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_第1页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_第2页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_第3页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_第4页
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高一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观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学习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物理力学学识点归纳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外形发生变更;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一致;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邻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外观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邻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确实定:①质量分布平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外形有关。外形规矩的平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平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外形、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概括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片面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形变:物体的外形或体积的变更,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对比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务必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散。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梦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留神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处境,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观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外观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N

说明:①FN两物体外观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概括分析。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一致,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抉择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举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根基,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那么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边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依次对物体举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留神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务必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假设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多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

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或F1F有一组解

若FF1Fsin有两组解

若F

(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便当需要举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题思路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

务必留神: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

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思维升华规律方法思路

一、物体受力分析的根本思路和方法

物体的受力处境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务必分析物体的受力处境,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处境,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务必掌管的根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处境,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边物体的接触处境来考虑。概括的方法是:

1.确定研究对象,找出全体施力物体

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边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处境。

(1)假设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理应找出"B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

(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

(3)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

(4)分析出物体的受力处境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那么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

为了防止展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处境通常按如下步骤举行:

(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边物体有接触,那么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那么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那么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

(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

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繁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彼此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遍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

(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那么应根据实际处境来确定,原那么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和Fy,其中:

Fx=F1x+F2x+F3x+;Fy=F1y+F2y+F3y+

留神:假设F合=0,可推出Fx=0,Fy=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手段,以后会往往用到。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

我们有a==V/t

说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

数学学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

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

(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

(2)同一向线上斜率的数值,四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

(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

k==y/x

(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

仿此,

(1)不同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不等

(2)同一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四处相等(与V和t的数值无关)

(3)运动的加速度数值,可以通过V和t的数值来求算:

==V/t

(4)虽然a==V/t,但是V==0(由静止开头云动),t==0,但a不为零。

.变加速运动中的物体加速度在减小而速度却在增大,以及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大小却可能不变.(这两句怎么理解啊??举几个例子?

变加速运动中加速度减小速度当然是增大了,只有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那么速度就是增加的,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例如从一个半圆形轨道上滑下的一个木块,它沿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减小的,但速度是增加的。

加速度在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才变更速度的大小,

有加速度那么速度就得变更,假设想让速度大小不变,那么就得让它的方向变更,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不为0,速度方向不断变更但大小不变。

刹车方面应用题:汽车以15米每秒的速度行驶,司机察觉前方有危害,在0.8s之后才能作出回响,连忙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回响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最大加速度为5米每二次方秒,从汽车司机察觉前方有危害连忙制动刹车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问该汽车的刹车距离为多少?(最好附些过程,感谢)

15米/秒加速度是5米/二次方秒那么中断需要3秒钟

3秒通过的路程是s=15*3-1/2*5*3^2=22.5

回响时间是0.8秒s=0.8*15=12

总的距离就是22.5+12=34.5

原先"直线运动'是放在"力'之后的,在力这一章先讲矢量及其算法,然后是利用矢量运算法那么学习力的计算。现在倒过来了。建议你还是先学一下这这章内容。

要理解"加速度',首先要理解"位移'和"速度'概念,位移就是物体运动前后位置的变化,即由开头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速度就是物体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量)与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假设物体不是匀速运动(叫变速运动),速度就又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分,平均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就是物体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物体速度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假设物体不是匀加速运动(叫变加速运动),加速度就又有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之分,平均加速度就是作变速运动的物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