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线索1.侵华史:历次侵华战争2.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1)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3)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4)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3.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器物—制度—思想常识回顾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阶段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原因根本(本质,谁发动的找谁):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寻找原料产地与产品倾销地。主要原因(诸多原因中最主要的):清政府的腐朽落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硝烟原因根本(同第一次):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寻找原料产地与产品倾销地。主要原因(同第一次):直接原因(导火线):“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修约遭拒。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的进一步扩大)《南京条约》1842《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割地赔款开埠其他权益割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五口通商开十口通商增开天津为商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至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赔给英400万两、法200万两白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协定关税(破坏关税主权)《南京条约》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建房中美《望厦条约》侵犯中国领海权中法《黄埔条约》五口建教堂、自由传教(破坏文化宗教权益)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对中国的影响1.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不利影响2.中国的应对与反抗政治: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思想:“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爆发原因: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主要原因)2.自然灾害(直接原因)3.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洪秀全创办拜上帝教(组织)①理论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农民阶级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发展阶段时间18511864定都天京(1853年)全盛:北伐和西征(1853-1856年)发展:永安建制(1852年)转折:天京变乱(1856年)《资政新篇》后期防御战失败:天京陷落兴起:金田起义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时间:1853年内容:1.土地分配: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平均主义)方法: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生产资料(土地)的私有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2.产品分配:“圣库制度”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分配方式的公有性质: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评价: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能够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几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革命性)2.绝对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脱离实际。(空想性)3.仍未能脱离小农经济的范畴,本质上具有落后性。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想后期治国方案:《资政新篇》目的:重振朝纲,改革内政,建设国家内容: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教育:开设新式学堂;资本主义的方案农民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不能反映农民的利益与需求,没有经济基础与群众基础后期治国方案:《资政新篇》评价:1.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否定了封建制度,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革命性、进步性)2.不具备实施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不能反映农民的利益与需求,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战争环境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空想性)后期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性质: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后期治国方案:《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1.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原因新:外来侵略激化矛盾3.形式新:外来基督教思想的利用、4.治国方案新:发展资本主义5.任务新:反封建反侵略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7.所属范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甲午中日战争世界背景1.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日本明治维新后,经济军事实力增加,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根本原因)3.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战争原因1.明治维新,日本对市场、原料的缺乏,大陆政策、武士道精神、工业革命交叉进行2.中国3.直接:朝鲜东学党起义4.国际:默许、纵容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经过1.开端:丰岛海战2.平壤战役:清军陆战失利,退回国内3.辽东半岛战役:占领旅顺、大连(旅顺大屠杀)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拓展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途径,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赔偿日本军费2亿白银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义和团运动原因(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2)十九世纪末,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发展;(3)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利用。口号:“扶清灭洋”灭洋: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但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扶清:缺乏对清政府正确的清醒的认识。性质:一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活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原因根本: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主要经过:1.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匈帝国)发动战争;2.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廊坊大捷);3.大沽口登陆,天津陷落;4.北京陷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清政府的控制总述: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2.清政府迫于形势的改革: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反而激化矛盾;3.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4.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5.历史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6.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以及与保皇派的一系列论战(要不要革命,民主、共和、平等)政治经济阶级思想辛亥革命7.组织基础:①1894年,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②1905年,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辛亥革命7.组织基础:①1894年,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②1905年,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民报》,“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林肯:民有、民享、民治→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辛亥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封建统治,把斗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下述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此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平均地权”是土地纲领。清末“新政”与时间:1901年内容:①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编练新军③发展新式教育预备立宪时间:1901年内容:建立二元制君主立宪制①1905年派载泽等五大臣到欧美考察宪政;②1906年载泽密折说立宪三大好处: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后宣布“预备仿行立宪”;③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④1911年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13名内阁大臣中满族贵族9人其中皇族7人,史称“皇族内阁”。辛亥革命8.军事:前期起义活动、对清政府高官的暗杀活动、在新军中的革命宣传。9.历史机遇: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调集湖北新军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成立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旗帜:铁血十八星旗中华民国的成立建立民国时间:1912年1月1日国都:南京大总统:孙中山国旗:五色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内容:1.主权在民2.民主权利3.三权分立4.责任内阁制(1)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2)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3)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内容:1.主权在民2.民主权利3.三权分立4.责任内阁制(1)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2)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3)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结局1.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结局1.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评价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直接反封建)2.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间接反侵略)3,未能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不敢直接反侵略未能触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有产阶级,不敢放手发动群众,群众基础薄弱国际1.一战期间和结束后,美日加紧侵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2.俄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指明了方向国内1.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工业的发展(经济)→工人阶级壮大(阶级)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思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阶段时间中心主力作用主要事件第一阶段5.4到6.3北京学生先锋5、4集会、游行、惩贼5、5总罢课第二阶段6.5后上海工人阶级主力军三罢斗争(罢工、罢市、罢课)取得初步反帝反封建的胜利(表现)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作用和影响:1.学生发挥了先锋的作用2.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3.先进的知识分子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在何处?1.新的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3.新的革命前途:实现共产主义而非资本主义4.新的时代条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地点:上海→嘉兴南湖内容:1.定名:中国共产党2.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和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和私有制3.工作重心: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4.组织机构:中央局(中央机构)、陈独秀(总书记)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7月,上海内容: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反帝反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原因:中共:自身力量弱小,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教训,需要找到真正的革命盟友,接受共产国际的意见,准备与中共合作。2.实现:1923,中共三大,做出与国民党合作的主张1924,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党内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条件1.政治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2.群众基础: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3.组织基础: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4.军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州革命根据地斗争对象: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进程:歼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革命力量发展到长江流域结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1.力量对比:敌人强大2.革命阵营内部的分化: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3.中共的幼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经验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左倾与右倾1.右倾:右倾机会(或投降)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左倾与右倾2.左倾: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王明就是左倾冒进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国民党左派与右派左派:在政策上始终主张三民主义,主张国共合作,主张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的一派,主要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与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右派:主要与上述相对,并与蒋介石,汪精卫等大资产阶级勾结,对外卖国并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战争1.斗争方式:武力2.时间:1927年-1936年3.矛盾:阶级矛盾4.中心:城市→农村5.思想: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反右倾,反左倾6.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形势相结合,
摆脱共产国际控制,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一、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原因:1.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2.苏联“城市包围农村”的影响。3.实践活动:1927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1.时间:1927年8月1日2.领导者:贺龙、叶挺、朱德、周恩来3.意义:(1)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开始;(3)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的召开1.1927年8月7日汉口2.内容:(1)清算陈独秀右倾主义错误;(2)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3)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积极: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批“右”不防“左”,“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补充:中共早期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1.理论来源:国产国际代表“不断革命”的错误观点2.现实情况:革命暂时转入低谷做法:照搬外国的经验,不顾敌人的强大和革命失败后群众的实际情况,反对组织有秩序的退却,命令共产党员和群众去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城市武装暴动。指导干部工人化的主张,以改造党的领导成分,并用惩办主义的办法处罚了一批领导干部。影响:给党和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无谓的牺牲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秋收起义1.时间:1927年9月2.领导者:毛泽东3.结果:失败为什么以城市中心的武装斗争会失败?不符合中国的革命形势毛泽东进军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根据地建设(后方战略阵地)(1)政权建设:1931年冬,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2)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政权。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土地革命(核心内容)实施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地主私有制。使农民在政治上翻身,在经济上获得土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从根本上巩固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武装斗争(主要形式和军事保障)取得前四次反“围剿”军事斗争的胜利,用武力保障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以及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并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根据地建设、土地改革、武装斗争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成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红军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转移。组织原因: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思想根源:“左”倾错误未能从思想上得到纠正。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经过:开始:1934.10,初期红军极度危险转折:1935.1,遵义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内容:思想:全力纠“左”;组织: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胜利: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惠氏陕北吴起镇2.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3.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日本侵华的原因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侵略方针的必要结果现实原因:30年代年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利条件中国:国际:国共对峙的局面绥靖之风盛行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
日军侵华的过程1931.9.18
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民族矛盾上升
1932.1.28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19351932.3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937.7.7
卢沟桥事变
全面侵华开始
1937.8.13
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占领上海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5.1937年8月和10月,八路军、新四军6.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全民族的抗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民党共产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指导方针)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上海失守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1938年春——1938年5月,徐州失守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平型关大捷——首次胜利台儿庄战役——最大胜利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共配合典范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
1937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片面抗战路线:不发动与武装人民群众,实行一条单纯政府的与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日军的暴行1.南京大屠杀,1938屠杀中国军民30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