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风波授课人:茹清平授课班级:高二(5)班授课地点:六楼多功能会议厅实录整理:李锦霞、李蕊教学过程:上课铃响,师生相互问好。第一个环节:课前演讲,了解作者茹老师(以下简称“师”):按平常的要求,请抽到签的同学上台演讲。(课件展示:课前演讲:题目:
的苏轼。要求:自选一个角度介绍你所了解的苏轼,1分钟左右。)生1:我所说的是“多才多艺的苏轼”。苏轼,他的身影几乎出现在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琴棋书画,堪称一绝,诗词歌赋,令全天下的人称赞不已。还记得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吗?还记得那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吗?还记得他那独创一家的书法吗?还记得他那风格别致的画吗?我可以说,苏轼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实验家、美食家,一位瑜伽修行者。这就是博学多识的苏轼,这就是多才多艺的苏轼。(蔡兰芳)生2:我说的是“豪放洒脱的苏轼”。几经诽谤陷害,苏轼终于掉入了“乌台诗案”的泥淖,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德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他在黄州“倚杖听江声”,他在黄州写出“大江东去”。他总是那么淡定从容,总是将所有的失意抛在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不然,何来“清翥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从苏轼到宋东坡,东坡居士的名号凝聚了他达观的态度和超然的内心。我们崇拜东坡,不仅仅在于他绝妙的诗词书画,更在于他对待人生积极的态度。我们要学习他那种隐忍乐观,那种豪放洒脱,那种幽默诙谐和勇敢顽强。学习苏轼,了解苏轼,我们会体会到一种人格的力量和生命的硬度。生3:我说的是“历经坎坷的苏轼”。苏轼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人生经历却充满坎坷,饱尝艰辛。早在青少年时代,聪慧好学的苏轼就有报国安民之雄心。二十一岁参加科举考试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然而就在此时,因母丧守孝两年。此后十年,他又先后遭受丧妻、丧父之痛。后因反对新法,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旧党上台,他又主张保留新法兼用所长,引起旧党不满,只好要求外任。他连连遭受打击,被一贬再贬。他的一生可谓坎坷,虽然在地方官任上有所作为,但远远没有实现他富国强兵的抱负。可以说,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和旧党之争的夹缝中,几起几落,饱经忧患,令人嗟叹!生4:我说的是“黄州与苏轼”。一千八百年前,周瑜在此大破曹军80万,成就了一代英明,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儒将与少将。而一千年前,苏轼也来到此地,他是被贬官的,但被贬得却不是他的心,他在这里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豪迈的胸怀。苏轼来到这里才成为那个真正为我们熟悉的苏东坡,他真正获得了精神上的解放。在这里他的妻子去世了,他曾自撰一联“不死不生不垢不灭不尽,如梦如露如幻如电如影”,意思是一切的一切,都将消殆无踪,一切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从此以后的苏轼,旷达、开放、豪迈、洒脱,成为人人敬仰的文坛宗师。黄州与苏轼成为了不解之缘,苏轼因黄州而成就了更伟大的事业,黄州也因苏轼而更加光焰万丈。(此开头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苏轼,比之于单个学生介绍苏轼,同题求异,可谓是加深学生积淀的好方法)师:请桑一丹同学即兴点评一下。桑一丹:我觉得他们都讲的十分动情,语言也很优美,每个人都概括了苏轼生活的一个方面,十分优秀,但要注意演讲时要注意停顿。师: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苏轼,说得真好。老师也为大家提供一组材料。课件展示下面内容——方方《喜欢苏东坡》:“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苏轼《答李端叔书》:“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林语堂《苏东坡传》:“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师:这三段话恰好是对同学们演讲的一个印证。苏轼是旷世奇才,一生那样坎坷,可是他却活得那样潇洒,为什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定风波》来走近这位诗人,了解这位诗人。第二个环节:诵读课文,积累感悟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读两遍。生:(生读课文,声音洪亮。)师:(学生读完课文后)学习诗歌,三分鉴赏七分诵。读出了感情,那一首词就理解了七分。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诗词的节奏,比如第一句,哪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十多位同学举手,老师示意一学生读)生:(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师:这位同学的断句正确吗?生:我觉得“何妨吟啸且徐行”“且”这里不能断开,因为它是个虚词。师:你的评点不错。我们读最后一句,也要注意节奏,应该这样读:“一蓑烟雨/任平生”。除了把握节奏以外还要注意诗词的重音,本词需要重读的有“莫听、何妨、谁怕、任、却、归去”。下面再齐读一遍。生:(齐读,声音洪亮,有气势。)师: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定风波》?(十余名同学举手,老师示意一学生读。)生:(一男同学起立,大声读完全词。)师:读得不错。不过,“归去”还需重读。让我们一起听听诵读录音。(课件放范读)师:听了专家的示范朗读,我们师生一起合作,把这首词再读一遍。有两个地方稍稍强调一下,上阕我读到“竹杖芒鞋轻胜马”后,请男同学齐读“谁怕”,全班同学再一起读一遍“谁怕”,然后再接着往下读,下阕“归去”的处理相同。师生诵读课文,效果很好。师:读了这么多遍,又听了一遍范读,我们一起来背一遍好不好?生:好。(师生齐背)(老师善于导,生随师读,起示范作用不言自明,“诵读”能力的提升落在了实处)第三个环节:整体把握,初步鉴赏师:鉴赏一首词,首先要整体感知。如果把全词浓缩为一个字或一个词(词组),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词中的主人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学生思考片刻。)师:请将自己的思考结果与本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每组派一名同学将本组的观点写在黑板上。(八个学生上黑板写词:任、任平生、归去、归、谁怕……泰然自若、旷达、豁达、洒脱、潇洒……)师:我看了一下,同学们写的词或词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写“归去”的同学说说为什么选这个词。生:因为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又归隐之心。师:请写“谁怕”的同学讲讲。生:“谁怕”是一个反问句,苏东坡应该是反问那些陷害他的人,表明自己不在乎风雨,心胸很豁达。师: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很独到,其实这样的词语有很多,比如还有“轻”“归”。“任平生”、“谁怕”是外在的表现,“轻”“归”是内在的表现,“任平生”、“谁怕”的结果就是“轻”“归”,我无所畏惧,看破风雨,因而视重若轻;我归向我的心灵,归向我内在的家园,不管外面风吹浪打,我都能够挺得住。师:词中的主人公是很独特的一个形象,别人都躲雨了,他仍然能够冒雨前行,从黑板上的板书看,大家都能够想到泰然自若、旷达、豁达、洒脱、潇洒。看来整体上大家对这首词都有了感悟。师:我们解读一首诗,要学会抓其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深入分析,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思考题。屏幕展示下列内容——1、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2、“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只指自然界的风雨?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4、你最喜欢那个词或哪个句子,谈谈喜欢的理由。5、选取文中的一种表达技巧,简要赏析。(全场安静,学生思考五分钟)(此处思考题的设计,围绕着学习重点层层深入,可见教者匠心)师:经过思考,一些同学有了自己的观点了。现在,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时间是2分钟。(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两分钟后,同学发言)生8:“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生活,是苏轼向往的,“马”隐喻官场生活,“轻胜马”表明苏轼向往一种隐居闲适的生活,厌恶官场的险恶的争斗。师:有没有新的见解和补充?生:我不太同意高磊的看法,说“竹杖芒鞋”是苏轼喜欢的生活不太妥当,因为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他是带着一身的怨气和无奈来到黄州,所以苏轼并不喜欢这种生活,而是无奈之举,在无奈中寻找一种寄托,在寄托中发泄自己、升华自己,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慨。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见?生:我觉得“轻”是在说他的内心,当他在官场上的时候,每天都是担惊受怕,心情是非常沉重的,担心得罪哪个人,“竹杖芒鞋”就是他被贬谪之后,起码心理上是非常放松的。师:能够从精神的领域来解读苏轼,角度不错。师:下面哪个同学来说说第二个问题?“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生: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生(张带):关于“任”字,我的理解是,苏轼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表现而改变自己内心的态度和世界观。师:刚才张带同学的发言让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任”就有这样一种境界在里面。好,哪位同学谈谈第三个问题。生:我觉得“风雨”和“晴”是两个对立面,“风雨”表明苏轼在他的人生中遇到了很多坎坷和不顺,但人生中毕竟还有快乐的事,所以“晴”代表快乐,这两个词说明了苏轼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这句写出了诗人的豁达的心境,他看清了他的人生需要平淡,他需要在平淡中才能找到自己。生:我认为“风雨”和“晴”不一定就是实指,苏轼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之后,他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而且也受到了升华,从此以后看事情也非常的达观,他开始对这些风雨已经不在乎了,淡泊功名,所以即使是困境可能在他眼中也是晴天,所以不一定是现实中的晴天。师:补充的很好(老师评点略)。下面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把你们认为这首词采用的表达技巧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继续谈,看还有哪些词句是你想要赏析的?(各组代表到黑板上板书,内容有:以小见大、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比喻、双关……)(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赏析意见)生:我们想赏析的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谁怕”表明苏轼不畏强权,不向命运低头的气势,“一蓑烟雨任平生”表明苏轼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保持自己本心的心境。生:我赏析的是最后一句。我觉得“晴”字是不是有谐音在里面,如果把风雨理解成感情的“情”那么是不是表明苏轼认为虽然我经历了风雨,但我心里没有起伏,没有沮丧。我觉得苏轼在这个时期是有这个心境的,所以我很喜欢这句话。师:这里把“晴”理解为双关,尽管老师不太赞同这种观点,但我觉得能这样去思考问题,这就是诗歌鉴赏中的“猜读”,或许你的观点会有人赞同,只是我并不这么想,但我的并不一定就是准确的。生:我喜欢的是“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被一贬再贬,但他看到的是“斜阳”而不是“残阳”,如果看到“残阳”就表明他的心境已经是很悲了。“却相迎”,前面他已经淋雨感觉到冷,但现在他却觉得是太阳在迎接他,说明他心态的一种转变,由冷到暖,表明他的豁达。师:这是非常独到的见解。不是“斜阳”而是“斜照”,作者虽然经历那么多的挫折却仍然这么的乐观,解读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关于诗句的解读就到这里,下面看同学写的表现手法。师:(看黑板)有的小组认为这首词是“直抒胸臆”,有的小组认为这首词是“曲笔写胸臆”。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啊,请再考虑一下,你同意哪一种一见?(学生思考片刻,部分同学小声交流)生:曲笔写胸臆。师:对,此人并没有直接表达胸臆,而是借自然界的风雨来写人生的风雨,借自然现象来表达心意,所以是曲笔。师:看看其他同学写的。有以小见大、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比喻、双关。看来大家对本文的表达技巧把握得还比较准确。我们就不一一细谈了。第四个环节:深入探究,拓展升华师:下面我们来探讨几个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屏幕展示下列内容——1、
苏轼这种豁达胸襟的思想根源是什么?2、
请结合你学过的词,谈谈东坡词是如何“新天下耳目”的。3、
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你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师:哪位同学谈谈第一个问题?生:苏轼是一个佛道释三家都有所长的人物,他的豁达的胸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提倡入世,百般曲折人为世用。再多的挫折又何惧,再多的磨难我都能容纳。师:评点(略)生:我觉得他思想的根源是缘于他的人生经历。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官场的黑暗对他的冲击很大,但这反而使他什么都看开了。师:(评点略)把自己的人生际遇和思想结合起来,才有这样一个旷达的苏轼。师:谁谈谈第二个问题?生:我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苏轼在开篇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见,他的词同以前的词相比是豪放的,他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没有学生继续发言)师: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我给大家谈一谈。屏幕上展示以下内容——比较点传统写法东坡词音律上协律偶有不协语言上白描为主重典实(学问语)表现方式假拟直抒题材境界泛意(普遍情感)
狭小殊意(个人所有体验)
阔大作词目的娱乐自抒情志风格上婉约多样化(豪放)评论家点评伶工(士大夫、市民)之词文人之词(老师结合屏幕展示的内容,简单评点)师:下面来谈一谈学了这篇文章你得到怎样的启示?谁先谈?(六七位同学举手,老师示意一名同学发言。)生:不管以后遇到多大的困难,处境又多落魄,也要有一种豁达的心胸,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看待困难,藐视困难。生:遇到困难,我们要学会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心境来考虑问题。师:同学们能有这样的感悟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话用耳机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纸牌游戏器具市场环境与对策分析
- 滑雪板专用袋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矫形护具用衬垫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电力业扩报装课件
- 登山套具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煤气机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眼袋修护霜市场洞察报告
- 电子烟用充电器市场洞察报告
- 第六单元 【A卷·提升卷】(含答案解析)(安徽专用)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 第二版 课件 第七章 列宁论社会主义新闻政策与苏维埃传媒
-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诊断模拟联考数学试题
- 2024年02月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会计核算中心自聘人员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2024年快递员技能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500题)
-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件
- 2024年高级经济师之工商管理题库(历年真题)
- 《linux操作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 《公务员回避制度》课件
- 全市体育中考成绩分析报告
-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康复护理的历史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