践、对前代成果的态度等方面归纳。[答案]反对明朝中期以来知识界“空谈心性、不重实事”的学风;亲身实践、强调实验;对前代科学成果进行总结。(3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3分)[解析]结合材料三表格中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即可得出结论。[答案]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类成果减少;明清时期科技理论类成果比重上升。(3分)(4)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5分)[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中的“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和“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四信息从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析。[答案]特质:注重实用理性;缺少严格求证的意识。原因: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家思想中重政治、轻技艺观念的束缚;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阻碍。(5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材料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材料三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形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材料四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吸取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泛流行……(西夏)已是任用中国贤人,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从材料一可知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派别?试比较两派的不同。(4分)[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派的风格截然不同。[答案]豪放派和婉约派。(2分)不同: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2分)(2)材料二中的文学体裁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原因有哪些?(6分)[解析]首先要知道材料二反映的文学体裁是唐诗,分析其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原因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答案]原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并包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6分)(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唐宋文化各自的特点,并从唐宋各自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三方面分析唐宋文化形成的原因。(8分)[解析]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来回答“特点”,分析“原因”则要结合两个时期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答案]特点:唐文化相对开放、外倾、色调浓烈;宋文化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细腻丰满、忧患气息浓厚。(4分)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两宋时期,国家积贫积弱,而周边少数民族勃兴,民族政权对峙,两宋长期遭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总之,唐宋文化的差异是由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力量的强弱决定的。(4分)28.书画与戏剧艺术中也渗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见下图)。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材料二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