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丁肇中教授的这篇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zhào1、感知文意,积累字词。2、了解中国传统教育中的“格物”“致知”,并理解其内涵,明确其缺陷。3、理解现代科学的“格物”“致知”,理解与中国传统教育的区别。4、吸取文章正确观点,学会运用。5、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学习目标作家作品丁肇中
(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为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自主学习1、听读课文,感知文意。2、积累字词。3、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4、“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5、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6、作者在文中探讨了几个问题?
积累词语格物:
致知:
正心:修身:齐家:抽象:不知所措:一帆风顺:彷徨:袖手旁观: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家政。使家庭整齐有序。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3、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4、“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自我矫正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的规律。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资料补充自我矫正5、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格:推究。致:获得。
格物致知意谓推究事物的原理,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即有想象力、有计划、客观地探索事物的精神。自我矫正6、作者在文中探讨了几个问题?
①《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②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③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④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合作学习(一)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阅读第3自然段,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我的成果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3—5)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6—10)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11—12)以“我”为例,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我的成果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
3、阅读第3自然段,传统的中国教育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我的成果4、“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王阳明的“格物”实际上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合作学习(二)1、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学生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2、用原文回答,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3、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4、用课文原话回答,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我的成果1、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种做法对中国学生继续支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传统儒家“格物”以“致知”的途径是:(2)这样做的依据是:(3)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研究圣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
①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②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2、用原文回答,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3、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我的成果“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4、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我的成果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议论文)丁肇中一、论点:(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从三个方面分析)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提出希望)内容小结课堂总结“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就是获得知识,前者是后者的手段,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本文主张要有通过实验观察事物,获得知识的精神。本文针对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课后作业1、积累字词及文学常识。2、完成《全效学习》“知识清单花”“问题情境化”A组。3、熟读课文。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二课时格物
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家政。使家庭整齐有序。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温故知新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致知正心修身齐家不知所措一帆风顺彷徨袖手旁观温故知新2、议论文的论据有几种类型?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自主学习1、本文论证了“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中心论点。为论证这一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2、课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自我矫正1、本文论证了“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中心论点。为论证这一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之间有什么关系?王阳明的事例;研究竹子的实验;作者本人的经历;这些事例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对比。自我矫正2、课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王阳明“格物”的事例研究竹子的试验本人的经历王阳明的“格物”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正确。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积极的栽种、研究成长过程、科学观察。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自我矫正2、课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道理论证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自我矫正2、课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自我矫正3、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不断地试验。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通过接触事物和实地实验不断获得新知识。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拓展延伸我们有句俗话说:“要知道梨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那么对梨的认识就是通过亲口尝试得到的。古代的时候人们总以为天圆地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正确认识则是通过麦哲伦的这次实践之旅。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最初使用的是雕版印刷,就是在一整块木板上刻字后再进行印刷,后来毕昇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才发明了可以拆卸的活字印刷。拓展延伸从这些鲜活的事例中,我们无疑都看到无论是对梨的认识,还是对地球的认识;无论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还是课本的不断翻新,都体现着探究事物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不断的实验拓展延伸
大家都知道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吧?就是利用放风筝来捕捉雷电,之后便有了避雷针的发明。爱迪生的电灯实验大家不陌生吧,之后钨丝就成了经久耐用的制灯材料。就连居里夫人的镭不也是在不断的实验中发现的吗?我们今天学习的化学,那么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道不是通过前人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得来的吗?小到青霉素,大到登月的飞船,哪个不是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探索实验得到的?本文的作者丁肇中先生在物理上的重大发现也是在实验过程中得来的。拓展延伸一次次的实验带来了一次次的发明创新,一次次的实验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认识。同时也何尝不是对自我的超越呢?敢于实验便用于创新,勇于创新便敢于超越自我。大家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事例?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
莱特兄弟的试飞实验……合作学习1、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2、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3、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4、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5、学习本文后,我们对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那么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要注意什么?
我的成果1、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2、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实践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是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我的成果3、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4、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但不会做研究。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我的成果5、学习本文后,我们对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那么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要注意什么?
举例论证:
①事例要真实,准确。②事例要充实,有代表性。③事例要能够证明论点。④事例叙述要简练。我的成果5、学习本文后,我们对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那么我们在写议论文时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要注意什么?
道理论证:
①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②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③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④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结论是什么?2、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最主要的弱点是什么?这一弱点是如何形成的?3、北宋诗人苏轼的曾就名僧惠崇之画作“鸭戏图”题了一首《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哪句诗说明了正确的认识是来自对外界的探察?
我的探究1、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什么问题?作者的结论是什么?2、你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最主要的弱点是什么?这一弱点是如何形成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口合同范本格式
- Unit 7 Be Wise with Money Period 3 Grammar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劳务发包合同范本
- 动物投放景区合同范本
- 农村菜田出租合同范本
- 出租养殖鸡场合同范本
- 加工定制窗帘合同范本
- 保洁商场合同范本
- 包地收款合同范本
- 劳务中介代理招聘合同范本
- 2022年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英语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 Q∕GDW 10354-2020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培优补差记录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DB61∕T 5006-2021 人民防空工程标识标准
-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 产品结构设计(课堂PPT)
- 第九课_静止的生命
- 尖尖的东西我不碰(课堂PPT)
- 工程勘察和设计承揽业务的范围
- 数字化影像与PACS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