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1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2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3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4页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1估一估测一测◆教学内容教科书1页、2页,比较铅笔和蜡笔的长度,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3.感受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难点: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铅笔、蜡笔、课件、直尺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文具盒、曲别针、橡皮◆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展示1只铅笔和1只蜡笔,并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和蜡笔。解答问题:(1)铅笔和蜡笔,哪个长?那个短?(2)估计一下,1只铅笔的长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2.小组合作,动手比一比,并解答上述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实际量一量。要让学生学会量的方法:方法1:两支笔一端对齐,在铅笔上一根蜡笔长度的地方画上线,在移动蜡笔,接着量。方法2:可以用几只蜡笔接着摆,看一看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3.找同学来展示自己比一比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要学生体会“大约”的意思是大概,差不多。)(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1.指一指:哪个是课桌的长?2.同桌合作,选用身边的物品作为测量的工具,实际测量一下,看看课桌的长是多少?(教师指导各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3.汇报答案,交流各组使用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并发现问题:为什么大家的结果都不一样呢?4.讨论:为什么大家的测量结果会不一样呢?解决问题:1.查看学生指出课桌的长2.请各组分别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进行测量3.汇报结果,发现,这一次结果都一样。4.小组进行讨论后发现,选择的工具不同,不统一,测量结果也会不同。得出结论:要想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三)巩固新知教材2页,试一试:同桌合作,用蜡笔测量课桌面的宽。(四)达标反馈教材2页1、2题答案: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橡皮做工具测量同样的课本,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第2题,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学习用品,铅笔、蜡笔的结果是一样的,铅笔盒的测量结果可能不一样。(五)课堂小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在测量物体时,只有选择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才会得到统一的结果。(六)布置作业1.估测时,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就(),要使用()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得到物体的长度。2.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度大约是()个橡皮的长。3.你的书包的长度大约是()个铅笔盒的长。4.你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根铅笔的长。5.数学课本封面的宽度大约是()根蜡笔的长。答案:1.不同统一2.3.4.5.答案不统一。◆板书设计估一估测一测要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2认识厘米◆教学内容教科书3、4页,认识厘米并测量。◆教学目标1.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3.在估测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重点:结合组直尺和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难点: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几厘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图钉学生准备:直尺、橡皮、铅笔、图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答问题:要想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获得统一的结果,应该怎么办?2.观察直尺,你都看到了什么?(二)探究新知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尺子: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1厘米=1cm师: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认识厘米)3、认识1厘米的长度: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4、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大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差不多)大家用大约这个词用的很好,当我们量出的长度不是非常准确的时候,多一点,少一点的我们都要说大约是多少。4、认识几厘米①在我们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1厘米,那么除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反馈:你找的是几厘米,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别的同学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不管是从1—2还是从3—5,这些都是2厘米长。②我来说几个,请你看一看这是几厘米:0—3、0—5、0—6,这么快,你们是一厘米1厘米数出来的吗?那用什么好方法?③这就是尺子上标有数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线,从0开始,跑到几就是几厘米。(真是一个好方法)三、展示点拨如果给你一个物品,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试一试。学生测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长师巡视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反馈:你们看她量的好吗?好在哪?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小结:看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的起点。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学生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汇报结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测量的。(三)巩固新知教材4页,练一练1、2、3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四)达标反馈习题:1.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测量。2.生活中有很多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比如()、()。3.1厘米1厘米的数,数()次是5厘米。4.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5.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厘米。答案:1.长度单位2.橡皮的厚度、图钉的长度。(答案不唯一)3.54.1厘米5.7(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厘米是多长?那么2厘米,3厘米,4厘米呢?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呢?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六)布置作业1.计算13厘米-9厘米=()厘米38厘米-7厘米=()厘米20厘米+9厘米=()厘米15厘米+8厘米=()厘米2.先估算,再测量数学书厚约()厘米,实际厚是()厘米。你的手掌宽约()厘米,实际宽是()厘米。3.判断一块橡皮的厚度是10厘米。()一张桌子的高度是16厘米()4.解决问题一条彩带长26厘米,第一次用去4厘米,第二次用去14厘米,一共用去多少厘米?◆板书设计认识厘米1厘米1cm3用直尺测量、画线段◆教学内容教科书5、6页,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直观认识、测量和画线段的过程。2.初步认识线段,能用直尺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3.在用直尺测量纸条、毛线、线段等学习活动中,经历由线形物品到线段物品的抽象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重点、难点重点:毛线和线段的测量以及画一定长度的线段。难点:由拉直的毛线抽象出线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毛线、直尺,彩色纸条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毛线、彩色纸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通过游戏回顾上课知识,小竞赛,看谁速度快。一人发一张彩色纸条,比赛量纸条的长度,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2.宣布比赛结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二)探究新知测量弯曲毛线的长度:给出一段弯曲的毛线,怎么准确的测量毛线的长度呢?学生交流后发言,给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测量毛线的长度时,要先把毛线拉直)学生主要说出是怎样测量的。认识线段师讲解: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做一条线段。出示线段学生感知,自己描述线段是什么样的。画线段教师教授,利用直尺还可以画出一定的长度。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呢?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如何画出一条线段。发表各自见解。师: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下你们组的见解。学生可能回答:比着尺子从一个点画到另外一个点。或者回答:先找到两个点,然后用尺子把两个点连起来。鼓励学生尝试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学生交流画法。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通过找点,连线完成一个线段。教师示范正确的线段画法,并画出一条一定长度的线段。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一条6厘米的线段,教师查看学生的画线段情况,并逐个指导。(三)巩固新知教材6页1、2、3、4题(四)达标反馈习题:画一画1.用直尺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4.画一个长方形,使长边为4厘米,短边为2厘米。(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以及如何画线段。谁能来说一说,画线段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六)布置作业1.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10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一条线段长40厘米,另一条线段长8厘米,两条线段首尾相接的连接在一起后是多少厘米?4.一根绳子对折后是10厘米,这根绳子长多少厘米?这根绳子剪去2厘米后,还剩多少厘米?◆板书设计用直尺测量、画线段线段4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7、8页,认识米并测量◆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过程。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3.在利用米尺认识米和厘米关系并进行测量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工具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难点:在利用米尺认识米和厘米关系并进行测量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工具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折尺、铅笔、三角板、卷尺学生准备:铅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直接提出问题:如何测量黑板的长?提供测量工具,供学生自行选择:直尺、三角板、米尺、折尺、卷尺……2.挑选学生上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3.通过观察几位同学的测量过程,讨论,你觉得哪种测量方法更为简单准确,哪一种测量工具更为合适。(二)探究新知1.教师介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举例时,通常用米作单位,拿出米尺和折尺,说明,他们的长度是一米。同时也说明,米是国际上统一是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并介绍米和1米的字母表示。2.拿出皮尺和卷尺,与学生互动,找出1米。3.提出再量一次的要求,让学生用卷尺或者米尺再次测量黑板的长。4.体会并认识1米。学生参与活动:和米尺比一比。学生用米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感受米尺的长度,用能够用语言进行描述。5.尝试用双手表示1米的长度。初步体会一米的实际长度。6.提出问题:看谁最认真,仔细观察,米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学生观察并给出结论: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的小格。1米=100厘米。(三)巩固新知教材8页,练一练1.2.(四)达标反馈习题:1.1米=()厘米2.一扇门告约2()3.一辆公共汽车长9()4.图钉的长大约是1()5.课桌高约70()(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六)布置作业1.算一算6米-5米=()厘米1米5厘米+1米3厘米=()米()厘米1米7厘米+2米=()米()厘米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5米50厘米50米10厘米5厘米3.判断别针长5米。()铅笔长50厘米。()小明高2厘米。()4.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5.一只蜡笔用去20厘米,还剩下80厘米,这只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合多少米?◆板书设计米的认识1米=100厘米5厘米、分米、米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9、10页,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分米和探索厘米、分米、米之间关系的过程。2.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能用分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表象,理解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难点:物体的长度超过1米时的描述方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彩带、米尺、粉笔盒、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厘米和米。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最小的长度单位呢?(厘米)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1.小组活动导入:分发给每组学生一条彩带。长短各不相同。要求:首先估测彩带长度,然后进行实际测量彩带,并记录彩带的长度。2.小组交流结果3.教师讲授:测量不足1米的物体长度时,还可以用一个比米小,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测量课桌的长度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四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2)汇报方法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我们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5个10厘米,还多出9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3)比较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刚才测量的三种方法,说出哪种方法比较好?(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4)引入并板书课题。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1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实践中总结长度单位使用的选择性。2.教学1分米有多长(1)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10厘米)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是1分米。(2)从1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11厘米),从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同时板书:1分米=10厘米)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整10厘米?(5个)这5个10厘米是几分米?(是5分米)还剩下几厘米?(9厘米)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5分米9厘米。(完成做一做)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然后试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同桌互相看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反复两次)(2)画一画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3)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思考后汇报: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铅笔的长度;吸管的长度等)4.教学1米=10分米。(1)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有几个1分米。(让学生思考猜测)请同桌两人观察软尺,数一数1米有几个1分米。(2)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我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3)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三)巩固新知教材10页,1.2题。(四)达标反馈习题:1.1米=()分米=()厘米2.分米是比()小、比()大的长度单位。分米用字母()表示。3.50米-20米=()米4.1米-30厘米=()厘米5.1米50厘米-20厘米=()米()厘米(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呢?(六)布置作业1.2米-30厘米=()米()厘米2.3分米+7分米=()分米=()米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大树高约8();操场跑道一圈是200();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伸开手臂的长约是1();讲台的高大约是80();门高约2();一条成人围巾长2();写字台高80();小花今年7岁了,身高约1()20()。◆板书设计厘米、分米、米的关系认识分米1分米=10厘米1dm=10cm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课本12--1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拿出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学生将12根小棒,每5根分成1份,学生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结果。二、探究新知1.自主探索算法。出示红红说的问题。学生动手操作后说出分的结果。(分铅笔)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铅笔不能平均分配,怎么办?继续出示例题的情境图:15个桃,每盘放6个,放了()盘,还剩()个。教师:15个桃子,每盘放6个,想一想能放满几个盘子?2乘以6等于12.所以能放满两个盘子,但是12比15少了三个,还剩下三个桃子。列式:15÷6=2……3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学习的方法自己进行计算。学生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2.出示13页例题图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试着用算式来表示展示学生作品对正确的算式进行肯定。三、巩固新知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的题目。四、达标反馈1.口算20÷6=21÷5=30÷4=24÷9=35÷8=18÷7=45÷6=29÷7=计算20÷9=26÷5=31÷7=40÷9=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当我们分东西时不能平均分时,就会遇到有余数的除法。还可能回答:有余数的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教师总结:让学生知道,在平均分物品时,常常会出现剩余情况,并能用算式表示。布置作业:1.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余几天?2.每6个蛋糕装一盒,21个蛋糕装多少盒?还余几个?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21÷5=4(个)┅┅1(张)读作:21除以5商4余1。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余数比除数小,亲身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愿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道理,能正确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难点: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以及余数大小范围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数学归纳能力。教学建议教师分别提要求,学生操作并写算式,然后交流、讨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三角板、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15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学生自由回答:每份5根,没有剩余。教师:如果是1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学生回答(二)探究新知1.学生们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有这些想法:(1)1根1根分,每份是4根还剩2根。(2)4根4根分,每份是4根还剩2根……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17÷3=4(根)……2(根)学生打开书填写在书上2.教师进一步提要求:如果17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还剩几根?学生再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教师指2-3名学生说一说,并列出算式。板书:17÷4=4(根)……1(根)学生打开书填在书上。教师:平均分成5份、6份呢?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问题,并填在书上。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列算式。教师:还可以怎样分?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通过上面各题,除数和余数的大小相比较,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电脑显示)。(三)巩固新知1.课件显示“算一算”。学生们把得数填完后,汇报2.课件显示出得数。教师:观察上面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两边的余数都是一样的,都是从1到5”。(四)达标反馈1、议一议教师:通过上述几道题,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数除以6,它的余数可能是哪些数?最小的余数是几?最大的余数是几?小组内讨论,交流出结果。你能自己试着写出一组一个数除以7的除法算式吗?学生自己完成3、练一练教师提出要求和问题学生独立摆一摆,完成这题,并把算式填在书上(五)课堂小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2.教师总结归纳:学生一定要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道理,能正确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初步数学归纳能力。(六)布置作业一、填空。1、有11棵树,每2棵一份,分成了()份,还剩()棵。11÷2=□(份)……□(棵)2.有13块橡皮,平均分成4份,每份()块,还剩()块。13÷4=□(块)……□(块)3、有9支铅笔,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支,还剩()支。9÷4=□(块)……□(块)二、填空题1、如果一个数除以8有余数,那么余数有可能是()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一定比()大◆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二)17÷3=4(根)……2(根)17÷4=4(根)……1(根)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怎样用口诀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题目叙述的含义和结果。情减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用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重点、难点重点:能用乘法口诀确定有余数除法的商,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难点:在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建议让学生观察问题情境,了解数学信息和问题,学生操作并写算式,然后交流、讨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三个小朋友,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有30只纸鹤,他们想把这些纸鹤穿起来,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每6只穿一串,可以穿几串?谁来回答?同学们踊跃回答,老师点名列算式:生:30÷6=5(串)师:如果每7只穿一串,能穿几串?还剩几只?生:能穿4串还剩2只师:很好,谁能把算式列出来?生:30÷7=4(串)………2(只)(二)探究新知1.师:同学们说得很好,30÷7还可以写成竖式计算,同学们看黑板4……………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7/ˉ30ˉˉ……被除数28…………7和4的乘积ˉˉˉˉ2ˉ………余数同学们看着这个竖式,我们观察一下30、28、2的位置发现了什么?生:个位对着个位,十位对着十位师:同学们观察的相当仔细,还有最上边的商,它也要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2.师:好,同学们现在把“试一试”这几道题做一做。这几道题应怎样填,怎样想呢?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名说说想的过程,让学生们知道怎样利用口诀去想。为什么这样想?再填在书上。(三)巩固新知1.学习“给小兔分笼子”,课件显示小兔子图。根据学生们说的出示题“(1)43只兔子平均住在下面的兔笼里,每个兔笼住几只,还剩几只?2.学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知道了什么?有的可能说:“有5个笼子”、“有很多小兔”、“小兔子们在玩”……学生试着做一做,做完后同桌说说怎做的?教师指2-3名学生说说怎么算的?列出算式:43÷5=8(只)……3(只)5.小组内再说说怎样根据口诀计算有余数除法的6.出示“(2)43只兔子,如果每7只住一个兔笼,能住满几个兔笼,还剩几只?”7.学生自己做,并填在书上。8.教师指2-3名,说说是怎样算的9.教师总结:同学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利用口诀去算了。(四)达标反馈1、教师:同学们爱吃巧克力吗?老师这里有42块巧克力,你能准确的把它们装在盒子里吗?(课件显示)教师:你认为怎样装盒比较合适?2、赛跑教师:有一次森林里的小狗和小羊要进行一次赛跑比赛,小猫当裁判,你们认为谁会赢得比赛,拿到第一呢?把全班分成两队,一队小狗队,另一队小羊队。(五)课堂小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2.教师总结归纳: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能用乘法口诀确定有余数除法的商,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在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布置作业1.用竖式计算88÷9=30÷7=24÷3=52÷9=46÷6=判断题。(1)9×()<68,括号里最大能填8。(2)28÷5=5……3(3)33÷7=5……2(4)如果△÷6=○……□,那么□最大应是5。3.解决问题(1)、小明买来13个苹果,平均分给奶奶、爸爸、妈妈,余下的给自己,小明自己还有多少个苹果?(2)、我们班一共有45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几人?还多几人?◆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三)43÷5=8(只)……3(只)第四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并于他人交流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难点: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建议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并写出算式,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与解答的时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谁到花店里买过花?买过什么花?学生自由回答:买过康乃馨、玫瑰花------教师:同学们现在看大屏幕,我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三种不同的花,分别是郁金香每枝9元,马蹄莲每枝7元,康乃馨每枝4元,现在我有30元钱,想请你们之中的一名同学拿着这些钱帮我去买几枝郁金香,能买几枝,还剩多少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算式。(二)探究新知1.教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方法?学生踊跃回答,教师点名回答。第一名同学:30÷9=3(枝)……3(元),30元钱买3枝郁金香,还剩3元。老师给予肯定与表扬。第二名同学:9X3=27(元)30-27=3(元)买3枝郁金香还剩3元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第三名同学:10元能买一枝郁金香,剩1元,30元就能买3枝,还剩3元,写出算式就是:10-9=1(元)1X3=3(元)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那么用30元钱能买几枝马蹄莲,还剩多少元?用30元钱能买几枝康乃馨,还剩多少元?请同学们独立解答,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试一试”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解答。(三)巩固新知1.“练一练”1至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在课本上写出算式并填空。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口答。2.第4题,学生根据图中物品的价钱,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并解答。(四)达标反馈1.实物投影“练一练”第5题,用50元钱买7瓶饮料,找回1元钱,这种饮料每瓶的价格是多少元?2.教师帮学生理解题意,明白“用50元钱,找回1元钱,实际上是花了49元”,鼓励学生独立解答。3.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五)课堂小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2.教师总结归纳: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布置作业儿童读物每本4元,小钢带了25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钱?一个星期有7天,十一月份有30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儿童活动站有气球35个,平均挂到4个活动室,每个活动室有几个气球?剩下几个?一件儿童围巾是9元,100元能买几条这样的围巾?◆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四)方法一:30÷9=3(枝)……3(元)方法二:9X3=27(元)30-27=3(元)方法三:10-9=1(元)1X3=3(元)第五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过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同伴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难点:获得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建议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准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1.师:有一天,18名同学去公园划船,瞧,他们到了。(出示教学情境图)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仔细观察,大胆的说。生:学生仔细看图,说出自己的发现。把有数字的那两句话多读几遍。(二)探究新知1.师:这18名同学们要去划船了,大家想一想,他们要先解决什么问题才能顺利的上船呢?生:同桌迅速的交流一下想法。(他们要去付钱、租船、……)2.师:你们真聪明,他们要交了钱定好船,才能去划船。那我们大家就先来帮忙解决第一个问吧:出示:18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先让同学们重点理解“至少”。小组讨论,出现疑惑可以请教老师。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汇报交流的结果:小组讨论一下,说出自己的想法,讨论出结果:每条船坐4人,就看18里包含着几个4,就需要几条船。板书:18÷4=4(条)……2(人)至少要租5条船。说明自己想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当剩下的人数不够4人时,也需要1条船。3.请同学们说一说:怎么分配乘船的人数比较合理呢?(从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如果你也去划船了,你会怎么分配?)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种方案,估计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把一个人单独的放在一条船上。4.这18名同学打算租5条船,那要准备去付钱了,我们来帮他们解决第二个问题吧:他们计划划2小时,50元钱够吗?大家赶快帮忙算一算吧!小组讨论解决5X4=20(元)20+20=40(元)50元钱够了,还剩下10钱呢!问题都解决了,他们终于可以上船了。大家表现的真棒,有你们这些聪明的小家伙在,不愁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了。(三)巩固新知1.老师呀,还想考考你们。如果我们班的26名男生去划船,要租几条船呢?谁能帮忙解决。指名回答2.你们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相互提问,试着解决。(四)达标反馈1.练一练:第1题:每桌坐8人,45人需要()张桌子。2.扎一个礼品盒用8分米的彩带,6米长的彩带最多够扎几个礼品盒?(就是看看6米里面包含着几个8分米,要先统一单位才能计算。)3.第3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然后交流。(五)课堂小结1.谈谈自己的收获2.教师总结归纳: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积极参与个性化算法的交流,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布置作业1.(1)13位同学,平均坐到3辆小汽车上,每辆车坐几人,还剩几人?(2)13位同学,每6人一辆小汽车,应坐几辆小汽车,还剩几人?2.学校买了43盆花,至少拿出几盆后,正好平均分给8个班?3.一件衣服要钉5粒纽扣,现在有43粒纽扣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粒扣子?3.下雨了,教室里还有11个同学,但只有5把伞,2人合打一把够吗?你能说出理由吗?至少有几把就够了?4.(1)学校组织春游,二(2)班有30人参加,至少要租几辆车?(2)计划3小时到达,50元够吗?◆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五)18÷4=4(条)……2(人)第六课时:有余数的除法(六)◆教学目标1.经历对本章已学知识复习、巩固和提高的过程。2.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能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3.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意义及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难点: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挂图、学具盒学生准备:小组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过两天是什么节日吗?(三八妇女节)这天是妈妈的生日,你们最想为妈妈做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笑笑一家决定在这一天去开心岛游玩,让妈妈过一个轻松的节日。二、知识梳理1、购物他们来到开心岛门口的小卖部,决定先买些食品。妈妈给笑笑30元,让她去挑选食品。(出示各种商品价格)可乐花生薯片每听4元每袋5元每包8元如果用30元钱只能买一件食品,你最想买什么?最多能买多少?你能列式计算吗?(1)学生列式后反馈,板书:30÷4=7(听)……2(元)30÷8=3(包)……6(元)30÷5=6(袋)(2)观察以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同学反馈,板书:除法没有余数有余数小结:这节课我们要复习关于有余数的除法。板书:有余数除法的复习与整理2、复习与整理(1)笑笑想还是买些汉堡吧,正好可以当午饭。(出示汉堡价格)请问,3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个汉堡呢?如何列式?板书:30÷7出示小组合作要求:a、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这个算式?b、在这个算式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关于除法的知识?c、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什么?(小组讨论)(2)反馈,各组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你们小组怎么算的?想出了几种方法?还有补充吗?板书:算法连减法连加法表内乘法列竖式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方便?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展示几个有误错的竖式讨论)板书:注意数位对齐、余数比除数小从这个算式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除法的知识?你能告诉大家吗?(引导学生根据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及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小结:同学们真棒,通过自己的努力整理出这么多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买好了食品,笑笑他们就准备进去了。(三)达标反馈1、买门票他们来到了售票处,看见告示牌上写着这样一个通告,内容是这样的:游客若能全部做对以下题,就可以免一张儿童票。列式计算:69÷7=84÷9=35÷7=26÷4=我们一起来帮助笑笑解答吧!(学生列式计算后校对)2、坐船同学们真能干,在大家的帮助下,笑笑免费进了开心园。他们准备去划船,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件)在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每条船限乘6人,28人至少需要几条船?)你能列式并解答吗?3、数学智力闯关游船结束了,笑笑发现岛上挂着一排漂亮的灯笼。原来是开心园为了庆祝三八妇女节而开展的数学智力大闯关活动呢!爱学数学的她又停下了脚步。(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灯笼是按2红3黄的顺序挂的)(1)笑笑挑选了第17只灯笼,你知道第17只灯笼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看灯笼里藏着什么数学题。出示:康乃馨每枝8元,63元最多可以买几枝?(答对者免费赠送康乃馨一束)(2)笑笑通过自己的努力轻松赢得一束漂亮的鲜花,她把鲜花送给妈妈当节日礼物,妈妈真高兴。爸爸挑选的是第49只灯笼,又是什么颜色的呢?出题:()÷5=8……()余数最大是(),被除数最大是()(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想说些什么?有没有话想对其它小朋友说的?设计意图:在谈话中引起孩子们的思考,使孩子们有了初步的总结意识。(五)布置作业1.我会填:小括号里最大能填几?()×5<246×()<3449>()×8()×8<48()×9<7033>(×72.连一连:8÷310÷415÷4余数是315÷621÷6余数是28÷57÷511÷23.练一练◆板书设计30÷4=7(听)……2(元)有余数30÷8=3(包)……6(元)30÷5=6(袋)没有余数有余数除法的复习与整理30÷7列竖式注意数位对齐、余数比除数小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数数、估数教学内容:教科书24、25页教学提示:本课内容是学生认数的一次扩展,由数100以内的数到数超过1000的数。教学中要注意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经历举出比100大的数,估数、数数、口头数数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数出1000以内的数,能用自己的方法估计物品的数量。在用自己的方法估数、数数的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培养估计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口头数1000以内的数。难点:学生能够数到99、199、299等,下一个数是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一、复习引入复习数100以内的数。教师可以出一段数,让学生自由用不同的方法数,也可以先一个一个的出示例1,教师边出示学生边数,出示一排后,教师一排一排的出示学生数,出示4-5排即可。二、探究新知1、教师展示之前准备的电池挂图师:请同学们数数这些纽扣电池一共有多少枚?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1)、学生自由数纽扣电池图。(2)、汇报数法。(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方法,教师可让学生用自己的数法简单示范一下,方法汇报完后,比较哪种方法哪种方法数得快,让学生用数得快的方法再数一下。)2、教师待学生数完后,再找一名学生用十个十个数的方法数一下,提问:第一排你是怎么数的?数到最后的时候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进而体会数具体实物时,有时还要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法。3、估、数黄豆。教师拿一杯黄豆,提出先估计一下有多少粒,然后再仔细数一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交流估计和数的结果。师:有更方便的估计方法吗?(除丫丫的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呢?)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选择喜欢的方法。学生汇报:可以先数出100粒,倒在其它容器里看看到什么位置,再量一杯黄豆有几个100粒。三、巩固新知。口头数数1、按要求数数(前两个)。教师要加入一些数段的数,如适合1个1个数的,间距要小,两个两个数的,各位应是双数,五个五个数的各位应是5等2、出几组数段,先让学生讨论用哪种方法数好,再数。3、自己选择数数方法(第三个)。这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法和理由(五个五个的数或十个十个的数)提问为什么不用一个一个或两个两个的方法数,进而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数法。4、说出生活中比100大的数。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四、达标反馈。1、估数。第一题,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进行估数练习,学生汇报估数的方法,总结出简便的估数方法。再让估得慢的同学用简便方法试一下,使学生体会到估数不是猜数,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二题,学生自己先估,再汇报方法,注意估数方法的指导。2、数法拓展第三题,是数法的拓展,介绍了五十五十的数和一百一百的数。3、不同方法的运用。第四题,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数法。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数法和估数,你学会了吗?希望你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布置作业:课本25页练一练。板书设计:数数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第二课时数位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2、借助计数器认识千以内数的数位关系,会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3、使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知、归纳、整理和应用数,在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教学重点:建立计数单位“千”,会认、读、写千以内的数。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一、激趣导入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请你们猜一猜我们和后面的老师大约有多少人?教学过程:二、创设情境,感受大数的产生。课件:千人打太极。你能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人在打太极?看来这里的人比一百要多得多,不能再用100以内的数来表示,我们要认识更大的数。三、探究新知。(一)、借助正方体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发现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1、复习计数单位“个”、“十”“百”。以前我们学过数数,(出示10个方块)这里有一堆小方块,一起来数一数。(边演示,边数数)有几个?(10个)一个一个地数,(板书:个)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十)(出示100个方块)现在方块变多了,你准备怎么数?那我们就来一十一十地。(板书:十)(边演示,边数数)有几个?几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2、认识计数单位“千”。以前我们数数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一十一十地数。那更大的数又该怎么数呢?(出示1000个方块)这么多方块我们怎么数呀?你们觉得怎么数最好呢?学生说一说,议一议。大家都同意一百一百地数,(板书:百)那老师帮你们整理好了,我们一起数一数。(边演示,边数数)数到500问:几个百啦?是几百?接着数,(数到900)再加一个百呢?(出示计数单位“千”及方块图)一千里有几个百?(板书:10个百)对,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是一千)齐读一遍。(课件回到例1的画面)回忆一下刚才的数数,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先自己思考一下,再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师小结:同学们真榜,不仅发现了数更大数的时候,可以一百一百地数;还发现了10个一百是一千。3、数拐弯数。(出示一大捆)这是100根小棒,(放在红盒子)加一根呢?下面我们来一根一根接着数。(数到109)再加1根呢?10个一是多少?(将10根捆成一捆,放入蓝盒子里)现在有110。再加一个十,是多少?接着数到190。再加1根,是多少?接着数到198。198后面一个数是多少?再放1根呢?怎么变成200的呢?你是怎么想的?谁能演示给大家看一看。你们能从296到305吗?现在有200根,1个百1个百的加数到900,再1个十1个十的加数到990,再1根根的加数到999。99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1000是怎么变来的?这就是1000根小棒,看一看有什么感觉?多得老师2个手都抓不住了。(二)、由小棒过渡到计数器,认、写、读数及数的组成。1、我们会数1000以内的数了,这些数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呢?(出示126根小棒)这些小棒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说说你的想法。这个数怎么写?百位上有1颗珠子就在百位写1,十位上有2颗珠子就在十位写2,个位上有6颗珠子就在个位写6。这个数怎么读?百位上是1就读一百,十位上是2就读二十,个位上是6就读六。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出示304、580的计数器)这两个数你会写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两名学生上黑板写一写)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两个0不写行不行?这两个数怎么读?这些都是三位数,我们再来读几个三位数。(出示补充的数)这些数中都有0,仔细看看,哪里的0要读,哪里的0不读?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3、刚才的这一千根小棒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为什么?这1颗珠子所在的数位就是千位。说说千位在哪儿?它该怎么写?怎么想的?怎么读呢?1000是一个几位数?四、巩固新知。1、读出下面各数。一共回收了326节;飞机每秒飞行250米;广场上有303只鸽子;天空中有500个气球。2、写出下面各数。有八百六十八人跑马拉松;这片树林有九百五十棵树。3、练一练第2题一共有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4、练一练第3题在书上完成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四、课堂小结: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是什么?还知道了10个一百是多少?还学会了读、写这些数,知道了它们的组成。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数,希望你能结合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去。五、作业:课本27页练一练。板书设计:数位千百十个第三课时能在数位中表示各数教学目标经历在数位表中摆卡片、小棒和图形表示数的过程,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体会“数位”在计数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不同图形表示在数位表中表示数以及数的组成。难点:用不同图形表示数位上的数。教学准备教师:数位表、数字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一个一个地数,从489数到502.数位顺序表: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数位?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二、探索新知1、摆数字卡片。师拿出0、2、3的卡片,提问:用下面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三位数并读出来。为什么这样读?怎样写呢?师在学生回答讨论后总结:这个数的百位上面摆2,十位上摆0,个位上可以摆3写作:203,我们读作:二百零三,百位上表示2个百,个位上表示3个三。请学生依次说出。(引导小结渗透: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摆放位置,并提醒学生0不能在最高位读出来。末尾的0不读,但是要写。)2、画小棒表示数教师启发引导:我们用计数器表示数时,个位上一个珠表示一,十位上一个数表示十,现在如果用小棒代替算珠,用数位代替计算器,你能在数位表中画小棒表示出513吗?试一试。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学生自己画小棒,然后全班交流。)3、用图形表示各数教师启发:如果任选三种图形分别表示1个百、一个十和一个一,你能在数位表中画出图形表示325吗?(让学生自己画图,然后交流不同的画法。重点说一说每种图形表示的意义。如1个方框表示一个百,百位上3个方框表示3个百等)。三、巩固新知1、在数位表中表示216,并说出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怎样读?2、师在数位表上面写出1000.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读作什么?预设A:有学生会读,就让他说出怎样读的?为什么这样读。预设B:没有学生会读,师问:这个数是由()个千组成的,怎样写?怎样读?哪几个数位没有?怎样写呢?怎么读?出示例3的3幅图,请学生思考:我们读写千以内的数的时候都是从哪个方向开始的?末尾有0的时候,我们怎样写?要不要读?总结:读千以内的数都是从左边开始读写的,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读写的,末尾有0的时候,我们不读,但是要写,并板书。2.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后问: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请你们在小组里面讨论。小组汇报后总结:左图的末尾没有算珠,只写不读。右图的中间没有算珠,既写又读。四、达标反馈教师展开大屏幕。提问:从图上面你能看出来是怎样数数的吗?你会一百一百地数数吗?学生回答后填数。写出与下面各数相邻的两个数。()599()()800()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读题后师问:573的3表示几个几?跟哪个方块图相连?306的3呢?230的3呢?学生交流、合作完成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师生讨论解题规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评价。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我们读写数时要从哪儿开始?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如果中间有一个0就直接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布置作业:课本29页练一练。板书设计能在数位上表示各数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第四课时认识算盘教学目标:1.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了解算盘的悠久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2.认识算盘各部分的组成,体会古人以一当五的创举。3.初步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数,会读写算盘上拨的数。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难点:能用算盘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准备:教师:大算盘一面。学生:每人一面小算盘。教学过程:1.介绍算盘的历史和构造。出示大算盘。(1)教师:算盘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可以用来记数和计算,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算盘才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2)介绍算盘的构造。算盘形状为长方形,周围是木框,内贯直柱,称为“档”(板书),一般有九档、十一档到十五档。档中横的一条叫“梁”,梁上两珠,称“上珠”(板书),后简化为一珠,表示“5”。梁下五珠称“下珠”(板书),后简化为四珠,每一珠当作“一”。运算时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计算。2.初步认识算盘的记数法。(1)教师:在算盘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没有数。拨珠靠梁,表示记数。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0用空档表示。教师示范在大算盘中拨人1—9。(2)教师介绍拨珠法: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拨珠,各有分工,协同工作(边讲边拨)。拇指:把下珠向上拨,叫拨人下珠。(学生试拨)食指:把下珠向下拨,叫拨去下珠。(学生试拨)中指:把上珠向下拨和向上拨,叫拨人、拨去上珠。(学生试拨)(3)学生练习拨珠动作,在小算盘上拨入拨去1—9各数。(4)练习拨数。教师:算盘上的数位用档表示,选定一档作为个位,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为个位,向左各档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分别贴于梁上,学生在小算盘的档上写好)问:10应该怎么拨?100呢?试拨:从9拨到20,从80拨到100。特别提醒:遇到满5、满10时,应怎么拨珠?3.结合算盘说明数位意义和顺序,学会数的读写。(1)教师拨人数二百六十三,问: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怎么读?怎样写出这个数呢?(2)学生先尝试写,然后指名汇报写法。教师小结:从高位起,百位上是2,表示2个百,对着算盘的百位下面写出数字2;十位是6,表示6个十,对着十位下面写出数字6;个位是3,表示3个一,对着个位下面写出数字3。(3)教师拨人四十五和一千七百零九,指名读一读,再让学生写出这两个数。思考:如果遇到哪位上没有珠子,就表示什么?写数时应该怎么办?(4)试一试:课本第31页。写一写,读一读。4.巩固新知。(1)课本第31页第1题。写一写,读一读。(2)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拨入各数。419701202608306185820100同桌合作完成,一学生拨,另一学生检查。(3)先拨一拨下面各数,再写出来。五百零九三千八百零一四千八百二千零九十六千零七十五七千零七独立完成后,指名在大算盘上拨数。(4)游戏性练习。同桌合作完成,一人在算盘上任意拨入一个万以内的数,由另一个同学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交替进行。看哪一桌同学读写的数最多?5.课堂小结:你又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6.作业:课外查阅有关算盘的知识。板书设计:认识算盘上珠下珠顶珠底珠在算珠上表示419701202608第5课时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由语言描述到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过程。能够正确使用">"或"<"表示1000以内数的大小。在用自己方法比较数的大小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用语言描述数的大小,到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难点:在数字组数、排列数的大小活动中,学会简单的数学思考,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学准备:数学情境图。教学方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听过。)最终谁得到了冠军呢?(生:乌龟)师:怎么善于奔跑的兔子比输了呢?(生:因为兔子中途睡觉了。)是呀,兔子非常不服气,它决定找乌龟再比一次,请同学们观看图片。森林里的动物们听说乌龟和兔子又要进行赛跑,纷纷前来参观,有的还自愿担任它们的啦啦队,为它们呐喊助威。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二、探究新知(1)小小图书馆出示情境图和统计表,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发现了什么问题?结合学生的讨论,提出"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让学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小结:怎样比较数的大小?试一试师:把下面的自行车的价格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520元375元370元980元(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再全班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学生方法交流:1、可以先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然后再比较另外两个数。2、也可以先从四个数中找出最大数,再从剩下的三个数中找出最大数,最后比较剩下的两个数。(2)巩固新知出示题目:用2、5、8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并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先让学生自主解决,再全班交流。用2、5、8组成的三位数有258,285,528,582,825,852注意:有些同学可能想不出这么多三位数,老师要适时的加以引导。按照一定的规律让同学们把所有的三位数都想全。这六个三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852,825,582,528,285,258三、达标反馈由学生说一说超市里常见的商品的价格,再将商品根据商品的价格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例:电扇(250元)、空调(670元)、微波炉(450元)、烧水壶(150元)、加湿器(380元)答案:670元450元380元250元150元四、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你们有什么收五、作业布置:比较大小:799()800485()490534()529632()623802()820705()650板书设计: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小小图书馆1000>632>499或499>632<1000自主练习852>825>582>528>285>258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经历对本单元知识系统整理、复习、巩固与提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引导下会做并掌握这些练习题。难点: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师:我们前面学了关于1000以内数的认识及比较,今天让我们自己考考自己,看看这些题能不能难道你呢?打开课本34页整理与复习。探究新知第一题:要求说出最大的三位数是谁?这道题是一道开放性较强的练习题,学生可以说的内容很多。如999加1是1000,999比990多9等,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第2题:把下列商品按价格从高到低的顺序编上号。收音机这(这是一道开放性较强的练习,学生可以说的内容很多。如999加1是1000,999比990多9等,要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第2题:把下列商品按价格从高到低的顺序编上号。收音机洗衣机微波炉饮水机135元950元640元204元()()()()(先让学生说一说商品价格,再按要求编号。)第3题:估计黄豆的粒数。第1个杯子第2个杯子第3个杯子150粒()()提示:先让学生明白题意,观察杯子里的黄豆粒数情况,找出第2个杯子比第1个杯子多出将近一半,第3个杯子又比第2个杯子将近多出一半的规律,再去讨论估计的方法。巩固新知练一练填空(1)74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2)3个百和6个一组成(),读作()。答案:(1)7、4(2)306、三百零六2、写出算盘上的数,并读出来。答案:写作(535)(602)3、按规律写出数。205,210,215,(),(),(),(),()480,470,460,(),(),(),(),()750,800,850,(),(),()4、在()里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582()605801()799720()702437()473654()645999()1000提示:这些题为了巩固学生学习情况,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做题方法。数学游戏做法:教师可与一名同学先示范一下,教师说数,学生猜。然后,鼓励学生同桌之间进行猜数游戏。教师可指导学生猜数策略。最后请学生做表演,看谁猜数用的次数最少。(学生进行表演)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做题非常认真,这些题你对了多少呢,看看自己哪方面没有掌握好,课下随时欢迎来请教老师。)布置作业:填空。(1)、百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2)、一千里面有()个百,一百里有()个十。(3)、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4)、从796开始,往后数5个数是()、()、()、()、()。(5)、二百二百地数数,数到一千是:二百、()百、()百、()百、一千。(6)、找规律:396、()、()、402、404、406、408、()、()。板书设计:数数、估数数位在列表中写出下列各数。用算盘表示数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第7课时掷点写数教学目标:1.经历随机掷点、资助写数和交流的过程。2.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3.充分体验所写出的数的大小与自己掷出的点数和判断都有关系,增强数学思维和合理判断的能力。教学准备:每组一个骰子、每人一张数位顺序表、小黑板写上游戏规则、写有0——9的数字的乒乓球。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教师提出“用2、4、7三个数字组成最大三位数”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师: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个写数的练习,听要求:用2、4、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学生写数,教师巡视,然后交流写的结果。师:我看大家写的结果都是742,谁来说一说写数时是怎样想的?生:要求用2、4、7三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就把这三个数字中最大的一个数“7”放在百位,最小的一个数“2”放在个位。学生如果还有其他的想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2.提出“掷点写数”的游戏,先让学生认识骰子,再了解游戏规则。师:同学们根据给出的三个数字都能按要求写出三位数,(出示骰子),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小玩具来进行“掷点写数”的游戏。你们见过这个小玩具吗?平时人们都把它叫色子。从桌上拿起色子看一看,它上面都有什么?学生观察,了解色子上有1~6的数字。师:认识了这个小玩具,再来看一下游戏规则。小黑板上出示游戏规则,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一下游戏规则?学生交流,理解规则。二、探究新知教师提出分组活动的要求,让学生尝试根据掷出的点写数。师:游戏规则我们已经明白了,下面就请小组同学开始活动吧!在根据掷出点写数的时候,要考虑一下怎样才能写出较大的数,好!先进行一局。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三、交流学习1.请各组获胜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写的。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师:下面我们来请获胜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写数的。请各组获胜同学介绍。生1:第一次掷出来的是5,我觉得这个数就很大了,因为骰子比他大的数只有一个6,所以我把5写在了百位上,第二次掷出来的是个1,因为骰子上没有比他再小的数了,所以我把它写在了个位上,第三次掷出来的是个2,我就把它写在了十位上,我写出来的数字是521。生2:第一次掷出来的是1,我把它了个位上,第二次掷出来的是4,虽然比它大的数只有2个,但是我觉得还是很有可能掷出比它大的数的,所以我把它写在了十位上,第三次果然掷出了一个6,我把它写在了百位上,我写出来的数是641。2.请失败的同学谈没有获胜的原因。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激励。师:听了获胜同学的介绍,其他同学能找出自己没有获胜的原因了吗?谁能勇敢的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说法,教师随机进行指导。生:第一次掷出的是5,我觉得骰子上还有一个6比5大,所以就把5写在了十位上,结果,后面两次掷出的是1和2,所以,我写出数字251。师:应该说你的考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因为掷骰子是谁也无法预知结果的,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不要灰心,一会儿再试。还有谁愿意说一说自己没有获胜的原因?生:没有考虑应该放在哪一位上,根据掷出点数的顺序写的,我写的数是512。现在我知道了要先分析一下,再写。3.讨论:怎样写数获胜的机会比较大?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好!失败的同学找到了原因,现在大家讨论一下:怎样写数获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会有不同意见,要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如:生:骰子掷出后,观察骰子朝上的面上的数字,如果数字较大就把它写在较高的数位上,这样写出的数会比较大。生:我有不同看法,在1、2、3、4、5、6中,5是比较大的,可是同学把它写在百位上却没有获胜。师:其他同学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生:刚才,我们只做了一局,多玩几局,获胜的机会一定比较大。师:我同意刚才××同学的意见。你们说我们写出的数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师生共同总结出:随机掷出的点数和自己的判断都有关系。四、巩固新知1.教师提出“继续玩游戏,看谁获胜的次数多”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玩的时间。师:好!现在我们继续来玩游戏,看谁获胜的次数比较多。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请获胜次数较多的介绍自己的经验,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师:现在请获胜次数较多的同学介绍一下他们获胜的经验。学生介绍,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五、拓展游戏教师出示写有0~9十个数字的乒乓球和“摸球写数”的要求,师生共同做。教师摸球,学生写数,边写边交流。师:同学们“掷点游戏”做完了,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一个“摸球游戏”。看老师这个盒子里有几个乒乓球,上面分别写有1、2、3、4、、5、6、7、8、9。现在,老师摸球,每次摸三个球,同学们根据老师摸出的球上的数字,写出三位数,看谁写出的三位数最大。好!现在开始。写出一个数,交流一次。布置作业:掷出下面的数:732548652863板书设计掷点写数掷出下面的数641251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用天平比较轻重(一)◆教学内容教科书37页、38页,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教学目标经历认识天平、用玻璃球作单位测量物品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