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a0d7f39265ab82962be4fe69042533/38a0d7f39265ab82962be4fe690425331.gif)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a0d7f39265ab82962be4fe69042533/38a0d7f39265ab82962be4fe690425332.gif)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a0d7f39265ab82962be4fe69042533/38a0d7f39265ab82962be4fe690425333.gif)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a0d7f39265ab82962be4fe69042533/38a0d7f39265ab82962be4fe690425334.gif)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8a0d7f39265ab82962be4fe69042533/38a0d7f39265ab82962be4fe6904253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第三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概念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1、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两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社会生产方式是制约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因素。它首先反映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大的历史阶段。-农牧分离:产生了固定居民点,即聚落; -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分离:城市雏形形成,城市职能完善、规模扩大;
其次,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内,城市的兴衰也受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兴衰的制约。以徘徊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为例,大凡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朝代,城市都得到很大发展。但在朝代更迭,政治上动荡、分裂,战乱频仍的时代,城市发展也处于低潮,即使有发展也是局部的,甚至连昔日都邑也衰为废墟。在这一前提下,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城市,城市的分布和发展的状况也有差异,地理条件在这种差异的塑造中起了很大作用。2、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P57
粮食剩余,农业劳动力剩余。3、城市起源地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两河流域。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就整个社会而言,农业生产力创造农产品的能力,除第一产业从业者自己及其家属所需份额之外,剩余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是城市生存的必要前提条件。所以,只有农业发达,城市的兴起和成长在经济上才成为可能。当然,就一国或一个地区而言,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并不一定构成城市化的前提。例如,历史上的英国在实现城市化的进程中,是依靠其军事、政治力量及近代交通从国外得到自己所需的农产品的。当代主要通过贸易方法获得,如日本通过国际劳动分工,长期依赖进口粮食实现了它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但这并不意味城市化的前提条件是贸易而不是农业。因为整个世界第一产业生产力是否有余力,乃是决定全世界城市化水平的前提条件。
城市在农业发达地区兴起,是因为剩余粮食刺激人口劳动结构发生分化,社会中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为农业提供了新工具、新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又可以提供更多的剩余粮食和剩余劳动人口进城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这个往复过程不断叠加上升,城市化也就随之得到发展。第二节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地理条件
区域地理条件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地理位置则在区域背景基础上,对单个城市发挥影响。一、城市宏观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二、城市宏观分布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三、城市分布与地理位置一、城市宏观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世界上不少城市分布现象明显反映出自然条件的影响。(一)经、纬度与城市分布
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区明显集中在气温适中的中纬度地带。在中低纬度地带又明显集中于降水量400mm以上的半湿润、湿润地区。世界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平均纬度在20世纪20年代初是44°30′,在50年代初是36°20′,70年代初是34°50′,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的趋势。
在低纬度的大城市有两种主要区位类型:一种是坐落在海拔较高的气候凉爽的高原或山间盆地,例如距离赤道最近的首都城市基多;另一种类型则分布在低纬度地带能接受海洋调节的滨海低地,如新加坡;少数低纬度大城市则两种条件兼而有之。
在高纬度的城市分布也有一些特殊的条件:分布在气候上能得到暖流影响的地区。如北纬60°附近的奥斯陆(59°55′)、斯德哥尔摩(59°20′)、赫尔辛基(60°10′)、圣彼得堡(列宁格勒,59°58′)以及更靠北的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64°09′)和世界纬度最高的5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及不冻港摩尔曼斯克(68°58′),都有受惠于大西洋暖流的特殊条件。(二)气候区与城市分布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少,湿润半湿润地区城市多。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中国近6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包头、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4个城市是在年降水不足400mm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胡焕庸线即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即“瑷珲—腾冲一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美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30~50英寸降水量的较湿润地区。有趣的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人口出现持续几十年的从北方“雪带”到南方“阳光带”迁移的趋势。人口增长最高的前10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全部在南部州,除了佛罗里达州等温暖的滨海著名风景城市外,大多数却是分布在年雨量不足20英寸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恰是进入城镇化后期人们对适于户外活动和有益于健康的气候环境的追求。(三)地形与城市分布
平原是城市分布的理想环境。
原因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农业发达利于提供各种产品。人口分布集中,有利于组织交通有利于向四周扩展,节省建筑投资。
1981年世界197个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以上(160个)分布在海拔不足200米的滨海、滨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103米以下的居多。中国的设市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32%和67%(1983年)。中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类型:
滨海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平原中腹城市、高原城市、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城市、中山谷底城市、高山谷地城市。由表可见,中国平原地区的城市多于低山丘陵地区,中山、高山地区数量极少;除了大平原中腹和三角洲平原外,城市选择两种地形过渡或交接的部位形成发展非常普遍;除了平原城市要滨临江河湖海以外,丘陵、山地区的城市多趋于河谷,临水也是普遍要求。城市选址对地形及环境的要求因时代而异在古代,出于防卫需求,城市多选在丘陵或河川围绕的位置上。在近代,从产业上的便利考虑,多在三角州、扇状地带等平坦地带发展。考虑交通上的需要,城市多在沿海沿江地带发展。必要时选择在山麓地带。从贸易、水利角度,选择谷口镇城址。矿山城市,开始接近原料产地。由于煤田、矿产品等接近内陆产地而发展起来。后来又接近市场,多向冶炼和运输方便的海岸发展。近来,由于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的改善,第四产业飞速发展,科学城、研究园区和以第四产业为基础的新产业城市大量出现,它们要求适宜的气候条件、优美的风景、充足的清洁的水资源、相对平坦而景观不单调的地形、舒适的住宅和方便的生活服务等,从而良好的环境和生活居住条件成了科学城区位的重要影响因素。第四产业:一般认为,与信息技术、科学研究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教育、信息产业属于第四产业。在中国大陆,统计学上还没有第四产业,但是信息产业归入第四产业基本获得认同,第四产业2000年以后开始出现,仅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四)河流与城市分布
在历史上,沿河设城是普遍规律。即使今天河流对于城市仍不失为一项重要的区位因素。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直接影响——提供城市用水、运输条件、利于安全防卫。间接影响——河流、河谷区农业发达,易产生城市。在不同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下,城市建设的投资费用可以差别很大,这也是城市选址需要考虑自然条件的重要原因。苏联曾对各山地自然地理区域城市建设的投资额与理想自然地理条件下的城市建设投资额进行过对比研究。所谓理想的自然条件指的是:气候不次于莫斯科;地表坡度不超过0.5~3°;底土虽松软但不下沉,可承受2kg/cm2
的压力;地震不超过6°;地下水位在5m以下;有天然林木;无多年冻土、喀斯特、滑坡、雪崩、沙质底土、沼泽化土壤和沼泽等。各山地区域城市建设的投资额比理想条件下要增加的比率为: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地区45%,诺沃泽麦尔—乌拉尔地区70%,克里米亚—高加索地区75%,中亚细亚山区95%,前亚细亚高原区100%,中央亚细亚高原区160%,等等。造成苏联山区城市建设投资额增长的自然因素中,最明显的是雪崩、滑坡危险以及多年冻土。二、城市宏观分布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如资源密集地区,因资源开发而形成城市)
基础设施的状况(是城市存在发展的基础。其作用表现在:直接参与生产、服务生产——电、水、热、煤气。间接支持生产、保障生产——交通通讯、污水处理,体现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程度——城市现代化的内容)
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如我国东多西少,城市东密西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农业:无锡为历史上重要的稻米集散地,发展成当时我国四大米市之一。工业:工矿业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如大同、阳泉等煤炭城市;大庆、玉门等石油城市;锡都个旧、盐城自贡,锑都冷水江等。我国新设市中采矿城市占60%。交通:城市的分布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尤其是大城市,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形成城市轴线。
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东部经济发达,大城市数量多
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的基本原理就在于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城市与区域的双向联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这就构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二者的关系决定着城市的性质、功能、特点。如山西是资源大省,山西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各城市形成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结构,太原发展成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心城市。
人认识不到自然的规律性或忽视区域条件的工业布局和城市发展,中国是有过教训的。
如60-70年代,耗费巨资进行三线建设(为备战,工业布局方针是靠山、分散、隐蔽、钻洞)在山沟建工厂、脱离了市场、技术、管理、资源优势,不顾及区域条件的工业,犹如海中孤岛没有生命力,结果是失败的,被迫转产、停产、或搬迁,造成经济浪费。三线建设不成功是因脱离了区域条件。陕西的汉中盆地有很多企业是由沿海迁移的,如:汉江机床厂,生产磨床,上海生产一台是6000元/台,汉中为12000元/台,为保证产品质量,仪器较正到上海去。青海赚钱的企业如毛纺厂,察尔汉盐厂,是和区域优势结合在一起的。
三、地理位置
1.概念
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东西的总和。
2.地理位置
——数理地理位置:客观存在的东西是赤道和本初子午线;
——自然地理位置:客观存在的东西是山脉、河流等自然数理方面的东西;
——经济地理位置:具有经济意义的东西的关系;
——政治地理位置:在一定国际形势下,一国与他的敌人和朋友的相对位置。
——城市地理位置?
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位于北纬31度13分至32度36分,东经118度19分至119度24分,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部,长江下游,是中国“T”字形两大发展带(东部沿海开放带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交汇部,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和通信枢纽。
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
矿业城市一定邻近大的矿体;大的工商贸易港口城市必定滨临江河湖海。如武汉、广州、上海、天津等;城市腹地的大小、条件和城市与腹地间的通达性决定了上海比天津、广州、武汉要发展得大,而不可能颠倒过来。
每个城市都有位置个性。学习城市地理,要学会分析城市的地理位置。因为城市地理位置很难分析,所以概括出几个类型,目的是为城市地理位置分析提供一些思路。3.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1)从不同空间尺度来考察:
大、中、小位置。
2)根据城市与它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区分:中心位置、重心位置、邻接位置和门户位置。
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沿河城市(六种类型)沿海城市(四种类型)铁路枢纽城市多种交通交汇城市
1)按不同空间尺度考察大位置是城市对较远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小位置是城市对它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有时还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
天津的大位置处在中国北部海域最深入内陆的渤海湾的顶端,对内它在关内关外、西北高原与华北平原联系通道的交点上。华北、西北通过天津出海陆上距离相对近便,对外在海路上则不一定比周围诸港方便,故优势不如上海。天津的中位置是位于海河流域的“九河下梢”,海河流域是它的直接腹地,腹地内的农产品在丰度上虽不如长江三角洲,但对天津轻工业的发展仍有很大影响,而腹地内丰富的盐、铁、煤、石油、建材等资源,则为上海所不及。天津的小位置是位于河运发达的卫运河入海河处,海河远没有浦江宽深,天津可跨河在两岸均衡发展而上海则一直偏于浦西一侧。2)根据城市和它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区分
中心位置:如果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则城市与它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这一种有利的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这里会聚,也促进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从而促使城市的发育。国家的首都位于一国中心位置的例子很多,我国省会城市位于省域中心位置的例子也很多。重心位置:城市偏于区域的一方。
当一个地理区内人口分布和开发条件差异较大时,假想按不均匀性进行加权,就会有一个偏向于优势区域的重心位置。在这里形成的中心城市也具有和中心位置一样的总联系距离最短的效果。
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
邻接位置: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
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北海;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体,如煤城淮北、鸡西;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等。
在一些县城边缘发展起来的小镇也是利用两县产品和商品价格的差别开展县际贸易而发展起来的。这正是对邻接位置的充分利用。门户位置:城市位于对外联系方向一端。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
哈尔滨曾经是松江省省会,偏于全省西南偶,后来是合并后的黑龙江省省会,它的位置优势就是扼守全省与东北南部和关内联系的主要通道。也是门户位置。究竟是中心位置好还是门户位置好?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而言,中心位置更利于区域内部的联系和管理,门户位置则更利于区域与外部的联系,各有优势。当一个城市能同时体现这两种位置的作用时,它无疑会成为区域的首位城市。两者的优势不能兼得时,则可能出现并立的或一正一副的双中心局面。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就沿河城市论,可以分成6种区位类型:
(1)航运端点:因上游水道太浅或有瀑布、急流等航行障碍的地点,货物必须在此上岸,而成为形成城市的一个因素。(2)梯级中转点:指的是航道因深度发生变化,航船的大小或船型必变换的地方。在洪水期,万吨级船在长江上最远通到武汉,3000吨级船最远到重庆。常水位5000吨船可到武汉,1000吨船可到宜宾。枯水期3000吨船只到宜昌,1000吨船只到重庆,500吨船最远到宜宾。这些城市的发展都借助了梯级转运中心的区位。(3)河流交会点:通航支流与干流汇合的地方,这里有大量人流、物流集散、中转,腹地广阔。(4)河曲位置:在通航河流大拐弯的地方,常常是该流域最便于和其它邻接地域进行物资中转和交流的地方,吸引范围相对较大,有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5)过河点位置:河岸坚固或河道较窄(渡口)的地方。
在渡口基础上形成的城市,兰州是一个典型。兰州盆地又正当黄河、洮河、大夏河、湟水、庄浪河等河流的汇集之处,这些河谷是黄土高原的重要交通孔道,尤其是西出关中平原越乌鞘岭至河西走廊的古“丝绸之路”的干线,必须经过兰州盆地过黄河。(6)河口:全流域物资吐纳之口,拥有广大的腹地。海港城市的区位类型:
1)河口港(上海、广州)
2)海湾(如青岛、大连)
3)岛屿(如香港、厦门)
4)陆连岛(如澳门)
5)陆岬(如开普敦、直布罗陀)铁路是现代快速大运量运输的主要方式。铁路的修筑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盛,又可能抑制另一些城市的发展。如石家庄和正定县。城市与铁路的关系有不同的类型:枢纽位置、通过位置和端点位置。铁路、水运、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之间在一个城市的组合状况和联运条件,又构成城市间交通地理位置的复杂差异。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地理位置的特点千变万化,难以概括出若干分析的固定套路。不过有几点应给予注意:①不要忽视对城市自然地理位置的关注,并要赋予它经济意义;②对外交通运输是城市与外部联系的主要手段,因此城市地理位置的核心是城市交通位置;③为什么一些交通地理条件很好的区位,城市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发展呢?例如老铁路枢纽德州、陇海铁路端点的深水良港连云港等。说明交通位置尽管重要,却并非全部,还要重视城市所在地域或城市直接腹地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济特征的分析;④城市地理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加以分析;⑤对若干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某城市地理位置特点的理解。在这里,我们把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概括为区域地理条件和城市地理位置。这两个因素对城市发展所起的影响在层次上也是不同的。区域地理条件从总体上影响了一国或一个区域的城市群体的面貌,城市的地理位置则是在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南昌市市政设施事务中心招聘劳务派遣人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区高层框剪结构底商住宅楼施工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 旧城改造拆迁安置中心工程施工需要量计划表
- 3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2024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招聘(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化学安全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万能式断路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工笔棕榈题材绘画语言探析与实践
- 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对国际化承诺的影响研究
- 基于改进深度学习模型对道路缺陷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 2023年09月内蒙古赤峰学院招考聘用“双师型”教师2人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简答题例析
- 物理化学全册电子教案
- 三年级英语上册整册书单词默写表学生版(外研版三起)
- 课本剧《刘姥姥进大观园》剧本
- 跌倒坠床的评估及预防课件
- 自闭症机构与家长协议书
- 《建筑防水构造(CPS反应粘结型防水材料)》
- 跨境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研学旅行概论》课程标准
- 如愿三声部合唱简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