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消化系统_第1页
第六章-消化系统_第2页
第六章-消化系统_第3页
第六章-消化系统_第4页
第六章-消化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第一节概述第三节胃内消化第四节小肠内消化第五节大肠内消化第二节口腔内消化第六节吸收

第一节概述

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

拌和推进的过程。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过程示意总汇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

3.较大的伸展性

4.一定的紧张性

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三、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

1.分布分散

2.数量巨大

3.分为开放型细胞和闭合型细胞

4.都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APUD细胞)(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细胞名称分泌产物分泌部位A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胰岛素胰岛D细胞生长抑素胰岛胃小肠结肠G细胞胃泌素胃窦十二指肠I细胞胆囊收缩素小肠上部K细胞抑胃肽小肠上部Mo细胞胃动素小肠N细胞神经降压素回肠PP细胞胰多肽胰岛胰腺胃小肠大肠S细胞胰泌素小肠上部(三)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素主要生理作用刺激释放因素胃泌素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蛋白质分解产物(gastrin)促胃窦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组织胺ACh促胆汁的分泌促胰岛素分泌促消化道粘膜生长胰泌素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迷走神经兴奋(secretin)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加强CCK的作用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抑胃的运动胆囊收缩素促胆囊收缩排胆汁迷走神经兴奋

(CCK)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加强胰泌素的作用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胃肽促胰岛素分泌脂肪及分解产物

(GIP)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糖氨基酸

(四)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

1.远距分泌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

2.旁分泌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用

3.神经分泌VIP、P物质等可能是神经分泌激素

4.腔内分泌还有一些激素释放后,从细胞间隙透过紧密连接弥散至胃肠腔内第二节口腔内消化一、唾液(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pH:6.6~7.1(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成分:水(占99%),有机物(唾液淀粉酶、粘蛋白、球蛋白、溶菌酶等),无机物(Na+、k+、HCO3-、Cl-等)。(二)唾液的作用

1.消化作用2.清洁作用

3.排泄作用4.免疫作用咀嚼味觉嗅觉条件反射睡眠疲劳失水恐惧延髓唾液分泌中枢副交感NIP3释放

cAMP分泌增加肌样上皮收缩血管扩张代谢增加NEⅦⅪ+-AChM受体β受体交感N(三)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腺Ca2+释放

第三节胃内消化一、胃的化学消化(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质:无色,pH0.9~1.5,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HCO3-

等无机物。1.盐酸

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⑵形式:游离酸:110~135mmol/L

结合酸:15~30mmol/L

总酸:125~165mmol/L

⑶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胺试验)。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⑷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⑤抑制和杀死细菌。⑸胃酸分泌机制: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质子泵分泌小管

质子泵已被证实是各种因素引起胃酸分泌的最后通路,选择性抑制质子泵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又叫洛赛克)可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

2.胃蛋白酶原

⑴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

⑵作用:胃蛋白酶原⑶特点:

①始无活性;②最适pH=2.0,pH>6.0则失活;③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④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

胃酸胃蛋白酶→水解蛋白

3.粘液和HCO3-

⑴来源: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泌酸区的粘液颈细胞分泌;HCO3-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⑵成分: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H值为中性。⑶作用:形成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HCO3-①润滑:防止食物的机械损伤;②中和胃酸:

HCO3-+H+→H2CO3③减免高[H+]和胃蛋白酶对自身的侵蚀。

4.内因子

⑴来源:壁细胞分泌⑵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

⑶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⑷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⑸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

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很多:

●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蛋白质等);

●一些药物(Ach、组胺、乙醇等)和激素(胃泌素、糖皮质激素等)也是胃液分泌的刺激物。

●应激状态:如舰员出海,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2.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⑴盐酸:

①胃窦pH1.2~1.5→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②胃窦pH1.2~1.5→刺激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和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③12指肠pH≤2.5→刺激S细胞分泌胰泌素→抑制胃泌素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④12指肠pH≤2.5→刺激?细胞分泌球抑胃素→抑制胃泌素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

⑵脂肪: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神经降压素、抑胃肽等)

⑷其他:恶劣的情绪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药物(阿托品、甲氰咪呱等抑制质子泵)激素(胰泌素、抑胃肽、PG等)⑶高渗溶液:

①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抑制胃液分泌。

②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分泌小结: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促进抑制─────────────────────────食物蛋白质糖盐酸脂肪高渗溶液─────────────────────────激素胃泌素糖皮质激素胰泌素胰高血糖素

ACTH胰岛素生长抑素抑胃肽PG

缩胆囊素肠泌酸素肠抑胃素球抑胃素─────────────────────────药物ACh组胺阿托品甲氰咪呱咖啡因乙醇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毛果云香碱─────────────────────────神经迷走N+

壁内N丛反射交感N+

肠-胃反射迷走-迷走反射情绪应激状态恶劣情绪━━━━━━━━━━━━━━━━━━━━━━━━━(四)胃的自身保护作用

1.胃粘液-HCO3-屏障

2.胃粘膜屏障:

组成: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腔面膜和邻近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所构成的一道致密结缔组织样的脂蛋白层。

作用:脂溶性物质易通透,而离子难以通过,防H+向内扩散、防Na+向外扩散。

3.胃壁细胞的保护作用:

直接细胞保护作用

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

消化性溃疡:一般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有时简称为溃疡。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盐酸)和胃蛋白酶却消化了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从而损伤黏膜组织,这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原因:1.胃酸过多

2.HP(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胃三联”1.保护胃黏膜:枸橼酸铋钾,硫糖铝2.抑制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3.杀灭HP: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二胃的机械消化(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1.容受性舒张

作用: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防食糜过早排入十二指肠特点:胃特有的运动形式2.紧张性收缩

作用:1.增强胃内压,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和促进胃排空;2.保持胃的正常形状和位置,不致出现胃下垂。

3.蠕动

作用: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和研磨。(二)胃的排空(gastricemptying)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水>糖>蛋>脂

影响因素:

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丛的局部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胃泌素。②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肠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三)呕吐

呕吐是一种保护意义的防御性反射活动,可把胃内有害物质排出。但剧烈呕吐会影响进食、造成水电和酸碱平衡的紊乱。一、小肠的化学消化(一)胰液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水和碳酸氢盐: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

(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第四节小肠内消化(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腺细胞分泌,刚分泌出来是无活性的酶原。

(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必须在胰腺分泌的辅脂酶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胆盐抑制其活性。肠致活酶、胃酸、组织液、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和氨基酸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月示、胨蛋白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5)其他酶类:羧基肽酶原、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6)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正常时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并不消化胰腺本身,因为:

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肠腔中激活)。②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胰蛋白酶,抑制糜蛋白酶的活性。

但因量少、作用小,当暴饮暴食时不能阻止大量胰蛋白酶原活化后的自身消化过程(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诱因:暴饮暴食2.胰液分泌的调节⑴神经调节●调节机制: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胃泌素机制)→胰腺→胰液分泌。●调节特点:

①迷走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②交感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⑵体液调节●调节因素:①胰泌素;②CCK(缩胆囊素);③胃泌素;④CCK-释放肽。●调节特点:

①胰泌素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少水盐多,CCK和胃泌素则是酶多水盐少。

②有协同作用:胰泌素与Ach、CCK与胰泌素间。③CCK-释放肽与胰酶间存在反馈性调节。①ACh③胰泌素②胃泌素迷走N小肠S细胞胃窦G细胞胰腺胰液分泌↑机械扩张蛋白分解产物盐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小肠I细胞④CCK↓↓cAMP↑Ca2+↑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⑤CCK-释放肽磷脂酰肌醇系统腺苷酸环化酶↑注:→表示胰酶分泌为主胰液分泌的调节总汇(二)胆汁

1.胆汁的性质和特点:

刚分泌的透明澄清,金黄色、味苦、偏碱性,固体成分较少;储存的胆汁颜色变深,呈弱酸性,固体成分较多。分泌和排放特点:持续分泌、间歇排放。

2.胆汁的成分(三胆)

(1)胆盐: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的钠盐或者钾盐。

胆盐的肝肠循环:

胆盐与脂类物质分离,95%的胆盐在回肠吸收,经血又回到肝脏,再重新分泌到胆汁中,此为胆盐的肝肠循环。(2)胆固醇:

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胆固醇比例过高容易形成结石。(肝胆结石)(3)胆色素:

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胆汁的作用:胆盐的作用主要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胆囊切除后病人厌油1.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分解2.促进脂肪的吸收3.促进促脂溶性Vit吸收4.促胆汁的自身分泌。(肝肠循环)3.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

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胃泌素机制)→肝胆→胆汁分泌和排放。①胃泌素;②胰泌素;③CCK;④胆盐。(3)调节特点:①体液调节中以胃泌素的作用最强。②胰泌素促胆汁的水、HCO3-分泌↑而胆盐不↑。①ACh③胰泌素②胃泌素迷走N小肠S细胞胃窦G细胞肝脏胆汁分泌和排放机械扩张蛋白分解产物盐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小肠I细胞④CCK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平滑肌收缩胆囊胆管系统肝细胞肠-肝循环⑤胆盐胆汁分泌和排放的调节总汇(三)小肠液

1.小肠液的性质和特点:

是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分泌量大(1~3L/日)

特点酶种类多持续分泌

2.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1)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粘膜。

(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二、小肠的机械消化(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压力,并是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

2.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其主要作用:利消化、利吸收、助血循、推食糜

3.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肠鸣音

肠运动时,产生的声音称为肠鸣音。肠蠕动亢进时,肠鸣音增强;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1.壁内N丛的作用:当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于肠壁感受器,通过局部反射引起平滑肌的蠕动。

2.外来N的作用:一般来说,副交感N兴奋能加强肠运动,而交感N兴奋则产生抑制作用。

但与肠肌的当时状态有关:当肠肌的紧张性高时,则无论副交感N或交感N兴奋,都使之抑制;当肠肌的紧张性低时,则这两种神经兴奋都有增强其活动的作用。

3.体液因素的作用:促进小肠运动的体液因素有:Ach、5-HT、P物质、胃泌素、缩胆囊素、脑啡肽等。抑制小肠运动的体液因素有:胰泌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显著加厚,称为回盲括约肌。作用:①控制回肠内容物进入大肠的量;②阻止大肠内容物倒流入回肠。

当食物入胃,可引起胃-肠反射,使回肠蠕动增强结肠的充胀刺激或对结肠粘膜的机械刺激可通过局部反射引起回盲括约肌收缩。回盲括约肌第五节大肠内消化一、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

大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

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润滑大便。老年人容易便泌,大肠液分泌少

大肠内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呈菌群集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互间能相互制约繁殖生存。细菌的三大作用:发酵、腐败、合成。发酵:降解碳水化合物,产生沼气等有毒成分。腐败:降解蛋白质,产生氨、H2S等有毒成分合成:有些细菌能利用食物残渣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一)大肠的运动形式:

1.

袋状往返运动:大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2

.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3.蠕动。(二)排便:

排便异常大便失禁:高位截瘫大便潴留:大便在肠道不能排出,剖腹产手术后易得,肠蠕动减弱,多食引起代谢物增加第六节吸收一、各部位的吸收能力

口:部分药物(如亚硝酸甘油、吗啡)。

胃:酒精和少量水分。

大肠:水分和无机盐,也吸收葡萄糖和一些药物。

小肠:能力最强、种类最多,是主要吸收的部位。1.钠和水的吸收

肠上皮细胞底-侧膜上存在着钠泵,使Na+逆电-化学梯度而主动转运。肠腔中的Na+,95~99%主动吸收。

Na+的吸收往往伴随着水、葡萄糖、氨基酸和负离子等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